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3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activation Mechanisms of Escherichia Coli in Drinking Water Using Reactive Species Generated from a Surface Discharge 被引量:1
1
作者 LI Jie SHANG Kefeng WANG Tiecheng LU Na WANG Tianwei WU Y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9-2124,共6页
Bacterial and chemical contaminations of drinking water imperil the health of people.A reactive species inje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sterilizing drinking water.To produce reactive species,a gas phase surface disc... Bacterial and chemical contaminations of drinking water imperil the health of people.A reactive species inje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sterilizing drinking water.To produce reactive species,a gas phase surface discharge reactor(SDR)is designed:a spiral stainless steel wire attached on the inside wall of a quartz glass tube is used as the high voltage electrode,and the drinking water is the ground electrode.Th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of the method in inactivating of Escherichia coli(E.coli)are analyz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500 mL E.coli-contaminated drinking water(108CFU/mL)is completely sterilized within 4 min.Based o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alysis,there were plasma-induced cell structure damages of the E.coli in the sterilized water,and the damage resulted in the leakage of protein,which was proved by chemical analyses.Meanwhile,the heating effect concomitantly generated by discharge plasma does not influence E.coli inactivation,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irect ultraviolet(UV)irradiation could be neglected too.The ozone generated by SDR and the hydroxyl radicals(·OH)subsequently generated in drinking water play the decisive roles in E.coli inactivation because these reactive species cause the cell ru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消毒 大肠杆菌 表面放电型 活性物种 机制 灭活 放电等离子体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ctivation of Antinutritive Factors in Soya Bean by Proteolytic Enzymes 被引量:1
2
作者 Huo Guichen, Yang Liji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P R 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8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The capacity of five enzymes (P1-P5) to inactivate the trypsin inhibitory activity (TIA) and lectin in raw soybean (RS) and low temperature-extruded soybean (LTES) was examined. P1 is an acid fungal protease with pH o... The capacity of five enzymes (P1-P5) to inactivate the trypsin inhibitory activity (TIA) and lectin in raw soybean (RS) and low temperature-extruded soybean (LTES) was examined. P1 is an acid fungal protease with pH optimum of 5 and P2, P3, P4 and P5 are bacterial proteases with pH optima of 7, 10, 8 and 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enzymes could reduce TIA to a varying degree at their optimum pH. The sequence of effectiveness was P3>P4>P5>P1>P2. The most effective enzyme, P3, reduced TIA to 38% and chymotrypsim inhibitory activity (CIA) to 9% of the original values. After six hours incubation at 50℃, the lectin concentration of LTES and RS was reduced by 50 and 17% respectively by P3, and by 42 and 29% by P4. In the second study, the best enzymes, P3 and P4, were incubated with RS or LTEs at different doses of 0, 0.10, 0.50% or 1.00% (w/w), for periods of 1, 2, 3, 6 or 12 hours. After one hour incubation with P3 at 1.00%, TIA of RS was reduced from 36.60 to 13.30 mg·g -1 .