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态单手拉车作业最大耐受时间建模 被引量:14
1
作者 易灿南 李开伟 +3 位作者 施式亮 唐范 胡鸿 陈成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度和RPE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构建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MET预测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仅负荷显著影响MET;所构建的以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为基础的MET方程与现有方程具有一致性;用所建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优于用现有MET方程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车作业 最大耐受时间(MET) 最大随意收缩(mvc)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表(R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势对单手拉叉车肌肉疲劳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易灿南 谢泽均 +3 位作者 李开伟 唐范 胡鸿 胡奇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分析不同姿势下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手拉叉车试验,测量拉车前与拉车过程中单臂拉力的变化,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量表的身体疲劳度。选取20名男大学生作为被试。结果表明,手臂姿势和拉车时间均显著影响拉力;... 为分析不同姿势下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手拉叉车试验,测量拉车前与拉车过程中单臂拉力的变化,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量表的身体疲劳度。选取20名男大学生作为被试。结果表明,手臂姿势和拉车时间均显著影响拉力;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手臂伸直姿势下的拉力值显著高于手肘屈曲姿势下的值;手肘屈曲姿势下,手臂拉力的最大自主收缩力(MVC)下降更快;手肘屈曲姿势和手臂伸直姿势下的疲劳速率分别为(0.137±0.065)和(0.133±0.057)。构建起以指数函数为基础的2种姿势下单臂拉车作业肌肉疲劳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车作业 最大自主收缩力(mvc) 肌肉疲劳 疲劳速率 主观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最大等长收缩时大腿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丽 窦祖林 +4 位作者 温红梅 胡昔权 丘卫红 兰月 李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膝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时部分大腿肌肉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8例脑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膝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时部分大腿肌肉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8例脑卒中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膝关节屈伸MIVC时记录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VM)、股直肌(rectus femoris,RF)、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VL)和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BF)sEMG信号,计算相应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R)。结果:伸膝时,患侧VM、RF及VL的iEMG值显著小于正常对照及健侧iEMG(P<0.05);健侧RF的iEMG显著小于正常对照iEMG(P<0.05);屈膝时,患侧BF、VL及RF的iEMG显著小于正常对照(P<0.05)。患侧伸膝CR显著大于健侧及正常对照(P<0.05),患侧屈膝CR大于健侧及正常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下肢肌肉收缩功能下降,患侧大腿伸肌存在轻度痉挛,肌力训练可作为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大腿肌肉 最大等长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图像熵特性的肌肉疲劳进程评估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前 曹霞 +1 位作者 尹冠军 郭建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肌肉疲劳是一种由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随意收缩力减小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肌肉组织超声图像检测系统,以超声图像熵表征肌肉超声图像纹理灰度分布的空间特征,探讨肌肉组织疲劳过程中其超声图... 肌肉疲劳是一种由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随意收缩力减小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肌肉组织超声图像检测系统,以超声图像熵表征肌肉超声图像纹理灰度分布的空间特征,探讨肌肉组织疲劳过程中其超声图像熵的演变规律。采集10名受试者在不同负荷(20%MVC、30%MVC、40%MVC、50%MVC)时肱二头肌的超声图像,分别就每一负荷下图像熵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直线拟合,并对其斜率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受试者之间其肌肉疲劳图像熵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差异显著(P=0.000 0);同一受试者不同负荷的超声图像熵随疲劳时间变化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40 0)。但是,同一受试者在不同负荷时超声图像熵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斜率的差异,远小于不同受试者在同一负荷水平拟合斜率值间的差异,提示个人的肌肉特性起到主要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为肌肉疲劳进程的量化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图像熵 最大自主收缩 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降维和映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章亚男 景银平 +2 位作者 沈林勇 宋薇 钱晋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6-1053,共8页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关节预测控制的重要基础之一。肌电信号数据量大并且复杂,相关性较高,信号处理通用性和高效性低,分析和预测人体运动信息误差大。采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标准化处理算法,大大提高了表面肌电信号...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关节预测控制的重要基础之一。肌电信号数据量大并且复杂,相关性较高,信号处理通用性和高效性低,分析和预测人体运动信息误差大。采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标准化处理算法,大大提高了表面肌电信号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肌电信号降维处理,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与下肢的映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降维处理方式,主成分降维后处理的肌电信号平均相关性达0.93,利用神经网络预测人体正常行走的下肢三关节运动角度,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实现人体下肢肌电信号和各关节的映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信号处理 降维 映射 神经网络 最大自主等长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下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刚 黄力平 +6 位作者 周石 王昭君 李猛 敖铭 王聪 赵美苓 梁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168,共5页
