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反应流反应速率的唯象表征与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李瑜 樊义辉 +3 位作者 卞平艳 张海光 曲海军 王建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 为了提高同轴反应流工艺的控制精度,探索反应速率的宏观唯象表征方法和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紫脲酸铵对Ca2+进行示踪,在线观测海藻酸钙水凝胶中空纤维的交联成形过程,利用洗脱法对交联层边界的灰度阈值进行标定,从宏观唯象的角度定... 目的 为了提高同轴反应流工艺的控制精度,探索反应速率的宏观唯象表征方法和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紫脲酸铵对Ca2+进行示踪,在线观测海藻酸钙水凝胶中空纤维的交联成形过程,利用洗脱法对交联层边界的灰度阈值进行标定,从宏观唯象的角度定义同轴反应流的平均反应速率,通过在线监测提取的交联层厚数据,计算得到反应速率值,并通过试验研究海藻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的流量(定流率比)、质量分数、共流距离对交联层厚和平均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 结果表明:对比在线图像识别和洗脱法实测所得中空纤维尺寸,两者误差仅1.09%,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增加反应物质量分数能提高平均反应速率,增加交联层厚,且氯化钙质量分数具有更好的调控性能;定流率比条件下,随着两溶液流速增加,中空纤维交联层厚减小而平均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流共流距离增加,交联层厚增加而平均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上述唯象平均反应速率受流体速度场和化学反应物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与经典反应速率是一致的,说明该唯象定义是有效的。结论 研究采用的同轴反应流在线监测方法、反应速率的唯象表征方法、材料工艺参数影响规律等有助于实现中空纤维结构尺寸、交联层厚和保留溶胶层厚的精确控制,有助于同轴反应流工艺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挤出 反应流 反应速率 唯象表征 精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压力及系统压差对气体输送系统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涵 朱春英 +1 位作者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11,共16页
使用气体输送系统进行实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实际流量发生偏差的现象,并且不同入口压力和系统压差下其偏差值大小不同,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通过误差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以氮气输送系统为例,通过改变入口压力、压差... 使用气体输送系统进行实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实际流量发生偏差的现象,并且不同入口压力和系统压差下其偏差值大小不同,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通过误差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以氮气输送系统为例,通过改变入口压力、压差和流量大小与范围并测量实际流量,进行误差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压差对流量控制的影响较小,而入口压力的增大需要配合背压阀的使用从而提高系统的精度,因此可以增加入口压力使偏差值更小。同时,根据理论推导和实验结果提出了普适的误差值与流量值的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实际流量,为气体输送系统的误差分析与精准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气力输送 测量 质量流量计 误差分析 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边界内变截面串列双方柱绕流分析
3
作者 余洋 杨光照 侯国祥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
[目的]针对限制边界内的串列双方柱绕流,研究雷诺数为100时,变截面双方柱(边长比为1.5)绕流在不同间距比下对流场、阻力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以及反弹格式对限制边界内的串列双方柱绕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间... [目的]针对限制边界内的串列双方柱绕流,研究雷诺数为100时,变截面双方柱(边长比为1.5)绕流在不同间距比下对流场、阻力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以及反弹格式对限制边界内的串列双方柱绕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间距比下变截面和等截面双方柱的流场模式和阻力系数。[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间距比下,变截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流场模式的改变,但在间距比为6时反而将延缓流场模式的改变;相较于单方柱绕流,变截面的减阻效果最高可达9.16%,而等截面最高可达7.76%;相较于等截面,在相同间距比下的变截面最高可以减阻67.79%,即变截面的减阻效果更好,所以变截面是实现流场控制、减阻的可选方案。