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LTES were 24.50 and 1.90 mg·g -1 . When the incubation was extended to 12 hours, the remaining TIA was 0.90 for LTES and 1.20 mg·g -1 for RS. P4 was not as effective as P3 up to six-hour incubation, but after twelve hours it achieved a similar reduction in activity to that of P3. A kinetic analysis of data showed that the inactivation process of purified soyabean trypsin inhibitors by P3 followed first-order chemical kinetics (Ct=90.90 -0.0408t , r=0.99). The rate of denaturation was -0.0408 per minut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selected enzymes for anti-nutritive factors (ANFs) is an exciting possibility, but still requires furth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PROTEASE protease inhibitors lectin enzymatic inactivation
全文增补中
等离子体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中的应用
3
作者 邵涛 窦立广 +12 位作者 张帅 卢新培 刘大伟 张冠军 刘定新 方志 赵亚军 金珊珊 杨德正 张远涛 陈支通 徐庆南 许桂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0-2849,共20页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领域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原理、物理特性,其次介绍了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灭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等...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领域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原理、物理特性,其次介绍了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灭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等离子体在微生物灭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细胞生物学机制以及两者的协同机制。此外,讨论了等离子体在微生物灭活及环境消毒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对大气环境、医疗器械、伤口及皮肤表面、口腔等。最后针对当前等离子体消毒杀菌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出了分析,展望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生物灭活与环境消毒杀菌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活性物质 微生物灭活 消毒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源血清4型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4
作者 吴旭锦 朱小甫 +2 位作者 尹宝英 郑红青 翁茂洋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为研究鸽源禽腺病毒病原的致病性及其灭活苗的保护效果,通过采集临床样品,采用LMH细胞接种传代分离病毒、PCR检测及序列分析鉴定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_(50)),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后每7 d采血定量测定禽腺... 为研究鸽源禽腺病毒病原的致病性及其灭活苗的保护效果,通过采集临床样品,采用LMH细胞接种传代分离病毒、PCR检测及序列分析鉴定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_(50)),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后每7 d采血定量测定禽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病料接种LMH细胞4代后细胞病变出现规律性,序列测定表明,分离毒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将获得的病毒命名为XAYB2022株。TCID_(50)测定结果为每毫升10^(-6.1)。发病死亡鸡病理检查肝脏、肾脏、心包以及肺脏均有典型变化。灭活苗免疫结果表明,抗体在第4周达到顶峰,质量浓度为14.266 ng/L,随后抗体质量浓度缓慢下降,16周时抗体质量浓度为5.471 ng/L,此时攻毒抗体仍能够完全保护。综上所述,成功分离到鸽源禽腺病毒流行毒株,该毒株制备的灭活苗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 禽腺病毒 灭活苗 血清4型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在相分离调控中的作用
5
作者 杨新玲 张栋栋 常晓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相分离是细胞内生物分子由单一均相混合物形成2种不相溶的液滴凝聚体过程,是细胞内分子凝聚体和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相分离不仅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动态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分离是细胞内生物分子由单一均相混合物形成2种不相溶的液滴凝聚体过程,是细胞内分子凝聚体和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相分离不仅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动态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与相分离密切相关,这为理解lncRNA的作用机制打开了新的视角,成为近年来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LncRNA SLERT作为分子伴侣与DDX21蛋白相互作用,影响核仁纤维中心区/高密度纤维区(FC/DFCs)的相分离;LINC00657(NORAD)与PUM蛋白形成NP小体,驱动PUM蛋白的相分离而抑制其活性,促进基因组的稳定性;dilncRNA调控DNA损伤应答小RNAs(DDRNA)、p53结合蛋白1(53BP1)的相分离,lncRNA LINP1相分离液滴与Ku蛋白结合促进DNA损伤修复;LncRNA SNHG9、MELTF-AS1、MALR分别驱动LATS1、YBX1、ILF3蛋白质的相分离发挥促癌lncRNAs作用,GIRGL、LncFASA分别调控CAPRIN1、PRDX1的相分离在癌症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lncRNA