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硫辛酸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草鱼卵巢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辉 何丽 +3 位作者 阮记明 梁惜梅 李福贵 隗黎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4,共8页
为研究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α-LA)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诱导水生动物毒性效应中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草鱼卵巢(Grass carp ovary,GCO)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α-LA以及α-LA与MC-LR共同暴露对GCO... 为研究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α-LA)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诱导水生动物毒性效应中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草鱼卵巢(Grass carp ovary,GCO)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α-LA以及α-LA与MC-LR共同暴露对GCO细胞活力的影响,随后根据测定的结果设置对照组(不添加MC-LR和α-LA)、125μmol·L^(-1)α-LA组、24μmol·L^(-1)MC-LR组及125μmol·L^(-1)α-LA+24μmol·L^(-1)MC-LR组,检测分析了α-LA在缓解MC-LR对GCO细胞活性、氧化应激以及炎症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4μmol·L^(-1)MC-LR可诱导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同时显著抑制谷胱甘肽(GSH)活性(P<0.05),当MC-LR处理组中加入125μmol·L^(-1)α-LA后,与MC-LR单独暴露组相比,LDH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GSH活性却显著上升(P<0.05)。对氧化相关基因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4μmol·L^(-1)MC-LR可显著降低SOD1、CAT和GST基因的表达量(P<0.05),当125μmol·L^(-1)α-LA与24μmol·L^(-1)MC-LR共同作用于GCO细胞后,与MC-LR单独暴露组相比,联合暴露组的GST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但SOD1和CAT两个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此外,对炎症因子进行分析发现,MC-LR单独暴露组TNFα和IL1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联合暴露组中的TNFα和IL1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却显著低于MC-LR单独暴露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α-LA可缓解MC-LR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细胞活力,抑制GCO细胞炎症的发生,从而减弱MC-LR对GCO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卵巢细胞 Α-硫辛酸 微囊藻毒素-lr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鱼肉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2
作者 徐潇颖 李帆 +1 位作者 刘柱 梁晶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建立了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鱼肉中的8种微囊藻毒素(MCs)。以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裹SiO_(2),在其表面合成对MCs有特异性识别的MC-L... 建立了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鱼肉中的8种微囊藻毒素(MCs)。以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裹SiO_(2),在其表面合成对MCs有特异性识别的MC-LR Fe_(3)O_(4)@MIP。并对其磁性、吸附性能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将MC-LR Fe_(3)O_(4)@MIP作为磁性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在优化条件下测定鱼肉中8种MCs,该方法在0.1~10μg/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均为0.05μg/kg,定量限均为0.15μg/kg,平均回收率在74.8%~9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4.5%之间。结果表明,利用MC-LR Fe_(3)O_(4)@MIP能实现鱼肉中MCs的绿色、高效、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 鱼肉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草鱼组织病理和Prkrip1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金舒怡 孙飞扬 +1 位作者 李夏 覃江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152-156,共5页
鱼类养殖水体易出现富营养化,其中的微囊藻毒素会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鱼类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意义重大。基于此,以草鱼为试验对象,根据注射微囊藻毒素-LR(MC-LR)时间(0.5、1.0、3.0、6.0、12.0、24.0 h)不同共分6个染毒... 鱼类养殖水体易出现富营养化,其中的微囊藻毒素会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鱼类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意义重大。基于此,以草鱼为试验对象,根据注射微囊藻毒素-LR(MC-LR)时间(0.5、1.0、3.0、6.0、12.0、24.0 h)不同共分6个染毒组,以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草鱼腹腔注射100μg/kg BW MC-LR后,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qPCR技术对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石蜡切片进行观察,MC-LR导致肾脏和脾脏的病理损伤严重,各染毒组都有出血的现象,MC-LR注射时间越长,出血症状越严重;通过qPCR技术分析,草鱼注射MC-LR后,各染毒组Prkrip1基因的表达都显著上扬。以上结果说明,草鱼感染MC-LR后,肾脏和脾脏会受到严重损伤,但鱼体可以通过调节Prkrip1基因的表达以抵抗和减弱组织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草鱼 组织病理 Prkrip1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LR by Gas-Liquid Interfacial Discharge Plasma
4
