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微臭氧处理饮用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 被引量:35
1
作者 吕锡武 孔青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艺相比,本项技术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手段,具有效果基本相等,设备大幅度简化,运行费用低廉,更易于推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微臭氧 饮用水 水处理 光化学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及其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喆华 何正浩 +2 位作者 瞿晶晶 李劲 何欣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15,共4页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致突变活性,保证饮用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净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微污染水源水 净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AC/NSUF组合工艺净化处理微污染水研究
3
作者 曹蓉 耿安朝 +2 位作者 耿策 单以停 李旭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非浸没式超滤(BPAC/NSUF)组合工艺对某地微污染原水进行净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SUF独有的错流方式提升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出水浊度稳定在0.1 NTU以下,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对氨氮浓度不足的水源添加NH_(...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非浸没式超滤(BPAC/NSUF)组合工艺对某地微污染原水进行净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SUF独有的错流方式提升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出水浊度稳定在0.1 NTU以下,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对氨氮浓度不足的水源添加NH_(4)Cl进行模拟试验,稳定运行后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9.2%,对COD_(Mn)的平均去除率为77.6%。跨膜压差和膜通量的变化幅度平缓,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物理清洗能大幅度恢复膜通量和跨膜压差,平均恢复率达90%以上。考察了物理清洗时长和化学试剂的选择对膜通量恢复的影响,化学强化物理清洗提高了清洗效率,膜通量恢复率可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粉末活性炭 超滤 微污染原水 水处理 非浸没式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燕 王志奇 陈英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净水工艺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技术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技术、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光催...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对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净水工艺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技术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技术、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法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吸附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 饮用水 有机污染物 水处理 水源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的去除效果与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显球 张林生 吕锡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本文综述了纳滤技术对水中微量的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有机物(农药和三致物质)、挥发性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溶解有机物与可同化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指出纳滤作为一种先进的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微污染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优... 本文综述了纳滤技术对水中微量的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有机物(农药和三致物质)、挥发性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溶解有机物与可同化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指出纳滤作为一种先进的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微污染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安全优质饮用水的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效果 有机微污染 纳滤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天然有机物 微量 饮用水 可生物降解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郑怀礼 陆兰英 +6 位作者 范伟 阳春 谭铭卓 卢伟 孙永军 陈文源 蒋绍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用酸溶法制备聚合氯化铝,对合成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应用于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处理微污染原水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40.0 mg/L,pH值为6.0~9.0时,剩余浊度达到1.0NTU以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率达到41.2%。对比... 用酸溶法制备聚合氯化铝,对合成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应用于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处理微污染原水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40.0 mg/L,pH值为6.0~9.0时,剩余浊度达到1.0NTU以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率达到41.2%。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聚合氯化铝的除浊效果优于一些常见工业聚合氯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制备 微污染原水 水处理 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技术和微污染水处理 被引量:49
7