XIST通过相分离驱动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总之,本文综述了lncRNAs通过调节相分离在细胞核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基因组稳定性与DNA损伤修复、肿瘤发生发展和X染色体失活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表明长非编码RNA可通过调节相分离,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为相分离介导的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离 长非编码RNA 无膜细胞器 DNA损伤修复 癌症 X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苯二酚修饰灭活PEDV的口服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云涵 邓锴 +2 位作者 涂志文 赵兴洪 万红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为评估壳聚糖-苯二酚(chitosan-catechol,Chic)修饰的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通过控制Chic的量制备出由不同质量浓度Chic(0.2、0.4 mg/mL)包裹的灭活PEDV(0.5 mg/mL),命名为C1+... 为评估壳聚糖-苯二酚(chitosan-catechol,Chic)修饰的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通过控制Chic的量制备出由不同质量浓度Chic(0.2、0.4 mg/mL)包裹的灭活PEDV(0.5 mg/mL),命名为C1+P和C2+P,建立小鼠模型进行免疫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小鼠黏膜sIgA和血清IgG、IgG1、IgG2a抗体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CCK-8试验检测脾细胞的分型和增殖活化情况。结果显示,经2次口服免疫后,C2+P组诱导的免疫效果与昂贵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组效果相当;与未经Chic修饰的PEDV组相比,C1+P、C2+P组诱导的鼻黏膜、肺泡、小肠黏膜特异性sIgA的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6.09、6.37倍,5.35、5.65倍和5.64、5.89倍,血清特异性IgG、IgG1、IgG2a分别提高了8.83、9.65倍,13.54、15.07倍和4.27、5.07倍;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提升了1.15、1.17倍和1.11、1.11倍;脾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也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口服免疫C1+P和C2+P成功诱导了小鼠体内黏膜免疫和系统性免疫应答效应,显示出Chic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潜力,表明Chic修饰的灭活PEDV疫苗在有效诱导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灭活疫苗 黏膜免疫 口服免疫 佐剂 壳聚糖-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灭活芽孢杆菌DU-106对高脂秀丽隐杆线虫降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彦力 赵文俊 +8 位作者 王梓宇 郭荣香 王琨 江冰雁 刘琳 陈颖仪 齐睿达 黎攀 杜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6,共12页
本文主要探讨热灭活芽孢杆菌DU-106(Thermally inactivated Bacillus sp.DU-106,TIDU-106)对高脂秀丽隐杆线虫降脂作用。以高糖(10 mmol/L)诱导建立高脂线虫模型,并测定不同浓度(2.5、5.0、10 mg/mL)的TIDU-106干预对高脂线虫的寿命、... 本文主要探讨热灭活芽孢杆菌DU-106(Thermally inactivated Bacillus sp.DU-106,TIDU-106)对高脂秀丽隐杆线虫降脂作用。以高糖(10 mmol/L)诱导建立高脂线虫模型,并测定不同浓度(2.5、5.0、10 mg/mL)的TIDU-106干预对高脂线虫的寿命、行动力、产卵量、活性氧水平、抗应激能力、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的影响以及高脂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脂肪沉积情况。根据野生型线虫实验结果,选取5.0、10 mg/mL浓度的TIDU-106干预基因缺陷型线虫来验证降脂效果。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2.5、5.0、10 mg/mL)的TIDU-106干预后的高脂肪线虫的最大寿命显著增加(P<0.05),分别延长了35.11%、43.84%、45.63%,行动力提升,产卵量增加,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且提升了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了线虫体内MDA水平。线虫体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通路(SREBP信号通路、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核受体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mdt-15、sbp-1、fat-5、fat-7、daf-2、daf-16、skn-1、sod-3、sir-2.1、aak-2、nhr-49、acs-2和kat-1)受到调控。在TIDU-106干预后,对fat-5、fat-5/fat-6、fat-7和daf-16四种基因缺陷型线虫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daf-2、sir-2.1和aak-2三种基因缺陷型线虫体内甘油三酯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综上所述,TIDU-106可通过减少脂肪沉积,增强抵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发挥其对高脂线虫的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DU-106 热灭活 秀丽隐杆线虫 脂代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在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姣姣 汪玮 +4 位作者 杨致旭 许文军 谢建军 施慧 何杰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41,共9页
