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euristic for Resource Reconfiguration of Agile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1
作者 WANG Jie-fa, LI Shi-jing, FENG Zu-ren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37-238,共2页
The agile manufacturing is a new conception for rap id reaction to the consumers. One of its implements is establishing a virtual ente rprise (VE) around the task, where each manufacturing unit, or sub-task, probab ly... The agile manufacturing is a new conception for rap id reaction to the consumers. One of its implements is establishing a virtual ente rprise (VE) around the task, where each manufacturing unit, or sub-task, probab ly have at least one resource, or referred to as suppliers. Because each manufac turing unit might b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laces that implies t his probably gives rise to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selection of resources for e ach manufacturing unit must considers not only the manufacturing price of each r esource but also the transfer cost between any two potential resources. This pap er discusses the resource reconfiguration problem with two hypotheses: 1. Permit s one or more resources to attend the same manufacturing unit as long as the tot al cost can reach its least; 2. The freight contains the initial part, that is t he freight concave. Indeed, these hypotheses are much meaningful in the real wor ld. Furthermore, to simplify the 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two conce pts: assembly tree (AT) and combinatorial mode base (CMB). Formally an AT is a c omplete production line, which can ensure the parts equilibrium, and its capacit y is subjected to the least capacity of every resources and every path in it. In the end, we propose an implicit enumeration algorithm (IEA) by the use of CMB, including it is 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integer programming (HAIP) by the use of AT. The IEA can be outlined that for a determined combinatorial mode, if it h as not enumerated, we use the HAIP to get an near optima and corresponding CMB, marking every combinatorial mode extended from the CMB as enumerated, other cont inue a new iteration. The HAIP can be outlined that for a determined combinatori al mode, there are some determined number of AT, we select an AT with the le ast slope, and select the volume of this AT to its ultimate within its capacity, iterates this doing until the needed volume reached. In the end, we conclude th is paper and prospect the deep research based on GA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ly chain agile manufacturing resource recon figuration integer program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anufacturing Networks:From Manufacturing Centres Towards Global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2
作者 Yongjiang Shi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54-256,共3页
The boundaries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have been ex te nded from factory to the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network, supply network, va lue network and virtual network in recent decades, driven by intensified competi ... The boundaries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have been ex te nded from factory to the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network, supply network, va lue network and virtual network in recent decades, driven by intensified competi tion, fragmented market, globalised collaboration,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However, as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evolves into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net work relationship,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y focusing o n a product family and bridging its market, competition and factory system have rarely been adapted to face new challenges from extended system, although the st rategy formation processes are widely discussed from both perspectives in terms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Coming into the new economy, 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ystem have changed their role in both company and society, manufac turing, especially physical fabrications and assembly, has become less critical than ten years ago, and the compatible manufacturing strategy has been also chal lenged by the new rules based on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by the new business m odel based on value creation. Manufacturing strategy has to find a position and mechanism contributing itself to the corporate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 ge. This paper seek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can imply to the manufacturing strategy, by clarifying some key challenges to the c lassical manufacturing strategy theory, especially from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value-based manufacturing strategy perspectives. The paper is based on some preliminary case observations in several multinationa l corporations in aerospac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industries. Original objectives are targeted on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from factory-based system towards globally collaborated inter-firm netw ork, seeking to explain why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evolve into more and more un controllable relationship.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 are seriously challenging t 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irm and the theory manufacturing strategy developed b y Skinner (1969). Some key findings from the preliminary work include: - value creation is more dependent upon a proposition in the value net than crea tion of competitive edge for existing product line-which ask manufacturing stra tegy should focus more on a higher value - in manufacturing system, leveraging other companies resources seem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owning these resources - which implies networked virtual enterpr ise is preferred architecture - in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and keeping a balance are more and more critical in the spectrum of collaboration from one end of cor porate hierarchy towards another end of free market-which means that a cont ingency picture is more needed than a single supply or virtual network model - from evolution perspective, deeply understandings about internally vertical in tegration, outsourcing, sub-contracting, and manufacturing hollowing-out are n ow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ngle competence knowing how to do them-wh ich means an up-grading towards know-why These new challenges ask new solutions for industry. They imply not only new sy stem architectur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an inter-firm relationship b ut new strategy process with a context-based contingency framework. The paper summaries some existing researches and develop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new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 As a preliminary case study, the paper also suggests a further research pla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anufacturing strategy supply chain virtu al enterprises value constel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与企业韧性: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树山 夏铭璐 谷城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高韧性是企业应对危机、逆势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基于2010—2022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并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高了企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高韧性是企业应对危机、逆势成长所需的关键能力。