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under repeated loading 被引量:7
1
作者 HUANG Chao ZHANG Jun-hui +2 位作者 ZHANG An-shun LI Jue WANG Xin-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363-1375,共13页
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macroscopic permanent deformation(PD)behavior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CDW)under loading.Firstly,the initial matric suction of CDW was me... 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macroscopic permanent deformation(PD)behavior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CDW)under loading.Firstly,the initial matric suction of CDW was measured by the filter paper method.Secondly,the PD of CDW with different humidity and stress states was investigated by repeated load triaxial tests,and a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Finally,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DW during deformation.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N-GENUCHTEN model could describ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CDW well.The P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viator stress and the number of cyclic loading,but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when the initial matric suction and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d.The proposed model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of PD.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could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macroscopic PD of CDW,and the shear force,interlock force and sliding conten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viator stress during the deformation.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form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of CDW under cyclic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subgrade fill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pred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win-Unet模型的多级融合法——应用于城市在建道路分类
2
作者 胡荣明 黄旭昆 +2 位作者 竞霞 魏青博 张宵宵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针对城市在建道路背景的复杂性以及无人机获取RGB数据源的单一性导致的道路多分类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Swin-Unet模型的RGB与DSM三分支多级融合方法。通过引入Swin Transformer结构的并行编码器,增强了对RGB与DSM影像特征的提... 针对城市在建道路背景的复杂性以及无人机获取RGB数据源的单一性导致的道路多分类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Swin-Unet模型的RGB与DSM三分支多级融合方法。通过引入Swin Transformer结构的并行编码器,增强了对RGB与DSM影像特征的提取能力;在并行编码器间加入Concat分支,提升了特征信息的融合效果;引入多密集跳跃连接,实现了不同层级特征融合,提高了模型的分割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RGB与DSM影像融合方法,所提出的改进Swin-Unet模型的融合方法在总体分类精度(94.86%)、召回率(94.39%)和F1分数(94.54%)等评价指标上均表现出优越性,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在建道路各阶段信息提取,为在建道路项目的施工进度监测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级融合方法 DSM 在建道路提取 Swin-U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振双 王宇飞 +1 位作者 汪涛 赵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4079,共16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 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对2010~2020年中国省域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演变趋势、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从0.51上升至0.60,从勉强失调逐步过渡到初级协调状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0.2287.网络对核心区域的依赖性较弱,但网络状态尚未达到最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河南、湖南、陕西和新疆等省份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而河北、安徽、江西和河南等省份表现出显著的"虹吸效应",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在网络中担任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大部分网络关联关系都集中在板块内部,东部发达区域主要为"净收益"板块,中西部区域为"双向溢出"板块.湖南、陕西和湖北等省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因素强化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地理位置邻近性有助于促进协同效应网络的形成.因此,应结合区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建筑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政策,推动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协同效应 耦合协调度模型 熵值法 社会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水网一体化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4
作者 王思如 姚轶 +4 位作者 刘米雪 杨大文 顾一成 李传龙 孙金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9-1089,共11页
为实现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提升目标,构建涵盖“涝水位达标率、常水位保证率、生态流速保障率、水质达标率”的城市水网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考虑多源补水和多变污染环境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并基于评... 为实现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提升目标,构建涵盖“涝水位达标率、常水位保证率、生态流速保障率、水质达标率”的城市水网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考虑多源补水和多变污染环境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并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值模型,对水系建设和运行指标进行迭代优化,创新性地考虑水网“建设指标-运行指标”双向反馈机制,整合水网物理指标优化与工程调度方案优化,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网一体化优化方法,并将其用于雄安新区起步区,提出其水系建设与运行指标及水利工程调度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起步区水系在遭遇百年一遇暴雨和“23·7”实测暴雨时,涝水位达标率均达100%,有效保障区域排涝安全;构建的涵盖常态补水、应急抗旱及雨洪净化等多模式联动的动态调控方案,实现常水位、生态流速及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研究成果验证该方法在提升城市水系韧性、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益,为高密度城市群水系统协同治理提供可推广的技术范式,对提升城市水系建设水平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城市水网一体化优化方法 水系建设与运行指标体系 水动力-水质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作物估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恒彪 吉文翰 +7 位作者 郭彩丽 张小虎 邱小雷 姚霞 江冲亚 朱艳 曹卫星 程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快速、准确估测作物产量不仅有利于提前掌握粮食生产状况,而且对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快速、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以及可同时搭载多种传感器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在作物产量估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 快速、准确估测作物产量不仅有利于提前掌握粮食生产状况,而且对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快速、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以及可同时搭载多种传感器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在作物产量估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相关背景;其次对近二十年来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别从无人机平台、传感器、估产模型构建等方面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影响无人机遥感估产精度的因素、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无人机遥感估产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可为了解无人机遥感估产研究前沿、技术瓶颈、发展前景提供重要参考,为精确栽培、智慧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产量 估测 无人机遥感 传感器 建模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晓霞 易小林 +3 位作者 毛惠娜 王梅 陈芮 朱傲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94-1800,共7页
