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Slow Growth Preservation of Vaccinium uliginosum
1
作者 Dai Zhiguo Zhang Youlai +4 位作者 Yang Lie Li Hongmei Li Zheng Gao Qingyu Zhang Bingxi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4期31-45,共15页
As an important wild blueberry resource,Vaccinium uliginosum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t present,the wild resources are under destruction.The conservation of wild Vaccinium uliginosum resources is imminen... As an important wild blueberry resource,Vaccinium uliginosum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t present,the wild resources are under destruction.The conservation of wild Vaccinium uliginosum resources is imminent.However,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its germplasm resources.In vitro pre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germplasm conservation.In this study,one strain of wild Vaccinium uliginosum was used as material.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25℃,15℃,10℃,or 0℃),media(WPM,1/2WPM or 1/3WPM),medium supplements(sorbitol or mannose),and photoperiod(8,10,12,or 14 h•d^(-1))on the growth,survival rate and rejuvenation rate of the plantlets were studied.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plantlets during preservation were analyzed.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analysis of genomic DNA methylation of plantlets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genetic stability of the plantlets after preserv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ermplasm preservation of Vaccinium uliginos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cinium uliginosum L. slow growth in vitro preservation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0
2
作者 吴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 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 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 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 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 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 优良自交系聚力6群,结果表明,用AFLP标记进行玉米优势群划分与自交系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 致,AFLP技术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势群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玉米自交系 聚类分析 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磊 樊军锋 +2 位作者 刘永红 杨培华 王孟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7,13,共6页
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性DNA(RM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全国范围内的12个天然居群24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9个,多态条带百分率为77.58%。用NTSYS-PC软件中的SIMQUAL程序计... 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性DNA(RM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全国范围内的12个天然居群24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9个,多态条带百分率为77.58%。用NTSYS-PC软件中的SIMQUAL程序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genetic similarity,SG)并聚类。结果表明:245份油松材料间的SG值变化范围为0.5238~0.9682,平均为0.8141。采用UPGMA法在0.68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4类。内蒙古宁城油松、山西地区油松各自聚为一类外,甘肃小陇山地区油松分别于陕西的洋县、留坝、周至、洛南、柞水的油松聚为一类,黄龙、黄陵、府谷的油松聚为一类。表明各居群间存在较高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微卫星扩增DNA多态性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油松 多态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勇 刘明伟 +6 位作者 李刚 周而勋 王玲霞 唐杰 谭芙蓉 郑爱萍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时能与多个群发...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时能与多个群发生融合,具有桥梁菌群属性。通过离体叶片致病力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进一步的RAPD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41处,该55株菌株可聚为8类。这一结果表明,在四川特殊的生态区条件下,四川省水稻立枯丝核菌大多数菌株保持了良好的遗传一致性,但少数菌株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聚类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标记分析草地早熟禾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2
5
作者 田志宏 邱永福 +1 位作者 严寒 何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3,128,共5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从美国引进的12份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的1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5条,占总带数的62.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3.82条...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从美国引进的12份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的1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5条,占总带数的62.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3.82条;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品种间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362~0.971;用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分析,建立供试品种的分子系统树状图,以相似系数0.7为标准分为5类,其中新哥来德(NuGlade)、解放者(Liberator)、浪潮(Impact)、午夜(Midnight)、自由Ⅱ(FreedomⅡ)、超级伊克利(Total eclipse)和纳苏(Nassau)共7个品种聚为一类,兰神(Nublue)和美洲王(America)聚为一类,其余品种各自为一类;该结果对引进草地早熟禾品种资源评价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遗传多样性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139群霍乱弧菌地方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9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黄冰 周端华 莫自耀 欧忠辉 柴巧学 刘衡川 蒋力云 刘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本地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建立霍乱暴发和散发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溯源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及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 目的研究本地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建立霍乱暴发和散发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溯源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及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和分子分型。结果5株O139群霍乱弧菌均可检出四种毒力基因。所有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群的霍乱弧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将PCR和RAPD方法结合分析用于霍乱疫情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毒力基因 PCR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烟草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杜传印 刘洪祥 田纪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2-1596,共5页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不同类型和地域来源的烟草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选用4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323条扩增带,其中174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55.72%。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48份烟草种质分为2...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不同类型和地域来源的烟草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选用4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323条扩增带,其中174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55.72%。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48份烟草种质分为2大类群,即黄花烟草群和普通烟草群,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4组;48份材料的欧氏距离为1.41—10.78。初步研究表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AFLP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汪开毓 牟巧凤 +4 位作者 黄锦炉 陈德芳 黄凌远 王均 连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5-911,共7页
