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素替换构筑环亮氨酸冠醚型超分子相变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娜 胡宏志 +2 位作者 余炳德 刘洋 刘尊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13,共15页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赫什菲尔德曲面分析(Hirshfeld surface analysis)、介电以及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其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构解析显示在低温(100 K)和室温(293 K)条件下,化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材料内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与18-冠醚-6分子呈现分子内转子-定子结构。卤素原子替换导致无机阴离子无序、18-冠醚-6分子无序-有序运动及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分子动态摆动,引起材料呈现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尤其化合物2在230 K和250 K附近表现出良好的连续可逆热能相变及连续可逆介电异常,显示其为新型具有电催化-介电循环可逆型多功能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替换 甲酯化环亮氨酸 18-冠醚-6 相变材料 介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浸渍树脂对钪的选择性吸附及应用
2
作者 杨剑峰 李艳玲 +2 位作者 韩经露 李松松 廖伍平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将(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AMP,H_(2)L_(2))浸渍到大孔树脂Pre-XAD-16上制得了浸渍树脂(SIRs-HEHAMP),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SIRs-HEHAMP对钪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酸度、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树脂用量以及温... 将(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AMP,H_(2)L_(2))浸渍到大孔树脂Pre-XAD-16上制得了浸渍树脂(SIRs-HEHAMP),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SIRs-HEHAMP对钪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酸度、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树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钪吸附的影响,发现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的吸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高酸度范围下,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的吸附率随着酸度的增大而略有降低,而在p H值范围内对Sc^(3+)的吸附率几乎没有影响;在吸附过程中硫酸氢根没有参与配位;温度对Sc^(3+)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SIRs-HEHAMP吸附Sc^(3+)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测定了浸渍树脂对钪的饱和负载量(以Sc_(2)O_(3)计)为36.29 mg/g,并对SIRs-HEHAMP浸渍树脂、HEHAMP萃取剂以及支撑基质Pre-XAD-16进行了红外光谱与TG-DSC表征,结果表明,HEHAMP成功浸渍到支撑基质Pre-XAD-16上。将SIRs-HEHAMP浸渍树脂用于从模拟赤泥浸出液中吸附和分离钪。Sc^(3+)的吸附率为51.71%,TiO^(2+)吸附率为42.50%,几乎不吸附Al^(3+),Fe^(3+)和稀土离子吸附率均在20%以下,Sc/Ti分离系数为1.45;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H_(2)O_(2)时,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吸附率提升到63.17%,TiO^(2+)和Fe^(3+)的吸附率下降,其余金属离子基本不吸附,Sc/Ti分离系数提高至6.94,表明该浸渍树脂可以应用于从赤泥浸出液中分离回收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 浸渍树脂 吸附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宝林 伍校琼 +5 位作者 罗明英 朱武 叶峰 刘丽华 关莹露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eNOS、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传代培养并用CD31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0.1 mmol/L L-NAME组、1.0 mmol/L L-NAME...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eNOS、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传代培养并用CD31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0.1 mmol/L L-NAME组、1.0 mmol/L L-NAME组,运用MTT比色法检测L-NAME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或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各组HUVEC细胞的eNOS、VE-cadherin等蛋白的表达,以观察L-NAME对HUVEC的eNOS蛋白、VE-cadherin蛋白的影响。结果 95%以上传代后的细胞为CD31免疫阳性细胞。