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short fruiting branch gene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ith SNP linked to its trait in upland cotton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Youchang FENG Changhui +4 位作者 BIE Shu WANG Xiaogang ZHANG Jiaohai XIA Songbo QIN Hongde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Backgrou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many functional genes have been targete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can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 by linking selection to functional genes. Methods... Backgrou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many functional genes have been targete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can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 by linking selection to functional genes. Methods: In a study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the F2 segregated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crossing X1570 (short branches) with Ekangmian 13 (long branches) to identify the short fruiting branch gene and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with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linked to its trait. Result: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linked SSR marker BNL3232 was screened by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method; one SNP locus was found, which was totally separated from the fruiting branches trait in upland cotton. Conclusion: It was verified that this SNP marker could be used for molecular assisted selection of cotton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 fruit branch COTTON GENE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技术提高水稻恢复系明恢1831的碱消值
2
作者 邹文广 候新坡 +4 位作者 马彬林 卓伟 杨旺兴 杨腾帮 许旭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1-348,共8页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提高抗稻瘟病香型恢复系明恢1831的稻米碱消值,以提高其在食味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回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稻米碱消值检测相结合的手...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提高抗稻瘟病香型恢复系明恢1831的稻米碱消值,以提高其在食味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回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稻米碱消值检测相结合的手段,将供体亲本明香510的高碱消值基因导入明恢1831中。用水稻48对SSR引物分析改良系与明恢1831的遗传相似性,并对改良系、明恢1831及其与明太A、甜香2A等4个不育系配制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品质性状比较。【结果】在BC_(3)F_(2)群体中用ZiS_1_ALK分子标记检测到8个纯合高碱消值优良株系,其中MG-2、MG-3、MG-6等3个株系与轮回亲本明恢1831遗传背景相似,部分农艺性状和米粒长宽比优于轮回亲本。杂交组合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明恢1831的碱消值并未影响其配合力。【结论】筛选获得3份遗传了明恢1831的优良特点和配合力的高碱消值株系,对明恢1831的碱消值改良非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明恢1831 碱消值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技术在大豆种质资源创制中的应用综述
3
作者 王雨凤 张明 +3 位作者 李秀丽 李扬眉 王小雷 王传之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63-167,共5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达到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具有快速、准确、不受环境条件干扰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大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达到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具有快速、准确、不受环境条件干扰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大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MAS技术在大豆种质创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大豆MAS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维 何秀英 +5 位作者 廖耀平 程永盛 卢东柏 陆展华 陈钊明 陈粤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8-1754,共7页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稻强恢复系粤恢826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和系谱选育方法,聚合4个外源基因以改良粤恢826的抗病性和米质,并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鉴定。【结果】经SSR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病性及米质鉴定,获得以粤恢826为遗传背景且含有目标基因的6个改良株系,通过农艺性状筛选与恢复力测试,优选到一个含有Pi1、Xa23和Wx基因的纯合株系,其恢复力好,农艺性状优良,2014年早造定名为粤恢88,其田间鉴定稻瘟病抗性3级,白叶枯病抗性1级,米质为软米。2014年晚造与两系不育系Y58S配制杂交稻组合Y两优88,其在品比试验中产量达6543 kg/ha,比对照深两优58香油占增产4.97%,未达显著水平(P>0.05),且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鉴定为国优3级和省优3级。【结论】MAS技术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Xa23和Wx基因),使粤恢826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明显改良,获得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米质为软米的新恢复系粤恢88,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米质 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和MAS技术改良珍汕97B的白叶枯病抗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荔辉 陈志伟 +3 位作者 张积森 吴为人 周元昌 唐定中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以IRBB21为白叶枯抗病基因的供体亲本,珍汕97B为受体亲本,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1次自交,采用传统的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6个导入Xa21的珍汕97B导入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为92.8%-97.4%(平均为94.9%).
