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1
1
作者 兰燕灵 张海燕 +1 位作者 李萍 徐红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2 0 87例少年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 ,然后将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结果做比较。结果 :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相... 目的 :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2 0 87例少年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 ,然后将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结果做比较。结果 :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相关分析显示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与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评定量表的部分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逐步回归显示儿童的学业、行为问题、家庭经济、父亲性格、年龄、父母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方式、独生共 7个变量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结论 :行为问题儿童生活质量下降 ,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同伴、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问题儿童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调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永丽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5-679,共5页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社会适应、学习和违纪,以及焦虑、抑郁和自杀等方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有自我概念较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社会适应、学习和违纪,以及焦虑、抑郁和自杀等方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有自我概念较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干预和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不良儿童 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1
3
作者 罗世兰 王智 +2 位作者 张大均 陈万芬 刘广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3,共8页
本研究以587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心理素质幼儿在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等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本研究以587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心理素质幼儿在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等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表现更好,并且更少出现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同伴交往问题;心理素质对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问题行为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就心理素质具体维度而言,认知品质、个性品质、适应性品质均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认知品质、适应性品质对幼儿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个性品质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可见心理素质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预测作用更为全面。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良好行为习惯 问题行为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翟静 刘金同 +1 位作者 李国红 陈修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观察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 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 14 82人为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 73 8人为干预组 ,... 目的 :观察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 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 14 82人为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 73 8人为干预组 ,另一所小学 744人为对照组 ,对干预组进行为期 2年的综合干预 ,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 :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行为问题的标准 ,干预前符合此标准者干预组 10 9人 ,检出阳性率为 14 8% ;对照组 113人 ,检出阳性率为 15 2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5 1,P >0 0 5 )。干预前两组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情况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经过对干预组进行 2年综合干预后 ,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 ,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 8 8%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2 5 8,P <0 0 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两年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为 14 1% ,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 3 ,P >0 0 5 )。结论 :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早期进行综合性干预 ,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行为问题 综合干预 心理卫生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崔丽霞 郑日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研究中学生问题行为多症状的群体规律。方法:自编中学生问题行为自陈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对男、女生问题行为高分组(总分27%的最高分段)被试分别进行六因子聚类分析。结果:男生分成六种多症状类型:外倾-高学业不良型,内倾-高... 目的:研究中学生问题行为多症状的群体规律。方法:自编中学生问题行为自陈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对男、女生问题行为高分组(总分27%的最高分段)被试分别进行六因子聚类分析。结果:男生分成六种多症状类型:外倾-高学业不良型,内倾-高学业不适型,内倾.低学业不适型,退缩-神经质-攻击型,学业不适型,多种问题型。女生也分成六种多症状类型:外倾-高学业不良型,神经质-退缩-低学业不适型,焦虑-退缩-高学业不适型,神经质-攻击型,退缩-攻击-学业不适型,多种问题型。女生内倾问题发生的比率高于男生。男生外倾问题的比率高于女生;外倾问题的学生同时伴有学业适应不良的问题,而内倾型问题的学生不一定伴有学业适应不良的问题。结论:中学生问题行为往往呈多发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行为 聚类分析 中学生 问卷 编制 学业不良 症状类型 适应不良 神经质 效度检验 不适 女生 男生 攻击 多发性 题型 多种 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中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煊 周华 +2 位作者 韩娟 胡美容 刘筱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0-723,73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其心理健康、人格、父母人格及养育方式的关系,寻找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问卷)筛查591名儿童的行为问题,用《学生心...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其心理健康、人格、父母人格及养育方式的关系,寻找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问卷)筛查591名儿童的行为问题,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调查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调查儿童人格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家长的人格状况及其教育方式,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焦虑程度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1),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的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均可能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及母亲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1),内外向、神经质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家长的神经质得分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家长(P<0.05)。儿童行为问题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儿童恐怖倾向、父亲偏爱被试、家长神经质(以上回归系数均大于0);儿童行为问题可能的保护因素有家长精神质(回归系数小于0)。