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维 何秀英 +5 位作者 廖耀平 程永盛 卢东柏 陆展华 陈钊明 陈粤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8-1754,共7页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稻强恢复系粤恢826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和系谱选育方法,聚合4个外源基因以改良粤恢826的抗病性和米质,并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鉴定。【结果】经SSR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病性及米质鉴定,获得以粤恢826为遗传背景且含有目标基因的6个改良株系,通过农艺性状筛选与恢复力测试,优选到一个含有Pi1、Xa23和Wx基因的纯合株系,其恢复力好,农艺性状优良,2014年早造定名为粤恢88,其田间鉴定稻瘟病抗性3级,白叶枯病抗性1级,米质为软米。2014年晚造与两系不育系Y58S配制杂交稻组合Y两优88,其在品比试验中产量达6543 kg/ha,比对照深两优58香油占增产4.97%,未达显著水平(P>0.05),且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鉴定为国优3级和省优3级。【结论】MAS技术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Xa23和Wx基因),使粤恢826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明显改良,获得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米质为软米的新恢复系粤恢88,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米质 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技术培育水稻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驰 韦敏益 +7 位作者 秦钢 张月雄 罗同平 马增凤 岑贞陆 陈远孟 李振经 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目的】培育新的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且米质较优的水稻强恢复系,为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方法】以抗稻瘟病品种合丰占为母本,与抗白叶枯病品系粤泰占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获得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优良单株,再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并进行田间抗性及米质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及恢复力测试。【结果】培育出聚合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xa5的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桂恢663对白叶枯Ⅳ型菌和强毒Ⅴ型菌表现为抗,对广西细条病优势菌株JZ-8表现为抗,对14个稻瘟病菌株,有12个达到1级抗性。桂恢663除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外,其余6个主要米质指标均达到国标2级标准,其与丰田1A所配抗病、高产、优质组合丰田优663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恢663和丰田优663谷粒具有香味。【结论】桂恢663兼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条病,且恢复力强、米质较优具有香味,是组配抗病、高产、优质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同时为水稻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米质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和MAS技术改良珍汕97B的白叶枯病抗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荔辉 陈志伟 +3 位作者 张积森 吴为人 周元昌 唐定中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以IRBB21为白叶枯抗病基因的供体亲本,珍汕97B为受体亲本,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1次自交,采用传统的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6个导入Xa21的珍汕97B导入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为92.8%-97.4%(平均为94.9%).
关键词 回交 mas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品种改良 育种 抗性 白叶枯病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玉米pepc基因恢复系的MAS转育及其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和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季航 向珣朝 +2 位作者 何立斌 张楷正 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9-1787,共9页
用玉米pep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转育pepc基因的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成功地培育出与轮回亲本蜀恢881遗传相似度达97.09%~99.03%的改良蜀恢881,用此改良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冈46A、776A、2480A形成组合。结果表明,(1)自行设... 用玉米pep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转育pepc基因的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成功地培育出与轮回亲本蜀恢881遗传相似度达97.09%~99.03%的改良蜀恢881,用此改良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冈46A、776A、2480A形成组合。结果表明,(1)自行设计的pepc基因特异性引物能对基因进行准确的筛选,而且玉米pepc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能够稳定遗传和高水平表达;(2)含有pepc基因F1的PEPCase活力明显地高于对照,PEPCase活力与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正相关(0.6081**),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等光合指标也显著好于对照;(3)含有pepc基因F1农艺性状表现各不相同,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表现较为一致,且单株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41.48%;(4)776A、Line1和Line6的GCA较高,值得今后进一步考察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 杂交稻 玉米PEPC基因 光合特性 高光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QTL定位及MAS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娜 王清连 +2 位作者 张金宝 付远志 李成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育种工作者已定位了许多作物的重要性状QTLs。同时,基于QTL定位的标记辅助选择(MAS),已成为当前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棉花重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抗性、形态...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育种工作者已定位了许多作物的重要性状QTLs。