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郑友 刘国兴 +2 位作者 霍春林 毕可然 赵宁好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16-20,36,共6页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以及鳃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结果表明,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0.899、0.808、0.681、0.592 mg/L,96 h的SC为0.0592 mg/L。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硫酸铜浓度的升高,鱼体内GSH-PX、CAT、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指出,河川沙塘鳢在不同浓度硫酸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体内SOD、CAT、GSH-PX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河川沙塘鳢机体受到铜离子(Cu^(2+))的不同胁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急性毒性 硫酸铜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威致死中浓度对灰飞虱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
2
作者 李国龙 王新谱 任应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目的】明确异丙威致死中浓度对灰飞虱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异丙威在水稻害虫防治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黄金晴’和室内培养的灰飞虱敏感种群为材料,采用稻苗浸渍法连续测定异丙威对F_(0)、F_(1)、F_... 【目的】明确异丙威致死中浓度对灰飞虱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异丙威在水稻害虫防治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黄金晴’和室内培养的灰飞虱敏感种群为材料,采用稻苗浸渍法连续测定异丙威对F_(0)、F_(1)、F_(2)和F_(3)等4代灰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使用生命表法,评估了异丙威致死中浓度(LC_(50))对连续3代灰飞虱发育历期和连续4代灰飞虱有效产卵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异丙威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不断增大,异丙威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LC_(50)由F_(0)代的71.142 mg/L增至F 4代的160.000 mg/L,灰飞虱的相对抗性倍数为2.25。与对照处理相比,在异丙威LC_(50)处理后,F_(1)代灰飞虱成虫前期、雌成虫寿命、雌虫寿命、世代历期,以及F_(2)代成虫前期、世代历期均显著缩短(P<0.05),但F_(3)代灰飞虱的成虫前期、雌成虫寿命、雌虫寿命、雄成虫寿命、雄虫寿命、世代历期则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异丙威LC_(50)处理的F_(0)、F_(1)、F_(2)、F_(3)代灰飞虱成虫的平均单雌产卵孵化出下一代1龄若虫数量分别增加了23.33,81.67,131.98,181.62头,说明异丙威具有刺激灰飞虱成虫产卵的作用,且随处理代数的增加,孵化出的后代数量显著增多,刺激产卵的作用更明显。【结论】在异丙威对灰飞虱连续4代筛选下,灰飞虱对异丙威产生了耐药性,相对抗性倍数为2.25。异丙威致死中浓度(LC_(50))条件下灰飞虱继代培养过程中,灰飞虱的单雌有效产卵量明显增加。因此在灰飞虱的化学防治过程中应谨慎使用异丙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异丙威 致死中浓度 发育历期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3
作者 李慧耀 梁一帆 +3 位作者 杨求华 李昭杰 葛辉 吴建绍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 【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的】研究4种常用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为仿刺参育苗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规格一致的仿刺参幼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4种常用水产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各消毒剂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以评估其毒性效应。【结果】当采用二氧化氯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97、2.06、1.56和0.96 mg/L,安全浓度为0.43 mg/L;当采用过硫酸氢钾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9.66、6.53、5.50和5.07 mg/L,安全浓度为1.32 mg/L;当采用二溴海因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2.80、7.84、7.01和6.02 mg/L,安全浓度为1.44 mg/L;当采用聚维酮碘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1.95、9.30、8.51和8.13 mg/L,安全浓度为2.17 mg/L。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表现出最强的急性毒性,其LC_(50)值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表明其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迅速且强烈。相比之下,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及聚维酮碘的毒性依次减弱。【结论】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苗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结合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能力,可优先选用过硫酸氢钾作为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消毒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菲和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
4