目的:构建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为促进病人重返工作回归社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格行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临床调研、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甲... 目的:构建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为促进病人重返工作回归社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格行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临床调研、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终稿。结果:2轮函询专家积极性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172(均P<0.001)。最终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2项三级指标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结论:构建的甲状腺癌手术病人重返工作多维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甲状腺癌病人术后重返工作的社会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福格行为模型 重返工作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HP-CV组合赋权的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安民 张道兵 +4 位作者 刘霁 王飞飞 董彦辰 李延超 尹华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4-1616,共13页
为有效控制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对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频次分析、鱼骨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风险因素指标,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过程、工程特征与地... 为有效控制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对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频次分析、鱼骨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风险因素指标,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过程、工程特征与地质环境、瓦斯特征与赋存环境、施工管理这6个方面建立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组合赋权,确定风险因素指标权重;再次,对煤瓦斯隧道施工综合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构造风险等级隶属度函数,基于上述指标体系与权重构建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湖南某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人员风险、机械设备风险、施工过程风险、工程特征与地质环境风险均处于III级(中等)至IV级(较小)之间,瓦斯特征与赋存环境、施工管理风险、施工综合风险所处等级均为II级(较大)至III级(中等)之间,风险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接近;运用该模型对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进行预测可操作性强,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瓦斯隧道 施工风险 区间层次分析法 变异系数法 组合赋权 模糊理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嘉 谢景海 +4 位作者 孙密 苏东禹 王涛 杨有行 王少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变电站设备的轻量化数字孪生体模型。采用改进三维线框模型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骨架;对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进行纹理映射,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局部表面模型;采用断层扫描原理构建反映变电站设备内部工况的切片模型。其中,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用于应用导航,并且为构建表面模型和切片模型提供坐标定位;表面模型用于变电站局部的外观展现;切片模型用于详细表征变电站设备内部的物理参量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而直观反映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文中详细阐述了所提变电站数字孪生体轻量化构建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构建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数字孪生 轻量化构建方法 线框模型 局部表面模型 切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
9
作者 徐任菊 朱昱旋 +3 位作者 朱曼莉 陈玉洁 孙玥 陈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048-3058,共11页
目的: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构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方法:以慢性病轨迹模式为理论指导,整合量性研究、质性研究、文献研究结果,通过小组会议逐步细化完善形成活动期RA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初稿,开展2轮德尔菲专... 目的: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构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方法:以慢性病轨迹模式为理论指导,整合量性研究、质性研究、文献研究结果,通过小组会议逐步细化完善形成活动期RA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初稿,开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进一步修订形成方案终稿。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第2轮专家函询急性期、亚急性期的条目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48~5.00分和4.43~5.00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6和0.217(均P<0.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11和0.00~0.12。第2轮专家函询急性期、亚急性期的条目可行性得分分别为4.35~5.00分和4.00~4.96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2和0.207(均P<0.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13和0.04~0.20。最终构建的活动期RA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包含急性期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7个、三级条目25个,亚急性期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7个、三级条目29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活动期RA衰弱病人护理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临床适用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轨迹模式 类风湿关节炎 衰弱 活动期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环间剪切效应模拟分析——以隧道开孔为例
10
作者 高一民 柳献 +2 位作者 RAMOS Gonzalo TURMO Jose 朱瑶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2-2256,共15页
