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based on cyclic difference sets 被引量:6
1
作者 Chen Gang Zhao Zheng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155-159,共5页
The perfect sequences are so ideal that all out-of-phas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zero, and if the sequences are used as the coding modulating signal for the phase-modulated radar, there will be no interferenc... The perfect sequences are so ideal that all out-of-phas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zero, and if the sequences are used as the coding modulating signal for the phase-modulated radar, there will be no interference of side lobes theoretically. However,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re are no binary perfect sequences of period 4 〈 n ≤ 12100. Hence, the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with all out-of-phas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s zero except one are of great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Currently, the cyclic difference set is one of most effective tools to analyze the binary sequences with perfect periodic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In this article, two characteristic formulas corresponding to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symmetric structure of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All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with period n, which is a multiple of 4, can be figured out by the two formulas. Several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with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hunted by the program based on the two formulas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program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ionospheric sou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ect sequence Almost perfect sequence cyclic difference sets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ide lobes Ionospheric sou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oey序列的8环QC-LDPC码构造方法
2
作者 袁建国 宋万闯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3-799,共7页
针对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QC-LDPC)码存在短环及纠错性能不好的问题,基于Hoey序列(Hoey Sequence,HS)提出了一种新颖的QC-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从HS中选取一些元素,组成呈递增趋势的集合,进... 针对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QC-LDPC)码存在短环及纠错性能不好的问题,基于Hoey序列(Hoey Sequence,HS)提出了一种新颖的QC-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从HS中选取一些元素,组成呈递增趋势的集合,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构造出指数矩阵,扩展得到围长至少为8的奇偶校验矩阵,并且可通过改变选取HS元素的数量进而灵活地改变码率和码长。仿真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在误码率为10^(-6)时,该方法所构造的码率为0.5的HS-QC-LDPC(1200,600)码与对比的几种码型相比,其净编码增益至少有0.12 dB的提升;在误码率为10^(-7)时,该方法所构造的码率为0.67的HS-QC-LDPC(3600,2400)码与对比的几种码型相比,其净编码增益至少有0.06 dB的提升。此外,所构造的校验矩阵的复杂度与指数矩阵的行列数乘积呈线性关系,与其他对比文献相比具有较低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 构造方法 Hoey序列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的MIMO-OFDM信号盲调制识别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天骐 邹涵 +1 位作者 杨宗方 马焜然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756,共10页
无线通信信号的盲调制识别技术作为非协作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以及未知信号解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非协作通信中存在着电磁环境未知,噪声干扰严重,信噪比低等问题,因此在非协作通信下进行未知信号的盲调制... 无线通信信号的盲调制识别技术作为非协作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以及未知信号解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非协作通信中存在着电磁环境未知,噪声干扰严重,信噪比低等问题,因此在非协作通信下进行未知信号的盲调制识别较为困难。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信号在低信噪比下子载波盲调制识别的问题,本文使用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网络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构建一维CNN-LSTM网络进行盲调制识别。鉴于I/Q数据具有很强特征表达能力,该算法选取I/Q数据作为第一输入特征直接输入网络。同时为了弥补噪声对I/Q数据的干扰,本文还选用抗噪声能力强的循环谱作为另一输入特征,为进一步提升循环谱的抗噪声能力,本文对循环谱进行切片累加操作得到抗噪声性能更好的循环谱切片累加序列作为第二输入特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在SNR=2 dB条件下实现对{BPSK,QPSK,8PSK,16QAM,32QAM,128QAM}调制方式的识别,并且识别精度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序列 神经网络 盲调制识别 循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 被引量:99
4
