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测量的夹具角向零位确定方法研究
1
作者 毕超 徐微雨 +1 位作者 李迪 张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为了充分应对静子环上叶型孔特征的实际几何技术状态检测任务,本文研制了一套非接触式的四坐标影像测量系统,开展基于影像测量的定位夹具角向零位确定方法研究,以间接实现静子环的角向基准找正。该方法通过在定位夹具上配作圆柱销孔来... 为了充分应对静子环上叶型孔特征的实际几何技术状态检测任务,本文研制了一套非接触式的四坐标影像测量系统,开展基于影像测量的定位夹具角向零位确定方法研究,以间接实现静子环的角向基准找正。该方法通过在定位夹具上配作圆柱销孔来复现静子环的角向基准,采用圆柱形角向定位销作为靶标。由影像测头采集角向定位销的背向照明图像,而后经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解算出定位销偏角θ_(Δ)。以θ_(Δ)作为判据实现定位夹具的角向基准找正,并将所确定的角向零位作为叶型孔影像测量的角向起点。实验结果表明,角向零位的重复性误差为0.0024°,在此角度位置处完成了1#叶型孔的多个叶型参数和叶型综合轮廓度误差的测量,使测量系统实现了预定功能,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测量 角向零位 叶型孔 背向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量量测单元数据不同步的双端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广杰 卜明新 +3 位作者 陈伟刚 姜艳丰 周宁 陈晓龙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750,共13页
针对相量量测单元(phasormeasurementunit,PMU)数据不同步导致参数辨识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PMU数据不同步的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线路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的长度适用范围。基于... 针对相量量测单元(phasormeasurementunit,PMU)数据不同步导致参数辨识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PMU数据不同步的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线路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的长度适用范围。基于线路的集中参数模型,利用正常运行情况下PMU装置获取的线路两端功率以及电压信息,构建以正序参数和不同步角度为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求解正序参数以及不同步角度。其次,在辨识出正序参数以及不同步角度的基础上,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等效电路图,通过正序和负序网络求解出故障距离。在故障距离已知的情况下,基于零序网络构建以零序参数为未知量的方程,并利用L-M算法求解方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搭建单回双端输电线路系统,并对所提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量量测单元 数据不同步 集中参数模型 正序参数 零序参数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机构零位姿态传感器设计及测量方法
3
作者 张鹏波 王舒雁 +2 位作者 张激扬 樊亚洪 赵同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6-706,共11页
面向新型旋转成像载荷姿态角测量需求,针对现有传感器无法同时测量无接触旋转机构零位三轴姿态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旋转载荷零位姿态测量方法,并研制了零位姿态传感器,使用光电传感器获取过零波形,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过... 面向新型旋转成像载荷姿态角测量需求,针对现有传感器无法同时测量无接触旋转机构零位三轴姿态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旋转载荷零位姿态测量方法,并研制了零位姿态传感器,使用光电传感器获取过零波形,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过零时的时间信息,通过时间和转速获得精确的旋转角和定转子相对位移。在此基础上,通过坐标变换求解出零位时的三轴姿态信息。分析平台舱和旋转舱平动、转动对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传感器测量误差与光源组件轴安装误差、采样误差、传感器安装误差等的理论模型,仿真分析各因素对零位测量误差的影响。搭建了磁悬浮旋转支撑机构测试平台,对比所设计零位姿态传感器测量结果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和旋变传感测量结果,分析所设计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所设计传感器位移测量误差均值不大于2.4μm,转动角度测量误差均值不大于3.7"。所设计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出定转子间隙变化时的零位姿态信息,可为高精度的载荷舱姿态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载荷 光电原理 零位检测 姿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角的在线监测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国庆 庄重 王振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58,68,共5页
在线监测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是判断其绝缘状况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与容性设备末屏串联分压电容的方法提取工频电压信号,采用绝对测量和过零比较法相结合的新方法测量介质损耗角;对影响测量精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在线监测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是判断其绝缘状况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与容性设备末屏串联分压电容的方法提取工频电压信号,采用绝对测量和过零比较法相结合的新方法测量介质损耗角;对影响测量精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引入了横向比较法和趋势分析法等绝缘诊断策略。试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满足测量的可信度、准确度和稳定度要求,可实现介质损耗角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监测 介质损耗 过零比较 绝对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离精度的测量机器人标定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35
5
作者 任永杰 邾继贵 +1 位作者 杨学友 叶声华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2,共5页
对机器人绝对位置误差进行检测和补偿时,通常要涉及到测量系统坐标系与机器人基础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由于这个变换很难精确测定,从而导致测量机器人的绝对位置精度降低。为了克服这一情况,可改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精度来衡量机器人的绝... 对机器人绝对位置误差进行检测和补偿时,通常要涉及到测量系统坐标系与机器人基础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由于这个变换很难精确测定,从而导致测量机器人的绝对位置精度降低。为了克服这一情况,可改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精度来衡量机器人的绝对位置精度,这样可简化测量过程。利用距离精度的定义,建立了机器人的距离误差模型,该模型可以避免坐标转换带来的误差,降低对测量系统的精度要求。同时,激光跟踪仪测试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的位姿测量变得非常容易。最后给出了此模型及算法在IRB2400机器人上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测量机器人 绝对位置误差 距离精度 激光跟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大中心孔绝对式磁编码器 被引量:14