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随着L-NAME的浓度增加,HUVEC的细胞活力值逐渐减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1 mmol/L L-NAME组和1.0 mmol/L L-NAME组HUVEC中eNOS的表达减弱(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0.1 mmol/L L-NAME组和1.0 mmol/L L-NAME组HUVEC中VE-cadherin的表达增强(P<0.01),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L-NAME能抑制HUVEC的eNOS表达和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粘附连接的主要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L-精氨酸甲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2调控GRP78在L-NAME诱导胎盘滋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谢琳 张辉 +7 位作者 丁宁 王艳华 吴凯 曹军 王青青 刘昆 张慧萍 姜怡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ASPP2)调控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诱导胎盘滋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ASPP2)调控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诱导胎盘滋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临床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TR-8/SVneo人胎盘滋养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1)L-NAME)和L-NAME组(100μmol·L^(-1)LNAME),干预48 h后,分别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检测胎盘滋养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2、GRP78和ASPP2的蛋白变化; ASPP2干扰腺病毒感染人胎盘滋养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SPP2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给予100μmol·L^(-1) L-NAME干预48 h后,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caspase-12和GRP7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NAME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P <0. 05);吖啶橙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NAME组细胞多数呈现鲜亮的橙色,晚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同时caspase-12、GRP78和ASPP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 <0. 05,P <0. 01);干扰ASPP2后,caspase-12和GRP7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结论下调ASPP2可降低GRP78的表达,进而抑制L-NAME诱导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凋亡刺激蛋白2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N-硝基-L-精氨酸甲酯 胎盘滋养细胞 细胞凋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复合应用氯胺酮和L-NAME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平 薛富善 +2 位作者 何农 孙海燕 李成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鞘内复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药-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氯胺酮抑制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 目的观察鞘内复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药-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氯胺酮抑制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经鞘内导管注入均为10μ1容量的生理盐水(K0组)、氯胺酮25μg(K1组)、氯胺酮150μg(K2组)和氯胺酮25μg加L-NAME100μg(KL组)。20min后在大鼠右足底皮下注射5%甲醛40μl,另选4只大鼠在右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N组)。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表现,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后角FOS阳性细胞(FIL)的数目。结果K1、K2和KL组大鼠同侧脊髓后角FIL总数分别较K。组大鼠分别降低了32.4%、48.5%和39.1%。K1组和K:组大鼠脊髓后角板层Ⅰ~Ⅱ和板层Ⅴ~Ⅵ/Ⅹ内的FIL数目均显著低于K0组大鼠(P〈0.05),而KL组大鼠仅脊髓后角板层Ⅴ~Ⅵ/Ⅹ内的FIL数目显著低于K1组大鼠(P〈0.05)。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后角内c—fos的表达,并且复合应用L-NAME可选择性增强其对脊髓后角深层c—fos表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N^G-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 脊髓后角 C-FOS表达 甲醛炎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叶美麟 陈超杰 +3 位作者 叶鸿妮 黄燕 庞冬雪 汪可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 广西壮药玉叶金花主要抗炎镇痛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苷类的山栀苷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本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玉叶金花山栀苷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 目的 广西壮药玉叶金花主要抗炎镇痛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苷类的山栀苷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本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玉叶金花山栀苷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玉叶金花山栀苷提取的最优工艺,工艺因素包括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液料比。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考察玉叶金花山栀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最佳工艺为甲醇质量浓度55%、温度52℃、液料比(32∶1)mL/g、提取时间98 min,山栀苷甲酯得率为(9.516±1.660)mg/g,回归模型预测的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得率为9.532 mg/g,两者相对误差小于0.2%。在抗氧化测试反应5.5 h后,4μmol/L的山栀苷甲酯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5.18%和98.75%,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1.054 mmol/L Vc当量。结论 响应面法可优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的提取工艺,获得的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具有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金花 山栀苷甲酯 抗氧化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
