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花垣李梅铅锌矿田构造沉积岩相与断裂控矿特征
1
作者 薛长军 吕古贤 +1 位作者 吕承训 高伟利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李梅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通过对该区域控矿构造特征、地层序列及沉积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花垣断裂在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同沉积断层对矿床的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寒武系清虚洞组的... 李梅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通过对该区域控矿构造特征、地层序列及沉积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花垣断裂在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同沉积断层对矿床的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寒武系清虚洞组的含矿沉积岩相被归类为枢纽带碳酸盐岩体系,其中主要岩相为藻礁灰岩,相应的微相包括台地边缘滩相与藻礁相。研究表明,藻灰岩中的裂隙构造发育明显,矿化作用较强,尤其在网状小构造高度发育的区域,通常形成富集的铅锌矿体。综合认为,矿床的成矿过程受到构造因素及藻礁相、相邻浅滩相的严格控制。研究成果为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垣断裂 同沉积断层 构造-沉积岩相 李梅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东小泉金矿床构造岩相带与构造控矿特征
2
作者 惠浪波 杨少华 +4 位作者 于志锋 仇喜超 杨宪 张义斌 蒙凯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7-593,共17页
东小泉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带柳园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的剪切带内,其矿化明显受构造控制。本文通过详细勘查东小泉金矿床地质和构造变形特征,观察矿石及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测量石英颗粒有限应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构造岩相带含... 东小泉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带柳园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的剪切带内,其矿化明显受构造控制。本文通过详细勘查东小泉金矿床地质和构造变形特征,观察矿石及围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测量石英颗粒有限应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构造岩相带含矿特征等分析,东小泉金矿床近东西向控矿剪切带可划分为糜棱岩化钾长花岗岩带、蚀变碎裂岩带和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带等3个对称分布的构造岩相带,其中蚀变碎裂岩带是金矿化的主要赋存部位;矿化可分为石英—绢云母阶段、黄铁矿化—石英—金矿化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化阶段。近东西向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变形性质的不同,可能指示了其为板块汇聚造山背景下,逆冲—走滑过程伴随地壳抬升形成的早期由南向北斜向逆冲韧—脆性变形,向后期斜向下滑脆性变形转换。韧性变形中的应变集中促进成矿流体活化和迁移,脆性变形形成的张裂隙易于成矿流体迁入与沉淀富集成矿。结合东小泉金矿床这套近东西向控矿剪切带构造动力学条件、区域空间展布、带内蚀变矿化特征及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等分析,认为其与东大泉—东南山断裂早期所在的同一剪切带经历韧—脆性向脆性变形演化过程,能够为金矿化提供构造控矿条件和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东小泉金矿床 韧—脆性剪切带 构造—岩相带 构造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二段构造裂缝特征及定量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旭 白鸣生 +2 位作者 龚汉渤 李皋 陶祖文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致密,其构造裂缝发育与分布特征对气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基于成像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并在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岩石破裂准则与弹性应变能,...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致密,其构造裂缝发育与分布特征对气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基于成像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并在非均质岩石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岩石破裂准则与弹性应变能,开展了目的层在喜马拉雅时期的构造应力场、构造裂缝的数值模拟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二段裂缝以构造剪切缝为主,裂缝走向按发育程度依次为NWW向、NEE向、近EW向和近SN向;其形成期次主要包括印支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4期,前2期形成的裂缝大多被方解石或石英充填,仅喜马拉雅时期形成的裂缝为有效缝。②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须二段水平最大主应力主要为65~10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主要为50~85 MPa,其应力分布受构造部位和岩相控制。③研究区构造裂缝平均密度整体较小,为0.28条/m,断层附近的裂缝密度大于1.20条/m,不同岩相中的裂缝密度差异明显,断层、构造部位和岩相等因素共同控制着裂缝的分布。④裂缝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40%,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裂缝定量预测 构造部位 岩相 须二段 三叠系 新场地区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李天成 贾润幸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6,共19页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地变形样式的复合控制,而中国云南东川沉积岩型铜矿床(SSC型)+IOCG型铁铜矿田受陆缘裂谷盆地、盆地变形构造样式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的复合控制。中国内蒙古甲−查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构造、火山岩岩相类型和火山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复合控制,而深成岩浆弧控制了蒙古国南戈壁斑岩型金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田;中国秦岭热水沉积型(SEDEX)银铜铅锌−菱铁矿−重晶石矿田受到陆缘拉分盆地内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同生断裂带和热水沉积岩相的控制。