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logging mechanism of punching screen in sand control by the punching structure parameters
1
作者 Fu-Cheng Deng Fu-Lin Gui +5 位作者 Bai-Tao Fan Lei Wen Sheng-Hong Chen Ning Gong Yun-Chen Xiao Zhi-Hui X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9-620,共12页
As an independent sand control unit or a common protective shell of a high-quality screen,the punching screen is the outermost sand retaining unit of the sand control pipe which is used in geothermal well or oil and g... As an independent sand control unit or a common protective shell of a high-quality screen,the punching screen is the outermost sand retaining unit of the sand control pipe which is used in geothermal well or oil and gas well.However,most screens only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sand retaining medium parameters in the sand control performance design while igno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lugging of the punching screen on the overall sand retaining performance of the screen.To explore the clogging mechanism of the punching screen,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logging mechanism calculation model of a single punching screen sand control unit by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combined method.According to the combined motion of particles and fluids,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flow state on particle motion and accumulation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logging process of the punching sand control un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initial clogging,aggravation of clogging and stability of clogging.In the initial stage of blockage,coarse particles form a loose bridge structure,and blockage often occurs preferentially at the streamline gathering place below chamfering inside the sand control unit.In the stage of blockage intensification,the particle mass develops into a relatively complete sand bridge,which develops from both ends of the opening to the center of the opening.In the stable plugging stage,the sand deposits show a“fan shape”and form a“V-shaped”gully inside the punching slot element.(2)Under a certain reservoir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The slit length and opening height have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and blockage rate,while the slit width siz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and blockage rate.The microscopic clogging mechanism and its law of the punching screen prevention unit are proposed in this study,which has some field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punching screen and sand prevention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nching screen Plugging CFD-DEM size parameter San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tomization parameters of dust removal nozzles on the de-dusting results for different dust sources 被引量:7
2
作者 Cheng Weimin Ma Youying +1 位作者 Yang Junlei Sun Bi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025-1032,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appropriate spray pressure and enhance the spraying and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dust characteristics, nozzle spraying angle, effective spraying range, water consumptio... In order to obtain appropriate spray pressure and enhance the spraying and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dust characteristics, nozzle spraying angle, effective spraying range, water consumption and droplet siz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dust characteristics from different mines and atomizat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ressure nozzles were measu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coal cutters and roadheaders should be kept at 2 MPa, which could ensure large droplet size, large spraying angle and low water consumption and hence realizing a large-area covering and capture for large particle dusts. However, the external spray pressure