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OF-11(Co)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和Cu^(2+)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霞玲 苏冰琴 +3 位作者 宋鑫峂 赵文博 林嘉伟 卫月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5-767,共13页
采用Bio-MOF-11(Co)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同步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RhB)和Cu^(2+).考察了Bio-MOF-11(Co)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RhB初始浓度和Cu^(2+)浓度对RhB降解和Cu^(2+)去除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RhB... 采用Bio-MOF-11(Co)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同步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RhB)和Cu^(2+).考察了Bio-MOF-11(Co)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RhB初始浓度和Cu^(2+)浓度对RhB降解和Cu^(2+)去除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RhB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RhB的降解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Cu^(2+)最大吸附量为22.98mg/g.在RhB初始浓度为20mg/L、Cu^(2+)浓度为2.5mg/L、Bio-MOF-11(Co)浓度为80mg/L、PMS浓度为1.0mmol/L、初始pH值为7的条件下,反应15min后,RhB降解率达到98.72%,Cu^(2+)去除率为73.53%,.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RhB的降解通过非自由基(~1O_(2))和自由基(SO_(4)^(-)·、·O_(2)^(-)和·OH)氧化的途径共同完成,Cu^(2+)主要通过Bio-MOF-11(Co)的吸附作用被去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推测了RhB可能的降解路径.Bio-MOF-11(Co)活化PMS高级氧化工艺可实现同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OF-11(Co) 过一硫酸盐 罗丹明B 铜离子 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生物质碳负载钯铜合金电化学检测汞离子
2
作者 宋少飞 张世丹 李忠平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基于绿色环保理念,以生活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通过高温碳化,制备了较大比表面积、较高导电性的生物质碳(BC),然后在BC表面负载PdCuNPs纳米颗粒,成功制备了PdCuNPs@BC复合材料。BC能够为PdCuNPs提供附着位点,并阻止PdCuNPs发生团聚,从而... 基于绿色环保理念,以生活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通过高温碳化,制备了较大比表面积、较高导电性的生物质碳(BC),然后在BC表面负载PdCuNPs纳米颗粒,成功制备了PdCuNPs@BC复合材料。BC能够为PdCuNPs提供附着位点,并阻止PdCuNPs发生团聚,从而提升了PdCuNPs@BC的催化性能。将PdCuNPs@BC修饰于FTO电极表面,构建了用于检测Hg^(2+)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检出限为0.33μmol/L(S/N=3),线性范围在0.50~90.00μmol/L。此外评估了该传感器对自来水中Hg^(2+)检测的可行性,表现出较好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钯铜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质炭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改性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汞离子的强化吸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峰林 张燕娟 +3 位作者 黄祖强 梁兴唐 尹艳镇 胡华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针对污染水体中汞离子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Fe-Mo-S复合物的自发形成,将[MoS_(4)]^(2-)化学固化于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Mg-LDH)板层间,获得硫改性FeMg-LDH(S/FeMg-LDH)。以软-软配位作用的吸附机制,... 针对污染水体中汞离子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Fe-Mo-S复合物的自发形成,将[MoS_(4)]^(2-)化学固化于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Mg-LDH)板层间,获得硫改性FeMg-LDH(S/FeMg-LDH)。以软-软配位作用的吸附机制,将S/FeMg-LDH应用于溶液中汞离子Hg^(2+)的强化吸附。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S/FeMg-LDH进行表征,证明目标产物的成功制备。结果表明:S/FeMg-LDH对Hg^(2+)的吸附基本不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最大吸附量达55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基本不受共存Ca^(2+)、Mg^(2+)浓度的影响。由于硫活性基团通过化学键锚定于FeMg-LDH,避免其在吸附过程中流失,因此S/FeMg-LDH再生性强并可重复利用,循环4次后,Hg^(2+)去除率仍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改性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探针U-Pb体系研究识别阿波罗11号月壤及新发现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秋立 刘宇 +2 位作者 李金华 陈意 李献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4-1810,共7页
