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浩 金瑞雯 +1 位作者 高科 马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66-2676,共11页
为降低井下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结合粉尘运移模拟仿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对鸡东煤矿-600左6D回风巷掘进期间长压短抽除尘系统的性能分析,对不同抽压风筒位置、不同风量配置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粉尘控... 为降低井下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结合粉尘运移模拟仿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对鸡东煤矿-600左6D回风巷掘进期间长压短抽除尘系统的性能分析,对不同抽压风筒位置、不同风量配置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粉尘控制效果进行了有序研究。结果表明,在抽风筒距掘进迎头3 m、压风筒距迎头8 m、压风量为612 m^(3)/min和压抽比为1.6时除尘效果达到最佳。通过模拟仿真优化后的巷道,掘进面迎头粉尘质量浓度为25.47 mg/m^(3),距迎头57 m处粉尘质量浓度为34.72 mg/m^(3),现场实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优化方案,掘进面迎头粉尘质量浓度为28 mg/m^(3),距迎头57 m处粉尘质量浓度为35 mg/m^(3),实际除尘效率达到94.5%。优化后的除尘系统显著改善了工作面环境质量,为井下掘进工作面粉尘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长压短抽 除尘系统 数值模拟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溜井卸矿冲击气流与诱导粉尘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常德强 孙照宾 +3 位作者 赫伟东 林秀丽 王俊杰 柳静献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4,共10页
溜井卸矿过程中高速冲击气流诱导的粉尘扩散是金属矿山井下作业环境污染与职业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系统梳理了溜井卸矿冲击气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粉尘的协同运动规律,总结了密闭控尘、泄压井分压、喷雾降尘、通风除尘、泡沫降尘与除尘... 溜井卸矿过程中高速冲击气流诱导的粉尘扩散是金属矿山井下作业环境污染与职业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系统梳理了溜井卸矿冲击气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粉尘的协同运动规律,总结了密闭控尘、泄压井分压、喷雾降尘、通风除尘、泡沫降尘与除尘器除尘6类主流控尘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现有技术虽能有效缓解粉尘污染,但由于溜井结构限制,部分降尘手段应用困难,存在风流控制措施有限、喷嘴可靠性低、除尘器能耗高、设备维护频繁及风流与粉尘协同控制不足等瓶颈问题;尤其缺乏对气流—粉尘耦合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针对当前瓶颈问题,提出了深化多因素耦合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优化溜井断面尺寸与支岔溜井角度、长度,开发高效气流控制技术,研发符合溜井卸矿产尘特征的降尘技术与装备,以及构建“气流卸放—封闭隔离—粉尘净化”多元协同控制体系等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有望进一步提升溜井粉尘控制水平,为矿山作业人员创造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溜井 冲击风流 诱导粉尘 协同控制 降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增强颗粒物定向运输的研究
3
作者 张成 朱辉 +2 位作者 尹应德 吴世先 刘世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69-2681,共13页
针对驻波电帘(SWC)难以实现颗粒物定向运输的问题,采用吹吸射流(BSJ)强化颗粒物的定向运输能力,以实现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的高效清除。应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研究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BSJSWC)系统中的颗粒物定向运输行为,讨论最大电帘... 针对驻波电帘(SWC)难以实现颗粒物定向运输的问题,采用吹吸射流(BSJ)强化颗粒物的定向运输能力,以实现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的高效清除。