should be kept at 4 MPa for smaller droplet size and longer effective spraying range, leading to effective dust removal in the operator zone. The spray pressure of support moving, drawing opening, and stage loader on a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and stage loader on a fully mechanized driving face should be kept at 8 MPa, under which the nozzles have long effective spraying range, high water flow and small droplet size for the rapid capture of instantaneous, high-concentration and small size dust groups. From the applications on the caving and driving faces in the coal mine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spray pressure in different spraying positions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Selecting appropriate nozzles according to the dust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s also favorable for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the selected nozzles under optimal pressures, the removal rates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ble dust could reach over70%, showing a significant de-dust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sources Dust size Types of spraying nozzle Spray pressure Atomization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3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小河流弯道水环境响应特征研究
4
作者 郭冰冰 陈弘 +1 位作者 胡德 周庆琛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5年第1期5-12,共8页
研究了城市中小河流弯道水环境的响应特征。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探讨了不同弯道特性对水动力和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弯道内凹岸流速显著高于中心线和凸岸位置,凹岸流速较大,水流... 研究了城市中小河流弯道水环境的响应特征。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探讨了不同弯道特性对水动力和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弯道内凹岸流速显著高于中心线和凸岸位置,凹岸流速较大,水流动性强,污染物不易沉积。弯道的曲率和流量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降低有显著影响。在流量Q=20 m^(3)/s和Q=30 m^(3)/s条件下,弯道进口处COD含量较高,出口处与中间处相比较低。COD_(Mn)、NH_(3)-N和TP在弯道内也表现出类似的降低趋势。合理布置河流治理工程设施和优化弯道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河流水质,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小河流 弯道特性 水动力和水质参数 污染物扩散 河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套管抗挤强度全尺寸试验新方法
5
作者 孙贵琦 罗文 +4 位作者 王孔阳 张际久 王诗语 姬丙寅 史交齐 《石油矿场机械》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由于缺乏进行射孔套管全尺寸抗挤强度试验的方法,对于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研究多局限于有限元模拟试验。首次利用“软密封”封堵孔眼的方法,成功对射孔套管进行外压试验,实现了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全尺寸实物试验的新方法,得到了射孔套管... 由于缺乏进行射孔套管全尺寸抗挤强度试验的方法,对于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研究多局限于有限元模拟试验。首次利用“软密封”封堵孔眼的方法,成功对射孔套管进行外压试验,实现了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全尺寸实物试验的新方法,得到了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比未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降低约16%的结论。同时,建立射孔套管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全尺寸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影响射孔套管抗挤强度的因素进行有限元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值与全尺寸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套管的抗挤毁强度有限元计算值和全尺寸试验值二者误差小于3.2%;孔眼直径对射孔套管抗挤强度影响最大,最大下降率为23%,相位角和布孔密度对射孔套管抗挤强度影响次之,下降率都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套管 抗挤强度 全尺寸试验 射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特征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在铜硫矿选矿流程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党秦望 方明山 +2 位作者 肖仪武 张聿隆 张钰 《矿冶》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安徽某铜硫矿尾矿中铜品位和铜损失率较高。为查明尾矿中铜损失的主要原因,对该铜硫矿选矿流程进行了诊断。通过使用矿物特征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CPAS)对该选矿流程中重要节点产品(溢流、总铜精矿和选铜尾矿)中黄铜矿的单体解离度和粒度... 安徽某铜硫矿尾矿中铜品位和铜损失率较高。为查明尾矿中铜损失的主要原因,对该铜硫矿选矿流程进行了诊断。通过使用矿物特征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CPAS)对该选矿流程中重要节点产品(溢流、总铜精矿和选铜尾矿)中黄铜矿的单体解离度和粒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CPAS适用于铜硫矿选矿流程的诊断,能够为优化选矿工艺流程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该选矿流程总体合理,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建议适当提高一段磨矿细度,以提升黄铜矿的单体解离度;此外,在浮选过程中应强化对黄铜矿单体和裸露连生体的回收,并加强对脉石矿物的抑制,以进一步提高铜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特征参数分析系统 铜硫矿 选矿流程诊断 解离度 嵌布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mass model in estimating weight-wis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u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被引量:4