目的:观察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60名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自愿参加测试,根据其是否有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分为2组,损伤组(有训练史)30人,对照组(无训练史)30人。应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测定... 目的:观察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60名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自愿参加测试,根据其是否有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分为2组,损伤组(有训练史)30人,对照组(无训练史)30人。应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测定分析股四头肌最大随意等长肌力(MVC)、随意动员能力(MA)和力量上升速率(RFD)。结果:对照组两侧股四头肌MVC、MA和RFD无显著差异(P>0.05),损伤组两侧股四头肌MVC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右侧股四头肌MVC、RFD值显著低于损伤组未损伤侧(P<0.05,P<0.01),损伤组膝关节损伤侧MA、RFD值显著低于未损伤侧(P<0.05,P<0.01)。结论:即使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已恢复到未损伤侧水平,其随意动员能力和力量上升速率依然较低,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仍较差,这可能是影响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价系统可检测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与随意收缩叠加法 股四头肌 最大随意等长肌力 力量上升速率 随意动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肌肉疲劳的中枢和外周起源 被引量:8
7
作者 蔡斌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疲劳是很多内科及神经疾患的常见表现,理解这些疾病肌肉疲劳的中枢或者外周起源对制定针对性的肌肉疲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肌肉疲劳发生的中枢因素(包括脊髓水平和激素上水平所有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的因素)、外... 疲劳是很多内科及神经疾患的常见表现,理解这些疾病肌肉疲劳的中枢或者外周起源对制定针对性的肌肉疲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肌肉疲劳发生的中枢因素(包括脊髓水平和激素上水平所有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的因素)、外周因素(包括神经肌肉的传播、肌肉动作电位的扩散、兴奋-收缩偶联),并讨论采用直接(最大自主收缩、抽搐力)和间接(抽搐叠加、肌电图、运动皮质刺激)的检测方法评估肌肉疲劳的中枢和外周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最大自主收缩 抽搐力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性同侧搬举负荷对竖脊肌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旭东 马佩 +1 位作者 王乐军 张胜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预防重复性同侧搬举对竖脊肌的伤害,利用表面肌电(s EMG)技术,开展搬举试验,研究竖脊肌疲劳的影响因素。试验要求设置不同工件重量、搬举频率和搬举角度等3个负荷,并设置8个任务组;要求12名被试完成8个任务组中的右侧重复性搬举,记... 为预防重复性同侧搬举对竖脊肌的伤害,利用表面肌电(s EMG)技术,开展搬举试验,研究竖脊肌疲劳的影响因素。试验要求设置不同工件重量、搬举频率和搬举角度等3个负荷,并设置8个任务组;要求12名被试完成8个任务组中的右侧重复性搬举,记录相关s EMG信号,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竖脊肌疲劳的负荷因素。结果表明:搬举过程中随着工件重量、搬举频率和搬举角度负荷增加,s EMG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下降,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增大,最大随意收缩肌电百分比(MVE%)增大,最大负荷左右竖脊肌最大值分别为(64.85%±11.89%)MVE和(41.24%±9.77%)MVE;各任务组搬举中,左右竖脊肌均明显疲劳,而疲劳程度不一致;重复性同侧搬举负荷对竖脊肌疲劳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重量、角度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s EMG) 搬举负荷 竖脊肌 最大随意收缩肌电百分比(MVE%)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关节角度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抗阻力训练的神经适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成军 马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关节角度下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特点。方法将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做肘关节角度在45°、90°、135°MVC等长收缩抗阻力训练,测量训... 目的研究不同关节角度下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特点。方法将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做肘关节角度在45°、90°、135°MVC等长收缩抗阻力训练,测量训练前后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信号,并分析s EMG信号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结果肘关节45°、90°、135°训练前后肱二头肌s EMG的RMS标准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后不同角度之间RMS相比,45°与90°、13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90°与135°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各角度MF标准化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 EMG的RMS呈现角度特异性变化,而s EMG的MF不具有角度特异性。当肱二头肌处于中、大肘关节角度时,等长抗阻力训练产生的神经适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角度 最大自主收缩 抗阻力训练 神经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时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6,共5页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组),无训练控制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10 min/天,5天/周)。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参与者右肘屈肌的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以及运动相关的皮层电位(MRCP)。训练结束后,HME组的力量显著性增加(13.8%,P=0.002),而LME组的肌肉力量只增长5.0%(P=0.045),控制组的肌肉力量没有显著性改变;只有HME组的MRCP出现显著性增加(28.6%,P<0.005),但LME组(-2.9%,P=0.803)和CTL组(4.9%,P=0.539)均无显著性改变。因此,研究者认为与肌肉最大自主收缩相关的大脑活动强度在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 肌肉力量 最大自主收缩(mvc)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和大脑的积极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7,共9页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以及无训练的对照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5个单元/周)。在训练前、后对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右肘屈曲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运动相关的皮质电位(MRCP)、脑电频率谱都进行了测量。训练结束后,CST组的力量出现了最大的增长(17.6%,P<0.001),MIT组的肌肉力量也出现了显著性增加(13.8%,P<0.001),而且2组的力量增长无显著性差异。CTL组的肌肉力量无显著性改变。然而,训练结束后只有MIT组在MRCP数值上出现了显著性增加(28.6%,P<0.001);CST组尽管力量增加最大,但MRCP却无显著性增加(9.9%,P>0.05),CTL组的改变最小(4.9%,P>0.05)。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低强度身体训练对老年人力量增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大脑皮层运动控制中心的训练可以增强到目标肌肉的下行指令,进而引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身体训练 运动表象训练 老年人 中枢神经系统 积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及负荷对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影响建模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范 易灿南 +3 位作者 李开伟 左华丽 尹丽霞 李婉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1-196,共6页
