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的蛋白质底物催化特性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I)MTGase催化单底物蛋白质的聚合特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唐传核 杨晓泉 +1 位作者 陈中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4,共6页
采用SDS-PAGE结合凝胶成像技术比较了MTGase在还原状态下对酪蛋白酸钠(SC)、牛血清蛋白(BSA)、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LA)等单底物蛋白的聚合效率。结果表明MTGase... 采用SDS-PAGE结合凝胶成像技术比较了MTGase在还原状态下对酪蛋白酸钠(SC)、牛血清蛋白(BSA)、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LA)等单底物蛋白的聚合效率。结果表明MTGase较易催化SC和BSA聚合,其次为大豆球蛋白,而β-伴豆球蛋白、β-LG和α-LA最不易。根据MTGase催化不同单底物蛋白质的聚合速率的差异,对MTGase催化单底物蛋白质的聚合特性进行了探讨,指出:①底物蛋白的分子结构对MTGase催化活性的重要性;②蛋白质表面疏水度对MTGase催化活性的重要性;③对蛋白质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可增强MTGase对蛋白质(特别是球蛋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转谷氨酰胺酶 催化特性 酪蛋白酸钠 牛血清蛋白 大豆球蛋白 β-伴豆球蛋白 聚合 单底物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的蛋白质底物催化特性及其催化机理研究——(Ⅲ)MTGase催化多底物蛋白的聚合特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传核 杨晓泉 +1 位作者 陈中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6-31,共6页
采用SDS-PAGE研究并探讨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催化二种异源蛋白质的聚合情形,包括β-乳球蛋白(β-LG)/酪蛋白酸钠(SC)、牛血清白蛋白(BSA)/β-LG、BSA/SC、大豆球蛋白(glycinin)/β-LG、glycinin/S... 采用SDS-PAGE研究并探讨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催化二种异源蛋白质的聚合情形,包括β-乳球蛋白(β-LG)/酪蛋白酸钠(SC)、牛血清白蛋白(BSA)/β-LG、BSA/SC、大豆球蛋白(glycinin)/β-LG、glycinin/SC以及glycinin/BSA。指出:①只有那些表面疏水性相仿的蛋白质才有可能聚合交联;②蛋白空间结构位阻也是不同蛋白交联的限制因素之一;③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质或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影响MTGase的催化异源蛋白质交联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蛋白质底物 催化特性 催化机理 mtgASE 聚合特性 食物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Gase聚合大豆蛋白及其改性机理(III) MTGase聚合改性大豆蛋白机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传核 杨晓泉 +1 位作者 陈中 彭志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6,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 (UV -spectrum)、荧光光谱 (fluorescencespectrum)以及红外光谱 (FT -IRspectrum)分析了SAPP以及其MTGase -聚合物的结构特征。紫外光谱结果显示MTGase催化SAPP导致它的多肽链的侧链结构发生了变化 ,Tyr和Trp残基的吸收... 采用紫外光谱 (UV -spectrum)、荧光光谱 (fluorescencespectrum)以及红外光谱 (FT -IRspectrum)分析了SAPP以及其MTGase -聚合物的结构特征。紫外光谱结果显示MTGase催化SAPP导致它的多肽链的侧链结构发生了变化 ,Tyr和Trp残基的吸收峰红移说明其Cα原子的构型从非平面型转变为平面型 ,而荧光光谱显示MTGase催化导致SAPP的疏水区域暴露出来 ,而且还经历一个空间结构重排的过程 ,而红外光谱显示这种聚合作用还导致多肽链的二级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即一部分的 β -折叠二级结构转变为以α -螺旋或无规卷曲。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角度 ,探讨了MTGase聚合SAPP的改性机理 ,指出其机理在于MTGase聚合导致了SAPP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改性机理 mtgase聚合 大豆酸沉蛋白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G酶诱导大豆11S球蛋白透明冷致水凝胶的制备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烨 郭健 +2 位作者 杨晓泉 尹寿伟 齐军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60-3568,共9页
水凝胶的制备逐步朝向安全无毒、高生物相容性的方向发展。本工作着重探究一种大豆球蛋白透明冷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葡聚糖硫酸盐(dextran sulphate,DS)与大豆11S球蛋白(glycinin,11S)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多阴离子复合物,继而采... 水凝胶的制备逐步朝向安全无毒、高生物相容性的方向发展。本工作着重探究一种大豆球蛋白透明冷致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葡聚糖硫酸盐(dextran sulphate,DS)与大豆11S球蛋白(glycinin,11S)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多阴离子复合物,继而采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酶)在pH 7.0、一定离子强度条件下,通过分子间ε-(γ-谷氨酰胺基)赖氨酸共价键交联,制备了透明冷致水凝胶,并对其流变学、质构特性、持水性及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聚糖硫酸盐(DS)的添加赋予大豆11S球蛋白溶液较高的荷电量,在中性条件下,MTG酶具有交联此高荷电多阴离子复合物的能力,从而在较低温度下形成透明冷致水凝胶。通过控制DS/11S比值及离子强度可影响该冷致凝胶的持水性、流变学特征及质构特性,获得凝胶强度与透明度同时提高的冷致蛋白基水凝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DS的添加能促进大豆11S球蛋白水凝胶形成规律、稳定的网络结构,使凝胶的持水性增加,解释了DS促进冷致凝胶强度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葡聚糖硫酸盐 透明凝胶 转谷氨酰胺酶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G酶催化的乳铁蛋白对羊毛织物抗菌整理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圆圆 范雪荣 +2 位作者 王强 崔莉 王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0,共6页