为探究山莨菪碱在浸泡免疫大黄鱼中的应用效果,以添加山莨菪碱佐剂的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大黄鱼,结果显示,免疫后1~4周,无佐剂疫苗组(FKC组)和山莨菪碱疫苗组(FKCA组)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第2~3周FKCA组血清抗体显著高于... 为探究山莨菪碱在浸泡免疫大黄鱼中的应用效果,以添加山莨菪碱佐剂的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大黄鱼,结果显示,免疫后1~4周,无佐剂疫苗组(FKC组)和山莨菪碱疫苗组(FKCA组)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第2~3周FKCA组血清抗体显著高于FKC组。rt-PCR结果显示,从免疫后第4天开始,头肾、脾脏中免疫因子IgM、IL-1β、MHC-Iα、MHC-IIβ、CD4、CD8的表达量均出现升高,FKCA组头肾中IgM、IL-1β、MHC-Iα、CD8的表达峰值显著高于FKC组。酶活结果显示,体表黏液中AKP和ACP活力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血清中AKP和ACP活力分别在第4天和第14天达到峰值,FKCA组AKP活力显著高于FKC组。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免疫后第4天,两个免疫组的皮肤均出现表皮层增厚、黏液细胞增多,同时FKCA组初级鳃丝增宽,生理变化趋势更显著。免疫28 d后攻毒,FKCA组相对保护率为61%,显著高于FKC组(14%)。生长指标对比显示,免疫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在免疫期内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山莨菪碱作为浸泡疫苗佐剂可显著提高杀香鱼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对大黄鱼的相对保护率,提升血清抗体水平、头肾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提高AKP和ACP活力,增强皮肤和鳃丝对浸泡免疫的生理扩张,同时,山莨菪碱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无副作用,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大黄鱼浸泡疫苗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灭活疫苗 浸泡免疫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邬沛伶 李依璇 +4 位作者 王浩杰 李亚菲 刘绍蒙 刘青芸 王湘如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2-1058,共17页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可造成猪群暴发腹泻和初生仔猪大量死亡。2010年,高致病性的PEDV变异毒株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可造成猪群暴发腹泻和初生仔猪大量死亡。2010年,高致病性的PEDV变异毒株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已成为当前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PED的最主要措施。现有PED商品化疫苗以传统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为主。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和核酸疫苗等的研究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PEDV变异频繁,不断给疫苗研发带来新的挑战,高效的疫苗研发平台及基因工程疫苗对未来PED防控至关重要。本文对PEDV的病原学特征和最新的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疫苗发展方向,以期为有效防控PE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灭活植物乳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10
作者 武祎凡 徐有晗 +11 位作者 康露渊 武玉珺 刘晶晶 邹有为 刘筱怡 臧建军 何春兰 杨俊岚 李雪平 赵金标 韩丹丹 王军军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18-3632,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灭活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8日龄初始体重为7.71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灭活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8日龄初始体重为7.71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800 g/t Z100[灭活L.plantarum及其代谢产物乳酸、短链脂肪酸(SCFA)和细菌素,Z100组]、Z518(灭活L.plantarum及其代谢产物乳酸、SCFA、细菌素、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Z518组)的试验饲粮,阳性对照组(PC组)饲喂添加800 g/t抗菌肽和精油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Z100组和Z518组的42 d的体重显著增加(P<0.05),22~42 d和1~42 d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P<0.05),22~42 d和1~42 d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1~21 d和1~42 d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Z518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提高(P<0.05),Z100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Z100组和Z518组的空肠绒毛高度(VH)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V/C)均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Z100组的空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Z518组的回肠黏蛋白-1(Muc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Z100组和Z518组的回肠黏蛋白-2(Mucin-2)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5)与CON组相比,Z100组和Z518组的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Z100组的回肠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6)与CON组相比,Z100组的结肠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和毛螺菌科NK4B4群(Lachnospiraceae_NK4B4_group)相对丰度提高,Z518组的结肠单球菌(Monoglobus)和丁酸菌科(Butyricicoccaceae)相对丰度提高。