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0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EC foot:A novel foot structure for humanoid robots combining static stabil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1
作者 Jintao Zhang Xuechao Chen +6 位作者 Zhangguo Yu Lianqiang Han Zhifa Gao Qingrui Zhao Gao Huang Ke Li Qia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30-51,共22页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tatic supporting stability and dynamic terrain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igid-Elastic Hybrid(REH)dynamics model.First,a bionic foot model,named the Hinge Tension Elastic Complex(HTEC)model,was developed by extracting key features from human feet.Furthermore,the kinematics and REH dynamics of the HTEC model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oot dynamics,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tiffness matching(NOSM)was designed.Finally,the HTEC-based foot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onto BHR-B2 humanoid robot.The foot static stability is achieved.The enhanced adaptability is observed as the robot traverses square steel,lawn,and cobblestone terrains.Through proposed design method and structure,the mobility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Bionic structure Passive foot structure Rigid-elastic hybrid dynamics model Optimal stiffness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matrix predictive control for a hydraulic looper system in hot strip mills 被引量:2
2
作者 YIN Fang-chen SUN Jie +3 位作者 PENG Wen WANG Hong-yu YANG Jing ZHANG Dian-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369-1378,共10页
Controlling the looper height and strip tension is important in hot strip mills because these variables affect both the strip quality and strip threading.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and applied a variety of contro... Controlling the looper height and strip tension is important in hot strip mills because these variables affect both the strip quality and strip threading.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and applied a variety of control schemes for this problem, but the increasingly strict market demand for strip quality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s. This work describes a dynamic matrix predictive control(DMC) strategy that realizes the optimal control of a hydraulic looper multivariable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a traditional controller and the proposed DMC controller were conducted using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ontrollers acquire good control effects with model matching. However, when the model is mismatched, the traditional controller produces an overshoot of 32.4% and a rising time of up to 2120.2 ms, which is unacceptable in a hydraulic looper system. The DMC controller restricts the overshoot to less than 0.08%, and the rising time is less than 48.6 ms in al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STRIP MILL HYDRAULIC LOOPER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dynamic matrix PREDIC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the Safe-Arming System of an Air-Faced Missile
3
作者 Gao, Peiwang Ma, Xiaoq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9年第3期32-37,共6页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the safe-arming system of an air-faced missile, and presents a solving method for the model.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provide a v...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the safe-arming system of an air-faced missile, and presents a solving method for the model.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design for the safe-arming system of an air-faced miss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ident prevention Mathematical models Missiles optimization Problem solving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边扬 赵雪娜 +2 位作者 赵晓华 张钰 刘卓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7,共12页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成对比。其次,基于寻路理论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仿真技术,实现人与枢纽的信息交互,提取新旧导向标识方案作用下乘客寻路过程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对寻路实验中主客观指标分析可知,被试在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中寻路时间、犯错误点数及迷茫点数显著降低,且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满意度均优于旧版。结果表明:研究搭建BIM+VR的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综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为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设计及合理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动态导向标识 综合评估 优化设计 KANO需求模型 寻路理论 BIM+V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重蒸气冷却屏的液氢储罐绝热性能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