同时,基于QTL定位的标记辅助选择(MAS),已成为当前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棉花重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抗性、形态、生理、早熟性等QTL定位最新进展,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在一些性状上的初步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QTL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作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S选育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7新品种阜豆169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传之 李智 +5 位作者 王敏 樊志明 周洪利 杜霄力 孙云飞 于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48,共5页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40.96%,平均粗脂肪含量19.4%。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BARCSOYSSR_02_0631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表现抗病。2019年生产试验产量2668.0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9.43%。苗期耐渍,后期耐旱,抗倒抗病,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00001。此次MA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豆品系抗花叶病毒SC7相关位点的早期子代选择鉴定,不仅突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而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接种鉴定时传播花叶病毒的情况,减少了后续工作量,缩短抗病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花叶病毒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阜豆1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组辅助育种进展及其在垂穗披碱草上的应用展望
7
作者 杨树萍 凌瑶 +3 位作者 马啸 闫利军 雷雄 白史且 《草学》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垂穗披碱草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乡土草种,具有耐寒、耐旱、抗逆等特性,在高原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传统育种方法难以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为垂穗披碱草的改良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垂穗披碱草遗传组成和基因组辅助... 垂穗披碱草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乡土草种,具有耐寒、耐旱、抗逆等特性,在高原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传统育种方法难以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为垂穗披碱草的改良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垂穗披碱草遗传组成和基因组辅助育种在垂穗披碱草抗逆性、产量和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探讨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优势及其在提高育种效率中的作用。同时也展望了泛基因组技术和基因组选择(GS)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有望为解析复杂性状和加速育种提供新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优良品种的快速培育,为青藏高原生态恢复和牧草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基因组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组选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猪群体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8
作者 贾倩茹 田甜 +4 位作者 王磊 宋生熹 汪海霞 吴国林 吴国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36-40,66,共6页
氟烷基因(Halothanegene,HAL)和酸肉基因(Rendement Napolegene,RN)作为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其突变会使猪出现应激综合征,并导致猪酸肉的产生,是目前种猪选育中需筛选并剔除的重要目标基因。为减少应激现象产生,提高猪群质量,本试验采... 氟烷基因(Halothanegene,HAL)和酸肉基因(Rendement Napolegene,RN)作为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其突变会使猪出现应激综合征,并导致猪酸肉的产生,是目前种猪选育中需筛选并剔除的重要目标基因。为减少应激现象产生,提高猪群质量,本试验采集青海省福源农牧科技责任有限公司54头大白种猪样品,对HAL基因进行Sanger测序检测,对RN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发现并剔除携带HAL^(n)和RN^(-)基因的个体,以期构建一个无HAL^(n)和RN^(-)基因的抗应激群体。结果显示,在54头大白猪群体样本中,HAL基因共检测出两种基因型,HAL^(N)/HAL^(N)、HAL^(N)/HAL^(n)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6.30%和3.70%,HAL^(N)、HAL^(n)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8.15%和1.85%。在RN基因检测中共检测出两种基因型,其中1个样本为酸肉基因阳性(RN^(-)/RN^(-)),其余均为酸肉基因阴性(rn^(+)/rn^(+)),rn^(+)/rn^(+)、RN^(-)/RN^(-)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8.15%和1.85%,rn^(+)、RN^(-)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8.15%和1.85%。综上,后续可根据检出结果对相应生产种猪进行合理选育、淘汰净群,为该厂建立大白猪抗应激群体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优良种群选育、商品代繁育等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 应激 标记辅助选择(mas) 氟烷(HAL)基因 酸肉(R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进波 王春连 +5 位作者 夏明元 赵开军 戚华雄 万丙良 查中萍 卢兴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23-1429,共7页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16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苗期和孕穗期对21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苗期和孕穗期都表现抗病。同时对3个不育系与其中5个株系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组合在苗期表现抗或中抗,在孕穗期表现抗。对其中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个组合产量略低于对照两优培九,其余4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用于测配的3个株系C6201、C6271和C6351有望作为杂交稻恢复系在生产中应用。