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evale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loniz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fast track pati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Kelly Williamson April Bisaga +1 位作者 Katherine Paquette Elise Lovell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3年第4期278-280,共3页
BACKGROUND: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has evolved from a hospital-associated infection to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threat in the community,causing outbreaks of soft ... BACKGROUND: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has evolved from a hospital-associated infection to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threat in the community,causing outbreaks of soft tissue infections in otherwise healthy individuals.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nasal MRSA colonization in low acuity Emergency Department(ED) Fast Track patients in order to better characterize the epidemiology of this pathogen.METHODS: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adult patients from our ED Fast Track.Nasal swabs were analyzed for MRSA using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tudy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survey assessing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A-MRSA colonization.RESULTS:A total of 106 ED Fast Track patients were tested.Four(3.8%,95%CI 1.5%-9.3%)were MRSA positive.Three traditional CA-MRSA risk factors(personal history of abscess,family history of abscess,and participation in contact sports) were examined.In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MRSA nasal swab,only a personal prior history of abscess retained significance(OR 33,95%C11.7-676,P=0.02).CONCLUSION:This study foun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nasal MRSA colonization in low acuity ED Fast Track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istorical community surveillance studies.A personal history of prior abscess was a significant risk for CA-MRSA carri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mergency depar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流感病毒合并CA-MRSA重症肺炎2例
2
作者 张素君 高鹏飞 +2 位作者 毛毅敏 江万仓 刘剑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8期181-184,共4页
本研究报道了2例流感季节乙型流感病毒合并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重症肺炎诊治过程,2例患者既往体质一般,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困难、感染性休克,胸部影像学表现多叶浸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经支气管肺泡... 本研究报道了2例流感季节乙型流感病毒合并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重症肺炎诊治过程,2例患者既往体质一般,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困难、感染性休克,胸部影像学表现多叶浸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宏基因组检测(NGS)明确感染病原体相同,耐药基因相同,初始治疗方案相同,因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不同,最终治疗结局不同。流感病毒感染合并CA-MRSA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易合并血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尤其是有高危险因素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早期诊断,有效干预是治疗的关键。希望本文能为流感季节合并CA-MRSA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流感病毒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重症 病原宏基因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抗MRSA耐药基因mecR1的10-23型脱氧核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颖 薛小燕 +3 位作者 白卉 马雪 侯征 罗晓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应用Primer Premier5.0和RNA structure4.6两种软件设计和筛选有效抗mecR1的10-23型脱氧核酶(DRz),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将其导入细菌体内,实时PCR的方法定量检测其对mecR1转录的影响,并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脱氧核酶抑制细菌生长的情... 应用Primer Premier5.0和RNA structure4.6两种软件设计和筛选有效抗mecR1的10-23型脱氧核酶(DRz),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将其导入细菌体内,实时PCR的方法定量检测其对mecR1转录的影响,并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脱氧核酶抑制细菌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的5条抗MRSA耐药调控基因mecR1的10-23型脱氧核酶,它们能不同程度的降低mecR1的转录水平,有效抑制临床耐药菌MRSA080309的生长,其中DRz6抑制效果最显著。说明联合应用这两种计算机软件设计抗mecR1的10-23型脱氧核酶,是一种经济实用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有效反义药物的筛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3型脱氧核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R1基因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黄柏提取液与抗-MRSA IgY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桂红 吴铁 +3 位作者 黄清松 常改风 钟锐生 于琼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黄芩、黄柏提取液及其不同配伍液和抗-MRSA IgY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二次煮沸法提取中药黄芩、黄柏;改良水稀释法提取卵黄中的IgY;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 目的:观察中药黄芩、黄柏提取液及其不同配伍液和抗-MRSA IgY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二次煮沸法提取中药黄芩、黄柏;改良水稀释法提取卵黄中的IgY;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中药黄芩、黄柏提取液及其不同配伍液和抗-MRSA IgY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中药黄芩提取液的MIC50为0.75mg/ml,MIC90为6.2mg/ml;黄柏MIC50 1.35mg/ml,MIC90为10.6mg/ml;黄芩:黄柏(1∶1)MIC50为0.174mg/ml,MIC90为1.4mg/ml;黄芩∶黄柏(1∶2)MIC50为0.34mg/ml,MIC90为2.74mg/ml;黄芩∶黄柏(2∶1)MIC50为0.093mg/ml,MIC90为0.74mg/ml;抗-MRSA IgY的MIC50分别为1∶8192,MIC90为1∶2048。结论:黄芩、黄柏提取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比黄柏为好,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黄芩、黄柏配伍液中,以2∶1的配伍抑菌效果最好;抗-MRSA IgY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柏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抑MRSA植物乳植杆菌CHEN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产细菌素基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娜 尹琳琳 +3 位作者 刘锦 邵孟元 叶韬 黄晓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3-50,共8页