5
作者 李科 谢昊琳 文键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17-4227,共11页
利用MATLAB构建了耦合蒸气冷却屏(VCS)的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分析了VCS无量纲位置l_(d)、VCS中质量流量m_(vcs)和VCS开启时刻topen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休眠期是储罐从初始压力到达设定终止压力的时长,由无量纲的休眠期延... 利用MATLAB构建了耦合蒸气冷却屏(VCS)的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分析了VCS无量纲位置l_(d)、VCS中质量流量m_(vcs)和VCS开启时刻topen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休眠期是储罐从初始压力到达设定终止压力的时长,由无量纲的休眠期延长因子λ_(d)表征。定义λ_(c)和td,分别表示VCS消耗的氢气质量和VCS开启的持续时间;引入多目标遗传算法在高维输入参数空间中搜索优化的(m_(vcs),t_(open),t_(d),l_(d)),使λ_(c)和λ_(d)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获得的一系列优化点(λ_(c),λ_(d))构成了帕累托前沿。帕累托前沿可拟合为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了固定λ_(c)条件下λ_(d)的理论极限,表征在给定VCS消耗氢气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理论最长休眠期。当采用三重蒸气冷却屏(TVCS)时,将高维输入参数空间中三个优化点(m_(vcs),t_(open),t_(d),l_(d))对应的(λ_(c),λ_(d))与初始点对应的(λ_(c),λ_(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点1、2和3对应的λ_(c)分别减少了5.57%、18.60%和31.57%,而λ_(d)分别提高了64.57%、42.60%和20.25%;说明通过优化输入参数,在VCS消耗氢气量减少的情况下休眠期反而延长了。研究可为VCS中冷能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液氢高效储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仿真 数学模拟 优化设计 绝热 液氢储罐 帕累托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16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及变形晶粒预测模型
6
作者 李军 武晓燕 +1 位作者 郭锦 江海涛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为研究铝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晶粒尺寸特征,采用热压缩实验、数学建模及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016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和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构建了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变形晶粒尺寸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升高... 为研究铝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晶粒尺寸特征,采用热压缩实验、数学建模及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016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和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构建了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变形晶粒尺寸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升高温度、降低应变速率有利于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将建立的6016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和变形晶粒尺寸预测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可有效预测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粒尺寸,与实验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2.37%和4.9%。该模型可实现微观组织预报的功能,为后续热变形晶粒尺寸调控及工艺优化提供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动态再结晶 晶粒尺寸 数学模型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碳耦合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博弈优化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利 周含芷 +2 位作者 姜斯冲 张云飞 李雨洋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9,共12页
随着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的不断发展,多主体资源间逐渐呈现互动态势。由于分布式能源设备自主调控以及新能源、负荷等主体的运营方式多样化明显,亟须建立多主体博弈优化模型,满足多样化利益诉求。文章以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 随着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的不断发展,多主体资源间逐渐呈现互动态势。由于分布式能源设备自主调控以及新能源、负荷等主体的运营方式多样化明显,亟须建立多主体博弈优化模型,满足多样化利益诉求。文章以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层博弈优化调度模型。首先,综合考虑园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构建考虑等效抵消机制的阶梯碳-绿证交易模型;其次,依据园区实际合作情况,构建多园区博弈优化模型,研究系统运营商动态定价与园区优化运行调度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构建模型能够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降低系统碳排放量,实现了经济与碳减排效益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双层博弈优化调度模型 阶梯碳-绿证交易机制 动态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区域划分的配电网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策略
8
作者 陈晓龙 徐颖 李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8-216,共9页
