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与mGluR1相互作用抑制mGluR1过度激活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1
作者 杨荟敏 范景凯 +3 位作者 朱萍 罗雯媛 张亚楠 张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93-1503,共11页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过度激活介导的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在临床试验中应用mGluRs的负性变构调节剂缓解PD病人的运动障碍已有报道,但由于精确调控mGluRs表达或活性的局限性,目前,在PD的治疗中仍存...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过度激活介导的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在临床试验中应用mGluRs的负性变构调节剂缓解PD病人的运动障碍已有报道,但由于精确调控mGluRs表达或活性的局限性,目前,在PD的治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寻找能够精确调控mGluR1表达及活性的小分子药物或内源性基因,将有可能成为解决目前PD治疗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对囊性纤维跨膜调节器相关配体(CAL)在mGluR1过度激活诱导的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工具细胞HEK293中,应用mGluR1的激动剂激活受体,CAL与mGluR1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P<0.05),且CAL通过与mGluR1相互作用,抑制mGluR1过度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在鱼藤酮诱导的PD大鼠模型中,过表达CAL通过抑制mGluR1下游通路的激活,减少鱼藤酮引起的神经损伤(P<0.001)。本文揭示了一种调控mGluR1活性的新机制,希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囊性纤维跨膜调节器相关配体 蛋白质相互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通过调节mGluR1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凋亡 被引量:4
2
作者 朱萍 冯吉 +2 位作者 杨荟敏 谷利 张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2-340,共9页
血清因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细胞培养基中血清存在与否,研究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的活化及其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在过量表达mGluR1的HE... 血清因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细胞培养基中血清存在与否,研究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的活化及其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在过量表达mGluR1的HEK293细胞中,血清饥饿促进了mGluR1对ER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细胞凋亡剂STS应激损伤时,受体激动剂DHPG可降低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在大鼠胶质瘤细胞中,与过表达mGluR1的HEK293细胞的结果相反,血清有助于mGluR1对ERK,AKT通路的活化作用;STS应激损伤时,内源性mGluR1的活化抑制了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血清中存在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中表达水平不同的mGluR1受体,调节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生长与凋亡.本文可能揭示了一种血清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激酶B(PKB/AKT) 凋亡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激酶介导mGluR1对细胞凋亡的不同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祝佳玮 朱萍 +3 位作者 张松 杨荟敏 张晨光 张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8-236,共9页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可以通过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然而,导致这种生理功能差异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两种细胞系,即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和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分别研究内源性和外源转染的mGluR1的激活...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可以通过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然而,导致这种生理功能差异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两种细胞系,即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和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分别研究内源性和外源转染的mGluR1的激活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显示,内源性mGluR1的活化能够激活PI3K/ERK/JNK通路,抑制凋亡试剂STS诱导的细胞凋亡;而外源转染的mGluR1的活化能够分别激活PI3K/ERK和JNK通路,同时促进STS诱导的应激损伤.HEK293细胞中,应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能够部分抑制由mGluR1激活介导的caspase-3的剪切和细胞凋亡;而在C6细胞中阻断JNK通路,则加剧了由mGluR1活化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本文结果提示:mGluR1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凋亡,其中JNK通路可能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途径.本文为受体激活对细胞凋亡能够产生不同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M1 AChR调控GluA1和GluA2改善高原低氧引起的大鼠记忆损伤
4
作者 冯江鹏 黄灵泉 +3 位作者 杨全余 嘎琴 李生花 靳国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目的:探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1 AChR)能否调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GluA1)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GluA2)的表达,从而参与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高原低氧组(Hypox... 目的:探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1 AChR)能否调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GluA1)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GluA2)的表达,从而参与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高原低氧组(Hypoxia)和高原低氧+TAK-071组[Hypoxia+TAK-071,TAK-071为M1AChR激动剂]。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检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M1 AChR、GluA1和GluA2的分布和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测定,大鼠海马中M1 AChR、GluA1、p-GluA1(Ser845)、GluA2和p-GluA2(Ser880)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进行测定,大鼠海马中M1 AChR、GluA1、GluA2、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型亚基2A(NR2A)、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进行测定。