本文报道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阿波罗月壤样品(E21)进行的玄武岩岩屑定年工作。受限于岩屑大小,不能采用前人对阿波罗样品中大岩屑构建常规Pb-Pb等时线来定年的方法,我们采取了以单个含锆矿物(斜锆石、钙... 本文报道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阿波罗月壤样品(E21)进行的玄武岩岩屑定年工作。受限于岩屑大小,不能采用前人对阿波罗样品中大岩屑构建常规Pb-Pb等时线来定年的方法,我们采取了以单个含锆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和静海石)颗粒来限定玄武岩岩屑年龄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μ-XRF的X射线的穿透性来遴选出具有含锆矿物的岩屑,再制作树脂样品靶后精细抛光,在扫描电镜下利用Zr元素的x-射线面分布图来定位暴露到表面的含锆矿物,再以离子探针3μm小束斑加Pb信号多接收的分析技术来获得Pb同位素组成以计算年龄。共识别出4个年龄组分的岩屑,分别为3570±14Ma、3700±8Ma、3850±5Ma和3900±12Ma。其中前三个年龄与前人报道的阿波罗11号月壤中玄武岩年龄分布一致,是判定该样品为阿波罗11号月壤样品的重要证据。~3900Ma岩屑为新发现组分,据长石成分An=93,辉石Mg^(#)~79判别为苏长岩。此外,根据主矿物Pb同位素分析,绝大多数玄武岩岩屑落在~3570Ma的Pb-Pb等时线上,指示该期次玄武岩为阿波罗11号采样区域最主要火山活动事件,这对于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上的年龄选择给出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 阿波罗11 离子探针 U-Pb体系 镁质岩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晶种法快速合成ZSM-11分子筛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玲 刘会娟 +2 位作者 刘盛林 谢素娟 徐龙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155-158,162,共5页
以硅溶胶、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胺(TBABr)为模板剂,在预置晶种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和传统加热方式水热合成了ZSM-11分子筛,考察了分子筛合成中晶种、加热方式以及钠离子对ZSM-11结晶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 以硅溶胶、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胺(TBABr)为模板剂,在预置晶种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和传统加热方式水热合成了ZSM-11分子筛,考察了分子筛合成中晶种、加热方式以及钠离子对ZSM-11结晶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D和激光粒度仪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晶种对ZSM-11生长的促进能力依次为ZSM-11〉ZSM-5/ZSM-1l〉ZSM-5,即同质晶种更有利于快速生成高结晶度的ZSM-11分子筛,且晶种的加入量与产物结晶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微波辐射加热方式相对于传统加热方式,可以大大缩短成核诱导期,加快晶体生长速率,体现了其快速合成的特点;样品结晶度随初始原料体系中钠离子含量的增多而降低,与钠离子相关的微波局部过热被认为是影响ZSM-11分子筛结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11 品种 微波合成 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铂纳米粒子比色法对茶水中汞离子的检测
6
作者 陈云霖 陈伟 +3 位作者 姚帮本 闫超 陈赵然 姚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68,982,共7页
文章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基础上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金铂(Au@Pt)纳米粒子,并对合成的Au@Pt纳米粒子进行表征;茶水中的Hg^(2+)可使Au@Pt纳米粒子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从而引起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_(2)O_(2... 文章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基础上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金铂(Au@Pt)纳米粒子,并对合成的Au@Pt纳米粒子进行表征;茶水中的Hg^(2+)可使Au@Pt纳米粒子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从而引起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_(2)O_(2)底物溶液颜色变化,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快速检测茶水中Hg^(2+)的比色法。当待测物中Hg^(2+)浓度在1~50 nmol/L范围时,此反应体系的紫外分光吸光度与Hg^(2+)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52 nmol/L。与其他传统的Hg^(2+)检测方法相比,文章所提比色法无需样品前处理,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茶水中痕量Hg^(2+)的定量检测与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铂纳米粒子 过氧化物酶活性 茶叶 比色 汞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氢离子Mg^(11+),Al^(12+)光谱参数的理论计算及在温度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国亮 蒋刚 +3 位作者 杨天丽 盛勇 谭明亮 朱正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采用“多功能相对论原子结构计算程序”GRASP2 (1 992 ) ,分别计算了类氢离子 Mg11+ ,Al12 + 能级之间电偶跃迁 (E1 )的波长、几率和振子强度 ,其中跃迁波长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充分利用计算结果 ,采用等电子线率法对文献 [4 ]的谱线强... 