作者 丁依林 孙浩文 +3 位作者 孔德勤 文靖宇 李为 罗鸣钟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72-78,共7页
在水温(26.0±1.0)℃下,将体质量(3.10±0.25)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放在25 cm×40 cm×30 cm的玻璃缸中,暴露于萘、菲和三苯基锡浓度分别为0 mg/L(对照组)、12.02 mg/L、14.09 mg/L、16.56 mg/L、19.45 m... 在水温(26.0±1.0)℃下,将体质量(3.10±0.25)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放在25 cm×40 cm×30 cm的玻璃缸中,暴露于萘、菲和三苯基锡浓度分别为0 mg/L(对照组)、12.02 mg/L、14.09 mg/L、16.56 mg/L、19.45 mg/L、22.86和26.85 mg/L;0 mg/L(对照组)、20.00 mg/L、22.96 mg/L、26.36 mg/L、30.34 mg/L、34.83 mg/L和40.00 mg/L;0 mg/L(对照组)、14.00 mg/L、16.71 mg/L、19.95 mg/L、23.82 mg/L、28.45 mg/L和33.96 mg/L,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法,探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萘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致死效应最强,各时间高浓度组的死亡率均超过70%;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的致死率最小,低浓度组96 h的死亡率低于30%。萘、菲和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8.379 mg/L、35.141 mg/L和28.212 mg/L;48 h LC_(50)分别为16.596 mg/L、32.337 mg/L和23.076 mg/L;72 h LC_(50)分别为14.510 mg/L、29.077 mg/L和20.143 mg/L;96 h LC_(50)分别为13.315 mg/L、25.313 mg/L和17.688 mg/L。按照国家的毒性分类标准,萘、菲以及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属低毒物,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4.059 mg/L、8.215 mg/L和4.632 mg/L。萘对克氏原螯虾的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先上升,后下降,在72 h到达峰值;菲对克氏原螯虾的MAC持续上升;三苯基锡则表现为持续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水环境、治理有机污染物及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有机污染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杀虫剂对苹褐带卷蛾4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5
作者 刘俊婷 张春雷 +5 位作者 李琳琳 习源涛 赵鑫 马路 孙瑾 李广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28-131,137,共5页
筛选出防治苹褐带卷蛾幼虫的高效药剂,为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选择11种不同类型的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剂,通过浸叶法和触杀法测定室内条件下其对苹褐带卷蛾4龄幼虫的杀虫活性,通过构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不同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 筛选出防治苹褐带卷蛾幼虫的高效药剂,为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选择11种不同类型的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剂,通过浸叶法和触杀法测定室内条件下其对苹褐带卷蛾4龄幼虫的杀虫活性,通过构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不同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硫双灭多威、氟虫腈、毒死蜱和丁醚脲对苹褐带卷蛾4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毒力,校正死亡率均可达80%以上。以上5种杀虫剂对苹褐带卷蛾幼虫毒力大小为阿维菌素(0.024 mg/L)>硫双灭多威(8.579 mg/L)>氟虫腈(33.704 mg/L)>毒死蜱(58.592 mg/L)>丁醚脲(977.842 mg/L)。辛硫磷、联苯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噻虫嗪和啶虫脒对苹褐带卷蛾4龄幼虫毒力较低,施药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表明以上6种药剂无明显毒杀作用,不适合用于防治苹褐带卷蛾幼虫。该试验筛选出5种对苹褐带卷蛾4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的杀虫剂,为高效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褐带卷蛾 毒力测定 致死中浓度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狗鱼仔鱼对盐度和碱度的耐受性研究
6
作者 徐杰 王杰 +1 位作者 刘娜 张静静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白斑狗鱼(Esox lucius)是乌伦古湖的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乌伦古湖经历了水盐关系变化导致盐碱化加剧,使得白斑狗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有鉴于此,该研究对乌伦古湖白斑狗鱼仔鱼单盐单碱耐受性进行研究,旨在... 白斑狗鱼(Esox lucius)是乌伦古湖的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乌伦古湖经历了水盐关系变化导致盐碱化加剧,使得白斑狗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有鉴于此,该研究对乌伦古湖白斑狗鱼仔鱼单盐单碱耐受性进行研究,旨在推进白斑狗鱼在盐碱水域地区养殖,同时为其种质资源养护提供基础数据。在(23±1)℃条件下,采用微流水循环技术和24 h不间断充氧方式,通过单因素静态急性毒性实验对白斑狗鱼仔鱼的耐盐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白斑狗鱼仔鱼12 h、24 h、48 h、72 h、96 h盐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1.89‰、9.68‰、7.76‰、6.28‰、3.86‰;白斑狗鱼12 h、24 h、48 h、72 h、96 h碱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 283 mg/L、747 mg/L、584 mg/L、507 mg/L、202 mg/L。白斑狗鱼仔鱼盐度、碱度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49‰和10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Esox lucius) 仔鱼 盐度耐受性 碱度耐受性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常用除草剂对蛇鮈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7