为了深入挖掘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植杆菌CHEN1细菌素基因簇,使用PacBio RS和Illumina测序平台对植物乳植杆菌CHEN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 为了深入挖掘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植杆菌CHEN1细菌素基因簇,使用PacBio RS和Illumina测序平台对植物乳植杆菌CHEN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软件和BAGEL4数据库预测细菌素基因簇并挖掘潜在的作用机制。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HEN1基因组大小为3330435 bp,GC含量为44.34%,包含1个染色体序列和8个质粒;含有3196个蛋白编码基因,结合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蛋白相邻类的聚簇数据库分别注释到基因704、2317、2775个。基因组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陆号为PRJNA1014938。采用antiSMASH软件和BAGEL4数据库预测到3个与细菌素相关的基因簇,分别为T3PKS、RiPPs和IIb类细菌素,满足细菌素表达的先决条件。该研究可为植物乳植杆菌CHEN1及抑制MRSA细菌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生物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全基因组 功能注释 细菌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12-2021年住院病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广钊 莫坚 +5 位作者 李杨 蒙光义 冯茵怡 冯紫薇 梁巧琳 黄兴振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0期1018-1024,1043,共8页
目的:分析医院2012-2021年住院病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细菌耐药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 目的:分析医院2012-2021年住院病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细菌耐药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统计革兰阳性菌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检出数据和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计算历年各抗菌药物的AUD,分析MRSA的检出率与AUD的相关性。结果:2012-2021年,医院住院病区革兰阳性菌中SA的检出率从26.70%升至50.70%,变化显著(P<0.01);而SA中MRSA的检出率在38.20%至57.04%之间浮动,平均检出率为48.27%;药敏结果显示,SA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之势,并且变化显著(P<0.01),此外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始终为0.00%;2012-2021年,青霉素、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总喹诺酮类药物的AUD均呈下降趋势(P<0.05),而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莫西沙星的AUD呈升高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RSA的检出率与青霉素、头孢呋辛、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总喹诺酮类的AUD呈正相关(P<0.05),而与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AUD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SA的检出率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总喹诺酮类药物的AUD相关性的确定系数R2均大于0.7,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医院MRSA的检出率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其又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总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关系密切,故临床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适当调整此类高相关性药物的使用习惯,以降低MRSA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相关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部分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耐药特征及毒力基因分析
7
作者 沈梅 魏琼 +2 位作者 杨丽娟 刘翔 马学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262-268,共7页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部分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 MRSA)的分型特征和耐药特征以及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部分食品风险监测分离的MRSA,分别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部分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 MRSA)的分型特征和耐药特征以及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部分食品风险监测分离的MRSA,分别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d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9株来自食源性的MRSA菌株PFGE分型分为3簇8种型别其源性都在85%以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ST分型分为4种ST型,6株为ST59,其余3株分别为ST3355、ST7、ST965。MRSA均为多重耐药,携带耐药基因以及毒力基因也各不相同,导致的耐药表型也存在差异。结论 食源性分离MRSA基因组中存在大量与耐药和致病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持续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中MRSA的污染水平,以确保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型特征 耐药特征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毒力因子分析
8
