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径钢管内穿式磁化阵列涡流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涛 钱文烨 +3 位作者 吕程 张立红 邓志扬 宋小春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5,40,共5页
为检测在役小径钢管内外壁裂纹缺陷,设计了一种内穿式磁化阵列涡流传感器。首先,利用COMSOL建立磁化阵列涡流仿真模型;然后,对内外壁裂纹在不同角度下的相对磁导率与电压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制作磁化阵列涡流探头实物,并对不同角度的15mm... 为检测在役小径钢管内外壁裂纹缺陷,设计了一种内穿式磁化阵列涡流传感器。首先,利用COMSOL建立磁化阵列涡流仿真模型;然后,对内外壁裂纹在不同角度下的相对磁导率与电压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制作磁化阵列涡流探头实物,并对不同角度的15mm×0.2mm×0.5mm的内壁缺陷与15mm×1mm×1mm的外壁缺陷进行实验验证,试件选择45#钢管,外径22mm,内径18mm。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3个主要通道的阵列配置能够有效弥补内壁裂纹检测的盲区,引入了信号处理算法,使得合成信号对任意角度的裂纹都产生相近的幅值;同时,能够检出外壁任意方向的外壁裂纹,然而随着裂纹取向与磁化方向夹角的减小,涡流信号幅值也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内检测 裂纹角度 磁化阵列涡流 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管道热熔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的阵元参数优化与缺陷响应
2
作者 方毅 余道丞 +6 位作者 许勇 杨明越 牟婕 郑宇航 高振宇 张毅 唐建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聚乙烯(PE)管道因耐腐蚀性、施工便利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输送领域,其热熔焊接接头的质量至关重要。PE管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缺陷会降低接头力学性能和密封性能等,目前超声相控阵技术是检测该类缺陷的主要手段。因此,超声相控阵... 聚乙烯(PE)管道因耐腐蚀性、施工便利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输送领域,其热熔焊接接头的质量至关重要。PE管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缺陷会降低接头力学性能和密封性能等,目前超声相控阵技术是检测该类缺陷的主要手段。因此,超声相控阵中的阵元参数对超声波检测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构建了含热熔焊缝的PE管道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阵元频率、宽度、间距及数量等参数对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焊接工艺缺陷以拉伸弹性模量差异为代表对超声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阵元频率升高,PE材料对超声波的衰减逐渐增强,当阵元频率为4 MHz时,超声波在能量衰减与检测分辨率之间实现了较优平衡;增大阵元宽度可提升声压,当阵元宽度为0.5 mm时,聚焦点声压可达3.5015 MPa;阵元间距过大会降低声压相干性,间距为0.6 mm时聚焦效果最佳;增加阵元数量能增强声压叠加效应,阵元数量为16时可兼顾检测效率与效果;焊缝区域的拉伸弹性模量差异显著影响声压反射率,当拉伸弹性模量从600 MPa增至1000 MPa时,声压反射率从-0.3降至0,信号幅值随拉伸弹性模量差异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管 热熔焊接 超声相控阵 焊接接头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
3
作者 杜佩袁 刁彦华 +2 位作者 任汝阳 赵耀华 孙孟达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量和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散热性能。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为25℃、充放电倍率为1 C时,相较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电池模组最大温升最多降低了33.3%,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最多降低了65.8%和35.8%。即使在2 C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也可以控制在40℃左右,并且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分别为1.59℃和2.46℃,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均具有良好的均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管理系统 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 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超声相控阵全聚焦成像仿真及算法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鑫宇 范惜梅 +2 位作者 李忠虎 李靖 王金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针对厚壁管道内部缺陷识别困难、可视化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超声相控阵理论和全聚焦算法对厚壁管道内部缺陷进行图像重构。并针对全聚焦成像效率低的缺点,采用有限元法对外径为550 mm,壁厚为65 mm的厚壁管道超声相控阵全聚焦成像进行仿真... 针对厚壁管道内部缺陷识别困难、可视化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超声相控阵理论和全聚焦算法对厚壁管道内部缺陷进行图像重构。并针对全聚焦成像效率低的缺点,采用有限元法对外径为550 mm,壁厚为65 mm的厚壁管道超声相控阵全聚焦成像进行仿真,模拟缺陷检测过程和成像结果,并使用稀疏矩阵对算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基本满足成像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激发中心频率为5 MHz,阵元宽度为0.5 mm,阵元间距为1 mm,阵元数量为32时,稀疏激发矩阵比全矩阵全聚焦成像效率提高了74.81%,有效提高了成像速度,满足全聚焦快速成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管道 超声相控阵 全聚焦方法 全矩阵 稀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形阵列的油管损伤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罗有刚 桂捷 +3 位作者 富锐萍 胡相君 黄周启 王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传统的瞬变电磁套管损伤检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反映套管损伤情况的二次场信息,反演套管二维壁厚曲线,为套管损伤提供解释依据。为了使套管损伤解释得更加高效、直观、精准,满足井口油管三维成像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环形阵列式的井口... 传统的瞬变电磁套管损伤检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反映套管损伤情况的二次场信息,反演套管二维壁厚曲线,为套管损伤提供解释依据。为了使套管损伤解释得更加高效、直观、精准,满足井口油管三维成像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环形阵列式的井口油管三维成像检测系统,利用探测仪器中环形阵列分布的TMR传感器,对井口油管各个方位的信息进行采集,使得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描述不同深度、不同角度的损伤情况。结合套管半径、涡流扩散时间以及径向探测角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井口三维数据的处理,实现套管内外壁三维成像,进而实现井口油管的非对称损伤解释。通过与传统的电磁探伤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所提井口油管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为现场套管损伤解释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损伤 环形阵列 三维成像 瞬变电磁 TMR传感器 空间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地埋管管群换热性能模拟和布置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宏飞 杨富鑫 +2 位作者 谭厚章 曹静宇 吴盛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1251,共11页