作者 梅冥相 徐德斌 周洪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 ,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 ,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 ,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 ,相序组构特...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 ,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 ,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 ,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 ,相序组构特征就成为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划分的基本准则。地层记录中米级旋回层序的广泛发育 ,以及它们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和地史演化特征 ,由不同相序组构所反映的成因类型以及由不同类型所指示的沉积动力背景等等 ,不但表明了米级旋回层序是描述地层结构的基本工作单元 ,而且是对“准层序”的延展和补充。在海相地层中 ,不管是碳酸盐岩还是陆源碎屑岩地层 ,这种厚几厘米至几米的米级旋回层序 ,大致都可以划分为正粒序和反粒序两种相序组构 ,正粒序组构主要是潮汐作用的结果 ,而反粒序主要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浅海环境的产物 ;不管是正粒序还是反粒序序列 ,均构成总体向上变浅序列。由此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L—M型、深水非对称型、潮下型及环潮坪型 ;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米级旋回层序的界面是由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产生的非沉积作用面 ,包括瞬时暴露间断面和瞬时加深淹没间断面乃至它们的相关面 ,这些在区域上延伸较远 ,甚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相序组构 米级旋回层序 地层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国俊 薛莲花 +2 位作者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41,共5页
高频旋回层序是海平面高频振荡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地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解析,首次总结出7个高频旋回层序类型,识别出50余个五级(或六级)高频旋回层序,它们在纵向上有规律地组合、叠加,组成8个四级... 高频旋回层序是海平面高频振荡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地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解析,首次总结出7个高频旋回层序类型,识别出50余个五级(或六级)高频旋回层序,它们在纵向上有规律地组合、叠加,组成8个四级旋回层序,3个三级旋回层序及2个二级旋回层序,构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同时也反映了该区石炭纪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海平面变化 石炭纪 巴楚地区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33
6
作者 叶泰然 李书兵 +1 位作者 吕正祥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7,135-136,共7页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格架 砂体分布 基准面旋回层序 沉积演化特征 造山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cher图解及其在旋回层序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西山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苏德辰 李庆谋 +1 位作者 罗光文 梅冥相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张夏组划分为1个大的三级旋回层序和4个四级旋回层序,根据图解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讨论了旋回层序与构造运动间的关系,提出华北板块晚寒武世之前的"翘翘板运动"应始于中寒武世张夏期之早期到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张夏组 容纳空间图解 地层 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旋回沉积、古海平面变动控制及旋回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柳永清 孟祥化 葛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2-450,共9页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 ( 级 )和高频 ( 级- 级 )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 ( 级 )和高频 ( 级- 级 )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面变化的回落时期 ,但复合叠加于低频海平面变化中的 级海平面变化更直接地控制着鲕滩建造的时空发育、进积迁移。鲕滩微相中鲕粒组构特征则主要与高频海平面变化相关。鲕滩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厚度频率分布、不同级次旋回叠加比率和样式以及大范围空间上的连续可比性规律可能说明它们受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动的控制。轨道旋回层序具有的特定变化时间周期和频率使得旋回地层学具有了年代学意义 ,可以对重要地层段、事件层及生物带高精度测年。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得到了中寒武世毛庄 \徐庄 \张夏期的界线 (面 )年龄 ,即毛庄 (期 ) \徐庄 (期 )为 530 .50 Ma、徐庄 (期 ) \张夏 (期 )为 52 6.90 Ma,与前人应用生物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得到的年龄值极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碳酸盐鲕滩 沉积 旋回年代学 古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巴庙区块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君文 陈洪德 +2 位作者 田景春 侯中健 刘文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塔巴庙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和划分了一个超长期、两个长期、六个中期及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详细分析了不...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塔巴庙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和划分了一个超长期、两个长期、六个中期及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详细分析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叠加式样、沉积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层序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认为主要气层段主要处于长期及中期旋回的底部,即基准面上升阶段的早期或湖平面下降的低水位时期及湖侵期的开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山西组 基准面旋回层序 天然气 塔巴庙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循环统计量的直扩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46
10
作者 金艳 姬红兵 罗军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4-637,共4页