关键词 回交 mas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品种改良 育种 抗性 白叶枯病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技术培育水稻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驰 韦敏益 +7 位作者 秦钢 张月雄 罗同平 马增凤 岑贞陆 陈远孟 李振经 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获得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优良单株,再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并进行田间抗性及米质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及恢复力测试。【结果】培育出聚合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xa5的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桂恢663对白叶枯Ⅳ型菌和强毒Ⅴ型菌表现为抗,对广西细条病优势菌株JZ-8表现为抗,对14个稻瘟病菌株,有12个达到1级抗性。桂恢663除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外,其余6个主要米质指标均达到国标2级标准,其与丰田1A所配抗病、高产、优质组合丰田优663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恢663和丰田优663谷粒具有香味。【结论】桂恢663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条病,且恢复力强、米质较优具有香味,是组配抗病、高产、优质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同时为水稻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米质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大元 周丹华 +4 位作者 肖武名 杨祁云 王慧 张建国 陈志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通过回交及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源H4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46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航恢173中,并在BC2F4群体中选育到一个株叶形态较好的株系,暂命名为航恢1173。分析结果表明,航恢1173比航恢173的抗谱得以明显拓宽,并... 通过回交及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源H4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46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航恢173中,并在BC2F4群体中选育到一个株叶形态较好的株系,暂命名为航恢1173。分析结果表明,航恢1173比航恢173的抗谱得以明显拓宽,并无显著的农艺性状差异,且所配杂交组合的抗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玉米pepc基因恢复系的MAS转育及其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和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季航 向珣朝 +2 位作者 何立斌 张楷正 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9-1787,共9页
用玉米pep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转育pepc基因的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成功地培育出与轮回亲本蜀恢881遗传相似度达97.09%~99.03%的改良蜀恢881,用此改良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冈46A、776A、2480A形成组合。结果表明,(1)自行设... 用玉米pep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转育pepc基因的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成功地培育出与轮回亲本蜀恢881遗传相似度达97.09%~99.03%的改良蜀恢881,用此改良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冈46A、776A、2480A形成组合。结果表明,(1)自行设计的pepc基因特异性引物能对基因进行准确的筛选,而且玉米pepc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能够稳定遗传和高水平表达;(2)含有pepc基因F1的PEPCase活力明显地高于对照,PEPCase活力与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正相关(0.6081**),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等光合指标也显著好于对照;(3)含有pepc基因F1农艺性状表现各不相同,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表现较为一致,且单株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41.48%;(4)776A、Line1和Line6的GCA较高,值得今后进一步考察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 杂交稻 玉米PEPC基因 光合特性 高光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和MAS技术改良优质两系不育系金山s-2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官华忠 夏法刚 +9 位作者 林荔辉 蒋云林 陈志伟 段远霖 刘文德 吴为人 周元昌 王宗华 吴水有 杨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以水稻品系5173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2导入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金山s-2的遗传背景中。在各世代皆利用与Pi-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RM24对目标基因进行"前景选择",并结合形态性状进行"背... 以水稻品系5173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2导入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金山s-2的遗传背景中。在各世代皆利用与Pi-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RM24对目标基因进行"前景选择",并结合形态性状进行"背景选择",直至BC3F2,获得抗病标记纯合且其它性状与金山s-2非常相似的植株9株。在BC3F1,对中选的4个单株利用SRAP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它们与受体亲本金山s-2具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对选育出的株系的温敏不育性特性观察表明,获得的4个近等基因系,它们保持了亲本育性稳定、临界温度低和可繁性好的特性;对BC3F1∶2株系抗病鉴定结果表明,通过标记选出的单株均表现抗病,说明利用SRM24对Pi-2基因进行选择是可靠的,能够满足需要。