在中深层地热地埋管(DBHE)供热技术应用中,主要使用多个地埋管构成管群为建筑供暖。为了研究中深层同轴地埋管管群换热性能,本文基于西安市西咸新区典型地质分布,构建了中深层同轴地埋管管群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分布下各地埋... 在中深层地热地埋管(DBHE)供热技术应用中,主要使用多个地埋管构成管群为建筑供暖。为了研究中深层同轴地埋管管群换热性能,本文基于西安市西咸新区典型地质分布,构建了中深层同轴地埋管管群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分布下各地埋管换热器间热交互作用以及长期取热期水温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多井集群供暖过程中周围岩土所形成的“冷堆积”现象是导致地埋管集群供暖能力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埋管间距从5m增至25m,平均出口水温和取热功率分别提升3.86%和11.5%;在西咸新区典型地质条件分布下,地埋管间间距应保持在15m以上;本文提出的四种管群分布中,地埋管呈直线分布时各地埋管出口水温和取热功率衰减最小,其中心地埋管出口水温仅衰减5.74%。在工程设计中,中深层地埋管管群应尽可能直线排布,避免重叠排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同轴地埋管 管群 换热 冷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X算法的HDPE管接头TFM相控阵超声图谱缺陷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天亮 王强 +3 位作者 许卫荣 吴琳琳 徐晓萌 周海婷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502,共8页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管热熔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时存在的图谱判读效率低、人员经验要求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X算法的热熔接头全聚焦(Total Focusing Method,TFM)相控阵超声图谱缺陷(以孔洞为...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管热熔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时存在的图谱判读效率低、人员经验要求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X算法的热熔接头全聚焦(Total Focusing Method,TFM)相控阵超声图谱缺陷(以孔洞为例)智能识别方法。在YoloX的加强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提高模型对缺陷信息的关注度,使用CIoU损失函数计算回归损失,以提升模型的定位精度,降低漏检率。通过TFM相控阵超声检测实验,采集原始缺陷图谱,并在完成图像增强后创建数据集。采用迁移学习策略进行训练,加快模型收敛速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缺陷的识别精度达98.18%,检测平均速度达23.92帧·s^(-1),检测精度相较于原YoloX模型提升了2.57个百分点且对小目标缺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文中方法可以识别出TFM相控阵超声图谱中的缺陷,为热熔接头的精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管热熔接头 全聚焦相控阵 缺陷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频段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与试验分析
8
作者 贺畅 高峰 +7 位作者 王梓涵 杨春艳 山妮娜 郭萌 段振 崔喆 刘鹏 刘海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39,共6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瓦式相控阵天线以其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的新趋势。但随着频段及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散热问题也更为突出。针对某高频段瓦...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瓦式相控阵天线以其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的新趋势。但随着频段及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散热问题也更为突出。针对某高频段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强迫风冷条件下“散热风道+扁平热管”的低成本散热方案,通过数值仿真验证阵面发热器件可控温度及多功能集成芯片温度一致性,搭建热测试平台进行热测试,对测试点实测温度与仿真温度进行对比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热控结构能够满足发热器件的壳温要求以及多功能集成芯片的温度一致性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散热方案的合理性,可为后续同类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式相控阵天线 多功能集成芯片 强迫风冷 扁平热管 数值仿真 热测试 热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微热管阵列及其传热特性 被引量:65
9
作者 赵耀华 王宏燕 +2 位作者 刁彦华 王欣悦 邓月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6-343,共8页
研制了结构紧凑的带有微结构的平板微热管阵列,并对其充装不同工质时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对热管内充装不同工质时的热通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甲醇、乙醇、丙酮、R141b为工质的情况下该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散热效果良好,其中... 研制了结构紧凑的带有微结构的平板微热管阵列,并对其充装不同工质时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对热管内充装不同工质时的热通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甲醇、乙醇、丙酮、R141b为工质的情况下该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散热效果良好,其中甲醇为工质的散热器在保证芯片表面正常的工作温度下的最大热通量及总热量输运能力分别达到102W·cm-2及102W以上。最高热通量可达200W·cm-2。以甲醇为工质的不同充液率实验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热通量随充液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佳充液率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 微传热 微热管 平板热管 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试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邓月超 全贞花 +2 位作者 赵耀华 王林成 叶三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228,共7页
