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Micro LED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旭东 陈祖康 +3 位作者 张针霖 朱艳青 徐刚 徐雪青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是由微米级半导体发光像元阵列所组成的新型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与LED技术复合集成的综合性技术。与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然...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是由微米级半导体发光像元阵列所组成的新型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与LED技术复合集成的综合性技术。与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然而,由于LED芯片尺寸缩小至20μm以下,导致其吸收截面减小,使得传统的荧光粉颜色转换技术无法提供足够的亮度和产量,以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而量子点材料凭借其高量子产率、宽色域、颜色可调等优点,有望成为代替荧光粉的最佳材料。结合了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的Micro LED光电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和宽色域的优势,在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者对全彩显示的Micro LED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实现了Micro LED的商业化。简要回顾了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的量子点材料合成和优异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然后以印刷技术、光刻技术、微流控技术、激光写入技术这四种效果突出的颜色转换层沉积工艺分类总结了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Micro LED的全彩显示策略与性能优劣。最后,对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Micro LED光电器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micro LED 颜色转换层 全彩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p27、CyclinD1、MMP-9蛋白和相关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赵剑 戴敏 +1 位作者 孙燃 许亚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90-2897,共8页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组织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116例GC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Hp...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组织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116例GC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分别为76、40例,Hp阳性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又分为良好预后组、不良预后组,分别为56、20例。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各组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490-3p、miR-146a表达,分析癌组织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490-3p、miR-146a表达与Hp阳性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Hp阳性GC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结果 GC组织p27蛋白和miR-490-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Hp阳性组癌组织p27蛋白和miR-490-3p表达低于Hp阴性组,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Hp阴性组(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Hp阳性GC患者癌组织p27蛋白、miR-490-3p表达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与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及癌组织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较高,而癌组织p27、miR-490-3p表达较低(P<0.05)。Ⅲ~Ⅳ期、p27蛋白低表达、MMP-9蛋白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均为Hp阳性GC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Hp阳性GC不良预后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4,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6.79%。结论 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miR-490-3p在Hp阳性GC患者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Ⅲ~Ⅳ期、p27蛋白、miR-490-3p低表达、MMP-9蛋白高表达为Hp阳性GC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p阳性GC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2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小核糖核酸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LED表面缺陷的快速高精度检测
3
作者 赵天元 董登峰 +2 位作者 王国名 王博 周维虎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4-1445,共12页
为了满足Micro LED缺陷检测对实时性和高精度的要求,结合轻量化的设计和增强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了一种快速高精度的检测算法LED-YOLO。该方法通过设计图像采集系统并结合多种数据增广策略,模拟工业环境中的实际干扰,增强了训练数据的... 为了满足Micro LED缺陷检测对实时性和高精度的要求,结合轻量化的设计和增强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了一种快速高精度的检测算法LED-YOLO。该方法通过设计图像采集系统并结合多种数据增广策略,模拟工业环境中的实际干扰,增强了训练数据的多样性。