7
作者 Maiti Abhik Chakravarty Debashish +1 位作者 Biswas Kousik Halder Ar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35-443,共9页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rse aggregates through mechanical sieving gives results in terms of cumu- lative mass percent. Bu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generated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while being fast 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rse aggregates through mechanical sieving gives results in terms of cumu- lative mass percent. Bu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generated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while being fast and accurate, is often expressed in terms of area function or number of particles. In this paper, a mass model is developed which converts the image obtained size distribution to mass-wise distribution, mak- ing it readily comparable to mechanical sieving data. The concept of weight/particle ratio is introduced for mass reconstruction from 2D images of particle aggregates. Using this mass model, the effects of several particle shape parameters (such as major axis, minor axis, and equivalent diameter) on sieve-size of the particles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ieve-size of a particle strongly depend upon the shape param- eters, 91% of its variation being explained by major axis, minor axis, bounding box length and equivalent diameter. Furthermore, minor axis gives an overall accurate estimate of particle sieve-size, error in mean size (D-50) being just 0.4%. However, sieve-size of smaller particles (〈20 ram) strongly depends upon the length of the smaller arm of the bounding box enclosing them and sieve-sizes of larger particles (〉20 mm) are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ir equivalent diameter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has been used to generate overall mass-wis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of all these shape parameters on particle sieve-siz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generated overall mass-wis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how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sieve generated data. The adjusted R-square value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found to be 99 percent (w.r,t cumulative frequency).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time-efficient way of producing accurate (up to 99%) mass-wise PSD u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it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renlace the mechanical sie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mage analysis Particle shape parameters Weight/particle ratio Sie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裂液自发吸入模型的页岩气压裂液滤失定量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琳琳 蔺小博 +3 位作者 冷静怡 周长静 马占国 肖元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常使用水力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量,然而压裂现场数据表明,大量压裂液会滞留在地层中导致压裂液的返排率较低,将对储层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压裂液滤失机理并准确预测压裂液滤失量,首先建立了由毛细...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常使用水力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量,然而压裂现场数据表明,大量压裂液会滞留在地层中导致压裂液的返排率较低,将对储层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压裂液滤失机理并准确预测压裂液滤失量,首先建立了由毛细管力作用引起的压裂液自发吸入模型,然后对压裂液滤失量进行定量计算,并在现场进行了验证。最后,引入无量纲吸入率参数分析了控制压裂液滤失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中大约50%~95%的压裂液通过基质吸入,压裂液吸入量仅与吸入率参数、裂缝面积和吸收时间有关;(2)当润湿相黏度与非润湿相黏度之比超过阈值时,吸入率参数主要由岩石的孔径分布参数决定,流体黏度的影响非常有限;(3)当孔径分布参数介于0.5~0.7时,吸入率参数达到相对较高的值,即更多的压裂液被吸收到地层中;(4)当润湿相黏度与非润湿相黏度之比大于10,孔径分布参数小于0.8时,优化后的自吸模型具有较大的适用性;(5)由毛细管力机理引起的压裂液滤失量与实际储层观察到的滤失量相近,可认为页岩储层有足够的存储滤失液的能力,不会影响地下水层中的饮用水。结论认为,建立的压裂液自发吸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液滤失量,为非常规油气的生产及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毛细管力 滤失 自发吸入 吸入率参数 流体黏度 孔径分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表层土壤粒度空间分布特征
