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土-金属界面剪切黏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勇 孙影杰 +3 位作者 施成华 王祖贤 郑晓悦 周天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73-3886,共14页
为解决高黏性地层盾构刀盘结泥饼而导致盾构掘进不畅的问题,针对高岭土、蒙脱土和伊利土3种典型黏土,采用多功能联合扭转剪切试验仪,通过不固结不排水剪切黏附试验系统性探究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等因素对土壤-金属... 为解决高黏性地层盾构刀盘结泥饼而导致盾构掘进不畅的问题,针对高岭土、蒙脱土和伊利土3种典型黏土,采用多功能联合扭转剪切试验仪,通过不固结不排水剪切黏附试验系统性探究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等因素对土壤-金属界面剪切黏附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3种黏土界面黏附特性的差异性。同时建立高岭土剪切黏附强度与显著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通过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探究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和圆盘材料对高岭土剪切黏附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稠度指数的减小,高岭土、蒙脱土、伊利土剪切黏附强度均呈“钟型曲线”变化,即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当稠度指数为1.2时,剪切黏附强度达到峰值;稠度指数减小到0.6时,剪切黏附强度稳定在10 kPa左右;在3种典型黏土中,蒙脱土黏附潜能最大,法向应力为300 kPa时,蒙脱土剪切黏附峰值强度分别是高岭土和伊利土的2.2和2.8倍。剪切黏附强度与法向应力和旋转速率近似呈线性正相关,且法向应力和旋转速率对蒙脱土剪切黏附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剪切黏附强度可近似认为由剪切破裂面上的黏聚力和摩擦阻力组成,高黏粒含量土体的剪切黏附强度主要来源于黏聚力,摩擦阻力贡献较小,但摩擦阻力贡献占比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土体中黏粒含量降低,剪切黏附强度构成中摩擦阻力逐渐占据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影响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稠度指数、法向应力、黏粒含量、旋转速率、圆盘材料。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高黏性地层盾构刀盘泥饼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金属界面 剪切黏附强度 高黏性地层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屏COF弯折结构的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宏兵 胥奇 +1 位作者 梁钊 柳登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5-1213,共9页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COF(Chip on Film)连接过渡区的金属层在模组弯折阶段和可靠性验证阶段容易发生断裂,导致屏幕显示异常。本文采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方法,以弯折成型状态和可靠性状态下的金属...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COF(Chip on Film)连接过渡区的金属层在模组弯折阶段和可靠性验证阶段容易发生断裂,导致屏幕显示异常。本文采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方法,以弯折成型状态和可靠性状态下的金属层应力最小作为试验指标,以泡棉厚度、泡棉偏移、金属包覆层(Metal Cover Layer,MCL)厚度和U型膜偏移作为影响因子,设计L9(34)正交试验方案,使用有限元方法对9组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进行弯折成型和可靠性状态下的试验验证,最终获得了最优组合方案。有限元方法和试验结果表明,U型膜贴附偏移量对COF区的金属层弯折应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泡棉厚度,再次是MCL厚度和泡棉贴附偏移量。最优组合方案在弯折成型和可靠性状态下皆具有最小的金属层应力,其值分别为57 MPa和523 MPa。最优组合方案的弯折成型和可靠性试验达到了100%的产品良品率,满足设计和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 断裂 正交试验设计 弯折 可靠性 良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接残余应力模拟及其焊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文杰 纪冬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目的针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接残余应力较大易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问题,探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的三维热-力耦合模型,模拟其焊接... 目的针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接残余应力较大易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问题,探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的三维热-力耦合模型,模拟其焊接过程,研究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及层间冷却时间对焊后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建立了焊后最大等效应力与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及层间冷却时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寻优焊接参数。结果焊接残余应力峰值靠近熔合区位置,残余应力较高,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应力;各参数按对焊后等效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焊接速度、焊接电流、层间冷却时间。正交试验所得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焊接电流为610 A,焊接速度为20 mm/s,层间冷却时间为400 s,经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后所得的最佳参数如下:焊接电流为610 A,焊接速度为23 mm/s,层间冷却时间为427 s。通过仿真验证遗传算法优化结果,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峰值为373 MPa,比未优化前减小了44 MPa。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有效降低了焊接残余应力,提高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该研究方法可为实际焊接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热力耦合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遗传算法 焊接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参数影响下空间型管路冲蚀率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4
作者 吴泽兵 贺啸林 +2 位作者 胡诗尧 姜雯 沈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5,共8页