为了检验一种新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该文对其核心部件—基于微热管阵列的集热器及其组成的热水器进行了热性能试验。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的斜率为4.7,截距为0.80,分别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值... 为了检验一种新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该文对其核心部件—基于微热管阵列的集热器及其组成的热水器进行了热性能试验。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的斜率为4.7,截距为0.80,分别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值11.0%和22.3%。在满足测试要求的天气情况下,对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进行的多次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水器的日有效得热量均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值,日平均集热效率均高于60%。同时,该热水器具有承压能力强、无炸裂、轻巧、成本低、无需焊接、抗冻性能好、易于建筑一体化等优势。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由于性能优异,并能克服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缺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集热器 热管 微热管阵列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管道电熔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卉 郑津洋 +5 位作者 郭伟灿 方晓斌 丁良玉 寇官祥 Hyeon Jae SHIN 施建峰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9,共5页
聚乙烯管连接中大量使用电熔接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管道系统的安全。分析了超声聚焦检测技术对聚乙烯管电熔接头各类缺陷的检出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及B扫描实时成像超声方法检测大量含缺陷接头,对比超声成像图与接... 聚乙烯管连接中大量使用电熔接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管道系统的安全。分析了超声聚焦检测技术对聚乙烯管电熔接头各类缺陷的检出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及B扫描实时成像超声方法检测大量含缺陷接头,对比超声成像图与接头实剖图,发现该方法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检出精度,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管道 电熔焊接 超声检测 相控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瞬时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林成 全贞花 +2 位作者 赵耀华 邓月超 王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9-545,共7页
将新型平板热管——微热管阵列应用于太阳电池的散热,制成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降低电池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热电联供的目的。为了测试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的性能,对该组件进行瞬时效率实验,测得瞬... 将新型平板热管——微热管阵列应用于太阳电池的散热,制成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降低电池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热电联供的目的。为了测试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的性能,对该组件进行瞬时效率实验,测得瞬时热效率曲线的截距η。可达到41.4%,斜率FRUL为3.95,20℃入口温度时的太阳能利用总效率可达到50%以上,综合性能效率达70%以上;瞬时热效率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冷却介质人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环境温度为6℃和19℃时的瞬时热效率相差10%以上,人口温度是20℃的瞬时热效率比40℃时高8.5%。背板温度是影响电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测试期间,光伏光热组件电效率保持在10.5%~12-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热管阵列 光伏光热 瞬时效率 效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式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集热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婷婷 刁彦华 +2 位作者 赵耀华 马骋 李凤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0-257,共8页
该文在传统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基础上,结合高效热导元件—微热管阵列(micro-heat pipe arrays,MHPA),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阐明了该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该新型集热器的传热机理。对集热器的热损... 该文在传统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基础上,结合高效热导元件—微热管阵列(micro-heat pipe arrays,MHPA),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阐明了该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该新型集热器的传热机理。对集热器的热损失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新型集热器的非稳态集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试该集热器在不同条件下的集热特性,分析了运行参数及气象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集热器在风量为290 m3/h,瞬时集热效率稳定在68%,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集热效率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 微热管阵列 空气集热器 集热特性 摩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微热管阵列在LED散热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宏燕 邓月超 +1 位作者 郝丽敏 赵耀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针对目前大功率LED灯的散热问题,研制了高效散热器件——平板微热管阵列。实验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具有良好的热输运能力,当蒸发段表面温度为69.5℃时,热流密度能够达到143.2 W/cm2。利用该平板微热管阵列设计了用于LED散热的散热装置,... 针对目前大功率LED灯的散热问题,研制了高效散热器件——平板微热管阵列。实验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具有良好的热输运能力,当蒸发段表面温度为69.5℃时,热流密度能够达到143.2 W/cm2。利用该平板微热管阵列设计了用于LED散热的散热装置,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测试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散热装置散热效果良好,测得的光源基座处的温度均低于70℃,大大低于对结温的要求。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4%以内,模型合理,可以用于该散热装置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 LED散热 结温 热流密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散热加热设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欣 赵耀华 全贞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63-1267,共5页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将微热管阵列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散热和加热系统.