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land FD-CSEM forward modeling using edge finite-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Jian-xin LIU Peng-mao TONG Xiao-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loped.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our modeling method and those previous works is edge finite-element approach applied to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generated by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source.Firstly,the edge finite-element equation is formulated through the Galerkin method based on Helmholtz equa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s.Secondly,in order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code,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 homogeneous half-space model.Finally,other three models are simul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algorithm has been demonstrated,which can be effective to modeling the complex geo-electrical structures.This efficient algorithm will help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3-D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and to setup basis for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forward modeling edge finite-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苗 李风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88,共4页
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部中最常见的缺损,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障碍。传统颌骨缺损修复制作流程复杂、技术敏感性高。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发展及应用,上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已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 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部中最常见的缺损,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障碍。传统颌骨缺损修复制作流程复杂、技术敏感性高。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发展及应用,上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已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治疗过程,并从上颌骨缺损三维数据获取、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制造这3个方面对数字化技术在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数字化技术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被引量:9
3
作者 储顺礼 周延民 +1 位作者 孟维艳 张兴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颅颌骨,利用3D-Doctor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建立颧骨种植体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 目的:探讨上颌骨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颅颌骨,利用3D-Doctor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建立颧骨种植体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在操作平台上可随意观察。结论:采用CT扫描技术及ABAQUS建模技术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上颌骨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 颧骨 颧骨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松龄 黄代营 +2 位作者 周苗 庾晓伟 张继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拔除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2mm、4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24周处... 【目的】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拔除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2mm、4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24周处死动物各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2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4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 移植骨 牙种植 种植体 动物模型 黏膜 双侧 条件 保持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Nurbs曲面建模法建立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艳 李晓智 +3 位作者 陈志雄 曾明慧 杨光银 王汉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建立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高质量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应用薄层CT技术扫描得到的牙齿及牙周组织截面影像的DICOM数据,结合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及CAD生成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iges曲面模型,利用Hypermesh划分网格并检查... 目的:建立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高质量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应用薄层CT技术扫描得到的牙齿及牙周组织截面影像的DICOM数据,结合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及CAD生成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的iges曲面模型,利用Hypermesh划分网格并检查单元的质量,生成可分析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结果和结论:建立了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高质量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640 396个单元,117 889个节点。这种新的建模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口腔牙体牙周等复杂组织的建模;所建模型相似性高,可供研究分析在各种不同正畸矫治力系统作用下,上颌前牙段单个牙齿或节段牙齿的生物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有限元模型 3D-Nur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文抑西 石冰 杨壮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唇裂修复术后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的影响。