针对Micro LED缺陷的低区分度问题,提出了轻量级动态融合模块(Lightweight Dynamic Fusion Module,LDFM),该模块结合动态卷积、深度卷积和通道混合操作,在保持模型轻量化的同时,提升了特征表达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缺陷区域的关注,设计了增强协调注意力模块(Enhanced Coordinate Attention Module,ECAM),通过结合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及残差连接,增强了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最后,考虑到Micro LED图像的纵横比变化较小,引入动态聚焦机制,提出了DIoU_W回归损失函数,显著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LED-YOLO的检测准确率、召回率、mAP、F1值均优于目前最先进的YOLOv11s模型,在参数量减少1.6 M的情况下,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均有明显提升,可以有效满足实际Micro LED面板制造过程的质量检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micro LED 缺陷检测 动态卷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分析大豆种子结构表型及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长斌 李远鲲 +3 位作者 郭民坤 樊江川 郭新宇 卢宪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胚体积、表面积及空腔体积特征,人工称重测定单粒重量指标。系统分析种子形态特征及其与重量的相关关系,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多项形态表型和重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贡献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与种子重量显著相关,但种子形状特征对重量无显著影响;42个大豆品种可以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品种蒙豆375和蒙豆60的种子大小和重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类品种。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的重量预测模型效果优于单一指标的简单线性回归效果。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80和0.66,RMSE分别为0.017和0.021 g,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75和0.72,RMSE分别为0.019和0.020 g。研究结果为大豆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大豆品种分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大豆 结构表型 重量预测 模型构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的影响
5
作者 冯卫东 屈立 +4 位作者 王维 杨刚 杨屹 杨世宇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6,141,共5页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探究了烧结温度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密度、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00℃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密度和尖晶石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探究了烧结温度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密度、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00℃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密度和尖晶石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480 s、升温速率20℃/s、外加压力70 kg、降温速率5℃/s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烧结制备的MnZn铁氧体磁芯零件具有4.95 g/cm^(3)的最大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 MNZN铁氧体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土壤结构变化三维可视化量化表征方法
6
作者 仲伟正 史卓林 +3 位作者 张合虎 康子涵 杨增玲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3-661,678,共10页
机械压实是导致土壤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集砂土、壤土和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采用机械加压方式模拟制备了不同压实程度的土壤样品,并使用先进的Skyscan 1275 MicroCT系统进行样品扫描。比较了... 机械压实是导致土壤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集砂土、壤土和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采用机械加压方式模拟制备了不同压实程度的土壤样品,并使用先进的Skyscan 1275 MicroCT系统进行样品扫描。比较了主动轮廓(AC)、标记分水岭(MBW)和K-means 3种不同算法对土壤孔隙和团聚体结构样品Micro-CT图像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K-means图像分割算法最优。采用形态学分水岭算法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有效实现了土壤团聚体和孔隙个体的原位分离。基于K-means分割算法,优化提出了一种土壤物理结构Micro-CT原位、三维、可视化量化表征方法,原位三维可视化呈现了不同压实土壤样品孔隙和团聚体结构分布量化信息。Micro-CT成像表征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土壤压实以及土壤结构数字化图谱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压实 micro-CT 三维可视化 土壤结构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视觉技术的固体推进剂Micro-CT数据挖掘算法
7
作者 韩嘉禾 李濮舟 +4 位作者 文明杰 马金羽 王小英 初庆钊 陈东平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0,共11页
固体推进剂内部微观结构复杂、组分分布多样,基于Micro-CT推进剂图像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存在较大挑战。为此,构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图像分析方法,以深入挖掘固体推进剂Micro-CT图像数据,推动微观结构与性能关联机制的研究。采用高分辨率M... 固体推进剂内部微观结构复杂、组分分布多样,基于Micro-CT推进剂图像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存在较大挑战。为此,构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图像分析方法,以深入挖掘固体推进剂Micro-CT图像数据,推动微观结构与性能关联机制的研究。采用高分辨率Micro-CT扫描两种推进剂样品,通过图像预处理、组分识别、密度估算和粒径分析等关键步骤,提取了推进剂密度、高氯酸铵(AP)颗粒粒径分布及各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推进剂内部微观结构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提出的图像分析算法能够精准识别推进剂内部主要成分,并提供可靠的密度(误差≤5%)和粒径评估(误差≤8%)结果。此外,研究对推进剂组分质心分布及其径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估了各组分在基体中的分散/团聚状态,为推进剂配方优化、界面结合研究及贮存寿命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深入理解推进剂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micro-CT 数据挖掘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壁修复提升237 nm AlGaN基Micro-LED光功率密度研究