大陆造山带内不同层次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田和金钼多金属矿田定位。在新疆塔西盆−山−原镶嵌区盆地系统内,侏罗系煤系烃矿源岩是金属矿田和天然气气田的成矿成藏物质供给源区;乌拉根砂砾岩型天青石−铅锌矿田受到山前挤压—伸展转换盆地、气成热流柱构造和山前冲断褶皱带的复合控制;萨热克铜多金属矿田赋存于旱地扇杂砾岩,受到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断裂带和幔源热流柱带的复合控制。其中在矿集区−矿田尺度上,电气石热流柱构造、岩浆气囊构造、复合岩溶构造岩相等是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的3种新类型;在归纳前期对矿田构造岩相、矿田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典型矿田构造岩相形成机制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矿田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类型的新划分方法和划分原则方案,并划分确定了12种变形构造岩相类型。研究成果为矿田构造研究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构造 矿田岩相学 成矿蚀变−构造岩相 成矿系统 构造岩相模型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覆盖区化探资料解释与找矿应用:以广西金秀镍钴多金属矿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5 位作者 沈晓丽 张壮 曹明坚 黄新硕 苏艳平 贾文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4-946,共13页
覆盖区化探资料复杂,解释难度大,亟须加强构造控矿要素方面的约束。不同类型覆盖区的构造形迹出露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从多个级别的构造体系中提取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分布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地质力学构造体系阶段性演化特征判别覆... 覆盖区化探资料复杂,解释难度大,亟须加强构造控矿要素方面的约束。不同类型覆盖区的构造形迹出露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从多个级别的构造体系中提取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分布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地质力学构造体系阶段性演化特征判别覆盖区有利含矿构造走向,解译化探资料的成矿信息,以快速圈定找矿靶区的新思路。首先,从已知的地质、遥感和物探资料中解译出矿田的构造形迹和热液矿床的成矿信息;其次,依据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确定主应力方向;第三,将张扭性和张性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有利的含矿构造;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确定找矿异常区。将上述方法应用在广西金秀镍钴多金属矿田,确定了两个主要的含矿构造方向,即NWW—EW—NEE向断裂和NW—NNW向断裂,它们的形成时期不同,分别控制富砷化物型和富硫化物型的镍钴多金属矿脉。该方法和找矿思路可在覆盖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地球化学勘查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广西金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6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5 位作者 魏柳斌 许杰 王前平 熊鹰 武春英 杜健笙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2,共13页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相泥质白云岩,分布于怀远运动期构造不整合面之上,具有与早奥陶世弗洛期全球海侵可对比的δ13C正漂移特征;②奥陶系马一段—马二段沉积期全球海平面上升、古陆淹没为水下隆起,形成一隆两坳构造格局,中央隆起首次接受沉积;随后马三段沉积期盆外俯冲挤压、盆内隆坳分异,乌审旗—靖边凸起活化;③构造格局演变对沉积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马一段沉积期向西超覆,东部坳陷内海侵封隔形成大规模盐质蒸发潟湖;马二段沉积期持续海侵并沟通广海,环东部坳陷发育大规模颗粒滩,晚期干化收缩形成小规模蒸发潟湖;马三段沉积期受高地封隔影响,向东侧水体渐次分异分别形成云膏质和盐质蒸发潟湖,同时颗粒滩环凹沿高地展布;④马家沟组底部发育烃源岩,马二段和马三段滩相储层环坡展布,源储配置良好,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构造演化 构造格局 古地貌 构造沉积分异 岩相古地理 源储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田构造物理化学参量急变带成矿特征
7
作者 王宗永 吕古贤 +7 位作者 张宝林 李永武 马生明 韩鑫 张亮亮 袁月蕾 刘智方 何昌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3-1053,共11页
在金属内生矿矿田地质研究中,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矿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又能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胶东金矿集中区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其金矿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大尹格庄金矿田是区内特大型金矿田之一。在矿田... 在金属内生矿矿田地质研究中,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矿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又能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胶东金矿集中区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其金矿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大尹格庄金矿田是区内特大型金矿田之一。在矿田构造蚀变岩相研究基础上,厘清矿田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构造作用通过影响矿田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驱动金成矿作用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代表成矿流体成分、温压、性质和成矿构造等条件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矿田构造成岩成矿问题。