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注CO_(2)煤体CH_(4)置换率预测研究
1
作者 贾东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3,共6页
为精准预测煤层注CO_(2)气体后的CH_(4)置换率,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煤层温度T、不同CO_(2)注入压力P_(0)及不同初始吸附平衡压力P_(1)条件下煤样的CH_(4)置换率η实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该煤样的CH_(4)置换率预测模... 为精准预测煤层注CO_(2)气体后的CH_(4)置换率,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煤层温度T、不同CO_(2)注入压力P_(0)及不同初始吸附平衡压力P_(1)条件下煤样的CH_(4)置换率η实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该煤样的CH_(4)置换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煤样的CH_(4)置换率η随煤层温度T和CO_(2)注入压力P_(0)的增加而增大,但随初始吸附平衡压力P_(1)的增加而减小;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测试集实验数据的应用中,其决定系数R^(2)值为0.986,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349,平均绝对误差MAE值为0.312,并且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不超过2.30%,说明所建立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为煤层注气技术开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气 注CO_(2)气体 甲烷置换率 瓦斯预测 瓦斯涌出 驱替ch_(4)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被引量:108
2
作者 郑循华 王明星 +4 位作者 王跃思 沈壬兴 上官行健 金继生 李老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完全不同,两者的排放通量随土壤水分条件变化而互为消长,但它们的日变化形式则比较一致。晴天时的CH4和N2O排放日变化规律明显,主要表现为下午单峰模态,有时CH4排放夜间出现一个次峰... 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完全不同,两者的排放通量随土壤水分条件变化而互为消长,但它们的日变化形式则比较一致。晴天时的CH4和N2O排放日变化规律明显,主要表现为下午单峰模态,有时CH4排放夜间出现一个次峰。CH4和N2O排放总量因肥料类型而不同,堆肥加尿素处理比NH4HCO3处理少排放N2O30%,多排放CH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 稻田 ch4 N2O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湿地温室气体甲烷(CH_4)排放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黄国宏 肖笃宁 +3 位作者 李玉祥 陈冠雄 杨玉成 赵长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94-1497,共4页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 CH4 的观测结果表明 ,其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淹水前 ,土壤为 CH4 汇。淹水期间 ,有大量的 CH4 排放。排水后 ,CH4 排放明显减少。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通量为 -968~2 73 4 μg CH4 l/...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 CH4 的观测结果表明 ,其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淹水前 ,土壤为 CH4 汇。淹水期间 ,有大量的 CH4 排放。排水后 ,CH4 排放明显减少。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通量为 -968~2 73 4 μg CH4 l/ (m2· h)。另外 ,土壤中产生的 CH4 主要是通过芦苇植株的传输作用进入到大气中。试验结果还表明 ,有芦苇生长的湿地 CH4 排放是无芦苇生长的 1 5倍。同时 ,建议芦苇田应采用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措施 ,这样既能促进植株生长 ,又能减少 C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湿地 ch4排放 植株作用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邹建文 焦燕 +1 位作者 王跃思 黄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介绍了经过改装并配有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能同步分析稻田CO2 、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气相色谱仪Agilent 4 890D的基本原理、主要配置及性能。该仪器与GC 14A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对2 0 0 1年南京市... 介绍了经过改装并配有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能同步分析稻田CO2 、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气相色谱仪Agilent 4 890D的基本原理、主要配置及性能。该仪器与GC 14A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对2 0 0 1年南京市江宁区稻田CO2 、CH4和N2 O的季节排放通量的实测结果表明 ,该仪器具有简便易行 ,准确可靠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CO2 ch4 N2O 排放通量 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 同步分析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CH_4排放的农业气象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建栋 周秀骥 +1 位作者 王建林 于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9-418,共10页