8
作者 郝家龙 李宏博 +9 位作者 吕顺鹏 朱立财 孙文超 张若甲 刘钟旭 蒋科 贲建伟 张山丽 孙晓娟 黎大兵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0-978,共9页
AlGaN基深紫外Micro-LED在无掩膜光刻、日盲紫外保密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侧壁效应和电流拥挤效应严重制约高电流密度下的光功率密度。本研究制备了发光波长237 nm,台面半径分别为12.5、25.0、50.0μm的深紫外Micro-LED,... AlGaN基深紫外Micro-LED在无掩膜光刻、日盲紫外保密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侧壁效应和电流拥挤效应严重制约高电流密度下的光功率密度。本研究制备了发光波长237 nm,台面半径分别为12.5、25.0、50.0μm的深紫外Micro-LED,并系统探究了侧壁修复对不同尺寸和不同阵列化Micro-LED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使用KOH修复侧壁可有效降低AlGaN基深紫外Micro-LED侧壁缺陷密度,减小反向漏电流密度,同时降低由侧壁缺陷导致的肖特基-里德-霍尔(SRH)非辐射复合。对于单台面器件,器件尺寸越小,最大光功率密度越高,但侧壁效应严重制约着小尺寸器件的光功率密度,导致小尺寸器件在低电流密度下光功率密度最低,侧壁修复后,半径12.5μm的器件峰值光功率密度提升最多,提升了186%,且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光功率密度均最高;对于相同发光面积的阵列化器件,侧壁修复后,阵列化程度越高,光功率密度越高,4×4阵列12.5μm的Micro-LED比半径50.0μm的器件峰值光功率密度提高了116%,其原因是在保持较低侧壁缺陷的情况下,阵列化可以提高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光效。该研究有助于提高Micro-LED的光功率密度,并将推动短波深紫外Micro-LED走向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效应 电流拥挤效应 AlGaN micro-LED 侧壁修复 阵列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相位相关与聚类思想的Micro-LED芯片显微图像拼接
9
作者 林坚普 王廷雨 +6 位作者 蔡苾芃 张建豪 梅婷 林珊玲 林志贤 乐建避 吴朝兴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52,共12页
针对现有Micro-LED芯片的显微图像由于存在大量相似且整齐排列的LED而导致算法拼接速度慢及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思想的Micro-LED芯片显微图像拼接方法。首先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随后使用自适应面积... 针对现有Micro-LED芯片的显微图像由于存在大量相似且整齐排列的LED而导致算法拼接速度慢及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思想的Micro-LED芯片显微图像拼接方法。首先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随后使用自适应面积拓展相位相关算法对相邻两幅图像的重叠区域进行峰值计算以求得初步配准的偏移量,接着使用图像分块联合差异值哈希算法的优化配准策略得到优化后的偏移量,最后引入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偏移量进行自动筛出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平均耗时为64 ms,满足拼接实时性的需求,拼接正确率达到99.4%,配准精度控制在1个pixel之内,融合处理后在主观上可以达到完美的拼接效果,为错误偏移量导致的整体错位问题也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算法有效解决了晶圆级Micro-LED芯片检测中显微图像拼接的关键环节,并可推广应用于具有重复特征且高精度要求的其他机器视觉自动化领域,具有较高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micro-LED芯片显微图像 相位相关 差异值哈希 聚类思想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晶圆缺陷检测的宽光谱大视场显微物镜设计
10
作者 洪惠敏 贺文俊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20,共14页
为了实现对Micro-LED晶圆缺陷的准确和高效检测,设计了一款工作波长覆盖可见光和近红外的宽光谱、大视场、平场、复消色差显微物镜。采用正-正-负三光组结构,计算调整了各光组光焦度并分配其元件特征,实现了大视场和长工作距设计。基于B... 为了实现对Micro-LED晶圆缺陷的准确和高效检测,设计了一款工作波长覆盖可见光和近红外的宽光谱、大视场、平场、复消色差显微物镜。采用正-正-负三光组结构,计算调整了各光组光焦度并分配其元件特征,实现了大视场和长工作距设计。基于Buchdahl色散模型进行了玻璃材料的色散矢量分析并指导了初始光学系统材料替换,实现了平场复消色差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该显微物镜的工作波长范围为420 nm~1064 nm、放大倍率为10倍、视场为3.3 mm、数值孔径为0.34、可见光波段分辨率为0.88μm、近红外波段分辨率为1.35μm、工作距为8 mm、齐焦距为95 mm。其成像质量优良,调制传递函数曲线接近衍射极限,全谱段复消色差,全视场平坦,易于加工生产,可用于检测大范围的表面以及次表面的微米级Micro-LED晶圆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显微物镜 Buchdahl模型 平场复消色差 micr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ormability of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during micro deep drawing
11
作者 QI Yan-yang MA Xiao-guang +6 位作者 JIANG Zheng-yi MA Li-nan WANG Zhi-hua ZHOU Cun-long HASAN Mahadi DOBRZAŃSKI Leszek A. ZHAO Ji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237-1251,共15页
In the present study,two-layered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with a thickness of 50μm were initially subjected to annealing at 800,900 and 1000℃for 5 min,respectively,to achieve divers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 In the present study,two-layered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with a thickness of 50μm were initially subjected to annealing at 800,900 and 1000℃for 5 min,respectively,to achieve divers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Then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formability of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and the quality of micro composite cups manufactured by micro deep drawing(MDD)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Three finite element(FE)models,including basic FE model,Voronoi FE model and surface morphological FE model,we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forming performance of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during MD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annealed at 900℃possess the best plasticity owing to the homogeneous and refined microstructure in both stainless steel and copper matrixes,and the micro composite cup with specimen annealed at 900℃exhibits a uniform wall thickness as well as high surface quality with the fewest wrinkles.