[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限制边界内方柱绕流的阻力优化、流场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串列双方柱 限制边界 格子BOLTZMANN 流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强钢 宋佳航 +2 位作者 廖建权 周念成 许晓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7-287,共11页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SC)外环电压控制,考虑中线电压补偿,提出基于电压补偿等效模型的直流配电网电压偏差及不平衡度联合抑制策略,实现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首先,建立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将VSC电压下垂控制引入潮流模型,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电压偏差和不平衡度的特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以电压最低点为分点获得双端电源供电回路压降的简化等效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等效阻抗参数辨识,构建双端直流配电网的电压补偿等效模型。以参数辨识结果作为电压外环控制输入,提出考虑中线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中线电压补偿 下垂控制 最小二乘法 潮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气体注入系统注入管线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谷正阳 赵宇轩 +5 位作者 李波 李伟 夏志伟 邓博文 刘浩 宫伟祥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5,共6页
为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气体注入系统(GIS)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装置运行的要求,以及为优化气体注入系统的气体加料控制模式提供直接而可靠的数据支撑。该研究在基于ITER GIS最终设计阶段提供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模拟实... 为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气体注入系统(GIS)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装置运行的要求,以及为优化气体注入系统的气体加料控制模式提供直接而可靠的数据支撑。该研究在基于ITER GIS最终设计阶段提供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该研究涉及燃料气体H2、D2以及杂质气体Ne、Ar、N2及其混合气体的注入特性,包括其供气压力、注入管线结构对响应时间的影响。实验结论证明,气体注入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ITER装置的运行要求,且实验数据为ITER装置的气体控制模式,尤其是实现杂质气体快速、精确的控制,从而保障ITER装置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气体注入系统 气体输运特性 质量流量控制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微振动控制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荣慕宁 顾雅彬 +3 位作者 郑明 聂鑫 樊健生 刘宇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为测试北京光源这一精密科学设施中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微振动控制能力,通过在建设现场进行短期测试和24 h长期监测的方式对底板微振动水平和微振动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次短期测试过程中,底板表面微振动位移有效值主要分布... 为测试北京光源这一精密科学设施中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微振动控制能力,通过在建设现场进行短期测试和24 h长期监测的方式对底板微振动水平和微振动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次短期测试过程中,底板表面微振动位移有效值主要分布在10~50 nm之间,而在24 h监测过程中,底板表面微振动位移有效值主要在分布20 nm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对10 Hz以上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微振动及5 Hz以上水平向的微振动体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最大能够将垂直地面方向微振动水平降低24%,水平向微振动水平降低34%,底板对水平向微振动控制能力略优于对竖向微振动的控制能力。建立了二维简化有限元模型,讨论了改变混凝土层密度、刚度及厚度对底板微振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现有激励条件下,增大底板配筋层厚度或素混凝土层密度对底板竖向微振动控制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对水平向微振动控制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科学设施 现场测试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 微振动控制 位移有效值 二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文氏管的液氧流量闭环控制特性研究
7
作者 陈兰伟 宫绍天 +2 位作者 蒋卓航 李清廉 成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8-240,共13页
针对液氧供应系统流量精准控制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流量闭环控制系统并应用于液氧供应系统中。为实现系统按预设目标流量进行输出,进行了四类试验:无控制试验、流量闭环控制试验、PID参数影响试验与流量阶跃调节试验,研究了贮箱压力... 针对液氧供应系统流量精准控制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流量闭环控制系统并应用于液氧供应系统中。为实现系统按预设目标流量进行输出,进行了四类试验:无控制试验、流量闭环控制试验、PID参数影响试验与流量阶跃调节试验,研究了贮箱压力、液氧温度、针锥位置、调节范围与PID参数等因素对液氧流量闭环控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反馈实时测得的液氧质量流量,流量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可调文氏管节流面积变化,实现了液氧流量±1%的精准控制,解决了由于系统压力波动及液氧温度变化等原因导致的液氧流量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并实现了液氧在5∶1流量变比内的精准阶跃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供应系统 可调文氏管 变流量 流量闭环控制 流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质量射流下波浪前缘叶片气动性能数值研究