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成分CO_(2)/H_(2) O、酸碱度(pH)、氧逸度(lgfO_(2))、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流体包裹体最小压力(Pmin)等参量代表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较大,CO_(2)/H_(2)O、lgfO_(2)、Ps、均一温度、Pmin所代表的成矿流体成分、性质、温压条件及构造作用的影响是正相关的,而pH影响是负相关的;矿田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中,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流体包裹体成分CO_(2)/H_(2) O、氧逸度(lgfO_(2))、流体包裹体最小压力(Pmin)和均一温度均依次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流体包裹体成分Na^(+)/K^(+)、F^(-)/Cl^(-)参量代表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对于成矿的影响是负相关的,在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中,F^(-)/Cl^(-)依次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Na^(+)/K^(+)则依次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能够促使成矿流体从Ps较高的部位向较低的部位运移并沉淀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的高低值之间存在构造物理化学界面,金矿体主要位于界面的构造应力松弛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岩相 构造物理化学参量 急变带 大尹格庄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东部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指示意义
8
作者 朱孝钰 孙大亥 +3 位作者 何文康 陈一铭 李兴一 姚卫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8-1935,共18页
【目的】经历早古生代武夷—云开造山运动后,华南东部进入晚古生代构造平静期,区域内发生大范围海侵事件并沉积了厚层的上古生界沉积序列。其中,泥盆系—下二叠统空谷阶的地层厚度展布、岩相横向变化等特征对了解华南东部在武夷—云开... 【目的】经历早古生代武夷—云开造山运动后,华南东部进入晚古生代构造平静期,区域内发生大范围海侵事件并沉积了厚层的上古生界沉积序列。其中,泥盆系—下二叠统空谷阶的地层厚度展布、岩相横向变化等特征对了解华南东部在武夷—云开造山垮塌后的古地貌继承、晚古生代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区内泥盆纪—早二叠世空谷期地层进行厚度和岩性统计,分别编制了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的地层等厚图和平面岩相图,并计算各世期的盆地沉降速率。【结果】武夷—云开造山垮塌之后,华南晚古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泥盆纪时期,华南东部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特征,盆地沉降速率大(约25 m/Ma)。第二阶段发生在石炭纪—早二叠世空谷期,构造活动趋于平静,盆地大范围接受海侵,盆地沉降速率小(约10 m/Ma)。【结论】晚古生代盆地发生第一阶段沉降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其构造活动机制主要为武夷—云开造山垮塌,并且与华南板块从冈瓦纳大陆裂离所产生的拉张作用也有一定关联。盆地发生第二阶段沉降主要受控于沉积物负载和气候变化,且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气候变化对盆地沉降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古生代 地层等厚图 岩相图 盆地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一)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52,共20页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发育22种岩相组合和10种古地理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板块解体、汇聚造山及大陆形成的影响;以前寒武纪及古生代7个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为例,前寒武纪晚期及寒武纪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大规模解体时期,造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较小,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扩展;泥盆纪随劳俄超大陆的形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开始增加,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萎缩;二叠纪潘基亚大陆形成,全球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的发育达到极盛,滨浅海相区分布十分局限。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分析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形成条件,揭示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科学预测油气富集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图 板块构造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岩相组合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纪地层、岩相古地理与烃源岩 被引量:50
10
作者 吴晓智 齐雪峰 +2 位作者 唐勇 卫延召 侯连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9-557,共9页
依据近几年新疆区域地质调查结果,结合新疆油田与吐哈油田最新勘探成果,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推断石炭系沉积建造样式,理顺了新疆北疆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目的是推断石炭纪烃源岩发育层段与主力生烃区范围。下石炭统有效... 依据近几年新疆区域地质调查结果,结合新疆油田与吐哈油田最新勘探成果,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推断石炭系沉积建造样式,理顺了新疆北疆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目的是推断石炭纪烃源岩发育层段与主力生烃区范围。下石炭统有效烃源岩分布较广,主要发育于北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山前、博格达山前、准噶尔东部陆东—五彩湾地区早石炭世被动陆缘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上石炭统有效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主要发育于东准噶尔克拉美丽山前石钱滩区、布尔津—吉木乃区及库普—三塘湖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内。石炭系油气成藏严格遵循"源控论",有效生烃区决定其有效成藏范围,所伴随发育的火山岩体决定其富集程度。优选西准噶尔、东准噶尔、库普—三塘湖区、博格达山前区、布尔津—吉木乃区石炭系烃源岩发育区及其相邻构造带,作为今后石炭系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重要领域和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构造 岩相古地理 烃源岩 石炭系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1