基于2010—2022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并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高了企业韧性。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主要通过促进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和优化供需匹配两个渠道提高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企业,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智能制造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经济后果,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企业韧性 供应链多元化 供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缓解牛鞭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亭立 云世纪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背景下,本文以2012—2023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服务型制造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服务型制造发展过程中,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供应链韧性随之提升... 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背景下,本文以2012—2023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服务型制造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服务型制造发展过程中,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供应链韧性随之提升,主要的作用机制在于服务化转型有助于缓解牛鞭效应,服务化提高供应链韧性存在着供应链后向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具有较高人工智能水平的企业,服务化对供应链韧性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供应链韧性 服务型制造 牛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产要素对ICT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志强 李昭漫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3,共12页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下,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受制于供应链韧性,不断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是企业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有效途径。以2018-2...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下,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受制于供应链韧性,不断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是企业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有效途径。以2018-2022年ICT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新型生产要素代理变量,构建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揭示新型生产要素对ICT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据要素、管理要素对ICT制造业供应链韧性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要素、技术要素呈显著负向影响,当组合作用时数据要素和知识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即数据要素水平普遍提升时,知识悖论风险对供应链韧性的负面影响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ICT制造业产业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存在显著差异,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优于上游企业,且新型要素对上下游供应链韧性具有不同作用;(3)产业地区间竞争格局分化明显,新型要素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据此,提出如下建议:促进各要素间协同应用,加强安全管理;促进上下游供应链伙伴间沟通合作,深化供应链各环节协同配套;鼓励中西部地区ICT制造业企业发展,引导新型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双向流动,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产要素 ICT制造业 供应链韧性 资源基础 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复杂度、研发双循环溢出与全球价值链攀升——来自我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炜 曹文静 +1 位作者 雷雨萌 周勇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6,共13页
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不仅取决于技术复杂度,同时在很大程度还受到研发双循环溢出的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2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估计技术复杂度和研发双循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效应。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 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不仅取决于技术复杂度,同时在很大程度还受到研发双循环溢出的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2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估计技术复杂度和研发双循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效应。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后发现,随着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技术复杂度的学习成本迅速提高,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贡献并不显著。研发双循环溢出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技术复杂度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内嵌并实现高附加值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复杂度的牵引势能和研发双循环的溢出增量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中存在异质性,即行业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和地区间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幅度和增量空间。本文研究为提升技术复杂度与研发双循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引领作用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复杂度 研发双循环溢出 全球价值链攀升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工智能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屠年松 肖涛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6,共12页
人工智能发展可以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新的竞争力。利用2010—2022年中国省级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中,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 人工智能发展可以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新的竞争力。利用2010—2022年中国省级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中,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促进效应区位异质性明显,中国东部地区与对外开放水平高的省份中促进效果更好;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空间效应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基于企业“技术—数据”双重驱动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豫新 金笑颖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8,共16页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经济稳定以及国际竞争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提升制造业产业链...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经济稳定以及国际竞争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键路径。以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究数实融合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够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数字技术融合与数据要素循环是重要驱动力。机制分析表明,数实融合通过增强信息联通、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网状结构强化制造业产业链的抵抗力与恢复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民营企业、产品经营多元化企业、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以及位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数实融合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短期内数实融合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但长期来看能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经济激励作用。为此,应聚焦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数字技术向薄弱环节渗透,建立统一数据交易平台,破解信息孤岛,强化制造业技术迭代与数据循环能力;构建柔性产业协同网络,优化制造业产业链布局,形成分布式、弹性化的网状生产体系;通过差异化政策降低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门槛,推动链主企业引领行业级数字平台建设;健全“长短结合”的保障机制,完善风险监测与补偿体系,确保数实融合的持续推进,系统性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制造业 产业链韧性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能否降低智能制造企业的信用风险?