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高原低氧会使大鼠在定位导航试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增加,大鼠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TAK-071的干预能明显改善大鼠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因高原低氧而损伤的记忆状况;在海马CA1和CA3区,GluA1、GluA2与M1 AChR的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在海马组织中,GluA1、GluA2与其对应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相同步,TAK-071的干预能逆转因高原低氧而改变的GluA1、GluA2与M1 AChR表达的相关关系。TAK-071的干预能显著降低(P<0.05)因高原低氧而升高的M1 AChR、GluA1、GluA2、NR2A、tau和A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激活M1 AChR能通过调控GluA1和GluA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改善高原低氧引起的大鼠记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学习和记忆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激动剂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肾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陶花 顾乐怡 +3 位作者 王丽华 严玉澄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mGluR1/5)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阿霉素(ADR)肾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18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和ADR+DHPG组(建模前预... 目的研究选择性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mGluR1/5)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阿霉素(ADR)肾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18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和ADR+DHPG组(建模前预先注射DHPG),每组6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24 h尿白蛋白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和宽度;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和损伤标志蛋白desm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WT-1表达;TUNEL染色检测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对照组、ADR组和ADR+DHPG组24 h尿白蛋白分别为(1.67±0.22)、(22.55±2.34)和(8.23±2.74)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R组比较,ADR+DHPG组小鼠足细胞的足突宽度缩短,desmin表达减少,而nephrin表达增加。肾小球中WT-1阳性细胞数与凋亡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2=0.8 482,P<0.05);ADR+DHPG组足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ADR组(P<0.01)。结论选择性mGluR1/5激动剂DHPG可抑制ADR诱导的足细胞足突融合、nephrin表达减少和细胞凋亡,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的白蛋白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5 白蛋白尿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海马mTOR及GluR1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海鹰 高志勤 +3 位作者 杨春 杨春 周志强 杨建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强迫游泳大鼠抗抑郁效应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40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15 min以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次日,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氯胺酮5 m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强迫游泳大鼠抗抑郁效应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40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15 min以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次日,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氯胺酮5 mg/kg、氯胺酮10 mg/kg、氯胺酮20 mg/kg。30 min后,行FST5 min并记录其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海马组织测定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R1)的含量。结果氯胺酮5 mg/kg组、10 mg/kg组和20 mg/kg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36±13 s、119±12 s和95±20 s,与对照组的169±12 s相比,各组氯胺酮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氯胺酮大鼠海马组织mTOR含量分别为1.52±0.19、2.36±0.13和2.95±0.22,较对照组的0.87±0.11显著增高,P<0.05;各组氯胺酮大鼠海马组织GluR1含量分别为1.23±0.11、1.45±0.06和1.60±0.13,亦较对照组的0.91±0.07显著增高,P<0.05。结论氯胺酮具有确切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海马组织mTOR及GluR1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 雷帕霉素靶蛋白 谷氨酸受体1 强迫游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对大鼠神经细胞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秀祖 朱家祥 +3 位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童逸龄 魏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6,221,共4页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 ,分别用成年大鼠以及培养的新生大鼠的神经细胞 ,在经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 GL U R1)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 ,分别用成年大鼠以及培养的新生大鼠的神经细胞 ,在经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 GL U R1)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经谷氨酸钠致痫处理后 ,大鼠海马 CA1区以及培养的神经细胞的 m GL 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 ,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再经地塞米松处理后 ,m GL 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则较致痫组减少 ,平均光密度值减少。上述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谷氨酸钠诱发的癫痫发作 ,其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 m GL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钠 地塞米松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 癫痫 神经细胞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芳 姚红红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对培养液中 [3 H] D ,L 谷氨酸的摄取 ,应用四氮唑 (MTT)比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结果 :MPP+ 15 0、2 0 0 μmol·L-1可以明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 ,抑制率达 5 8.3%和 70 .1% ,但并不影响细胞活性 ;Ⅱ组mGluRs激动剂 (2S ,2’R ,3’R) 2 (2’ ,3’ dicar boxycyclopropyl)glycine (DCG IV ) 0 .1、 1、 10 ,10 0 μmol·L-1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 2 amino 4 phosphonobutyricacid (L AP4 ) 1、10、10 0 μmol·L-1可以逆转MPP+ 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的抑制作用。结论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可能与直接影响谷氨酸转运体 (GluTs)的功能有关 ,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GluTs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R1-EAAT2通路抑制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能力 被引量:3
