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4 位作者 童应华 熊瑜 黄勇 谢家冬 陈顺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1-1287,共7页
本研究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油茶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成虫的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成虫... 本研究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油茶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成虫的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成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MaYTTR-04,BbFZ-17,MaZPTR-01和BbTK-0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接种后,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接种白僵菌7d后,成虫校正死亡率全部达到100%;接种MaZPTR-01和MaYTTR-04两个绿僵菌菌株14d后,成虫死亡率分别为80.3%和78.8%。而且接种白僵菌后,叶甲成虫的僵虫率显著较绿僵菌高,尤其以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较好,分别达到85.7%和75.8%。BbXJ-01,BbFZ-17和BbTK-013个白僵菌菌株的LT50最小,分别为3.0,3.3和3.4d;MaYTTR-04和MaZPTR-01两个绿僵菌的LT50分别为6.0和6.2d。结果说明,白僵菌对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较强,尤其是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不仅致死率高,且致死速度快,僵虫率高,同时这2个菌株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具有优良的生产特性,在黑足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生物学特性 黑足角胸叶甲 致死中时(lt50) 僵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星天牛幼虫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7
2
作者 蔡守平 何学友 +3 位作者 曾丽琼 黄金水 钟景辉 嵇保中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297,共5页
室内测定了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在PPDA培养基上,菌株MaYTTR04和MaZPTR01的菌落生长较快,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6.3 cm和5.9 cm;... 室内测定了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在PPDA培养基上,菌株MaYTTR04和MaZPTR01的菌落生长较快,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6.3 cm和5.9 cm;产孢量以菌株MaYTTR04最大,MaZPTR01其次,分别为2.0×108孢子·cm-2和1.1×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接种20 d后,星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在40%~96.7%之间;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死率分别达到96.7%和93.3%;僵虫率也高,分别达到86.7%和80%;致死中时(LT50)短,分别为5.71 d和5.80 d。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aZPTR01和MaYTTR04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较强,同时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故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星天牛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星天牛 产孢量 致病力 致死中时(lt50) 僵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对星天牛成虫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24
3
作者 蔡守平 刘建波 +2 位作者 何学友 李志真 吴柳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8,共4页
在测定8株虫生真菌产孢量的基础上,选用4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采用爬行接种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强致病力的生产菌株。星天牛成虫在产孢充分的平皿上爬行后所接触到的孢子量差异不... 在测定8株虫生真菌产孢量的基础上,选用4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采用爬行接种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强致病力的生产菌株。星天牛成虫在产孢充分的平皿上爬行后所接触到的孢子量差异不显著。接种后不同菌株对星天牛成虫的致死趋势较一致,死亡高峰期在9~15d。通过死亡率一时间几率值分析发现,MaYTTR04,MaZPTR01,t3083个菌株的LT50分别为9.14,9.48,9.67d,较另2个菌株要短。最高僵虫率的菌株是MaZFrrR01,为53.3%;其次是MaYTTR04,为40.0%;其余3个菌株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MaYTTR04,MaZPTR012个菌株对星天牛有较高的致死率,僵虫率也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星天牛 生物测定 致死中时(lt50)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野生菌株对红脉穗螟幼虫的致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吕朝军 钟宝珠 +3 位作者 钱军 苟志辉 孙晓东 覃伟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3-1257,共5页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测定不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野生菌株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幼虫的致病能力,旨在获得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生防菌株,以期为红脉穗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G2和G3菌株对红脉...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测定不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野生菌株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幼虫的致病能力,旨在获得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生防菌株,以期为红脉穗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G2和G3菌株对红脉穗螟幼虫表现出较高致病力,在1.0×108孢子/m L浓度下,两个菌株对红脉穗螟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32%和80.34%,LT50分别为4.77 d、6.18 d;田间试验表明,G2和G3菌株在1.0×1010孢子/m L浓度下,药后7 d可使红脉穗螟的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73.72%和68.71%,表明这两株菌株在红脉穗螟生物防治中是极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红脉穗螟 致病力 半致死时间( lt50 ) 僵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中多氯联苯PCB 126对南方鲇的致死效应及代谢胁迫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伦强 谢小军 闫玉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1-399,共9页