作者 俞三传 高从堦 张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共4页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净水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净化很难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纳滤膜分离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对微污染原水的彻底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安全,完全可达到健康饮...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净水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净化很难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纳滤膜分离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对微污染原水的彻底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安全,完全可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对纳滤膜分离技术,纳滤膜技术在微污染处理中的作用,纳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工艺、预处理、膜污染以及经济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纳滤 膜分离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中溶解性有机氮组成规律及其水处理特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文倩 徐斌 +2 位作者 林琳 陈英英 徐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以上海市黄浦江和青草沙长江原水为对象,研究了两大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含量变化、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并对DON与常规水处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原水以DOC、DON和UV254表征的有机... 以上海市黄浦江和青草沙长江原水为对象,研究了两大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含量变化、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并对DON与常规水处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原水以DOC、DON和UV254表征的有机物含量均以小分子量(<5kDa)和亲水性有机物为主;微污染黄浦江原水中同时存在外源性及内源性污染,而青草沙长江原水中内源性污染占主导地位;饮用水常规净水处理工艺对黄浦江原水中DON的去除率为40%,优于长江原水DON的去除率16.7%;黄浦江和长江原水DON浓度与DOC和UV254相关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2和0.74,0.51;鉴于常规处理对DON去除效果有限,而DON是导致强三致特性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的总前体物,因此水厂应通过强化常规、深度处理等手段改善DON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溶解性有机氮 分子质量分布 亲疏水性 常规净水工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微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肖乾芬 黄宏 +1 位作者 王晓栋 王连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62-164,共3页
概述了饮用水微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综述化学氧化,吸附及生物等饮用水微污染的预处理技术,着重介绍强化混凝,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臭氧生物活性炭,光化学催化,膜法及新型生物反应器等深度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应用前景,并阐明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微污染 饮用水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发展与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岳禹峰 黄仕元 +1 位作者 庞朝晖 张勇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7,共4页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环境日益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新的挑战。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及净化新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这些新技术改造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环境日益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新的挑战。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及净化新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这些新技术改造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以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预处理 深度处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法处理高铁锰微污染地下水的实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玉华 陈芳 +1 位作者 李艳凤 张春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研究高铁锰微污染地下水化学氧化处理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以NaClO、O3作氧化剂处理含高铁、锰的微污染地下水,通过对比单独氧化剂氧化与氧化剂联用后处理水质氧化效果,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TFe质量浓度4~5 m... 目的研究高铁锰微污染地下水化学氧化处理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以NaClO、O3作氧化剂处理含高铁、锰的微污染地下水,通过对比单独氧化剂氧化与氧化剂联用后处理水质氧化效果,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TFe质量浓度4~5 mg/L,Mn质量浓度5~6 mg/L,CODMn质量浓度3 mg/L,水温10~15℃,pH7.0~7.5时,采用臭氧氧化,反应30 min,投加量增加到7 mg/L时,反应后水中TFe、Mn、CODMn达标,NH3-N不达标;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反应30 min,投加量增加到50 mg/L,Mn和NH3-N不达标;原水经过NaClO和O3联合氧化处理,O3投加量3 mg/L,NaClO投加量25 mg/L,处理后水质达标.结论可采用Na-ClO和O3联合氧化法处理高铁、锰的微污染地下水,先投加O33 mg/L,氧化15 min,再投加NaClO 25 mg/L,氧化时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地下水 铁、锰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慢滤技术用于农村饮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刘玲花 周怀东 +1 位作者 王卫红 李文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7,共6页
研究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用玉渊潭引水渠的微污染河水模拟研究了滤料粒径、滤料高度等因素对生物慢滤处理效果的影响 ,以及生物慢滤池对农村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浊度... 研究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用玉渊潭引水渠的微污染河水模拟研究了滤料粒径、滤料高度等因素对生物慢滤处理效果的影响 ,以及生物慢滤池对农村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浊度、细菌等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 :1 )在滤料表面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粘膜所需的时间与滤料粒径有关 ;2 )滤料表面一旦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粘膜 ,氨氮、有机物、浊度等的去除率与滤料粒径关系不大 ;但细菌的去除效果与滤料粒径有很大的关系 ,滤料粒径越小 ,对细菌的去除效果越好。 3)滤料高度对有机物、氨氮的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但慢滤池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 50 cm高度内 ;4)生物慢滤对 TOC的去除率为 2 0 %~ 30 % ,对氨氮的去除率为 90 %以上 ,对 Cu2 + 、Cd2 + 、Fe2 + 、Zn2 + 、Mn2 + 和 Pb2 + 的去除率分别在 97%、95%、95%、88%、70 %和 60 %以上 ;5) III至 V类微污染水经生物慢滤处理后 ,不经消毒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生物慢滤池 农村饮水 微污染水处理 生物粘膜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铝盐混凝剂混凝除藻机理与强化除藻措施 被引量:9
13
作者 雷国元 张晓晴 王丹鸶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4,共5页
