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4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carbon dots calculated from colligative propert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stimating surface adsorption capacity
1
作者 Ting Sun Xinzhi Liang +3 位作者 Minghao Pang Xia Xin Ning Feng Hongguang Li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9,共8页
Since the discovery of carbon dots(CDs)in 2004,the unique photoluminescence phenomenon of CD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However,the molecular weight of CDs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quantified at present,due to... Since the discovery of carbon dots(CDs)in 2004,the unique photoluminescence phenomenon of CD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However,the molecular weight of CDs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quantified at present,due to CDs are atomically imprecise and their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is broad.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Pluronic-modified CDs were prepar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Ds was briefly analyzed.Subsequently,a molecular weight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colligative properties was developed,and 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in the algorithm was briefly analyzed.The calculated molecular weight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adsorption capacity.This work provided a method for averag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tomically imprecise particulate materials,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in 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ots molecular weight colligative properties surface adsorption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on diabetic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Goto-Kakizaki type 2 diabetic rats
2
作者 Wen-tongCUI Wen-zheYANG +2 位作者 Zhi-qiangWANG Bo-luZHOU Da-liLUO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2-72,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LMWF)from L.japonica in Qindao, China. METHODS LMWF(50,100 and 200mg·kg-1·d-1)or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LMWF)from L.japonica in Qindao, China. METHODS LMWF(50,100 and 200mg·kg-1·d-1)or probucol(100mg·kg-1·d-1)were given orally to Goto-Kakizaki type 2 diabetic rats for 12 weeks.Basal blood pressure,acetylcholine-or flow-mediated relaxation of mesenteric and paw arteries,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 of aorta,eNOS phosphorylation and NO production were measured using laser Doppler flowmetry,force myograph,HE staining,Western blot and an NO assay,respectively.The establishment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model and were evaluated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isolated heart perfusion.Ventricle staining with HE or Sirius red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myocardium.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were evaluated by enzyme activities,protein expressions and cell stainings in both myocardial tissues and cultured cardiomyocytes.RESULTS In aorta,LMWF robustly ameliorated the basal hypertension and impairment of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in the aorta,as well as mesenteric and paw arteries in diabetic rats.In addition,the reduction in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phosphorylation at Ser1177,eNOS expression and NO production due to diabetes were partially reversed by LMWF treatment.However,probucol,a lipid-modifying drug with antioxidant properties,displayed only mild effects.Moreover,LMWF induced,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and eNOS phosphorylation at Ser1177 in normal aorta,and also promoted Ser1177 phosphorylation and NO synthesis in primary cultured vasoendothelial cells.On DCM,LMWF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by enhancing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and mitigating cardiac fibrosis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nd myocyte apoptosis in diabetic hearts.CONCLUSION These data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fucoidan protects vasoendothelial and cardiac function against diabetic injury in type 2diabetes rats via,at least in part,preservation of eNOS function,amelioration of PKCβ-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and subsequent cardiomyocyte apoptosis.Fucoidan is therefore a potential candidate drug for protection of endothelium and heart in diabetic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2type DIABETES end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对麦谷蛋白亚基聚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张一文 沈伟 徐开秀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麦谷蛋白亚基聚集行为的影响及对馒头品质的影响效应。