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怒江州滑坡易发性评价
1
作者 李益敏 向倩英 +1 位作者 邓选伦 冯显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 怒江州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滑坡)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综合考虑怒江州实际情况,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植被生态和人类活动5个方面选取坡向,高程等14个影响因子,判断滑坡与各影... 目的 怒江州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滑坡)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综合考虑怒江州实际情况,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植被生态和人类活动5个方面选取坡向,高程等14个影响因子,判断滑坡与各影响因子间相关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的特征类(feature combination,FC)和正则化乘数(regularization multiplier, RM)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前后小样本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AIC)、遗漏率(omissionrate,OR)和AUC(areaunder curve),并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滑坡灾害的发生,实现怒江州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在研究区滑坡易发性预测中适用性优秀(AUC=0.913);运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各影响因子对易发性的影响程度,高程(S3, 23.2%)、坡度(S9, 22.4%)、居民点密度(S5, 14.2%)、距河流距离(S13, 13.7%)、距道路距离(S4, 9.6%)和岩性(S7, 8.7%)是前六位影响因子,累计贡献度达91.8%;极高、高、中、低滑坡易发性等级的空间占比分别为4.88%,8.96%,18.40%,67.76%,县域中极高和高易发区占比最大的是泸水市,整体上看,极高、高易发区主要沿河流和道路分布于峡谷中,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少、河谷不发育的区域。结论 优化后的MaxEnt模型更适合怒江州滑坡易发性预测,研究结果可为怒江州防灾减灾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最大熵模型 滑坡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香料烟气候适生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含文 张云贵 +5 位作者 李光西 李志宏 甄安忠 刘青丽 唐旭兵 王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研究香料烟在云南的气候适生区,为其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ArcGIS将气候数据结合地形校正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香料烟分布的气象因子,最后使用ArcGIS对云南省香料... 【目的】研究香料烟在云南的气候适生区,为其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ArcGIS将气候数据结合地形校正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香料烟分布的气象因子,最后使用ArcGIS对云南省香料烟的气候适生区进行评价。【结果】MaxEn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93,可精准预测云南省香料烟的气候适生区。影响香料烟在云南省分布的气象因子为2月降雨量、1月日照时间、3月日照时间、3月平均气温、3月降雨量、4月降雨量、1月降雨量、2月日照时间和4月最高气温。香料烟在云南省的最适宜种植区(四级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德宏和临沧;适宜种植区(三级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德宏、临沧、玉溪、楚雄和大理。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香料烟种植区拟合度较高,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四级和三级适生区,极少数分布在二级和一级适生区。【结论】云南省适合种植香料烟的地区主要在西南部,适宜种植区主要为沿怒江、澜沧江、黑惠江及其支流的干热河谷地区。2月降雨量、1月日照时间、3月日照时间和3月平均气温是影响香料烟在云南种植的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最大熵模型(maxent) 气候 适生区 潜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厚唇裸重唇鱼当下潜在适宜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开阳 赵春娴 +7 位作者 吕红健 李筱芹 鲁桃秀 吴彤飞 田辉伍 邓华堂 姚维志 付梅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研究以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为研究对象,基于其53个野外分布位点,并结合筛选后的3组环境因子(包括第1组:气候因子与地形因素;第2组:淡水环境因子;第3组:气候因子、地形因素与淡水环境因子)分别构建MaxEnt模型Ⅰ、... 研究以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为研究对象,基于其53个野外分布位点,并结合筛选后的3组环境因子(包括第1组:气候因子与地形因素;第2组:淡水环境因子;第3组:气候因子、地形因素与淡水环境因子)分别构建MaxEnt模型Ⅰ、Ⅱ、Ⅲ,分析厚唇裸重唇鱼在长江及黄河流域的当下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一步探讨MaxEnt模型在内陆淡水鱼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基于3组环境因子所构建MaxEnt模型Ⅰ、Ⅱ、Ⅲ对厚唇裸重唇鱼当下在长江与黄河流域适宜分布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气候因子与地形因子的基础上,淡水环境因子的添加进一步增加了MaxEnt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2)MaxEnt模型对厚唇裸重唇鱼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当下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与其现有分布基本吻合;(3)在长江与黄河流域,MaxEnt模型筛选出影响厚唇裸重唇鱼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草本植被横跨小集水区范围(Hb-rang)、上游平均高程(Up-ele)和温度季节性变异系数(Bio4)。