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普通高中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家齐 沙桀民 郭丛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县域和市辖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基于马氏距离匹配法,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较高和较低的县进行匹配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对县域经济增... 近年来,我国县域和市辖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基于马氏距离匹配法,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较高和较低的县进行匹配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对县域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长期效应。此外,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次之,对东部地区相对最小。为此,各级政府应采取加大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提升县中教师教学质量、出台相应保障政策吸引人才流向县域地区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高中 经济增长 马氏距离匹配法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新蕾 王冉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6-1457,共12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演...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各省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区域不均衡特征。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呈现以东部地区为核心的复杂空间网络结构,省际间空间关联性呈上升态势,但网络结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③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凭借优越区位,在关联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较小。④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属于“主受益”板块,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等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⑤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网络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市场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均有利于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研究显示,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存在空间关联性,需进一步加强省份间的绿色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效应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C理论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二者关系研究——浙江省与安徽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飞扬 刘天乐 +1 位作者 周智杰 胡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浙江与安徽为对比案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基于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分析1997—2020年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脱钩态势及驱动因素。研...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浙江与安徽为对比案例,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基于脱钩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分析1997—2020年省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脱钩态势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浙江、安徽两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EKC不符合传统倒“U”型曲线,均经历两次拐点,浙江为“N”型EKC,拐点年约为2007年和2014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36766元和73388元,安徽省为微弱的倒“N”型EKC曲线,拐点年约为1998年和2013年,对应人均经济总量为4452元和32733元;浙江碳排放脱钩由扩张负脱钩向强脱钩与弱脱钩方向转变,安徽以弱脱钩状态为主;能源结构与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的碳排放脱钩促进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效应对安徽省碳排放脱钩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脱钩分析 LMDI因素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铆钉搭接板的权函数法与扩展寿命分析
4
作者 任彦伸 饶聃钰 徐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铆钉搭接结构是典型的多位置损伤敏感结构,容易在多个铆钉孔边萌生疲劳裂纹,进而威胁飞机结构安全。由于裂纹个数、位置和大小随机多变,铆钉与平板间存在复杂的接触关系。为高效、准确计算多铆钉搭接板的应力强度因子以进行裂纹扩展寿... 铆钉搭接结构是典型的多位置损伤敏感结构,容易在多个铆钉孔边萌生疲劳裂纹,进而威胁飞机结构安全。由于裂纹个数、位置和大小随机多变,铆钉与平板间存在复杂的接触关系。为高效、准确计算多铆钉搭接板的应力强度因子以进行裂纹扩展寿命分析,提出针对搭接结构复杂裂纹问题的权函数分析方法。首先,对多铆钉搭接板的复杂裂纹构型进行合理简化分类,利用其对应的权函数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含裂纹多铆钉搭接板的应力强度因子以验证权函数法的计算精度。最后,将经验证的权函数分析方法结合Paris裂纹扩展公式,对铆钉搭接结构进行疲劳裂纹扩展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权函数法计算的应力强度因子与完全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的应力强度因子的相对差别小于5%,分析预测的裂纹扩展寿命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计算效率比完全采用有限元法快3个数量级,进而为铆钉连接结构孔边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和疲劳裂纹扩展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函数法 铆钉连接结构 疲劳裂纹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清华 樊瑛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6-490,共5页
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差异 .简要介绍Solow的余值法和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在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讨论 ,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 1979— 2 0 0 0年经济增长进... 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差异 .简要介绍Solow的余值法和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在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讨论 ,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 1979— 2 0 0 0年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 .结论表明 :资本投入的增长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技术进步也为中国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on因素分析法 中国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资本投入 余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淑辉 陈建成 +1 位作者 张立中 张新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88,92,共5页
根据山西省1991~2010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山西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得出三对典型相关变量,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为选择实现山西... 根据山西省1991~2010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山西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得出三对典型相关变量,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为选择实现山西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 典型相关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经济耦合与经济发展阶段关联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1 位作者 管卫华 王玉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评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研究耦合类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评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研究耦合类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江苏省处于工业化初期,各县域大致划分为低水平(14个)、拮抗型(29个)、磨合型(20个)3种类型耦合区;2010年全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各县域分为拮抗型(40个)、磨合型(11个)和协调型(12个)3种类型耦合区;耦合类型空间分布以长江为界,苏南与苏北两极分化明显,长江以北耦合类型水平较低,长江两岸耦合类型中等,长江以南耦合类型水平较高。从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变化间的关联来看,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区域的耦合类型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升级而依次升级,经济发展阶段越高,人口与经济耦合程度越高,其耦合类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则越趋向于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经济 经济发展阶段 耦合类型 灰色关联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马建新 申世军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3,共6页
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增长的快慢,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与数量... 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增长的快慢,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步现象。最后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做出了初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因子分析 不同步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0
9
作者 陶静 胡雪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96,共12页
环境的资源稀缺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必然的矛盾;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应纳入政府规制的范畴。本文从经济增长的结构、效率、稳定性和持续性等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 环境的资源稀缺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必然的矛盾;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应纳入政府规制的范畴。本文从经济增长的结构、效率、稳定性和持续性等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分维度质量指数和综合指数,同时构建计量模型着重分析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①总体来看,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对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且稳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分维度指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效率维度和持续性维度的改善,而对结构维度和稳定性维度无显著的促进作用。②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西部地区,而对东部地区无明显促进作用。③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会产生非线性的影响,即在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时,环境规制政策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适宜的范围内增加环境规制强度,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还能提高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对外贸易?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杜江 刘渝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89,共17页
