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vent extraction mechanism and precipitation stripping of bismuth(Ⅲ) in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by tributyl phosphate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坚 丁风华 +1 位作者 湛菁 张传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085-3091,共7页
Tributyl phosphate(TBP) was employed for the Bi(Ⅲ) extraction from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and material concentration were examined.The replacement mechanism between the anion(Cl^-) an... Tributyl phosphate(TBP) was employed for the Bi(Ⅲ) extraction from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and material concentration were examined.The replacement mechanism between the anion(Cl^-) and TBP was proposed for extraction.The results show the species extracted into the organic phase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BiCl_3·x TBP(x=2 or 3).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which illustrates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show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Extraction isotherm was obtained with 2.16 mol/L TBP for a typical solution containing 0.1 mol/L of bismuth and 1.0 mol/L of hydrochloric acid.About 98.5 % of bismuth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leaching solution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Moreover,oxalate was explored as a precipitation stripping agent for BiCl_3·x TBP(x=2 or 3) complexes,by which Bi(Ⅲ) was stripped in the form of Bi_2(C_2O_4)_3·7H_2O.A stripping efficiency of 99.3% was obtained in only one stage at the phase ratio of 1 and TBP also could be recycled.Therefore,the method is an efficient,effective and highly selective approach to extract Bi(Ⅲ) and to recover metal bism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nt extraction bismuth (Bi) tributyl phosphate (TBP) precipitation stripping extrac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SOLVENT EXTRACTION OF GOLD IN HCl MEDIA WITH TOA AND TOPO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Tianzu Shui Chenjing Bin Wanda (Department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The mechanism of synergistic extraction of gold in HCl media was researched with tri n octyl amine(TOA) and tri n octyl phospine oxide(TOPO).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synergistic extract is (TOAHT... The mechanism of synergistic extraction of gold in HCl media was researched with tri n octyl amine(TOA) and tri n octyl phospine oxide(TOPO).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synergistic extract is (TOAHTOPO)AuCl 4; the constant of synergistic extracting equilibrium is 10 9.20 ; and the synergistic reaction is exothermic with -17.187 kJ/K·mol of Δ H 298 .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was also studied by the IR spectra and UV spectra.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belongs to ion association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SYNERGISTIC extraction hydrochloric acid MEDIA mechanISM of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crud formation in copper solvent extraction
3
作者 柳建设 蓝卓越 +1 位作者 邱冠周 王淀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3期169-172,共4页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crud formation in copper solvent extrac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the phase ratio (O/A)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rud formation in solvent extra...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crud formation in copper solvent extrac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the phase ratio (O/A)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rud formation in solvent extraction. The amount of crud extraction increases with aqueous pH value increase, and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hase ratio. Fe 3+ , Mg 2+ , fine air bubble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s in leaching solution contribute to crud formation. One case is that a series of reactions of hydroliz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occurs for Fe 3+ , while pH>2.5, polyhydric complex or Fe SO 4 complex are formed. Then the complex ions of FeOH 2+ , Fe 2(OH) 4+ 2 cause poly reaction, which is likely to lead emulsion. The study on Zeta potential indicates the repulsion between electriferous droplets in solvent extraction prevents phase coalescence, which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emul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extraction crud mechanISM ZETA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ud-point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bisphenol A from water samples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志坚 李芬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36-2141,共6页