研究结果为厚唇裸重唇鱼野生资源养护和栖息地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MaxEnt模型在我国其他珍稀濒危鱼类适生区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此外,MaxEnt模型在我国内陆鱼类栖息地保护、鱼类更替及其灭绝驱动因素预测、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外来(或入侵)鱼类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分布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厚唇裸重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剑雪 张晓明 +3 位作者 叶照春 王宇 邵昌余 张桂芬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为研究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扩张/收缩趋势,明确其在我省的潜在危害及威胁,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基于331个分布点地理信息、23组生物气候变量及未来4种共享社会经济途径下2021—2100年的生物环境变量对... 为研究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扩张/收缩趋势,明确其在我省的潜在危害及威胁,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基于331个分布点地理信息、23组生物气候变量及未来4种共享社会经济途径下2021—2100年的生物环境变量对番茄潜叶蛾在我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模式下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axEnt预测模型AUC值为0.958,说明模型对番茄潜叶蛾的适生区预测结果较为精准。通过刀切法筛选出11月的降水量(p11)、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平均温(bio1)、海拔(elev)、年温变化范围(bio7)等5个因子是影响番茄潜叶蛾潜在分布的主要限制环境变量。经预测,在我省的适生区面积约为15.96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99.99%,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毕节市东部地区、遵义市西北部与黔南州大部地区,面积约为8.94万km^(2),占全省面积的55.96%;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铜仁市、毕节西部、遵义市东南部、黔南州南部等,面积为6.47万km^(2),占比为40.54%,贵州省近99.99%的区域均为番茄潜叶蛾的适生区。从未来模式的发展趋势可知,番茄潜叶蛾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先缩减后扩张的趋势。至2081—2100年,适生区面积变化范围在-32.74万km^(2)~8.54万km^(2)间浮动;在我省的适生区总面积没有变化,其中高适生区整体往我省西部移动;我省东部、南部、北部等部分区域将由高适生区转变为中适生区或低适生区。因此,我省将成为番茄潜叶蛾在我国扩张蔓延最重要的中转站,其西部地区也将成为高风险地区,应进一步提升对该虫的监测预警意识,积极开展该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该虫进一步扩张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适生区预测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科尔沁沙地刺萼龙葵适宜生长区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齐开源 王雪丽 +4 位作者 苏雅乐 罗亚勇 孙忠林 熊梅 周立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9-1287,共9页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在科尔沁沙地的适生区分布,利用刺萼龙葵的记录点和19个环境变量,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对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刺萼龙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其适生区,并...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在科尔沁沙地的适生区分布,利用刺萼龙葵的记录点和19个环境变量,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对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刺萼龙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其适生区,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在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AUC)分别为0.849和0.950,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中最暖月高温、最冷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日均温是影响刺萼龙葵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刺萼龙葵在科尔沁沙地的高适生区约占3.9万km^(2),主要集中分布于科尔沁沙地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环境变量 适生区预测 刺萼龙葵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瑞 杨建欣 +3 位作者 马长乐 郭帅龙 杨黎星 王李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5,共11页
基于昆明市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数据和25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其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高适宜区,开展大尺度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及其周边地区是鸟类适宜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区域;除人为干扰外,最湿... 基于昆明市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数据和25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其在昆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高适宜区,开展大尺度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及其周边地区是鸟类适宜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区域;除人为干扰外,最湿月份降水量(bio13)、距离水源距离(DW)和土地利用类型(LU)对鸟类适宜区的影响程度较高,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生境类型更受鸟类的偏爱;昆明市的鸟类适宜区仍有14756.93 km^(2)的区域未被保护,占适宜区面积的77.94%。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及栖息地营建提供科学参考,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 适宜性评价 maxent模型 生物多样性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缺苞箭竹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奕莹 毛艳蓉 +5 位作者 朱必清 张越 彭振中 刘娟 张笑晨 杨建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7,共9页
