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马尾松木材脱脂率预测
1
作者 郭佳伦 钟浩珉 +1 位作者 赵俊博 陈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目的】脱脂处理是提升松木制品性能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脱脂率检测方法耗时且破坏试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无损的脱脂率检测方法,基于木材表面颜色变化,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脱脂率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氨气-水蒸气在高... 【目的】脱脂处理是提升松木制品性能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脱脂率检测方法耗时且破坏试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无损的脱脂率检测方法,基于木材表面颜色变化,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脱脂率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氨气-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对马尾松木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条件对木材表面颜色参数和脱脂率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利用3种不同的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Sigmoid核函数、径向基函数)构建基于SVR的脱脂率预测模型,并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模型。【结果】经氨气-水蒸气热处理脱脂后,马尾松表面明度(L^(*))和黄蓝指数(b^(*))低于未处理木材,红绿指数(a^(*))则高于未处理木材。随着氨水质量分数和处理温度的增加,L^(*)、a^(*)和b^(*)呈逐渐降低趋势,总色差(ΔE^(*))逐渐增大,脱脂率随之提高。在180℃、较高氨水质量分数的处理条件下,ΔE^(*)达到最大值58.89,脱脂率达到最高值70.00%。颜色参数与脱脂率呈局部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最高为0.713。在以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SVR模型中,预测含脂率和脱脂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23和4.315,决定系数分别为0.847和0.823,该预测模型可应用于脱脂率检测的前期筛选。【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SVR的马尾松木材脱脂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脱脂率检测的前期筛选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检测过程的快速、简便和无损化。本研究为马尾松木材脱脂率检测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回归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脱脂 马尾松 颜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年生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与种源区划 被引量:67
2
作者 刘青华 金国庆 +3 位作者 张蕊 储德裕 秦国峰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61,共7页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并分别纸浆材和锯材筛选出19个和6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生长 形质 木材基本密度 地理变异 种源区划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1 位作者 温恒辉 陆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3)净现值随着林龄的增大与密度的相关性由正相关转化为负相关性。随着密度增大,林分经济收获期提前。根据马尾松林分生长规律,综合出材量与效益核算,培育马尾松纸浆材与小径材宜采用造林密度2 200 3 300株.hm-2,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造林密度1 667 2 2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造林密度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 被引量:16
4
作者 骆秀琴 姜笑梅 +2 位作者 殷亚方 李贻铨 汪炳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研究了广西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及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结果表明 ,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年龄在 14  16a ,解剖性质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为 :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腔直径、胞壁厚、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晚材壁... 本文研究了广西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及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结果表明 ,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年龄在 14  16a ,解剖性质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为 :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腔直径、胞壁厚、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晚材壁腔比是自髓心向外呈递增趋势 ,管胞比量和晚材率为递减趋势 ,早材壁腔比和早材腔径比则近似于一条直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壁厚、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 ,幼龄材与成熟材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5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均为成熟材高于幼龄材 ,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木材性质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木材气干密度与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马尾松 木才性质 幼龄材 成熟材 材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有机酸分泌和根际pH值的变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水良 王平 王趁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砂培法研究铝胁迫对马尾松根际pH值、有机酸分泌以及植株中铝累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铝导致根际pH值增加,当铝浓度高于300μmol.L-1时,根际pH值则趋于平稳。在测试的5种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 以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砂培法研究铝胁迫对马尾松根际pH值、有机酸分泌以及植株中铝累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铝导致根际pH值增加,当铝浓度高于300μmol.L-1时,根际pH值则趋于平稳。在测试的5种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乙酸)中,当铝浓度由0升至300μmol.L-1时,草酸和苹果酸根系分泌量随之升高,与根际pH值呈正相关关系;而当铝浓度高于300μmol.L-1时,草酸和苹果酸分泌量则趋于平稳,草酸和苹果酸的分泌影响根际pH值的变化。其次,活性铝通过根系进入植株后,由于营养作用和运输机制,出现分布差异,根部铝积累量明显高于茎和叶。当根系接触的铝浓度低于300μmol.L-1时,植株铝积累量与根际pH值,以及草酸、苹果酸分泌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马尾松幼苗 根系分泌物 有机酸 根际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模型分析地域对国内马尾松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符利勇 曾伟生 唐守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97-5808,共12页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分析森林生物量受不同地域的影响并保证不同尺度范围森林生物量估计值的可靠性,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以南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地...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分析森林生物量受不同地域的影响并保证不同尺度范围森林生物量估计值的可靠性,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以南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混合模型理论来分析地域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利用混合模型构建全国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为得到不同区域尺度范围内可靠的森林生物量评价和估计提供了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混合模型不仅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通用性,并且模型中每个参数都有特定的数学含义,通过这些参数很容易分析出随机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因此混合模型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推广到其它通用性模型(如材积方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 马尾松 混合模型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尾松反转录转座子序列的IRAP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博文 范付华 +2 位作者 丁贵杰 杨章旗 文晓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为了丰富马尾松遗传信息,开发更多适用于马尾松的新型分子标记。