应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研究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BSJSWC)系统中的颗粒物定向运输行为,讨论最大电帘施加电压、电压频率、射流速度以及颗粒物粒径对颗粒物运动轨迹的影响,分析不同射流速度和粒径下电帘表面颗粒物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实验验证吹吸射流对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清除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吹吸射流协同作用下,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的定向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可实现电帘表面颗粒物的有效清除;吹吸射流速度和峰值电压对颗粒物清除有显著影响,仅当射流速度大于0.3 m/s时,吹吸射流对颗粒物清除的增强效果才得以显现,当射流速度小于0.3 m/s时,则会降低驻波电帘对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BSJ-SWC)系统的颗粒物清除效率随交流电压峰值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驻波电帘 吹吸射流 定向运输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老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云鹏 李浩义 +3 位作者 李乐 尹晓萱 吴欣玥 周松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4-877,共14页
该文基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应用需求,制备得到一种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首先搭建人工加速光老化、盐雾老化、高温老化、高低温老化实验平台,开展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老化实验,并进行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分析。然后搭建光伏板... 该文基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应用需求,制备得到一种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首先搭建人工加速光老化、盐雾老化、高温老化、高低温老化实验平台,开展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老化实验,并进行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分析。然后搭建光伏板静电除尘实验平台,对该薄膜在静电除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老化和高低温老化对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较小,而经过2 000 h光老化和盐雾老化后,薄膜方阻分别上升至未老化时的14.6倍和28.7倍。盐雾老化造成部分导电薄膜从基底上脱落,使得静电除尘率由未老化时的98.35%下降至81.76%,而其他三种类型的老化不会对静电除尘效果造成明显影响。最后采用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品质因数和应用寿命。研究结果对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在以光伏玻璃外表面为代表的室外应用场景下的有效使用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透明导电薄膜 人工加速老化 静电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协同无机盐增效弦栅水膜除尘
5
作者 丁厚成 薛亚芹 +3 位作者 邓权龙 张文静 邵梦胜 许盈盈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51-3658,共8页
为研究新型高效复合型湿式除尘装备除尘性能,本文以无烟煤粉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协同无机盐增效弦栅水膜除尘实验系统,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进行优选复配来确定配比方案,选取了0.4%SDBS/0.5%SDS/0.07%MgCl_(2)... 为研究新型高效复合型湿式除尘装备除尘性能,本文以无烟煤粉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协同无机盐增效弦栅水膜除尘实验系统,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进行优选复配来确定配比方案,选取了0.4%SDBS/0.5%SDS/0.07%MgCl_(2)、0.5%SDS/0.3%AEO-9/0.05%MgCl_(2)、0.4%SDBS/0.3%AEO-9/0.07%MgCl_(2)三种复合溶液来进行弦栅水膜除尘实验,研究风速、喷雾压力、喷嘴与弦栅间距、粉尘浓度及复合溶液种类对除尘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湿式弦栅的除尘效率相较于单一弦栅过滤除尘显著提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风速可有效提高除尘效率,当风速超过0.8m/s时,除尘阻力明显增大,弦栅造膜效应降低导致除尘效率降低;增大喷雾压力,耗水量及除尘效率随之增加,需综合考虑;随着喷嘴与弦栅间距、入口粉尘浓度的增加,除尘效率先增后减,当喷嘴与弦栅间距为100mm、粉尘浓度为500mg/m^(3)时,除尘效率最高达95.54%;三种复合溶液中0.4%SDBS/0.5%SDS/0.07%MgCl_(2)对粉尘的润湿性能最佳,且除尘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除尘 喷雾 弦栅 表面活性剂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尘雾凝并降尘增效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伯洋 齐艺裴 +3 位作者 张嘉勇 郭立稳 李嘉 肖洋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3-200,共18页