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Z100和Z518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空肠黏膜的形态和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机体抗炎能力,调节结肠微生物组成,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减轻断奶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植物乳杆菌 断奶仔猪 腹泻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AV41株)疫苗对奶牛的免疫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继萍 王琪 +1 位作者 张家玮 王涛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AV41株)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免疫抗体产生情况,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试验选取48头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抗体阴性奶牛作为试验对象,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该疫... 为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山羊痘病毒AV41株)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免疫抗体产生情况,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试验选取48头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抗体阴性奶牛作为试验对象,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该疫苗,在接种后72 h内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进行28 d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48头试验牛用ELISA试验检测在首次免疫14 d后免疫阳性合格率为70.83%,二免14 d后免疫抗体阳性率升至最高100%,直至二免60 d后抗体阳性率下降至93.75%。从该疫苗的实际市场价格、接种方式及免疫效果综合评估来看,适合用于生产实践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疫苗 免疫抗体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dragit L100修饰的铝锰双金属有机框架作为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口服递送载体的初步评价
12
作者 胡米 沈瑶歆 +4 位作者 范宝超 孙敏 周金柱 郭容利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2-230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对制备的Eudragit L100修饰的铝锰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作为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口服递送载体进行评价。利用金属离子Al3+、Mn2+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将灭活PED... 本研究旨在对制备的Eudragit L100修饰的铝锰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作为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口服递送载体进行评价。利用金属离子Al3+、Mn2+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将灭活PEDV原位封装Al/Mn-MOF中,得到Al/Mn-MOF@PEDV纳米粒。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阴离子聚合物Eudragit L100结合于Al/Mn-MOF@PEDV纳米粒表面,得到L100@Al/Mn-MOF@PEDV纳米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态、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表面电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组成成分、X射线衍射仪测定晶格结构。采用ELISA和抗原检测卡表征对灭活PEDV的负载效率。配制模拟胃液考察L100@Al/Mn-MOF@PEDV纳米粒的稳定性,并用ELISA测定灭活PEDV的释放率。使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巨噬细胞对Al/Mn-MOF@PEDV纳米粒的摄取。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纳米粒的细胞毒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Al/Mn-MOF@PEDV纳米粒对巨噬细胞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L100@Al/Mn-MOF@PEDV纳米粒成功制备,尺寸小于1μm。在PEDV/金属离子/有机配体投料比为0.42∶1∶1时,对灭活PEDV的负载率可达到99.6%。L100@Al/Mn-MOF@PEDV在模拟胃液中孵育2 h仍具有高稳定性,对灭活PEDV的释放率仅为12.73%左右。在小鼠RAW264.7细胞的摄取试验中,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细胞对Al/Mn-MOF@PEDV摄取情况优于未经负载的灭活PEDV。且Al/Mn-MOF@PEDV能够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中Th1型因子IFN-γ和Th2型因子IL-4的表达。本研究为PED灭活疫苗口服载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后续应用于动物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灭活疫苗 纳米载体 金属有机框架 口服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分析
13
作者 吴鹏 袁阳 +5 位作者 冯轶 杨芸芸 王艳 杨颖 温贵兰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6,共7页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验检验其安全性,并以0.25 mL/只的剂量在0 d和14 d给小鼠分别接种二联灭活疫苗、市售鸭瘟疫苗、市售禽霍乱疫苗和生理盐水,于免疫后0、7、14、21、28 d采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Pm抗体、DPV抗体、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最佳灭活条件为甲醛终浓度0.2%、37℃灭活24 h;无菌检验显示无细菌菌落生长;安全性试验的免疫小鼠全部健活,且各脏器无明显病变;ELISA结果显示,二联灭活疫苗可以有效诱导小鼠产生Pm和DPV抗体,且效果优于市售Pm单苗或DPV单苗,能有效增强Th1细胞产生IFN-γ和IL-2,并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较另外2种疫苗产生更低水平的IL-6。结果表明,制备的二联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水禽Pm与DPV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巴氏杆菌 二联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致死性感染小鼠模型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初探