【目的】预测缺苞箭竹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适生区,进一步为有效保护缺苞箭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axEnt和ArcGIS技术,结合缺苞箭竹的地理空间分布信息,探究缺苞箭竹在保护区的适宜性及潜在适生区的地理分布。【结... 【目的】预测缺苞箭竹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适生区,进一步为有效保护缺苞箭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axEnt和ArcGIS技术,结合缺苞箭竹的地理空间分布信息,探究缺苞箭竹在保护区的适宜性及潜在适生区的地理分布。【结果】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缺苞箭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为0.930,模型可信度高。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距水源距离、最冷季平均温度和距公路距离4个环境因子是影响缺苞箭竹在保护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其适宜范围海拔高度在2400~3100 m之间、距水源距离小于1550 m、最冷季平均温度-5~-1℃、距公路距离大于1050 m。白河保护区缺苞箭竹适生区面积为8281.89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1.96%。从水平分布来看,缺苞箭竹适生区面积整体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太平管护区适宜面积最大,占保护区面积的34.53%,其次为燕子垭11.80%,二道桥最小5.63%。从垂直分布来看,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000 m之间,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92%。【结论】基于MaxEnt模型,确定了影响缺苞箭竹在保护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并结合ArcGIS技术很好地预测保护区缺苞箭竹生境的适宜性,研究结果对大熊猫主食竹资源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苞箭竹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红树秋茄(Kandelia obovata)在中国潜在适生区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应邦肯 田阔 +5 位作者 郭浩宇 杨晓龙 李伟业 李启 骆宇晨 张秀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红树秋茄为自然分布于我国南方热带与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淤泥质滩涂上特有的植被类型,由其构成的红树林生境在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平衡、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红树秋茄的地理分布范围,尤其是... 红树秋茄为自然分布于我国南方热带与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淤泥质滩涂上特有的植被类型,由其构成的红树林生境在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平衡、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红树秋茄的地理分布范围,尤其是其分布北界的变化一直是当前红树研究领域的争论焦点之一。基于MaxEnt模型,筛选了141个秋茄现有分布点,并结合筛选后的14个陆地气候变量和2个海洋表层海洋环境因子,模拟了秋茄种群在不同碳排放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域。分析了影响秋茄自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揭示了其在中国内地分布北界的演化趋势。根据模型结果,当前模拟的潜在分布区与现有分布范围吻合度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90,预测结果优良。通过广义加性模型回归验证表明,主要环境因子与秋茄的生境适生性指数呈显著相关,整体方差解释率为94.7%(R^(2)=0.915),说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可靠稳定。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和刀切法的结果表明海洋表层平均水温、等温性、最暖季度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份最高温度等可能是影响秋茄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等温性(bio_03)为23.43—33.99,最热月份最高温度(bio_05)>31.7℃,最暖季度降水量(bio_18)>740.61mm,海洋表层平均水温(temperature)>24.9℃,将有利于秋茄种群的发育与扩散。根据模型预测,在21世纪中叶和21世纪末,秋茄的潜在分布区发生集中变化的区域在浙江与江苏一带,以秋茄自然分布区域北界变化最为显著。不同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2.6、4.5、8.5)下,秋茄高适生区域均发生北移,低适生区域可至长江口附近,甚至到达江苏沿岸。这为上述区域未来利用红树秋茄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和增加碳汇储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最大熵模型 未来分布 气候变化 适生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与ArcGIS的中国角茴香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紫葳 杜燕 +1 位作者 郭静霞 杨美青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相关生态因子,对角茴香的生态适宜性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收集角茴香在中国的205个经纬度信息,结合19项生态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对角茴香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分析。影响角茴...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相关生态因子,对角茴香的生态适宜性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收集角茴香在中国的205个经纬度信息,结合19项生态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对角茴香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分析。影响角茴香潜在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最冷季节降水量、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最暖季节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等。当前气候条件下,角茴香高度适宜生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河南、陕西和内蒙古南部等,面积约为77.4×104 km2;未来气候条件下,适生区将向东北部和西部扩张。