方法:对一位14岁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者的头部作连续冠状扫描。应用DICOM技术获取扫描图片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工程建模软件对患者的上颌骨复合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模拟正... 目的:研究唇裂修复术后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的影响。方法:对一位14岁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者的头部作连续冠状扫描。应用DICOM技术获取扫描图片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工程建模软件对患者的上颌骨复合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模拟正常上唇的压力对上颌骨复合体进行加载工况。结果:模型显示在相当于两侧眶下区、牙槽突前段以及翼突下端有应力集中区。健侧上颌骨段的变形大于对侧,导致健侧梨状孔缘成为剪应力集中区域。模型向后、向下移位,牙槽突裂隙缩小。结论:腭裂上颌骨模型在受力后的表现与临床上的唇裂术后腭裂上颌骨观察到的变化一致。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为临床唇腭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复合体 有限元模型 上唇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突和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文抑西 石冰 杨壮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腭裂上颌骨模型。在上颌骨前牙区及两侧前磨牙区以正常上唇压力加载负荷,观察各种应力沿上颌骨分布的特点。结果未植骨模型,上颌骨段以变形和移位为主,各种应力集中于上颌骨前壁、牙槽突和腭板等处。植骨模型表现为应力分布均匀化。牙槽突植骨可以显著降低由于上颌骨变形而产生的剪应力和牙槽突的向内移位。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与牙槽突植骨差异不大。结论唇裂修复手术后产生的压力是使未作植骨修复的牙槽突产生变形移位的主要原因。牙槽突植骨修复可以使腭裂上颌骨表面应力分布趋向均匀,生物力学意义重大。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与单纯牙槽突植骨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有限元模型 牙槽突 硬腭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上颌前牵引对SD大鼠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如 徐芸 +1 位作者 曹真胜 李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建立模拟上颌前牵引的动物模型以进行其基础研究。方法:18只生长发育期SD大鼠随机分为 实验加力组、手术对照组、自然生长组各6只,采用自行设计的上颌前牵引装置建立动物模型,X线头影测量分析, 观察施力前及施力4周后上颌骨生... 目的:建立模拟上颌前牵引的动物模型以进行其基础研究。方法:18只生长发育期SD大鼠随机分为 实验加力组、手术对照组、自然生长组各6只,采用自行设计的上颌前牵引装置建立动物模型,X线头影测量分析, 观察施力前及施力4周后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动物模型。大鼠上颌复合体在矢状方向 生长加快,并呈现向前向上的逆时针旋转。模拟上颌前牵引能加速生长发育期大鼠上颌向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动物模型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动物模型建立与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文星 周洪 +1 位作者 邹敏 任战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临床上颌骨前牵引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生长发育期的家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距上切牙约1cm的膜龈联合处安置钛合金钉,做为前颌骨标志点。实验组用自制外置式牵引支架牵引上颌,牵引皮圈连接外置支架和切牙冠... 目的:建立模拟临床上颌骨前牵引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生长发育期的家兔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距上切牙约1cm的膜龈联合处安置钛合金钉,做为前颌骨标志点。实验组用自制外置式牵引支架牵引上颌,牵引皮圈连接外置支架和切牙冠套上的牵引钩,向前持续弹性牵引30d,牵引方向与平面呈向下方30°,力值为3.43N;对照组仅粘固上切牙套冠,不进行牵引。2组于实验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和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结果:实验组前颌骨平均前移1.89mm,而对照组为0.11mm;头影测量分析:实验组较对照组上颌骨前移,未见明显旋转发生;上下切牙均有轻度的唇倾。2组下颌骨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生长发育期兔和自制外置式牵引装置建立的上颌前牵引的动物模型科学、可靠,可以有效地使上颌骨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动物模型 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矫治结果的三维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宁 李巍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测量的手段对比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的矫治结果。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46名,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于正畸治疗前和上颌间隙关闭后制取上颌记存模型...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测量的手段对比不同支抗控制下上颌前突的矫治结果。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46名,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于正畸治疗前和上颌间隙关闭后制取上颌记存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测量手段,测量并对比不同支抗组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改变。结果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患者上颌中切牙矢状向内收移动,位移分别为(-6.661±1.328)、(-5.939±1.806)、(-5.788±2.009)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上颌中切牙的垂直向移动,种植体支抗组平均压低(0.129±1.815)mm,而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分别伸长了(-2.162±2.026)、(-2.623±1.776)mm。种植体支抗组和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口外弓组和Nance弓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的矢状向移动位移分别为(0.608±1.045)、(1.445±1.462)、(1.503±0.945)mm;上颌第一磨牙的垂直向移动,种植体支抗组平均压低(0.720±0.805)mm,口外弓组轻度压低(0.076±0.986)mm,Nance弓组轻度伸长(-0.072±0.690)mm。种植体支抗组和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发生舌向移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矫治中对于上颌切牙的垂直向控制以及对上颌磨牙的矢状向、垂直向控制优于传统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上颌前突 三维模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卫红 吕纯洁 田志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9-62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在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牙体病的诊断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对4种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拟正中咬合状...