7
作者 刘丹 许育鹏 +1 位作者 陈瀑 褚小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快速准确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对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FAME红外特征峰强度与其体积分数的关联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 快速准确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对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FAME红外特征峰强度与其体积分数的关联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分析模型,所建模型准确度及稳定性良好。基于两种不同型号仪器采集光谱所建模型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99,交互验证标准偏差分别为0.2644和0.1517,重复性偏差分别为0.08%和0.17%。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法可快速准确预测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为船用燃料油质量监控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偏最小二乘方法 船用燃料油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气相色谱法拆分及测定3-环己烯甲酸甲酯及3-环己烯甲酸
8
作者 张振永 李东阳 +5 位作者 解艺璇 张辰元 陈闵敏 许瑞 阎振鑫 康健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19,共6页
开发了一种可同时拆分及测定手性3-环己烯甲酸甲酯及手性3-环己烯甲酸的气相色谱法。外消旋3-环己烯甲酸甲酯作为底物,可经脂肪酶立体选择性催化生成产物手性3-环己烯甲酸。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色谱柱类型、载气线速度、初始柱温和升... 开发了一种可同时拆分及测定手性3-环己烯甲酸甲酯及手性3-环己烯甲酸的气相色谱法。外消旋3-环己烯甲酸甲酯作为底物,可经脂肪酶立体选择性催化生成产物手性3-环己烯甲酸。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色谱柱类型、载气线速度、初始柱温和升温速率对3-环己烯甲酸甲酯及3-环己烯甲酸对映异构体的拆分效果。极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H-βDEXsm色谱柱、载气线速度为30.0 cm/s、初始柱温为70.0℃、升温速率为1.00℃/min时,可得到最优分离效果。此时,3-环己烯甲酸甲酯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为2.15,3-环己烯甲酸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为3.50。(R)-和(S)-3-环己烯甲酸甲酯、(R)-和(S)-3-环己烯甲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50~350 mg/L和15.8~315 mg/L,相关系数均为0.999,4个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550~3.16 mg/L,定量下限为1.85~9.56 mg/L。(R)-和(S)-3-环己烯甲酸甲酯和(R)-和(S)-3-环己烯甲酸在3个不同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4%~97.1%、91.4%~95.7%、89.9%~95.6%和88.6%~96.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4.7%。该方法一次进样可同时手性拆分3-环己烯甲酸甲酯和3-环己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气相色谱 3-环己烯甲酸甲酯 3-环己烯甲酸 正交试验 对映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预先应用L-NAME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平 薛富善 +4 位作者 何农 孙海燕 李成文 杨泉涌 刘鲲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20~310g、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的SD大鼠60只,在其左足底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40μl建...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20~310g、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的SD大鼠60只,在其左足底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4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前15min,通过预先置入的导管向大鼠鞘内注射容量均为10μl的L-NAME250μg(FL组)或生理盐水(FN组)。分别在注射后1h、4h、8h、12h和24h处死动物,在每一时间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均6只。另有4只大鼠在左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h后处死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同侧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脊髓后角内出现了迅疾和持久的c-fos表达增强反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后角深层fos阳性(fos-like immunoreactivity,FLI)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更加显著。与FN组相比,FL组大鼠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数目在浅层减少23.1%~51.8%,而在深层则减少46.3%~58.3%。