在美国DNDC模式基础上 ,综合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及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 ,将作物生长、碳氮循环及CH4排放有机耦合 ,建立了一个CH4排放数值模式 ,模式通过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利用模式重点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状况 ,数值分... 在美国DNDC模式基础上 ,综合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及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 ,将作物生长、碳氮循环及CH4排放有机耦合 ,建立了一个CH4排放数值模式 ,模式通过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利用模式重点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状况 ,数值分析表明 ,当仅考虑气象条件影响时 :( 1 )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季节的CH4排放量均与相应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 ;( 2 )功率谱分析表明稻田CH4排放存在 4~ 5年周期变化 ,与相应生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际变化规律相一致 ;( 3)CH4排放量年际之间变化趋势与生长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利用数值计算结果 ,给出了杭州及昌德地区早稻、晚稻CH4简易统计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农业气象 数值模拟 作物生长 碳循环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模型的河口区水产养殖塘水-气界面CH_4气体传输速率及扩散通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平 张逸飞 +2 位作者 金宝石 谭立山 仝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81,共14页
模型估算法是水-气界面甲烷(CH_4)通量监测的主要方法.本研究选择6种不同的参数化模型方法估算了2015年6、8和10月两个亚热带河口养殖塘水-气界面CH_4传输速率(kx)及其扩散通量,探讨了河口养殖塘kx及CH_4扩散通量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 模型估算法是水-气界面甲烷(CH_4)通量监测的主要方法.本研究选择6种不同的参数化模型方法估算了2015年6、8和10月两个亚热带河口养殖塘水-气界面CH_4传输速率(kx)及其扩散通量,探讨了河口养殖塘kx及CH_4扩散通量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模型估算下的kx及其扩散通量均值在闽江河口养殖塘变化范围分别为1.60±0.75~6.29±1.30 cm/h和9.19±2.67~30.64±6.28μmol/(m2·h),在九龙江河口养殖塘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9±0.19~6.07±0.61 cm/h和3.18±0.48~21.03±2.13μmol/(m2·h); kx及其扩散通量在两个河口区均呈现随时间推移而升高的特征;整个养殖期间,养殖塘水-气界面平均CH_4传输速率kx呈现闽江河口略高于九龙江河口(P>0.05),但水-气界面平均CH_4扩散通量呈现闽江河口显著高于九龙江河口的特征(P<0.05);风速、水体溶解CH_4浓度和盐度是调控河口区养殖塘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变化的重要因子;不同模型估算出的河口养殖塘水-气界面CH_4传输速率kx存在差异,表明模型估算法获得的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气体传输速率 扩散通量 环境因素 水产养殖塘 亚热带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晚季稻田CH_4、N_2O排放研究初报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军 贺丽萍 +3 位作者 杨崇 陈玉芬 吕雪娟 伍时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2-66,共5页
采用广州地区农民常用施肥类型(1化肥;2有机肥+化肥)和灌溉方式(间歇灌溉),研究晚季稻田CH4、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试验初步表明,在一定的施肥量及气候条件下,灌溉水管理是决定CH4、N2O排放量的较主要因素... 采用广州地区农民常用施肥类型(1化肥;2有机肥+化肥)和灌溉方式(间歇灌溉),研究晚季稻田CH4、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试验初步表明,在一定的施肥量及气候条件下,灌溉水管理是决定CH4、N2O排放量的较主要因素,而这一因素对CH4、N2O排放量的影响互为相反,即施肥后稻田处于灌溉淹水状态有利于CH4排放而不利于N2O排放;稻田处于干湿状态有利于N2O排放,但非常不利于CH4排放;研究初步结果:施纯化肥水稻田所排放的CH4、N2O总量对温室效应及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综合影响强度大于施有机肥加化肥水稻田。广州地区晚季稻田CH4排放通量为7.8mg/m2·h;N2O排放通量为226μ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 N_2O 排放通量 施肥 水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作季节土壤水分状况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华 蔡祖聪 +1 位作者 李小平 鹤田治雄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冬作季节土壤持续淹水处理(淹水)稻田平均CH4 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干燥处理(干燥),前者是后者的5.58 倍(1996 年)和4.16 倍(1997 年)。冬作季节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影响土壤Eh 和CH4 排... 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冬作季节土壤持续淹水处理(淹水)稻田平均CH4 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干燥处理(干燥),前者是后者的5.58 倍(1996 年)和4.16 倍(1997 年)。冬作季节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影响土壤Eh 和CH4 排放的季节变化。淹水处理土壤Eh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皆处于适宜CH4 产生的水平,所以整个水稻生长期皆有CH4 排放(经历烤田后例外),而干燥处理水稻移栽42 d 后土壤Eh 才降为负值,在此期间几乎没有CH4 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作季节 水分状况 甲烷排放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施沼液对不同pH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8-1655,共8页
摸清不同pH土壤施用沼液后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沼液农田回用的有效性及其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猪粪沼液在pH为5.5(S5.5)、6.5(S6.5)和8.2(S8.2)的菜地土壤追施后CH4和N2O气体的排放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pH菜... 摸清不同pH土壤施用沼液后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沼液农田回用的有效性及其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猪粪沼液在pH为5.5(S5.5)、6.5(S6.5)和8.2(S8.2)的菜地土壤追施后CH4和N2O气体的排放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pH菜地土壤追施猪粪沼液后,CH4和N2O排放速率和总量增加,特别是在S6.5和S8.2土壤中,二者增幅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追施猪粪沼液后,CH4在pH较低的土壤(S5.5和S6.5)开始表现为负排放,随后逐渐表现为正排放,而在pH较高的土壤(S8.2)始终为正排放。N2O的排放表现为:S5.5土壤仅在第三次施沼液后,其N2O瞬时排放速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而在S6.5和S8.2土壤N2O排放速率均显著增加,其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追施沼液后,整个生长季内CH4平均排放量在不同pH土壤间的变化趋势为S8.2>S6.5>S5.5,N2O排放的变化趋势为S6.5>S8.2>S5.5。碱性土壤上施用沼液会增加其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ch4和N2O排放 土壤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海水中CH_4和DMSP的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梦洁 孙承君 +1 位作者 杨桂朋 丁海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57,共15页