该研究预测的结果与角茴香实际分布区域相符,为角茴香的可持续利用和角茴香的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角茴香 生态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福建福鼎白茶种植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文霖 陈苑旻 +2 位作者 余会康 陈惠 李丽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福鼎白茶的种植适宜区域,为福建省福鼎白茶的种植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福鼎白茶地理分布数据与气象资料(热量、光照和水分条件),采用MaxEnt模型研究影响福鼎白茶在福建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对其潜在分布进... 【目的】探明福鼎白茶的种植适宜区域,为福建省福鼎白茶的种植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福鼎白茶地理分布数据与气象资料(热量、光照和水分条件),采用MaxEnt模型研究影响福鼎白茶在福建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对其潜在分布进行适宜性区划。【结果】MaxEnt模型适用于福鼎白茶种植分布模拟,影响福鼎白茶种植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为3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福鼎白茶在福建的种植分布对生长关键期气温最敏感。福建适宜种植区域关键气象条件为3月平均气温低于15.0℃,最冷月平均气温10.7~11.9℃。福鼎白茶在福建的适宜区分布于24.76°~28.27°N、116.16°~120.45°E。【结论】福鼎白茶适宜及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各县(市)、南平市西部和中部、福州市东部和北部,约占全省面积的16.41%;次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平和三明市大部、福州市南部及莆田、泉州和龙岩市的北部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4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maxent模型 种植分布 区划 适宜性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北烟区潜在适宜性分布及其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本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烟区 最大熵模型 生育期 潜在分布 主导环境因子 生态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省华山松潜在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华 覃阳平 +2 位作者 罗春林 杨海方 侯文通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基于535个华山松物种分布点和33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模拟华山松潜在适生区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华山松MaxEnt模型十折交叉验证的AUC值为0.... 基于535个华山松物种分布点和33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模拟华山松潜在适生区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华山松MaxEnt模型十折交叉验证的AUC值为0.832,标准差为±0.019,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影响华山松潜在适生区的主要环境变量为年均温、昼夜温差月均值、温度的季节性、最暖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和土壤pH,其中年均温是影响华山松潜在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变量,其适宜区间介于6.6~14.8℃;华山松潜在适生区在云南省主要分布于滇东北、滇中和滇西北地区,全省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65596、40142和46154 km^(2);曲靖市高、中适生区面积最大,迪庆州低适生区面积最大,西双版纳州无华山松适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潜在适生区 maxent模型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石柱县马尾松毛虫害风险空间分布估测
13
作者 杨馨媛 黄水生 +4 位作者 胡心雨 蒋凤 蒙方鑫 俞琳锋 覃先林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精准掌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尾松毛虫害的风险范围,为及时有效地防治虫灾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60个马尾松毛虫分布点的数据,结合该县马尾松区域的地形、气候和人为因子,用MaxEnt模型估测该县的马尾松毛虫害风险。... 【目的】精准掌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尾松毛虫害的风险范围,为及时有效地防治虫灾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60个马尾松毛虫分布点的数据,结合该县马尾松区域的地形、气候和人为因子,用MaxEnt模型估测该县的马尾松毛虫害风险。通过环境因子的百分比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和环境因子响应曲线,探讨该县马尾松毛虫适宜生境条件。利用该模型的“训练遗漏、预测面积和阈值达到平衡”的阈值和“阈值熵与原始分布熵相等”的阈值对风险区进行风险分级,将该区域的马尾松毛虫害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各个风险区的区域面积。通过该模型AUC均值验证估测精度,以及对比该县2022年马尾松毛虫飞防的区域内各风险区面积占比,对风险分级效果进行验证。【结果】1)年均降水量、月均潜在蒸散发量、距居民点距离和海拔为影响该县马尾松毛虫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2)MaxEnt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的AUC均值分别为0.92与0.87,标准差为0.013,小于0.05,表明模型的结果为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高,可用于该县马尾松毛虫害风险估测;通过对比2022年石柱县春季马尾松毛虫的飞防区域,面积占比高达99.05%,表明高风险区分布与其实际分布高度一致,分级效果好。3)该县马尾松毛虫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临溪镇、悦崃镇、鱼池镇、河嘴乡和万朝镇等;王场镇、龙沙镇、王家乡、西沱镇、黎场乡、沿溪镇和万朝镇的高风险区面积占各自乡镇马尾松区域面积高达90%以上。【结论】研究表明,石柱县的马尾松毛虫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的乡镇,通过对乡镇间与乡镇内高风险区分布的统计分析,更全面地了解了马尾松毛虫的风险区分布,可为马尾松毛虫的针对性防治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maxent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风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黄花刺茄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适生区分析
14