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的脊髓后角c-fos表达增加,尤其是对脊髓后角深层c-fos表达的选择性抑制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 一氧化氮 C-FOS 脊髓 福尔马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合成1,3-丙二醇反应中La对Cu/SiO_(2)催化剂的修饰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丽娜 康金灿 +4 位作者 张传明 李伟杰 李昌鑫 赖恩义 朱红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 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过程中存在β-羟基脱除等副反应,导致1,3-PDO的选择性和收率不高,其中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采用蒸氨法制备了不同添加量La修饰的20Cu/SiO_(2)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 [目的] 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过程中存在β-羟基脱除等副反应,导致1,3-PDO的选择性和收率不高,其中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采用蒸氨法制备了不同添加量La修饰的20Cu/SiO_(2)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性能评价,并通过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_(2)物理吸附-脱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 20Cu-0.50La/SiO_(2)的催化性能最佳,它显著地提高了3-羟基丙酸甲酯(3-HMP)加氢制1,3-PDO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中3-HMP转化率为91.8%,1,3-PDO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85.2%和78.2%.这是在高液时空速(LHSV=0.10 h^(-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结论] La的加入与Cu产生了强相互作用,增强了催化剂中Cu的分散性,同时提高了Cu^(+)物种表面浓度,使活性Cu的比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加氢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甲酯 加氢 1 3-丙二醇 蒸氨法 CU催化剂 La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酸碱性与催化酯醛缩合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贾鑫 +3 位作者 王兴永 孙培永 傅送保 姚志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96,共10页
以γ-Al_(2)O_(3)和SiO_(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引入不同含量Na^(+)、K^(+)和Cs+碱金属离子,制备了一系列酯醛气相缩合催化剂。利用XRD、BET、NH3-TPD和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表征,并以丙酸甲酯与甲醛为原料,考察... 以γ-Al_(2)O_(3)和SiO_(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引入不同含量Na^(+)、K^(+)和Cs+碱金属离子,制备了一系列酯醛气相缩合催化剂。利用XRD、BET、NH3-TPD和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表征,并以丙酸甲酯与甲醛为原料,考察了其催化酯醛气相缩合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0.2 MPa、370℃和质量空速为1.2 h^(-1)的条件下,以10%(以载体SiO_(2)质量为基准,下同)Cs/SiO_(2)为催化剂时,丙酸甲酯转化率最高(41.03%),甲基丙烯酸甲酯选择性为99.20%。在有丰富碱活性中心的前提下,催化剂表面弱碱性位点含量与其催化酯醛气相缩合反应性能呈正相关关系,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的存在会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醛缩合 催化剂 酸性 碱性 丙酸甲酯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衍生物盐酸盐添加剂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蝶 孙庆 +3 位作者 孟祥歆 凌锦翔 成彬 康博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光伏器件之一,然而,其在功率转换效率(PCE)和稳定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引入D-苯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PGMECl)作为钙钛矿中的添加剂,PGMECl含有的苯环、酯基、—NH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光伏器件之一,然而,其在功率转换效率(PCE)和稳定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引入D-苯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PGMECl)作为钙钛矿中的添加剂,PGMECl含有的苯环、酯基、—NH3+末端和Cl-离子等多个官能团共同作用,可与未配位的Pb2+反应,钝化钙钛矿中的缺陷,使钙钛矿晶粒更加致密、表面粗糙度下降、电荷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减少,并通过调整能级排列,使其更适合在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传输电荷.实验结果表明,PGMECl改性器件的冠军效率为21.04%,远高于基础器件(17.79%).迟滞的减少也说明离子迁移的减少.含有PGMECl添加剂的器件在空气中[相对湿度(RH)为(40±5)%]黑暗条件下未封装老化1000h后,功率转换效率仍可保持初始效率的70%,而基础器件在保存500h后效率降至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苯基甘氨酸甲酯盐酸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功率转换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改性的Ag/SiO_(2)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
13