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条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0—1000 bp之间... 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条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0—1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72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5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6.7%。按UPGMA方法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聚类分支树状图,将39株维氏气单胞菌分为9个基因型,其中第四类群基因Ⅳ型包含了14株菌株,约占总菌数的35.9%,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区,推测其可能是引起斑点叉尾发病的主要流行性基因型。不同地区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地域性差异,而同一地区分离株既存在相同基因型现象,也存在基因型多样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基因分型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兴 曲险峰 +5 位作者 孙伟 李华宇 辛文文 高姗 康琳 王景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随机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筛查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lustal X和Oligo 6.0软件设计探针,进行生物信息学比对验证特异性,探针末端修饰后合成并制备基因芯片。使用锚定随机引物扩增细菌基因组DNA,偶联荧光... 目的探讨随机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筛查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lustal X和Oligo 6.0软件设计探针,进行生物信息学比对验证特异性,探针末端修饰后合成并制备基因芯片。使用锚定随机引物扩增细菌基因组DNA,偶联荧光染料的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后扫描检测。对随机PCR及杂交反应等一系列检测条件进行优化。选取16种病原细菌进行芯片特异性验证,使用4种食源性致病菌DNA进行芯片灵敏度检测及重复性评价,制备细菌DNA混合样本和痢疾志贺菌模拟水污染样本对芯片检测效能进行初步考核。结果 9种食源性致病菌获得阳性结果,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102~103pg/μl,芯片重复性变异系数(CV)值<15%,混合样本检测与预期结果一致,最低可检测水样本中痢疾志贺菌的最低浓度为3.54×105cfu/ml。结论初步建立的基于随机引物PCR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为病原细菌高通量筛查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FLP标记对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别及其分类意义(英文)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华 易干军 徐小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对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来鉴定分析.首先从64对引物筛选出4对引物,对31份种质材料的DNA进行检测,得到190个扩增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9个,多态性比例为94.2%,对31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到... 对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来鉴定分析.首先从64对引物筛选出4对引物,对31份种质材料的DNA进行检测,得到190个扩增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9个,多态性比例为94.2%,对31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到100%.然后,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谱系图显示,31份种质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50-0.85之间,表明猕猴桃种质之间遗传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近.在相似系数0.56的水平上,可以将31份种质大致分为4个类群:净果组和斑果组为一类群;糙毛组为一类群;星毛组为一类群;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为一类群.从树状图中看,原为中华猕猴桃的一个变种的“赣猕5号”,现与中华猕猴桃并列,有对其作进一步分类方面深入研究的必要.本研究从分子角度鉴定分析了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关系。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分类是一致的,同时也为江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马尔尼菲青霉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席丽艳 福岛和贵 +3 位作者 鲁长明 龙泽香代子 徐晓容 西村和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220,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比较广东株、广西株和泰国株之间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测定大亚基核糖体DNA基因(LSUrDNA)的ITS区域的碱基序列,以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结果12株广东分离株及2株广西分离株的rDNA... 目的探讨广东省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比较广东株、广西株和泰国株之间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测定大亚基核糖体DNA基因(LSUrDNA)的ITS区域的碱基序列,以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结果12株广东分离株及2株广西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测定的结果,通过DDBJ国际GenBank进行菌株同源性搜索与泰国菌株具有10096的同源性。经2个随机引物扩增18株菌,引物ATGS将18株菌分为9个亚型(A1~A9);引物OPAO15将18株菌分为7个亚型(P1~P7)。12株广东株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2个引物分别分了4~7个亚型。其中1株分离于广西边界的广东株与广西株具有相同的随机扩增DNA电泳图谱,但另1株远离于广西边界地区的菌株与广西的菌株也具有同样的DNA带型。部分广东株和广西株具有和泰国株同样的遗传相似性。结论12株广东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株与广西和泰国株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推测广东自然界中极有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人工饲养群体扩增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光丽 陈宏 +1 位作者 雷初朝 邱荣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4,共4页
利用 2 0个 1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站人工饲养的 10只朱 (N ipponia nippon)进行了DNA扩增。结果表明 ,其中 16个引物对所测个体产生了一致的扩增 DNA带纹 ,4个引物产生的 DNA带纹具有多态性。据此计算了扩增 DNA指纹条带的... 利用 2 0个 1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站人工饲养的 10只朱 (N ipponia nippon)进行了DNA扩增。结果表明 ,其中 16个引物对所测个体产生了一致的扩增 DNA带纹 ,4个引物产生的 DNA带纹具有多态性。据此计算了扩增 DNA指纹条带的平均带纹相似率为 0 .85 ,平均杂合度为 0 .5 4;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扩增DNA 多态性 亲缘关系 指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香菇双单杂交后代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叶明 叶生梅 +2 位作者 潘迎捷 马桂荣 陈永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交配基因型遗传标记的香菇野生株Q与栽培株苏香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进行完全亲和双 单杂交 ,并对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 ,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CMC酶活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RAPD结果分析表明 ,... 采用交配基因型遗传标记的香菇野生株Q与栽培株苏香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进行完全亲和双 单杂交 ,并对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 ,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CMC酶活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RAPD结果分析表明 ,6个杂交菌株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但来源于原生质体单核体的杂交后代与来源于孢子单核体的杂交后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结果显示 ,来自孢子单核体的杂交后代比来自原生质体杂交后代的变异程度高。