8
作者 王家辉 邹琳 +2 位作者 张毓辰 苗亚博 徐汉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65-2877,共13页
针对垂直轴风机叶片大攻角工况下因流动分离导致的失速及颤振抖振问题,引入零质量射流激励对波浪型前缘叶片进行流动分离控制.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建立了波浪前缘叶片绕流数值模型,探究了主/被动耦合控制下叶片升阻力特性及其流动分离机理... 针对垂直轴风机叶片大攻角工况下因流动分离导致的失速及颤振抖振问题,引入零质量射流激励对波浪型前缘叶片进行流动分离控制.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建立了波浪前缘叶片绕流数值模型,探究了主/被动耦合控制下叶片升阻力特性及其流动分离机理,分析了射流参数(射流位置、动量系数)对波浪前缘叶片气动性能及失速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受控前后大攻角下波浪型前缘能诱导产生较小尺度流向涡,降低后方大分离涡尺度,波浪前缘与零质量射流耦合控制对于大攻角下流动分离抑制较单一控制更优;零质量射流吹气时使前缘流向涡有更高的动能抵抗逆压梯度从而延迟流动分离,吸气时会吸走流向涡的低动量流体,抑制流向涡发展成大分离涡;射流布置在距基准前缘0.033c处,即位于前缘流向涡最前端,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前缘流向涡的生成,升阻比的提升效果最好;且升阻比提升量随着动量系数增大而增大,但控制经济性在动量系数0.018时最优,研究结果为垂直轴风力机失速控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前缘叶片 零质量射流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公交换乘的地铁常态化限流站点识别方法研究
9
作者 胡馨月 彭其渊 +1 位作者 陈锦渠 杜剑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目前地铁常态化限流站点选择的研究,未考虑线路运输能力限制以及客流损失问题,脱离实际运营而难以推广使用。为平衡地铁公司和车站的决策标准,减少常态化限流站点的数量,提出一种考虑公交换乘疏散客流的地铁常态化限流站点识别方法。首... 目前地铁常态化限流站点选择的研究,未考虑线路运输能力限制以及客流损失问题,脱离实际运营而难以推广使用。为平衡地铁公司和车站的决策标准,减少常态化限流站点的数量,提出一种考虑公交换乘疏散客流的地铁常态化限流站点识别方法。首先构建由地铁-公交耦合网络拓扑模型,并分别从地铁网络化运营和公交换乘减少客流损失2个角度设计7个地铁站关键程度量化指标;验证系统的线性时不变特性,基于子网生成策略设计站点识别算法;最后以2018年1月某工作日北京市的乘客出行链数据为例,验证指标和算法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每10 min时变客流分布规律,对比2018年的实际方案,结果表明:初始网络可控性为0.057 5,识别准确度趋近于80%,准确率高且误判率低的限流站数量分别为67,70,73,78。将常态化限流站分为固定和备选2类,并提出了结合公交换乘引导、分批次限流的措施,从而为大城市地铁车站高峰时段的常态化限流方案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常态化限流站 精确可控性 地铁车站 公交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最小二乘法完善质量流量计的工作曲线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浩 范广涵 +1 位作者 廖常俊 周天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0-772,共3页
主要讲述应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拟合质量流量计 (MFC)的工作曲线 ,以完善流量计的使用操作参数。首先根据已有的工作曲线通过拟合找出设定流量 (msetting)—工作时间 (t)的变化规律 ,再根据此规律拟合找到流量计的设定流量 (m )—稳定时间(... 主要讲述应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拟合质量流量计 (MFC)的工作曲线 ,以完善流量计的使用操作参数。首先根据已有的工作曲线通过拟合找出设定流量 (msetting)—工作时间 (t)的变化规律 ,再根据此规律拟合找到流量计的设定流量 (m )—稳定时间(tsteady)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流量计 工作曲线 设定 过拟合 参数 MFC 最小二乘法 稳定时间 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煤粉喷吹控制系统述评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克显 王玉涛 +1 位作者 魏颖 王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通过对高炉煤粉喷吹系统各环节工作特性及煤粉喷吹量各调节方式的分析 ,指出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是一个动态、时变、随机干扰严重的多输入单输出非线性对象·总结并分析了煤粉喷吹量计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指出目前煤粉喷吹量调... 通过对高炉煤粉喷吹系统各环节工作特性及煤粉喷吹量各调节方式的分析 ,指出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是一个动态、时变、随机干扰严重的多输入单输出非线性对象·总结并分析了煤粉喷吹量计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指出目前煤粉喷吹量调节控制系统存在计量信号不准确、控制规律无自适应性等问题 ,并对智能控制技术用于解决喷煤量调节控制系统存在的难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粉喷吹 煤粉喷吹率 煤粉 流量计量 流量控制 喷吹率调节 智能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泵吸程出流现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勇 杨志刚 +2 位作者 吴越 刘磊 董景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4-1109,共6页