9
作者 温芳芳 刘乐平 +2 位作者 徐竹 杨建静 丁赛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反转录PCR检测TAAR1、EAAT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AAR1、EAAT2蛋白水平;采用TAAR1小干扰RNA(siRNA)和TAAR1质粒转染DA处理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并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Glu含量。结果 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EAAT2水平降低,TAAR1水平增加,培养上清液Glu含量上升。DA处理经TAAR1 siRNA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调EAAT2水平,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减少;DA处理经TAAR1质粒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则EAAT2降低,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结论 DA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TAAR1-EAAT2信号通路,减弱细胞Glu摄取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从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和谷氨酸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霞 高明 孙桂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Glu)及其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及GluR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Glu)及其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及GluR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表达增加(P<0.01),同时GluR1表达减少(P<0.01)。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呈病理性改变: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呈空泡状改变,粗面内质网(RER)扩张,星形胶质细胞呈增生状改变。结论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的Glu及GluR1在神经元内表达的变化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推测其变化与临床运动障碍、平衡失调有一定关系,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神经核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淋巴引流阻滞对缺血大鼠脑组织谷氨酸、Ca^(2+)含量和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司金超 范天黎 +1 位作者 夏作理 许予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制成脑梗塞后颈淋巴管阻塞(MCAO+CLB)模型,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MDAR1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MCAO+CLB组大鼠上述各指标要比MCA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淋巴管阻塞通过提高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上调NMDAR1表达水平而加重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颈淋巴管阻塞 CA2+ 谷氨酸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GAD1和GABRB3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娜 安宇 +3 位作者 张永录 丁志杰 吴柏林 兰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氨酸脱羧酶1(glutamate decarboxylase 1,GAD1)基因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β亚基[γ-aminobutyric acid (GABA)A receptorβ-3,GABRB3]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精...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氨酸脱羧酶1(glutamate decarboxylase 1,GAD1)基因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β亚基[γ-aminobutyric acid (GABA)A receptorβ-3,GABRB3]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545例SZ患者(病例组)及624例正常个体(对照组)的GAD1基因rs3791878和rs3749034位点、GABRB3基因rs4906902位点进行分型,结合SNPstats在线软件比较总体样本和性别分层后样本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应用生存分析研究rs3791878位点风险基因型G/T与男性SZ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在超显性遗传模式下,在男性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rs3791878位点G/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P值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在总体样本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rs3749034和rs4906902位点的等位基因及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层后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性SZ患者在rs3791878位点携带风险基因型G/T与不携带风险基因型G/T在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结论·GAD1基因启动子区rs3791878位点与中国汉族男性SZ患者的发病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GAD1基因 GABRB3基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与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和辣椒素受体1的共存研究(英文)
13
作者 张婷 王旭翾 +3 位作者 张靖 史娟 李会莉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580,共6页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在伤害性信息从外周向脊髓传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证明在大鼠中mGluR2参与了机械性超敏和热超敏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揭示背根节(DRG)中mGluR2和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在伤害性信息从外周向脊髓传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证明在大鼠中mGluR2参与了机械性超敏和热超敏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揭示背根节(DRG)中mGluR2和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ASIC3),一个多觉机械性感受器,或者和热伤害性感受器辣椒素受体(TRPV1)的共存情况。结果显示:mGluR2主要存在于DRG神经元的胞浆中。计数结果显示DRG中35.85%的神经元呈mGluR2免疫阳性。在这些阳性神经元中,82.61%为小细胞(直径小于30μm);5.79%为中等细胞(直径为30~50μm);11.59%为大细胞(直径大于50μm)。进一步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切片上可观察到分别有42.45%和79.78%的小型mGluR2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ASIC3或TRPV1免疫阳性。