9
作者 安富博 郭树江 +4 位作者 赵赫然 赵艳丽 王飞 李雪娇 宋德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目的]揭示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土壤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区为中心分别在西北、正东、东南方向上布设样线并采集0—20 cm深度土壤样品,对比分析了青土湖周边不同区域沙物质粒配组成、粒配曲线等参数... [目的]揭示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土壤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区为中心分别在西北、正东、东南方向上布设样线并采集0—20 cm深度土壤样品,对比分析了青土湖周边不同区域沙物质粒配组成、粒配曲线等参数特征。[结果](1)青土湖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为主(26.26%~84.97%),其中西北方向上表层土壤粒度以细砂为主(26.26%~66.62%),其次是粉粒(4.23%~46.35%);正东、东南方向上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为主(43.41%~86.30%),其次是极细砂(1.86%~29.60%)。不同样线同粒级间含量存在差异。(2)研究区表层土壤颗粒总体较粗,分选较差,偏度为正偏度,峰度属尖窄。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北方向表层土壤平均粒径较其他方向偏细,分选性较差,偏度也更为正偏,峰值小于正东方向。正东、东南方向表层土壤平均粒径较为一致,明显偏粗,分选性分别属中等、较好,均为近于对称,峰度为尖窄、中等。(3)西北方向土壤粒度频率平均值分布曲线表现为双峰型,正东、东南方向为单峰型。粒度累计分布曲线反映出,东南方向风沙活动较正东、西北方向频繁、强烈。(4)通过沉积环境判别得出西北方向主要是湖相沉积,正东、东南主要是风成沉积。[结论]成土过程和干旱多风的环境条件影响青土湖土壤的基本特性,而通过生态输水形成水面改善了该区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 粒度参数 粒配曲线 青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周国华 李林锋 +2 位作者 吴轲娜 刘月林 夏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78-2687,共10页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平台抗磁干扰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种群规模缩减和成功历史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Success History-based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Linear Population Size Reduction,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方法。用磁偶极子和旋转椭球壳混合模型来等效模拟AUV载体磁干扰,通过模拟航行获得多组磁测数据,据此建立磁干扰参数辨识模型,并采用L-SHADE算法求解。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定量分析研究磁测平台测磁精度随磁传感器、平台姿态及航向等误差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磁传感器测量精度为10 nT、姿态测量精度为0.01°、航向测量精度为0.1°时,测磁误差可小于100 nT。设计的AUV磁测平台抗干扰试验表明,地磁场总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磁干扰补偿 参数辨识 磁等效数学模型 L-SHA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肉羊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存明 刘静 +10 位作者 张梦华 张晓雪 刘桂芬 何军敏 毛静艺 李雪 唐丽 张文静 潘林香 田可川 黄锡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估计鲁中肉羊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的遗传参数,分析各性状间的遗传规律,以期为鲁中肉羊育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收集2015—2019年共15 040条鲁中肉羊体尺、体重数据,以初生、3月龄、6月龄、周岁和成年阶段的体重、体高、体长、胸... 估计鲁中肉羊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的遗传参数,分析各性状间的遗传规律,以期为鲁中肉羊育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收集2015—2019年共15 040条鲁中肉羊体尺、体重数据,以初生、3月龄、6月龄、周岁和成年阶段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管围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DMU软件中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以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性别为固定效应,以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随机效应,估计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初生至成年阶段鲁中肉羊的体重的遗传力为0.18~0.51,体高的遗传力为0.15~0.60,体长的遗传力为0.09~0.42,胸围的遗传力为0.11~0.43,胸宽的遗传力为0.05~0.39,胸深的遗传力为0.06~0.21,管围的遗传力为0.11~0.59,初生至6月龄阶段母体遗传力为0.15~0.26,不同阶段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0.52~0.98,表型相关系数为-0.05~0.95,不同生长阶段间体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0~0.87,表型相关系数为0.01~0.91。综上,母体遗传效应对鲁中肉羊早期生长性状影响较大,随着成长母体遗传效应逐步减弱,周岁阶段体重遗传力在本研究中最高,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间存在中到高的遗传相关,各生长阶段间6月龄与周岁阶段体重遗传相关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肉羊 不同生长阶段 体尺 体重 母体遗传效应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敏感性分析及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宏伟 王文武 +2 位作者 贾冯睿 苏昱太 龙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型,通过能量和荷载-位移曲线探究了仿真模型网格敏感性以及内聚力参数敏感性。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问题,建立基于非线性自回... 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型,通过能量和荷载-位移曲线探究了仿真模型网格敏感性以及内聚力参数敏感性。