作者 张汉卿 舒为寒 +5 位作者 龚江 郑凤玲 王浩 张妮 张传彩 代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负载于不同载体的P改性Ag1P/TiO_(2)、Ag1P/ZrO_(2)、AgxP/SiO_(2)催化剂,并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的反应中。结果表明,相对于Ag1P/TiO_(2)、Ag1P/ZrO_(2)催化剂,AgxP/SiO_(2)比表面积较大,其中A...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负载于不同载体的P改性Ag1P/TiO_(2)、Ag1P/ZrO_(2)、AgxP/SiO_(2)催化剂,并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的反应中。结果表明,相对于Ag1P/TiO_(2)、Ag1P/ZrO_(2)催化剂,AgxP/SiO_(2)比表面积较大,其中Ag1P/SiO_(2)显示出最大的比表面积及孔容,从而增大了Ag的分散度。P的适量掺杂有助于对H_(2)吸附量的调控,防止过度加氢,从而获得MG的高选择性,而过量的P会导致P5+物种的形成,对反应不利。优选后的最佳催化剂Ag1P/SiO_(2)在最优反应条件下DMO转化率达到94.27%,MG选择性达到92.22%,MG的收率为8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乙醇酸甲酯 酯加氢 P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Re/HZSM-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
14
作者 郭效博 江文夺 +3 位作者 侯文彪 赵平 徐俊明 刘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3种商用催化剂,NiMoRe/HZSM-5中金属Ni具有较小颗粒,且分散均匀,BET比表面积(S_(BET))更大,为239.1 m^(2)/g,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温度260℃、0.3 g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4 h、初始H 2压力3 MPa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原料转化率和烷烃选择性均为100%,且催化剂稳定性较佳,第5次循环原料转化率仍高达96.1%,加氢脱氧(HDO)反应的选择性(S HDO/DCO),即HDO反应与脱羧脱羰(DCO)反应的比值由1.2降至0.56。将催化剂NiMoRe/HZSM-5用于脂肪酸甲酯无溶剂条件下的加氢脱氧反应放大实验后进行中试,采用2.8 L固定床对25 kg脂肪酸甲酯进行连续加氢性能评价,经过15循环后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中试 加氢脱氧 烃基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制备及在餐厨废油酯交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15
作者 薛媛 何水清 +1 位作者 袁红 周惠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1,176,共7页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官能团含量,且改性过程保留了载体的原始形貌。PA-CBHC-Si的酸密度高达8.5mmol/g,活性中心—SO_(3)H于300℃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CBHC-Si可作为煎炸废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醇油摩尔比为16∶1,剂油比为0.02的催化体系于130℃反应4h,脂肪酸甲酯产率为8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碗状碳微球 丙磺酸 酸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响应机理与定量规律
16
作者 崔华玲 杨慧 +7 位作者 孙丽华 叶倩 丁晨红 王威利 季天荣 马蕾 曾坤宏 殷秋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9-57,共9页
针对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测定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定量方法的不足,本实验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从仪器、色谱柱、分流比、标准... 针对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测定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定量方法的不足,本实验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从仪器、色谱柱、分流比、标准物质方面系统研究利用GC-FID分析37种FAME的响应规律、理论模型及实验干扰因素,提出“质量系数”和“关联因子”概念,揭示实验关联因子(experimental relevance factors,FF_(E))和理论关联因子(theoretical relevance factors,FF_(T))的函数关系和等值性条件,并经多个实验证实了关联因子的稳定性,发现当脂肪酸碳数大于10时,可充分利用理论质量系数(theoretical quality coefficient,QC_(T))和FFT对FAME进行相对或绝对定量;当脂肪酸碳数小于10时,可以通过现配FAME标准物质等方法精确测定实验质量系数(experimental quality coefficient,QC_(E))和实验关联因子FFE,并用此校正FAME的量进行定量,不仅能够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增加标准物质的使用时效以及节省标准物质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甲酯化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质量系数 关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去除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小胶质细胞方法的比较
17
作者 陈红艳 雷震 +4 位作者 王春婷 文欣茹 蔺雪梅 纪玉强 吴松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57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对3种去除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中小胶质细胞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纯化方法的特点,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SD乳鼠大脑皮质细胞解离并铺板,根据纯化方法的不同分组为:未... 目的:本研究拟对3种去除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中小胶质细胞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纯化方法的特点,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SD乳鼠大脑皮质细胞解离并铺板,根据纯化方法的不同分组为:未纯化组(Control组)、传统振荡纯化组(TO组)、阿糖胞苷(AraC)+TO组和AraC+L-亮氨酸甲酯(LME)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传代后细胞形态,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比例。AlamarBlue HS检测各组细胞传代后细胞活力。细胞计数统计不同纯化处理后获得的细胞产量。