本文利用包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对1980—2007年时序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农户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始终将教育投资放在首位并越来越重视对迁移的投资,但对健康投资的... 本文利用包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对1980—2007年时序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农户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始终将教育投资放在首位并越来越重视对迁移的投资,但对健康投资的重视程度较低。从1997—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中发现,物质资本、土地和化肥投入均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本要素中,教育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迁移投资,健康投资的作用不明显;对外贸易和财政支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农业和工业比重增加、城市化、政府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提高和非国有化程度提高均有利于农业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 要素投入 人力资本 面板数据模型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97—2007年包含建设用地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杜官印 蔡运龙 廖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5,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途径,并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测算的1997—2007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表明将建设用地纳入全要素...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途径,并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测算的1997—2007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表明将建设用地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论:1997—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带动;技术效率处于无效状态,表明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发挥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经济增长 数据包络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 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9,128,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观察中国农业增长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进行概念性阐释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归纳、比较和述评,讨论了这一分析工... 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观察中国农业增长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进行概念性阐释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归纳、比较和述评,讨论了这一分析工具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技术性争议,进而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 核算方法 增长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清华 樊瑛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5-33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分部门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方法 ,可以估计劳动、资本的投入增长及其配置结构的改变、劳动者素质变化和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并通过实际数据估计了这些因素对美国 1990— 2 0 0 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 .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流动 劳动者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福柱 赵长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本文采用1989-2013年4组省际面板数据经由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估计了10个动力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水平与作用途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 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本文采用1989-2013年4组省际面板数据经由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估计了10个动力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水平与作用途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异质性企业集聚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的综合指数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回归估计系数分别为0.575 7,0.212 5,0.136 8,0.064 4和0.018,表明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企业集聚和对外开放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力因素。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和异质性企业集聚通过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和生产效率变化率以及规模报酬收益率途径,市场化改革通过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途径,人力资本积累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报酬收益率途径,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政策实施和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向或拖累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化能够提高前沿技术进步率,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政策能够提高规模报酬收益率,金融发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报酬收益率,这5项动力因素对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贡献有待提高。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尽快攻克制约生产率增长的核心技术,统筹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政策实施以及加快金融领域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动力因素 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改进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青生 李湛 蔡来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4-918,共5页
分析了国外资源对一国经济的重要影响 ,讨论了各种要素 ,特别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结果显示 ,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资源驱动型快速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主要通过进口外国资本货来利用外国资源 ,不利于提... 分析了国外资源对一国经济的重要影响 ,讨论了各种要素 ,特别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结果显示 ,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资源驱动型快速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主要通过进口外国资本货来利用外国资源 ,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资源 经济增长 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 资本投入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灰色关联的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评价——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任永泰 于浩然 +1 位作者 刘慧 王会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5-92,153,共9页
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基于2017年的数据,建立由8个子系统支撑的黑龙江省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系统,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系统聚类模型测算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强弱程度并... 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基于2017年的数据,建立由8个子系统支撑的黑龙江省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系统,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系统聚类模型测算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强弱程度并进行排序聚类,绘制竞争力分布图。将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计算出各影响因素及子系统核心度。结果表明,农业科研人员全时当量为核心因素,农业科教支持竞争力为核心竞争力,因此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提升黑龙江省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经济 因子分析 系统聚类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及其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绍森 胡德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71-81,共11页
保罗·罗默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当中,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外生化和收益递减两大缺陷,形成了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从新增长理论角度来看主要得益于... 保罗·罗默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当中,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外生化和收益递减两大缺陷,形成了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从新增长理论角度来看主要得益于人力资本、科学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进步。借鉴新增长理论模型,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确立了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五项主因素:技术创新、经济结构、生态效率、开放度、人力资本,构建了“主因素分析模型”。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31省市区以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解为五项主因素贡献之和。新增长理论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 主因素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经济评价及单井商业气流标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屿涛 刘如 +2 位作者 熊维莉 王鑫 汪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阜康白杨河地区建立了"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是我国西部地区中低阶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首个成功范例。由于煤层气产业具有上下游一体化以及地质、工程、效益一体化等特点,因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阜康白杨河地区建立了"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是我国西部地区中低阶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首个成功范例。由于煤层气产业具有上下游一体化以及地质、工程、效益一体化等特点,因而对其经济效益的评价工作在整个产业链研究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是地质选区与评价、钻井和地面工程、经营管理模式等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核心。为此,对白杨河地区的煤层气探井和煤层气开发先导示范区分别进行了项目经济评价和单井商业气流标准研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商业气流标准,并绘制了该盆地煤层气商业气流标准图版。结果表明:当煤层气井埋深小于1 000 m、气价为1.814元/m^3时,煤层气井商业气流标准为1 838 m^3/d;当煤层气的埋深介于1 000~2 000 m时,煤层气商业气流标准为2 602 m^3/d;当煤层气的埋深介于2 000~3 000 m时,煤层气商业气流标准为3 795 m^3/d;当煤层气的埋深介于3 000~4 000 m时,煤层气商业气流标准为5 628 m^3/d。结论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乌鲁木齐—白杨河地区埋深浅于1 000 m的中下侏罗统煤层气在目前的气价下,具有开采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经济评价 盈亏平衡法 敏感性分析 影响因素 商业气流标准 准噶尔盆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1,共5页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要素重置 经济增长 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在空间与时间两维度的动态演变轨迹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江波 王晓芳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2,共10页
借鉴重力模型以及LMDI指数分解模型,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模式确定后20年间经济增长的驱动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力呈现动态螺旋交替状态,劳动力要素作用... 借鉴重力模型以及LMDI指数分解模型,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模式确定后20年间经济增长的驱动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力呈现动态螺旋交替状态,劳动力要素作用力有限;对于区域经济而言,越靠近沿海区域,技术要素的驱动力越强,资本次之,沿海地区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驱动要素 重力模型 两维度动态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