因此,在BC3F1决选出4个单株可望替代不抗病的金山s-2直接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标记辅助选择(mas) 稻瘟病 抗性 P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QTL定位及MAS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娜 王清连 +2 位作者 张金宝 付远志 李成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育种工作者已定位了许多作物的重要性状QTLs。同时,基于QTL定位的标记辅助选择(MAS),已成为当前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棉花重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抗性、形态...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育种工作者已定位了许多作物的重要性状QTLs。同时,基于QTL定位的标记辅助选择(MAS),已成为当前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棉花重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抗性、形态、生理、早熟性等QTL定位最新进展,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在一些性状上的初步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QTL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作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辅助选择(MAS)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伟 李兰 +1 位作者 潘庆杰 耿社民 《黄牛杂志》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介绍了标记辅助选择的的特点及其产生背景 ,并通过对经济性状 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的评述 ,指出了当前标记——性状连锁分析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标记辅助选择在今后畜禽育种规划中的应用前景给予展望。
关键词 畜禽 经济性状 标记辅助选择 mas 数量性状位点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育种改良籼稻恢复系‘E32’及其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俊锋 李永聪 +5 位作者 刘雄伦 刘金灵 陈海龙 杨丰宇 黄俊 廖花 《作物研究》 2017年第1期11-14,24,共5页
利用已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DNA序列,设计功能分子标记Ins2-3,通过标记基因型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E32及其两系杂交种培矮64S/E32的稻瘟病抗性。获得以下结果:Ins2-3是一个高效共显性DNA标记,在Pi9供... 利用已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DNA序列,设计功能分子标记Ins2-3,通过标记基因型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E32及其两系杂交种培矮64S/E32的稻瘟病抗性。获得以下结果:Ins2-3是一个高效共显性DNA标记,在Pi9供体亲本75-1-127和受体亲本E32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一条793bp和2 kb的稳定条带,Ins2-3的辅助选择效率达100%;利用Ins2-3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通过连续多代回交自交,育成了苗瘟和穗瘟抗性均显著提高的新恢复系E32-Pi9,其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E32一致;用E32-Pi9配制的两系杂交种培矮64S/E32-Pi9的稻瘟病抗性,比对照培矮64S/E32显著提高,而主要农艺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改良 Pi9 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选育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7新品种阜豆169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传之 李智 +5 位作者 王敏 樊志明 周洪利 杜霄力 孙云飞 于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48,共5页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40.96%,平均粗脂肪含量19.4%。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BARCSOYSSR_02_0631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表现抗病。2019年生产试验产量2668.0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9.43%。苗期耐渍,后期耐旱,抗倒抗病,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00001。此次MA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豆品系抗花叶病毒SC7相关位点的早期子代选择鉴定,不仅突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而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接种鉴定时传播花叶病毒的情况,减少了后续工作量,缩短抗病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花叶病毒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阜豆1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技术对水稻保持系软华B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改良
14