矿井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所导致的煤尘问题愈发严重,喷雾广泛用于井下工作面煤尘问题治理,尘雾凝并过程可实现煤尘沉降,继而缓解煤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与安全生产压力。为进一步完善工作面降尘措施,提高井下工作环境质量,优化矿井工... 矿井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所导致的煤尘问题愈发严重,喷雾广泛用于井下工作面煤尘问题治理,尘雾凝并过程可实现煤尘沉降,继而缓解煤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与安全生产压力。为进一步完善工作面降尘措施,提高井下工作环境质量,优化矿井工作面湿式除尘体系,加速实现绿色矿山目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相关理论发展历程与实践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尘雾凝并湿式除尘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雾滴捕尘过程及机理、煤尘润湿性研究、表面活性剂优化进展、内外流场射流破碎雾化机理、喷嘴发展历程。同时针对喷雾降尘接触—润湿—结合—沉降机理研究不透彻、液态介质在喷雾内流场外流场作用下射流破碎雾化行为认识不足、雾化效果各影响因素间耦合关系不明朗、措施优化缺乏足够理论支撑、现场应用与实验室结果不符等问题,在除尘及雾化机理、煤尘润湿性、表面活性剂、喷嘴雾化特性、现场应用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研究表明,我国矿井煤尘防治体系已初具雏形,未来研究重点将转向润湿—捕尘机理研究、深层次多角度煤尘润湿性影响因素联合分析、雾化及降尘效果表征参数及测量手段完善、尘-雾多角度喷嘴雾化特性优化、无害强增效表面活性剂研制和现场应用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除尘 雾滴捕尘机理 煤尘润湿性 表面活性剂 雾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互补取电装置性能及其清灰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权 吴义鹏 +2 位作者 沈心 刘建 周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62-5869,共8页
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的小型传感器无需定期更换电源,可部署在各类人迹罕至地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光伏组件容易受到污垢沉积导致发电功率降低,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旋转部件也极易出现故障。设计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风-光互补... 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的小型传感器无需定期更换电源,可部署在各类人迹罕至地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光伏组件容易受到污垢沉积导致发电功率降低,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旋转部件也极易出现故障。设计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风-光互补取电装置,结合气象统计数据对装置的太阳能和风能取电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比较了不同灰尘覆盖量下光伏组件的振动清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模拟晴朗天气下(光照强度948.1 W/m^(2))下太阳能收集可产生77.28 mW的最大输出功率;基于压电效应的风致涡激振动取电启动风速在1.5 m/s左右,实验条件下4.3 m/s风速可以产生4.63 mW的输出功率;通过风致振动对不同灰尘覆盖量的光伏组件清灰后,太阳能收集输出功率能恢复到清洁状态下的84%以上。该研究为偏远地区无维护的小型微功率发电设备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发电 涡激振动 压电效应 光伏组件清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井风流运动特征的逸散粉尘喷雾除尘研究
8
作者 李刚 姜伯洋 +2 位作者 胡方强 马涛 郭立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6,55,共9页
深部矿产资源机械化、规模化开采导致工作面产尘量显著增大,矿井粉尘逸散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现有降尘措施控尘效果不理想问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开展了基于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的巷道逸散粉尘喷雾除尘性能研究。分析工作面风流运动... 深部矿产资源机械化、规模化开采导致工作面产尘量显著增大,矿井粉尘逸散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现有降尘措施控尘效果不理想问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开展了基于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的巷道逸散粉尘喷雾除尘性能研究。分析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及粉尘运移规律;综合分析雾化喷嘴宏观喷雾特性并进行喷嘴优选;搭建相似实验模型对喷雾降尘性能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地质构造会影响风流运动特征,而风流运动特征是决定粉尘颗粒运移路径的关键因素;在测试的5种喷嘴中,空心锥喷嘴在射程、流量及雾化角等参数方面均表现出最优的控除尘性能;在喷嘴布置方式方面,逆向喷雾捕捉粉尘效果更好,当布置角度为120°时,出口处粉尘质量浓度可降至22.7 mg/m^(3),达到最佳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粉尘 喷雾除尘 风流运动特征 粉尘运移规律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除尘阵列惯性除尘机理强化