[方法]依据马尾松Ty1-copia类型和Ty3-gypsy类型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马尾松IRAP-PCR技术体系并以12个基因型个体为材料进行验证。[结果]42... [目的]为了丰富马尾松遗传信息,开发更多适用于马尾松的新型分子标记。[方法]依据马尾松Ty1-copia类型和Ty3-gypsy类型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马尾松IRAP-PCR技术体系并以12个基因型个体为材料进行验证。[结果]42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29条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07个,多态性比例为91.19%,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11 9±0.284 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8 0±0.288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1 1±0.144 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47 2±0.195 3;利用引物P-12、P-15或R-1,可以将栽培种与无性系两类区分开;P-2可作为核心引物,能将12份供试材料有效区分开来;采用IRAP标记构建了供试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6 0.69,以相似系数为基础,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0.57为阈值可将供试种质分为三类,其中无性系内不同材料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结论]IRAP分子标记能有效地用于马尾松种质的鉴别与亲缘关系分析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转座子 IRAP标记 马尾松 指纹图谱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冠降雨截留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卓文 杨志海 +4 位作者 张志永 陈玉生 崔鸿侠 袁玉万 朱传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2,共5页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流域 马尾松 林冠截留量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种质耐低磷的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博文 乔光 +2 位作者 范付华 丁贵杰 文晓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6,共8页
通过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磷胁迫下多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和鉴定了耐低磷种源.以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湖南汝城(HR)、四川眉山(SM)及贵州孟关(GM)等7个种源的马尾... 通过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磷胁迫下多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和鉴定了耐低磷种源.以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湖南汝城(HR)、四川眉山(SM)及贵州孟关(GM)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设置正常磷条件(KH_2PO_4 10 mg/L,对照)和低磷(2.0 mg/L)处理,测定株高、主根长、根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根冠比、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根系活力等15个形态生理指标,以各项指标的耐低磷系数作为耐低磷指标,通过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其耐低磷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能力D值为四川眉山(SM)最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丙二醛质量分数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与马尾松耐低磷性关系密切.综上,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能够有效用于马尾松耐低磷种质筛选,四川眉山种源较耐低磷,福建龙岩(FL)和福建武平(FW)属中等耐低磷类型,贵州孟关(GM)与江西崇义(JC),广西桐棉(GT)与湖南汝城(HR)属于较弱耐低磷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耐低磷特性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家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6 位作者 俞白楠 杨宗武 梁庆松 傅忠华 王炳章 潘琼蓉 傅玉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对福建三明市中村采育场 9a生马尾松家系测定林中 73个家系、65 6个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变异较小 ,而在个体水平上变异很大 ;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圆满度呈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轮盘数... 对福建三明市中村采育场 9a生马尾松家系测定林中 73个家系、65 6个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变异较小 ,而在个体水平上变异很大 ;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圆满度呈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轮盘数呈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通直度呈极显著的正遗传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家系 木材基本密度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优树子代遗传评价及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4 位作者 傅忠华 俞白楠 杨宗武 傅玉狮 潘琼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1 0 7%。1 7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东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5 51 %。表 6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遗传距离 综合评价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水文生态效应 被引量:17
12
作者 崔鸿侠 张卓文 +2 位作者 陈玉生 张志永 温雪松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2004年,在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地进行了大气降水、林内透雨、树干茎流的测定,进行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对降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马尾松林内透雨占大气降水总量的76.70%,林冠层截留量占降雨总量的23.03%,树干茎流占...  2004年,在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地进行了大气降水、林内透雨、树干茎流的测定,进行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对降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马尾松林内透雨占大气降水总量的76.70%,林冠层截留量占降雨总量的23.03%,树干茎流占降雨总量的0.27%;林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3.40mm,林地0~40cm层土壤饱和蓄水量为183.60mm;林内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流与大气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具有显著的二元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马尾松 林冠截流 枯落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模型及采伐年龄的确定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韦新良 郭仁鉴 赵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5 3 0 94798( 1 -e- 0 0 0 6 1 86A) 0 787890 ;林分平均胸径D=5 7 665 30 4 ( 1 -e- 0 0 1 7344A) 0 85781 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 6882 71 ( 1 -e- 0 0 2 6 333A) 0 60 4 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43a ,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经济成熟龄为 40a ,采伐年龄为 40~ 45a。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天然林 成熟年龄 采伐年龄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7
14
作者 乔光 崔博文 +1 位作者 文晓鹏 丁贵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6,41,共6页
