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钱永新 赵毅 +5 位作者 刘新龙 刘鸿 刘国梁 朱涛 邹阳 陈方文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岩心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产液剖面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页岩油高产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类...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岩心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产液剖面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页岩油高产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类型可划分为砂岩类、白云岩类和泥岩类等,粉砂岩类储层以陆源碎屑沉积物为主,泥岩类储层以陆源-内源混积物为主,白云(灰)岩类储层以内源化学沉积为主;玛湖凹陷风城组粉砂岩类、白云岩类和泥岩类储层孔隙喉道尺寸依次减小,孔隙连通性依次变差。②玛湖凹陷风城组粉砂岩类储层含油性最好,其次是泥岩类储层,白云岩类储层含油性最差,孔径较大的孔隙和微裂缝中的游离油含量较高,孔径较小的孔隙中的吸附油含量较高。③玛湖凹陷风城组优质烃源岩和优质储层分别控制着页岩油的高产区域和高产层段,长英质矿物含量、有效孔隙度值、游离油孔隙度值、裂缝密度和脆性指数等均较高的储层是页岩油高产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低温氮气吸附 孔径分布 游离油 吸附油 裂缝密度 脆性指数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抗盐纳米渗吸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
作者 石芳 金韦彬 +3 位作者 吴景春 柏明星 张春龙 王浩然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以氨基化氧化石墨烯(sj-s)、乙二醛、对氨基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共价键功能改性合成了一种耐高温抗盐氨基化氧化石墨烯纳米渗吸剂(sj-1),采用FTIR,Raman,T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sj-1进行表征,考察了sj-1的耐温性、抗盐性能、油... 以氨基化氧化石墨烯(sj-s)、乙二醛、对氨基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共价键功能改性合成了一种耐高温抗盐氨基化氧化石墨烯纳米渗吸剂(sj-1),采用FTIR,Raman,T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sj-1进行表征,考察了sj-1的耐温性、抗盐性能、油水界面张力、稳定性及渗吸剂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j-s上成功接枝了对氨基苯磺酸钠,sj-1在水中具有良好的自分散性,在130℃和16×10^(4)mg/L矿化度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岩心渗透率为3.814×10^(-4)μm^(2)时,渗吸采收率最高可达37.9%,自发渗吸采收率效果优于sj-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耐高温 抗盐 稳定性 氧化石墨烯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坝下水温节律研究
3
作者 张旭 脱友才 +3 位作者 王刚 王耀雄 贾云霄 黄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94,共11页
为探究大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出库水温在坝下河道的演化规律,以亭子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对水库坝前水温及下泄水温开展了高频原型观测。结果表明:①亭子口水库为季节分层型水库,夏季分层现象显著,7~9月出现稳定双温跃... 为探究大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出库水温在坝下河道的演化规律,以亭子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对水库坝前水温及下泄水温开展了高频原型观测。结果表明:①亭子口水库为季节分层型水库,夏季分层现象显著,7~9月出现稳定双温跃层现象,2021年秋季入库流量的剧增加强了水体的垂向混掺,显著破坏水体热分层结构;②表层水温日变幅主要受气温影响,深层水体水温日变幅主要受温跃层内波影响,出流日调节引起的温跃层内波导致最大日变幅位置向深水处移动;③温跃层深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温跃层厚度变化趋势与深度相反,表层水温与分层稳定性指数(SI)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④亭子口水库运行后下泄水温及坝下苍溪水文站水温在4~6月表现出明显“滞温”现象,其余月份表现出“滞冷”现象,苍溪水文站水温较气温变化滞后约44 d,到达特征水温18℃时间较天然过程延迟16 d;⑤苍溪航电枢纽成库后减缓了亭子口水库出库水流的流动,对坝下水温恢复有正效应。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水库调度和分层取水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分层结构 温跃层 坝下水温 日变化 原型观测 航电枢纽工程 亭子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固体酸体系研究
4
作者 韦敏 胡亚男 +6 位作者 寸锡宏 朱骏蒙 任晓强 何云 穆停华 周大志 李年银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4-1738,共5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10%固体酸+2.0%曼尼希碱缓蚀剂+2.0%GLDA+1.5%酚醛树脂类型破乳剂+0.5%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应对前述难题。SA-G以油基液体作为携带液,在能到达储层预定位置前保持惰性,维持缓慢释放深入储层,而且有近乎和HCl同优的溶蚀能力,酸蚀裂缝能在高闭合压力下维持20μm^(2)·cm以上的导流能力。同时由于固体酸具有极低的腐蚀速率,且可以对地层孔、洞、缝实现暂堵降滤,因而在高温深层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酸压 碳酸盐岩 高温储层 缓蚀 降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梯级水库运行的水文效应
5