以上结果提示mGluR2主要存在于DRG中的小神经元中,这些神经元通常被认为是外周Aδ-或C-纤维传入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在这类神经元中mGluR2与ASIC3或TRPV1均有大量共存,提示这些共存可能与机械性或热超敏的产生或者维持有着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 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 辣椒素受体1 背根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脑缺血早期脑组织中Ca^(2+)、Mg^(2+)和谷氨酸含量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时小燕 林秋霞 吴勇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MgSO4治疗组。MCAO组又分为3、6、12、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MgSO4治疗组。MCAO组又分为3、6、12、24和48 h这5个时间点;MgSO4治疗组分为单次治疗1组、单次治疗2组、双次治疗1组、双次治疗2组和双次治疗3组。分别于脑缺血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Ca2+、Mg2+和谷氨酸含量的测定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硫酸镁治疗组与MCAO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好,梗死灶体积缩小,脑皮质Ca2+和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Mg2+含量显著上升。同时,谷氨酸受体1的表达水平也降低。治疗效果:单次治疗2组优于单次治疗1组,双次治疗组又优于单次治疗组,其中双次治疗1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硫酸镁对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早晚和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1 CA^2+ M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子鼠海马谷氨酸受体1含量及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似玉 葛荷花 +2 位作者 庄战强 李学伟 陈贵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子鼠海马谷氨酸受体1(GluR1)含量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母鼠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μ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子鼠分别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组,均... 目的探讨孕晚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子鼠海马谷氨酸受体1(GluR1)含量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母鼠孕第15~17天每天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μ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子鼠分别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组,均于3月龄和15月龄时完成Morris水迷宫任务。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海马GluR1含量。结果 15月龄生理盐水组比3月龄生理盐水组和15月龄LPS组比同龄生理盐水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学习期游泳路程延长,记忆期靶象限的游泳路程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海马GluR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表明仅15月龄小鼠的海马GluR1水平与小鼠游泳路程呈负相关,与靶象限的游泳路程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中老年CD-1小鼠海马GluR1含量下降,且与空间学习记忆损害相关,及其母亲孕晚期炎症暴露会加速这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脂多糖 学习记忆 谷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程 谢荣霞 +1 位作者 孙保亮 张宗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 GluR1)的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SAH+安慰剂组(36只)、SAH+JNJ16259685组(36只),采用血管...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 GluR1)的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SAH+安慰剂组(36只)、SAH+JNJ16259685组(36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术后2、24、48 h,SAH+安慰剂组腹腔注射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无菌水,SAH+JNJ组腹腔注射1 mg/kg JNJ16259685(溶解于5%DMSO的无菌水)。SAH后72 h,采用Garci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利用钙测定试剂盒检测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凋亡。采用Graph Pad 7. 0软件对3组间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安慰剂组的Garcia评分[(11. 0±0. 4)分]降低,左右脑半球脑组织水含量[分别为(80. 5±0. 1)%、(80. 3±0. 2)%]、伊文思蓝溢出量(2. 8±0. 2)、基底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2. 5±0. 3)、基底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活性caspase-3/Neu 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00±30)个/mm^2、(20±2)个/mm]均增加(均P <0. 05);而SAH+JNJ组Garcia评分[(13. 0±0. 5)分]显著高于SAH+安慰剂组,左右脑半球脑组织水含量[分别为(79. 8±0. 2)%、(79. 3±0. 1)%]、伊文思蓝溢出量(1. 8±0. 2)、基底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1. 7±0. 1)、基底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活性caspase-3/Neu 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0±10)个/mm^2、(12±2)个/mm]均较SAH+安慰剂组减少(均P <0. 05)。结论 SAH后,JNJ16259685减轻脑水肿及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增加,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元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JNJ1625968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GRM 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玮 孟科 +4 位作者 荣轩 强浩 郭晨浩 陶毛孩 冯登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808,共10页
为探究绵羊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基因(GRM 1)多态性及其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绵羊肉质性状选育提供有效的遗传分子标记。采用液相捕获测序技术对滩羊(T)、小尾寒羊(XH)、杜泊羊(D)3个绵羊群体共91只绵羊的GRM 1基因进行测序,筛选出... 为探究绵羊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基因(GRM 1)多态性及其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绵羊肉质性状选育提供有效的遗传分子标记。采用液相捕获测序技术对滩羊(T)、小尾寒羊(XH)、杜泊羊(D)3个绵羊群体共91只绵羊的GRM 1基因进行测序,筛选出2个多态位点rs403075278和rs415006419。利用飞行质谱检测技术对滩羊(T)、小尾寒羊(XH)、杜泊羊(D)和杜滩寒三元杂交羊(DTH)共30只绵羊进行基因分型,对筛选出的位点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绵羊的肉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GRM 1基因rs415006419位点的CT基因型绵羊肾的质量显著(P<0.05)大于TT基因型,TT基因型绵羊肌肉的酪氨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T基因型。rs403075278位点TT基因型绵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十二指肠长度,以及心、肺和肾的质量均极显著(P<0.01)大于CT基因型;TT基因型绵羊的背膘厚、净肉重、脾的质量、肌肉的脂肪、钙含量、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T基因型;CT基因型绵羊的pH值、剪切力和失水率极显著(P<0.01)大于TT基因型;CT和TT基因型的其余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GRM 1基因可以作为绵羊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rs415006419和rs403075278位点可以作为绵羊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的候选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多态性 屠宰性能 肉质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与ASIC3或TRPV1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内的共存研究(英文)