[方法]比较阿魏酸(FA)与高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互作行为,明确FA添加量对麦谷蛋白亚基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麦谷蛋白亚基聚集行为的影响及对馒头品质的影响效应。[方法]比较阿魏酸(FA)与高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互作行为,明确FA添加量对麦谷蛋白亚基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FA能够有效促进HMW-GS及LMW-GS的聚集,诱导游离巯基氧化形成更多的二硫键,增大蛋白聚集体的平均粒径,同时增加稳定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减少无序的无规卷曲含量,促进HMW-GS及LMW-GS聚集体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疏水基团掩埋,降低其表面疏水性,并形成更为稳定的三级结构。相较于LMW-GS,添加0.5%的FA可诱导HMW-GS更多地聚集。HMW-GS+0.5%FA能够有效改善馒头品质,相较于原生面粉,比容增加了29.62%,硬度降低了18.59%。[结论]高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0.5%阿魏酸能有效改善馒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高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 低相对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 聚集 馒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酚醛树脂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
4
作者 刘亮 胡宏林 +3 位作者 黄娜 蒋丽琴 余瑞莲 李弘瑜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6,共9页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酚醛树脂的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研究。将样品粉碎过筛后,在550℃温度下裂解得到相应的裂解色谱图,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热解气体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到其平均分子量。结果...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酚醛树脂的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研究。将样品粉碎过筛后,在550℃温度下裂解得到相应的裂解色谱图,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热解气体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到其平均分子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的误差<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79%。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适合酚醛树脂热解气体平均分子量的测定。经烧蚀实验验证,可用于酚醛树脂热解性能和烧蚀性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酚醛树脂 热解气体 平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有机酸影响土壤中活性氧自由基生成机制及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怡 方国东 +2 位作者 陈文涛 陈宁 刘翠英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小分子有机酸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对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循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乃至土壤生态功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自由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元素平衡调节,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近年来,小分子有机酸对自由基... 小分子有机酸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对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循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乃至土壤生态功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自由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元素平衡调节,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近年来,小分子有机酸对自由基生成机制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小分子有机酸和土壤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来源、种类及在土壤中的作用,围绕小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活性氧自由基的影响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了此过程对污染物转化、元素循环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小分子有机酸调控土壤自由基过程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小分子有机酸 自由基 污染物降解 络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雨强下PAM分子量对土质堤防产流产沙的影响
6
作者 邹浩 李怡阳 +2 位作者 魏希莹 郑琪严 刘鸿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度(180,200,220 mm/h),裸地(分子量为0)及4种不同PAM分子量(1200,1400,1600,1800万),PAM浓度采用4 g/m^(2),对试验坡面进行喷洒PAM溶液,溶液采用4 g/m^(2) PAM配比3.5 L水。研究3种降雨强度下,施加不同PAM分子量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其水力学参数。[结果](1)在同种降雨强度下,施加PAM的坡面流产流沙量都小于裸地坡面。(2)在相同PAM分子量情况下,坡面产流产沙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种降雨强度下,1800万分子量的减流减沙效果最好,最大可减沙57.74%。(3)通过计算坡面水流的雷诺数(Re)发现水流形态为层流,当降雨强度为220 mm/h时,裸地坡面流态为急流,其余均为缓流。降雨强度、PAM分子量对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均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描述。[结论]在东北某地堤防坡面施加不同分子量的PAM溶液可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其中减沙效果尤为明显,在试验所选定的PAM分子量区间中,施加分子量为1800万的PAM对于试验坡面的减流减沙效果最为显著,PAM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为治理土质堤防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PAM(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减流减沙 土质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硅酮粉改性PE-UHMW发泡材料
7