作者 辛青 张轶 巫开斌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221-1225,共5页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LR (MC-LR) by gas- liquid interracial discharge plasma. The influences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average input voltage, electrode distance and gas flo...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the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LR (MC-LR) by gas- liquid interracial discharge plasma. The influences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average input voltage, electrode distance and gas flow rate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put voltage and gas flow rate hav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MC-LR degradation, while the electrode distance has a negative one. After 6 min discharge with 25 kV average input voltage and 60 L/h air aerati by discharge both in on,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C-LR achieves 75.3%. distilled water and MC-LR solution are measured H202 and 03 generated Moreover, an emission spectroscopy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on the gas-liquid boundary and inside plasma. Varied types of radicals (O, .OH, CO, 03, etc.) are proved to be present in the gas phase during gas-liquid interfacial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liquid interfacial discharge microcystin-lr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阻抗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石慧 孙秀兰 +2 位作者 王洪新 张银志 李在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3-637,共5页
基于1,6-己二硫醇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阻抗变化值与MC—LR... 基于1,6-己二硫醇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阻抗变化值与MC—LR标准品质量浓度分别在0.25~2.0μg/L和2.0—95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4和0.9972,检出限达0.085μg/L(S/N=3);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较好,连续测定12次,相对标准偏差为7.8%;4℃下储存60d后阻抗响应信号无明显变化;应用于饮用水中MC—LR的测定,样品的回收率为93%~118%;检测时间为15min。该传感器无需标记、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快速检测饮用水源水中的MC—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微囊藻毒素-lr 1 6-己二硫醇 纳米金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氯对水中藻毒素MC-LR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建伟 黄廷林 +1 位作者 何文杰 韩宏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50,共4页
选择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剂———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手段,展开了有效氯对MC-LR降解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HPLC-MS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在5~500μg.L-1范围内,MC-LR浓度与HPLC-MS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 选择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剂———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手段,展开了有效氯对MC-LR降解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HPLC-MS方法可靠、灵敏度高,在5~500μg.L-1范围内,MC-LR浓度与HPLC-MS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3;在常规的氧化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条件下,有效氯对MC-LR表现出良好的降解作用,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确定了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此进一步探讨了MC-LR的氯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氧化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毒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哲 边爱 +1 位作者 沈丽珍 胥传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引起小鼠机体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单次给予小鼠30μg/kgbw剂量的MC-LR,测定其在给药后1、4、8h的脏器系数和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短时间内(给药后4h)肝脏系数显著增加,肾脏系数变化...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引起小鼠机体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单次给予小鼠30μg/kgbw剂量的MC-LR,测定其在给药后1、4、8h的脏器系数和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短时间内(给药后4h)肝脏系数显著增加,肾脏系数变化不明显;血液CAT含量显著上升,BUN先显著上升再显著下降;CAT活力显著上升;SOD变化不明显。