作者 虞美秀 金君良 +3 位作者 张建云 陈娟 陈求稳 何佳仪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 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的理想场所。以雅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实测流量和水温数据,以藏木水库上游的羊村站为参考站,依据水库首部机组发电时间划分建坝前后研究时段,从时程变化、年内分配、水热关系3个方面系统剖析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加查梯级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奴下站年、汛期与非汛期径流量及年最小流量在藏木建坝后增加,年最大流量微弱减少;建坝后奴下站年、汛期热通量增加,非汛期变化有限,水温变幅与羊村更加接近,该现象在加查运行后更加明显;奴下流量年内分配在建坝后较羊村有一定的坦化,而水温则更为尖瘦,上下游水温变化同步性增加,表现出升温期“增暖”和降温期“加冷”现象;11—12月、1—5月奴下较羊村增加的流量主要受水库调度影响,而6—10月流量增加同时受水库调度和冰川融水径流增加的影响;奴下和羊村上下游流量—水温相关性的异步性、水热关系的时滞性均随水库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温特性 梯级水库 时间尺度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6
作者 施雷庭 高红雅 +4 位作者 程亮 王晓 张言亮 李鹏 葛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老化1个月后黏度仍为原油黏度的2~3倍。注入聚合物可增加高渗层流动阻力,有效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显著增加采收率,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6.14%。3000 mg/L的表面活性剂BL05-5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12 mN/m,将岩石表面改为亲水状态,油水比3∶7时还可形成W/O型乳液,但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主要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其乳化增黏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效果不明显,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2.27%。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体系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 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温高盐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sorⅢ型微乳液提升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机理研究
7
作者 吕伟 薛芳芳 +3 位作者 何思娴 张荣 王怡文 陈海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7,共8页
WinsorⅢ型微乳液驱是解决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低的有效手段,但针对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构建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方面的研究欠缺。在模拟油藏条件下,通过对2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进行溶解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和相行... WinsorⅢ型微乳液驱是解决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低的有效手段,但针对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构建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方面的研究欠缺。在模拟油藏条件下,通过对2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进行溶解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和相行为测试实验,构建出具有耐温耐盐性能的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通过岩心驱替实验、接触角测试实验和可视化岩心驱替实验探究了其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并从润湿性改变和增溶乳化两方面分析其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T 982-B在质量分数为0.3%~0.5%时可构建WinsorⅢ型微乳液体系;②该微乳液体系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7.8%~9.7%;③该微乳液体系可有效改善岩石的润湿性,且体系增溶乳化后对油膜的“剥蚀”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低渗透油藏 WinsorⅢ型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润湿性 增溶乳化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水解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8
作者 徐辉 宋倩 +2 位作者 潘斌林 孙秀芝 庞雪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等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共聚,但每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通过引入三种抗水解单体分别与AM共聚,合成了三种抗水解聚物P(AM-NVP)、P(AM-DMAA)和P(AM-AMPS),考察了三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PAM主链上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20%的NVP、DMAA和AMP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由3050×10^(4)降至720×10^(4)、1500×10^(4)和2800×10^(4),流体力学直径分别降低39.5%、27.7%和增加12.4%,AMPS的引入对HPAM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小于NVP和DMAA的,且由于AMPS中磺酸根不与钙镁离子络合,分子间排斥作用强,分子链在水溶液中更舒展,大幅提升了聚合物的增黏性能、黏弹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P(AM-AMPS)可大幅度提高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驱油用聚合物 抗水解单体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库水温结构时空演化特性及下泄水温时滞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成 张迪 +5 位作者 林俊强 夏继红 朱博然 彭期冬 任玉峰 靳甜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目的】明晰高坝大库水温结构时空演化特性和滞温效应,可为叠梁门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是缓解低温水下泄,保护下游河段鱼类生存繁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2020—2022年实测水文数据、水温数据、气象边界数据以及... 