盾构隧道处于不对称荷载下或结构体系发生变化时(如隧道联络通道开孔等),环缝剪切对盾构隧道的结构响应影响增大,环间剪切效应将进一步影响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然而现有的模型对环缝接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这给在此过程中对隧道内环... 盾构隧道处于不对称荷载下或结构体系发生变化时(如隧道联络通道开孔等),环缝剪切对盾构隧道的结构响应影响增大,环间剪切效应将进一步影响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然而现有的模型对环缝接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这给在此过程中对隧道内环间剪切分布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带来了困难。为此,以接触原理为基础,建立一种“壳-接触”精细化模型,并与机械法联络通道主隧道开孔足尺试验结果对比,探明该过程的盾构隧道的环间剪切效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壳-接触模型采用“软接触”的方式,在保证可以模拟接头转动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接头位置压力与剪切的耦合模拟,与实际环缝力学性质相符;在机械法联络通道开孔案例中,考虑摩擦损失的精细化模型结果对足尺实验结果模拟较好;开孔管片的环间剪切力以径向剪切力为主;结构体系发生变化时,环缝的剪切力不再满足自平衡现象;且环缝剪切力的突变位置均为纵缝的位置;环间的最大径向剪切力发生位置揭示了盾构隧道开孔后的“环间传力”方向:从开孔位置逐渐向顶部靠近并最终消失;在实际工程中,应关注环间最大剪切力移动方向,经济高效地对环间剪切进行加固,确保有效环间传力。研究成果补充了机械法联络通道盾构隧道中开孔后的环间剪切效应,可为易发生环间错台的盾构隧道工程给出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间剪切效应 壳-接触模型 环间摩擦模拟 机械法联络通道 摩擦损失 环间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建模的标记重捕法模拟实验
11
作者 孙志涛 苏琼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69,共4页
通过数学建模模拟标记重捕法的过程,并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将模型可视化,得到能与学生进行交互的程序,从而开展标记重捕法模拟实验,并分析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 标记重捕法 模拟实验 模型建构 Mind+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园林建筑建设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研究
12
作者 张少杰 张忍 +1 位作者 肖铁桥 刘存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装配式园林建筑是一种具有环保低碳特点的建筑形式,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合肥生态鸟岛游客接待中心为例,通过对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量化计算,旨在探讨装配式园林建筑的环境效益.本研究以Trimble地面扫描基站对模型数据进行... 装配式园林建筑是一种具有环保低碳特点的建筑形式,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合肥生态鸟岛游客接待中心为例,通过对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量化计算,旨在探讨装配式园林建筑的环境效益.本研究以Trimble地面扫描基站对模型数据进行扫描采集,使用Revit2020与Trimble Realworkes对模型数据进行精准建模.采用BIM软件数据评价和统计学相结合方式,结合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和施工等过程,计算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合肥生态鸟岛游客接待中心的装配式园林建筑在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较低,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此外,研究还分析了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为装配式园林建筑的前期建设以及后期维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园林建筑 建筑碳排放 建设阶段周期评价 量化方法 BIM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省建设成效时空演化规律及耦合协调性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13
作者 胡心洁 刘险 +1 位作者 彭颖 古琴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4,I0006,共8页
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个准则层维度构建了生态省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湖北省的生态省建设成效,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2... 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个准则层维度构建了生态省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湖北省的生态省建设成效,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湖北生态省建设成效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062上升至0.934;(2)2022年湖北生态省建设成效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地区主要是高效益区或较高效益区,而东部地区除武汉市为较高效益区外,其余市(州、林区、直管市)均在中等效益及以下;(3)2013—2022年湖北生态省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从协调发展演化为低级共生,表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出现了新的博弈趋势,未来需要在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重新审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使两者的发展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省建设 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熵值法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顶管底幕法水下沉船打捞顶推力计算模型与施工扰动分析
14
作者 李培楠 刘学 +6 位作者 戴泽余 翟一欣 张弛 寇晓勇 范杰 甄亮 王长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3-418,436,共17页
曲线顶管底幕法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沉船打捞技术,因该工法采用了新型竖向小曲率半径顶管,其掘进过程中变深度理论顶推力的计算及对船体及周边的扰动情况还尚未明晰。在分析了管-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简化管-土的剪切破坏作用,建立了更... 曲线顶管底幕法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沉船打捞技术,因该工法采用了新型竖向小曲率半径顶管,其掘进过程中变深度理论顶推力的计算及对船体及周边的扰动情况还尚未明晰。在分析了管-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简化管-土的剪切破坏作用,建立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管-土相互作用模型,推导了竖向曲线顶管的理论推力。并将该理论模型对应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以及前人既有理论公式进行对比,验证了推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同时,建立精细化的曲线顶管底幕法水下沉船打捞有限元计算模型,将理论推力作为模拟输入参数代入数值分析,由此获得了在不同施工顺序下曲线顶管底幕法顶进过程中周边土层和沉船的扰动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下曲线顶管顶进时主要是机头后方的管节与土体相接触并发生摩擦,是顶推过程中贡献最大的阻力源。单侧施工与对称施工完成后会对土体产生-15~-16 cm的竖向扰动。但是对称施工引起的土体扰动更均匀对称,对沉船造成的扰动与偏转也更小。提出的水下曲线顶管底幕法推力计算模型与现场实测结果更加接近,研究成果可为水下曲线顶管底幕法的推力计算及精细化分析其施工扰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顶管底幕法 水下沉船打捞 顶推力计算模型 理论解析法 施工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Golden Section Method to Channel Transect Design 被引量:1
15
作者 MENBao-hui NINGShao-y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During the desing of channel transect,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golden section method,which is 0.618 methods.In order to reduce the calculation volume of the natural depth of water h 0 and bottomˉwidth b which apply ... During the desing of channel transect,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golden section method,which is 0.618 methods.In order to reduce the calculation volume of the natural depth of water h 0 and bottomˉwidth b which apply trial calculation method and graphic method,and improve the calculate precision,the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built up,the writer combines example to explain the train of thought,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on precision is high,the correctness is tested and verified by the result which is calculated by hand.It can be referred to the hydroelectric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water deep golden section method math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受力机制的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慧健 郑余朝 +2 位作者 刘功宁 汪波 张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桩型布置参数下的桩后土压力、边桩结构的力学和变形规律。