两种不同来源的杂交后代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的变异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双-单杂交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农艺性状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分析实验用比格犬的遗传背景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朝峰 仲乃琴 +4 位作者 谭萍萍 段子渊 陈伟平 刘运忠 罗甜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运用RAPD技术对实验用比格犬 (Beagle)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方法 筛选的 16个RAPD引物对 4 0个样品的分析 ,共得到 93个扩增条带。结果 所有样品的相似系数 80 4 %到 10 0 %间变动 ,平均相似系数为93 2 8% ,聚类分析得到了这些... 目的 运用RAPD技术对实验用比格犬 (Beagle)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方法 筛选的 16个RAPD引物对 4 0个样品的分析 ,共得到 93个扩增条带。结果 所有样品的相似系数 80 4 %到 10 0 %间变动 ,平均相似系数为93 2 8% ,聚类分析得到了这些个体的同源树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技术 实验用比格犬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查美琴 赵玉玲 +3 位作者 李疆 朱瑜 罗淑萍 胡月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1-687,共7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新疆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新疆枸杞种质资源分类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64个,多态性比率平均为84.61%,引物多...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新疆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新疆枸杞种质资源分类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64个,多态性比率平均为84.61%,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76~0.93,平均为0.83;观测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846 1、1.386 9、0.228 0和0.352 0。(2)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 3~0.903 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0和0.76时,可将30份样品分别分为2大类和5个亚类;主坐标分析结果和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新疆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而栽培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聚类分析 主坐标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唐娟娟 范义荣 朱睦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黄山松 1 0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从 2 0 6个随机引物 (组 )中筛选出 1 7个引物 ,获得 38个多态位点。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 4 5 2 5 1 ,Shannon多样性值范围在 0 0 1 0 2~ 0 0 5 0 4。家系 (余姚×文...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黄山松 1 0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从 2 0 6个随机引物 (组 )中筛选出 1 7个引物 ,获得 38个多态位点。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 4 5 2 5 1 ,Shannon多样性值范围在 0 0 1 0 2~ 0 0 5 0 4。家系 (余姚×文石 )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其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7 965 8。根据这 38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距离 ,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 0 42处可将 1 0个家系聚类分成 3组。图 2表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淡水产品中主要弧菌菌群的RAPD分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璐 唐伟 +3 位作者 杨振泉 杭莉 高崧 方维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9-605,共7页
为了研究江苏省淡水产品中2种主要弧菌菌群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种内基因多样性,应用RAPD分型技术对从连云港、扬州、泰州、常州淡水产品中分离到的59株副溶血弧菌和107株溶藻弧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9株副溶血弧菌... 为了研究江苏省淡水产品中2种主要弧菌菌群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种内基因多样性,应用RAPD分型技术对从连云港、扬州、泰州、常州淡水产品中分离到的59株副溶血弧菌和107株溶藻弧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9株副溶血弧菌中有18个基因型,通过UPGMA聚类分析聚成9个(A~I)遗传谱系,其中,谱系A和C是主要的型别。107株溶藻弧菌中有21个基因型,通过UPGMA聚类分析聚成12个(A~L)遗传谱系,其中谱系A是最主要的型别。表明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均具有较好的基因多样性。从分离株的地理和样品来源看,副溶血弧菌的谱系A、C和溶藻弧菌的谱系A、K在所有采样地区和样品中均有检出;从连云港地区样品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谱带模式均多于从扬州、泰州、常州地区样品中的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产品 弧菌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詹才新 朱兰宝 杨新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用20个随机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ll条,... 用20个随机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ll条,平均为5条,DNA片段从0.4kb到3.38kb;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16个菌株两两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谱,可分为四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因此,RAPD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地鉴别菌株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RAPD 聚类分析 菌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在水稻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本逊 蔡健 +2 位作者 谭学林 徐绍中 周苏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7,53,共3页
利用 AFL 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 2 2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从 49对 AFL P引物中筛选出了 4对多态性高 ,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4个 AFL 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 43、37、49、33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 40 .5条多态性带 ,4个引物组... 利用 AFL 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 2 2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从 49对 AFL P引物中筛选出了 4对多态性高 ,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4个 AFL 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 43、37、49、33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 40 .5条多态性带 ,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 2 46条带。利用 AFL 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 2 2个品种聚为 8群 ,结果表明 ,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水稻品种 聚类分析 优势群 遗传多样性评价 作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鹅5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郝家胜 周开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用 40个 10 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对中国鹅的 5个品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太湖鹅、浙东白鹅和四川白鹅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结果表明 ,用筛选出的 14个引物共扩增出 174个DNA片段 ,其中的 48个 (占2 8 2 % )在 5个品种... 用 40个 10 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对中国鹅的 5个品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太湖鹅、浙东白鹅和四川白鹅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结果表明 ,用筛选出的 14个引物共扩增出 174个DNA片段 ,其中的 48个 (占2 8 2 % )在 5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根据扩增DNA片段的异同 ,计算了各品种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距离指数。同时 ,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 (MEGA)以UPGMA法和NJ法对遗传距离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鹅 5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可能与人工选择密切相关 ,而和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 品种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保存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