作者 郑梦月 宋彦涛 +4 位作者 李彩琳 那木汗 乌云娜 马晶 于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5-3914,共10页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作为危害性极强的外来入侵物种,明确影响其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及潜在适生区对合理防治和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基于R语言ENMeval数据包优化的最...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作为危害性极强的外来入侵物种,明确影响其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及潜在适生区对合理防治和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基于R语言ENMeval数据包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黄花刺茄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分布数据及9个环境因子,分析黄花刺茄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潜在适生区。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模拟的潜在分布区与实际分布基本吻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8,预测结果较好。结果表明,最湿季平均温、干旱度指数、降雨量变异系数、海拔是影响黄花刺茄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黄花刺茄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高适生区面积约占6.82×10^(4) km^(2),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刺茄 北方农牧交错带 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精确代理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时茗扬 李春娜 +1 位作者 刘洋 龚春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为了在保证固体火箭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运载能力,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过程中精确量化发动机推力曲线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考虑不确定性的MDO过程中推力曲线的不确定... 为了在保证固体火箭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运载能力,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过程中精确量化发动机推力曲线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考虑不确定性的MDO过程中推力曲线的不确定性难以精确量化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效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确代理建模方法。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实现发动机推力曲线不确定性的降维表达;建立Kriging代理模型来预测降维后模态系数的前4阶统计矩;使用最大熵法建立模态系数的精确概率分布模型,进而得到推力曲线的精确分布。对星型装药发动机的推力不确定性建模结果表明,推力不确定性分布的预测置信度可达98%;单次不确定性分析时间相比蒙特卡洛方法缩短9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不确定性建模 最大熵法 本征正交分解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分布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8
16
作者 陈新美 雷渊才 +1 位作者 张雄清 贾宏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样本量的大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精度影响不大,在样本量较小时,精度不稳定,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训练数据在样本量50左右,检验数据在样本量120左右),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越来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量 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 AUC 预测精度 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值法生态位模型(Maxent)的三种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预测(英文)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白尼 魏武 +1 位作者 马骏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2-1131,共10页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D. ciliatus和西瓜寡鬃实蝇D.vertebratus)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在模型预测精确度的比较过程中, 3种评估指标(ROC/AUC,Kappa,TSS)均显示Maxent拥有最好的预测结果和最好的运行性能。由Maxent对葫芦寡鬃实蝇、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和西瓜寡鬃实蝇的预测结果显示,这3种实蝇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在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全球范围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除前述地区外,其潜在适生区还包括地中海沿岸、沙特阿拉伯、也门、安曼和伊朗南部的大片地区,这也意味着在3种寡鬃实蝇中,它能忍受变化幅度最广的生态、环境条件。在中国,云南和海南都极适宜于3种实蝇的生存,同时广东南部及台湾的部分地区也是它们的潜在适生区。基于Maxent的预测结果显示,相对而言,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中国范围也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除前述省份和地区外,四川、贵州和西藏的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南部的部分沿海地区,也都是它的潜在适生区。