A novel cloud-point extraction (CPE) was successfully used in preconcentration of biphenol A (BPA) from aqueous solutions. Majority of BPA is extracted into the surfactant-rich phase.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 A novel cloud-point extraction (CPE) was successfully used in preconcentration of biphenol A (BPA) from aqueous solutions. Majority of BPA is extracted into the surfactant-rich phase.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CPE such as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and electrolyte, equilibr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and pH of sample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 detec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preconcentration of 10 mL sample gives a preconcentration factor of 11.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and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Q) are 0.1 μg/L and 0.33 μg/L,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0.2-20 μg/L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greater than 0.998 7 and the spiking recove6es are 97.96%-100.42%. The interference factor was tested and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us, the developed CPE has proven to be an efficient, green, rapid and inexpensive approach for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BPA from wat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henol A cloud-point extraction extraction mechanism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ter samp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and experiment of substituting high drainage roadway with directional long drilling group to extract pressure-relief gas
5
作者 谢生荣 赵耀江 +3 位作者 张守宝 杨洪增 肖殿才 田春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591-2597,共7页
By establishing the numerical model in the vertical plane and the similar model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of gas flow in goaf, the influence of high drainage roadway or drilling on the gas seepage field was analyzed, an... By establishing the numerical model in the vertical plane and the similar model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of gas flow in goaf, the influence of high drainage roadway or drilling on the gas seepage field was analyzed, and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was clarified. On this basis,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directional long drilling group instead of high drainage roadway was put forward. And then using complex function theory, the permeation mechanical model of drilling group with circle distribution in the mining-induced fracture zone was established to explor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lling quantity, extraction volume and the equivalent extraction rate of single drilling.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oncrete geologi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main parameters of directional long drilling group were determin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rilling group center and the air-return roadway is 24 m, the height is 18 m, and the three drillings are in an approximate equilateral triangle distribution with a space of 8 m. The equivalent extraction square is 4.15 m2.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 of directional long drilling group is evident. The gas content in the upper comer is controlled below 0.95%, the content in the tail roadway is kept below the alarm value, and the content is over 50% in the drill, realizing the secure and effective 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osition fracture ring drilling group extraction seepage field complex function permeation mechanical model extraction disturb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团军 雷栋元 +1 位作者 黄朝军 卢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控制信息。为了使用生物电信号中的信息控制机械臂动作,提出一种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为了确定有效的sEMG,采用移...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控制信息。为了使用生物电信号中的信息控制机械臂动作,提出一种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为了确定有效的sEMG,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处理信号进行划分。使用平均绝对值从数据片段中提取有效段数据,应用DTW算法将3路表面肌电信号融合,计算样本与模型之间的相似度,实现手势识别;再将识别后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控制指令,以控制机械臂的动作;最后,采用提出的算法并结合6种类型的手势分类模型创建最佳特征模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进行手势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3.752%,6种手势的平均模型匹配率达到92%,实现了肌电信号对机械臂的精确控制。由此证明所提方法的手势识别比传统的阈值控制开关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识别 DTW算法 表面肌电图(sEMG) 特征提取 机械臂 手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TA:多元场景下的大面积破损图像修复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岩 辛子昊 +2 位作者 邬开俊 单宏全 郭炳森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3-1563,共11页