14
作者 朱宝行 潘佳乐 +7 位作者 刘姝琳 叶演 宋振 李雨贤 杨赟 孙红武 邹全明 彭六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6-663,共8页
目的建立创伤弧菌最低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模型,评估创伤弧菌灭活全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创伤弧菌腹腔注射小鼠,确定感染的最低致死剂量;采用组织匀浆涂板检测脏器的细菌定植量,组织切片染色分析脏器的病理改变;将肝... 目的建立创伤弧菌最低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模型,评估创伤弧菌灭活全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创伤弧菌腹腔注射小鼠,确定感染的最低致死剂量;采用组织匀浆涂板检测脏器的细菌定植量,组织切片染色分析脏器的病理改变;将肝脏消化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的应答变化;制备创伤弧菌灭活全菌疫苗,采用不同途径免疫小鼠,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成功确定了创伤弧菌腹腔感染的最低致死剂量为1×10^(6)CFU,创伤弧菌感染后主要定植在小鼠的肝脏,并造成了肝脏的严重病理损伤;与未感染组小鼠相比,感染组小鼠肝脏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则相应的显著下降(P<0.05);小鼠经肌肉或腹腔单次注射灭活全菌疫苗7 d后即可有效抵抗创伤弧菌的致死性感染(P<0.01),但血清IgG抗体的水平并未明显升高。结论成功确定了创伤弧菌最低致死剂量感染小鼠模型及其组织病理学应答特征,灭活全菌疫苗可能通过IgG抗体非依赖的方式介导对该创伤弧菌感染小鼠的快速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小鼠模型 肝损伤 灭活全菌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结核棒状杆菌灭活苗对山羊的免疫效果评价
15
作者 邹安龙 吕红 +5 位作者 吴婵玉 李鑫灿 宋艳 钱虹宇 王芝英 周作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伪结核棒状杆菌(Cp)是羊体表脓肿及干酪样淋巴结炎(CLA)的重要病原,接种疫苗是防控Cp感染致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Cp万州株(WZ)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为佐剂制备灭活苗,对山羊进行免疫,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30 d以W... 伪结核棒状杆菌(Cp)是羊体表脓肿及干酪样淋巴结炎(CLA)的重要病原,接种疫苗是防控Cp感染致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Cp万州株(WZ)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为佐剂制备灭活苗,对山羊进行免疫,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30 d以WZ株攻毒,连续观察65 d。通过检测免疫和攻毒山羊的增质量、体温、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淋巴结脓肿数量及载菌量等,综合评价Cp灭活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受免山羊血清IgG抗体在首免后第3、4周和二免后第2~4周均显著升高,且二免IgG抗体明显高于首免。攻毒发现,对照组山羊体温在攻毒后7 d内均高于免疫组,攻毒后1~8周内对照组山羊增质量均低于免疫组,且免疫组山羊脓肿数量及Cp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该灭活苗免疫可缓解因Cp感染引起的山羊体质量下降及体温升高,减少Cp攻毒引起的脓肿数量和淋巴结Cp载菌量。综合表明:所制备Cp灭活苗可提高山羊的免疫水平,对该病原感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 灭活苗 山羊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国内外监管的差异及其建议
16
作者 吴鹏 KLOCHKOV Denis +6 位作者 REHBEIN Jens ZUERCHER Christoph BROUMIS Connie WIDMER Eleonora 张伟 岳志华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5-1271,共7页
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浆提取的用于临床治疗的生物制品,具有经血液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被各国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该文从原材料选择和血浆检测对比探讨了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国内外法规的差异。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 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浆提取的用于临床治疗的生物制品,具有经血液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被各国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该文从原材料选择和血浆检测对比探讨了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国内外法规的差异。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病毒安全性的控制措施,即生产过程中的病毒清除和交叉污染控制策略。最后对中国法规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病毒安全性 检疫期 病毒去除/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
17