结论:MC-LR首先攻击肝细胞,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破坏细胞膜,进而损伤了肝细胞,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使肝脏充血、肿胀;接着又引发肾功能不全,使肾小管过滤能力降低;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机体造成了潜在的永久伤害,但机体的修复功能使这种伤害表观上不可见,即MC-LR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作用机制 脏器系数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剂对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释放及降解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钱林 李伟英 +1 位作者 张骏鹏 张佳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60-63,75,共5页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率为0.41mg/L·min、氧化反应5min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mg/L、氧化反应5—8min的条件下,均可将水中的MC—LR去除完全;此外,3种氧化剂处理含藻水的同时,可引起胞内藻毒素不同程度的释放,其中次氯酸钠处理含藻水将严重破坏藻细胞,致使产生大量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的胞外溶解性MC—LR,导致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C-lr) 氧化剂 臭氧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释放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家长 宋超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盂顺龙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0-1674,共5页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C-LR能够对罗非鱼肝脏GSH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MC-LR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被诱导;罗非鱼肝脏γ-GCS和GST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两次显著升高现象,在GST作用下,GSH与MC-LR结合会造成GSH的消耗,γ-GCS和GR的活性增强能够使GSH含量升高,从而使罗非鱼肝脏GSH能够维持一定水平;GR和GPx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它们能有效调节罗非鱼肝脏GSH-GSSG缓冲系统,从而在减轻或消除由MC-LR侵入而造成的肝细胞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 罗非鱼 微囊藻毒素(MC-lr)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中微囊藻毒素LR的UPLC-MS/MS法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治玉 傅博强 王晶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9-32,38,共5页
为了实现对微囊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的准确定量,建立了铜绿微囊藻中微囊藻毒素LR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方法。将铜绿微囊藻干藻粉复溶在50 m L 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中,-55℃/37℃反复冻融... 为了实现对微囊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的准确定量,建立了铜绿微囊藻中微囊藻毒素LR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方法。将铜绿微囊藻干藻粉复溶在50 m L 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中,-55℃/37℃反复冻融3次,HLB固相萃取小柱浓缩和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CSH^(TM)C_(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UPLC-MS/MS外标法定量分析。微囊藻毒素LR在5 ng/m L^150 n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28 ng/m L,加标回收率在98.5%~104%,日内重复性和日间重复性分别为3.5%和5.6%(n=6)。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微囊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定量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检测淡水鱼加工中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MC-LR)残留量
11
作者 党亚丽 何华婷 +2 位作者 吴月国 吴学谦 赵铮蓉 《肉类研究》 2013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土霉素是限制我国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出口的关键抗生素之一;此外,由于水污染加重,淡水鱼中藻毒素残留问题也很严重。研究和开发同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鲫鱼鱼肉进行不同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土霉素是限制我国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出口的关键抗生素之一;此外,由于水污染加重,淡水鱼中藻毒素残留问题也很严重。研究和开发同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鲫鱼鱼肉进行不同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毒素残留量。结果: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μg/kg、5ng/L,。质量浓度范围0.1~5.Oμg/mL的土霉素、微囊藻毒素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8。精密度分别为1.82%、1.68%;回收率范围分~t188.1%~102.8%、90.6%~105%。结论:对比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的检测,2种方法结果没有太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微囊藻毒素(MC-lr) 高效液相色谱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的分离纯化
12
作者 张淑华 王晴 +1 位作者 陈玉娟 葛淑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61-163,共3页
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淡水蓝藻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毒素,通过接触、饮用等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对产微囊藻毒素-LR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培养,采用超声波破碎、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最终获得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淡水蓝藻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毒素,通过接触、饮用等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对产微囊藻毒素-LR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培养,采用超声波破碎、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最终获得微囊藻毒素-LR纯品,为微囊藻毒素-LR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 溶剂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相关浓度MC-LR作用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敏敏 姜锦林 +3 位作者 周军英 单正军 卜元卿 续卫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96-2302,共7页