作者 秦升学 蓝文康 +2 位作者 张弘斌 周海萍 刘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7,共6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UHMW进行发泡,研究了硅酮粉含量对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硅酮粉后,改性PE-UHMW熔体流动性得到提高,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加工,材料发泡倍率、泡孔密度与泡孔均匀性显著提高,泡孔尺寸减小。当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PE-UHMW具有较好的熔体加工与发泡的综合性能。此外,研究了不同饱和压力和发泡温度对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减小;而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发泡倍率先增加后降低,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增大。当饱和压力为20.68 MPa、发泡温度为130℃时,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1.25×10^(9)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9.33μm,而纯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3.54×10^(6)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69.59μm。硅酮粉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E-UHMW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发泡性能,有利于促进PE-UHMW在泡沫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硅酮粉 熔体加工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井地带关键剪切节点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8
作者 舒政 李荣 +2 位作者 齐勇 杜晓东 李少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4-999,共6页
针对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时因近井地带剪切导致分子量下降、黏度降低的问题,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采用特性黏数法测定吸水强度分别为5,10,15,20 m^(3)/(m·d)时聚合物溶液经绕丝筛管、砾石充填、射孔... 针对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时因近井地带剪切导致分子量下降、黏度降低的问题,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采用特性黏数法测定吸水强度分别为5,10,15,20 m^(3)/(m·d)时聚合物溶液经绕丝筛管、砾石充填、射孔孔眼、地层多孔介质等节点剪切后的分子量。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在绕丝筛管处下降幅度最大,且随着吸水强度的增加分子量降幅基本呈线性增长,最大降幅为18.29%;其次为射孔孔眼,地层多孔介质第三,砾石充填层最小。此外,砾石充填及地层多孔介质随着吸水强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量降低率的范围分别为3.14%~4.04%、4.86%~6.78%,说明吸水强度对该两个节点聚合物分子量降幅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油田聚驱开发剪切节点的改进、吸水强度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井地带 关键剪切节点 剪切作用 分子量 疏水缔合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水解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9
作者 徐辉 宋倩 +2 位作者 潘斌林 孙秀芝 庞雪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等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共聚,但每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通过引入三种抗水解单体分别与AM共聚,合成了三种抗水解聚物P(AM-NVP)、P(AM-DMAA)和P(AM-AMPS),考察了三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PAM主链上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20%的NVP、DMAA和AMP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由3050×10^(4)降至720×10^(4)、1500×10^(4)和2800×10^(4),流体力学直径分别降低39.5%、27.7%和增加12.4%,AMPS的引入对HPAM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小于NVP和DMAA的,且由于AMPS中磺酸根不与钙镁离子络合,分子间排斥作用强,分子链在水溶液中更舒展,大幅提升了聚合物的增黏性能、黏弹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P(AM-AMPS)可大幅度提高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驱油用聚合物 抗水解单体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型环氧树脂/低分子聚苯醚材料固化及热解动力学
10
作者 单雪影 张家傅 +3 位作者 黄其鑫 刁玉璇 李锦春 李玲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1,共8页
为提高环氧树脂(EP)在应用领域的安全性,使用苯二甲酸钙(CaT)这一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材料,协同液体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改性EP/低分子聚苯醚(PPO)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表征其阻燃性能... 为提高环氧树脂(EP)在应用领域的安全性,使用苯二甲酸钙(CaT)这一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材料,协同液体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改性EP/低分子聚苯醚(PPO)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表征其阻燃性能,并利用Kissinger、FWO和Crane方程研究改性EP/PPO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当添加8%BDP和2%CaT至EP中,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34.5%,垂直燃烧测试获V-0级别,且其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较纯EP分别降低76.6%及51.5%;CaT有利于固化反应;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外推法能够得到最佳固化温度为:初始100℃,后120℃,最后170℃;通过非等温热重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可发现EP/PPO体系表现出更低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环氧树脂(EP) 低分子聚苯醚(PPO) 固化动力学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孔双向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的成型工艺及性能
11
作者 王荣勇 李景波 刘小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采用薄膜双向拉伸试验机制备了无孔双向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薄膜,探究了双向拉伸PEUHMW薄膜的成型工艺,研究了双向拉伸工艺参数对双向拉伸PE-UHMW薄膜晶体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伸速率达到200%/s... 采用薄膜双向拉伸试验机制备了无孔双向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薄膜,探究了双向拉伸PEUHMW薄膜的成型工艺,研究了双向拉伸工艺参数对双向拉伸PE-UHMW薄膜晶体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伸速率达到200%/s或者拉伸比大于3×3时,有助于PE-UHMW薄膜中串晶结构的形成。双向拉伸PE-UHMW薄膜中仅有正交晶存在,双向拉伸可以显著减小薄膜的晶粒尺寸。双向拉伸对PE-UHMW薄膜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拉伸速率以及拉伸比的增大,薄膜的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大,当薄膜中出现串晶结构后薄膜拉伸强度增大更加明显,拉伸比为6×6的薄膜在纵向与横向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了201.7 MPa与183.7 MPa,相比未拉伸前提高了4.56倍和3.69倍。薄膜的耐穿刺强度随着薄膜拉伸比的增大而增大,拉伸比为6×6的薄膜耐穿刺强度达到了623.3 N/mm,是未拉伸前的9.7倍。