针对图像修复过程中图像像素之间语义联系不连贯、大范围损坏图像的局部纹理细节修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名为BMTA的单阶段图像修复网络模型,用于修复多场景下的大面积破损图像,使修复出的图像在人眼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指标上都... 针对图像修复过程中图像像素之间语义联系不连贯、大范围损坏图像的局部纹理细节修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名为BMTA的单阶段图像修复网络模型,用于修复多场景下的大面积破损图像,使修复出的图像在人眼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指标上都有良好的表现。生成器模块通过在卷积层中穿插双重单向注意力模块来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压缩、重建和强化重要特征信息,将压缩的特征分通道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和全局特征提取,利用分割条纹窗口建立全局信息联系,使用残差密集块对局部细节信息深度提取,并将所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在解码器部分,为防止在解码过程中造成局部信息丢失和修复过程中对上下文信息理解的不准确,使用门控的线性自注意力模块来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多层次保留,从而达到更接近原图的修复效果。使用鉴别器来评估修复结果,促使修复图像在结构和纹理上具有更好的表现性。在CelebA、StreetView以及Places2数据集上的表现均优于当前先进的图像修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提取和增强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网络 被引量:2
8
作者 余翔 丁彦文 杨路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针对遥感图像分辨率低于传统图像且受到复杂退化过程的影响,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会生成不真实的特征,导致出现伪影和大量虚假、尖锐的边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提取和增强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网络EEEGAN。该网络首先采用了边缘提取算... 针对遥感图像分辨率低于传统图像且受到复杂退化过程的影响,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会生成不真实的特征,导致出现伪影和大量虚假、尖锐的边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提取和增强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网络EEEGAN。该网络首先采用了边缘提取算法TEED以提取图像边缘。其次设计了双重注意力机制TAM以获取图像丰富的空间和通道信息。同时提出了一种基本块RRDJB以扩大模型的处理能力,并引入下采样网络SPD进一步减少细节损失。在RSOD数据集的基础上,根据退化模型对数据集进行了不同的数据退化处理。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模型,在不同的退化条件下,与目前的主流图像超分辨率模型相比,指标均有所提升。文中的方法相对于真实增强图像超分辨率对抗网络在退化条件I的样本上SSIM提升了0.034,PSNR提升了1.329 8 dB。图像在重建后,边缘细节的视觉效果更好。并且,在DIOR和HRSC2016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泛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遥感图像 边缘提取 注意力机制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系:离子液体筛选、汽液相平衡和过程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鑫 王维 +2 位作者 张羽 谢湫钰 袁昊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系能够形成三个二元和一个三元的共沸体系。本文旨在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打破这些共沸,实现该三元体系的有效分离。基于COSMO-RS模型和黏度预测模型,计算了65种ILs的选择性、溶解度和黏度,发现1-丁基-3-甲基咪... 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系能够形成三个二元和一个三元的共沸体系。本文旨在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打破这些共沸,实现该三元体系的有效分离。基于COSMO-RS模型和黏度预测模型,计算了65种ILs的选择性、溶解度和黏度,发现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是65种ILs中最符合要求的萃取剂。进行了乙酸乙酯(1)+乙醇(2)+水(3)+IL(4)的四元汽液相平衡(VLE)实验,证实[BMIM][Ac]能够打破所有共沸体系,验证了筛选结果。NRTL和UNIQUAC方程关联四元VLE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9%和2.20%,关联结果可靠。通过量化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IL分离该三元体系的机理,表明[BMIM][Ac]与乙酸乙酯发生弱氢键作用(-8.22kcal/mol,1kcal≈4.186kJ),与乙醇和水分别发生强氢键作用(-15.83kcal/mol和-16.14kcal/mol)。基于方程关联所得参数,模拟并优化了以IL为萃取剂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显示乙酸乙酯、乙醇和水的产品纯度均可达到0.999。研究结果验证了[BMIM][Ac]作为萃取剂分离该三元共沸体系工业化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共沸(混合)物 萃取精馏 汽液平衡 机理分析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对畜禽热应激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霞 冯玉超 +2 位作者 魏佩玲 刘晓露 于正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模式下过大密度养殖均会导致畜禽发生热应激反应,热应激已成为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的关键环境应激因子之一。热应激会对畜禽生长、生产和繁殖等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动物死亡甚至引发传染病,... 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模式下过大密度养殖均会导致畜禽发生热应激反应,热应激已成为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的关键环境应激因子之一。热应激会对畜禽生长、生产和繁殖等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动物死亡甚至引发传染病,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因其丰富性、多样性、功能性、安全性成为“饲料无抗”“养殖减抗”热潮下亟待开发的“替抗”添加剂产品,正确认识热应激对不同畜禽的影响,以及天然植物在畜禽热应激调控方面的作用,对于畜禽产业健康以及新型抗热应激添加剂产品的研发大有裨益。文章就热应激对畜禽的影响和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热应激调控研究进行初步阐述,以期为提高我国现代化畜禽业生产水平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天然植物提取物 调控机理 畜禽 抗生素替代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煤矸音频分类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庆军 焦守悦 +2 位作者 姜海燕 宋庆辉 郝文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针对煤矸音频特征提取过程中设备运行噪声干扰严重及单一提取方法易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煤矸音频分类方法。