作者 侯中健 陈洪德 +2 位作者 田景春 覃建雄 彭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6-382,共7页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图是第二代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标志 ,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为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以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为例 ,在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泥盆系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了层序、体系域、层序界面或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 ,进行了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尝试。实践表明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能够用更客观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历史 ,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 编图单元 沉积盆地 泥盆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分类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11 位作者 胡宝群 王宗永 刘建民 郭涛 申玉科 韦昌山 许德如 杨兴科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峰 马立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9-1680,共12页
矿田相当于Ⅴ级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勘查对象,需要研究"构造与建造共生"的地质现象,建立相应的概念和野外观测方法,有别于"沉积构造岩相"、"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大地构造相"、&q... 矿田相当于Ⅴ级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勘查对象,需要研究"构造与建造共生"的地质现象,建立相应的概念和野外观测方法,有别于"沉积构造岩相"、"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大地构造相"、"构造岩相"、"构造相"等理论观点。在长期矿田构造和深部外围找矿实践基础上,研究提出"构造变形岩相"的地质概念。构造变形岩相被理解为"显示构造变形的那部分岩相",是喻示受构造影响的那部分(沉积、岩浆和变质地质作用的)岩相,是包含构造变形及建造特征的地质实体,或构造建造形迹。构造变形岩相,是岩石形变和相变密切共生的地质体,既能反映成岩地质环境又包含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是一种适用于开展"构造结合建造"观测和分析的构造岩石单元。依据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了4种矿田构造变形岩相:沉积构造变形岩相、岩浆构造变形岩相、变质构造变形岩相和复成构造变形岩相。根据地质亚相,划分了矿田尺度的27类构造变形岩相。建立矿田构造变形岩相的观测和分析方法,不仅推动了构造结合建造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而且为矿田构造向矿田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构造变形岩相研究,用1∶1000~1∶50000不同精度,可以调查几十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的地质找矿问题,直接服务于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找矿。地表结合中段大比例尺填图,三维刻画矿化岩相带的分布特征,成为圈定靶区的最佳途径。在"就矿找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距离找矿的预测方向--构造变形岩相界面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结合建造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变形岩相概念 构造变形岩相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 被引量:173
13
作者 侯方浩 方少仙 +4 位作者 董兆雄 赵敬松 卢蜀秀 吴诒 陈娅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含硬石膏的白云岩是盆地中主要的储层与产层之一。奥陶纪由于西侧贺兰裂谷再次开启 ,裂谷肩部发生抬升 ,以及南侧逆冲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 ,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形成一“L”形隆起 ,又称中...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含硬石膏的白云岩是盆地中主要的储层与产层之一。奥陶纪由于西侧贺兰裂谷再次开启 ,裂谷肩部发生抬升 ,以及南侧逆冲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 ,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形成一“L”形隆起 ,又称中央隆起。在隆起东侧由均衡补偿作用伴生一西缓东陡的边侧坳陷 (盆地 ) ,称 (内 )陆棚盆地亚环境。通过沉积相研究 ,建立了两个马家沟组的沉积模式。其一为东西向穿越 (内 )陆棚盆地中心的陆棚沉积模式 ,该模式中的 (内 )陆棚盆地与中央隆起之间为水下凸起—洼地亚环境 ,其东为开阔内陆棚亚环境。马一时、马三时、马五时(内 )陆棚盆地发育为含白云岩的硬石膏岩 ,石盐岩盆地 ,盆缘主要发育白云岩—硬石膏岩坪 ,马五时西缘硬石膏岩—白云岩坪发育 ,是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区。以上表明沉积时气候干热 ,海平面下降 ,具深坳陷海水浓缩成盐特征。马二时、马四时气候湿热 ,海平面上升 ,(内 )陆棚盆地发育成石灰岩白云岩盆地 ,周围盆缘发育为 (含 )白云岩—石灰岩坪。水下凸起—洼地亚环境于马三时和马五时发育白云岩 ;马四时发育石灰岩 ,南延则过渡为白云岩、石灰岩的浅滩。东侧的开阔内陆棚亚环境 ,主要发育微晶—亮晶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夹硬石膏岩、风暴岩。马六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统 沉积环境 岩相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模式 内陆棚盆地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贵德盆地晚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北部隆升 被引量:29
14
作者 宋春晖 方小敏 +4 位作者 李吉均 高军平 孙东 聂军胜 颜茂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青海贵德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并含较丰富的重要哺乳动物化石,对确定盆地及周边相似地层的年代和研究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结合哺乳动物采用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对近11 Ma BP以来盆地沉积相... 青海贵德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并含较丰富的重要哺乳动物化石,对确定盆地及周边相似地层的年代和研究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结合哺乳动物采用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对近11 Ma BP以来盆地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划分出19个沉积岩相和湖泊、三角洲、辫状河流、水下扇三角洲和水上洪积扇5个沉积环境,以及8个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沉积对构造隆升的响应探讨表明:>11~7.65Ma BP为高原构造稳定期,7.65~3.6Ma BP高原具阶段性逐步隆升构造特征,3.6~>2.6 Ma BP为高原整体快速隆升,2.6Ma BP左右高原大规模挤压断陷,1.8 Ma BP左右高原大规模整体快速隆升并使贵德盆地古湖被切穿排干,黄河在此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贵德盆地 晚新生代 沉积演化 青藏高原 地层学 沉积相 隆升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 被引量:78