通过该试验,为学生展示了洞桩法边桩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试验具体操作及数据监测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力学行为演变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边桩布置型式的力学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桩法 边桩结构 模型试验 施工力学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樊燕燕 王瑞 李子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385,共11页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不完善、存在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可拓云模型的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结合以往研究基础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立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事故机理模型,进而确...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不完善、存在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可拓云模型的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结合以往研究基础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立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事故机理模型,进而确定孕险环境、致险因子和承险体3个1级指标,其中包括有岩土层物理性能参数、隧道工程条件、盾构施工条件、盾构施工参数、施工管理风险、桥梁现状及桥梁自身条件7个2级指标和内摩擦角、弹性模量等27个3级指标为依据建立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改进CRITIC客观赋权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变权可拓云模型构建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其中引入变权理论得到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的变化权重。最后,对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Ⅱ标段沿线桥梁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座盾构施工临近桥梁安全风险等级分别为Ⅲ、Ⅱ、Ⅱ、Ⅰ级。其中,该施工场地各项土体指标、隧道覆跨比、隧道埋深、隧道直径及桥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指标风险较大,即该段隧道盾构施工时对于桥梁自身情况及其施工场地环境需要重点监测,并严格做好周围土体加固等各项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临近桥梁 改进CRITIC客观赋权法 变权可拓云模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的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苑东亮 王治 +1 位作者 任连伟 张建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239-8247,共9页
为解决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向智能建造方式逐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针对新时代、新基建对智能建造施工的要求并结合能力成熟度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评价模型。首先,从施工、智能、其他... 为解决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向智能建造方式逐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针对新时代、新基建对智能建造施工的要求并结合能力成熟度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评价模型。首先,从施工、智能、其他3个维度,构建包含勘测、设计规划、施工现场管理、资源要素、智能建造技术、数据驱动、企业顶层设计7个类别的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评价体系。其次,采用G1法与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进行权重组合。最后,通过云模型展示施工企业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等级,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企业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评价等级为“集成共享级”,评价结果与该企业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与科学性,为施工企业智能建造应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成熟度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云模型 评价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VIKOR法的山区施工便道方案优选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宇亮 左伟俊 +1 位作者 邢浩 郭冬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56,共12页
为对山岭地区施工便道方案进行客观、全面、精准评价,结合行业设计规范和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山区施工便道方案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山区施工便道方案优选模型。该模型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 为对山岭地区施工便道方案进行客观、全面、精准评价,结合行业设计规范和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山区施工便道方案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山区施工便道方案优选模型。该模型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思想对主、客观权重进行赋权确定综合权重,并运用VIKOR法(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对山区施工便道方案进行优选。以某高速公路山区施工便道方案比选为工程实例,针对4种施工便道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并将本文模型与加权TOPSIS法(优劣解距离法)、灰色加权关联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计算模型得出的最优方案一致,组合赋权的方法克服了单一赋权的缺陷,使指标评价更客观。相比于加权TOPSIS法和灰色加权关联分析法,本文模型能抵御外部因素的干扰,明显地辨别方案之间的差距,得到准确清晰的方案排序,且当评价方案众多时,本文模型能够提供更多方案选择,得到最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施工便道 优选模型 博弈论 VIKO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量化与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茹 赵俊浩 +1 位作者 黄炜 刘奚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8-2147,共10页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建筑施工活动及事故风险类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施工安全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改进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实现安全风险的定量计算,并基于知识图谱进行风险位置识别和不安全因素分析。研...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建筑施工活动及事故风险类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施工安全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改进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实现安全风险的定量计算,并基于知识图谱进行风险位置识别和不安全因素分析。研究提出安全风险虚体实化理念,实现了安全风险信息在数字空间实体化表达;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和知识图谱技术,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信息模型(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Information Model, BCSRIM)。该模型有效避免了传统LEC法中主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实现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定量计算、风险位置识别、风险分析及可视化管理。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中使用C#语言连接Neo4j图数据库,完成了基于知识图谱的BCSRIM的开发。试验显示,研究提出的BCSRIM对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知识图谱 LEC法 安全风险分析 虚体实化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信息模型(BCSR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