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闫素丽 安玉麟 +1 位作者 孙瑞芬 李素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种分类和鉴定的基本依据。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重点综述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操作规程。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显微切割 微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同步显微取精术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5
2
作者 毛加明 赵连明 +6 位作者 刘德风 林浩成 杨宇卓 张海涛 洪锴 李蓉 姜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2-657,共6页
目的:评价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AZFc缺失男性... 目的:评价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Y染色体长臂上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AZFc缺失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因AZFc缺失所致男性不育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显微取精术的临床资料,追踪随访了同步显微取精手术中成功获取精子的患者使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比较了首次同步显微取精术与第二次同步显微取精术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共有195例AZFc缺失的男性不育患者接受显微取精术,其中14例为隐匿性精子症,术中均成功发现精子,精子获得率为100%(14/14);181例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oospermia,NOA),122例成功发现精子,精子获得率为67.4%(122/181),余59例NOA患者在显微取精术中未发现精子,占32.6%(59/181)。我们随访了手术成功发现精子的患者中,选择夫妻双方同步取精、取卵且不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的临床结局,纳入研究的99例患者共进行了118人次显微取精术和120个ICSI周期助孕,最终有38例患者成功活产,累积活产率38.4%(38/99),总共分娩出22个健康男婴和22个健康女婴,其中在首次和二次同步显微取精术的新鲜精子-ICSI周期中,优质胚胎率、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和取卵周期活产率分别为47.7%vs.50.4%、40.5%vs.50.0%、28.3%vs.41.2%,第二次同步手术组略高于首次同步手术组,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ZFc缺失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有较大的概率通过显微取精在睾丸中成功获取精子,并结合ICSI生育自己的遗传学后代,对首次同步ICSI周期未成功的患者,有机会通过再次手术取精和ICSI成功孕育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c区缺失 显微取精术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显微切割工具的设计与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亚欣 陈立国 +1 位作者 孙立宁 王会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7-133,共7页
将超声振动切割引入生物显微操作领域,提出压电超声振动微切割理论.基于此理论,为满足实际操作中不同显微切割样本对不同切割能量即不同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调整的需求,利用叠堆压电陶瓷作为超声发生装置,研制了面向生物显微操作的微切... 将超声振动切割引入生物显微操作领域,提出压电超声振动微切割理论.基于此理论,为满足实际操作中不同显微切割样本对不同切割能量即不同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调整的需求,利用叠堆压电陶瓷作为超声发生装置,研制了面向生物显微操作的微切割工具及其驱动与控制系统.该显微切割工具操作频率0.5~40 kHz,振动输出位移0~2 μm.最后,针对肝脏组织病理切,利用该显微切割工具进行超声振动显微切割实验,获得了较好的切割效果,充分验证了生物组织切片超声振动显微切割可行性.该显微切割工具的研制为生物显微切割操作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切割 超声 压电陶瓷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仙单染色体特异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吴菁华 吕柳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5-308,共4页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到一个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2n=22)品种的中着丝粒单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染色体放入0.2ml。Eppendorf管中,经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到一个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2n=22)品种的中着丝粒单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染色体放入0.2ml。Eppendorf管中,经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后,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0.3~3.0kb之间的DNA片段。用水仙基因组DNA标记作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从而证明单染色体DNA确实已被成功地扩增。将第二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随机挑取90个重组子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主要在600~2500bp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 微分离 单染色体 微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振动的显微切割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克己 吴佳杰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了满足生物组织显微分离的需求,将超声振动引入微切割领域,开发了一套基于超声振动的显微切割系统.在对超声振动微切割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生物组织切割的具体特点,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并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研制了面向生物显... 为了满足生物组织显微分离的需求,将超声振动引入微切割领域,开发了一套基于超声振动的显微切割系统.在对超声振动微切割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生物组织切割的具体特点,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并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研制了面向生物显微切割技术的执行模块与控制模块,实现了系统的集成.同时,利用该显微切割系统对新生小鼠大脑组织进行超声振动显微切割实验,取得了较理想的切割效果,充分验证了超声振动显微切割技术对生物组织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切割 超声 生物组织 微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分离技术及其在植物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玲 王坤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321-8324,共4页