结果:相较于Control组,TO组细胞传代后的细胞纯度(P<0.0001)和细胞活力(P<0.0001)显著增加,纯化后获得的细胞总量显著下降(P<0.001),这些趋势在AraC+TO和AraC+LME组更加明显,AraC+TO和AraC+LME组细胞传代后的细胞纯度(P<0.0001或P<0.0001)和细胞活力(P<0.01或P<0.001)均显著高于TO组,而获得的细胞总量相较于TO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1),AraC+TO和AraC+LM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O方法获得富含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物(纯度>90%),并且细胞产量高,可以应用于常规细胞研究,而AraC+TO和AraC+LME方法获得高度富集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纯度>99%),可以应用于神经炎症背景下星形胶质细胞精确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阿糖胞苷 L-亮氨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电位分析尼泊金酯钠盐含量不确定度及其控制值
18
作者 徐阳纯 王志强 +2 位作者 许泽群 谭维嘉 蔡杏宜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41-249,共9页
探索尼泊金酯钠盐含量不确定度及其控制值,基于卡氏-非水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其含量,结合不确定度评定要求系统分析整个检测流程,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依据国标限值要求和CNAS-TRL-010:2019保护带的判定原则:计算出尼泊金酯... 探索尼泊金酯钠盐含量不确定度及其控制值,基于卡氏-非水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其含量,结合不确定度评定要求系统分析整个检测流程,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依据国标限值要求和CNAS-TRL-010:2019保护带的判定原则:计算出尼泊金酯钠盐含量的控制值。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尼泊金甲酯钠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8%(k=2);尼泊金乙酯钠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0%(k=2)。当尼泊金甲酯钠主含量在(99.90%,100.19%)区间,尼泊金乙酯钠主含量在(100.55%,101.45%)区间时,二者合格概率均大于95%。研究结果为企业精制生产时对产品纯度把控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类产品进行符合性判定时降低误判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金乙酯钠 尼泊金甲酯钠 主含量 控制值 电位滴定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用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入口结构优化
19
作者 邹鹏翔 张明阳 +4 位作者 朱文杰 郭耀骏 程婕 赵妍舒 袁迎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6-173,共8页
基于过氧甲酸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湍流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反应器内脂肪酸甲酯与过氧酸的冷态混合进行研究,并利用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度量化反应器撞击流接触腔内... 基于过氧甲酸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湍流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反应器内脂肪酸甲酯与过氧酸的冷态混合进行研究,并利用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度量化反应器撞击流接触腔内两相的混合水平。研究了两相入口角度、入口上升角度和入口相对位置对混合效果的影响。通过结果可知,撞击流接触腔内两相液体受撞击流的作用在流向导流腔的过程中逐渐混合均匀。以分散均匀度为衡量标准,当两相入口角度为60°、入口上升角度为10°、入口相对位置为5mm时,反应器的混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环氧化 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 分散均匀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
20
作者 张子豪 谭智毅 +4 位作者 麦晓霞 林海 李全忠 刘莹峰 肖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3,共9页
本文利用乙酸银修饰的氧化铝-硅胶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船用残渣燃料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使用DB-35 MS UI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内标法定量测定酚类及脂肪酸甲酯(FAME)类化合物。对影响酚类和FAME类化... 本文利用乙酸银修饰的氧化铝-硅胶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船用残渣燃料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使用DB-35 MS UI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内标法定量测定酚类及脂肪酸甲酯(FAME)类化合物。对影响酚类和FAME类化合物的进样方式、萃取溶剂的选择、固相萃取柱类型的选择以及淋洗和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FAME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在浓度0.05~2.5μg/mL范围线性良好,具有检出限(0.1~1.2 mg/kg)和定量限(0.3~4.0 mg/kg)低,稳定性好和萃取效率高,以及基质效应不显著等优势。通过用不含目标物的空白燃料油配制0.10、0.50、2.50 mg/L浓度水平的试样考察方法的可靠性,获得满意的回收率(85.5%~115.4%)和相对标准偏差(RSD≤6.2%)。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实现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FAME类化合物的有效检测。另外,劣质船用燃油存在不少的酚类和FAME类物质,高浓度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枯基苯酚、脂肪酸甲酯等物质可能是导致船舶油泵损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残渣燃料油 酚类 脂肪酸甲酯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