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问题,建立基于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模型(NARX)的预测模型,以黏结长度、钢筋直径和加载方式为变量,建立20组数据对钢筋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网格尺寸为6 mm时,可以较理想地平衡预测精度与计算成本;有限元预测结果对内聚力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损伤起始强度、断裂能和刚度;所建立的NARX预测精度达到99.6%,有潜力代替量大且耗时的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实现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高效准确预测,为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预测和设计提供新的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 内聚力参数 网格尺寸 敏感性分析 NAR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聚乳酸线材熔融沉积尺寸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紫阳 陈毅非 李海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熔融沉积(FDM)成型中线材直径的变化对打印精度有重要影响。文中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单根聚乳酸线材FDM过程中从喷嘴挤出到沉积固化各阶段的直径变化。根据FDM工艺特点及材料性能,量化分析了工艺参数(喷嘴温度、挤出速度、打... 熔融沉积(FDM)成型中线材直径的变化对打印精度有重要影响。文中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单根聚乳酸线材FDM过程中从喷嘴挤出到沉积固化各阶段的直径变化。根据FDM工艺特点及材料性能,量化分析了工艺参数(喷嘴温度、挤出速度、打印速度、层高)对线材喷嘴附近、挤出胀大阶段、拉伸阶段、沉积阶段直径的影响,并推导了打印过程中线材沉积固化时直径的估算公式。研究表明,提高喷嘴温度、增大挤出速度、减少层高可有效改善打印过程中线材的尺寸稳定性,提高打印件的精度。最后,利用沉积固化时的直径公式,完成了线材直径补偿“精度实验”,补偿后打印制品尺寸精度提高了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材直径 数值模拟 打印精度 工艺参数 熔融沉积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激光打孔参数对中支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孙明铭 刘宏 +7 位作者 许嘉欣 卢彦华 孙强 张广喜 张新龙 李洪涛 李军 杨明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65-169,共5页
[目的]明确在线激光打孔参数对中支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为中支卷烟激光打孔参数的设置提供借鉴。[方法]以物理指标、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和感官质量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在线激光打孔参数对中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激光打孔数量与中支... [目的]明确在线激光打孔参数对中支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为中支卷烟激光打孔参数的设置提供借鉴。[方法]以物理指标、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和感官质量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在线激光打孔参数对中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激光打孔数量与中支卷烟吸阻呈现负相关关系(P<0.01),与滤嘴通风率、总通风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TPM、水分、焦油释放量均呈现二次回归关系。激光脉冲时间与中支卷烟吸阻、滤嘴通风率、总通风率均呈现二次回归关系,但其对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无显著影响。激光打孔数量对中支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程度大于激光脉冲时间,在线激光打孔参数主要影响中支卷烟的香气量、刺激性和协调性。[结论]得到一套在线激光打孔参数和中支卷烟理化指标关系的数学模型,可应用于中支卷烟开发和产品维护中激光打孔参数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支卷烟 在线激光打孔参数 激光打孔数量 激光脉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茂名市典型河流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俊 陈小霞 +4 位作者 张敏 丁平 姚玲爱 张六一 胡国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2,40,共9页
为了研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根据茂名市地理环境以及河流走向,在茂名市8条典型河流里采集1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本次研究均只检测出砂、粉砂和黏土3种粒级组分。粉砂是主要的组分,砂和黏土含量... 为了研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根据茂名市地理环境以及河流走向,在茂名市8条典型河流里采集1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本次研究均只检测出砂、粉砂和黏土3种粒级组分。粉砂是主要的组分,砂和黏土含量相似但呈现出相反的分布特征。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4.37~7.3φ,变化范围较小;分选系数1.53~2.48,总体上分选性较差;偏度值-0.09~0.73,沉积物大多数处于正偏;峰度值0.70~1.17,峰态总体上平坦。鉴江和罗江表层沉积物样品呈现分选系数小而平均粒径大的规律,小东江和黄华江表层沉积物样品呈现分选系数大而平均粒径小的规律。鉴江干流平均粒径,中游>下游>上游,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黄华江干流粒径呈现减小的趋势,沉积物趋向于粗端。罗江干流平均粒径呈现减小的趋势,河流流速大不易于细粒沉积。研究的粒度参数与粒级分布特征结论,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名 河流 沉积物 粒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细骨料图像实时分割提取
16