对四川眉山(SM)、贵州孟关(GM)、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及湖南汝城(HR)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低磷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叶绿素... 对四川眉山(SM)、贵州孟关(GM)、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及湖南汝城(HR)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低磷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FW下降幅度最大(65.0%),FL降幅最小(20.5%),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胁迫下变化较小;随低磷胁迫程度的增加,整体上马尾松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变化较复杂。其中,在重度低磷胁迫下,GT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大,较对照增加了38.9%,GM种源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9.5%,FW种源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大,为对照处理的3.5倍;MDA含量、POD、SOD及CAT活性等均在低磷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其中,SM种质在不同低磷胁迫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除GT、JC及HR外,其余种源马尾松在轻度和中度低磷胁迫下根系活力上升。以上结果表明,马尾松通过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增加MDA、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POD、SOD、CAT活性来应对低磷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低磷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幼树根系固氮细菌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谢莉华 周建 周政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离到142个菌株。其中一株经鉴定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并对其中26个菌株进行了回接实验,有9个菌株回接成功。固氮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A`10、A`13、G1、g2w四株菌的固氮效能为每消耗1g葡萄糖分别固定氮2.10—3.50mg、4.20—5.13mg、3.66—6.83mg和1.93—2.6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固氮细菌 固氮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g·L^-1时上升幅度明显加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0g·L^-1 PEG处理下,广东信宜种源POD活性下降幅度达43.90%,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23.99%和27.06%。随着水势下降,各种源针叶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淳安种源上升幅度较大,200g·L^-1 PEG处理时增加了42.78%,300g·L^-1 PEG处理增加了49.01%,相比之下,广东信宜种源只分别增加了19.49%和37.15%,上升幅度较小。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广东信宜种源下降幅度较大。综合评价认为,不同种源马尾松耐旱性存在着较大的种内遗传变异性,贵州都匀和浙江淳安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强,而广东信宜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马尾松 种源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速与压强对马尾松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祝强 费本华 +2 位作者 赵荣军 万辉 陈桂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1.3×10-6到1.0×10-5m3.s-1的流速条件下,测量马尾松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在所使用的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与样品两端的空气压强差呈现线形与非线形的关系,其非线形的分量随空气流速或压强差的增大而增强。空气流速或压强差... 在1.3×10-6到1.0×10-5m3.s-1的流速条件下,测量马尾松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在所使用的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与样品两端的空气压强差呈现线形与非线形的关系,其非线形的分量随空气流速或压强差的增大而增强。空气流速或压强差对样品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有影响,在6个所测量的试样中,5个试样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相对差在3.1%到5.7%之间,而1个试样的相对差则达到了34.2%。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应该使用不同的气体流速(气体压强差)测量木材样品的气体渗透系数,用所测得的这些结果的几何平均值或以流速与压强差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气体渗透系数,并指明测量气体渗透系数时不同的气体流速或压强差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渗透系数 流速 马尾松 边材 Kruskal-Walli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生长性状与生长应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2 位作者 朱永侠 黄振英 邵卓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8,共8页
选取3块不同立地条件的马尾松试验林(沙河集纯林、八公山纯林和混交林),从中选取具有3种树干形态(直立、倾斜和弯曲)的马尾松共24株,测定其立木生长性状,随后采用钻孔法测定不同周向位置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如... 选取3块不同立地条件的马尾松试验林(沙河集纯林、八公山纯林和混交林),从中选取具有3种树干形态(直立、倾斜和弯曲)的马尾松共24株,测定其立木生长性状,随后采用钻孔法测定不同周向位置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如下: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主效应周向相对位置对生长应力指示值(GSI)影响在0.001水平上显著;周向相对位置和树高分段的二元交互效应对GSI影响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效应对GSI影响均不显著;2)偏相关分析研究中,在直立树干所有自变量与GSI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倾斜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自变量与GSI之间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弯曲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也在0.05水平上显著。综合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树干形态,立木的高径比、倾斜角、冠形因子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研究认为,可以通过间伐降低直立树干和弯曲树干的高径比,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马尾松立木的轴向表面生长应力,通过控制倾斜角和冠性因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倾斜树干轴向表面生长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性状 生长应力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酸度对马尾松根际环境中铝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水良 王平 王趁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为了探明降水酸度对植物根际环境中铝形态的影响,以马尾松为例,采用根箱栽培、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以室外模拟酸雨喷淋法研究马尾松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铝形态的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土壤中铝化合物具有溶蚀作用,可促进土... 为了探明降水酸度对植物根际环境中铝形态的影响,以马尾松为例,采用根箱栽培、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以室外模拟酸雨喷淋法研究马尾松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铝形态的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土壤中铝化合物具有溶蚀作用,可促进土壤里活性铝离子(Al3+)溶出,并且酸雨pH值越低,活性铝离子累积溶出量越大,溶出的铝所形成的铝形态在马尾松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以及根际不同土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马尾松根际pH值和根系分泌物协同影响铝形态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中有机铝结合态含量增加,交换态铝含量则稍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酸度 根际环境 马尾松 铝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纸浆材材性变异和采伐林龄的确定 被引量:18
20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万伏红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15,共8页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至19.3m;管胞长宽比变异与管胞长度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密度髓心附近较大,由髓心向外递减至最小值后再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基本密度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递减,最大值位于树干基部。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的38.75%(1~3轮)递增到22轮处的48.98%,净增10.41%;木素、多缩戊糖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由髓心附近的28.35%,14.32%和6.6%递减到树皮附近的24.7%,10.24%和1.22%,3者依次净减3.65%,4.08%和5.38%。马尾松木材幼龄期约14~18a,幼龄期前天然林管胞长度、长宽比和浸提后的基本密度大于人工林,幼龄期后则正好相反。基于不同树龄材性的变化,马尾松短周期纸浆林最低采伐林龄不得低于1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木材性质 采伐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