研究了被动阀压电泵在方波驱动下出现的吸程出流现象,建立了被动阀压电泵的流体力学模型与振动模型,依此对吸程出流现象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出了吸程时出口阀开启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了吸程时压电泵在0.4,0.8,6,45Hz等不同工... 研究了被动阀压电泵在方波驱动下出现的吸程出流现象,建立了被动阀压电泵的流体力学模型与振动模型,依此对吸程出流现象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出了吸程时出口阀开启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了吸程时压电泵在0.4,0.8,6,45Hz等不同工作频率下出口阀的开启高度,并对公式中影响吸程出流的其余因素进行了实验验证。理论分析指出,流动惯性是产生吸程出流现象的根本原因,同时惯性流在排程中亦存在。实验结果表明,压电泵工作频率增加时出口阀的吸程开启高度会减小,出口阀刚度、入口与出口负载增大时吸程流会减小,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公式符合较好。分析认为,压电泵的输出流量应当包含容积流与惯性流两部分,在进行压电泵精密流量控制时应同时考虑这两部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泵 吸程出流 惯性流 精密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m连续式风洞调试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波 周恩民 +3 位作者 程松 张文 刘恺 罗新福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了降低大型连续式风洞建设风险,在0.6m连续式风洞中开展了压缩机防喘振控制、转速控制、马赫数控制等调试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本研究采用压力波动法准确测量出了压缩机的喘振边界,通过设置合理的报警线和防喘振线,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 为了降低大型连续式风洞建设风险,在0.6m连续式风洞中开展了压缩机防喘振控制、转速控制、马赫数控制等调试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本研究采用压力波动法准确测量出了压缩机的喘振边界,通过设置合理的报警线和防喘振线,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采用矢量控制技术实现了转速的精确控制,控制精度达到0.03%的设计要求;采用压缩机转速、驻抽流量以及中心体开度与马赫数的函数关系,实现了马赫数的精确控制,控制精度达到了0.002的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研究各项关键技术实现了该风洞定总压、定马赫数的运行方式,该风洞具有优良的流场品质,是开展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和大型连续式风洞引导性研究的理想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风洞 调试 压缩机 流场 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流水力模型流量检测控制系统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虞邦义 俞国青 +2 位作者 马浩 武锋 蔡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介绍了由闭环数字化量水堰组成的、用于非恒定流水力模型量测的流量测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对该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并与电磁流量计、电动执行阀组成的闭环测控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介绍了由闭环数字化量水堰组成的、用于非恒定流水力模型量测的流量测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对该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并与电磁流量计、电动执行阀组成的闭环测控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闭环数字化量水堰测控系统的检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检测 控制系统 非恒定流 水力模型 水位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质量射流与分离控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中云 牟斌 +1 位作者 陈作斌 刘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非定常可压缩方程的求解当中引入预处理方法、多重网格等加速收敛技术,提高了可压缩方法处理低速问题的效率和精度。利用该方法对两个流动控制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模拟了零质量射流的外部流场,从射流中心线上的速度分布、射流宽... 在非定常可压缩方程的求解当中引入预处理方法、多重网格等加速收敛技术,提高了可压缩方法处理低速问题的效率和精度。利用该方法对两个流动控制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模拟了零质量射流的外部流场,从射流中心线上的速度分布、射流宽度等方面均得到了和实验较为一致的结果。之后模拟了不同控制下的绕二维翼型的分离流动,包括有定常吸气和零质量射流,两种方法都不同程度上使分离泡长度缩小,分离区的压力升高,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两种方法在分离流动控制上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零质量射流 可压缩方程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法发生低含量硫化氢气体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树国 杨圣辉 +2 位作者 吴海 盖良京 李梦怡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研制了采用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组成的气体稀释装置,并通过不同种类气体标准物质对稀释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价。