于2007年10—12月,为探讨食物中多氯联苯126(3,3′,4,4′,5-pentachlorobiphenyl,PCB 126)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致死效应及代谢胁迫作用,将72尾南方鲇幼鱼分为6个实验组,配制PCB126含量分别为0、50、100、200、400和80... 于2007年10—12月,为探讨食物中多氯联苯126(3,3′,4,4′,5-pentachlorobiphenyl,PCB 126)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致死效应及代谢胁迫作用,将72尾南方鲇幼鱼分为6个实验组,配制PCB126含量分别为0、50、100、200、400和800μg/kg的6组饲料,采用室内养殖系统,在(27.5±0.2)℃水温条件下以3%BW/d的日粮水平单尾喂养8周。观测结果表明:PCB126含量为0、50和100μg/kg的饲料组在实验期间无实验鱼死亡,至实验结束时的PCB126总摄入量分别为0、30.56和66.66μg/kg;而200、400和800μg/kg的饲料组有实验鱼死亡,半致死时间(Medianlethaltime,LT50)分别为34d、16d和11d,与饲料中PCB126水平呈负相关,至半致死时PCB126总摄入量分别为90.18、92.05和94.11μg/kg,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无实验鱼死亡饲料组的PCB126总摄入量(p<0.05);肝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及静止代谢率随饲料中PCB126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无实验鱼死亡的饲料组,肝线粒体代谢耗氧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活性随饲料中PCB126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而在有实验鱼死亡的饲料组,肝线粒体代谢耗氧率和CCO活性则随饲料中PCB126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提出,PCB126对南方鲇的致死临界累计摄入量在92μg/kg左右;PCB126对南方鲇在整体水平表现为使静止代谢增强的胁迫效应,但在肝线粒体水平表现为低浓度使其代谢耗氧率增强,这应当是该种鱼应对多氯联苯类污染物的一种生理调节结果,而高浓度的PCB126则使肝脏功能受到不可耐受的损害,不能对胁迫做出进一步的代谢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多氯联苯PCB 126 半致死时间 静止代谢率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反应法评估半数死亡时间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镜波 李铸衡 李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基于时间-反应模型,研究了半数死亡时间(median lethal time,LT50)的数据拟合方法.同时,定量评估了第二松花江典型污染物——邻二硝基苯(1,2-DNT)对于水生敏感种鲤鱼的LT50值.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完成现实环境中时间-改变的暴露效... 基于时间-反应模型,研究了半数死亡时间(median lethal time,LT50)的数据拟合方法.同时,定量评估了第二松花江典型污染物——邻二硝基苯(1,2-DNT)对于水生敏感种鲤鱼的LT50值.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完成现实环境中时间-改变的暴露效应评价;能够为国家和区域特征水环境基准制定,有效地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应法 半数死亡时间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杨干象幼虫的高致病力虫生真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庆杰 迟德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筛选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测定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并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对受侵染的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进行研究。... 【目的】筛选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测定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并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对受侵染的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进行研究。【结果】1)用菌株CFCC87323以108conidia·m L-1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3.38%,致死中时LT50为3.536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7.0×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77.62%。2)用菌株ACCC30830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1.46%,致死中时LT50为4.248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5.43×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66.06%。3)用菌株ACCC30831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3.51%;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8.48%。4)用菌株CFCC87327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2.85%;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6.32%。5)观察杨干象幼虫感染的致病症状发现,杨干象幼虫被菌株CFCC87323侵染后,从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变成僵虫需要(74.67±2.31)h,到虫体布满菌丝需要(93.67±3.21)h。【结论】白僵菌菌株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致病力最高,菌株ACCC30830次之。菌株ACCC30831和CFCC87327对杨干象幼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致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干象 致病力 白僵菌 lt50 L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和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力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守平 何学友 +3 位作者 曾丽琼 苏文晶 陈文玉 陈世勇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4,10,共5页