6
作者 邹添 倪风雷 +2 位作者 李斐然 刘宏 朱映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2-1538,共7页
为测量机器人关节端角度和电机端位置,研制一种基于霍尔原理的新型绝对式磁编码器,采用大中心孔结构,具有大的中心孔、体积小、结构紧凑、分辨率高、绝对式位置测量等特点。传感器由转子和定子组成,转子的磁码盘包括主码道和游标码道,... 为测量机器人关节端角度和电机端位置,研制一种基于霍尔原理的新型绝对式磁编码器,采用大中心孔结构,具有大的中心孔、体积小、结构紧凑、分辨率高、绝对式位置测量等特点。传感器由转子和定子组成,转子的磁码盘包括主码道和游标码道,定子由霍尔敏感芯片和信号调理电路板组成;根据游标计算原理,得到了传感器绝对角度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软件分析了转子的磁场分布和模态;为进一步提高磁编码器的输出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算法的误差补偿模型,搭建了传感器的标定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绝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2°,经过模型补偿后可以达到0.036°,满足机器人关节及伺服系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位置传感器 磁编码器 大中心孔结构 游标测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PVT热物性实验台测量绝对零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杰 俞涵如 +3 位作者 魏琦 余昉恒 洪荣华 甘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39,174,共4页
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定量气体的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利用气体PVT热物性实验台对高纯氦气(99.995%)在等体积条件下的p-t(t为摄氏温度)关系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中保持He的体积不变,充气压力分别为1,2,... 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定量气体的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利用气体PVT热物性实验台对高纯氦气(99.995%)在等体积条件下的p-t(t为摄氏温度)关系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中保持He的体积不变,充气压力分别为1,2,2.5和3 MPa,在每一充气压力下改变实验温度(5-85℃),每隔10℃记录实验温度及该温度下对应的压力。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不同充气压力下He的p-t拟合直线,利用外推法获得绝对压力为零时对应的温度,即热力学绝对零度。外推得到的结果与现行的标准值-273.15℃相比,最大和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1.36%和1.14%,平均值为-276.58℃,可作为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零度 气体PVT实验 外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测量空间的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标定 被引量:6
8
作者 齐俊德 张定华 +1 位作者 李山 陈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3,共6页
相较于机床,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磨削等高精度加工工艺的需求,较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拓展。针对该问题,本文重点考虑空间测量位置的优化与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精度的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标定方法。首先在空间测量位置... 相较于机床,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磨削等高精度加工工艺的需求,较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拓展。针对该问题,本文重点考虑空间测量位置的优化与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精度的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标定方法。首先在空间测量位置对于测量精度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雅克比矩阵条件数来定量描述机器人运动性能。结合机器人关节运动特征,分别给出了关节空间与末端笛卡尔运动空间内的机器人优化测量位置范围。然后采用MD-H运动学方法构建了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误差模型,引入距离精度方法,通过距离误差计算避免了坐标系转换误差。最后基于KUKA机器人实验平台开展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平均绝对定位误差从标定前的1.191 mm降低到了0.096 mm,有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空间 绝对定位精度 雅克比矩阵 转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时方法的高精度反射绝对式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小康 梅现富 +2 位作者 蒲红吉 彭凯 于治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105,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射绝对式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的传感方法。采用反射单列式传感器作为反射绝对式传感器的精密测量部分,记为传感器A。为了实现绝对位移测量,设计了一个与传感器A相差一个周期的反射单列式传感器,记为传感器B,利用传感器A...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射绝对式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的传感方法。采用反射单列式传感器作为反射绝对式传感器的精密测量部分,记为传感器A。为了实现绝对位移测量,设计了一个与传感器A相差一个周期的反射单列式传感器,记为传感器B,利用传感器A与传感器B相位作差实现绝对位移测量。采用标准印刷电路板技术制作了传感器样机,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激励电极引线方式对接收电极带来干扰,从而造成一次谐波误差。为了抑制误差,提出了交叉反射结构和分时方法,交叉反射结构将感应电极与另一端的反射电极引线相连,增大激励电极和接收电极的距离,分时方法通过不同时间段对传感器A和传感器B施加激励信号,并把不工作的电极接地。实验表明该结构和方法相互配合有效的抑制了干扰,最终在400 mm范围内,补偿后实现了±300 nm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位移测量 纳米时栅 分时方法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输电线路零序阻抗参数带电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熊启新 张承学 +1 位作者 胡志坚 帅玲玲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65-68,共4页