综合所得出的预测结果, 3种寡鬃实蝇从境外传入广东并在此定殖的风险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Jackknife分析显示,温度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因子对于3种实蝇在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分布模式和分布情况都有极大的影响,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寡鬃实蝇 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 西瓜寡鬃实蝇 生态位模型 最大熵值 maxent BIOCLIM DOM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分析我国羊草分布区的生物气候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积山 刘杰淋 +5 位作者 朱瑞芬 李佶恺 邸桂俐 张强 毛东杰 孔晓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2,共8页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利用生物气候数据分析我国羊草的适生气候特征,客观反映我国羊草的地理分布范围及主导其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能为我国羊草的分布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利用生物气候数据分析我国羊草的适生气候特征,客观反映我国羊草的地理分布范围及主导其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能为我国羊草的分布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我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204个羊草标本记录数据,并从WorldClim获取生物气候数据(1950—2000年),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羊草的地理分布,检测其生物气候主导因子及其适宜值。结果表明,冷季降雨量(bio19)对羊草分布的增益最大,干季降雨量(bio17)和最干月降水量(bio14)依次次之。同时羊草分布概率分别与冷季降雨量(bio19),干季降雨量(bio17)和最干月降水量(bio14)为单峰响应关系。较纬度和海拔因子,经度是影响我国羊草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maxent模型 生物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3种优良牧草适生区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纪萍 兰措卓玛 +3 位作者 王伟 王寒冬 王稳 赵佳丽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1-616,共16页
研究长时间序列的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牧草适生区的影响,可以为高原畜牧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草畜矛盾提供建议。本研究基于ArcGIS 10.2软件和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构建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nutans)和紫花针茅(St... 研究长时间序列的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牧草适生区的影响,可以为高原畜牧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草畜矛盾提供建议。本研究基于ArcGIS 10.2软件和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构建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nutans)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3种牧草的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研究了影响青藏高原牧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在气候变化下古气候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中期)、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80年RCP 2.6和RCP 8.5(RCP为未来气候模式中代表性浓度路径)两种情景下牧草在青藏高原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显示:1)影响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适生区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而影响紫花针茅适生区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紫花针茅具有更强的耐寒耐旱性。2)在末次间冰期至全新世中期,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的适生区面积增加,而紫花针茅的适生区面积减少。未来,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的适生区面积呈继续增加趋势,向高寒草原地区扩展,紫花针茅适生区面积呈减少趋势。3)当前,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湿润地区,紫花针茅则主要分布在高原干旱区域。4)在RCP 2.6和RCP 8.5情景下,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3种牧草适生区质心位置存在差异,主要受到牧草适生区空间分布的影响。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的质心位置均向高纬度位移,紫花针茅的质心位置变化不大。5)当前,这3种牧草的高适生区最适宜混播区主要分布在河湟谷地周围。预计未来,牧草适宜混播区的面积将减少,主要原因是紫花针茅的适生区面积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牧草 适生区变化 环境因子 最大熵模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当归全球生态适宜区和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5
20
作者 张东方 张琴 +4 位作者 郭杰 孙成忠 吴杰 聂祥 谢彩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11-5120,共10页
研究药用植物当归在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适宜区和生态特征,根据109个当归样本点和37个生态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其进行全球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当归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 研究药用植物当归在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适宜区和生态特征,根据109个当归样本点和37个生态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其进行全球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当归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50°范围内的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南纬15—35°范围内的南美洲和非洲,共约593.07万km^2。其中生态相似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东部、云南省北部、贵州省、陕西省西南部等地区,可见中国十分适合当归的种植,是当归的主产区。影响当归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值范围分别为:最暖季降水量为300—700 mm,最冷季平均温为-3—7℃,降水的季节性数值为70—98;影响当归地理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适宜值范围分别为:碳酸钙含量为50%—60%,粘土比重为17%—24%。研究结果为当归人工引种栽培及精细化种植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最大信息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适宜性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