作者 孙述好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在水温为(22±2)℃的静水条件下,用丁草胺、扑草净、氰氟草酯、草灭灵、绿净、除根净6种常用除草剂对蛇鮈(Saurogobio dabryi)幼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6种常用除草剂对蛇鮈幼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42 mg/... 在水温为(22±2)℃的静水条件下,用丁草胺、扑草净、氰氟草酯、草灭灵、绿净、除根净6种常用除草剂对蛇鮈(Saurogobio dabryi)幼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6种常用除草剂对蛇鮈幼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42 mg/L、6.47 mg/L、4.11 mg/L、2.57 mg/L、8.00 mg/L、4.04 mg/L,安全浓度则分别是0.34 mg/L、0.65 mg/L、0.41 mg/L、0.26 mg/L、0.80 mg/L、0.40 mg/L。蛇鮈幼鱼对以上除草剂毒性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其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草灭灵>丁草胺>除根净>氰氟草酯>扑草净>绿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Saurogobio dabryi)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_(50)) 安全浓度(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镉离子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与慢性毒性影响
8
作者 白永安 刘芳 +5 位作者 孙忠正 田静 马民 席文秋 耿丹 孙娜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54-259,共6页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盘锦地区幼蟹(体重0.8 g~1.0 g)和成蟹(体重10 g~11 g)为对象,通过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评估镉的生态风险。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流水法,设置梯度...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盘锦地区幼蟹(体重0.8 g~1.0 g)和成蟹(体重10 g~11 g)为对象,通过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评估镉的生态风险。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流水法,设置梯度镉浓度(幼蟹:0、2.1、4.6、9.8、20.9、44.7、 95.5 mg/L;成蟹:0、2.5、6.3、15.8、39.8、100、251.2 mg/L),观察24 h~96 h内死亡率及中毒症状;慢性毒性实验聚焦摄食行为与长期存活,设置0.16 mg/L、0.25 mg/L、0.5 mg/L浓度梯度,持续监测15 d。结果显示,镉对幼蟹的毒性显著高于成蟹,48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69 mg/L和7.58 mg/L;随时间延长,LC_(50)逐步降低,96 h幼蟹LC_(50)仅为2.01 mg/L,而成蟹为3.89 mg/L。高浓度镉(≥20.9 mg/L)暴露48 h可致幼蟹全死亡。成蟹在39.8 mg/L时48 h内全部死亡。慢性毒性实验中,0.5 mg/L镉浓度下成蟹摄食量显著下降,15 d后完全停食并伴随活力丧失与死亡,而≤0.16 mg/L组摄食与存活相对稳定。基于LC_(50)×0.01的安全浓度公式,提出养殖水体镉浓度需控制在0.5 mg/L以下。研究证实,镉不仅通过急性致死效应威胁中华绒螯蟹存活,其慢性暴露还可抑制摄食与生长,且幼蟹对镉更为敏感。该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的健康养殖水质管理及镉污染风险防控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_(50))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富集能力品系福建牡蛎铜、锌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安琪 柯才焕 +1 位作者 王恬 史博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38-346,共9页
【背景】牡蛎具有强大的金属富集能力,被称为铜、锌超富集生物。同时,牡蛎在富集大量铜、锌后仍能正常存活,表现出超强的金属耐受能力。牡蛎对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是一种数量性状。目前已有采用富集动力学和全基因组关联... 【背景】牡蛎具有强大的金属富集能力,被称为铜、锌超富集生物。同时,牡蛎在富集大量铜、锌后仍能正常存活,表现出超强的金属耐受能力。牡蛎对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是一种数量性状。目前已有采用富集动力学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牡蛎金属富集能力差异的机制进行解析的研究。但富集能力差异是否影响金属耐受性尚无定论。【目的】探究不同金属富集能力的福建牡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铜、锌耐受性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高铜锌富集品系和低铜锌富集品系开展实验,测定不同品系福建牡蛎亲本的金属含量,并对两者D形幼体和6月龄成体进行铜、锌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两品系间亲本的铜、锌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在D形幼体期,低富集品系幼体24 h的锌LC_(50)显著低于高富集品系幼体,24 h铜LC_(50)在两个品系中无显著差异,即高富集品系对锌的耐受性显著强于低富集品系,但两个品系对铜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在成体期,高富集品系成体96 h的铜、锌LC_(50)均高于低富集品系,即高富集品系对铜、锌的耐受性均显著强于低富集品系。