针对压裂液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对管道冲蚀磨损导致的管件失效问题,采用ANSYS-Fluent软件对不同流体参数以及结构参数下管道的冲蚀磨损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入口流速、颗粒直径、质量流量、黏度、以及弯管直径与空间型管路最大冲蚀率的最佳非... 针对压裂液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对管道冲蚀磨损导致的管件失效问题,采用ANSYS-Fluent软件对不同流体参数以及结构参数下管道的冲蚀磨损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入口流速、颗粒直径、质量流量、黏度、以及弯管直径与空间型管路最大冲蚀率的最佳非线性曲线拟合方程。研究表明:流速、颗粒直径、黏度分别与最大冲蚀速率成二次函数关系;质量流量、弯管直径分别与最大冲蚀速率成幂函数关系。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参数对最大冲蚀速率的综合影响,运用SPASS软件对拟合方程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冲蚀磨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得出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高,能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空间型管路最大冲蚀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型管路 冲蚀率 曲线拟合 正交试验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炉合成精炼渣成分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孟劲松 姜茂发 +1 位作者 王德永 刘承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0-1113,共4页
通过建立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模型,考察了合成精炼渣碱度伽(CaO)/w(SiO2),Al2O3和CRF2质量分数对LF深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渣中w(FeO)为0.5%,w(MgO)为9%时,随渣中w(CaO)/w(SiO2)增加,脱硫率均先增大后减小... 通过建立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模型,考察了合成精炼渣碱度伽(CaO)/w(SiO2),Al2O3和CRF2质量分数对LF深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渣中w(FeO)为0.5%,w(MgO)为9%时,随渣中w(CaO)/w(SiO2)增加,脱硫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伽(CaO)/w(SiO2)不同时,Al2O3和C&F2质量分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原因是渣中有效CaO含量变化引起的.随渣中w(FeO)降低和渣量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大.实验优化的最佳脱硫渣系组成为w(CaO)/w(Si02)=9-11,w(Al2O3)=27%~29%,w(MgO)=9%,w(CaF2)=8%~10%,w(FeO)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炉 合成精炼渣 脱硫率 正交设计 碱度 CaO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 被引量:24
6
作者 周振江 牛晓丽 +1 位作者 李瑞 胡田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37,共6页
研究了不同水肥因子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水分、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数学模型。随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变化;光合速率随... 研究了不同水肥因子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水分、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数学模型。随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变化;光合速率随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和施磷量呈负的交互作用,有机肥用量与灌水量、施氮量和施钾量、施氮量与有机肥用量、施钾量与有机肥用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具有正交互作用。灌水和氮、磷、钾、有机肥施用对番茄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才能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光合速率 灌水量 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 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铁精矿含碳球团直接还原试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俊翰 邱克辉 杨绍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还原温度、配碳量(nC/nO)、还原时间对某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含碳球团金属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还原温度、配碳量、还原时间。优化工艺参数为:还原时间35min、还原温度1 350℃、...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还原温度、配碳量(nC/nO)、还原时间对某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含碳球团金属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还原温度、配碳量、还原时间。优化工艺参数为:还原时间35min、还原温度1 350℃、配碳量1.25、水分9%、成型压力12MPa、黏结剂加入量0.4%,此工艺条件下含碳球团的金属化率达91.77%,还原后球团的主要物相组成为金属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铁精矿 还原 金属化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2 位作者 周振江 代顺冬 陈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钾肥用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钾肥用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但不受氮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和施磷量以及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呈负交互作用。表明合理的灌水量、施磷量和施钾量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而施氮量的改变是通过与施钾量发生负交互作用抑制番茄维生素C累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维生素C 灌水量 磷及钾肥用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英 何雯娟 韩鲁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芩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黄芩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黄芩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0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芩多糖提取率为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黄芩多糖 提取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2 位作者 周振江 代顺冬 陈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的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盆栽试验,通过回归拟合,建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灌水量...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的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盆栽试验,通过回归拟合,建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当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施氮量的增幅大于施磷量。灌水量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灌水量与施磷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交互作用为负效应。