15
作者 邓军 吕古贤 +3 位作者 杨立强 郭涛 方云 舒斌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的关键和核心,它决定着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转换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和韧-脆性变形的转换,以及同一构造层次不同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应力的转换。成矿界面是物理化学条件... 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的关键和核心,它决定着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转换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和韧-脆性变形的转换,以及同一构造层次不同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应力的转换。成矿界面是物理化学条件突变的空间和场所,是成矿流体停积而发生矿质沉淀、富集、成矿之所在,主要表现为岩性、温度、压力、pH、Eh等方面的突变性,其力学性质及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是控制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组构,甚至矿石成分的重要因素。它们与构造应力作用大多有相关性,而与构造-流体的脉动性及空间分布关系尤为密切。作者在矿石构造多呈张裂状态,而矿脉、矿体及蚀变带多表现为压剪变形性质的地区详细填图成果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流体脉动规律与界面成矿机制,提出剪压变形构造岩相向剪张变形构造岩相转换而发生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转换 界面成矿 矿床成矿 软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和钟铧 李才 +2 位作者 杨德明 刘茂修 武世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18,共10页
西藏羌塘盆地可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 3个二级构造单元。在早及中三叠世 ,羌塘盆地具相似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北羌塘坳陷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海槽的海侵作用 ,表现为陆表海沉积 ,而南羌塘坳陷和中央隆起带此时处于剥... 西藏羌塘盆地可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 3个二级构造单元。在早及中三叠世 ,羌塘盆地具相似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北羌塘坳陷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海槽的海侵作用 ,表现为陆表海沉积 ,而南羌塘坳陷和中央隆起带此时处于剥蚀环境。至晚三叠世 ,受班公湖—怒江洋扩张作用的影响 ,除中央隆起带西段继续遭受剥蚀外 ,羌塘盆地普遍接受沉积。南北羌塘水域虽经双湖海峡连为一体 ,但盆地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构造岩相组合也明显不同。南羌塘盆地为班公湖—怒江洋北侧的扩张边缘海盆 ,而北羌塘则是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作用下的前陆盆地。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具有“东西呈带 ,带中分块”的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岩相古地理 构造控制 羌塘盆地 造山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吕古贤 郭涛 +9 位作者 舒斌 申玉科 刘杜鹃 周国发 丁岳祥 武际春 赵可广 孙之夫 郑小礼 哈本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构造控矿 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构造变形岩相带 构造地球化学 构造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04
18
作者 赵宗举 吴兴宁 +4 位作者 潘文庆 张兴阳 张丽娟 马培领 王振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55,共17页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楚—塔中台地、罗西台地、塘南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初发生于早震旦世及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及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而晚奥陶世发生于板块南缘的阿尔金岛弧及库地岛弧与塔里木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及其产生的大量陆源碎屑物源,则导致了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的逐步消亡及板块南部浊流盆地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板块构造 海相 碳酸盐岩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68,共21页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陆生长时期的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显著增加;滨浅海相区具有前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新近纪等3个明显的旋回,与之相对应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亦呈3个旋回;湖泊相在中新生代相对发育;蒸发岩盐沼相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系是全球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次是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油气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泥页岩为盖层的油气藏数量及油气储量最多,而蒸发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强,可形成一些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板块构造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8
20
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2 位作者 王成善 寿建峰 李祥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二叠纪 中国 南方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