【结论】福建牡蛎铜、锌富集能力越高,其耐受能力也越强,但受到了金属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并且推测牡蛎在应对金属胁迫时,金属区域化隔离的解毒效率更高,也更适应环境的压力。【意义】本研究为探讨牡蛎金属富集能力与其耐受性间的联系奠定基础,并进一步为解析牡蛎金属富集和解毒机制提供参考。另外,研究牡蛎金属富集及耐受现象对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利用牡蛎作为环境检测指示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牡蛎 金属富集 金属耐受性 解毒机制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药物对松荷鲤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健 李赫 +6 位作者 李敬伟 胡宗云 刘宗英 肖祖国 封岩 吴丽娜 闫有利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0.551、790.650、694.959、654.69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5.653 mg/L;强氯精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076、19.608、15.674、13.87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247 mg/L;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20、2.216、1.205、0.84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3 mg/L。3种药物对松荷鲤的毒性大小为高效氯氰菊酯>强氯精>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和强氯精对松荷鲤为低毒药物,可作为生产中的首选药物;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为高毒药物,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荷鲤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LC 50) 安全质量浓度(SC)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甲酚对斑马鱼成鱼急性毒性及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宋兴超 江倩倩 +3 位作者 甘真博 梁正其 梅杰 巴家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298,共9页
【目的】明确邻甲酚对斑马鱼成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肌肉、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邻甲酚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研究与环境安全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水式方法,将斑马鱼成鱼分为6组,暴露于0(对照)、... 【目的】明确邻甲酚对斑马鱼成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肌肉、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邻甲酚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研究与环境安全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水式方法,将斑马鱼成鱼分为6组,暴露于0(对照)、15.00、19.74、25.98、34.19和45.00 mg/L邻甲酚溶液中,记录染毒24、48、72和96 h的各组斑马鱼中毒症状和死亡尾数,计算死亡率、半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浓度(SC),并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分析不同浓度邻甲酚对斑马鱼肌肉、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5.00 mg/L(最高浓度)组斑马鱼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狂游、抽搐、轻微侧翻且对外周刺激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平衡而静卧水底,24h内全部死亡。邻甲酚对斑马鱼成鱼24、48、72和96h的LC_(50)分别为34.721、30.079、27.123和27.092 mg/L,SC为6.612mg/L,毒性等级为低毒。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15.00和19.74mg/L组斑马鱼染毒96h后,肌肉、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无明显变化。邻甲酚浓度达34.19和45.00 mg/L时,斑马鱼肌肉组织的肌纤维逐渐断裂、肿胀和坏死;鳃组织中鳃小片末端肿大出血,上皮细胞肿胀、脱落和损伤,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排列混乱;肝脏出现大面积细胞空泡化,肝细胞核萎缩变形、溶解或偏移,导致肝细胞呈坏死状态。【结论】邻甲酚对斑马鱼成鱼的毒性效应随着暴露浓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强,属于低毒性酚类污染物。高浓度邻甲酚暴露可导致斑马鱼成鱼肌肉、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邻甲酚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毒力测定
12
作者 黄水娥 万自学 +1 位作者 李开来 邹高峰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探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福寿螺对登记认证的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的抗性差异,开展了二者对福寿螺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籽螺和成雄螺的LC_(50)分别为0.014和0.699 mg/L。随着福寿螺发育进程的变化,杀螺... 为探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福寿螺对登记认证的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的抗性差异,开展了二者对福寿螺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籽螺和成雄螺的LC_(50)分别为0.014和0.699 mg/L。随着福寿螺发育进程的变化,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福寿螺的毒力逐渐降低,并对不同性别福寿螺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四聚乙醛对籽螺的LC_(50)浓度最高为13.096 mg/L,且对成雄螺(LC_(50):0.587 mg/L)的毒力显著高于成雌螺(LC_(50):0.723 mg/L),四聚乙醛对福寿螺毒力随福寿螺发育进程的变化逐渐上升。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的质量浓度复配比为3∶2时毒力比率最大,达到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螺胺乙醇胺盐 四聚乙醛 福寿螺 半致死浓度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和成虾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33
