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湾海峡海域细菌产量、生物量及其在微食物环中的作用 |
郑天凌
王斐
徐美珠
洪华生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9
|
|
2
|
东海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的分布特点及在微食物环中的作用 |
肖天
岳海东
张武昌
王荣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9
|
|
3
|
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张喆
王晓红
巩秀玉
刘永
廖秀丽
蔡文贵
黄洪辉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4
|
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郑天凌
田蕴
苏建强
李可
刘慧杰
杨小茹
郑伟
王桂忠
李少菁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5
|
细菌、病毒与浮游植物相互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 |
周玉航
潘建明
叶瑛
周怀阳
|
《台湾海峡》
CAS
CSCD
|
2001 |
22
|
|
6
|
南海北部夏季基础生物生产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宋星宇
刘华雪
黄良民
谭烨辉
柯志新
周林滨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7
|
海洋蓝细菌在微食物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
肖天
张武昌
王荣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8
|
黄海冷水团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分析 |
李杰
吴增茂
万小芳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9
|
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及碳流途径 |
蒋增杰
杜美荣
姜绪
梁峻
赵学伟
刘毅
张媛
张晓芳
方建光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0
|
海草场的生态功能 |
李文涛
张秀梅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7
|
|
11
|
北冰洋海域微食物环研究进展 |
何剑锋
崔世开
张芳
何培民
林凌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2
|
纤毛原生动物研究的经济意义 |
王娅宁
施心路
刘桂杰
齐桂兰
张志兵
|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
2009 |
4
|
|
13
|
辽宁长海浮筏养殖对聚球藻蓝细菌分布的影响 |
李洪波
梁玉波
袁秀堂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DMSP的来源及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转化研究进展 |
于娟
来敬广
田继远
许瑞
王雪丹
熊婕
杨桂朋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5
|
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微食物环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碳需求的贡献 |
杜美荣
李凤雪
方建光
高亚平
房景辉
蒋增杰
王同勇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海洋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Amoebophrya spp.的研究进展 |
李才文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种群结构比较 |
万立国
边德军
卢文喜
肖艳波
任庆凯
林巧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8
|
黄海微食物环生态模型的建立与校验 |
张力鸥
王玉衡
魏皓
黄邦钦
肖天
|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微生物驱成套设备研究 |
沈君芳
杨万成
金奇光
王书义
林万臣
|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