本研究首次探究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北段从表层到超深渊海水中甲烷(CH_4)及二甲基硫(DMS)的前体物质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海水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1.49~3.87nmol/L。其上层海水甲烷平均浓度最高,有... 本研究首次探究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北段从表层到超深渊海水中甲烷(CH_4)及二甲基硫(DMS)的前体物质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海水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1.49~3.87nmol/L。其上层海水甲烷平均浓度最高,有明显的次表层极大现象。雅浦海沟氧最小层海水的甲烷平均浓度最低;在500~1 000m中层水中甲烷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1 000m以下至底层甲烷浓度继续升高。研究海区溶解态DMSP(DMSPd)和总DMSP(DMSPt)平均浓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颗粒态DMSP(DMSPp)的平均浓度随深度呈波动式变化,在中层达到最大。雅浦海沟CH_4和DMSP浓度垂直变化受浮游生物、微生物、光照、温度、压力、大洋环流等的复杂影响。在真光层海水中,CH_4浓度与DMSPd、DMSPp和DMSPt浓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在200m至底层海水中,CH_4浓度与DMSPd、DMSPp和DMSPt浓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显示光照条件是造成雅浦海沟不同深度海水CH_4和DMSP浓度相关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甲烷(ch4)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深渊 超深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HDPE共炭化材料CH_4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建纲 周安宁 +2 位作者 马良 张慧超 杜美利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研究了手选分离的黄陵镜煤、丝炭与HDPE共混物的共炭化产物结构和性质,并对炭化产物的CH4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HDPE共炭化物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镜煤/HDPE共炭化物产率远低于丝炭/HDPE;炭化温度为400℃、质量比为7:... 研究了手选分离的黄陵镜煤、丝炭与HDPE共混物的共炭化产物结构和性质,并对炭化产物的CH4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HDPE共炭化物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镜煤/HDPE共炭化物产率远低于丝炭/HDPE;炭化温度为400℃、质量比为7:3的镜煤/HDPE共炭化产物的CH4吸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HDPE共炭化材料 ch4 吸附性能 显微组分 甲烷 吸附能力 碳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干涉法实现CH_4浓度的直读式测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鸣 陈岱 胡世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7-38,42,共3页
讨论了如何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把矿用光干涉CH4检测仪变成为直读式测量仪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从而使老仪表焕发青春。
关键词 光干涉 CCD器件 测量 直读式 甲烷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ane Adsorption on Montmorillonite, Kaolinite and Illite at High Pressures
13
作者 LIU Dong YUAN Peng +4 位作者 LIU Hongmei TAN Daoyong YUAN Weiwei ZHOU Xiang HE Hongpi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4-54,共1页
Shale gas, which is derived from organic matters in shale and stored in shale deposits, is an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gas resource and attracts attention due to its significant requirement in the hydrocarbon producti... Shale gas, which is derived from organic matters in shale and stored in shale deposits, is an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gas resource and attracts attention due to its significant requirement in the hydrocarbon production. Methane (CH4) i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shale gas, and adsorbed gas is an important reservoir form.