为探究速度、负荷对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影响,构建描述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预测模型,设计动态拉力作业模拟试验;招募10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并测量试验前后的最大随意收缩(MVC)、最大耐受时间(MET)以及记录身体多个部位... 为探究速度、负荷对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影响,构建描述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预测模型,设计动态拉力作业模拟试验;招募10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并测量试验前后的最大随意收缩(MVC)、最大耐受时间(MET)以及记录身体多个部位的主观疲劳评分(RPE);探讨速度和负荷对拉力变化、MET和RPE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构建MET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速度显著影响MET、拉力衰减值(ΔF)、拉力衰减程度(DFD)以及多个部位的RPE,负荷仅显著影响MET;所建预测模型能描述MET与负荷强度、行走速度之间的关系,且相较其他MET预测模型,其偏差最小,更适用预测和评估动态拉力作业人员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拉力作业 肌肉疲劳 最大随意收缩(mvc) 最大耐受时间(MET) 主观疲劳评分(R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与高强度组合力量训练对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下肢肌肉肌力和募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耿宇 吴雪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BFRT)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组合训练(以下简称“组合训练”)对残奥会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下肢肌肉最大肌力、肌纤维募集能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方法:以国家残奥会高山滑雪队站姿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3男,3...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BFRT)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组合训练(以下简称“组合训练”)对残奥会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下肢肌肉最大肌力、肌纤维募集能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方法:以国家残奥会高山滑雪队站姿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3男,3女),年龄(20.67±1.34)岁。根据膝关节伸肌最大肌力的前测结果,将相对弱势一侧的下肢作为实验侧(BFRT干预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非BFRT干预侧)。运动员首先进行75%1 RM高强度力量训练,包括腿推、膝关节伸肌和屈肌练习、髋关节内收外展肌群练习等。之后在实验侧加压条件下,进行4组30%1 RM腿推和膝关节伸肌练习。比较2周训练前后最大肌力、肌纤维募集能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1)实验侧最大肌力显著增加(P=0.001);2)实验侧力量发展速率显著提高(P=0.042);3)对照侧和实验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RMS变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仅股直肌RMS变化率差异显著(P=0.02)。结论:2周组合训练对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效果优于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相对于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组合训练可以更快地达到力量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高强度力量训练 残奥会高山滑雪运动员 站姿组 股四头肌 最大肌力 肌纤维募集 力量发展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抓握力量控制的脑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张娜 李可 +2 位作者 侯莹 张冬梅 魏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精确抓握是人类完成多种精细复杂操作的基础,其神经控制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精确抓握力量调节时大脑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探究不同力幅度下精确抓握控制的指力行为和脑电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右利手受试者被要求在10%、20%和30... 精确抓握是人类完成多种精细复杂操作的基础,其神经控制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精确抓握力量调节时大脑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探究不同力幅度下精确抓握控制的指力行为和脑电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右利手受试者被要求在10%、20%和30%最大自主收缩力(MVC)等3个力量水平下进行精确抓握的力量控制,同时采集运动过程中拇指和食指的力信号、压力中心点(COP)轨迹以及脑电信号(EEG),并分别使用变异系数(CV)、COP速度和COP面积以及递归定量分析(RQA)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力信号的CV与力量水平呈现线性正相关(拇指:r=0.624,P<0.001;食指:r=0.721,P<0.001);拇指和食指在30%MVC力量水平的COP面积分别为(1.94±1.21)和(2.02±1.45) mm2,显著大于在10%MVC((1.01±0.81)、(0.89±1.02) mm2)和20%MVC((1.20±0.62)、(1.16±0.63) mm2,P<0.05)时的COP面积。拇指在10%,20%和30%MVC下x和y轴的COP速度分别为(4.23±1.11)、(2.11±0.50)、(1.70±0.40) mm/s和(6.22±1.45)、(3.39±0.70)、(2.90±0.69) mm/s,呈现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而逐级下降的趋势(P<0.01),而10%MVC下的食指x和y轴的COP速度((4.95±1.34)、(7.04±1.75) mm/s)显著高于20%MVC((2.78±0.53)、(3.79±0.63) mm/s)和30%MVC ((2.95±0.94)、(3.54±0.82) mm/s,P<0.05)。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EEG信号α频带的RQA参数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力量波动性、EEG信号的复杂性增加,手指的调整速度和控制稳定性降低,EEG信号的α频带与精确抓握的运动控制密切相关。研究揭示精确抓握指力的指力控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密切耦联,为深入研究中枢外周协同工作机制、定量评估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抓握 脑电信号 最大自主收缩力 递归定量分析 神经控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