针对羊毛抗菌整理问题,利用新型生物交联剂MTG酶,将具有抗菌作用的乳铁蛋白通过生物催化交联的方式固定到羊毛织物上,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铁蛋白的固定效率,从而探讨乳铁蛋白固定化的主要工艺参数,得... 针对羊毛抗菌整理问题,利用新型生物交联剂MTG酶,将具有抗菌作用的乳铁蛋白通过生物催化交联的方式固定到羊毛织物上,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铁蛋白的固定效率,从而探讨乳铁蛋白固定化的主要工艺参数,得出优化工艺条件,即MTG酶用量为30 U/g织物,温度为40℃,时间为2 h,乳铁蛋白质量浓度为5 mg/mL。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羊毛织物上乳铁蛋白的固定效率达到9%左右,整理后的羊毛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57.95%,具有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 乳铁蛋白 抗菌 羊毛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G酶催化接枝的羊毛织物抗菌防霉整理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小丽 朱华君 +4 位作者 王强 范雪荣 崔莉 侯雅琪 袁久刚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新型生物交联剂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酶)将ε-聚赖氨酸、溶菌酶和乳铁蛋白接枝到羊毛织物上,实现羊毛织物的抗菌防霉整理,并测试其抗菌、防霉效果。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ε-聚赖氨酸接枝羊毛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有1.6 mm... 利用新型生物交联剂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酶)将ε-聚赖氨酸、溶菌酶和乳铁蛋白接枝到羊毛织物上,实现羊毛织物的抗菌防霉整理,并测试其抗菌、防霉效果。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ε-聚赖氨酸接枝羊毛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有1.6 mm的抑菌带形成;溶菌酶和乳铁蛋白接枝羊毛织物的抗菌效果较好,但无抑菌带生成。对大肠杆菌,ε-聚赖氨酸接枝羊毛织物有1.75 mm的抑菌带形成,效果最好;乳铁蛋白接枝羊毛织物虽无抑菌带生成,但菌落繁殖受到限制,效果较好;溶菌酶接枝样效果则有限。防霉剂SCJ-950、ε-聚赖氨酸和溶菌酶接枝羊毛织物均有一定的防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织物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 Ε-聚赖氨酸 溶菌酶 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mTG)改性明胶的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丁克毅 刘军 +1 位作者 Eleanor M.Brown Maryann M.Taylor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2,共5页
用来源于微生物的转谷氨酰胺酶(mTG)对不同品级和不同类型的明胶进行改性,并考察了改性产物的物理性质与酶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低强度明胶改性产物的凝胶强度有所提高,而高强度明胶改性产物的凝胶强度保持不变甚至... 用来源于微生物的转谷氨酰胺酶(mTG)对不同品级和不同类型的明胶进行改性,并考察了改性产物的物理性质与酶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低强度明胶改性产物的凝胶强度有所提高,而高强度明胶改性产物的凝胶强度保持不变甚至有所降低;所有改性明胶的熔点都随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有些甚至达到90℃;所有改性产物在60℃时的粘度都随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改性产物的凝胶温度不仅受酶用量的影响,而且与明胶的品级和种类有关。这一实验结果显示出源自微生物的转谷氨酰胺酶在提高低品级明胶的使用性能及更充分利用制革废弃物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明胶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mTG)改性明胶可食性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克毅 刘军 +1 位作者 Eleanor M.Brown Maryann M.Taylor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以转谷氨酰胺酶(mTG)改性明胶为基料、丙三醇为增塑剂制备可食性食品包装薄膜。研究了mTG、丙三醇的添加量以及膜的成型方法对产品的抗张强度、最大伸长率、韧性、水溶性、吸水性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明胶薄膜 物理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的蛋白质底物催化特性及其催化机理研究——(Ⅱ)MTGase催化球状蛋白质的聚合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唐传核 杨晓泉 +1 位作者 彭志英 陈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7,共5页
首次提出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球状蛋白质的催化机理,同时显示MTGase聚合球蛋白存在一个“诱导期”,在该阶段底物蛋白的构象发生一定的变化,后者提高了MTGase对它们的催化活性。以β-乳球蛋白为例,采用紫外光谱(UVspectrum)... 首次提出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球状蛋白质的催化机理,同时显示MTGase聚合球蛋白存在一个“诱导期”,在该阶段底物蛋白的构象发生一定的变化,后者提高了MTGase对它们的催化活性。以β-乳球蛋白为例,采用紫外光谱(UVspectrum)和红外光谱(FT-IRspectrum)证实了MTGase催化球状蛋白,确实致使后者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论文所提出的MTGase催化球蛋白的聚合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MTGase改性蛋白质的机制,也为MTGase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催化机理 球状蛋白质 聚合机理 β—乳球蛋白 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酶量对MTGase催化聚合WPC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翠萍 霍贵成 段翠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为底物,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及酶量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聚合WPC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TGase催化聚合WPC,在有还原剂DTT存在的条件下,酶/蛋白质比为10U/g左右时,25-45℃的反应温度范围...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为底物,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及酶量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聚合WPC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TGase催化聚合WPC,在有还原剂DTT存在的条件下,酶/蛋白质比为10U/g左右时,25-45℃的反应温度范围内.可以获得质构特性较好的凝胶。酶/蛋白质比及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蛋白凝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乳清蛋白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Gase聚合的酪蛋白酸钠生物聚合物的物化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传核 杨晓泉 +1 位作者 陈中 彭志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58,共5页