通过测量布置热管前后电池表面温度可知:在1C充放电倍率下,散热系统能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温度及电池间温度差异,将温度和温...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将微热管阵列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散热和加热系统.通过测量布置热管前后电池表面温度可知:在1C充放电倍率下,散热系统能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温度及电池间温度差异,将温度和温度差值分别控制在40℃与5℃之内;通过加热片加热热管,有效提高电池低温放电性能,从而提高电池持续充放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微热管阵列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及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婷婷 刁彦华 +1 位作者 赵耀华 邓月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3-970,共8页
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为核心部件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对其热性能和阻力特性进行详实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季节对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集热器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夏季稳定运行状态... 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为核心部件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对其热性能和阻力特性进行详实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季节对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集热器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夏季稳定运行状态下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可达73%,流动阻力小于25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 太阳能 空气集热器 集热效率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管型射流式O_(2)(^(1)△)发生器的COIL出光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万发 陈方 +4 位作者 徐文刚 王科 赵彤 郭敬为 桑凤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1期15-18,共4页
采用列管型射流式 O2 ( 1Δ)发生器在 COIL装置上做了一系列出光实验 ,对该发生器的性能、参数及相关技术等做了实验研究。实验获得化学效率最高达 2 2 .2 %。
关键词 COIL O_(2)(^(1)△)发生器 射流式 列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燃气管道超声相控阵检测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施建峰 陶杨吉 +2 位作者 安成名 方海清 郑津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62,共9页
我国90%以上新建的城市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烯管,而聚乙烯管道焊接缺陷是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目视检测和严密性试验等现有检验方法,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接头内部缺陷情况。通过对深圳市10个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的56... 我国90%以上新建的城市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烯管,而聚乙烯管道焊接缺陷是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目视检测和严密性试验等现有检验方法,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接头内部缺陷情况。通过对深圳市10个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的56个电熔接头和54个热熔接头进行现场不停气检测,详细介绍了聚乙烯燃气管道电熔与热熔接头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与实施过程。上述工程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显示,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的危险缺陷概率为7.1%;热熔接头的缺陷出现概率为18.5%。根据该检测结果,分析缺陷的产生原因,为聚乙烯燃气管道规范施工和现场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燃气 聚乙烯管 超声相控阵检测 缺陷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隆澍 全贞花 +2 位作者 杜伯尧 赵耀华 江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98-5505,共8页
将平板微热管光伏光热组件改造为新型光伏光热蒸发器,研发新型太阳能-空气双热源热泵系统,对太阳能供热模式和双热源供热模式下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受太阳辐射和环境温度影响,双热源供热模式下环境空气的作用会在放热和... 将平板微热管光伏光热组件改造为新型光伏光热蒸发器,研发新型太阳能-空气双热源热泵系统,对太阳能供热模式和双热源供热模式下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受太阳辐射和环境温度影响,双热源供热模式下环境空气的作用会在放热和吸热之间转换,环境温度与背板温度的温差在-3.1~3.5℃之间波动;双热源供热模式适合在低辐照条件下运行,其热效率、综合性能效率和COP分别达56.7%、81.7%和2.38,比太阳能供热模式提升20.3%、25.0%和6.7%;在高辐射条件下,双热源供热模式会造成系统散热加快,但是对系统发电性能有提升作用。根据上述特性,当背板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时启动双热源供热模式,反之启动太阳能供热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 太阳能 传热 辐射 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微热管阵列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刁彦华 汪顺 +3 位作者 赵耀华 李诚展 朱婷婷 康亚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2-1559,共8页
为提高相变蓄热装置的性能,基于平板热管技术设计了一套相变蓄热装置,将熔点58℃的工业石蜡作为该蓄热装置的蓄热材料,对平板微热管阵列在蓄/放热过程的均温性能、蓄热装置内部石蜡温度变化以及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效率进行实验分析,同时... 为提高相变蓄热装置的性能,基于平板热管技术设计了一套相变蓄热装置,将熔点58℃的工业石蜡作为该蓄热装置的蓄热材料,对平板微热管阵列在蓄/放热过程的均温性能、蓄热装置内部石蜡温度变化以及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效率进行实验分析,同时对不同供/取热流体温度和流量的实验条件下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在蓄/放热过程中性能稳定,蓄热装置蓄/放热效果良好;在供/取热流体流量为2.0 L/min,供热流体温度为80℃,取热流体温度为20℃的实验条件下,计算得到该蓄热装置平均蓄热功率、放热功率分别为662、764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 石蜡 相变材料 相变蓄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