为筛选出对马尾松毛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杀虫真菌的菌株,在测定7株白僵菌和4株绿僵菌菌株生长速度与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测定这些菌株对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各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孢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菌落直径... 为筛选出对马尾松毛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杀虫真菌的菌株,在测定7株白僵菌和4株绿僵菌菌株生长速度与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测定这些菌株对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各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孢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菌落直径较大的是球孢白僵菌BbPT-01、BbTA-01菌株和绿僵菌MaFZ-04、MaV275菌株,培养15 d后菌落直径均超过6 cm;产孢量以白僵菌BbAX-04菌株、绿僵菌MaMXTR-01、Ma4556菌株较大,超过1. 2×10~8孢子·cm^(-2)。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接种白僵菌BbAX-02、BbAX-04菌株12 d后,累积死亡率分别达到100%、90%,且致死中时(LT_(50))也最短,分别为7. 25、7. 42 d。说明白僵菌BbAX-02和BbAX-04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力强,可作为优良的生产菌株用于马尾松毛虫的生产性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绿僵菌 马尾松毛虫 产孢量 致病力 致死中时(lt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绿僵菌对橙带蓝尺蛾幼虫致病力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4 位作者 郑宏 曾丽琼 陈文玉 林曦碧 詹祖仁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5-19,共5页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为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优良菌株,对5株不同来源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FZ-13、MaFZ-16、MaQL-02、MaXJ-04、MaZPTR-01)在PDA...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为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优良菌株,对5株不同来源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FZ-13、MaFZ-16、MaQL-02、MaXJ-04、MaZPTR-01)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菌落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菌株接种培养15 d,菌落直径最大的为MaZPTR-01菌株,达6.5 cm;其次为MaFZ-13菌株,达6.2 cm。产孢量最高的为MaFZ-13,达1.33×10^8孢子·cm-2,MaZPTR-01菌株次之,达1.28×10^8孢子·cm-2。MaFZ-13、MaXJ-04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死率较高,15 d后分别达到96.7%、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幼虫僵虫率分别为75%、71.7%;致死中时(LT50)也显著短于其它菌株,分别为5.01 d、5.48 d。绿僵菌MaFZ-13和MaXJ-04菌株不仅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而且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强,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橙带蓝尺蛾 致死中时(lt50) 僵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绿僵菌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守平 何学友 +4 位作者 林和再 宋海天 郑宏 尹丽钦 何金源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油桐鹰尺蟻Biston suppressaria(Guenee)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枚■树林分中大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生长与产孑包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蟆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 油桐鹰尺蟻Biston suppressaria(Guenee)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枚■树林分中大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生长与产孑包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蟆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葩量差异显著,MaZPTR-01菌株15d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菌株大;MaFZ-13和MaZPTR-01菌株培养15 d产胞量最高,分别为1.33 x 108子cm和1.28x10蔦包子-cm'2o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蟆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和MaZPTR-01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4.34和4.52d。绿僵菌MaFZ-13和MaZPTR-01菌株对油桐鹰尺護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油桐鹰尺蟻 致死中时(lt50) 僵虫率 枝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守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采用浸渍法接种15 d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累计致死率(幼虫死亡率)在70%~100%之间,其中Bb XJ-11、Bb QZ-02菌株对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均达100%;且接种后星天牛幼虫的僵虫率(感染率)也分别高达90%、80%;致死中时(LT50)较短,分别为5.38 d、5.83d。研究结果表明Bb XJ-11、Bb QZ-02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同时2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故可作为防治星天牛的优良菌株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星天牛 致死中时(lt50) 僵虫率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锦尧 刘思雨 +4 位作者 尹晓波 字良语 户艳霞 杜广祖 陈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明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悬液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致病死亡率。【结果】从校正死亡率来看,对同一龄期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接种浓... 【目的】探明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悬液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致病死亡率。