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MTGase)对酪蛋白酸钠 (SC)的聚合作用 ,以及相应形成的生物聚合物的一些物化性质 ,包括分子质量范围、粘度及热稳定性等 .SDS PAGE和GPC分析显示 ,SC经MTGase聚合后 ,生成分子质量更高的生物聚合物 .MTGase... 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MTGase)对酪蛋白酸钠 (SC)的聚合作用 ,以及相应形成的生物聚合物的一些物化性质 ,包括分子质量范围、粘度及热稳定性等 .SDS PAGE和GPC分析显示 ,SC经MTGase聚合后 ,生成分子质量更高的生物聚合物 .MTGase的催化时间不同 ,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也有所不同 .布拉班德粘度计分析显示 ,在相同蛋白质量分数下 ,经MTGase聚合形成的SC -生物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显著高于SC溶液的表观粘度 (达 2~ 4倍 ) .加热处理实验显示 ,SC -生物聚合物溶液的热稳定性显著高于未经聚合的SC溶液 ,而DSC分析则显示不同温度下MTGase聚合形成的SC -生物聚合物的耐热性能有所不同 ,更高温度 (5 0℃ )下形成的生物聚合物的耐热性能更强 (与 37℃相比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生物聚合物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MTG酶处理真丝织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晓蕊 高卫东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利用超声波协同MTG酶对真丝电力纺进行复合抗皱整理。首先用不同频率超声波预处理真丝电力纺织物,然后对试样进行MTG酶时间、质量分数、温度单因素试验,通过折皱回复角的改善效果分析,选择出比较适宜的处理条件;同时全面考察了优选处理... 利用超声波协同MTG酶对真丝电力纺进行复合抗皱整理。首先用不同频率超声波预处理真丝电力纺织物,然后对试样进行MTG酶时间、质量分数、温度单因素试验,通过折皱回复角的改善效果分析,选择出比较适宜的处理条件;同时全面考察了优选处理样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白度及吸湿等性能,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和MTG酶协同作用显著地改善了真丝织物的抗皱性,且其他性能也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g 超声波 桑蚕丝 折皱回复角 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MTGase改善暹罗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品质的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自生 谢妍 刘颖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6-11,共6页
为优化微生物源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改善暹罗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品质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酶作用温度、作用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自变量,以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变量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凝胶... 为优化微生物源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改善暹罗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品质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酶作用温度、作用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自变量,以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变量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TGase改善凝胶品质的最佳工艺为:作用温度38℃、作用时间2.3h、酶添加量0.8U/g,该条件下所得凝胶强度为509.886g·cm,持水性为88.094%,相较空白对照,凝胶强度提高了2.32倍,持水性提高了20.6%。因此,MTGase可以显著改善暹罗鳄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鳄 肌原纤维蛋白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强度 持水性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的AOT反胶束纯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娟 周小华 骆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96-400,共5页
研究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反胶束纯化的工艺和条件,调节MTGase离心上清液等电点,除去部分杂蛋白,MTGase活力升高7.5倍;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膜除去小分子杂蛋白,MTGase活力升高1.33倍;用0.05mol/L的AOT/异辛烷反胶束进一步纯... 研究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反胶束纯化的工艺和条件,调节MTGase离心上清液等电点,除去部分杂蛋白,MTGase活力升高7.5倍;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膜除去小分子杂蛋白,MTGase活力升高1.33倍;用0.05mol/L的AOT/异辛烷反胶束进一步纯化MTGase,其最适萃取条件是粗MTGase蛋白质浓度20mg/mL,[Na+]0.12mol/L,水相pH4.80~5.20,相比1:1(v/v);荷载MTGase的AOT反胶束用2.0mol/LKCl进行反萃取,MTGase活力为14.2U/g,纯化8.875倍;冷冻干燥脱盐反萃取液,获得MTGase冻干粉,其活力为110.3U/g,与粗酶液相比较,纯化689.4倍。经过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纯化的MTGase,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一条带。Ca2+与表面活性剂非极性尾上丁二酰羰基氧、极性头磺酸基硫氧基氧及MTGase分子表面具有孤电子对的基团的配位结合放大了AOT反胶束的另一种萃取作用——配位萃取,致使其对MTGase的萃取率高于K+而接近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AOT 反胶束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G酶处理真丝织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晓蕊 高卫东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7,40,共3页