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urface morphological FE model considering material inhomogeneit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s are the closest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basic and Voronoi FE model.During MDD process,the drawing force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strength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deep draw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stainless steel-copper composites FORMABILITY WRINKL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ing of optimized microstrip fractal antenna using hybrid metaheuristic framework for IoT applications
12
作者 S KARUNAKAR Reddy ANITHA Guttavel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3期659-670,共12页
Nowadays,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turn out to be transportable owing to the execution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ies.The anten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deployed for communication purposes.The antenna plays... Nowadays,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turn out to be transportable owing to the execution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ies.The anten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deployed for communication purposes.The antenna plays an imperative role in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signals for any sensor network.Among varied antennas,micro strip fractal antenna(MFA)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increasing antenna gain.This study employs a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known as the elephant clan updated grey wolf algorithm to introduce an optimized MFA design.This method optimizes antenna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directivity and gain.Here,the factors,including length,width,ground plane length,height,and feed offset-X and feed offset-Y,are taken into account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gain and directivity.Ultimately,the superiority of the suggested technique over state-of-the-art strategies is calculated for various metrics such as cost and gain.The adopted model converges to a minimal value of 0.2872.Further,the spider monkey optimization(SMO)model accomplishes the worst performance over all other existing models like elephant herding optimization(EHO),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lion algorithm(LA),support vector regressor(SVR),bacterial foraging-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F-PSO)and shark smell optimization(SSO).Effective MFA design is obtained using the suggested strategy regarding various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strip fractal antenna(MFA)model gain DIRECTIVITY support vector regressor(SVR)approach elephant clan updated grey wolf algorithm(ECU-GW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尺寸与阵列偏移对图形衬底Micro-LED光强空间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张佳辰 李盼盼 +2 位作者 李金钗 黄凯 李鹏岗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2,共7页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以高亮度、高对比度、低能耗和快速响应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户外显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然而,Micro-LED的微型化带来了光强分布控制的挑战。为提高其发光效率,常使用...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以高亮度、高对比度、低能耗和快速响应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户外显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然而,Micro-LED的微型化带来了光强分布控制的挑战。为提高其发光效率,常使用图形蓝宝石衬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技术,通过微米级图形单元优化光提取率。在大尺寸LED中,PSS对光强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在微米级Micro-LED中影响显著。本文采用光线追迹方法,系统研究了发光波长为460 nm的不同尺寸PSS Micro-LED在不同阵列偏移下的光强空间分布,并量化了光强空间分布的非对称率,最后解释了该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尺寸减小,PSS对光强空间分布影响增大。当尺寸为3μm×5μm时,在y轴和x轴的光强空间分布的非对称率达3.06%和4.22%,因而影响Micro-LED发光均匀性。本研究为Micro-LED在显示应用中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图形蓝宝石衬底(PSS) 非对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耦合作用下Mini/Micro-LED三基色色品坐标变化规律研究