采用基于Mel频谱和Gammatone倒谱系数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捕捉矸石声音中的低频信息和细节特... 针对煤矸音频特征提取过程中设备运行噪声干扰严重及单一提取方法易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煤矸音频分类方法。采用基于Mel频谱和Gammatone倒谱系数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捕捉矸石声音中的低频信息和细节特征。选择EfficientNet-B0作为骨干网络,并对其进行以下改进:将原有的多尺度通道注意力模块换成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得到卷积注意力特征融合(CAFF)模块,通过网络自学习为不同空间位置的特征分配不同的权重信息,生成新的有效特征;在原有的MBConv模块中并行嵌入频域通道注意力(FCA)模块,加强特征图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入CAFF模块后,模型准确率提升了0.61%,F1得分提升了0.52%,且模型收敛更快,说明CAFF模块有效提升了模型对频谱特征的捕捉能力;引入FCA模块后,准确率提升了0.45%,F1得分提升了0.62%,说明模块的叠加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处理复杂特征的能力;改进EfficientNe模型的准确率为91.90%,标准差为0.108,显著优于同类对比音频分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煤矸识别 音频特征提取 EfficientNet Mel频谱特征 Gammatone倒谱系数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不均衡小样本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伟 何文秀 +1 位作者 郭谋发 白浩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5-1144,I0001,共11页
为了应对实际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信号微弱多变、数据稀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测不均衡小样本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新方法。首先,使用基于压缩-激励网络的多头变分自编码器增殖模型,扩充小样本数据集。其次,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分别提... 为了应对实际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信号微弱多变、数据稀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测不均衡小样本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新方法。首先,使用基于压缩-激励网络的多头变分自编码器增殖模型,扩充小样本数据集。其次,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分别提取其时、频域特征。鉴于高阻故障特征微弱,增殖模型无法生成全面、有效的故障特征这一事实,进一步提出基于梯度调和机制的类别型特征提升(gradient harmonized mechanism-categorical boosting,GHM-Cat Boost)算法,引入梯度调和机制损失函数,让模型均衡易分样本和难分样本的关注度,从而解决过拟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增殖模型能够生成兼具仿真数据多样性与实测数据随机性特点的故障样本,提高了数据的可利用性。且所提GHM-Cat Boost模型的故障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7.21%,优于其对比分类器模型。通过测试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高阻接地 故障检测 时频特征提取 变分自编码器 注意力机制 Cat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注意力特征融合的路面裂缝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永华 厉涛 柏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3,共7页
为解决路面裂缝检测中裂缝漏检和定位不准的问题,提出一个结合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可端到端训练的路面裂缝检测网络。基于Resnet-50结构设计,在特征融合部分添加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通过注意力掩码学习,动态调整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融合权重... 为解决路面裂缝检测中裂缝漏检和定位不准的问题,提出一个结合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可端到端训练的路面裂缝检测网络。基于Resnet-50结构设计,在特征融合部分添加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通过注意力掩码学习,动态调整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融合权重,突出有用信息,解决裂缝漏检问题;在编码器部分,改进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的选取方式,提升特征融合效果和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它对比网络,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检测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提取的Transformer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武 范鑫豪 +1 位作者 沈智方 刘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0-648,共9页
针对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特征提取尺度单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Transformer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MTPNet)。首先,在Transformer构架的基础上,利用维数不变嵌入,设计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挖掘风电功率序列本身时序特征,保证了... 针对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特征提取尺度单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Transformer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MTPNet)。首先,在Transformer构架的基础上,利用维数不变嵌入,设计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挖掘风电功率序列本身时序特征,保证了特征提取时维数不被破坏;其次,利用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挖掘气象条件与功率之间的全局依赖关系;最后,融合风电功率序列本身时序特征和气象条件依赖关系,实现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实例仿真结果表明,MTPNet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提升;消融实验证明了模型各模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特征提取 长短期记忆网络 维数不变嵌入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宽带测试与分析
15
作者 刘哲 张子璇 +1 位作者 张杰 侯宏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一方面以共振法计算共振频率处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提取直达波信号,以波速法计算宽频范围的力学参数,二者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测试方法适用于水下加压条件,有效测试频带范围宽,测试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加压 动态力学参数测试 直达波提取 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DeepLabV3+网络的Sentinel-1影像水体提取