采用“多功能相对论原子结构计算程序”GRASP2 (1 992 ) ,分别计算了类氢离子 Mg11+ ,Al12 + 能级之间电偶跃迁 (E1 )的波长、几率和振子强度 ,其中跃迁波长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充分利用计算结果 ,采用等电子线率法对文献 [4 ]的谱线强度比测温实验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即利用原子序数相差不大 (ΔZ=1 ,2 )的两种示踪原子相同离化态的同种跃迁谱线进行电子温度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氢离子 M ^11+ A^12+ 跃迁光谱 温度诊断 镁离子 铝离子 光谱参数 惯性约束聚变装置 理论计算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掺杂FeNb_(11)O_(29)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黄晋萍 陈庆 +2 位作者 李建保 骆丽杰 陈拥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0-2747,共8页
FeNb_(11)O_(29)由于其高的理论充电容量(400 mAh·g^(-1)),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FeNb_(11)O_(29)实际容量仅有168~273 mAh·g^(-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介... FeNb_(11)O_(29)由于其高的理论充电容量(400 mAh·g^(-1)),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FeNb_(11)O_(29)实际容量仅有168~273 mAh·g^(-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Ga掺杂FeNb_(11)O_(29)材料的方法,成功合成了Ga_(x)Fe_(1-x)Nb_(11)O_(29)(x=0.1,0.2)。结果表明,Ga_(0.2)Fe_(0.8)Nb_(11)O_(29)的电导率比FeNb_(11)O_(29)提高了两个数量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a掺杂不会改变FeNb_(11)O_(29)的正交剪切ReO 3晶体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材料的微观形貌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电化学实验表明,Ga_(0.2)Fe_(0.8)Nb_(11)O_(29)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C时,Ga_(0.2)Fe_(0.8)Nb_(11)O_(29)充电容量为290 mAh·g^(-1),当电流密度达到5 C时容量仍能保持145 mAh·g^(-1),此外,Ga_(0.2)Fe_(0.8)Nb_(11)O_(29)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5 C时循环1000圈之后,容量保持率为91.0%,而不掺杂的FeNb_(11)O_(29)的充电容量仅有107 mAh·g^(-1),容量保持率仅为55.9%。利用Ga掺杂改善FeNb_(11)O_(29)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b_(11)O_(29) Ga掺杂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型巯基功能化MOF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
9
作者 谢林华 刘玉辉 +3 位作者 李茹霞 吕佳澳 谢亚勃 李建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1161,共11页
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人体伤害巨大,特别是Pb(Ⅱ)和Hg(Ⅱ)离子,因此需要去除Pb(Ⅱ)和Hg(Ⅱ)离子。通过调节合成过程中浓盐酸的用量,合成了具有不同缺陷程度的巯基功能化锆基金属有机框架(zircon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Zr-M... 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人体伤害巨大,特别是Pb(Ⅱ)和Hg(Ⅱ)离子,因此需要去除Pb(Ⅱ)和Hg(Ⅱ)离子。通过调节合成过程中浓盐酸的用量,合成了具有不同缺陷程度的巯基功能化锆基金属有机框架(zircon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Zr-MOF)材料,简称UiO-66-(SH)_2,并将其用于液相中Pb(Ⅱ)和Hg(Ⅱ)离子的吸附去除。通过UiO-66-(SH)_2对Pb(Ⅱ)和Hg(Ⅱ)离子的吸附实验,发现随着制备过程中盐酸用量的增大,MOF的缺陷程度升高,其对Pb(Ⅱ)和Hg(Ⅱ)离子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增强。缺陷型UiO-66-(SH)_2对较低质量浓度的Pb(Ⅱ)(50 mg/L)和Hg(Ⅱ)(70 mg/L)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45和259 mg/g,且对这2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经过3次循环吸附后,缺陷型UiO-66-(SH)_2对Pb(Ⅱ)和Hg(Ⅱ)离子的吸附能力没有明显下降,表明该材料在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 缺陷 重金属 吸附 汞离子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调控激光诱导石墨烯基重金属电化学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畅 王园 +3 位作者 袁修华 刘东 陈祚 由天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3,共9页