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冈46B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浩杰 李平 +2 位作者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本试验以美国光身稻Lemont作优质基因供体 ,优良籼稻保持系冈 4 6B(G4 6B)为轮回亲本 ,利用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4 84 4 85对G4 6B Lemont回交及其自交群体进行目的基因型选择 ,并对每一回交群体中的目的基因植株进行G4 6B遗传背... 本试验以美国光身稻Lemont作优质基因供体 ,优良籼稻保持系冈 4 6B(G4 6B)为轮回亲本 ,利用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4 84 4 85对G4 6B Lemont回交及其自交群体进行目的基因型选择 ,并对每一回交群体中的目的基因植株进行G4 6B遗传背景筛选。结果表明 ,在回交后代的自交群体中 ,分子标记 4 84 4 85三种带型的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G型 >H型 >L型 ,L带型植株多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 ( 1 7%~ 2 2 %)。各回交后代与G4 6B的分子标记遗传背景平均相似率为BC1 F1 ( 4 8 2 5 %) <BC2 F1 ( 6 8 82 %) <BC3 F1 ( 83 95 %)。还讨论了 4 84 4 85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辅助选择的可靠性和对每一选择世代进行遗传背景分子标记筛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直链淀粉含量 保持系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吴洪恺 梁国华 +4 位作者 严长杰 顾燕娟 单丽丽 王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01-1305,共5页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布在9.2%~29.2%之间;用AccⅠ-PCR标记对这些品种和DH群体眠基因座基因型的检测表明,在200个籼稻品种中有151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a,有49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b;在供试的50个粳稻品种中绝大多数带有等位基因Wx^b,只有7个品种例外。进一步对250份品种和DH群体的耽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带有Wx^a和Wx^b等位基因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4%~14.01%和23.6%~25.1%,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贡献率在77.9%~91.4%之间;在耽位点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仍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达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眠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文中讨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W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7 位作者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9-1106,共8页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性 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水稻优良恢复系背景的重叠片段代换系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徐华山 孙永建 +1 位作者 周红菊 余四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9-986,共8页
通过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该套群体由125个代换系组成,每系含有单一或少量导入染色体片段,导入片段间相互重叠或衔接能覆盖粳稻全基因组。代换... 通过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该套群体由125个代换系组成,每系含有单一或少量导入染色体片段,导入片段间相互重叠或衔接能覆盖粳稻全基因组。代换系的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8.4%,导入片段平均长度为20.9 cM,纯合和杂合导入片段分别占水稻基因组的1.4%和0.2%。利用该群体,两年共检测到31个QTL影响水稻穗重、穗长、结实率和秃顶等性状;导入片段QTL对穗重和结实率均起减效作用。该套重叠片段代换系将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功能鉴定以及籼粳杂交育种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重叠片段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Rf_3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58
14
作者 夏军红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研究在玉米 S组 CMS恢复基因 Rf3精细定位的基础上 ,对不同亲本来源的两个群体 HSBC1 F1 、 MYBC2 F1 及HSBC2 F1 、 MYBC3F1 代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开展 Rf3近等基因系的辅助选择 (MAS)研究 ,在 HSBC1 F1 群体中 ,通过一代标记辅助选... 本研究在玉米 S组 CMS恢复基因 Rf3精细定位的基础上 ,对不同亲本来源的两个群体 HSBC1 F1 、 MYBC2 F1 及HSBC2 F1 、 MYBC3F1 代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开展 Rf3近等基因系的辅助选择 (MAS)研究 ,在 HSBC1 F1 群体中 ,通过一代标记辅助选择 ,可育单株遗传背景与轮回亲本最高相似程度已达到 83.9% ,并且 ,单侧连锁累赘的长度已被控制在8.9c M以内。在 MYBC3F1 群体中 ,通过一代表型选择和两代 MAS,可育单株遗传背景与轮回亲本最高相似程度已达到 98% ,单侧连锁累赘的长度已被控制在 2 .2 9c M以内。并对采用的标记数量、选择时期与代数、选择策略等方面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f3近等基因系 分子标记 回交选育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 被引量:39
15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3 位作者 李成荃 王德正 吴爽 杜士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2-407,共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其抗性达到了 IRBB2 1的抗性水平 ,且保持了 3418S的优良经济性状和明显的光敏核不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培育 抗稻白叶枯病 光敏核不育系3418S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特异性CAPS标记的开发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惠梅 陈洁 +3 位作者 施勇烽 潘刚 沈海超 吴建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60-1968,共9页