作者 韩晶 刘晶 杨自坚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C)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药性及毒力因子水平。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收治的IEC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92株SA,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多重聚合...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C)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药性及毒力因子水平。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收治的IEC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92株SA,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毒力因子基因[纤黏蛋白原凝集素A(clfA)、溶血毒素(hld)、纤黏蛋白原凝集素B(clfB)、肠毒素B(seb)、肠毒素A(sea)、杀白细胞素(pvl)、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I)],按耐药性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分析SA的耐药性及毒力因子水平。结果92株SA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对莫西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及苯唑西林的敏感率高于72.00%,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3.00%,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14.13%。92株SA中,27株为MRSA(27/92,29.35%,MRSA组),65株为MSSA(65/92,70.65%,MSSA组);MSSA组对四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及青霉素的敏感率均高于MR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株SA中7种毒力因子基因均能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clfA(90.22%)、hld(85.87%)、clfB(80.43%)、seb(67.39%)、sea(33.70%)、pvl(13.04%)、tsst-I(6.65%)。MRSA组毒力因子clfB阳性率(66.67%)低于MSSA组(86.15%),seb阳性率(96.30%)和tsst-I阳性率(22.22%)高于MSSA组(55.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携带2种毒力因子的比率(3.70%)低于MSSA组(20.00%),携带5种毒力因子的比率(29.63%)高于MSSA组(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C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SA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高度敏感,但MRSA组菌株的敏感率普遍低于MSSA组,其耐药机制可能与毒力因子clfB、seb、tsst-I携带率及携带毒力因子数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毒力因子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性的MALDI-TOF MS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宗敏 杨瑞馥 +2 位作者 郭兆彪 宋亚军 王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7,共6页
用MALDI_TOFMS细菌指纹图谱鉴定细菌 ,建立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ALDI_TOFMS分析方法,检测了76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nuc(耐热核酸酶)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聚合酶... 用MALDI_TOFMS细菌指纹图谱鉴定细菌 ,建立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ALDI_TOFMS分析方法,检测了76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nuc(耐热核酸酶)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为参照 ,74 %的菌株经MALDI_TOFMS给出了正确的鉴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的质谱图有很大差别 ,各自有其特征峰;经过软件聚类分析 ,76株实验菌株划分为敏感群和耐药群;与PCR检测结果对照 ,有7株菌PCR检测mecA基因为阴性 ,而经MALDI_TOFMS鉴定为耐药株 ,表型鉴定表明其中有5株为敏感株;利用细菌指纹图谱和数据库检索对大多数菌株实现了正确鉴定;MALDI_TOFMS分辨率高 ,甚至可以区分株间的差异 ,实现了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株和敏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MS 鉴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苯青霉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对224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MRSE)的抑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仲兴 张立志 +5 位作者 王秀华 杨敬芳 时东彦 张明明 王鑫 李继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32-34,共3页
目的: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对224 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观察。方法:用琼脂稀释方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五倍子对MRSA、MRSE、MSSA和MSSE的MIC50均为0.051mg/ml,其MIC90分别为0.102、0.203、0.102... 目的: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对224 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观察。方法:用琼脂稀释方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五倍子对MRSA、MRSE、MSSA和MSSE的MIC50均为0.051mg/ml,其MIC90分别为0.102、0.203、0.102、0.102mg/ml。结论:五倍子对MRSA(84株)、MSSA(28株)、MRSE(84株)和MSSE(28株)的抑菌效果均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中药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油抗MRSA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徐航 龙娜娜 +6 位作者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孙丰慧 唐婉林 陈玉平 张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草果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草果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草果油具有明显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6~2.90mg/mL、1.45~11.61mg/mL;且草果油能明显增强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抗MRSA的体外活性,除1株(3.70%)在与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外,其余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协同率分别为81.48%、81.48%和77.78%,5株(18.52%)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草果油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及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能力,具有开发与运用防治MRSA感染中药新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逆转多重耐药活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LAMP芯片构建及在MRSA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管潇 张梦军 +5 位作者 韩清娟 冯志强 曹文轩 刘明 郭嘉伟 张惠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构建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集细菌在线裂解、核酸提取、目标基因扩增和产物检测一体化的用于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集成式微流控芯片。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 构建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集细菌在线裂解、核酸提取、目标基因扩增和产物检测一体化的用于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集成式微流控芯片。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A)为模式菌,以mec A为靶基因,在优化条件下用芯片实现对病原菌的在线检测,完成对101~106cfu MRSA的在线裂解、LAMP扩增和产物测定,采用荧光原位检测可得101~105cfu的检测范围和101cfu的检出限。