作者 宇周亮 洪丽 +1 位作者 詹炳根 余其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0,共9页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细骨料投影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对比传统阈值分割与PSPNet、DeepLab V3+、U-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算法的分割结果对4种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实验对比细骨料2种等效粒径计算方法(单面投影法、双面投影法)的粒径和级...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细骨料投影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对比传统阈值分割与PSPNet、DeepLab V3+、U-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算法的分割结果对4种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实验对比细骨料2种等效粒径计算方法(单面投影法、双面投影法)的粒径和级配分布结果。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算法中U-Net网络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F平衡分数和交并比分别达到99.8%、88.1%、84.9%、84.3%,均优于对比组模型;对于3种不同粒径的单粒段细骨料,采用双面投影法计算出的细骨料等效粒径D d与实际细骨料粒径的偏差分别为1.40%、2.10%、3.12%;对于混合粒段骨料,采用等效粒径D d计算出的级配分布曲线更接近筛分法的实验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细骨料径粒径和粒型参数的计算提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骨料 阈值分割 深度学习算法 等效粒径 细骨料粒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种神经网络算法的露天矿山台阶爆破块度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增杰 梁昊 +4 位作者 王贵 李洪伟 魏正 储亚坤 王多良 《煤矿爆破》 2024年第4期1-6,11,共7页
为实现露天矿山台阶爆破效果预测,以爆破经验公式和现场爆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爆破参数经验数据集,采用BP、FNN和RBF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爆破参数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爆破参数与岩石破碎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建... 为实现露天矿山台阶爆破效果预测,以爆破经验公式和现场爆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爆破参数经验数据集,采用BP、FNN和RBF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爆破参数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爆破参数与岩石破碎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了爆破参数与大块率的预测模型,对爆破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将预测结果与实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的训练过程的损失值均小于0.05,对敏感性分析发现,孔距和排距对模型预测结果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在数据集的训练和测试中,BP模型表现出优越的预测精度,FNN模型在各方面表现均衡,RBF模型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在应用实例中,3种模型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在预测爆破结果参数方面具有较高准确度,此研究模型和结果可以作为爆破工程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爆破 爆破参数数据集 爆破块度预测 多种神经网络 敏感性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流下钨再结晶规律的研究
18
作者 屈苗 颜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通过观测钨分别在能量密度3.82MJ⋅m^(−2)/脉宽5ms和能量密度1.5MJ⋅m^(−2)/脉宽1ms的脉冲电子束1~100次的辐照下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情况,研究了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根据非等温匀速加热退火过程的... 通过观测钨分别在能量密度3.82MJ⋅m^(−2)/脉宽5ms和能量密度1.5MJ⋅m^(−2)/脉宽1ms的脉冲电子束1~100次的辐照下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情况,研究了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根据非等温匀速加热退火过程的晶粒尺寸表达式推导出了瞬态热流下晶粒正常长大的表达式,再结合实验数据推导出了钨在脉宽ms量级瞬态热流辐照下发生正常长大的晶粒尺寸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利用该关系计算得到的钨在脉宽5ms、1ms的脉冲电子束辐照下的晶粒尺寸与晶粒只发生正常长大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瞬态热流 再结晶 晶粒尺寸 脉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水器结构参数对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热分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昀枫 陈耀文 +3 位作者 朱常琳 王登甲 贾尚东 刘慧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74-79,157,共7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内部热分层效果的方形布水器,对比了有无布水器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布水器的3种结构参数(平板尺寸、平板间距、挡板安装形式)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水器入口...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内部热分层效果的方形布水器,对比了有无布水器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布水器的3种结构参数(平板尺寸、平板间距、挡板安装形式)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水器入口方式能有效改善水箱内热分层效果;平板当量直径与水箱当量直径比为0.15、平板间距与水箱高度比为0.05的布水器表现出更好的分流效果,挡板安装形式对水箱热分层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水箱 布水器 热分层 结构参数 平板尺寸 平板间距 挡板安装形式 分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钢股份焦粉粒级优化实践
20
作者 贺道山 朱旺 +3 位作者 郑雅青 周建沣 翟登科 马怀营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68-71,78,共5页
为提高烧结矿产量和质量、优化烧结机参数,采用对辊+四辊破碎工艺替代原有对辊破碎工艺。通过一系列工艺改进措施,焦粉粒级+5 mm含量由20.16%降至9.45%,-3 mm粒级含量由62.98%增加至70.64%;烧结机参数得到优化,其中终点温度降低17.13℃... 为提高烧结矿产量和质量、优化烧结机参数,采用对辊+四辊破碎工艺替代原有对辊破碎工艺。通过一系列工艺改进措施,焦粉粒级+5 mm含量由20.16%降至9.45%,-3 mm粒级含量由62.98%增加至70.64%;烧结机参数得到优化,其中终点温度降低17.13℃,总管温度降低9.15℃;烧结矿产量提高140 t/d,转鼓强度提高1.24%,平均粒径提高0.45 mm,-10 mm粒级含量降低1.02%,燃耗降低0.72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粒级 四辊破碎 烧结矿 焦粉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