9
作者 何舸 胡显峰 +3 位作者 刘泽坤 陈科宏 魏文韫 余徽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8,共9页
惯性除尘是工业上常用除尘器的主要除尘机理之一,可通过提高气速对其进行强化,但由此将带来较大的阻力损失。针对撞击流除尘器的结构特征,提出多层撞击流除尘阵列的排布方式以平衡颗粒脱除率和压降之间的矛盾关系。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获... 惯性除尘是工业上常用除尘器的主要除尘机理之一,可通过提高气速对其进行强化,但由此将带来较大的阻力损失。针对撞击流除尘器的结构特征,提出多层撞击流除尘阵列的排布方式以平衡颗粒脱除率和压降之间的矛盾关系。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除尘阵列在不同排列间距条件下的颗粒脱除率和气路压降,引入过滤质量因子(Q因子)对颗粒脱除率和气路压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工业除尘中气速1.5 m·s^(-1)条件下6 mm等间距的排列方式为较优排布方式。然后,通过除尘实验(雷诺数Re=2131~2787)得出6 mm等间距除尘阵列的单元排颗粒脱除率随斯托克斯数(S_(tk)数)的变化趋势,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S_(tk)=5.2×10^(-4)1.0范围内单元排颗粒脱除率与S_(tk)数的经验公式。最后,为适应含尘气的宽粒径范围,开发了级联式撞击流排布方式的除尘阵列,此种除尘阵列通过逐渐收窄流道、提高阵列间气速,从而强化惯性碰撞,可有效提升分级颗粒粒径脱除率。级联式撞击流除尘阵列的实验表明,该排布方式较6 mm等间距撞击流除尘阵列颗粒脱除率有较大提升,15个单元排的级联式除尘阵列与同单元排数的6 mm等间距排布的除尘阵列相比,在气速为1.5 m·s^(-1)时颗粒脱除率提升了126%,且脱除率与S_(tk)数的关联关系与前述经验公式预测值一致,表明此经验公式可适用于多种排列方式的除尘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器 惯性碰撞机理 除尘阵列 气溶胶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吸附机理的光伏组件无水化除尘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浩义 刘云鹏 +3 位作者 李乐 王悦如 吴欣玥 尹晓萱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613,共8页
为解决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引起的发电效率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吸附机理的光伏组件无水化除尘方法。在给出除尘机理、灰尘颗粒荷电参数并进行除尘装置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除尘区域的电场、电势分布及... 为解决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引起的发电效率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吸附机理的光伏组件无水化除尘方法。在给出除尘机理、灰尘颗粒荷电参数并进行除尘装置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除尘区域的电场、电势分布及不同粒径的灰尘颗粒在除尘区域中的运动情况,并搭建光伏组件静电吸附式除尘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大粒径的灰尘颗粒更易被清除,静电除尘率最高可达99.56%,除尘后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可达表面无尘状态的97.73%,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光伏组件表面有效且高效的除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装置 除尘设备 光伏效应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动力喷雾装置结构优化及尘噪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天 陶爽 +4 位作者 葛少成 李胜 王长友 穆新升 郭雨浩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0-2549,共10页
超音速同轴气动喷雾降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方面治理良好,其具有喷雾浓度高、雾滴粒径小、运动速度快等优势,但会带来严重的噪声污染,尤其是高频噪声。为解决该问题,对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降尘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 超音速同轴气动喷雾降尘技术在呼吸性粉尘方面治理良好,其具有喷雾浓度高、雾滴粒径小、运动速度快等优势,但会带来严重的噪声污染,尤其是高频噪声。为解决该问题,对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降尘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研究了该装置优化前后拉瓦尔喷管内流场速度分布及声场分布,验证了其可行性,并结合试验,利用YSD130噪声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粉尘采样器开展测量,研究了不同气动压力、水流量下的喷雾噪声特性和变化规律及两喷嘴的雾滴粒径、降尘效率。结果表明:在拉瓦尔喷管内,两喷嘴声压级沿中心轴向外皆逐渐降低。优化后喷管内超音速层的厚度减小,使其所对应的声压级降低。当水流量为10 L/h时,随气动压力增大,两喷嘴声源处高频段声压级均呈增长趋势,传播方向处优化前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优化后声源处声压级降低了约16.7%,峰值声压级降低了8.5%~9.3%,传播方向处声压级降低了约18%。