【目的】明晰高坝大库水温结构时空演化特性和滞温效应,可为叠梁门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是缓解低温水下泄,保护下游河段鱼类生存繁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2020—2022年实测水文数据、水温数据、气象边界数据以及平水年设计运行资料,构建乌东德库区三维水温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库运行后库区水温结构的时空演化特性和下泄水温的时滞效应。【结果】结果显示:(1)春夏季,乌东德水库垂向水温存在明显分层现象,温差可达11~12℃,汛期过后随着水体热交换程度的增加,垂向水温逐渐混匀,秋冬季节未发现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2)水库出流水温明显存在春夏季低温水,冬季高温水下泄问题,2020—2022年监测数据显示,5月下泄水温比坝址天然水温平均降低2.68℃,12月下泄水温平均升高4.78℃;稳定运行期模拟结果显示,3—6月,下泄月均水温比坝址天然水温降低0.91~4.09℃,12月—次年2月,下泄月均水温升高1.34~4.34℃;(3)蓄水后,各年份相比建坝前水温达到14℃、18℃的时间皆有不同程度的推迟,河段鱼类适宜产卵水温出现时间向后推迟30~50 d,推迟时间排序为: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四大家鱼、鲤、鲫>犁头鳅。【结论】结果表明:乌东德水库水温分层及其引发的低温水下泄问题对下游河段鱼类繁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需要科学采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库 库区水温结构 下泄水温 滞温效应 鱼类繁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引起的水温累积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光洋 杨中华 +3 位作者 白凤朋 任玉峰 马一鸣 李文晖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03,共11页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在流域水温调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对于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对下泄水温影响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本研究基于金沙江下游龙街(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文站长序列实测水温数据,从水温基线偏移、相位...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在流域水温调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对于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对下泄水温影响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本研究基于金沙江下游龙街(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文站长序列实测水温数据,从水温基线偏移、相位偏移和极值变幅3方面定量分析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在不同运行阶段对沿程水温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1)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建成后“热源效应”显著,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年均下泄水温逐年升高,年内水温变幅较天然水温最大减小4.1、2.4、1.6、3.2℃,沿程增温率由天然状态的0.348℃/100 km降至现阶段的0.256℃/100 km。(2)随着建库时间的增长,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水温累积程度逐渐增强,变化速度趋缓,至2022年四级水电全部投产运行后,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下泄水温比天然水温分别滞后19、58、49、65 d。(3)金沙江下游4个水库中白鹤滩对水温的影响最大,且不同类型水库在水温传递和累积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规律,混合型水库作为“龙头”水库时表现为正效应,稳定分层型水库表现为正效应,不稳定分层型和过渡型水库在不同阶段分别表现出正效应和负效应。本研究对于优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电效益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为维护下游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梯级水库 水温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碳酸盐岩储层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盖祥福 王庆国 +4 位作者 管公帅 单永卓 李旭阳 王冰 郑存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为明确不同酸液体系的储层适用性,了解储层酸岩刻蚀形态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给出不同层位的最佳段塞组合方式。通过在川渝碳酸盐岩储层开展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酸液体系之间段塞组合对茅口组白云岩酸蚀后的导流能力比... 为明确不同酸液体系的储层适用性,了解储层酸岩刻蚀形态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给出不同层位的最佳段塞组合方式。