传统三相不平衡治理仅关注变压器关口处的三相不平衡情况,忽略了台区内部不平衡特征,且多采用静态调相策略,难以适应灵活源荷接入下低压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划分的三相不平衡治理策略。提出基于分区... 传统三相不平衡治理仅关注变压器关口处的三相不平衡情况,忽略了台区内部不平衡特征,且多采用静态调相策略,难以适应灵活源荷接入下低压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划分的三相不平衡治理策略。提出基于分区评价指数与阈值触发机制的动态分区方法,以划定后续相序优化的区域范围。建立考虑多类型灵活调节资源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以各分区三相不平衡度最小为目标优化相序配置,下层构建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电压优化模型。采用基于云模型改进的遗传算法和Gurobi求解器分别求解上下层模型。基于改进的IEEE 123节点系统和0.38 kV实际配电网台区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三相不平衡 动态分区 双层优化模型 相序优化 云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溃决生命损失评估模型对比研究
9
作者 王琳 晁星怡 +1 位作者 韩方波 何小亮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7,共13页
土石坝溃决生命损失评估对于溃决事件应急处置极为重要。文中选取了数理统计、动态分析及物元对比共三类12种本领域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生命损失评估模型,针对三类模型均未考虑人为、地理和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三类影响因素的特点,选... 土石坝溃决生命损失评估对于溃决事件应急处置极为重要。文中选取了数理统计、动态分析及物元对比共三类12种本领域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生命损失评估模型,针对三类模型均未考虑人为、地理和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三类影响因素的特点,选取我国三大地区代表性溃坝案例,进行生命损失评估,明晰了各类模型的适用性以及模型的地区差异性,实现了模型的精确性检验,揭示了不同地区溃决生命损失评估结果的作用规律,并提出减小模型计算误差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土石坝溃决生命损失评估模型主要考虑了风险人口、警报时间、溃决洪水严重程度以及风险人口对溃决洪水严重性的理解程度四项主要因素,尚未考虑人为、地理和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三类影响因素。针对同一类型的3个地区生命损失开展评估时,土石坝溃决损失模型的构建亟需考虑不同地区人为、地理和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三类因素。在动态分析类模型中,ASSAF、HUANG和赵一梦3种模型均可推荐,这几种模型均侧重风险人口自身在溃决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分别考虑了应急预案、救援能力、建筑物抗冲性能、建筑与交通等因素。王志军模型并未考虑与坝址距离、下游坡降、地形等地理因素,评估结果整体上偏安全。应用生命损失评估模型时,需全面梳理已产生损失数据的溃决案例,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对深入研究和验证评估溃决损失评估模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生命损失 数理统计模型 物元对比模型 动态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牵引力动态分配的城轨列车运行节能优化研究
10
作者 向超群 范子寅 +3 位作者 李兆龄 成庶 杜京润 于天剑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0-80,共11页
为降低城轨列车牵引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提出一套基于牵引力动态分配的节能优化方案。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和牵引效率模型;将目标速度曲线和载客量代入动力学模型,计算列车实时所需的整车牵引力;根据牵引效率模型提出牵引力动态分配策略,... 为降低城轨列车牵引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提出一套基于牵引力动态分配的节能优化方案。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和牵引效率模型;将目标速度曲线和载客量代入动力学模型,计算列车实时所需的整车牵引力;根据牵引效率模型提出牵引力动态分配策略,将整车牵引力分配到各节动车。牵引力动态分配策略先离线完成牵引力分配方式寻优以及决策表编写,再基于决策表在线完成牵引力分配,既可保证寻优精度,又能满足列控系统对信号传递的实时性要求。为检验节能优化方案效果,设计一个仿真测试程序用于模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和中央控制单元(CCU)的牵引控制流程,并以长沙地铁6号线的三段区间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节能优化方案明显提高列车牵引效率,最多可降低10.41%的牵引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优化 牵引效率模型 牵引力动态分配 决策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编制优化研究综述
11
作者 陶思宇 李治德 张永祥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4,共12页
列车开行方案优化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中的核心研究问题,是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为全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论述。首先,从数学建模角度出发,分别从线路层面... 列车开行方案优化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中的核心研究问题,是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为全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论述。首先,从数学建模角度出发,分别从线路层面和网络层面总结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等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求解算法的研究,详细回顾启发式算法和精确算法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加强动态客流和乘客行为特征的建模,深化网络互联互通情境下的运营优化,探索多策略组合的运营组织模式,以及结合智能化优化算法进行综合分析,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开行方案 研究综述 数学模型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扰动观测模型预测控制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对接控制
12
作者 张伟 王强 +2 位作者 吴奇阳 郑岩 杜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4-642,共9页
