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氟赤硝基咪唑micro PET/CT评价裸鼠乳腺癌早期放疗疗效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苏晓雨 徐慧琴 +3 位作者 汪会 余文静 张丹 谯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赤硝基咪唑micro PET/CT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裸鼠MDA-MB231乳腺癌模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放疗组(B组),每组8只。每组裸鼠行micro PET/CT显像,测定每只... 目的探讨^(18)F-氟赤硝基咪唑micro PET/CT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裸鼠MDA-MB231乳腺癌模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放疗组(B组),每组8只。每组裸鼠行micro PET/CT显像,测定每只裸鼠肿瘤SUVmax值。完成显像后,常规HE染色观察每组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每组肿瘤细胞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前,对照组与放疗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75,P> 0. 05)。放疗组放疗后48 h裸鼠肿瘤组织SUVmax值较放疗前(t=9. 958,P <0. 05)、放疗后24 h(t=16. 506,P <0. 0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 860,P <0. 05)。放疗后24 h SUVmax值也低于放疗前24 h(t=5. 405,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放疗组肿瘤细胞坏死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放疗组放疗后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放疗前(t=14. 802,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SUVmax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 865,P <0. 05)。结论^(18)F-氟赤硝基咪唑micro PET/CT可以监测肿瘤内部的乏氧状态,并且可以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的早期放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赤硝基咪唑 micro PET/CT 放疗疗效 乏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累-卡-佩斯病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玉捷 刘玥 +3 位作者 郭婧雯 李茗瑜 陈丰伟 汤小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31,I0001,共4页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上患累-卡-佩斯病犬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对该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描述。收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患有累-卡-佩斯病并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的犬的股骨头以及正常犬的股骨头,对其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观察股骨...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上患累-卡-佩斯病犬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对该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描述。收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患有累-卡-佩斯病并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的犬的股骨头以及正常犬的股骨头,对其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观察股骨头三维微观结构,取股骨头负重区组织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骨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病变组较正常组股骨头结构破坏严重,组织结构疏松、易于凿切,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骨小梁在塌陷、溶解的同时,伴有新小梁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斯病 micro—CT 组织形态学 扫描电镜观察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致密砂岩凝析气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江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鉴于CO_(2)吞吐仅能短期改善反凝析伤害,且存在CO_(2)气源短缺及注入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岩心驱替和吞吐实验,对比评价了2种注入方式下热化学流体改善反凝析伤害的效... 鉴于CO_(2)吞吐仅能短期改善反凝析伤害,且存在CO_(2)气源短缺及注入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岩心驱替和吞吐实验,对比评价了2种注入方式下热化学流体改善反凝析伤害的效果,研究了热化学流体对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和油气两相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吐注入的最大压差可达25 MPa,最高温度达到329℃,累计4次吞吐凝析油采出程度为63.2%,大于驱替方式的凝析油采出程度49.5%,吞吐效果更好,且最佳吞吐次数为2次;热化学流体注入后能够增大孔隙直径、诱发形成微裂缝、降低毛细管压力和提高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其中吞吐式注入热化学流体后平均孔径由0.86μm增大至2.54μm,最大孔径由80.11μm增加至690.63μm,但总孔隙度变化较小,平均毛细管压力降幅达到51.2%,最大气相和最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分别提高了2.3倍和1.8倍,残余油饱和度下降了29%。研究成果为长期高效解除反凝析伤害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反凝析 热化学流体(TCM)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相对渗透率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煤矸石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方莹 芋艳梅 张少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用高能行星磨对煅烧后煤矸石进行机械力化学活化,通过XRD、SEM和FI-IR分析,研究了粉磨过程中煤矸石的粒度、密度、形貌和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矸石属于易磨性物质,极易细化,球磨处理后的煤矸石,颗粒表面光滑,高岭土晶相消失,... 