通过在川渝碳酸盐岩储层开展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酸液体系之间段塞组合对茅口组白云岩酸蚀后的导流能力比灰岩高;不同单一酸液体系酸蚀裂缝后形态不同,其中转向酸刻蚀后有极深的沟槽,自生酸沟槽最浅;对于茅口组,胶凝酸与压裂液和胶凝酸与自生酸的交替级数为三级交替时,其导流能力最高,且胶凝酸与自生酸三级交替后60 MPa下导流能力可达4.53μm^(2)·cm;栖霞组和灯影组选择压裂液与胶凝酸的二级交替时其导流能力最高,60 MPa下导流能力分别为6.72μm^(2)·cm和7.47μm^(2)·cm。在川渝探区,通过对酸液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进行了现场应用和深入的考察验证,结果表明酸液入井后酸蚀效果良好,改造后现场产气量可达208×10^(4)m^(3)/d,增产效果达到预期,为川渝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工艺提供了理论和试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储层 碳酸盐岩 导流能力 刻蚀形态 酸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高阳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热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子锐 张薇 +3 位作者 王贵玲 邢林啸 张汉雄 赵佳怡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63,共18页
【研究目的】高阳地热田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认识深部地热水循环过程、揭示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的有效手段。【研究方法】通过对高阳地热田地热水样品的水化学及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深部地热水的形成与... 【研究目的】高阳地热田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认识深部地热水循环过程、揭示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的有效手段。【研究方法】通过对高阳地热田地热水样品的水化学及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深部地热水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碳酸盐岩热储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砂岩热储水化学类型为HCO_(3)·Cl–Na和Cl·HCO_(3)–Na型,地热水中的离子组分主要受盐岩、碳酸盐岩的溶解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控制。地热水接受太行山和燕山山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759.12~1092.33 m。雾迷山组热储温度为102~154℃,热循环深度为2524~4020 m;馆陶组热储温度为61~84℃,热循环深度为1357~2024 m。【结论】高阳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水样γNa^(+)/γCl^(–)小于馆陶组热储,γSO_(4)^(2–)/γCl^(–)和γCl^(–)/(γHCO_(3)^(–)+CO_(3)^(2–))大于馆陶组热储,说明雾迷山组热储相比于馆陶组热储变质程度更高,封闭性更好,地热水循环速度更缓慢,盐化程度更高。深部热储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热水沿断裂通道以热对流的方式向上传递,另一部分通过岩石以热传导的方式向上传递,形成对流−传导型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高阳地热田 水文地球化学 氢氧同位素 热储温度 地热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迦巴瓦构造结高硫酸盐地热水的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承东 张云辉 +3 位作者 袁兴成 王鹰 吕国森 李星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9,共17页
藏东南迦巴瓦构造结广泛发育高硫酸盐地热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硫酸盐来源和形成机理缺乏研究。以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温泉水和钻孔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化学组分特征初步揭示离子来源,借助锶和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综合分析地热水硫酸盐的... 藏东南迦巴瓦构造结广泛发育高硫酸盐地热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硫酸盐来源和形成机理缺乏研究。以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温泉水和钻孔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化学组分特征初步揭示离子来源,借助锶和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综合分析地热水硫酸盐的来源,并利用氘氧同位素探明地热水补给来源,最终查明深部热储的水岩平衡状态和热储温度,归纳总结南迦巴瓦构造结高硫酸盐地热水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地热水属于弱酸及弱碱-碱性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30~3265 mg/L,水化学类型包括HCO_(3)·SO_(4)—Ca·Na、SO_(4)—Ca及SO_(4)·HCO_(3)—Ca·Na型;(2)水化学和锶同位素结果表明片麻岩硅酸盐矿物和蒸发岩硫酸盐矿物溶解是影响水化学组分的关键,^(34)S_(SO_(4))-^(18)O_(SO_(4))同位素表明SO_(4)^(2-)存在大气降水、土壤硫酸盐、黄铁矿和石膏多源供给;(3)氢氧同位素揭示温泉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2646~3045 m;(4)二氧化硅地热温标和硅焓模型计算得到深部热储温度为232~275℃,浅部热储温度约为180℃,冷水混入比例为74%~82%。研究揭示该区大气降水沿断裂破碎带或基岩裂隙等导水通道向深部运移,沿途溶滤土壤硫酸盐、变质岩及局部膏盐层,在深部被加热后升流,最终于近地表混入下渗冷水后出露成泉。研究初步建立了高硫酸盐地热水的成因模式,可为南迦巴瓦构造结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构造结 高硫酸盐地热水 水岩作用 补给来源 热储温度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琦 陈睿倩 +2 位作者 商斐 李玲 白昕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5,共13页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黏土矿物(平均含量51.57%),其次为长英质矿物(平均含量47.11%),碳酸盐矿物极少(平均含量2.69%)。