13
作者 梁俊平 李健 +3 位作者 李吉涛 刘萍 戴芳钰 刘德月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6-529,共4页
在水温24℃、盐度31、pH8.1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和成虾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55.81、116.71、92.55、80.40mg/L,氨氮对脊尾白虾成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 在水温24℃、盐度31、pH8.1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和成虾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55.81、116.71、92.55、80.40mg/L,氨氮对脊尾白虾成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8.80、156.37、140.28、120.86mg/L。脊尾白虾幼虾总氨氮和非离子氨的安全质量浓度为8.04、0.26mg/L,成虾总氨氮和非离子氨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2.09、0.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氨氮 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俊杰 鄢庆枇 +1 位作者 李胜忠 姚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泥鳅的244、8 h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9、393、36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90 mg/L。二氧化氯对泥鳅的24、48 h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84、94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32 mg/L。这2种消毒药物的安... 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泥鳅的244、8 h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9、393、36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90 mg/L。二氧化氯对泥鳅的24、48 h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84、94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32 mg/L。这2种消毒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均远远高于它们在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泼洒浓度和浸浴浓度。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在泥鳅养殖生产和病害防治中可以按照常规使用浓度放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氧化氯 聚维酮碘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卤素类消毒剂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振兴 赵彦翠 +2 位作者 陈燕妮 杜岩岩 张军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在水温18.5~20℃的静水条件下,用4种卤素类消毒剂对刺参幼参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简称TCCA)对刺参幼参的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Cs)分别为33.22、25.32、4.41m... 在水温18.5~20℃的静水条件下,用4种卤素类消毒剂对刺参幼参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简称TCCA)对刺参幼参的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Cs)分别为33.22、25.32、4.41mg/L,二溴海因(dibromodimethyl hydantoin,简称DBDMH)的24h LC50、48h LC50和Cs分别为371.17、339.65、85.32mg/L,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简称PVP—I)的24h LC50、48h LC50和Cs分别为3.14、1.45、0.09mg/L,季铵盐络合碘(quaternary ammonium salt—iodine,简称QASI)的24h LC50、48h LC50和Cs分别为4.24、2.02、0.14mg/L。研究表明,4种消毒剂对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三氯异氰尿酸〉二溴海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消毒剂 急性毒性 LC50 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常用渔药对秀丽白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0
16
作者 徐镇 徐如卫 +1 位作者 周志明 胡廷尖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9-31,共3页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四种药物对太湖秀丽白虾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二溴海因粉,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13、0.14、0.62、21mg/L。高锰酸钾及三氯异氰尿酸对秀丽白虾的毒性较大...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四种药物对太湖秀丽白虾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二溴海因粉,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13、0.14、0.62、21mg/L。高锰酸钾及三氯异氰尿酸对秀丽白虾的毒性较大且安全浓度较低,应慎用。二溴海因毒性最弱,是秀丽白虾疾病防治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白虾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及其类似物对斑马鱼成鱼及胚胎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任文娟 汪贞 +4 位作者 杨先海 刘济宁 杨倩 陈英文 沈树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78,共7页