为了快速、精准分析农田重金属,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施加电场与激光诱导石墨烯(laser-inducedgraphene,LIG)电极阵列的功能核酸比率电化学检测装置,用于农田中典型重金属离子Hg^(2+)、Pb^(2+)的分析。该装置主要包括电场施加模块与LIG电... 为了快速、精准分析农田重金属,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施加电场与激光诱导石墨烯(laser-inducedgraphene,LIG)电极阵列的功能核酸比率电化学检测装置,用于农田中典型重金属离子Hg^(2+)、Pb^(2+)的分析。该装置主要包括电场施加模块与LIG电极阵列传感器两个部分,前者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DAC0832作为电压输出端口,设计单片机控制电压输出的电场施加装置,实现了可编程电压的稳定输出;后者则通过结合CO_(2)激光直写和环氧树脂转印技术,提出了LIG电极阵列的快速制备方法,并进一步构建了LIG基功能核酸比率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通过调控施加电场的性质,该装置实现了Hg^(2+)、Pb^(2+)在传感器表面的快速特异性富集以及响应信号的稳定获取,其对Hg^(2+)、Pb^(2+)检测限分别低至8.5×10^(-12)mol/L(4.25×10^(-11)mg/L)和4.6×10^(-13)mol/L(2.22×10^(-12)mg/L),实现了农田灌溉用水中Hg^(2+)、Pb^(2+)的现场精准检测。该装置利用施加电场与LIG阵列传感器,实现了重金属离子的快速、精准、现场分析需求,对于农田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检测 便携式装置 电化学传感器 电场调控 汞、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食品重金属检测中铜离子对汞离子荧光信号的干扰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方亮 梁盈 +2 位作者 董界 王雪洁 钱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153,共6页
目的:构建一个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存在Cu^(2+)干扰的复杂食品检测环境下预测荧光探针对Hg^(2+)的选择性。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技术结合7种先进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分析存在Cu^(2+)干扰时探针对Hg^(2+)的选择性,并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 目的:构建一个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存在Cu^(2+)干扰的复杂食品检测环境下预测荧光探针对Hg^(2+)的选择性。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技术结合7种先进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分析存在Cu^(2+)干扰时探针对Hg^(2+)的选择性,并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果,选择最优模型。结果:基于分子二维描述符(molecular 2D descriptors,Mol2D)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成功建立了在交叉验证和测试集中准确度为0.786和0.810的高效模型,在Cu^(2+)干扰下准确预判Hg^(2+)的探针选择性。结论:该模型通过选择性预判对Hg^(2+)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进行改进,使Hg^(2+)荧光探针的设计更加高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检测 荧光分子探针 探针选择性 机器学习 化学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静态力学特性及孔隙分布特征
12
作者 包益鋆 刘惠 +3 位作者 李书进 王宁宁 陈徐东 张文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8-195,共8页
针对大规模的水利水电项目通常需要一定量的土地用于建设水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利用开挖弃土制备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image correlation,DIC)和声发射技术(acoustic emission,... 针对大规模的水利水电项目通常需要一定量的土地用于建设水库、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利用开挖弃土制备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image correlation,DIC)和声发射技术(acoustic emission,AE)监测试件破坏特征以及损伤演化机制,通过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试件内部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试件受压破坏后呈现完全破碎形态,裂缝在贯穿试件的过程中沿着最初方向持续发展,荷载到达峰值后裂缝发展主要以延伸为主直至破坏,试件内部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并无明显区别。试件内部孔隙率较高,孔隙较大,整体黏结性较低,部分孔隙有水化产物充填,在加载过程中起连结作用。本研究为科学调控弃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弃土 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声发射技术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在环境水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倩 刘永浪 +4 位作者 吴露芳 张文锦 左晓玲 杨武德 吴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2-1400,共9页
汞因具有高毒性、迁移性等特点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建立便捷、高效、快速检测Hg^(2+)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半花菁染料为荧光基团,N,N-二甲氨基硫代甲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Cy-DMTC.荧光光... 汞因具有高毒性、迁移性等特点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建立便捷、高效、快速检测Hg^(2+)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半花菁染料为荧光基团,N,N-二甲氨基硫代甲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Cy-DMTC.荧光光谱滴定分析显示探针Cy-DMTC能够特异性识别Hg^(2+),且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随着Hg^(2+)浓度增加,其512 nm处荧光强度不断增强且呈现出强绿色荧光,同时产生了显著的stokes位移(156 nm).