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黏土矿物层间孔、石英与长石粒间孔以及微裂缝,低温氮气吸附曲线形态接近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页岩孔径划分方法中的Ⅳ类,指示狭缝型孔隙。按照压汞曲线形态及储层物性参数特征,将研究区页岩储层分为四类,从Ⅰ到Ⅳ类,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增大,最大进汞饱和度减小,储层非均质性增强。“FHH”模型显示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_(N1)大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_(N2),表明孔隙表面的复杂程度高于内部;“含水饱和度法”计算结果显示大孔隙分形维数D_(1)平均值为2.9912,小孔隙分形维数D_(2)平均值为2.6792,大孔隙分形维数更接近于3且分布更集中,表明非均质性更强的大孔隙对储层的贡献更大。相关性分析显示,D_(1)与矿物组分含量(石英、黏土矿物)、孔喉结构参数存在相关性,证明大孔隙是研究区页岩储集与空间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进行储层评价,为后续该地区有利勘探层段评价与优选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低温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分形维数 储层非均质性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层低渗储层成岩相及可压裂性分析——以惠州-陆丰地区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琳 傅筱涵 +6 位作者 李晓艳 李小平 靳子濠 王宇辰 吴琼玲 杨佳颖 远光辉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珠江口盆地深层文昌组储层不同成岩相物性差异大,各类储层是否具备可压裂性及可压裂性的效果明显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以珠江口盆地惠州-陆丰地区文昌组低渗碎屑岩储层为对象,运用地质、工程“双甜点”识别方法以寻找可动用的高... 珠江口盆地深层文昌组储层不同成岩相物性差异大,各类储层是否具备可压裂性及可压裂性的效果明显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以珠江口盆地惠州-陆丰地区文昌组低渗碎屑岩储层为对象,运用地质、工程“双甜点”识别方法以寻找可动用的高产储层,通过划分主要成岩相类型、开展地层温压条件约束的岩石脆性验证实验等手段,明确了不同成岩相储层可压裂性,预估出压裂后储层增产效果,并提出各类储层下一步开发指导建议。结果表明:(1)惠州-陆丰地区文昌组储层可划分为中弱压实-弱胶结-弱溶解成岩相(Ⅰ类)、中等压实-弱胶结-中等溶解成岩相(Ⅱ类)、中强压实-弱胶结-强溶解(Ⅲ类)、中等压实-凝灰质高岭石(磷灰石)化-中等溶解成岩相(Ⅳ类)、强压实/强胶结-弱溶解致密成岩相(Ⅴ类)5类成岩相。(2)Ⅰ类成岩相储层孔隙结构较好,自然产能高,无需压裂;Ⅱ类、Ⅲ类成岩相储层中—大孔多,压裂后能够被裂缝有效沟通,压裂增产效果明显,下一步可优先压裂;Ⅳ类成岩相储层压裂造缝仅可以连通其周围的少部分微孔隙,大部分微孔隙并未有效沟通,压裂增产效果一般,可作为试点区域;Ⅴ类成岩相储层质量差,压裂意义不大,不建议动用。通过成岩相与岩石可压裂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筛选出增产效果明显的储层类型,对低渗油气层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低渗储层 成岩相 地层温压 可压裂性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性质对微波加热后储层温度的影响
16
作者 樊燊 王旱祥 +7 位作者 张辛 刘延鑫 孙秉宇 葛家旺 葛城才 刘博 KHROUSTALEV Boris 管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了弥补降压法开采后期储层结冰、水合物二次生成等方面的不足,运用微波加热技术向储层进行能量补充。选用漏泄同轴天线作为微波加热装置,根据装置结构设计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工艺方案,并且建立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仿真模型,通过... 为了弥补降压法开采后期储层结冰、水合物二次生成等方面的不足,运用微波加热技术向储层进行能量补充。选用漏泄同轴天线作为微波加热装置,根据装置结构设计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工艺方案,并且建立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储层性质对微波加热后储层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微波加热工艺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储层温度,储层初始温度为2℃,微波加热后储层最高温度为26.22℃,平均温度为5.19℃;储层温度随着损耗因子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储层密度和比定压热容的增大,储层升温效果变差;随着储层导热系数的增大,储层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性质 微波加热 储层温度 微波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河系统水温特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17
作者 姚睿 诸葛亦斯 +2 位作者 余晓 许旭明 聂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0,共12页