本文利用循环统计量检测循环平稳性的特性,将渐近最优2χ检验方法推广到直扩信号的盲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统计量的直扩信号检测方案;理论上推导了直扩信号二阶循环统计量的表达式,分析了时间间隔的选取对从二阶循环统计量估计循环... 本文利用循环统计量检测循环平稳性的特性,将渐近最优2χ检验方法推广到直扩信号的盲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统计量的直扩信号检测方案;理论上推导了直扩信号二阶循环统计量的表达式,分析了时间间隔的选取对从二阶循环统计量估计循环频率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基于循环统计量的直扩信号载频和chip速率等参数的估计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多维搜索,且不需要信号的伪码序列和各频率参数等先验信息,可实现信号的“盲”检测和“盲”参数估计.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扩信号 检测 参数估计 循环统计量 循环平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国俊 薛莲花 +3 位作者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体系域 海平面变化 寒武-奥陶纪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异步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跳频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艳 张海林 +1 位作者 郭超平 张晓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0-35,共6页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用户对之间的交会问题,即次用户对在同一时间接入到相同的信道,提出了一种异步的基于循环请求集的跳频算法(ACHA).首先,次用户将可用的空闲信道按照循环请求集的结构生成跳频序列,然后再跟随跳频序列依次接入到...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用户对之间的交会问题,即次用户对在同一时间接入到相同的信道,提出了一种异步的基于循环请求集的跳频算法(ACHA).首先,次用户将可用的空闲信道按照循环请求集的结构生成跳频序列,然后再跟随跳频序列依次接入到可用信道中.利用循环请求集系统的旋转相交特性,ACHA算法能够保证任意2个次用户之间的交会必然发生在一个基本跳频序列周期之内.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序列跳频算法和基于三角形数的跳频算法相比,ACHA算法能将平均交会时间降低2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交会 跳频序列 循环请求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平滑循环周期图法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参数估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赵华 陈昊 郭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6-473,共8页
根据直接序列扩频(DS-SS)信号的传输特点,将其建立为循环平稳模型.利用基于频域平滑的周期图估计了DS-SS信号的码元速率、载波频率、初始时间和初始相位,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在循环谱密度函数的数字实现过程中,用频域平滑后的循环周期... 根据直接序列扩频(DS-SS)信号的传输特点,将其建立为循环平稳模型.利用基于频域平滑的周期图估计了DS-SS信号的码元速率、载波频率、初始时间和初始相位,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在循环谱密度函数的数字实现过程中,用频域平滑后的循环周期图估计循环谱密度函数,推导了在有限数据条件下循环谱的对称式周期图估计和频域平滑对称式周期图估计的方差表达式,分析了经过频域平滑后的DS-SS信号参数估计方差和估计精度.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序列扩频(DS-SS)信号 循环谱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32
14
作者 高有峰 王璞珺 +5 位作者 程日辉 王国栋 万晓樵 吴河勇 王树学 梁万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一段岩心81.41m,收获率为100%。青一段沉积时期应与土仑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一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一段识别出6种岩石类型(泥岩、白...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一段岩心81.41m,收获率为100%。青一段沉积时期应与土仑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一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一段识别出6种岩石类型(泥岩、白云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灰岩和火山灰)。相类型为深湖亚相以及白云岩沉积、泥灰岩沉积、灰岩沉积、深湖浊流沉积、火山灰沉积和深湖静水泥沉积共6种沉积微相。青一段中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4种类型,可划分出81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6个四级旋回,识别出1个三级旋回界面。对青山口组一段暗色泥岩、白云岩、火山灰等特殊事件层的精细刻画对于松辽盆地的缺氧事件、烃源岩、湖海沟通事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口组一段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白垩纪土仑阶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长城纪沉积层序的形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为付 朱筱敏 +2 位作者 于晓玲 孟祥化 葛铭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燕山长城纪拗拉谷是典型的中元古代大陆早期破裂形成的半地堑裂谷盆地,华北长城纪代表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后大陆裂解的第1个巨旋回.从层序、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等方面研究,长城纪均表现出沉积作用形成发育过程的阶段性和突发性的周期;... 燕山长城纪拗拉谷是典型的中元古代大陆早期破裂形成的半地堑裂谷盆地,华北长城纪代表早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后大陆裂解的第1个巨旋回.从层序、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等方面研究,长城纪均表现出沉积作用形成发育过程的阶段性和突发性的周期;沉积层序可明显划分出2个超大旋回层序,第1个由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组成,相当于燕山早期裂谷阶段,第2个由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组成,相当于中晚期裂谷阶段;每一个超旋回层序呈现断陷充填期、非补偿期及构造衰退期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长城纪 旋回层序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姚家组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17
16
作者 程日辉 王国栋 +5 位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任延广 王成善 张世红 汪清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87,共16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姚家组岩心长157.67m,岩心收获率为99.96%。上白垩统姚家组对应着三冬阶和坎潘阶下部。松科1井南孔姚家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姚家组中可识别基本岩石类...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姚家组岩心长157.67m,岩心收获率为99.96%。上白垩统姚家组对应着三冬阶和坎潘阶下部。松科1井南孔姚家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姚家组中可识别基本岩石类型11种,相类型为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白云岩沉积、泥质灰岩沉积、浅湖和深湖浊流沉积、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水下滑塌沉积、浅湖和深湖静水泥沉积11种沉积微相。姚家组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8种类型,可划分出151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45个五级旋回、9个四级旋回和3个三级旋回。