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2.0×10^(−6)—12.5×10^(−6)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55),检出限为8.65×10^(−8) mol·L^(−1).机理研究证实由于Hg^(2+)诱导硫代甲酸酯发生水解反应,导致电荷转移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Hg^(2+)的定性定量检测.探针Cy-DMTC已被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可为Hg^(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半花菁 N N-二甲氨基硫代甲酸酯 汞离子 反应型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豆素和寡聚芳酰胺的Hg^(2+)荧光探针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永安 王媛 +3 位作者 陈明 谢一柳 王英伍 许肖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621,共8页
该文利用含分子内三中心氢键的寡聚芳酰胺三聚体二酸和3-氨基香豆素的酰胺化反应,高效制备了具有一定刚性骨架的荧光探针,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探针的选择性识别、抗干扰以及可逆性等性能,测定了... 该文利用含分子内三中心氢键的寡聚芳酰胺三聚体二酸和3-氨基香豆素的酰胺化反应,高效制备了具有一定刚性骨架的荧光探针,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探针的选择性识别、抗干扰以及可逆性等性能,测定了探针和Hg^(2+)的配位比及检出限,并研究了其定量检测不同水样中Hg^(2+)的能力。结果显示,探针对Hg^(2+)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K^(+)、Na^(+)、Ca^(2+)、Mg^(2+)、Cu^(2+)、Zn^(2+)、Pb^(2+)、Cd^(2+)、Fe^(3+)、Mn^(2+)、Ni^(2+)、Ag+、Cr^(3+)、Al^(3+)、Co^(2+))的干扰。探针对Hg^(2+)识别具有较好的可逆性,二者配位比为1∶1,其检出限为2.08×10^(-7) mol/L,满足实际水样检测要求。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探针识别Hg^(2+)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推断。此探针可用于不同水样中Hg^(2+)的定量检测,检测结果与原子荧光法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寡聚芳酰胺 汞离子 荧光探针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在Hg^(2+)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慧敏 王沛 +1 位作者 蒋坤 黄国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6-240,共5页
以柠檬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对Hg^(2+)具有单一且快速响应机制的新型蓝色荧光碳量子点(CDs)。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该CDs平均粒径约为3.6nm,且表面有丰富的酰胺和羟... 以柠檬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对Hg^(2+)具有单一且快速响应机制的新型蓝色荧光碳量子点(CDs)。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该CDs平均粒径约为3.6nm,且表面有丰富的酰胺和羟基基团。探究了CDs的荧光性能,测试其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灵敏度、pH稳定性和猝灭响应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CDs对Hg^(2+)有优异的单一选择性,并能够在5min内实现快速响应。Hg^(2+)的检出限低至10.0nmol/L,并在0.1~25μmol/L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具有线性响应,且猝灭率达到65%。制备的新型CDs可方便快速地实现对不同pH水样中Hg^(2+)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丙烯酰胺 碳量子点 汞离子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线SERS快速高灵敏检测水中痕量Hg2+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百利 周维 +6 位作者 李茂婷 李成 银美茜 杨柳 袁小燕 杨友慧 徐习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8-2421,共14页
水中痕量重金属汞离子(Hg^(2+))对人类健康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快速高灵敏检测水中痕量Hg^(2+)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运用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s, AgNWs)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 水中痕量重金属汞离子(Hg^(2+))对人类健康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快速高灵敏检测水中痕量Hg^(2+)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运用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s, AgNWs)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基底来快速高灵敏检测水中痕量Hg^(2+)。用旋涂法制备了均匀分布的AgNWs基SERS基底,并用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作为拉曼信标分子,以间接检测水中痕量Hg^(2+)。通过研究SERS活性、稳定性、重现性、选择性、AgNWs直径及pH值对其SERS活性的影响,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模拟了AgNWs表面电场分布情况。