14
作者 黄研培 王鹏 +5 位作者 庄庆瑞 史园 陈跃奋 杨旭 李金钗 黄凯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5-1495,共11页
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ni/Micro-LED)显示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使其常工作于很宽的温区和电流密度范围。然而,环境温度和工作电流的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LED发光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三基色色品坐标偏... 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ni/Micro-LED)显示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使其常工作于很宽的温区和电流密度范围。然而,环境温度和工作电流的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LED发光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三基色色品坐标偏移、色域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显示器件的显色性能。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红绿蓝(Red-Green-Blue,RGB)三色Mini/Micro-LED在不同温度和注入电流密度下发光特性的变化规律,深入探讨了电热耦合作用下Mini/Micro-LED三基色色品坐标变化规律,及由其构成的显示器数字电影倡导-协议3(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Protocol 3,DCI-P3)色域覆盖率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温度升高使得三色LED色品坐标同步偏移,色域覆盖率仅略微减小;而注入电流密度增大则导致色域覆盖率大幅下降,最高降幅可达15%。表明注入电流密度对LED色域的负面影响比环境温度更为严重。因此,在Mini/Micro-LED显示技术研发过程中,除了关注LED显示屏的热管理以降低环境温度因素对色彩性能的影响,还需重点优化电流调控策略,对电流密度变化引入动态色域补偿算法,以提升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发光二极管 色品坐标 色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复合与光提取效率竞争机制对Micro-LED光效的影响
15
作者 刘志强 江莹 +7 位作者 莫梦月 闫金健 李鹏岗 黄凯 李金钗 卢卫芳 康俊勇 张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2-689,共8页
[目的]基于表面复合引起的尺寸效应,研究Micro-LED器件的尺寸、形状与光效的关系.[方法]利用SimuLED软件,通过设计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器件,探究器件表面复合占比与周长面积比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器件形状对Micro-LED性能的影响.[结果]器件... [目的]基于表面复合引起的尺寸效应,研究Micro-LED器件的尺寸、形状与光效的关系.[方法]利用SimuLED软件,通过设计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器件,探究器件表面复合占比与周长面积比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器件形状对Micro-LED性能的影响.[结果]器件表面复合速率与周长面积比成线性比例关系;器件形状通过表面复合占比与光提取效率共同影响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在本文研究的3种芯片形状中,圆形芯片的内量子效率最高,正六边形芯片的外量子效率最高,而方形芯片的内、外量子效率以及光功率均最低.[结论]当器件的尺寸受限时,可以通过优化器件形状,以降低表面复合占比和提高光提取效率,进而提高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尺寸效应 表面复合速率 周长面积比 光提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LED车灯投影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香兰 金霞 +7 位作者 吕金光 郑凯丰 陈宇鹏 赵百轩 赵莹泽 秦余欣 王惟彪 梁静秋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 LED阵列的车灯投影方案,设计了以像素尺寸为80μm×80μm的200×150白光Micro LED阵列作为显示光源,视场角为16°×34°的车灯投影光学系统,并对物面倾斜角度和光学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 LED阵列的车灯投影方案,设计了以像素尺寸为80μm×80μm的200×150白光Micro LED阵列作为显示光源,视场角为16°×34°的车灯投影光学系统,并对物面倾斜角度和光学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此外,分别采用反向畸变处理方法和像素灰度调制方法用以解决车灯投影图像的梯形畸变和照度均匀性问题,并搭建了投影实验平台,对图像校正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图像梯形畸变系数p1,p2分别从0.0932和0.3680下降至0.0835和0.0373,像面照度均匀性从83.2%提高到93.2%。本文通过对基于Micro LED的倾斜投影车灯光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及采用图像校正方法,实现了高光效、低畸变的车灯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灯投影光学系统 光学设计 micro LED 照度均匀性 梯形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加工及光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媛 肖秧 +4 位作者 冯晓雨 何龙振 张鹏喆 宁平凡 刘宏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5,共7页