拉伸比达到3×3后,薄膜透光率稳定在93%左右,而薄膜的雾度受晶粒尺寸的影响随着拉伸速率以及拉伸比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无孔双向拉伸PE-UHMW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透光率,在包装领域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 双向拉伸 晶体结构 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对银耳多糖溶出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叶力 王一涵 +3 位作者 谢清芸 滕建文 黄丽 夏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银耳多糖是银耳中的主要成分,其溶出规律影响多糖的物理特性。本文以Fick第二定律为基础构建常压热水浸提(HWE)及加压热水浸提(PHWE)银耳多糖的溶出动力学模型并解析相关参数,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流变仪对溶出过程中多糖的分子量和浸提... 银耳多糖是银耳中的主要成分,其溶出规律影响多糖的物理特性。本文以Fick第二定律为基础构建常压热水浸提(HWE)及加压热水浸提(PHWE)银耳多糖的溶出动力学模型并解析相关参数,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流变仪对溶出过程中多糖的分子量和浸提液的黏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WE和PHWE的多糖溶出率随着浸提温度升高和浸提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大多糖溶出率分别为42.75%和62.03%。二者的溶出动力学参数:溶出速率常数k、有效扩散系数D_s与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0.0128~0.0175和0.057~0.1509 min^(-1)、3.2532~4.4348和14.4428~38.2676 mm^(2)/min、2.82~6.38和19.49~31.43 kJ/mol,动力学曲线线性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7,溶出动力学符合Fick第二定律。此外,浸提温度的升高及浸提时间的延长均会降低多糖的分子量,且HWE的分子量分布范围明显大于PHWE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并表现出更高的表观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溶出 动力学模型 黏度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分子量透明质酸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森 胡立涛 +5 位作者 石智诚 王发银 余思婷 堵国成 陈坚 康振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60,共16页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在化妆品、食品和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天然直链酸性黏多糖。根据分子量大小,HA可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分子量的HA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取代传统动物组织提取法,HA工业化...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在化妆品、食品和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天然直链酸性黏多糖。根据分子量大小,HA可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分子量的HA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取代传统动物组织提取法,HA工业化生产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天然HA合成菌株兽疫链球菌的缺点(如潜在致病性以及难以分子改造),限制了不同分子量HA的生物合成研究。近年来,随着特定分子量HA需求的不断增长,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A生物合成与分子量调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高分子量HA合成的限制性因素,重点讨论了HA前体合成途径的基因调控及竞争支路的弱化。其次,探讨了HA合酶、前体供应和发酵条件对超高分子量HA合成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低分子量HA的制备策略,包括物理化学法、酶法和微生物直接发酵法。还针对HA的生物合成与分子量调控面临的挑战——高分子量HA分子量不够高、中高分子量HA合成能力弱和低分子量HA分子量可控性差三方面展开系统性综述,加强对HA生物合成与分子量调控策略的理解,助力实现可控分子量HA的高效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分子量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基石——抗凝药物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小莉 高秀容 +2 位作者 何琴 骆竹媚 蒋倩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6-772,共7页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CAT)指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既往研究表明,CAT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与其他VTE预防、治疗方式一致,CAT的主要...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CAT)指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既往研究表明,CAT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与其他VTE预防、治疗方式一致,CAT的主要防治手段仍是抗凝,但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且由于肿瘤患者在肿瘤类型、分期、并发症、肿瘤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不可控性,导致CAT预防和治疗较为复杂且具挑战性。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分类,聚焦预防和治疗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药物应用现状及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药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新型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纯化对银耳多糖结构及体外降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一涵 谢清芸 +2 位作者 滕建文 黄丽 夏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银耳粗多糖(TFP),并利用DEAE-52纤维素柱进行纯化获得TFP-1,比较分析了纯化前后多糖的组成、结构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TFP,TFP-1中的总糖含量提高至78.19%,糖醛酸含量提高至31.39%,黏...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银耳粗多糖(TFP),并利用DEAE-52纤维素柱进行纯化获得TFP-1,比较分析了纯化前后多糖的组成、结构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TFP,TFP-1中的总糖含量提高至78.19%,糖醛酸含量提高至31.39%,黏度降低为108.33 mPa·s;TFP的分子量范围分布更广,具有更多的线性大分子;纯化前后单糖组成保持不变,摩尔比例略有变化,TFP和TFP-1单糖组成都为甘露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盐酸氨基葡萄糖,其摩尔比分别是0.51:0.212:0.182:0.076:0.013:0.006:0.001和0.552:0.193:0.132:0.103:0.014:0.004:0.003;并且纯化后多糖的微观结构由平滑的片状结构变为粗糙的纤维状。体外降脂实验显示,TFP在10 mg/mL浓度下的胆固醇结合率为32.64%,在15 mg/mL时的胰脂肪酶抑制率为61.51%,均显著高于TFP-1(P<0.05);而TFP-1在10 mg/mL时的胆汁酸结合率为27.43%,显著高于TFP(P<0.05)。这表明分离纯化改变了银耳多糖的部分结构性质,进而影响其降血脂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降脂功能的银耳多糖相关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多糖制备纯化 分子量 单糖组成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催化线性α-烯烃聚合获取高分子量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俊杰 吴建民 +2 位作者 孙启文 王建成 孙燕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9-1322,共14页