完整组段厘米级刻画为高精度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姚家组红层厚度占姚家组总厚度的43%,作为该时期已被揭示的全球为数不多的陆相红层之一,厘米级刻画的姚家组大套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家组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白垩系三冬阶-坎潘阶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FDM循环前缀LS信道估计的构造方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旺兴 万群 陈章鑫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5-182,19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循环前缀频域序列(CPFS)用于最小二乘信道估计的子载波构造方法。该构造方法基于比较CPFS序列和梳状子载波序列的相关性,可使LS信道估计的精度增加。该相关性利用凸优化的方法,以子载波总体为变量及LS信... 提出了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循环前缀频域序列(CPFS)用于最小二乘信道估计的子载波构造方法。该构造方法基于比较CPFS序列和梳状子载波序列的相关性,可使LS信道估计的精度增加。该相关性利用凸优化的方法,以子载波总体为变量及LS信道估计的最小均方误差(MSE)机制建立约束,得到优化模型并通过拉格朗日方法求得最终构造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构造方法得出子载波新解能使得LS估计模型下,CPFS序列的估计精度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信道估计 循环前缀频域序列 凸优化 拉格朗日方法 梳状子载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以保山气田羊邑组2~3段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军 汪彦 +3 位作者 游李伟 刘建锋 贾松 张晓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6,共3页
云南保山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主要沉积中新统南林组和上新统羊邑组地层,其中羊邑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砾岩、砂泥岩组合,为保山气田的产气层段。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运用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 云南保山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主要沉积中新统南林组和上新统羊邑组地层,其中羊邑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砾岩、砂泥岩组合,为保山气田的产气层段。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运用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对羊邑组2~3段进行了详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在Ⅳ级、Ⅴ级、Ⅵ级3种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相应的湖泛面识别基础上,将羊邑组2~3段地层划分为9个中期、30个短期、64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对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结果在地层的等时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砂体精细对比等方面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层序 层序界面 扇三角洲 保山气田 晚第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K_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薛莲花 陈国俊 +4 位作者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71,共6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海相含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七种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主要有潮下缓坡型、台地型、台地边缘型碳酸盐旋回层序及以碎屑岩为主的潮间-潮上型旋回层序。平面上,不同类型高频旋回层序成为特定古地理背景下台地...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海相含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七种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主要有潮下缓坡型、台地型、台地边缘型碳酸盐旋回层序及以碎屑岩为主的潮间-潮上型旋回层序。平面上,不同类型高频旋回层序成为特定古地理背景下台地碳酸盐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和冲积沉积体系沉积层序的代表。纵向上,各类高频旋回层序的有序叠加,其类型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高频旋回层序下部单元至上部单元微相的转变是受高频率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低频率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高频旋回层序的叠加形式,造成沉积环境由下至上滨岸→碳酸盐台地→滨岸→河流的变化。正是由于不同周期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叠加形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旋回层序 沉积体系 海平面变化 K_2-E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1井南孔白垩系泉头组沉积序列精细描述:岩石地层、沉积相与旋回地层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栋 程日辉 +4 位作者 王璞珺 高有峰 王成善 任延广 黄清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4-338,共15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泉四段至泉三段顶岩心,心长132.07m,岩心收获率为100.00%。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地层的序列及其过程。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取心段识别出9种基本岩石类型,相类型...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泉四段至泉三段顶岩心,心长132.07m,岩心收获率为100.00%。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地层的序列及其过程。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取心段识别出9种基本岩石类型,相类型主要有曲流河、浅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以及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湖相静水泥质沉积和浊流沉积等10种沉积微相。相应井段可识别出2类8种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整个井段由76个米级旋回构成,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8个四级旋回和2个三级旋回。泉三、四段厘米级刻画的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泉头组三、四段发育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的储层砂岩是大规模坳陷形成前的必然沉积产物,这一时期是松辽盆地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阶段,也是大规模坳陷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头组 沉积相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 松科1井南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