针对微污染水处理中藻细胞的去除,研究聚合氯化铝形态分布对混凝除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水解产物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影响混凝过程中藻细胞去除率。中等聚合物含量越大,藻细胞去除率越高;在一定条件下,藻细胞去除率与中等聚合物... 针对微污染水处理中藻细胞的去除,研究聚合氯化铝形态分布对混凝除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水解产物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影响混凝过程中藻细胞去除率。中等聚合物含量越大,藻细胞去除率越高;在一定条件下,藻细胞去除率与中等聚合物含量线性相关,混凝出水中残铝含量与单体和低聚物含量线性相关。对聚合氯化铝,中等聚合物含量与碱化度线性相关。适量加聚磷酸根、硅酸根可以提高混凝除藻效率,并能显著降低混凝出水中残铝含量,所阐述的混凝除藻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水处理 混凝剂 藻细胞 除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对水源水中微量二氯酚的去除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光辉 郝爱玲 +1 位作者 陆彩霞 顾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1-475,共5页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微污染湖水中的微量2,4-二氯酚(2,4-DCP)的去除效果。64d的连续试验证实,当进水2,4-DCP浓度在2~200μg·L^-1时,MBR对2,4-DCP的平均去除率达93.6%。出水2,4-DCP浓度...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微污染湖水中的微量2,4-二氯酚(2,4-DCP)的去除效果。64d的连续试验证实,当进水2,4-DCP浓度在2~200μg·L^-1时,MBR对2,4-DCP的平均去除率达93.6%。出水2,4-DCP浓度平均为4.28μg·L^-1,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同时采用间歇试验对MBR去除2,4-DCP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证实生物作用在2,4-DCP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MBR对2,4-DCP的去除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降解速率常数为1.06μg·L^-1·min^-1此外,试验证实MBR对DCP的去除是基于二级基质原理,而向反应器内投加葡萄糖并不能促进MBR对2,4-DCP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地表水 膜生物反应器 2 4-二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何斐 李磊 徐炎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72-4673,4685,共3页
对国内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铁的形态分布对微污染源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雷国元 徐桂芹 马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5-570,共6页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碱化度存在线性相关性,并推导出中等聚合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在碱化度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铁摩尔分数也存在线性相关性;增加碱化度或降低铁摩尔分数,可以增加中等聚合物含量、降低单体含量,从而影响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混凝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叶绿素a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与混凝剂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系数不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与混凝剂中单体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因此,预聚合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提高混凝过程中的除浊、除藻效率,降低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微污染源水 藻细胞 形态分布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被引量:34
17
作者 邓忠良 朱云 肖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6,共3页
综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最新进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强化混凝处理过程、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已有设备的潜力 。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处理 饮用水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处理中生物填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红梅 杨小丽 +4 位作者 陆继来 邹敏 方华 夏明芳 王世和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概述了生物填料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类填料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生物填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物填料 分类 微污染水处理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文媛 李素颖 +4 位作者 汪焱 程永兵 沈蒙莎 彭家喜 陈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55,共5页
首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和强化的研究进行了描述;再将微污染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艺对低分子有机物和颗粒性物质的去除、水质软化等方面有很好效果;最后再进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及含消毒副产物水体的深度处理... 首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和强化的研究进行了描述;再将微污染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艺对低分子有机物和颗粒性物质的去除、水质软化等方面有很好效果;最后再进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及含消毒副产物水体的深度处理,强化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微污染水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吸附用于微污染水处理:技术选择、工艺原理、未来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双忱 刘畅 +5 位作者 马岚 孙尧 许勇毅 王峰 杨定畅 邢浩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41-2849,共9页
我国是工业用水大户,微污染水作为工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回收再利用对于水资源节约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污染水的概念、微污染水传统水处理方法以及电吸附在微污染水中处理中的应用,对比了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结... 我国是工业用水大户,微污染水作为工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回收再利用对于水资源节约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污染水的概念、微污染水传统水处理方法以及电吸附在微污染水中处理中的应用,对比了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微污染水处理特点分析了电吸附技术发展趋势。指出电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去除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微污染水脱盐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水资源回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电吸附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已经有了部分应用,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本文指出研发抗污染、高通量的膜材料,利用绿色高效的电吸附技术实现不同水处理技术的集成优化,是微污染水处理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电吸附 吸附材料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