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CH4 in shale. Organic matters and clay minera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be the two major components for CH4 adsorption. Adsorption of CH4 in organic matters, such a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effect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matters, has been well investigated. However, studies on CH4 adsorption on clay mineral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evaluatin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has been provided. For example, the adsorption sit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CH4 adsorption on clay minerals remain unclear. Three main reasons account for this: (1) the co-existence of organic matters in samples affects the evaluation of CH4 adsorption on clay minerals; (2) the pressures used during adsorption are not representative of actual reservoir pressures; and (3) the clay minerals selected have low swelling capacity and a smaller interlayer distances than a CH4 size, resulting i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H4 adsorption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ch4) adsorption clay MINERALS INTERLAYER space MONTMORILLONITE high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典型湖泊的碳排放监测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佳宇 梁妮 +6 位作者 周永强 肖启涛 张力伟 马玉东 卜晓彪 闫起发 丁金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4-1842,共9页
湖泊等水体的碳排放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干旱区湖泊的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全球湖泊碳排放估算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新疆干旱区三大典型湖泊——乌伦古湖、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为研究对... 湖泊等水体的碳排放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干旱区湖泊的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全球湖泊碳排放估算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新疆干旱区三大典型湖泊——乌伦古湖、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3年春季和夏季采集气体、水体和沉积物样品,计算各湖泊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浓度,并估算了相应的气体扩散通量和冒泡通量,结合水质、气象、沉积物碳氮含量等参数,探讨了新疆干旱区典型湖泊碳排放大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湖泊均表现为CO_(2)和CH_(4)净排放,平均CO_(2)和CH_(4)通量分别为(26.8±28.5)和(0.39±0.25)mmol/(m^(2)·d)。受碳源和水质等因素综合影响,湖泊的碳排放通量存在季节差异。具体表现为,春季CO_(2)通量((19.1±26.5)mmol/(m^(2)·d))低于夏季((31.9±28.5)mmol/(m^(2)·d)),而春季CH_(4)通量((0.55±0.25)mmol/(m^(2)·d))高于夏季((0.27±0.17)mmol/(m^(2)·d))。在此基础上初步推算,新疆干旱区3个湖泊的CO_(2)和CH_(4)排放总量分别为212.0和4.7 Gg/a。相较于其他气候区,新疆干旱区湖泊碳排放偏低,但考虑到全球干旱区湖泊面积辽阔,碳排放总量不容小觑,需要在全球湖泊碳排放相关研究中予以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二氧化碳 甲烷 碳排放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土壤有效铜和氮素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焦燕 黄耀 +2 位作者 宗良纲 周权锁 Ronald L.Sass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5-569,共5页
基于2000年18个水稻土的室外盆栽试验研究结果犤8犦,2001年水稻生长季对其中10个供试土壤继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试验处理为化肥(对照)和化肥-小麦秸秆混施。结果表明,无论施用秸秆与否,不同土壤间CH4排放具有很大的差异。对照土壤CH4排... 基于2000年18个水稻土的室外盆栽试验研究结果犤8犦,2001年水稻生长季对其中10个供试土壤继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试验处理为化肥(对照)和化肥-小麦秸秆混施。结果表明,无论施用秸秆与否,不同土壤间CH4排放具有很大的差异。对照土壤CH4排放的季节性平均通量为0.89~5.92mg·m-2·h-1,施用秸秆大大促进CH4的排放,其增加幅度为2.0~8.3倍。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对照土壤的CH4排放与水层铵态氮和土壤有效态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3和-0.8654。秸秆施用条件下,CH4排放与水层铵态氮呈弱负相关(r=-0.5605)、与有效态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966)。进一步分析表明,施用小麦秸秆并未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对照土壤的CH4排放随水溶性有机碳(DOC)的减少而线性递减(r=0.9030),而不同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有效态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439)。这说明土壤有效态铜可能对水稻根系分泌物产生络合作用,因而减少了产CH4基质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 有效铜 氮素 稻田 甲烷 排放量 影响因素 水层铵态氮 相关系数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早稻品种与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雪娟 杨军 +3 位作者 陈玉芬 杨崇 刘剑虹 伍时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7-91,共5页