提出一种T接线输电线路零序阻抗参数带电测量新方法。详细介绍了该带电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与数学模型,并给出带电测量时T型线路的运行方式,通过获取测量源与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作为异地测量的同步信号。通过数字仿真进行验证,仿... 提出一种T接线输电线路零序阻抗参数带电测量新方法。详细介绍了该带电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与数学模型,并给出带电测量时T型线路的运行方式,通过获取测量源与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作为异地测量的同步信号。通过数字仿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带电测量方法是可行的,测量结果准确,完全能满足工程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型输电线路 零序阻抗 带电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硅微陀螺的动态校零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金艳 徐苛杰 +1 位作者 蒋军彪 许勇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针对ADRXS150硅微陀螺的零位漂移特性,提出了一种硅微陀螺的校零方法,分析了校零原理及误差主要来源,并论述了采用FPGA实现校零和误差补偿的技术方案,给出了试验结果数据。该校零技术有效地补偿了ADRX150型硅微陀螺的零位重复性和稳定性... 针对ADRXS150硅微陀螺的零位漂移特性,提出了一种硅微陀螺的校零方法,分析了校零原理及误差主要来源,并论述了采用FPGA实现校零和误差补偿的技术方案,给出了试验结果数据。该校零技术有效地补偿了ADRX150型硅微陀螺的零位重复性和稳定性,推广了ADRX150硅微陀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陀螺 惯性测量系统 校零 零位重复性 零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同塔输电线路的接地距离保护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斌 廖惠琴 +3 位作者 戴冬康 姜宪国 杜丁香 李仲青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13,共8页
局部同塔输电线路两回线之间存在零序互感,当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可能导致接地距离保护的误动或拒动。本文阐述了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几种典型杆塔结构,计算了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线间零序互感大小,基于线间零序互感较严重的杆塔结构搭... 局部同塔输电线路两回线之间存在零序互感,当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可能导致接地距离保护的误动或拒动。本文阐述了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几种典型杆塔结构,计算了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线间零序互感大小,基于线间零序互感较严重的杆塔结构搭建了局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重点研究了局部同塔输电线路不同故障位置对接地距离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PSCAD仿真软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本文研究对局部同塔双回线路接地距离保护的改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同塔 零序互感 测量阻抗 故障位置 接地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幅和建筑方向辅助的行人导航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飞 白红美 +2 位作者 高伟 赵博 叶攀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针对零速校正过程中航向误差观测性差引起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在零速校正的基础上,采用行人步幅和建筑方向辅助的航向误差校正算法,对系统原有观测量扩维。根据行人运动状态得到步幅航向和建筑方向,建立基于速度误差和航向误差的量测模... 针对零速校正过程中航向误差观测性差引起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在零速校正的基础上,采用行人步幅和建筑方向辅助的航向误差校正算法,对系统原有观测量扩维。根据行人运动状态得到步幅航向和建筑方向,建立基于速度误差和航向误差的量测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实现滤波更新。并且研究了RTS平滑算法,对轨迹进行平滑以解决轨迹突变问题。采用荷兰Xsens公司的MTi-G型IMU进行场地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定位误差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行人运动距离为70 m时,其最大定位误差不超过3.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U 零速校正 行人步幅 建筑方向 RTS平滑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参数异频法量测原理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亮荣 赵银凤 +1 位作者 李龙 饶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9-163,共5页
基于异频法的原理和参数测试方法,对现有4种不同测试频率的异频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从算法上分析了异频法产生的误差,并对3种工况进行仿真测试和验证,根据不同测试条件下的误差变化趋势给出适用的测试频率。
关键词 线路参数测量 异频法 参数非线性 正序阻抗 零序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测量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子龙 江秀臣 +1 位作者 刘浩 王一峰 《广东电力》 2017年第8期68-73,共6页
配电网中性点广泛采用非有效接地方式,且单相接地等故障的特征量微弱,因此一直缺乏有效可靠的故障选线和定位方法。针对此,通过对故障发生全过程中零序电流特征的分析,定义相邻检测点的零序电流标准化偏移度,提出基于广域测量的故障区... 配电网中性点广泛采用非有效接地方式,且单相接地等故障的特征量微弱,因此一直缺乏有效可靠的故障选线和定位方法。针对此,通过对故障发生全过程中零序电流特征的分析,定义相邻检测点的零序电流标准化偏移度,提出基于广域测量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结合广域测量系统下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采用故障发生及补偿装置动作全过程的零序电流波形标准化偏移度进行故障区段定位;最后,通过在PSCAD/EMTDC软件上搭建仿真模型,结合具体案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零序电流 广域测量 PS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编码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建辉 陈震林 张帆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97,共13页