该微流控LAMP芯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在1 h内实现对MRSA mec A基因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下一步临床生物样本病原菌快速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的构建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环介导等温扩增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 A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MRSA和白念珠菌后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兵 倪芳 +7 位作者 朱倩 梅亚宁 赵旺胜 文怡 刘根焰 王虹 童明庆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方法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 目的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方法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CFU做生长曲线,计算PAE和PASME。结果大蒜素对MRSA的MIC为2.0mg/L,对C.alb的MIC为0.5 mg/L;大蒜素对MRSA的PAE为2.15h,对C.alb的PAE为3.22 h;0.3、0.2、0.1MIC的大蒜素对MRSA的PASME分别为0.07、0.11和0.02 h,对C.alb的PASME分别为1.36、1.61和0.17h。结论大蒜素对本次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的PAE和PASME均为正值,提示其可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念珠菌 抗菌药后效应 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膏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皮下软组织炎症及TLR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海邦 王天明 +5 位作者 崔岩 李晓丽 付琦 陈乾 吴国泰 王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三黄膏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大鼠皮下软组织的影响,从TLR2/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组和三黄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 目的观察三黄膏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大鼠皮下软组织的影响,从TLR2/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组和三黄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MRSA菌悬液皮下注射制备软组织感染模型,百多邦组和三黄膏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患处涂抹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涂抹等量凡士林,每日2次,共7 d。HE染色观察感染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及感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7含量,RT-qPCR检测感染组织TNF-α、IL-1β、IL-7、Toll样受体2(TLR2)、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结合蛋白1(TAB1)、核因子(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2、TAB1、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感染组织表皮层鳞状上皮普遍增厚,胶原纤维聚集成片状、团块状,各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及感染组织TNF-α、IL-1β、IL-7含量显著增加(P<0.01),感染组织TNF-α、IL-1β、IL-7、TLR2、TAB1、NF-κB p65 mRNA和TLR2、TAB1、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黄膏高剂量组大鼠感染组织胶原纤维聚集明显减少,周围肉芽组织填充,有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血清及感染组织TNF-α、IL-1β、IL-7含量显著减少,感染组织TNF-α、IL-1β、IL-7、TLR2、TAB1、NF-κB p65 mRNA和TLR2、TAB1、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三黄膏可能通过降低感染组织TLR2、TAB1、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IL-7分泌,进而发挥促进感染创面愈合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膏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软组织感染 TLR2/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Q13细菌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
15
作者 刘爽 王金丽 +3 位作者 梁安健 杨洋洋 朱成林 唐俊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8,共9页
为探究乳酸乳球菌Q13所产细菌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机制,利用乳酸乳球菌Q13细菌素对MRSA进行处理,对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情况... 为探究乳酸乳球菌Q13所产细菌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机制,利用乳酸乳球菌Q13细菌素对MRSA进行处理,对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情况、生物被膜形成、DNA复制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细菌素对MRSA被膜形成基因、毒力基因、与DNA复制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Q13细菌素对MRSA的MIC为0.78 mg/mL,能够明显抑制MRSA生长,扫描电镜观察发现Q13细菌素可破坏MRSA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流出;MRSA细胞在不同浓度Q13细菌素处理下核酸和蛋白泄漏量均明显提高,当Q13细菌素质量浓度为1 MIC时,核酸和蛋白泄漏量分别提高了614.71%、1173.91%;Q13细菌素对MRSA生物被膜有抑制和清除作用,当Q13细菌素质量浓度为1 MIC时,对被膜抑制率与清除率分别达到95.03%、56.14%;与抗生素药物复合使用时,抗生素对Q13细菌素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经Q13细菌素处理的MRSA细胞DNA含量有所减少;Q13细菌素处理可引起耐药基因、被膜形成相关基因、毒力基因、与DNA复制有关基因表达下调。综上,Q13细菌素将来可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到食品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细菌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和临床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
16
作者 王君 马鑫鑫 +6 位作者 陈晓草 胡豫杰 陈雅丽 纪建军 贺金明 刘新利 韩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食品和临床样本分离株的耐药性、菌膜形成能力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9—2020年陕西地区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1株MRSA和某三甲医院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食品和临床样本分离株的耐药性、菌膜形成能力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9—2020年陕西地区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1株MRSA和某三甲医院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的30株MRSA进行药物药敏性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分型、葡萄球菌染色体盒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对不同来源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51株食品和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余依次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8.04%、96.08%、52.94%。21株食品和30株临床分离MRSA菌株分子型别均以ST59-t437-IVa(2B)型为主,分别占比为52.38%(11/21)和36.67%(11/30)。21株食品分离MRSA菌株中38.09%(8/21)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30株临床分离MRSA菌株100.00%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T59-t437-IVa(2B)型为食品和临床分离MRSA主要进化分支,且两种来源菌株部分位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本研究中食品和临床分离MRSA菌株耐药种类及其耐药率呈现高度一致;临床较食品分离MRSA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食品和临床分离的MRSA中一部分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提示食源性MRSA风险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生物膜 分子特征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2年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尧 王清云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90-491,共2页