【结论】灌水量较低时,少施磷肥或合理配施钾肥能抑制硝酸盐累积;少施氮肥,增施磷肥或合理配施钾肥也是降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硝酸盐 灌水量 氮、磷及钾肥用量 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迷宫密封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丽华 司和勇 +1 位作者 李盼 李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8,共6页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各结构参数及其共同作用对迷宫密封泄漏量的影响,并建立可靠且不失拟的回归方程对迷宫密封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汽封腔深、凸台高度、汽封齿厚和齿顶间隙对泄漏量均有较大...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各结构参数及其共同作用对迷宫密封泄漏量的影响,并建立可靠且不失拟的回归方程对迷宫密封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汽封腔深、凸台高度、汽封齿厚和齿顶间隙对泄漏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齿顶间隙对泄漏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四者之间的交互项对泄漏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着使泄漏量最小的最佳结构参数。通过检验,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和不失拟性。通过对优化前、后迷宫密封内流场特性的分析可知:优化后的迷宫密封齿顶熵增升高、能量耗散大、腔室内平均速度低、惯性作用弱,从而具有更好的阻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密封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 泄漏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精矿球团还原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兰花 曾富洪 杨绍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通过钒钛磁铁精矿—煤—Na_2CO_3球团的加热试验,考察了温度、配碳量、Na_2CO_3配加量等因素对矿还原性的影响,探讨了Na_2CO_3的作用机理。采用回归正交法设计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温度、配碳量、Na_2CO_3配加量对矿还原有显著的... 通过钒钛磁铁精矿—煤—Na_2CO_3球团的加热试验,考察了温度、配碳量、Na_2CO_3配加量等因素对矿还原性的影响,探讨了Na_2CO_3的作用机理。采用回归正交法设计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温度、配碳量、Na_2CO_3配加量对矿还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较低温度下,Na_2CO_3对碳气化反应能产生明显的正催化作用,促进矿中铁氧化物的还原。在配碳2.33 mol、1 260℃、Na_2CO_3配加0.014mol、30min的条件下,钒钛磁铁精矿的还原度为94.56%,金属化率91.67%,金属铁颗粒明显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精矿 球团 金属化率 回归正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电容储能焊规范参数优化及接头连接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雅生 蔡洪能 +1 位作者 张国栋 薛小怀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小截面低碳钢—紫铜焊接对偶为例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电容储能焊规范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 ,为规范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紫铜、镍—钨三种对接接头的连接机理进行了分析 ,为... 以小截面低碳钢—紫铜焊接对偶为例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电容储能焊规范参数对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 ,为规范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紫铜、镍—钨三种对接接头的连接机理进行了分析 ,为进一步扩大这一焊接方法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 电容储能焊 正交实验 连接机理 规范参数优化 接头连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N_2O与含金属HTPB燃料固液火箭发动机燃速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辉 吴俊峰 +2 位作者 俞南嘉 李君海 蔡国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3-421,共9页
为了研究含金属固体燃料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燃速及发动机的工作特征,采用N2O氧化剂与含Al,Mg和C的HTPB基固体燃料的固液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试验在3种尺寸药柱、多种氧化剂流量下进行,获得发动机的燃速、燃烧室压强及燃烧效率等参... 为了研究含金属固体燃料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燃速及发动机的工作特征,采用N2O氧化剂与含Al,Mg和C的HTPB基固体燃料的固液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试验在3种尺寸药柱、多种氧化剂流量下进行,获得发动机的燃速、燃烧室压强及燃烧效率等参数。为分析辐射换热对燃速的影响,把燃速分成两部分并提出相应的分析式:一部分由对流换热控制的燃速,由通过药柱通道的总质量流率来衡量;另一部分由辐射换热控制,通过燃烧产物中凝相组分对固体燃料壁面的辐射换热量决定。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除富氧的情况外,热辐射控制的燃速约占总燃速的30%~60%,辐射控制燃速与对流控制燃速的比例趋势与燃烧产物中凝相组分的质量分数随氧燃比的变化规律相似。同时,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燃速总体上随着固体药柱通道中氧化剂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绝大多数位于80%~97%的范围,在化学当量比附近和富氧范围内,随着燃烧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效率曲线与理论绝热燃烧温度值的平方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火箭发动机 燃烧效率 燃速 含金属固体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柏总酚酸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伏劲松 蔡光华 +1 位作者 杨梅 王晓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64-265,452,共3页
目的:优化香柏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提取,用七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然后用正交回归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影响香柏总酚酸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 目的:优化香柏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提取,用七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然后用正交回归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影响香柏总酚酸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回流温度>浸泡时间>pH>提取次数。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V/V)为81.38%,液固比为28.89:1(mL/g),提取时间为37.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最大提取率可达2.779g/100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适用,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柏 总酚酸 正交回归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MZ-3000型自走式梳齿采棉机清花装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玲丽 王学农 +2 位作者 陈发 曹卫彬 刘晓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172,共4页