为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回收,本文将回收中的动态对接问题转换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母船的位姿同步控制问题。在水下无人航行器动态对接母船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带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五自... 为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回收,本文将回收中的动态对接问题转换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母船的位姿同步控制问题。在水下无人航行器动态对接母船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带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五自由度模型加入相对于惯性系的恒定或缓慢变化的扰动,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对这些扰动进行估计,并将其输入到模型预测中来增强控制器的鲁棒性。研究表明:通过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最优控制,使得水下无人航行器能够和母船的位姿保持一致,完成对接过程。本文控制器能够有效抵抗外界扰动,提高对接任务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动态对接 位姿同步控制 外界扰动 估计 鲁棒性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非线性优化问题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品包装机高速挂袋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13
作者 刘庆运 姚红 +1 位作者 刘涛 王宇航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影响其同步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挂袋轨迹所需的固定凸轮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真空上下吸块同步性为优化目标,结合具体生产实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高速挂袋机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机构参数和凸轮廓线;接着,利用ADAMS仿真得到运动曲线与MATLAB计算的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与运动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际挂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高速挂袋机构在提升卫品包装效率和合格率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速生产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品包装机 挂袋机构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高速挂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振动响应分析及激振参数研究
14
作者 魏娟 王新岭 +2 位作者 刘永 张雪晶 胡定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林果收获是果园机械化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为研究振动参数对红枣采摘的影响,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红枣采收效率,本文以红枣为研究对象,考虑红枣的柄和果实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红枣“柄-果”系统的双摆振动模型。研究表明... 林果收获是果园机械化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为研究振动参数对红枣采摘的影响,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红枣采收效率,本文以红枣为研究对象,考虑红枣的柄和果实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红枣“柄-果”系统的双摆振动模型。研究表明,通过拉格朗日求解动力学模型,获得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为11.03 Hz;获取枣树柔性体,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振动采摘系统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枣树在偏心块激振下的位移轨迹和加速度响应;以振幅、激振频率和夹持高度为试验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通过模型双目标优化获取最佳振动参数,在振幅12.8 mm、激振频率10.25 Hz、夹持高度534 mm时,加速度响应均值为110.56 m/s^(2),加速度变异系数为0.358,通过优化,进一步提高枣树响应均匀性,提高采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运动 振动特性 动力学模型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知识蒸馏技术演进与应用综述
15
作者 毛克彪 代旺 +2 位作者 郭中华 孙学宏 肖柳瑞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人工智能(AI)中知识蒸馏(KD)技术通过构建师生框架实现模型轻量化,成为解决深度学习性能与效率瓶颈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算法原理演进的视角,系统解析知识蒸馏的理论框架,将知识迁移路径归纳为基于响应、特征、关系及结构四类范式,并构建... 人工智能(AI)中知识蒸馏(KD)技术通过构建师生框架实现模型轻量化,成为解决深度学习性能与效率瓶颈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算法原理演进的视角,系统解析知识蒸馏的理论框架,将知识迁移路径归纳为基于响应、特征、关系及结构四类范式,并构建动态与静态知识蒸馏方法的对比评估体系。我们深入探讨了跨模态特征对齐、自适应蒸馏架构及多教师协同验证等创新机制,同时剖析渐进式知识迁移与对抗蒸馏等融合策略。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实证分析,评估了该技术在图像分类、语义分割及文本生成等场景中的实用性。特别地,我们强调了知识蒸馏在农业与地学领域的潜力,例如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精准农业和地理空间分析中实现高效部署。研究发现当前模型普遍存在知识选择机制模糊、理论解释性不足等瓶颈问题。据此,我们探讨了自动化蒸馏系统与多模态知识融合等前沿方向的可行性,为边缘智能部署及隐私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尤其适用于农业智能化与地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蒸馏 模型压缩 知识迁移 动态优化 多模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
16
作者 丁美琴 刘慧 +1 位作者 阚玉金 董琪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97-100,共4页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基于此,该文运用DSR模型,深入剖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力机制,从“驱动-状态-响应”层面揭示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但当前乡村...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基于此,该文运用DSR模型,深入剖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力机制,从“驱动-状态-响应”层面揭示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门槛效应、产品吸引力不足、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合理及产业联动不佳等现实困境。据此,该文提出突破发展门槛、增强产品吸引力、优化人才结构、深化产业融合等优化路径,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动力机制 DSR模型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BO-BP的喷墨印刷液滴质量预测的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李莹 娄杨伟 +2 位作者 李海山 何自芬 刘梦莲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184,共11页