气动压力为0.4 MPa时,随水流量增大,声源处优化前声压级由一直增大转变为低频段声压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高频段呈上升趋势,传播方向处优化前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优化后喷嘴声源处声压级降低了约9.8%,峰值声压级降低了19.2%~20.9%,传播方向处声压级降低了约12.7%。压力为0.4 MPa,水流量为12 L/h时,两喷嘴雾滴数量在50%的雾滴粒径皆在11μm左右,空间分布均匀。降尘效果随着测试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长,降尘效率皆达到84%以上。研究在保证喷雾降尘效果的同时,通过结构优化降低了雾化过程的致噪声压级,为超音速动力降尘喷雾的安全应用及粉尘、噪声的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同轴雾化 结构优化 噪声测量 降尘效率 喷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硝噁一体化脱除材料VMo/CeTi-PTFE复合催化滤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宋璇 王昊 +2 位作者 刘君 姚亮 吕瑞彤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3,共13页
粉尘、氮氧化物(NO_(x))、二噁英类污染物的排放值是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烟气净化的重要考核指标,结合脱硝催化剂和除尘器的功能,寻求一种可实现粉尘、氮氧化物、二噁英协同一体化脱除的功能材料,将有效缩短烟气净化工艺流程。本文基于复... 粉尘、氮氧化物(NO_(x))、二噁英类污染物的排放值是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烟气净化的重要考核指标,结合脱硝催化剂和除尘器的功能,寻求一种可实现粉尘、氮氧化物、二噁英协同一体化脱除的功能材料,将有效缩短烟气净化工艺流程。本文基于复合结构原则构建VMo/CeTi基低温脱硝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PTFE)滤料耦合的复合功能滤料,并考察了该滤料的低温NH_(3)-SCR催化性能、二噁英模型化合物(呋喃和1,2-二氯苯)降解性能以及除尘效率,特别探究了其在含水含硫气氛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复合功能滤料不仅表现出良好的低温NH_(3)-SCR催化和降解二噁英模型化合物的性能,还具有较好的水汽和SO_(2)耐受性。表征分析发现,复合结构功能滤料上催化剂固载稳定性较好,喷吹500次脱落率为0.2%;催化剂粉体分布均匀,易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保留催化剂的脱硝和二噁英模型化合物的降解性能;NH_(3)-SCR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表面价态循环变化所引发的电子转移、羟基自由基结构的消耗与再生以及水的生成,将促进二噁英模型化合物的水解开环,实现氮氧化物和二噁英的协同脱除;柔性PTFE滤料(PTFE纤维)基体为催化剂粉体提供高分散度的同时依靠表面疏水性降低水汽对催化剂的干扰,进一步减少毒害物亚硫酸盐(硫酸盐)的生成,有利于改善复合结构功能滤料的抗水性能,提高材料使用寿命;此外,SO_(2)耐受性试验证明了Ce助剂添加可以有效抑制硝酸盐和硫酸氨类物质的形成,表现为较高的SO_(2)耐受性。本文构建的尘硝噁一体化脱除复合功能滤料对于推动短流程烟气净化技术工业化应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 粉尘 氮氧化物(NO_(x)) 二噁英复合功能滤料 尘硝噁一体化脱除 耐水耐硫性 短流程烟气净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滤料用于协同脱除多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海涛 邓雨杭 +4 位作者 陈利国 程鑫培 徐慕涛 战志博 金奇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9,69,共9页
钢铁工业烟气成分复杂,飞灰、NO_(x)和二[口恶]英等污染物普遍存在,其对烟气处理单元的要求越来越高。催化滤袋能够在同一反应器中处理多种污染物,成为协同脱除技术的突破口。本文重点综述除尘、除尘脱硝以及除尘脱二[口恶]英一体化催... 钢铁工业烟气成分复杂,飞灰、NO_(x)和二[口恶]英等污染物普遍存在,其对烟气处理单元的要求越来越高。催化滤袋能够在同一反应器中处理多种污染物,成为协同脱除技术的突破口。本文重点综述除尘、除尘脱硝以及除尘脱二[口恶]英一体化催化滤料,阐述多种催化滤袋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催化组分与滤袋结合强度不足问题,一方面是改进负载方法,如使用原位生长法、优化涂覆法等,其中原位生长法效果突出且负载均匀度也更高,是具有潜力的负载方法之一;另一方面是对滤袋的处理,如覆膜、滤料预处理等,这两种方法还可提升催化滤袋的抗中毒性能,但要解决易中毒难题需聚焦催化材料组分的优化。针对多污染物脱除温度窗口与滤料耐受温度存在差异的问题,更换P84材质滤料是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更耐高温的滤料材料将涌现。本文旨在缩短当前技术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为实现催化滤料在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方面的商业应用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滤袋 除尘 脱硝 二[口恶]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智能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晓强 杨征 +2 位作者 梁旭 杨小勇 王小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为了实现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连续监测和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以β射线法和滤膜称重法为粉尘浓度基础测量方法,以工业以太网为数据传输媒介,构建了由设备层、分析层、平台层组成的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智能监测系统,从而完成掘进工... 