用高能行星磨对煅烧后煤矸石进行机械力化学活化,通过XRD、SEM和FI-IR分析,研究了粉磨过程中煤矸石的粒度、密度、形貌和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矸石属于易磨性物质,极易细化,球磨处理后的煤矸石,颗粒表面光滑,高岭土晶相消失,α-石英结晶程度降低,Al-O键和Si-O键键能和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煤矸石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高能球磨 机械力化学 粒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石斛拟原球茎生长及植株再生过程中微观结构与元素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静 何芳 +2 位作者 王纪 方炎明 戴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采用SEM/EDS技术,研究霍山石斛拟原球茎生长及植株再生过程中结构和元素的变化,分析其发育过程及药效成分。结果表明:适当的组培条件会使外植体表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增殖形成拟原球茎和次拟原球茎。其中拟原球茎分化出芽和... 采用SEM/EDS技术,研究霍山石斛拟原球茎生长及植株再生过程中结构和元素的变化,分析其发育过程及药效成分。结果表明:适当的组培条件会使外植体表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增殖形成拟原球茎和次拟原球茎。其中拟原球茎分化出芽和根,完成幼苗的形态发育。30 d后幼苗的根无明显的根毛和根被组织;茎表皮多纵向皱褶,横切面边缘具波状棱角,细胞内含物黏液状,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等面叶,四列型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保卫细胞肾形。拟原球茎形成期,含有较多的Na、S、K、Al、Si、Fe,分化期P、Cl、Mn、Ca增多,幼苗所含K、Ca增幅较大,其他元素减少或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拟原球茎 植株再生 微观结构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几何特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晓勤 侯强 +1 位作者 刘强 许蓬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7-339,共13页
微纳结构的几何特征对微纳结构功能器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如何对微纳结构的几何特征进行高效超精密检测是发展微纳结构功能器件的必然要求.评述了现有的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主要涉及:X射线显微成像术、扫描透射电子断层扫... 微纳结构的几何特征对微纳结构功能器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如何对微纳结构的几何特征进行高效超精密检测是发展微纳结构功能器件的必然要求.评述了现有的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主要涉及:X射线显微成像术、扫描透射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断层扫描显微镜等,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与应用状况.得出了用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和扫描透射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是目前检测微纳结构表面形貌及内部结构的最理想手段,前者更适合于对较厚微纳结构进行三维成像,后者的成像精度较高,并阐述了微纳结构几何特征检测技术的改进方向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显微成像 体微纳结构 超材料 几何形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竹节式聚水沟聚水改土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蔺君 汪有科 +3 位作者 卫新东 肖森 赵霞 卢俊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试验以水平阶地为对照,于7-9月在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测定了竹节式聚水沟中间、上侧和下侧的土壤水分,并于4月初和9月末测定了聚水沟样地的土壤容重。结果表明:7-9月,各时期聚水沟整体土壤水分均高于水平阶地且差异均达到极... 试验以水平阶地为对照,于7-9月在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测定了竹节式聚水沟中间、上侧和下侧的土壤水分,并于4月初和9月末测定了聚水沟样地的土壤容重。结果表明:7-9月,各时期聚水沟整体土壤水分均高于水平阶地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200cm土层内聚水沟的储水量比水平阶地最高增加了53.54mm,增长率为29.5%;各时期聚水沟不同位置上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沟中间>上侧>下侧,且中间与上、下侧土壤水分差异各时期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上侧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下侧小;各时期聚水沟整体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0~40cm土层最高,且从7月30日后呈不断下降趋势,>40~100cm土层次之,各时期变化幅度较小,>100~200cm土层最低,但呈不断增长趋势;沟内填充材料可以显著降低沟底10cm以内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p<0.05)。竹节式聚水沟较水平阶地更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缓解浅层土壤干层形成,同时也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集聚水、保墒、改土于一体的新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竹节式聚水沟 土壤水分 土壤结构 微地形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反吹、微流控技术分析原油中的轻烃组分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翠山 赵红 +2 位作者 王培荣 张敏 徐冠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0,共2页
利用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反吹技术和微流控装置分析原油中的C5-C13轻烃组分,用一根HPPONA色谱柱分离,同时得到保留时间相同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信号和质谱检测信号,为原油中轻烃组分的色谱定性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该方法中所用的色谱... 利用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反吹技术和微流控装置分析原油中的C5-C13轻烃组分,用一根HPPONA色谱柱分离,同时得到保留时间相同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信号和质谱检测信号,为原油中轻烃组分的色谱定性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该方法中所用的色谱柱使用寿命长,分离效果好,对平湖4井油样中C5~C13馏分的分离得到了可用质谱定性的峰约290个(尚有不少混合峰存在),较难分离的物质对t-1,2-二甲基环戊烷与2-乙基戊烷得到了较好的分离,2-乙基戊烷峰得到非常好的质谱图,是目前研究原油中轻烃组分分析的有效手段。同时应用微流控装置后可在质谱仪不停机的条件下更换色谱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programmed temperature VAPORIZER injector) 反吹技术(backflushing technique) 微流控装置(micro—fluidic splitter) 气相色谱(GC)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轻烃组分(light hydrocarbons) 定性(qualification) 原油(crude 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