作者 赵哲 王宇江 +5 位作者 粱结彩 刘永柱 周继勇 陈雄辉 梁克勤 肖武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为选育优质抗稻瘟病保持系软华B,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46和Pi2的优质籼稻H281作为供体亲本、以软华B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法,聚合2个外源基因以改良保持系软华B。对性状稳定的改良株系进行稻瘟病抗... 为选育优质抗稻瘟病保持系软华B,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46和Pi2的优质籼稻H281作为供体亲本、以软华B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法,聚合2个外源基因以改良保持系软华B。对性状稳定的改良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稻米品质分析等。通过回交及多代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检测,获得以软华B为遗传背景且含有2个纯合目标基因的BC_(1)F_(6)群体2个、BC_(2)F_(5)群体2个、BC_(3)F_(4)群体2个。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回交世代改良材料在自然病圃均抗稻瘟病;育性鉴定结果显示,回交世代对不育系的不育度为52.7%~100.0%;农艺性状考查及米质分析表明,改良株系基本保留了软华B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特性。SNP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BC_(1)F_(6)的背景回复率为74.42%~77.77%,BC_(2)F_(5)的背景回复率为86.42%~87.75%,BC_(3)F_(4)的背景回复率为92.27%~92.59%。利用连续回交、自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可有效聚合多个抗性基因,获得抗稻瘟病的新保持系,快速实现保持系软华B的分子改良,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保持系 稻瘟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米质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进行大豆花叶病毒SC7抗性鉴定及分子育种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传之 李智 +5 位作者 王敏 周洪利 樊志明 杜霄力 孙云飞 于伟 《大豆科技》 2019年第5期10-14,共5页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是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的一种流行株系,基于对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来选育抗病品种需求,为发掘一种辅助鉴定大豆抗花叶病毒SC7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应用于一线育种。由大豆公共遗传图谱上挑选的引物筛选...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是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的一种流行株系,基于对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来选育抗病品种需求,为发掘一种辅助鉴定大豆抗花叶病毒SC7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应用于一线育种。由大豆公共遗传图谱上挑选的引物筛选比对24个自然群体材料,确定其引物BARCSOYSSR_02_0631抗病(包括中感)检出符合率为64.3%,感病符合率为100%,即检测正确率为79.2%,而且经过室内辅助选择育种鉴定到了一批能进入安徽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抗花叶病毒病SC7的新品系阜Y31和阜豆169等,通过该标记对大豆品系抗花叶病毒SC7的相关位点进行早期子代选择鉴定,该辅助检测方法不仅绕开了试验站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接种鉴定花叶病毒的传播,减少了随后的育种工作量和育种周期,利用MAS技术可快速筛选出抗病高产的大豆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在新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赵丽娟 宋维富 +5 位作者 杨雪峰 刘东军 仇林 宋庆杰 张春利 辛文利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矮败小麦是显性核不育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D1c)紧密连锁、具有表型遗传标记的特异种质,是群体改良和相关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利用其构建的育种技术体系在小麦育种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该技术结合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 矮败小麦是显性核不育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D1c)紧密连锁、具有表型遗传标记的特异种质,是群体改良和相关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利用其构建的育种技术体系在小麦育种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该技术结合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可快速培育具有目标性状的导入系,实现多个目标基因在优良遗传背景下的聚合和定向构建轮回选择群体,加快小麦重要性状的改良速度,对选育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及创制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育种材料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育种技术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粒数基因Gn1a的等位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智超 常龙学 +9 位作者 艾鑫 金龙 张丰勇 李志永 王以锋 童晓红 黄捷 张健 金健 应杰政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目的】基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等位基因挖掘,鉴定出调控每穗粒数的关键基因Gn1a的优异等位变异,为现代水稻高产分子育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靶点资源。【方法】通过构建高世代回交自交系遗传群体开展... 【目的】基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等位基因挖掘,鉴定出调控每穗粒数的关键基因Gn1a的优异等位变异,为现代水稻高产分子育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靶点资源。【方法】通过构建高世代回交自交系遗传群体开展QTL精细定位;基于近等基因系(NILs)验证目标QTL的遗传效应;结合目标基因的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及多序列比对解析功能变异位点;进一步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并应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基因型精准鉴定。【结果】在中嘉早17、中早39(常规早籼主推品种)、华占、R173(杂交晚籼核心恢复系)4个背景与粳稻吉资1560构建的BC_(3)F_(3)群体中,1号染色体短臂Gn1a位点共同定位到控制穗粒数与二次枝梗数的QTL。Gn1a测序分析揭示,中嘉早17与中早39携带新型Gn1a等位变异(命名为Gn1a-i),与粳型等位基因Gn1a-j相比,在5'UTR区存在16-bp缺失。4套近等基因系的分析结果表明Gn1a-i增加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基于该InDel位点开发的共显性功能标记ZC51,对9类39份水稻材料(涵盖常规早籼、常规晚籼、三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三系恢复系、北方粳稻、南方粳稻、农家品种及野生稻)进行Gn1a等位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籼型群体(常规早/晚籼、三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三系恢复系)100%携带Gn1a-i等位基因;野生稻与农家品种携带Gn1a-j等位基因;粳稻群体(南/北方)携带Gn1a-i和Gn1a-j双等位基因。【结论】明确了Gn1a-i等位基因通过增加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来提高籽粒产量,Gn1a-i有利等位基因在当前粳稻品种的改良中具有较大利用潜力,Gn1a功能基因标记ZC51能直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穗粒数 等位基因 数量性状座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个高粱恢复系的株型评价与株高基因效应分析