将装置用于低含量硫化氢气体的发生,经硫化氢气体标准物质对装置多次测试得出结论,稀释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发生低含量的硫... 研制了采用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组成的气体稀释装置,并通过不同种类气体标准物质对稀释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价。将装置用于低含量硫化氢气体的发生,经硫化氢气体标准物质对装置多次测试得出结论,稀释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发生低含量的硫化氢气体,且具有较好线性、准确度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气体稀释装置 H2S 质量流量控制器 准确度 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连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策略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岩 邵富群 +1 位作者 王军生 刘宝权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68,共4页
针对当今国际先进的AGC控制方法,深入地比较了日立公司和Siemens公司厚度控制策略的不同,从理论上分析了它们为提高厚度控制精度所采取的控制思想差异,特别是在秒流量AGC控制策略方面,充分体现两者对于改善厚度偏差手段的不同。最终通... 针对当今国际先进的AGC控制方法,深入地比较了日立公司和Siemens公司厚度控制策略的不同,从理论上分析了它们为提高厚度控制精度所采取的控制思想差异,特别是在秒流量AGC控制策略方面,充分体现两者对于改善厚度偏差手段的不同。最终通过轧机生产厚度控制结果实绩数据,阐述了控制策略的不同只是在现有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优化设计,最终提出相关冷连轧机高精度厚度控制方案,给采取何种厚度控制策略以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连轧 AGC 辊缝 辊速 张力解耦控制 秒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遥感器用环路热管瞬态数值模拟与在轨验证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庆亮 杨涛 +3 位作者 于志 赵振明 赵宇 于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45-2055,共11页
为满足空间遥感器环路热管(LHP)在轨应用需求,建立了高分九号卫星电荷耦合器件(CCD)用LHP瞬态数值模型。模型采用了节点-网络法和流动与传热关系式耦合的方法,考虑了蒸发器与储液器之间的传热传质过程。通过仿真与在轨数据的对比,发现LH... 为满足空间遥感器环路热管(LHP)在轨应用需求,建立了高分九号卫星电荷耦合器件(CCD)用LHP瞬态数值模型。模型采用了节点-网络法和流动与传热关系式耦合的方法,考虑了蒸发器与储液器之间的传热传质过程。通过仿真与在轨数据的对比,发现LHP内部组件温度偏差为0.2~0.4℃,冷凝器测点温度偏差为0.5~2.0℃;预热器通过干度的变化调节了冷凝器外热流和热源工作模式的影响;热源的工作模式对蒸发器向储液器漏热、回路流阻及两相段长度均有影响。所提模型可用于不同轨道外热流及热源工作模式下,研究LHP内部各参数的变化规律,预测LHP系统的瞬态工作特性,并指导后续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LHP) 空间遥感器 精密控温 传热传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微机控制动态配气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东红 应铁进 王小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气调 (MA)储藏包装技术中需将比例配制的气体充入包装中 ,用于配制 MA混合气体的配气装置有动态和静态 2种形式 ,动态配气系统更能适应生产和实验室的需要。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微机控制全自动配气系统 ,该系统以质量流量为配气控制参量 ,... 气调 (MA)储藏包装技术中需将比例配制的气体充入包装中 ,用于配制 MA混合气体的配气装置有动态和静态 2种形式 ,动态配气系统更能适应生产和实验室的需要。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微机控制全自动配气系统 ,该系统以质量流量为配气控制参量 ,不受环境参数的影响 ,具有更高的配气精度。同时采用动态配气的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控制 气调包装 动态配气系统 质量流量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量喷头实现均匀喷灌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韩文霆 吴普特 +1 位作者 冯浩 杨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16,共4页
研究了为保证均匀喷灌,变量喷头各水力性能参数之间应具有的理论关系。采用极限理论和二重积分的数学方法推导了描述变量喷头转速、流量和射程之间瞬时变化关系的工作方程。结果表明,变量喷头的流量与射程平方和转速的乘积成正比。以方... 研究了为保证均匀喷灌,变量喷头各水力性能参数之间应具有的理论关系。采用极限理论和二重积分的数学方法推导了描述变量喷头转速、流量和射程之间瞬时变化关系的工作方程。结果表明,变量喷头的流量与射程平方和转速的乘积成正比。以方形喷洒域变量喷头为例,推导了方形喷洒域变量喷头射程随转角变化的理论方程,然后应用变量喷头工作方程推导了方形喷洒域变量喷头理论流量和转速方程。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变量喷头及方形喷洒域变量喷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头 精确灌溉 可控喷洒域 喷灌均匀性 方形喷洒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