染色体分离技术是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桥梁技术,得以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就染色体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该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染色体 显微分离 微克隆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穗分枝小麦的生长锥发育及其物候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兰飞 张卫东 +2 位作者 田纪春 高庆荣 王正都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21-25,共5页
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 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穗型4.2、2.3 d和1.4 d,说明穗分枝小麦二棱期之后有一个分枝穗轴突起形成和伸长期。本研究有利于了解穗分枝小麦生长锥的发育进程,为进一步实现小麦遗传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快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奠定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小麦 生长锥分化 近等基因系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基于宏观与微观视角的解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方波 徐明凡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宏观上,金融发展通过金融功能对收入差距直接产生作用,同时通过改变人力资本(或主观生产条件)对收入差距间接产生作用;微观上,金融发展通过企业扩大了收入差距。利用我国1992—2013年样本数据进行VAR计量分析发现,在间接金融发展对扩大... 宏观上,金融发展通过金融功能对收入差距直接产生作用,同时通过改变人力资本(或主观生产条件)对收入差距间接产生作用;微观上,金融发展通过企业扩大了收入差距。利用我国1992—2013年样本数据进行VAR计量分析发现,在间接金融发展对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从存量意义上看高于直接金融发展的影响,从增量意义上看低于直接金融发展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实现金融发展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平衡:商业银行应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实现之前提高存款利率,政府应促进资本双向开放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系统性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差距 宏观视角 微观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耳解剖结构及其取材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可雷 李鹏 +3 位作者 蒋海燕 丁大连 孙虹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4,共7页
大鼠被广泛应用于内耳科学研究,其内耳膜迷路取材和观察对评估内耳感觉上皮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病理学改变以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由于大鼠内耳结构精巧复杂,如何完整取出内耳膜迷路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难点之一。为促... 大鼠被广泛应用于内耳科学研究,其内耳膜迷路取材和观察对评估内耳感觉上皮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病理学改变以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由于大鼠内耳结构精巧复杂,如何完整取出内耳膜迷路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难点之一。为促进同道间交流并为初学者提供经验,本文在详细介绍大鼠内耳的解剖结构的同时还点评部分与其他哺乳类实验动物内耳结构的异同之处,并在组织学层面讨论了耳蜗和前庭感受器解剖结构的生理学意义。本文在介绍大鼠内耳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了两种不同的内耳膜迷路取材技术并强调某些关键步骤的操作体会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内耳 解剖学 显微解剖 耳蜗 前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可控自动压电显微切割系统
10
作者 朱军辉 王勇 +2 位作者 朱猛 陈瑞华 汝长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2-728,共7页
为了从不同组织切片上获取某一特定细胞群或单一细胞进行分析研究,研制深度可控自动压电显微切割系统,以解决手工切割操作时间长、易疲劳、精度低等难题。在对超声振动切割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叠堆压电陶瓷作为振动发生装置。根... 为了从不同组织切片上获取某一特定细胞群或单一细胞进行分析研究,研制深度可控自动压电显微切割系统,以解决手工切割操作时间长、易疲劳、精度低等难题。在对超声振动切割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叠堆压电陶瓷作为振动发生装置。根据图像前后景差来检测跟踪切割针尖的实时位置信息,从而通过标定的X轴坐标的变化判断切割针和被操作物体表面的接触情况来获取深度信息。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显微切割实验进行分析,均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将切割针置于被切割组织深度方向的任意位置;自动完成目标生物组织指定位置任意形状的切割,切割线细可达1.5μm,理论上切割分辨率为50 nm,切割误差0.5μm,可实现单细胞切割,并能自动实现目标组织切片的分离。明显提高显微切割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证明该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深度控制 显微切割 自动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微克隆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与展望
11
作者 吕桂兰 马秀芳 +3 位作者 沈枫 郝宪彬 刘军 华泽田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5期24-28,39,共6页
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与微克隆研究是在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染色体研究领域,是细胞遗传学通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直接桥梁,在植物育种领域已被广泛加以利用,用以构建染色体特异的或染色体区带特异的探针池probe或构建染色体或... 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与微克隆研究是在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染色体研究领域,是细胞遗传学通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直接桥梁,在植物育种领域已被广泛加以利用,用以构建染色体特异的或染色体区带特异的探针池probe或构建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带特异的DNA文库等方面。文中就该项技术的概念、方法、在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切割 微克隆 植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