为了实现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连续监测和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以β射线法和滤膜称重法为粉尘浓度基础测量方法,以工业以太网为数据传输媒介,构建了由设备层、分析层、平台层组成的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智能监测系统,从而完成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监测和智能化除尘降尘等工作。通过在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粉尘浓度智能化连续监测,且能够在粉尘浓度超阈值时自动采取除尘降尘措施,地面调度中心能够持续稳定地显示工作面实时粉尘浓度及变化趋势,有效保障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掘进工作面 粉尘浓度监测 智能化除尘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盾构机掘进巷道干式高效控除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建明 王恩茂 +2 位作者 王西伟 黄辉 梁瀚丹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6,共9页
随着掘进工作面机械化程度提升至90%以上,矿井产能增大导致的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快速掘进现有防尘体系及通风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以高家堡煤矿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过程为工程背景,采用调研、数值... 随着掘进工作面机械化程度提升至90%以上,矿井产能增大导致的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快速掘进现有防尘体系及通风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以高家堡煤矿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过程为工程背景,采用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附壁旋流通风与干式除尘器协同控尘技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快速掘进工作面形成1条高速风幕,实现对TBM产尘源的有效阻隔,将呼吸性粉尘控制在距掘进工作面5 m范围内。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家堡煤矿西区胶带大巷掘进工作面各采样点的粉尘质量浓度均低于150 mg/m^(3),与原有通风方式相比,控尘效率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快速掘进 附壁旋流通风 干式除尘器 除尘技术 粉尘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回收炉超低排放烟气脱硝除尘系统改造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滨 刘碧涛 +1 位作者 杨红志 李春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2,共4页
本文分析了碱回收炉脱硝除尘的特点和难点,探讨了合适的应对措施,介绍了某碱回收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烟气脱硝除尘系统的特点和实际运行效果,为碱回收炉烟气治理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提供了参考途径。
关键词 碱回收炉 超低排放 脱硝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射气流技术的翅片管换热器除灰研究
17
作者 赵勇 马广兴 +3 位作者 常琛 何怡 苑文燕 霍思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因室外换热器附着灰尘导致传热恶化的问题,搭建可视化换热器除灰试验台,采用颗粒物粒径为10μm和20μm的混合颗粒,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不同喷射角度和风速的除灰试验。结果表明,正面水平喷气情况下,当风速提升到21 m/s... 针对空气源热泵因室外换热器附着灰尘导致传热恶化的问题,搭建可视化换热器除灰试验台,采用颗粒物粒径为10μm和20μm的混合颗粒,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不同喷射角度和风速的除灰试验。结果表明,正面水平喷气情况下,当风速提升到21 m/s时,除灰率达97%;反面水平风速为28 m/s时,除灰率为40%;在16 m/s正向喷射风速下,初始阶段时,空气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的除灰率随气流角度逐渐增加而上升,气流角度达到水平偏上30°左右时,除灰率达到最大,为94.7%;当气流角度继续增加时,除灰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正向喷射风速为21 m/s时的粉尘脱落质量比也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为92.9%。