为在水稻育种中快速与高效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本文利用该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编码区序列差异开发了4套CAPS标记(CAP1/HincII、CAP3/BglII、CAP3/NdeI和CAP3/Hpy99I),并利用169份稻种资源、98个重组自交系(RIL)以及217个水稻转基因后代... 为在水稻育种中快速与高效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本文利用该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编码区序列差异开发了4套CAPS标记(CAP1/HincII、CAP3/BglII、CAP3/NdeI和CAP3/Hpy99I),并利用169份稻种资源、98个重组自交系(RIL)以及217个水稻转基因后代,对4套标记的准确性和选择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4套标记均能准确地检测Pi25/pi25座位。其中,标记CAP1/HincII和CAP3/Hpy99I特异性识别并酶切显性等位基因,而标记CAP3/BglII和CAP3/NdeI特异性识别并酶切隐性等位基因。利用稻瘟病菌株JS001-20接种RIL与转基因材料,抗性表现与标记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该CAPS标记准确可靠。分析稻种资源后发现,Pi25基因频率较低(1.2%),说明该基因在我国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开发的2对识别并酶切显性等位基因的CAPS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我国早籼稻的稻瘟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 标记辅助选择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志坤 张艳 +3 位作者 王省芬 刘恒蔚 张桂寅 马峙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BNL3255-208,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Pima90-53’与陆地棉(G.hirsutumL.)品种‘中棉所8号’的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F2植株中,初步筛... 利用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BNL3255-208,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Pima90-53’与陆地棉(G.hirsutumL.)品种‘中棉所8号’的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0个F2植株中,初步筛选到带有抗黄萎病基因分子标记的植株36株;在光温可控的培养室内,BC1F1抗病单株中89.4%的单株扩增出特异的SSR标记,该特异片段的分子长度208bp,且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平均选择符合率达84.0%。表明该分子标记在检测黄萎病抗性基因和辅助选择育种方面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倪西源 徐小栋 +3 位作者 黄吉祥 陈飞 周伟军 赵坚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2,共6页
以湘油15、沪油15、优88和沪油17分别与临保系HYZ1-TAM杂交,在其F2利用与不育基因Bnms3和隐性上位基因Bnrf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单株进行测交验证确定是否为临保系基因型.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的转育F... 以湘油15、沪油15、优88和沪油17分别与临保系HYZ1-TAM杂交,在其F2利用与不育基因Bnms3和隐性上位基因Bnrf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单株进行测交验证确定是否为临保系基因型.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的转育F2群体共355个单株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62个标记基因型为临保系的单株,这些单株经测交证实有57株为真实临保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91.9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本研究所用的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Bnms4基因位点未出现显性可育等位基因.实验结果验证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开展该不育系统的转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临保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S3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改良水稻粒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扬 徐小艳 +3 位作者 严明 冯芳君 马孝松 梅捍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以长粒品种‘三粒寸'‘IAC1246'‘JAPPENI TUNGKUNGO'和‘MIGA'作为供体亲本,以优良选系SAGC-4作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利用GS3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SF28进行BC_1F_1和BC_2F_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不同BC_2... 以长粒品种‘三粒寸'‘IAC1246'‘JAPPENI TUNGKUNGO'和‘MIGA'作为供体亲本,以优良选系SAGC-4作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利用GS3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SF28进行BC_1F_1和BC_2F_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不同BC_2F_1单株派生的BC_2F_2分离群体中,观察到粒长性状的典型双峰分布或单峰连续分布。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考察,选出89个具备细长粒型且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单株,其中4个优良单株的平均粒长从原始受体亲本的8.32 mm增加至9.84 mm左右,平均长宽比由原来的2.61增加至3.00。结果表明:GS3基因具有控制粒长和长宽比的较大遗传效应,对该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改良亲本的粒型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GS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属植物DNA分子标记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龙治坚 王莹 +1 位作者 向素琼 梁国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8,共9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DNA分子标记已经在枇杷属植物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概述了枇杷属植物研究中使用的DNA分子标记类型及特点,并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DNA分... 经过10多年的发展,DNA分子标记已经在枇杷属植物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概述了枇杷属植物研究中使用的DNA分子标记类型及特点,并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枇杷上的研究进展。同时,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枇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此外,认为枇杷更多分子标记类型的开发和应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深度分子评价、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和种质指纹图谱的构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