【目的】气候变化加剧,水库热分层特性及下游河道水温的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选取龙羊峡水库探讨气候变化及水库调度对水库水温结构稳定性及下泄水温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方法】利用CE-QUAL-W2水动... 【目的】气候变化加剧,水库热分层特性及下游河道水温的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选取龙羊峡水库探讨气候变化及水库调度对水库水温结构稳定性及下泄水温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方法】利用CE-QUAL-W2水动力模型,结合未来四种不同社会发展路径所代表的气候变化及两种水库调度方式,对龙羊峡水库水温及下泄水温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气候变暖及低水位调度下的龙羊峡水库温跃层厚度平均15.57 m,温跃层强度平均0.55℃/m,分层稳定期周期为244~281 d;高水位温跃层厚度平均20.57 m,温跃层强度平均0.37℃/m,分层稳定期周期为251~288 d;(2)常规发展路径(SSP-8.5)下泄水温与建库前下游河道水温温差指数在不同调度方式下分别是45.66℃·d和12.39℃·d,均为最小;(3)常规发展路径(SSP-8.5)下泄水温会提前约1个月的时间达到花斑裸鲤的繁殖目标水温。【结论】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库河系统水温特性变化具有显著作用,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合理的调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库河系统 热分层 下泄水温 龙羊峡水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库湾甲烷气体传输速率昼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赖世平 刘佳 +3 位作者 肖尚斌 陈巍 纪道斌 陈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3,共8页
以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气界面CH4浓度及扩散通量进行昼夜监测,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及气象因子,探究气体传输速率的变化过程,进而探讨薄边界层理论应用中的关键性因子.研究发现:观测期间香溪河水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源,全天CH... 以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气界面CH4浓度及扩散通量进行昼夜监测,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及气象因子,探究气体传输速率的变化过程,进而探讨薄边界层理论应用中的关键性因子.研究发现:观测期间香溪河水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源,全天CH4平均扩散通量为0.081mg·(m^(2)·h)^(-1),白天平均扩散通量[0.108mg·(m^(2)·h)^(-1)]高于夜间[0.043mg·(m^(2)·h)^(-1)],呈现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水体溶解CH4浓度为0.059μmol·L^(-1),变化范围为0.046~0.102μmol·L^(-1),其中白天表层水体溶解CH_(4)浓度标准差较大,夜间较小;香溪河库湾k_(600)在0.41~37.54cm·h^(-1)之间变化,白天k_(600)(7.49cm·h^(-1))大于夜间(3.82cm·h^(-1)),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现象.k_(600)受到多种因素影响,U10仅是其中一个因子,在U10相近的条件下,水气温差造成的水体垂直混合是一个重要因素,可导致气体通量相差3.9倍,这进一步表明在估算三峡库区碳排放时,不能忽视水气温差对k_(600)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气体传输速率 风速 水气温差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库分层取水策略及生态响应
19
作者 戴凌全 王浩宇 +3 位作者 刘璇 脱友才 姜伟 邓云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为探究叠梁门运行对水库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坝前水温分层条件的响应关系,并评估其对下游鱼类繁殖的生态影响,本研究基于CE-QUAL-W2模型构建了乌东德水库全库区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开展了典型分层取水条件下的水温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叠梁门运行对水库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坝前水温分层条件的响应关系,并评估其对下游鱼类繁殖的生态影响,本研究基于CE-QUAL-W2模型构建了乌东德水库全库区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开展了典型分层取水条件下的水温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取水方案下,4—5月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降低0~1.3℃;设计方案叠梁门稳定运行期间日均改善幅度为0.2~1.2℃,坝下代表性鱼类长鳍吻鮈繁殖水温适宜性指数占比由单层取水方案下的33.5%增加至65.0%。当水温改善幅度在0.6~1.0℃时,对应的垂向温差及垂向分层强度分别需达6.2~8.3℃和556.9~1 036.8 kg/m2,且叠梁门需持续运行至4月上旬。本研究揭示了水温分层强度与叠梁门效果的定量关系,为乌东德等大型水库分层取水调度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分层取水 生态调度 CE-QUAL-W2模型 乌东德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三峡水库的水面蒸发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玉洁 张冬冬 +3 位作者 徐高洪 王卫光 林涛涛 白浩男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针对目前水面蒸发模型对三峡水库狭长带状河道型的特点考虑不足的问题,分析三峡水库巴东站的水面蒸发变化规律,充分考虑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和水汽温差共4个主要因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引入不同风速量级下的水汽温差函数,建立... 针对目前水面蒸发模型对三峡水库狭长带状河道型的特点考虑不足的问题,分析三峡水库巴东站的水面蒸发变化规律,充分考虑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和水汽温差共4个主要因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引入不同风速量级下的水汽温差函数,建立适合于三峡水库的水面蒸发模型。结果表明:面向三峡水库水面蒸发模型能准确模拟出三峡水库的水面蒸发量,模型在率定期的模拟效果最优,相比于其他传统经验模型,纳什效率系数NSE由0.31提高至0.75,与实测值的误差大幅度下降。同时模型模拟的蒸发量经折算后与三峡水库其他5处站点的实测值能较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三峡水库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模型 机理分析 水汽温差函数 精度评估 水资源合理利用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