目的实现喷墨印刷液滴质量的精准预测和控制,提升喷墨印刷质量。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器(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来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模型,以精确预测喷墨印刷过程中的液滴质量。首先,... 目的实现喷墨印刷液滴质量的精准预测和控制,提升喷墨印刷质量。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器(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来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模型,以精确预测喷墨印刷过程中的液滴质量。首先,采用动态反向学习策略初始化种群,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其次,引入黄金正弦因子,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同时平衡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结果通过对9个基准测试函数的性能评估,IDBO算法展现出更优的收敛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应用IDBO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液滴质量预测,IDBO-BP模型显著降低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bsolute error,MAE),最高分别降低了48%和38%,同时拟合优度(R^(2))提升了3%。结论结果证实IDBO-BP模型在预测喷墨印刷液滴质量方面的优越性能,并验证了其在喷墨印刷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蜣螂优化器 动态反向学习策略 黄金正弦因子 IDBO-BP模型 喷墨液滴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配水规划数学模型
18
作者 张静文 吴文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241,共8页
为解决农业水资源分配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准确分配农业水资源,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为目的,探讨基于多目标整数规划数学模型的含不确定性农业水资源配水方法。先建立不确定性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利用该不确定性作物水分... 为解决农业水资源分配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准确分配农业水资源,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为目的,探讨基于多目标整数规划数学模型的含不确定性农业水资源配水方法。先建立不确定性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利用该不确定性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描述农作物生长不同阶段需水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再依据该关系和多目标整数规划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农作物生育期多目标整数规划配水数学模型,并运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农作物生育期多目标整数规划配水数学模型后,得到含不确定性农业水资源配水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运用不确定性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描述农作物需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可在不同阶段为不同种类农作物进行水资源配水,有效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和品质,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 数学模型 不确定性 农业水资源 配水方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富语义词元的大模型生成策略优化
19
作者 程齐凯 石湘 +1 位作者 于丰畅 黄圣智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1-782,共22页
近年来,通用大模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科技情报领域的应用中,仍面临推理效率低下和领域任务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大模型的生成机制,并提出了“富语义词元”概念,旨在描述大模型在生成过程中倾向产生的、具有语... 近年来,通用大模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科技情报领域的应用中,仍面临推理效率低下和领域任务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大模型的生成机制,并提出了“富语义词元”概念,旨在描述大模型在生成过程中倾向产生的、具有语义聚合性、上下文依赖性或任务相关性的词元或词元序列。基于该概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生成偏好的大小模型协同生成策略。通过富语义词元的挖掘、复制机制及动态验证策略,实现在小模型与大模型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大模型由逐词元生成向多个词元同步生成的转变,从而提升生成效率与任务适配性。本文从生成性能、泛用性和生成效率三个维度对该生成优化策略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在法律、医学和新闻百科等多个领域任务中的评估指标均优于传统生成优化方法。本文为大模型生成优化、任务适配性提升以及可信可靠大模型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语义词元 大小模型协同 生成优化 动态投机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分析的滚珠丝杠副工况参数优化
20
作者 王晓强 王彪 +2 位作者 田英健 谭奥 刘梦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3-30,共8页
为提高滚珠丝杠副传动的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滚珠丝杠副动力学理论模型,利用Adams进行滚珠丝杠副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转速和轴向载荷对滚珠丝杠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滚珠丝杠副转速增加,滚珠... 为提高滚珠丝杠副传动的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滚珠丝杠副动力学理论模型,利用Adams进行滚珠丝杠副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转速和轴向载荷对滚珠丝杠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滚珠丝杠副转速增加,滚珠与螺母滚道间接触力增大,滚珠的振动幅值增大;随着轴向载荷增加,滚珠振动幅值降低,且轴向载荷和滚珠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力无明显关系。根据上述动力学分析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构建接触力峰值和动态特性均值二阶响应曲面预测模型,并通过显著性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利用响应变量优化器对滚珠丝杠副工况参数进行双目标优化,通过定位精度测量试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最优工况参数为转速600 r/min、轴向载荷500 N。优化预测值与仿真值误差均小于5%,优化后定位精度高达2.7μm,验证了滚珠丝杠副优化后工况参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定位精度 动力学 响应曲面预测模型 双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