4MZ-3000型自走式梳齿采棉机采用具有自清理功能的采摘台,可一次性完成棉花采摘和清理两项作业。为了降低清花装置的含杂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回归方程,用残差正态概率图法对回归方程进行适合性检验,利用constr求解多变... 4MZ-3000型自走式梳齿采棉机采用具有自清理功能的采摘台,可一次性完成棉花采摘和清理两项作业。为了降低清花装置的含杂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回归方程,用残差正态概率图法对回归方程进行适合性检验,利用constr求解多变量非线性约束最优问题。试验证明,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所得到的清花装置的主要影响因子机器行走速度和尘棒与锯齿滚筒的间距作为参数是可行的,并取得了最优解,即x1=3.8 km/h,x2=25.7 mm,含杂率y=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棉机 含杂率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回归方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栅消能工均匀正交设计及投影寻踪回归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玲玲 牧振伟 杨力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210-214,共5页
为探讨消力池内悬栅消能工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在设计流量Q=8.0 L/s条件下,对悬栅消能工最大水深的3个影响因子栅高hs、栅距bs、数量ns运用均匀正交试验设计,并用投影寻踪回归方法对试验数据结果进行PPR建模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优化,得到... 为探讨消力池内悬栅消能工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在设计流量Q=8.0 L/s条件下,对悬栅消能工最大水深的3个影响因子栅高hs、栅距bs、数量ns运用均匀正交试验设计,并用投影寻踪回归方法对试验数据结果进行PPR建模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优化,得到池内最大水深影响因子的排序是悬栅数量ns、栅距bs和栅高hs;当池内最大水深达优值18.233 cm时,影响因子的优化组合为栅高hs=9 cm、栅距bs=5 cm和ns=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栅消能工 消能率 均匀正交 投影寻踪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空间镁粉爆炸压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雨成 富健涛 +2 位作者 奇佳民 王大勇 田宏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为研究镁粉粉尘爆炸最大压力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特性参数变化规律,使用标准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爆炸试验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点火延迟时间td、粉尘浓度c和粉尘粒径d等因素对镁粉爆炸压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产生原因... 为研究镁粉粉尘爆炸最大压力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特性参数变化规律,使用标准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爆炸试验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点火延迟时间td、粉尘浓度c和粉尘粒径d等因素对镁粉爆炸压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产生原因。最后通过对金属镁粉爆炸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合适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的R2值均在0.9以上,该回归模型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为镁粉抑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尘 爆炸特性 最大压力 最大压力上升速率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圆拉深筋参数与DP590钢板后续性能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群 殷忠晴 +1 位作者 赵石岩 金淼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8,共6页
高强钢板通过拉深筋后会出现塑性降低、提前破裂问题,严重影响板材后续成形,因此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时不能忽视高强钢板变形不同阶段成形性能的变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DP590高强钢板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揭... 高强钢板通过拉深筋后会出现塑性降低、提前破裂问题,严重影响板材后续成形,因此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时不能忽视高强钢板变形不同阶段成形性能的变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拉深筋结构参数对DP590高强钢板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拉深筋阻力、DP590板后续成形性能与拉深筋结构参数对应关系的预测方程,根据预测方程及方差分析结果,总结了DP590高强钢板的拉深筋结构参数设计原则,为DP590高强钢冲压成形质量控制、工艺调整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中等效拉深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板 拉深筋 冲压成形 后续成形性能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T电弧增材的焊缝成形尺寸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志森 薛丁琪 +3 位作者 韩绍华 邓将华 王琳 姚立纲 《精密成形工程》 2016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尺寸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冷金属过渡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焊缝熔宽、余高和第2层增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建立了焊缝熔宽、余高和第2层增高与焊接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影响焊... 目的研究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尺寸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冷金属过渡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焊缝熔宽、余高和第2层增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建立了焊缝熔宽、余高和第2层增高与焊接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影响焊缝熔宽和余高的主要焊接参数是焊接速度,影响焊缝第2层增高的主要焊接参数是送丝速度,而层间温度的变化对熔宽会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余高和第2层增高的影响不大,而且焊缝第2层的增高与余高在数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比预测值和试验值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准确性。结论通过改变焊接速度可以引起熔宽和余高的显著变化,层间温度对余高和第2层增高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 焊缝成形尺寸 正交试验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