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空气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的除灰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翅片管换热器 喷射气流 除灰率 脏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软煤层钻孔干式孔口除尘装置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陈颖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为治理瓦斯抽放干式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基于碎软煤层钻孔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占比较高的特点,提出干式孔口除尘的新技术,即以煤矿井下压风作为除尘装置的动力,首先利用旋风除尘技术进行初级除尘后,再通过布袋除尘技术进一步过... 为治理瓦斯抽放干式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基于碎软煤层钻孔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占比较高的特点,提出干式孔口除尘的新技术,即以煤矿井下压风作为除尘装置的动力,首先利用旋风除尘技术进行初级除尘后,再通过布袋除尘技术进一步过滤净化,进而实现高效除尘。重点研究了除尘装置的结构参数,根据旋风除尘和布袋除尘的阻力,对除尘装置的动力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碎软煤层钻孔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干式孔口除尘装置总粉尘除尘效率达98%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96%以上,能有效解决碎软煤层钻孔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煤层 干式钻孔 粉尘 干式除尘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活性理论的机载除尘器颗粒物捕集性能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鲁轲 巫亮 赵中太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2-298,共7页
针对目前机载湿式除尘器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大断面掘进工作面除尘需求的问题,基于表面活性理论开展了复配表面湿润剂提高对煤尘湿润性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复配方案、复配比例和湿润剂使用浓度,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系... 针对目前机载湿式除尘器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大断面掘进工作面除尘需求的问题,基于表面活性理论开展了复配表面湿润剂提高对煤尘湿润性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复配方案、复配比例和湿润剂使用浓度,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系统分析了复配表面湿润剂对喷雾雾化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机载除尘器细微颗粒物捕集性能试验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水压力和复配剂SDBS+BS-12浓度会影响喷雾粒径分布,防尘用水中添加SDBS+BS-12可提高除尘器对细微颗粒物的捕捉效率。提高除尘器供水压力可有效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尤其对于细微颗粒的除尘效率有明显提高,供水压力为2.0MPa时,小于7μm粉尘颗粒的除尘效率达89.1%,小于150μm粉尘颗粒的除尘效率达94.2%;现场应用后除尘器下风侧5m处总除尘效率达91.07%,小于7μm粉尘颗粒除尘效率达89.77%,除尘器下风侧5m处8h的加权平均粉尘浓度为3.92mg/m^(3),有效改善了工作面作业环境。研究结果对快掘面粉尘治理水平的提高和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除尘器 粒度分布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烟气粉尘特性分析
20
作者 李海英 薛海瑞 +1 位作者 李国良 刘吉恺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针对烧结烟气中微细颗粒去除效率较低的难题,本文选取烧结机头1~4级电场和机尾粉尘灰为研究对象,对原始灰样的粒度分布、元素组成、物相组成、颗粒形貌等进行测试,分析不同位置粉尘灰孔隙结构、润湿性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云式除尘方法... 针对烧结烟气中微细颗粒去除效率较低的难题,本文选取烧结机头1~4级电场和机尾粉尘灰为研究对象,对原始灰样的粒度分布、元素组成、物相组成、颗粒形貌等进行测试,分析不同位置粉尘灰孔隙结构、润湿性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云式除尘方法对烧结微细粉尘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烧结烟气静电除尘电场级数增加,较大粉尘颗粒逐渐减少而细粉尘颗粒逐渐增多,表明大颗粒粉尘优先被捕集,而小颗粒粉尘由于受到的电场力较小而不易被捕集,从而造成微细颗粒的除尘效率较低;烧结电除尘灰接触角均小于60°,属于可润湿性粉尘,具备较好地采用云式除尘方法去除微细粉尘的适应性;采用云式除尘器对细颗粒物进行了脱除,其PM2.5、PM10的去除效率大于80%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烧结烟气的微细颗粒高效去除提供有效方法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粉尘 理化特性 粒度分布 润湿性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