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家长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有关,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家长人格及家长教养方式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 人格 父母养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独生子女心理卫生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苏林雁 万国斌 +2 位作者 罗学荣 杨志伟 李雪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2-265,共4页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湖南省275例独生子女、254例非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卫生调查。经父母、教师评价及儿童自评发现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但他们有存在不同问题的倾向,独生子女的问题...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湖南省275例独生子女、254例非独生子女进行心理卫生调查。经父母、教师评价及儿童自评发现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但他们有存在不同问题的倾向,独生子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好动、依赖、挑食等方面,非独生子女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社交退缩、好威胁别人等。作者认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这些差异可能与社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心理卫生 社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被引量:174
8
作者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学生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从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来概括;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六个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学生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从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来概括;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六个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积极搞好教师队伍与学校心理学家队伍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心理或行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毅玮 封文波 韩宏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 ,为早期干预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量表 (PPCT) ,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 677名 12~ 16岁的初中生进行了问...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 ,为早期干预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量表 (PPCT) ,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 677名 12~ 16岁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 ( χ2 =6 3 5 2 ,P <0 0 5 )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受父亲职业、父母是否离异显著影响 (P <0 0 5 ) ,而与是否独生、父母受教育程度、母亲职业等没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问题行为检出者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等因子及母亲教养方式中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子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学生 (P <0 0 5 )。结论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受性别、父亲职业、父母是否离异、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行为 初中生 中学生 惩罚 父母教养方式 河北省 教养方式 早期发现 正常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问题行为问卷项目对中国小学生的适用性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琴美 何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目前常用的问题行为项目在评定一般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各24名教师进行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从CBCL、Rutter等六份常用的行为量表中收集到146个问题行为的项目,从常见和严重两个指标来问题行为项目的... 目的: 探讨目前常用的问题行为项目在评定一般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各24名教师进行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从CBCL、Rutter等六份常用的行为量表中收集到146个问题行为的项目,从常见和严重两个指标来问题行为项目的适用性。结果:(1) 教师认为经常与别的儿童打架、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等35个问题行为项目较适用于评定当前小学生;(2) 这些项目包括侵犯性问题、意志问题、性格问题、社会退缩问题、情绪问题等五类;(3) 教师认为逃学、酗酒等严重违纪行为,病理性问题、性方面问题等不适用于评定小学生。结论:侵犯性行为等五类问题行为项目较适用于中国小学生,逃学等项目不适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中国小学生问题行为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学 问题行为 心理测量学研究 小学生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毅玮 封文波 韩宏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 ,为早期干预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 (PPCT) ,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677名 12~ 16岁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 ,为早期干预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 (PPCT) ,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677名 12~ 16岁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 ( χ2 =6.3 5 2 ,P <0 .0 5 )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受父亲职业、父母是否离异显著影响 (P <0 .0 5 ) ,而与是否独生、父母文化水平、母亲职业等没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问题行为检出者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等因子及母亲教养方式中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子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学生 (P <0 .0 5 )。结论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受性别、父亲职业、父母是否离异、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沧州市 初中生 家庭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燕 吕晓敏 杨楹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评价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在济南市历下区所属两所初级中学中共抽取初中一年级学生4949人进行调查,随机选取其中一所中学学生2633人作为干预组,另一所... 目的评价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在济南市历下区所属两所初级中学中共抽取初中一年级学生4949人进行调查,随机选取其中一所中学学生2633人作为干预组,另一所中学学生2316人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两年的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3%,对照组检出率为1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为10.2%,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后干预组父母养育方式亦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助于减少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行为问题 干预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调查及体育干预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余文军 黄茗 韦金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0,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全面调查当前广西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探寻各年龄段中小学生存在厌学、注意力不专注、多动、沉迷网络游戏、早恋、逆反、考试压力等主要问题发生的规律;立足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全面调查当前广西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探寻各年龄段中小学生存在厌学、注意力不专注、多动、沉迷网络游戏、早恋、逆反、考试压力等主要问题发生的规律;立足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机制、经费、课程、活动、条件等发展瓶颈,研究通过健全体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体育教学、游戏、运动竞赛活动等手段进行干预,应用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解决多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与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倾向的关系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陈世平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测量了儿童欺负行为与个性及心理问题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欺负组被试在个性特征上以高精神质和相对外倾型为典型特征 ;受害组被试以高神经质和内倾型为典型特征。