16
作者 赵兴旺 赵妍 +1 位作者 刘超 刘春阳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了提高雷达影像提取水体的精度,本文以2023年Sentinel-1系列影像为数据源,在DeepLabV3+网络模型的基础上优化主干网络,并融合SE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SEDeepLabV3+,针对改进的模型进行了消融试验,并以7月3... 为了提高雷达影像提取水体的精度,本文以2023年Sentinel-1系列影像为数据源,在DeepLabV3+网络模型的基础上优化主干网络,并融合SE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SEDeepLabV3+,针对改进的模型进行了消融试验,并以7月31日北京市昌平区水体提取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SEDeepLabV3+方法提取水体时,平均交并比与像素准确率能够达到88.55%和93.49%,与DeepLabV3+、HRNet、U-Net相比,平均交并比分别提高了2.26%、2.31%和5.08%,平均像素准确率分别提高了0.76%、0.80%和3.07%,改进后的SEDeepLabV3+不仅具有更轻量级的网络结构,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体提取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LabV3+ 水体提取 SE通道注意力机制 Sentinel-1影像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注意力引导知识增强的事件因果关系识别方法
17
作者 徐博 孙晋辰 +1 位作者 林鸿飞 宗林林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事件因果关系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由于因果关系表达方式多样且以隐式表达为主,现有方法难以准确识别。该文将外部结构化知识融入事件因果关系识别任务,提出一种注意力引导知识增强的事件因果关系识别方法。首先,通过BERT... 事件因果关系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由于因果关系表达方式多样且以隐式表达为主,现有方法难以准确识别。该文将外部结构化知识融入事件因果关系识别任务,提出一种注意力引导知识增强的事件因果关系识别方法。首先,通过BERT模型对事件对及其上下文进行编码;然后,提出零跳混合匹配方案挖掘事件相关的描述型知识和关系型知识,通过注意力机制对事件的描述型知识序列进行编码,通过稠密图神经网络对事件对的关系型知识进行编码。最后,融合前三个编码模块识别事件因果关系。基于EventStoryLine和Causal-TimeBank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构建模型的识别效果优于现有模型,在零跳概念匹配、描述性和关系型知识编码等层面均获得了识别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抽取 因果识别 知识图谱 注意力机制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渐进处理的图像去雨方法
18
作者 廉继红 王平 +1 位作者 李英 李云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针对现有图像去雨方法中存在雨纹去除不彻底、纹理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多阶段渐进式处理的图像去雨算法,可以同时将上下阶段的特征融合,使去雨算法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该去雨网络模型由3个阶段构成。前2个阶段采用改进后的U-Net编... 针对现有图像去雨方法中存在雨纹去除不彻底、纹理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多阶段渐进式处理的图像去雨算法,可以同时将上下阶段的特征融合,使去雨算法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该去雨网络模型由3个阶段构成。前2个阶段采用改进后的U-Net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学习多尺度上下文特征信息,特征提取部分采用有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network,ECANet),使网络模型参数变小,更加轻量级;第3阶段加入并行注意力机制(parallel attention subnetwork,PASNet),在学习上下文信息和空间细节特征的同时还能生成高分辨率特征,更好地保留图像的输出细节。此外,还引入监督注意力模块(supervised attention module,SAM)以加强特征学习。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Rain100H上PSNR达到29.37 dB,SSIM为0.88;在Test1200上PSNR达到32.50 dB,SSIM为0.93,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图像去雨任务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雨 特征提取 监督注意力 并行注意力机制 空间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训练多池注意力模型的事件论元抽取
19
作者 周晓磊 梁宇龙 +1 位作者 郭锐锋 张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4-1071,共8页
事件论元抽取任务在专业领域中,缺乏标注数据资源且数据标注成本高,导致任务性能在处理同类实体的主客体表达时表现糟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将多池注意力机制与预训练模型相结合建模为以机器问答为框架的提取任务.通过采用预训练编码... 事件论元抽取任务在专业领域中,缺乏标注数据资源且数据标注成本高,导致任务性能在处理同类实体的主客体表达时表现糟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将多池注意力机制与预训练模型相结合建模为以机器问答为框架的提取任务.通过采用预训练编码的多维池化表示,捕获了句子和局部上下文特征,解决了在参数提取过程中准确识别事件主体和对象的问题,又增强了模型在资源约束下的性能.通过与具有相似参数量级的预训练问答模型进行性能比较,本文方法显示出更高的评测性能.这证实了本文方法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抽取 注意力机制 机器问答 预训练 多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腐植酸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增效作用机制
20
作者 樊玉萍 金伟 +3 位作者 马晓敏 付元鹏 董宪姝 朱本康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9-2691,共13页
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技术是煤炭中可溶性有机质提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强大的溶解及萃取能力可改变煤样形貌特征及孔隙结构。以内蒙古某地褐煤及用10%过氧化氢溶液预处理后的褐煤为原料,以乙醇为共溶剂,进行褐煤的ScCO_(2)萃取腐... 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技术是煤炭中可溶性有机质提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强大的溶解及萃取能力可改变煤样形貌特征及孔隙结构。以内蒙古某地褐煤及用10%过氧化氢溶液预处理后的褐煤为原料,以乙醇为共溶剂,进行褐煤的ScCO_(2)萃取腐植类物质实验。利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腐植类产物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探究在ScCO_(2)萃取过程中煤样的形貌特征及孔隙的变化,揭示ScCO_(2)萃取技术对腐植类物质提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溶液预处理后的煤样会让有乙醇共溶的ScCO_(2)更有效地渗透到褐煤的孔隙中,与黄腐酸官能团之间通过氢键等作用发生相互作用,使得黄腐酸从褐煤基质中大量溶解到超临界流体中,萃取后的煤样整体疏松孔隙更多有利于后续腐植酸的提取。萃取出的黄腐酸溶液中Mg、P、K和Fe等植物营养必需元素的离子质量浓度大幅度提高,分别为21432.77、148.83、8823.84、415.12μg/L。萃取后的煤样具有最大的总孔容为0.0179 cm^(3)/g及比表面积为3.3743 m^(2)/g,以其为原料制备出的腐植酸产率高(49.38%)、O/C高(0.74)、N/C高(0.12)、含硫量低(1.11%)、富含羰基和羧基、芳香度低、分子量较小、表面多孔粗糙。这表明ScCO_(2)萃取技术对黄腐酸及腐植酸的有效提取及品质提高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ScCO_(2)萃取 黄腐酸溶液 腐植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