相比传统Ziggler-Natta催化剂和Lewis酸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具备活性高、产物分子量高、分布单一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但催化剂的复杂制备过程和无水无氧的反应环境等苛刻要求严重限制其发展。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以往研究中催化聚合不同种... 相比传统Ziggler-Natta催化剂和Lewis酸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具备活性高、产物分子量高、分布单一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但催化剂的复杂制备过程和无水无氧的反应环境等苛刻要求严重限制其发展。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以往研究中催化聚合不同种类线性α-烯烃(LAO)的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反应条件和性能表现,从催化剂的空间结构、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助催化剂的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造成不同性能表现的主要原因,如空间位阻、β-H占比和整体分子刚性等,并分别提出适合于催化聚合不同种类LAO的茂金属催化剂类型和最佳操作条件。对以有机硼化物为助催化剂的催化聚合LAO的体系构建,后续LAO的催化聚合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以铪为金属活性中心的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设计进行了展望。旨在为LAO催化聚合获取高分子量产物的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线性Α-烯烃 催化聚合 聚合物 高分子量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份小麦地方品种HMW-GS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俊鹏 彭敏 +3 位作者 王晓方 汤清益 张道荣 任喜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挖掘具有应用价值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组合,筛选出优质小麦地方品种资源,以我国121份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 为挖掘具有应用价值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组合,筛选出优质小麦地方品种资源,以我国121份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分别检测出3、9和6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其中Null、5+10和2+12分别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78.51%、76.86%和76.03%;同时,不同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共形成30种不同的亚基组合,其中以[Null/(7+8)/(2+12)]亚基组合类型占比最高,为55.37%,但该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较低,仅有6分;而亚基组合[1/(7+8)/(5+10)]、[1/(7+9)/(5+12)]、[1/(7+9)/(5+10)]、[2*/(7+8)/(5+10)]和(2*/(7+9)/(5+12)]得分最高,成为优质亚基组合。结果表明,具有这些优质亚基组合的小麦地方品种(酱麦、钱交麦和扁光头壳麦等)可作为现代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HMW-GS 品质改良 亚基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构成变化及其与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0,共9页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化以及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在流变性能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分子构成分析,从分子层面解释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流变性能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沥青内部分子稳定性增强,宏观层面表现为沥青的流变性能下降。通过沥青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确定沥青的宏微观评价指标,并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沥青流变性能受芳香环缩合度参数、芳香环周边氢取代率、数均分子量、芳香碳率、烷基和环烷支链、芳香结构的影响最大,且可对其进行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紫外老化 分子量 分子结构 流变性能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多糖的提取、降解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燕妮 蔡怡瑾 +5 位作者 王梓腾 胡亚东 潘明轩 杨文革 周兴虎 胡永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83-394,共12页
海洋是各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聚合物的宝库,多糖是海洋中最丰富的资源之一。褐藻来源的多糖,如岩藻多糖,不仅原料充足,而且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提高肝肾功能、降低血糖等。这些特... 海洋是各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聚合物的宝库,多糖是海洋中最丰富的资源之一。褐藻来源的多糖,如岩藻多糖,不仅原料充足,而且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提高肝肾功能、降低血糖等。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了极具药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在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岩藻多糖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天然岩藻多糖相比,低分子量的岩藻多糖具有更高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及更强的益生元活性,因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综述了岩藻多糖结构、提取、纯化和降解方法,对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海洋藻类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 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的制备 岩藻多糖降解酶 免疫增强活性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晓萌 钱建财 +3 位作者 王锴 闫凤丹 宋正熊 黄五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80,共10页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可行性高且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天然螯合剂,具有强化植物修复效...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可行性高且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天然螯合剂,具有强化植物修复效果的作用,在植物修复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LMWOAs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活化土壤重金属、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活化营养元素、提高植物转运系数、缓解植物毒害。其次阐述了影响LMWOAs植物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重金属理化性质、植物特性和种植方式、LMWOAs种类与浓度、土壤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最后展望了LMWOAs在植物修复中的研究方向,为今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 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