介绍了用于角度测量的绝对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编码理论研究概况,具体包括反射式格雷码、矩阵码、m序列码和单码道格雷码的绝对位置编码方法和编码特征。绝对位置编码的发展过程是以唯一性和单变性为基础特性,以单码道性为最终目标进行... 介绍了用于角度测量的绝对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编码理论研究概况,具体包括反射式格雷码、矩阵码、m序列码和单码道格雷码的绝对位置编码方法和编码特征。绝对位置编码的发展过程是以唯一性和单变性为基础特性,以单码道性为最终目标进行编码矩阵列数的缩减。目前,编码类型的发展经历了n条码道的反射式格雷码、n/3条码道矩阵码、2条码道的m序列码以及1条码道的单码道格雷码,已经达到单码道的最终目标。由于单码道格雷码编码理论尚不完善,仍依赖搜索获得编码,因此其快速构造方法是未来绝对位置编码理论的发展方向。最后,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图像传感器的非编码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该方法是对传统测量方法的颠覆,有望成为光电式旋转编码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测量 旋转编码器 绝对位置编码 图像式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校正扩展视场偏差的红外成像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卫宁 杨洪涛 +5 位作者 范哲源 曹剑中 刘广森 张建 武登山 张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4-589,共6页
介绍了一种可扩展视场红外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系统初始化后由于楔形镜装配误差引起的视场偏差对成像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校正该光学系统视场偏差的红外成像测量方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目标运动轨迹测量中的应用,把该技术与红外... 介绍了一种可扩展视场红外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系统初始化后由于楔形镜装配误差引起的视场偏差对成像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校正该光学系统视场偏差的红外成像测量方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目标运动轨迹测量中的应用,把该技术与红外成像系统进行结合;用红外成像系统对运动目标成像,将目标的运动轨迹视为序列离散点,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这些离散点进行轨迹检测,并采集这些目标连续运动过程中的离散点图像。后期通过对采集的目标运动轨迹原始图像进行像图像处理,运用编程仿真构造目标的实际运动轨迹,最终完成了可扩展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视场偏差的校正。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红外成像测量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运动目标的轨迹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测量 计算机视觉 扩展视场 光学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测量与迭代补偿的机器人几何参数标定 被引量:19
18
作者 温秀兰 崔俊宇 +2 位作者 芮平 张腾飞 康传帅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9-454,共6页
为了提高串联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了采用轴线测量与迭代补偿相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几何参数标定方法。首先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机器人单轴运动的轨迹,将所测轨迹点通过空间投影计算各轴线的位置;然后根据机器人模型参数的几何定... 为了提高串联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了采用轴线测量与迭代补偿相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几何参数标定方法。首先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机器人单轴运动的轨迹,将所测轨迹点通过空间投影计算各轴线的位置;然后根据机器人模型参数的几何定义提取机器人模型的实际参数,并采用基于距离误差的迭代补偿方法进行参数标定效果验证。对埃夫特ER10L-C10工业机器人进行标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的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从补偿前的4.215、1.932和1.437 mm减小到补偿后的2.979、1.015和1.031 mm,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标定出机器人模型的实际几何参数,有效提高了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绝对定位精度 串联工业机器人 几何参数标定 轴线测量法 迭代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2号墩桥塔钢锚梁定位测量技术 被引量:11
19
作者 崔巍 傅新军 +1 位作者 陈相 支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 m的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2号墩桥塔采用塔梁同步施工,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梁拉索锚固体系与平行钢丝环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相结合的方式锚固。为提高测量精度,精确定位钢锚梁,在...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 m的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2号墩桥塔采用塔梁同步施工,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梁拉索锚固体系与平行钢丝环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相结合的方式锚固。为提高测量精度,精确定位钢锚梁,在分析钢锚梁定位精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主桥施工控制网优化;在自然环境“零”状态、外部荷载“零”状态下对塔柱变形进行监测,获取施工误差引起的塔柱变形量,用于修正钢锚梁定位坐标;采用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三角高程差分法、侧边交会法相结合的办法将施工控制网高程、平面坐标传递至塔柱待施工段基准点,获取塔柱待施工段基准点在施工控制网投影面的三维坐标,采用相对设站法完成钢锚梁高精度、快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桥 塔梁同步施工 钢锚梁定位 零状态 变形监测 基准传递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Ⅰ_1,Ⅰ_2,Ⅰ_0构成具有绝对选择性的电动机保护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从矩 王钢 +1 位作者 唐宇 宁景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1999年第2期40-41,共2页
针对电动机的内部故障,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区外故障绝不误动的前提下,力求提高区内故障的灵敏性,使之能反应轻微的故障类型,对电动机提供真正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 绝对选择性 电动机 继电保护 电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