Micro LED器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Micro LED显示像素巨量转移和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为其应用带来挑战。开发了具有高转移效率和出光效率的单片64×64 Micro LED微显示阵列,提出了倒装型GaN基单片Micro LED微显示... Micro LED器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Micro LED显示像素巨量转移和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为其应用带来挑战。开发了具有高转移效率和出光效率的单片64×64 Micro LED微显示阵列,提出了倒装型GaN基单片Micro LED微显示阵列芯片和Si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及集成工艺。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光学特性进行了建模分析,设计了一种提高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出光效率的光提取结构。结合仿真结果,开发了一种在Micro LED蓝宝石衬底表面制备光子晶体结构的聚焦离子束(FIB)微纳加工工艺,并进行了器件加工。测试结果表明,蓝宝石衬底上加工的光子晶体结构可以提高Micro LED器件的表面出光效率,光功率平均值提升了16.36%,对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加工及微显示像素光提取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LED 微显示阵列 光子晶体结构 聚焦离子束(FIB) 出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 CT的铜导线短路熔痕孔洞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克 郭宇航 +3 位作者 邓松华 王轩磊 张亮亮 张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导线短路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国家标准中将导线短路熔痕分为起火前发生的一次短路熔痕和起火后造成的二次短路熔痕,然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鉴定仅停留在定性判断的阶段。火灾现场铜导线短路熔痕特征的量化分析研究是国内... 导线短路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国家标准中将导线短路熔痕分为起火前发生的一次短路熔痕和起火后造成的二次短路熔痕,然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鉴定仅停留在定性判断的阶段。火灾现场铜导线短路熔痕特征的量化分析研究是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应用Micro CT技术对铜导线短路熔痕进行断层扫描检测并重构铜导线短路熔痕的3D图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统计、归纳、总结铜导线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形态及分布等孔洞特征。研究表明,Micro CT能够全面采集铜导线短路熔痕的整体形态和内部孔洞特征,一次短路熔痕与二次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半径、表面积、紧密度的特征数据存在差别,可为短路熔痕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据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短路熔痕 孔洞特征 火灾物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ed Ag soli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to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早 陈艳 +5 位作者 陈善俊 谭秀兰 牛高 罗江山 唐永建 易有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77-1882,共6页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60 nm were compacted in a high-strength mold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 at 523 K to produce nano-structured Ag solid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60 nm were compacted in a high-strength mold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 at 523 K to produce nano-structured Ag solid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nano-structured Ag solid materials (NSS-Ag) were studi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Raman spectrometer. The NSS-Ag could be used as highly efficient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active substrates. The common probe molecules Rhodamine 6G (R6G, 1×10-10 mol/L) were used to test the SERS activity on these substrates at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ERS enhancement ability is dependent on the density of NSS-Ag. When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NSS-Ag is 83.87%, the materials reveal great SERS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d Ag solid material flow-levitation method relative density Rhodamine 6G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绿光氮化镓基Micro-LED微型显示器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杰 王光华 +10 位作者 邓枫 杨文运 高思博 鲁朝宇 孟泽阳 高树雄 常诚 曹坤宇 马赛江 刘颖琪 王丽琼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6-1191,共6页
Micr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对比度高、响应快及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尽管潜力巨大,Micro-LED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与瓶颈。本文旨在探讨高亮绿光氮化镓基Micro-LED微型显示器的制备... Micr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对比度高、响应快及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尽管潜力巨大,Micro-LED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与瓶颈。本文旨在探讨高亮绿光氮化镓基Micro-LED微型显示器的制备过程及其相关技术。基于WVGA041全数字信号电路CMOS硅基驱动电路,制作了0.41 inch、分辨率为800×480的主动式单色绿光Micro-LED微型显示器。利用高精度倒装焊接技术实现了CMOS驱动电路与LED发光芯片的电气连接。结果表明,制备出LED显示芯片正常启亮电压为2.8V,EL光谱峰值波长524nm;在硅基CMOS电路驱动范围内,Micro-LED微型显示器在5V电压下,器件亮度为108000cd/m^(2)(最大亮度可达250000 cd/m^(2)),电流密度达到0.61A/cm^(2)时色坐标为(0.175,0.756)。当电流密度从0.3A/cm^(2)增加到1.3A/cm^(2)时,色坐标从(0.178,0.757)变化到(0.175,0.746),器件的色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微型显示器 高亮单色绿光发光二级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