在心理问题倾向上欺负组被试更多地表现出冲...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测量了儿童欺负行为与个性及心理问题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欺负组被试在个性特征上以高精神质和相对外倾型为典型特征 ;受害组被试以高神经质和内倾型为典型特征。在心理问题倾向上欺负组被试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倾向、学习问题和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倾向 ;受害组被试更多地表现出孤独倾向、缺乏自信、学习问题和同伴关系紧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负行为 个性 心理问题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俞国良 靳娟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颇具影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成瘾问题的研究到沃尔普的交互抑制理论与系统脱敏技术的提出,再到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疗法在个体与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当代心理健康... 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颇具影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成瘾问题的研究到沃尔普的交互抑制理论与系统脱敏技术的提出,再到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疗法在个体与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当代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它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式的研究传统,既是革命的旗帜又成为批判的靶子,但无论缺陷多大,仍瑕不掩瑜,尤其是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心理治疗中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主义 心理健康 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家庭综合关怀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虹 余红春 +3 位作者 毕燕玲 潘建伟 杨泉 丁寒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20-22,共3页
目的构建白血病患儿家庭综合关怀支持模式,初步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组建一支由临床、心理、社会成员组成的综合关怀支持团队,对60例初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庭实施综合关怀,比较实施前后患儿社交能力与行为问题、家长... 目的构建白血病患儿家庭综合关怀支持模式,初步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组建一支由临床、心理、社会成员组成的综合关怀支持团队,对60例初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庭实施综合关怀,比较实施前后患儿社交能力与行为问题、家长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结果实施综合关怀模式后,患儿的社交能力与行为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家长压力源与压力反应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综合关怀模式的实施能缓解家长压力,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与遵医行为,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关怀 社会支持 心理干预 照护压力 社交能力 行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远程教育学员学习的行为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建新 赵志祥 《远程教育杂志》 2007年第2期52-56,共5页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提出了远程教育学员学习行为问题的概念,分析了远程教育学员学习的行为问题与在校学生学习的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笔者对远程学员学习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调查,指出这些学习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提出了远程教育学员学习行为问题的概念,分析了远程教育学员学习的行为问题与在校学生学习的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笔者对远程学员学习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调查,指出这些学习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消除这些行为问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行为问题 需求层次 心理防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新模式:家庭辅助计划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建斌 彭敏仪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6,共3页
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其中家庭教育方式被普遍认为是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出发,提出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案———家庭辅助计划,并从它的概念、内容、步... 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其中家庭教育方式被普遍认为是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出发,提出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案———家庭辅助计划,并从它的概念、内容、步骤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形成,缓解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辅助计划 家庭教育方式 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 家长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问题部分成都市区常模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光政 郭兰婷 黄雪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建立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问题部分(YSR-1991年版)的成都市区常模。方法:随机抽取1740名青少年学生和300名青少年就诊者为调查对象,采用YSR作为评估工具。结果:1.对成都市区青少年以总分的第90或75百分位数为YSR总分的分界值,... 目的:建立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问题部分(YSR-1991年版)的成都市区常模。方法:随机抽取1740名青少年学生和300名青少年就诊者为调查对象,采用YSR作为评估工具。结果:1.对成都市区青少年以总分的第90或75百分位数为YSR总分的分界值,敏感度分别为31%和54.3%。2. YSR总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趋势,性别之间无差异,外向性问题男性多见,内向性问题女性多见。3.就诊与否对内、外向性问题因子分和总分分别解释13.1%、6.1%和12.4%的变异。结论:成都市区青少年YSR总分随年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性别间无差异,最佳分界值为总分的第75百分位数;YSR对内向性问题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青少年自评量表 横断面研究常模 行为问题 情绪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聋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金宝 周志英 +1 位作者 刘英丽 水仁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3,110,共3页
目的 :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对 13 8名聋童 (男性 92名 ,女性 46名 )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 目的 :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对 13 8名聋童 (男性 92名 ,女性 46名 )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显示聋童有行为问题的占 61 5 9%。相关分析表明 (r =-0 . 3 5~ 0 5 3 ,P〈0 0 1)①男聋童的违纪行为、情绪问题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否认 ,父亲的过度保护 ,母亲的惩罚、严厉显著负相关 ;与父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 ,女聋童仅情绪问题行为与母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②仅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显著负相关。③男、女聋童的行为问题都与年级显著负相关 ,只有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④聋童的行为问题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⑤聋童的问题行为多发生在 7 7岁 -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童 行为问题 相关因素分析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