以水稻为受试生物,考察暴露浓度为0、0.1、1、10、50μg·L-1的MC-LR分别水培暴露7、15、20、34 d对水稻生长和根部部分酶活性的影响,考察指标包括水稻的株高、根长、鲜重、光合作用系统以及根系中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酶、蛋白磷... 以水稻为受试生物,考察暴露浓度为0、0.1、1、10、50μg·L-1的MC-LR分别水培暴露7、15、20、34 d对水稻生长和根部部分酶活性的影响,考察指标包括水稻的株高、根长、鲜重、光合作用系统以及根系中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酶、蛋白磷酸酶和丙二醛活性。34 d实验结束后,相比对照组,0.1、1μg·L-1MC-LR作用下水稻根长分别增加了6.94%和6.06%,而50μg·L-1MC-LR作用下水稻根长显著减少了8.71%。MC-LR暴露能显著诱导水稻抗氧化系统部分关键指标(如POD和GSH),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诱导作用更加明显。0.1μg·L-1MC-LR暴露20、34 d后,相对于对照组POD分别抑制了58.51%和8.09%。50μg·L-1MC-LR暴露34 d后,POD、GSH和PP分别降低了38.52%、45.86%和52.51%。上述结果表明长期暴露在环境相关浓度下的MC-LR可能会对陆生植物产生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水稻 生长 光合作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状DNA-银纳米簇荧光探针对微囊藻毒素-LR的传感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新杰 赖艳琼 +4 位作者 李秋旸 张艳丽 王红斌 庞鹏飞 杨文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00-3605,共6页
以新型环状DNA为模板,制备了环状DNA-银纳米簇(Circular DNA-AgNCs)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设计的环状DNA由MC-LR适体链(Apt)和适体链的互补链(cDNA)杂交形成,且cDNA可作为DNA模板... 以新型环状DNA为模板,制备了环状DNA-银纳米簇(Circular DNA-AgNCs)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设计的环状DNA由MC-LR适体链(Apt)和适体链的互补链(cDNA)杂交形成,且cDNA可作为DNA模板用于合成AgNC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表征了AgNC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存在目标物MC-LR时,由于MC-LR与环状DNA中Apt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导致环状DNA解体,释放出的cDNA-AgNCs在610 nm处呈现强荧光.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环状DNA-AgNCs荧光探针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5~500μg/L,检出限为1.7 ng/L(S/N=3).该荧光探针具有制备简单、无需任何标记和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环境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环状DNA 银纳米簇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氧化损伤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凤垚 李文慧 +4 位作者 赵红宇 王阳 庄瑞雪 芮荣 剧世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6,共9页
旨在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毒性损伤及其潜在损伤机制。本研究从屠宰场所获得的猪卵巢中收集GV期卵母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μg·mL~(-1)... 旨在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毒性损伤及其潜在损伤机制。本研究从屠宰场所获得的猪卵巢中收集GV期卵母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μg·mL~(-1) MC-LR,研究MC-LR对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I)排出、纺锤体结构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早期凋亡蛋白(Annexin V)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并采用RT-qPCR分析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SOD1、SOD2、CAT、GSH-Px、Bax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试验重复3次。结果发现,MC-LR处理导致猪卵母细胞PbI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当MC-LR添加浓度达40μg·mL~(-1)以上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下降(P<0.01),且纺锤体结构异常率极显著升高(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MC-LR处理后卵母细胞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并伴随着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CAT及GSH-Px mRNA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细胞凋亡检测表明,MC-LR处理可导致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比值极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MC-LR可诱导猪卵母细胞纺锤体结构异常,并引发氧化损伤与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母细胞成熟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卵母细胞 纺锤体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拉曼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珊 孟辉 +1 位作者 曾昆 黄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62-1868,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农田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的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种(Au nanoparticles,Au NPs),通过媒介增长法制备了刺状金纳...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农田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的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种(Au nanoparticles,Au NPs),通过媒介增长法制备了刺状金纳米颗粒(Spiny gold nanoparticles,SGNPs),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t visible,UV-vis)、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探针分子(对巯基苯甲酸,4-mercaptobenzoic acid,4-MBA)对SGNPs进行了表征及鉴定。研究以三角状金纳米颗粒作为基底,选择MC-LR在1007 cm-1和1309 cm-1处的特征峰作为定量峰,激光器激发波长为785 nm,积分时间20 s,建立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在1.0~100000μg·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OD)和回收率分别为1.0μg·L-1和80%~102%,使用本方法对镇江市内运粮河及古运河的灌溉水样进行检测,MC-LR的检出率为40%,含量最高达1.81μg·L-1,检测结果与LC-MS/MS比对,相关系数为0.84。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前处理简单,能满足农田水样中MC-LR的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刺状金纳米颗粒 微囊藻毒素-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SD大鼠的短期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秀娣 毛光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7,共5页