目的对本院3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性差异做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HOENIX10... 目的对本院3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性差异做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WHONET软件,按照美国实验与临床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内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44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81株。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中以痰标本为主,占68.0%,其次为分泌物和血液。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保持较低的耐药率外,其余常规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保持在30%以上。结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仍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应定期监测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耐药性的增长,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儿科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18
作者 董佳琳 袁志平 +2 位作者 张宇东 杨露森 徐慧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调查儿童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呼吸道样本中的流行情况,评估其抗药性,并分析感染风险因素。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疾病的源头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儿童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 目的调查儿童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呼吸道样本中的流行情况,评估其抗药性,并分析感染风险因素。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疾病的源头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儿童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77株。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检测耐药基因mecA、mecC以及主要毒力基因杀白细胞毒素(PVL)。同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在2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中,检出MRSA共78株,占比28.16%,所有MRSA菌株均携带mecA基因。MRSA菌株中,最常见的分子分型为ST59-SCCmec IV-t437(39.74%),其次为ST398-SCCmecⅤ-t034(11.54%),其他克隆型占比均小于10%。结论MRSA表现出多药耐药的特征,医院需要加强MRSA分子特征监测,防止MRSA的克隆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药 危险因素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来源抗MRSA放线菌的筛选及次级代谢潜力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大敏 田鹏 +2 位作者 刘铁 吴德静 岳昌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135,共5页
该研究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32份土壤样本中的放线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通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抑菌活性实验进行菌株初筛,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菌株16S rRNA和次级代谢相关基因,对活性菌株的代谢潜力进行评估。... 该研究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32份土壤样本中的放线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通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抑菌活性实验进行菌株初筛,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菌株16S rRNA和次级代谢相关基因,对活性菌株的代谢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32份样本中共分离纯化到169株放线菌,其中68株放线菌具有抗MRSA活性。活性菌株主要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且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98%的菌株有10株,卤化酶(Hal)基因阳性菌株占17.65%,聚酮合酶Ⅰ型(PKS Ⅰ)基因阳性菌株占36.47%,聚酮合酶Ⅱ(PKS Ⅱ)基因阳性菌株占61.77%,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阳性菌株占32.35%。表明黔北地区土样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种和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筛选 鉴定 次级代谢产物 基因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素联合盐酸小檗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作用
20
作者 许素琪 李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1期12-15,23,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链球菌素联合盐酸小檗碱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协同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乳酸链球菌素与盐酸小檗碱抗MRSA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棋盘法确定两种药物的联用效果;通过时间-杀菌曲线评估乳酸链球... 目的探讨乳酸链球菌素联合盐酸小檗碱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协同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乳酸链球菌素与盐酸小檗碱抗MRSA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棋盘法确定两种药物的联用效果;通过时间-杀菌曲线评估乳酸链球菌素及盐酸小檗碱的杀菌效应。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乳酸链球菌素联合盐酸小檗碱对MRSA生物膜的作用。结果乳酸链球菌素和盐酸小檗碱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64μg/ml。乳酸链球菌素联合盐酸小檗碱对MRSA具有协同作用。时间-杀菌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乳酸链球菌素与盐酸小檗碱联用对MRSA的抗菌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且联合用药可显著加速杀菌进程;乳酸链球菌素联合盐酸小檗碱具有抗MRSA生物膜作用。结论乳酸链球菌素与盐酸小檗碱具有协同抗MRS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乳酸链球菌素 盐酸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