双酚B(BPB)、双酚F(BPF)、双酚AP(BPAP)、双酚AF(BPAF)、双酚Z(BPZ)、双酚P(BPP)和双酚S(BPS)作为双酚A(BPA)的替代品被广泛使用,但其毒性数据非常有限。将BPA、BPB、BPF、BPZ、BPP、BPAP、BPAF和BPS暴露于斑马鱼成鱼及胚胎,通过24、48... 双酚B(BPB)、双酚F(BPF)、双酚AP(BPAP)、双酚AF(BPAF)、双酚Z(BPZ)、双酚P(BPP)和双酚S(BPS)作为双酚A(BPA)的替代品被广泛使用,但其毒性数据非常有限。将BPA、BPB、BPF、BPZ、BPP、BPAP、BPAF和BPS暴露于斑马鱼成鱼及胚胎,通过24、48、72和96 h死亡率等指标比较8种化合物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双酚A及其类似物对斑马鱼成鱼及胚胎毒性具有线性相关性。根据GB 30000.28—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对受试物的急性水环境毒性的分级标准,判定BPP为毒性Ⅰ级,BPA、BPB、BPF、BPZ、BPAP和BPAF为毒性Ⅱ级,根据Verhaar分类方法,双酚A及其类似物属于麻醉致毒机制的化学品,其毒性大小与疏水基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及其类似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50)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稻田农药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滨 朱祥云 +1 位作者 魏开金 马宝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2,共5页
采用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四种稻田杀虫剂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对体重为(34.43±7.0... 采用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四种稻田杀虫剂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对体重为(34.43±7.04)g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65.07、42.16、0.71、1.23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35.75、33.49、0.59、0.84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12.54、18.83、0.45、0.37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3.24、6.34、0.122、0.117 mg/L。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敌百虫和稻瘟灵对克氏原螯虾中毒,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其高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杀虫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常用农药对江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瑞涛 黄凯 +3 位作者 覃志彪 赵鑫 林岗 谢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4-277,共4页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对江黄颡鱼进行研究。5种常见农药对江黄颡鱼苗24 h LC50半致死质量浓度、48 h LC50半致死质量浓度、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阿维菌素0.43、0.28、0.035 mg/L;草甘磷15.38、13.43、3.072 mg/L;啶虫咪0.13、0.09、0.0...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对江黄颡鱼进行研究。5种常见农药对江黄颡鱼苗24 h LC50半致死质量浓度、48 h LC50半致死质量浓度、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阿维菌素0.43、0.28、0.035 mg/L;草甘磷15.38、13.43、3.072 mg/L;啶虫咪0.13、0.09、0.013 mg/L;百草枯4.62、3.720、.724 mg/L;复方胶悬剂550、3895、8.38 mg/L。常用农药的敏感性依次为:啶虫咪>阿维菌素>百草枯>草甘磷>复方胶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黄颡鱼 毒性试验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和白甲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建明 姜华 +2 位作者 田甜 姜伟 胡亚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8-633,共6页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鲈鲤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13、2.89mg/L和10.79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9.76、0.89mg/L和2.96mg/L。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白甲鱼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95、1.49mg/L和13.62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92、0.26mg/L和3.48mg/L。3种药物对鲈鲤幼鱼和白甲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均为敌百虫>氯胺T>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敌百虫对鲈鲤和白甲鱼幼鱼是中毒药物,氯胺T和聚维酮碘对其是低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白甲鱼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