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在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牙体病的诊断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对4种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拟正中咬合状态受力时,应力峰值较低,内部应力分布均匀,应力高集中区域分布于牙颈部。非正中咬合状态受力时,其应力峰值明显升高,应力集中区域位于面窝沟。结论牙折裂的发生与牙体受力集中于单个牙尖的斜面和近远中向窝沟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瞬时移动趋势的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翔 宋锦璘 +2 位作者 李丽华 邓锋 樊瑜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构建具有一定粘弹塑性的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瞬时移动趋势,探讨Forsus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有利的加载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 目的:构建具有一定粘弹塑性的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瞬时移动趋势,探讨Forsus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有利的加载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畸形男性患者1名,螺旋CT扫描头颅后,经Mimics8.0、Abaqus6.5构建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单纯加载Forsus远中力、加载Forsus远中力+抗倾斜力矩、复合加载Forsus远中力+抗倾斜力矩+抗旋转力矩三种不同载荷作用下上颌第一磨牙的瞬时移动过程(加载合力大小300g,作用点位于冠颊面中心,加载时间为1s),经Abaqus6.5分析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有利加载方式。结果:Forsus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时,不同的加载方式所产生的牙周膜应力分布不同。单纯加载Forsus远中力时,上颌第一磨牙发生较严重倾斜移动;加载Forsus远中力+抗倾斜力矩(Mt/F=9)时,上颌第一磨牙发生较严重扭转;复合加载Forsus远中力+抗倾斜力矩(Mt/F=9)+抗旋转力矩(Mr/F=5)时,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韧带远中面承受的应力最小,第一磨牙近似远中平动。结论:Forsus导下颌向前时,在上颌第一磨牙处辅以一定的抗倾斜力矩和抗旋转力矩,可获得较有利的磨牙远中平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 推磨牙向远中 三维有限元模型 力学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新荣 翦新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建立双侧牙槽嵴裂大动物模型,研究其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8只1 2周龄的同窝实验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动物模型组,对实验组的动物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建立裂隙程度一致的双侧上颌牙槽嵴裂,术后1 2周处死动物,通过实... 目的:建立双侧牙槽嵴裂大动物模型,研究其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8只1 2周龄的同窝实验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动物模型组,对实验组的动物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建立裂隙程度一致的双侧上颌牙槽嵴裂,术后1 2周处死动物,通过实体标本、三维CT等对两组动物行头颅测量。结果:实验模型组牙槽嵴裂裂隙为(1 0.8 1±0.4 1)mm,其上颌骨长度、前部宽度和前部高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小(P<0.0 5)。结论:牙槽嵴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裂模型 上颌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在不同角度载荷下牙本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瑜波 张晓峰 陈君楷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57-60,共4页
本研究以上颌中切牙天然牙为解剖学基础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生理载荷、垂直载荷、45°载荷及水平载荷作用于牙体,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牙本质的应力分布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有限元 上颌中切牙 应力分布 牙体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淑霞 朱凤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7-789,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正畸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的动物模型并分析保持时间与复发距离的关系。方法采用36只雌性SD大鼠,在上颌两个中切牙间施加20g的力量,建立牙根扭转的动物模型。10d后进行固定保持,分为1、4、7、14、21d保持组(实验组),...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正畸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的动物模型并分析保持时间与复发距离的关系。方法采用36只雌性SD大鼠,在上颌两个中切牙间施加20g的力量,建立牙根扭转的动物模型。10d后进行固定保持,分为1、4、7、14、21d保持组(实验组),并设不予保持的对照组。测量加力结束后、保持结束时和拆除保持器后7d两中切牙之间的距离变化。计算每组大鼠拆除保持器7d后的复发距离(M)。复发距离(M)=保持结束后两切牙之间的距离(M1)-复发7d后两切牙中间的距离(M2)。结果各实验组复发距离分别为(1.95±0.30)、(0.84±0.06)、(0.69±0.03)、(0.32±0.10)、(0.09±0.04)mm,明显小于对照组(2.57±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用直径0.25mm结扎丝可以用作固定保持器来建立大鼠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牙 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 正畸 牙根扭转动物模型 复发距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上颌扩展在吮拇指所致开治疗中的作用
16
作者 陆静 龚方方 沈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3~4个月以后,对吮拇指所致的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用RME行上颌横向扩展。RME的开展速度为每日将螺旋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直至上后牙腭尖和下后牙颊尖相对为止。扩展矫治前后均取模、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腭中缝被打开,上颌基骨横向宽度增大,左右侧颧点间距、左右侧上颌牙槽基座点间距和左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面最外点间距均增大,增加量分别为2.30、2.30和4.85 mm;上牙弓横向宽度增大,上颌左右侧尖牙牙尖间距及左右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增大,上牙弓弓形得到明显改善,并为排齐牙列创造了间隙。