18
作者 张旷野 吴晗 +8 位作者 王佳旭 杨琳琳 陈柏志 赵泽阳 段有厚 张志鹏 王艳秋 张飞 柯福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目的]高粱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株型优化对其产量提升、抗逆性提升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解析高粱亲本系株高性状的遗传基础,为高产、抗逆、宜机收高粱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43个高粱恢... [目的]高粱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株型优化对其产量提升、抗逆性提升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解析高粱亲本系株高性状的遗传基础,为高产、抗逆、宜机收高粱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43个高粱恢复系为材料,综合表型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与分子标记技术,系统解析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及其育种应用潜力。[结果]供试材料的株高与旗叶间距、穗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柄伸长度与穗长负相关。表型聚类分析将群体划分为3类:类群Ⅰ是理想株型育种的核心材料,类群Ⅱ需通过杂交引入显性基因改良株高,类群Ⅲ呈现极端高秆(174.50 cm)与长柄特征,可为生物量提升育种提供独特资源。DW1和DW2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DW1DW1DW2DW2)显著促进株高(双显性基因型株高达152.31 cm),而隐性纯合(dw1dw1dw2dw2)则特异性增加柄伸长度(14.00 cm)与穗柄长度(39.89 cm)。[结论]本研究揭示高粱株高性状中DW1/DW2显性等位基因协同增效株高、隐性纯合特异性调控柄部伸长,为株型定向育种提供理论与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基因型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MS恢复基因Rf2功能性分子标记开发及恢复系新种质创制
19
作者 赵天宇 杨绪磊 +5 位作者 王孟磊 韩忠旭 王铭钰 林春晶 张井勇 张春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8-1795,共8页
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的组成及数量直接决定恢复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大豆的育性稳定性。Rf1基因广泛存在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而Rf2作为新发现的强恢复基因仅在极少数恢复系中存在。为此,通过开发Rf2基... 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的组成及数量直接决定恢复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大豆的育性稳定性。Rf1基因广泛存在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而Rf2作为新发现的强恢复基因仅在极少数恢复系中存在。为此,通过开发Rf2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利用常规杂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聚合恢复基因Rf1和Rf2,可创制具有强恢复能力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新种质。结果表明,Rf1和Rf2分子标记相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目标恢复基因类型,显著提高基因聚合恢复系新种质的育种效率。同时,创制出的恢复系新种质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上表现优异。本研究为“三系”杂交大豆育种提供了优异的恢复系新种质,也为今后更多强恢复系的高效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2和Xa23基因改良广恢1002抗病性
20
作者 孔乐 徐琳 +7 位作者 姜文静 于咏梅 符恭震 李金华 霍兴 刘迪林 王丰 柳武革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一次性导入广恢1002,对筛选出的5个抗性改良系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测定和稻米品质考察,并将其与吉丰A进行组配,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根据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综合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从BC4F4代群体筛选出5个纯合抗性改良系(R1002-1、R1002-2、R1002-3、R1002-4和R1002-5)。经考察发现,5个抗性改良系与广恢1002遗传相似性达97.62%以上,在主要农艺性状(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方面与广恢100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稻瘟病抗性频率从61.5%增至79.5%~94.9%。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对Ⅲ、Ⅳ、Ⅴ和Ⅸ型白叶枯菌均表现为高抗,其中R1002-1和R1002-3米质较好,达部优二等。5个抗性改良系与吉丰A组配杂种F1代与吉丰优1002在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米质等级均为普通。【结论】5个广恢1002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回复达到预期,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各改良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且部分改良系稻米品质有所提升,实现了改良目的。后续可代替现有广恢1002组配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辅助标记选择 弱感光恢复系 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