探讨微囊藻毒素-LR污染饮用水后,对大鼠机体的损伤和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大鼠的饮用的蒸馏水中添加低毒和高毒剂量的纯MC-LR,测定其在饲养1、7、14 d的体重、脏器系数、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高毒组饲养后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探讨微囊藻毒素-LR污染饮用水后,对大鼠机体的损伤和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大鼠的饮用的蒸馏水中添加低毒和高毒剂量的纯MC-LR,测定其在饲养1、7、14 d的体重、脏器系数、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高毒组饲养后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毒组。第7天和第14天肝脏系数、肾脏系数、ALT、AST、ALP、Cr、BUN均显著升高。CAT和SOD先显著升高再显著下降,MDA持续性显著升高。低毒组CAT和SOD先升高后维持高水平,MDA持续性显著升高。短期持续饮用含80μg/L MC-LR的饮用水,会导致抗氧化系统受抑制,从而出现细胞损伤,进而发展为肝肾功能的失代偿。短期持续饮用含8μg/L MC-LR的饮用水,会出现抗氧化系统受损,但可为机体代偿。MC-LR可在体内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脏器系数 大鼠 肝肾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地表水中甲萘威、微囊藻毒素-LR、溴氰菊酯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燕慧 郭伟 +2 位作者 王东霞 刘阳春 黄振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6,共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建立了一种经简单过滤即可直接进样测定地表水中甲萘威、微囊藻毒素-LR、溴氰菊酯的分析方法。水样过0.22μm微孔滤膜后,经C18色谱柱(1.8μm,2.1 mm×50 mm),柱温40℃,流速0...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建立了一种经简单过滤即可直接进样测定地表水中甲萘威、微囊藻毒素-LR、溴氰菊酯的分析方法。水样过0.22μm微孔滤膜后,经C18色谱柱(1.8μm,2.1 mm×50 mm),柱温40℃,流速0.3 mL/min,以甲醇和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目标物。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浓度在0.20~50.0μ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0,方法检出限为0.03~0.08μg/L,目标物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3%~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9.6%(n=6)。所建立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地表水中3种有机污染物同时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 地表水 甲萘威 微囊藻毒素-lr 溴氰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 HPLC/ESI-MS法检测与前处理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婷 朱卫平 柳春晖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通过对前处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比较,选择出固相萃取柱、浓缩方式、氮气流量、水浴温度、质谱参数等因素的最优实验方案,建立一种简便省时及回收效果最佳的前处理流程。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HPL... 通过对前处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比较,选择出固相萃取柱、浓缩方式、氮气流量、水浴温度、质谱参数等因素的最优实验方案,建立一种简便省时及回收效果最佳的前处理流程。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HPLC/ESI-MS)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选用0.2%甲酸甲醇溶液-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选用HLB小柱、普通氮吹仪浓缩(氮气流量1.5 L/min、水浴温度38℃)平均回收率为89.3%。质谱优化结果表明:当定量离子质荷比995.8>135锥孔电压49,碰撞能量54;995.8>375.1锥孔电压49,碰撞能量50,MCYST-LR灵敏度高且响应值最大。所建立优化的前处理、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分离效果更好的优点,可用于分析水体中痕量MCYST-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电喷雾 质谱 前处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芳 王颖 +2 位作者 李献刚 刘栋 宋晓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0期5423-5427,共5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MC-LR)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将水样直接过0.45μm滤膜,经色谱柱XDB-C_(18),以乙腈和0.1%的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2 mL/min,外标法...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MC-LR)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将水样直接过0.45μm滤膜,经色谱柱XDB-C_(18),以乙腈和0.1%的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2 mL/min,外标法定量。结果在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为0.2~20μ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6.8%~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21%~1.80%。检出限为0.2μg/L,定量限为0.5μg/L。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水样中MC-LR的检测,为相关检测机构的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lr 快速检测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