结论RME通过打开腭中缝增加上颌基骨宽度,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对吮拇指导致开的恒牙列早期患者矫治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的固定矫治纠正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吮拇指习惯 开 快速上颌扩展 头影测量分析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侧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固位方案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敏 王冬梅 +2 位作者 王明一 曲行舟 张陈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对3种单侧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方式——卡环固位、一根/两根颧种植与卡环联合固位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人颅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分析3种重建模型中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分布,综合比较赝... 目的对3种单侧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方式——卡环固位、一根/两根颧种植与卡环联合固位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人颅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分析3种重建模型中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分布,综合比较赝复体、基牙、卡环、种植体、颧骨的应力水平。结果单一的卡环固位,基牙应力峰值达130.7 MPa,赝复体产生位移4.439 mm,卡环应力峰值达452.4 MPa,健侧眶缘应力为23.32 MPa;加入一根颧种植后,卡环应力减小至118.1 MPa,基牙应力峰值为31.12 MPa,健侧眶缘应力仅为5.387 MPa。两根颧种植体固位方式下,颧骨应力由66.11 MPa减小到48.12 MPa;颧种植体上的最大应力也由500.2 MPa降至313.8 MPa。结论颧种植与卡环联合固位,颌面骨骼应力分布更符合咬合力传导规律。研究结果将为人体上颌单侧缺损重建方案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上颌骨缺损 固位 赝复体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区三种种植体表面改性工艺早期成骨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永翔 刘亚军 +2 位作者 杨刚 刘鑫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38-1943,共6页
目的为了评价3种市售种植体表面SLA®、SLActive®、Xpeed®在上颌窦成骨困难区内早期成骨效果。方法细胞实验:将MC3T3E1细胞接种在3种钛片表面,细胞染色与CCK-8法检测黏附与增殖能力。动物实验:将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SLAc... 目的为了评价3种市售种植体表面SLA®、SLActive®、Xpeed®在上颌窦成骨困难区内早期成骨效果。方法细胞实验:将MC3T3E1细胞接种在3种钛片表面,细胞染色与CCK-8法检测黏附与增殖能力。动物实验:将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SLActive组与Xpeed组,双侧上颌窦建立外提升模型,以SLA钛片做对照,按分组植入不同钛片,术后4周q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 2)、核心结合因子2(Runx 2)、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mRNA表达量,Micro CT分析钛片表面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及骨小梁数量(Tb.N),评价成骨效果。结果6 h细胞计数结果显示3种钛片表面细胞黏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荧光染色观察Xpeed组细胞形态与铺展较SLA、SLActive组更充分。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第3、7天SLActive组与Xpeed组细胞增殖均高于SLA组(P<0.05),而两实验组SLActive组与Xpee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RT-PCR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Xpeed组高于SLA、SLActive组(P<0.01)。Micro-CT检测术后第4周时Xpeed组Tb.Th大于SLA、SLActive组(P<0.05),Tb.Sp小于SLA、SLActive组(P<0.05)。结论表明Xpeed®表面处理的钛片在上颌窦内早期成骨效果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早期成骨 动物模型 上颌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外科截骨术上颌快速扩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陆一 吴丽萍 胡锦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2,61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外科截骨术式对快速扩大上颌牙弓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1 0只成龄狗进行配合 Lefort 型截骨术、腭中缝离断术的快速扩大上牙弓 ,通过组织学、定位 X线光片及模型测量分析 ,观察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快速扩大上颌效果的影... 目的 :探讨不同的外科截骨术式对快速扩大上颌牙弓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1 0只成龄狗进行配合 Lefort 型截骨术、腭中缝离断术的快速扩大上牙弓 ,通过组织学、定位 X线光片及模型测量分析 ,观察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快速扩大上颌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种术式均可扩大上牙弓 ,但腭中缝离断组效果明显。结论 :快速扩大上牙弓的阻力以腭中缝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疾病 外科学 牙弓 病理学 缩窄 动物模型 快速扩弓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骨结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笛笛 柳姚 邱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1-829,共9页
目的:构建新西兰兔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方法:准备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周、4周、8周、12周组,每组4只。拔除兔的上颌前牙,在其新鲜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纯钛实验种植体。术后分别在2周、4... 目的:构建新西兰兔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方法:准备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周、4周、8周、12周组,每组4只。拔除兔的上颌前牙,在其新鲜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纯钛实验种植体。术后分别在2周、4周、8周、12周采集含种植体的上颌骨标本,再通过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组织切片染色研究即刻种植后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结果:(1)大体观察:各组实验兔的术后状态正常,食欲无明显异常,创口愈合良好,种植体均未松动脱落。(2)Micro-CT分析:随着种植体植入后愈合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螺纹处的骨质密度和厚度不断增加。(3)组织学检测:随着种植体植入后时间的延长,硬组织切片染色测算所得的种植体-骨接触率(bone-implant contact ratio,BIC)稳步增长,而脱钙颌骨切片染色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质结构呈散在-岛状-条索状-板层状骨演化,提示骨结合形成良好。2周和4周组中存在大量的破骨细胞和炎症细胞,8周和12周组中则几乎未见这类细胞,但存在更多的红细胞和黄骨髓。结论:兔上颌前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可构建即刻种植动物模型,为即刻种植后骨结合过程的观察以及钛种植体的动物体内研究提供新的选择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上颌前牙 即刻种植 动物模型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