作者 陈荣琳 邢燕茹 +13 位作者 王娟 李健楠 高硕磊 刘清艳 祝宇翔 周艳君 单同领 童武 郑浩 刘长龙 姜一峰 孔宁 童光志 于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本研究以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作为培养基质扩增猪流感病毒,并选择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化学灭活剂对病毒灭活。这两种灭活试剂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终浓度及37℃灭活24 h,以及0.02%BPL终浓度及4℃灭活18 h,灭活后抗原血凝... 本研究以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作为培养基质扩增猪流感病毒,并选择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化学灭活剂对病毒灭活。这两种灭活试剂最佳灭活条件为0.1%甲醛终浓度及37℃灭活24 h,以及0.02%BPL终浓度及4℃灭活18 h,灭活后抗原血凝效价比原始病毒低1个滴度左右。在不同灭活剂基础上分别配伍油佐剂ISA 201 VG和水佐剂HA 208乳化,在BALB/c小鼠上对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评估及攻毒保护评价,攻毒使用剂量为1×10~6 TCID50/只。甲醛灭活苗相比BPL灭活苗更能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HI抗体,佐剂选用油佐剂ISA 201 VG相比水佐剂HA 208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更高。攻毒后疫苗免疫组的存活率均达到100%,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肺脏样品中病毒含量明显减少。据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认为甲醛+ISA 201 VG佐剂灭活苗对BALB/c小鼠所产生的免疫效果最佳并能较好地抵抗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设计以及病毒灭活生产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类禽H1N1 甲醛 BPL 全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致食品中微生物失活研究进展
18
作者 肖瑾 杨哪 +2 位作者 郑盼茜 徐学明 杨瑞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1,共8页
作为新型非热杀菌技术,磁场因其强穿透性、绿色安全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振荡磁场能在保持食品营养特性的同时有效杀灭微生物并延长其保质期,恒稳磁场在抑制食品微生物生长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但不同类型磁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抑... 作为新型非热杀菌技术,磁场因其强穿透性、绿色安全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振荡磁场能在保持食品营养特性的同时有效杀灭微生物并延长其保质期,恒稳磁场在抑制食品微生物生长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但不同类型磁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抑制及失活作用机制尚未有系统的阐述与分析。文章综述了磁场致死和抑制食品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情况,并就其所面临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微生物失活 生物磁效应 窗口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大黄鱼光动力灭活保鲜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淑怡 倪继龙 +3 位作者 瞿语桐 焦龙 张晓晔 张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9-336,共8页
为了阐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水产品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系统对比研究了喷洒姜黄素水溶液后再孵育、喷洒后不孵育、浸泡后再孵育和浸泡后不孵育,即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 为了阐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姜黄素介导的水产品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次系统对比研究了喷洒姜黄素水溶液后再孵育、喷洒后不孵育、浸泡后再孵育和浸泡后不孵育,即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PDI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10 mmol/L姜黄素水溶液中浸泡再孵育30 min的预处理方式下对大黄鱼进行PDI处理,相比于其它3种预处理方式,其经4℃冷藏8 d后大黄鱼保持了较高的感官可接受度,又能够有效保持冷藏大黄鱼的色泽。同时,该处理条件下大黄鱼的细菌总数(TVC)、pH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最小,分别为5.82±0.07 lg CFU/g、7.07±0.02和17.45±0.35 mg/100 g,说明此预处理方式可通过有效抑制TVC、pH和TVB-N含量的增加,高效保持冷藏大黄鱼品质,进而延长其货架期。因此,采用姜黄素水溶液浸泡再孵育的水产品预处理方式,是获得姜黄素介导的高效PDI保鲜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光动力灭活 预处理方式 大黄鱼 冷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灭活效率的影响
20
作者 许桂敏 王婧昕 +3 位作者 刘进仁 李荣荣 石兴民 张冠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3-2891,共9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选取了3种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牛皮纸、304不锈钢片、玻璃片)和2种代表性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选取了3种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牛皮纸、304不锈钢片、玻璃片)和2种代表性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APPJ)处理表面涂布了细菌的材料,采用3种常用的灭菌动力学模型(Log-linear、Geeraerd和Weibull),对比研究了等离子体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的灭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Ar APPJ对涂布在材料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均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与各组的对照相比,等离子体处理90 s、120 s、150 s的细菌灭活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3种灭菌动力学模型中,Weibull模型的R2数值都接近为1,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最好,表明该模型能够比Log-linear和Geeraerd模型更好地反映等离子体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的灭活规律,更适合描述等离子体的杀菌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 细菌 食品接触材料 动力学模型 灭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