18
作者 李志红 蒋兴旺 +1 位作者 葛顺楠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1-625,共5页
为了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与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或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样阳性产物在大鼠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nodoseganglia,NG)内的分布和共存,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 为了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与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或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样阳性产物在大鼠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nodoseganglia,NG)内的分布和共存,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NG内VGluT1或VGluT2分别与ASIC3或TRPV1的共存情况。结果显示:(1)在NG内,VGluT2、ASIC3和TRPV1主要见于中、小型神经元的胞浆内,大型神经元少见,而VGluT1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主要见于大型或中型神经元;(2)部分VGluT2阳性神经元同时显示ASIC3或TRPVl免疫活性,其中VGluT2/ASIC3双标神经元分别占VGluT2阳性神经元的43.06%,占ASIC3阳性神经元的58.74%;而VGluT2/TRPVl双标神经元分别占VGluT2或TRPVl阳性神经元的5617%和51.12%;(3)VGluTI与ASIC3或TRPV1双标神经元的数量很少,不到1%。以上结果提示,VGluT2主要存在于NG内中、小型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常被认为是内脏伤害性信息的初级感受神经元,因而VGluT2分别与ASIC3或TRPVl的共存表明它们可能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产生和传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结状神经节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charged interface of stargazin EX1 on AMPAR opening and desensitization
19
作者 YANG Zu-xiao ZHANG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5-686,共2页
OBJECTIVE AMPA-subtype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iGluRs)mediate fast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It plays the key role in many central nerves disorder such as e... OBJECTIVE AMPA-subtype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iGluRs)mediate fast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It plays the key role in many central nerves disorder such as epilepsy,depression and schizophrenia.Star⁃gazin(STZ,also named TARP-γ2),as the first TARPs found in CNS,potentiates AMPAR activity by attenuating deactivation and desensitization,enhancing recovery from desensitization,and facilitating agonist affinity and efficacy.However,it is still not fully understanding howγ-2 modu⁃late AMPAR gating.METHODS AND RESULTS The desensitization for different mutation of AMPAR andγ-2 was compared.It was shown that the electric attraction wa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of AMPAR andγ-2.In addition,the interaction of KGK motif in ligand binding domain and pre-M1 chain of AMPAR and EX1 ofγ-2 modulate AMPAR opening and desensitization.Substitution of these charged residues had sur⁃prisingly effects on AMPAR desensitization kinet⁃ics.CONCLUSION The electric attraction has two impacts on the channels gating process the first destablizing the receptor closed state and enabling the channel opening,the second pro⁃moting the channels entering desensitization state upon the channel op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DESENSITIZATION stargazin E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羟基苯甘氨酸对体外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肖瑛 顾乐怡 +3 位作者 倪兆慧 梁馨月 严玉澄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和mGluR5的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在体外对由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条件永生型足细胞株5P12,根据添加干预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和mGluR5的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在体外对由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条件永生型足细胞株5P12,根据添加干预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CCK-8法、Western blotting、EIA法、JC-1单标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和TUNEL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足细胞的细胞活力、mGluR1/5和活化的胱冬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细胞凋亡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DHPG诱导足细胞使cAMP生成和CREB表达增加,DHPG可防止PAN诱导的足细胞活力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以及晚期凋亡,而这些作用可被mGluR1和mGluR5的选择性拮抗剂(AIDA)、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及mGluR1和mGluR5的RNA干扰加以抑制。结论 mGluR1和mGluR5的选择性激动剂DHPG可防止体外PAN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mGluR/cAMP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足细胞 细胞凋亡 环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