【结果】从校正死亡率来看,对同一龄期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接种浓度间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期间的校正死亡率在10~7 m L–1接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10~3~10~6和10~8 m L–1接种密度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从致死中密度来看,不同龄期的致死中密度LC50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5)。且龄期敏感性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弱;对2~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63±0.25)×10~4、(4.79±0.18)×10~5、(8.04±0.21)×10~5、(2.20±0.25)×10~6 m L–1。从致死中时来看,接种密度为2.18×10~8 m L–1时,对2~5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72、6.24、6.09、6.88 d。【结论】莱氏野村菌Nr0815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效果,且对2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斜纹夜蛾 致死中时 致死中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害虫淡剑灰翅夜蛾高致病力莱氏野村菌菌株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广亮 徐颖 +3 位作者 罗卿权 王章训 李丽 蔡丹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4,25,共6页
室内测定了7株莱氏野村菌Metarhizium rileyi菌株对草坪害虫淡剑灰翅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 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5℃下1×108个/m L孢子浓度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的致死中时LT50为3.75~5.21 d。选取室内毒力测定中效果... 室内测定了7株莱氏野村菌Metarhizium rileyi菌株对草坪害虫淡剑灰翅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 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5℃下1×108个/m L孢子浓度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的致死中时LT50为3.75~5.21 d。选取室内毒力测定中效果较好的菌株DT2011N7分别在8月和9月进行2次野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8月高温条件下,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无防治效果,而9月份防治效果明显,药后7 d,1×10~8个/m L和1×10~7个/m L孢子悬浮液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8.53%和54.29%,药后10 d达到最佳防效,分别为79.33%和89.85%,药后20 d,仍有一定的防效,分别为46.17%和41.55%。试验表明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和持效性,具有作为生防菌株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淡剑灰翅夜蛾 致死中时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真菌与硅藻土混用对四纹豆象的毒力效果(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Neda NABAEI Ali MEHRVAR +1 位作者 Moosa SABER Mohammad BAGHERI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82-1288,共7页
在室内条件下检测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菌株IRAN-187C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w)Sorokin菌株 A-396 分别与硅藻土(DE)制剂(InsectoSec)~混用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 在室内条件下检测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菌株IRAN-187C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w)Sorokin菌株 A-396 分别与硅藻土(DE)制剂(InsectoSec)~混用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与致死剂量和亚致死剂量的真菌分离物混用导致了四纹豆象成虫的高死亡率,且这些处理均缩短了真菌的致死中时(LT50)。LC50的白僵菌B.bassiana菌株IRAN-187C和LC50的DE混用对四纹豆象的 LT50(122.2h)最低,在95%置信限上与LC50的金龟子绿僵菌M.anisopliae菌株A-396与LC50的DE混用得到的LT50(128.2h)相当,说明两种真菌分离物与DE混用对四纹豆象成虫都具有较好的毒力效果。用四纹豆象成虫检测3个温度(22,27和30℃)和2个相对湿度(40%和55%)组合对D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0℃和40%相对湿度条件下得到的LT50(110.11h)最低,说明高温低湿条件下DE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纹豆象 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硅藻土 毒力 致死中浓度 致死中时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油桐鹰尺蠖幼虫的优良白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惠成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油桐鹰尺蠖是危害速生桉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我国南方大面积发生。为筛选出对该虫高效的生物防治资源,采用室内测定的方法测定6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AX-07、BbFZ-51、BbFZ-58、BbMQ-08、BbMQ-02、BbQZ-05)生物学特性及其... 油桐鹰尺蠖是危害速生桉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我国南方大面积发生。为筛选出对该虫高效的生物防治资源,采用室内测定的方法测定6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AX-07、BbFZ-51、BbFZ-58、BbMQ-08、BbMQ-02、BbQZ-05)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白僵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菌落大小与产孢量呈正相关。BbFZ-58、BbAX-07菌株菌落直径和产孢量较其它菌株高,SDAY培养基上生长15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6.0、6.3 cm,产孢量为1.41×10^8、1.35×10^8孢子·cm^-2;接种这2个菌株15 d后,油桐鹰尺蠖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4%、90.9%,僵虫率分别为73.3%、71.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45、4.72 d,均比其他菌株高。说明球孢白僵菌BbFZ-58、BbAX-07菌株对油桐鹰尺蠖的致病力强,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油桐鹰尺蠖 致死中时(lt50) 僵虫率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