研究了广州地区早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粳籼89”在处理1和处理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81和12mg... 研究了广州地区早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粳籼89”在处理1和处理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81和12mg/(m2·h);“汕优63”在处理1和处理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46和25mg/(m2·h)2个稻种在同种施肥及常规间歇灌溉管理条件下,CH4排放通量有一定差异在施肥处理1,“粳籼89”与“汕优63”CH4排放通量之比为176∶1;在施肥处理2,两者之比为1∶21;处理1的2个稻种在水稻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1个CH4排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早稻 施肥 排放通量 甲烷 粳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晚稻品种与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军 吕雪娟 +3 位作者 陈玉芬 顾蔚蓝 刘剑虹 伍时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7-71,共5页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在处理1和处理2“粳籼89”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6.9和...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在处理1和处理2“粳籼89”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6.9和9.6mg/(m2·h);“汕优63”分别为23.3和11.3mg/(m2·h)两个稻种在同种施肥及其它田间管理条件下,CH4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排放规律一致在对“粳籼89”两个处理区24h连续监测中,发现CH4日排放规律一致,均有2个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2:00~4:00时和14:00~16:00时,最高峰在14:00时,其中处理1的CH4日排放峰值分别为54.3和965mg/(m2·h),处理2分别为447和576mg/(m2·h)4个试区的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从移栽后第40d至收割,各试区基本无CH4排放1996年晚稻田CH4排放规律与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籼89 排放通量 施肥 稻田 甲烷 晚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10-13,36,共5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冬作处理时后茬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土壤Eh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晴天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符合余...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冬作处理时后茬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土壤Eh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晴天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符合余弦函数变化规律;连续阴雨天甲烷排放通量有逐日降低的趋势,但其昼夜变化缺乏规律性。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昼夜变化主要受0~10cm深土壤温度的影响,而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排放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楚文玲 杨维慎 林励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87-1789,共3页
Ba\-\{0.5\}Sr\-\{0.5\}Co\-\{0.8\}Fe\-\{0.2\}O\-\{3-\%δ\%\} and Ba\-\{0.5\}Sr\-\{0.5\}Co\-\{0.8\}Ti\-\{0.2\}O\-\{3-\%δ\%\} oxid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combined EDTA\|citrate complexing method. The catalytic behavior... Ba\-\{0.5\}Sr\-\{0.5\}Co\-\{0.8\}Fe\-\{0.2\}O\-\{3-\%δ\%\} and Ba\-\{0.5\}Sr\-\{0.5\}Co\-\{0.8\}Ti\-\{0.2\}O\-\{3-\%δ\%\} oxid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combined EDTA\|citrate complexing method.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these two oxides with the perovskite structure was studied during the reaction of methane oxidation. The pre\|treatment with methane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both the oxides. The methane pre\|treatment has not resulted in the change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BSCFO owing to its excellent reversibility of the perovskite structure resulting from the excellent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Co and Fe in the oxide. However, the substitution with Ti on Fe\|site in the lattice makes the methane pre\|treatment have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activity of the formed BSCTO 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催化性能 甲烷 部分氧化 催化活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 M/MgO 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20
作者 姜玄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共4页
比较了以MgO为载体的四种负载型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明Rh具有最高活性。用D2(氘)-CH4同位素交换反应揭示,金属组份解离甲烷的能力与其催化活性紧密相关,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解... 比较了以MgO为载体的四种负载型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明Rh具有最高活性。用D2(氘)-CH4同位素交换反应揭示,金属组份解离甲烷的能力与其催化活性紧密相关,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解离吸附甲烷分子的能力强,且以形成CD4为主的氘代甲烷产物分布,其次序为:Rh>Ru>Pt>Pd。揭示了CO选择性随反应气流量增大、反应接触时间的缩短而提高,表示CO可能是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的初始产物。还探讨了双金属组份催化剂的催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甲烷氧化 M/MgO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