结果显示,AgNWs基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活性、优异的信号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SERS活性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强,对Hg^(2+)的检测限(Detection Of Limit, LOD)达10-11mol/L,远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的饮用水Hg^(2+)浓度标准(10-8mol/L)。在低浓度范围内,SERS特征峰强度(R^(2)=0.991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FDTD模拟结果为试验结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可为水中检测痕量Hg^(2+)提供新策略,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银纳米线(AgNWs) 罗丹明6G 汞离子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汞离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喻勤 蒋向阳 +4 位作者 张欢 余金珂 赵俊虎 崔晓曼 张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0,共5页
总结了不同形态的纤维素基材料在汞离子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其在比色、荧光和电化学传感等各类传感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纤维素基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纤维素纸基 纤维素膜 纳米纤维素 纤维素水凝胶 汞离子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离子液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汞离子的去除
18
作者 邹文清 何松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采用浸渍法将咪唑基离子液体固载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固载离子液体复合材料Fe_(3)O_(4)@SiO_(2)@IL。采用Fe_(3)O_(4)@SiO_(2)@IL去除水环境中的Hg^(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Hg^(2+)初始浓度对Hg^(2+)去除率的... 采用浸渍法将咪唑基离子液体固载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固载离子液体复合材料Fe_(3)O_(4)@SiO_(2)@IL。采用Fe_(3)O_(4)@SiO_(2)@IL去除水环境中的Hg^(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Hg^(2+)初始浓度对Hg^(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SiO_(2)@IL适用pH值范围宽,pH=7.2~9.5时,Hg^(2+)去除率达99.1%以上。Fe_(3)O_(4)@SiO_(2)@IL对Hg^(2+)的吸附速度快,只需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于25 mL浓度2μg/mL的Hg^(2+)溶液,加入20 mg吸附剂即可基本去除其中Hg^(2+),Fe_(3)O_(4)@SiO_(2)@IL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对Hg^(2+)的饱和吸附量为548.3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离子液体 磁性纳米颗粒 咪唑 汞离子 吸附 静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中汞离子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黄美荣 王琳 +1 位作者 易辉 李新贵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结合自身最新研究工作,论述了去除工业废水中汞离子的化学沉淀法、微电解—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方法及其作用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吸附法对含极低浓度汞离子废水的深度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 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结合自身最新研究工作,论述了去除工业废水中汞离子的化学沉淀法、微电解—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方法及其作用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吸附法对含极低浓度汞离子废水的深度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合成的新型导电性聚芳香胺对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十至数百mg/L的溶液中汞的去除率在99.99%以上,在含汞工业废水处理中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去除 吸附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壳聚糖对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邵坚 祝丹丹 刘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12,共3页
在壳聚糖-NH2上接枝阳离子中间体,增加了阳离子基团及羟基,制备成阳离子壳聚糖。考察了时间、温度以及pH对阳离子壳聚糖吸附汞离子的影响。45℃、吸附时间20min,pH为5的条件下,阳离子壳聚糖对Hg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可达262.50m... 在壳聚糖-NH2上接枝阳离子中间体,增加了阳离子基团及羟基,制备成阳离子壳聚糖。考察了时间、温度以及pH对阳离子壳聚糖吸附汞离子的影响。45℃、吸附时间20min,pH为5的条件下,阳离子壳聚糖对Hg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可达262.50mg/g。试验表明,阳离子壳聚糖对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壳聚糖和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壳聚糖 吸附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