采用超声波结合MTG酶对真丝电力纺进行抗皱整理,通过MTG酶处理的时间、质量分数及温度单因素试验,全面考察了处理样的抗皱性、缩水性、白度、吸湿性及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选择出比较适宜的处理条件,并初步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mtg 桑蚕丝 折皱回复角 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TG酶改善真丝织物的抗皱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晓蕊 高卫东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采用MTG酶对真丝电力纺进行抗皱整理,考虑了时间、质量分数及温度等影响因素,通过L9(33)正交试验缩小了试验条件的范围,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作进一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5%的MTG酶经40℃处理90 m in后,折皱回复角增幅可达到13.... 采用MTG酶对真丝电力纺进行抗皱整理,考虑了时间、质量分数及温度等影响因素,通过L9(33)正交试验缩小了试验条件的范围,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作进一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5%的MTG酶经40℃处理90 m in后,折皱回复角增幅可达到13.4%.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影响,用KES-F风格仪测试弯曲性能的变化,并运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蚕丝蛋白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 mtg 折皱回复角 弯曲性能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分批发酵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高红亮 刘海涛 +2 位作者 周波 常忠义 吉国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7-560,共4页
在本文中,以本实验优化好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关于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分批发酵的数学模型方程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方程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 在本文中,以本实验优化好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关于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分批发酵的数学模型方程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方程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 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分批发酵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陈玮 李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6-38,46,共4页
以实验室优化好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关于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分批发酵的数学模型方程——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方程和底物(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 以实验室优化好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关于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分批发酵的数学模型方程——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方程和底物(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 分批发酵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MTGase催化聚合WPC质构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韩翠萍 霍贵成 段翠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9,38,共4页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为原料,探讨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聚合WPC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PC经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聚合后,在有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存在的条件下,底物WPC质量分数达到8%,酶反应时间为2 h左右可以获得...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为原料,探讨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聚合WPC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PC经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聚合后,在有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存在的条件下,底物WPC质量分数达到8%,酶反应时间为2 h左右可以获得质构特性较好的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乳清蛋白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Gase交联蛋白质的安全性评价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稳航 师小婷 +2 位作者 孙孟娇 郝艳杰 李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8,共9页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交联酶,用于提高蛋白质的加工性能。由于异肽键的生成,mTGase交联能够引起蛋白质消化率和免疫原性的变化;mTGase可能会作为乳糜泻患者的自身抗原,引发自身免疫疾病。为此,作者主要分析了...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交联酶,用于提高蛋白质的加工性能。由于异肽键的生成,mTGase交联能够引起蛋白质消化率和免疫原性的变化;mTGase可能会作为乳糜泻患者的自身抗原,引发自身免疫疾病。为此,作者主要分析了mTGase交联对健康的影响和相应的检测手段,为mTGase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ase) 安全性 异肽键 交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