10
作者 李阳 宋良荣 +1 位作者 彭亚山 何建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2,共14页
相比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企业因技术驱动型和资本密集型等特征,通常面临较高的资本需求和较大的信用风险,使得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特定需求。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帮助智能制造企业盘活供应链资... 相比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企业因技术驱动型和资本密集型等特征,通常面临较高的资本需求和较大的信用风险,使得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特定需求。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帮助智能制造企业盘活供应链资金、降低信用风险,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基于2015—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生产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供应链金融减少智能制造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途径;供应链金融在缓释信用风险方面,对处于价值链上游及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智能制造企业具有更强的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企业应用供应链金融对信用风险缓释效果更强。首次聚焦于智能制造企业,系统阐释了生产创新与管理创新在信用风险缓释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信用风险 智能制造 生产创新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基于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视角
11
作者 肖仁桥 马博涵 钱丽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4,共11页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样本中显著为正,而对东部制造业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且对数字金融使用深度较高地区和绿色创新效率较低地区制造业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于增强技术供给和诱发产业需求,且形成链式中介效应;数字人力资本、传统金融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技术供给 产业需求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
12
作者 张艳萍 凌丹 刘慧岭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8,共17页
基于全球66个国家17个制造行业的跨国面板数据,从中间投入数字化角度切入建立数理模型,探索并考察制造业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 基于全球66个国家17个制造行业的跨国面板数据,从中间投入数字化角度切入建立数理模型,探索并考察制造业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给侧的成本效应、专业化分工效应、人力资本效应,需求侧的本土市场规模效应均是数字化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将成本效应分解为劳动成本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发现两者作为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中介存在较大机制差异,但均能通过发挥成本节约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对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高数字密集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效果更明显;相较于非核心类数字部门,来源于核心类数字部门中间投入的价值链攀升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优化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国际循环质量等相关对策提供具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贸易成本 单位劳动成本 本土市场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转型如何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赋能机制
13
作者 李金叶 李仟茜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2,共15页
数智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促进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关联的网络结构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采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动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3个维度评估... 数智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促进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关联的网络结构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采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动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3个维度评估企业竞争力,分析表明:数智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并对3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创新动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数智化转型能够通过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产业链分工、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传导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数智化转型显著提升了成长期和成熟期、竞争较强行业、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但对衰退期、竞争较弱行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数智化转型仅在处于加速状态时才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处于匀速和减速状态的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耦合共进,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产业链分工 供应链配置 价值链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理与中国路径
14
作者 朴英爱 张艺凡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4,共9页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背景下,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基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人工智能主要通过...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背景下,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基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洞察预测效应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抵抗能力,通过效率提升效应加强生产恢复能力,通过要素优化效应提高调整适应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促进高级化发展能力。然而,人工智能在驱动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上仍面临高质量数据集匮乏、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数据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为更好地释放人工智能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新动能,中国应积极构建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数据集,推动工业机器人深度融入生产环节,完善智能化共享平台体系,培育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 产业链韧性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能共享下平台选择策略与定价决策优化研究
15
作者 蒋忠中 戴国豪 臧元基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产能共享的蓬勃发展诞生出中介型、服务型和众创型等不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对多样化平台下运营模式的显著差异,企业如何通过科学的平台选择与决策发挥产能共享优势、提高参与企业的利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构建供给方和... 产能共享的蓬勃发展诞生出中介型、服务型和众创型等不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对多样化平台下运营模式的显著差异,企业如何通过科学的平台选择与决策发挥产能共享优势、提高参与企业的利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构建供给方和需求方组成的博弈模型,刻画不同类型平台的运营特征,分析供需双方的均衡定价决策与平台选择策略。研究发现:供给方的最优平台选择主要由平台建设成本、服务价值和创新价值决定,需求方的最优平台选择主要由服务成本系数和供给方抽成决定,且双方能够在创新价值、服务成本系数或供给方抽成较低时实现共赢;平台选择对供应链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政府应积极为共享制造平台建设提供引导。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产能共享运营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制造 平台模式 定价决策 供应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具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绿色化发展研究
16
作者 侯茂章 蒋舟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6,共4页
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家具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绿色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分析了家具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绿色化发展现状,探讨政策法规与标准、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技术进步与绿色创新等绿色化驱动因素,并提出了原材料绿... 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家具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绿色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分析了家具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绿色化发展现状,探讨政策法规与标准、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技术进步与绿色创新等绿色化驱动因素,并提出了原材料绿色化、设计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升级、消费市场引导和国际协同五维绿色化实现路径。通过加强绿色标准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完善废旧家具回收机制等,可推动家具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绿色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绿色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赋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效应路径
17
作者 刘兴华 袁琦璟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73,共16页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以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以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且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赋能供应链金融发展与绿色信贷水平提升两个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ESG表现在金融科技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处于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位于低碳试点城市的企业与地处北方地区的企业样本中,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丰富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微观效应以及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为如何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蓬勃发展以及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供应链金融 绿色信贷 环境规制 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18
作者 戴西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7,共7页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颠覆式技术创新在两者间发挥的机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通过加快颠覆式技术创新进程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科技金融政策在高等级城市和高资本配置水平城市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颠覆式技术创新 科技金融政策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
19
作者 许晓敏 蒋晓雨 +3 位作者 李湘颖 孔亚楠 郑世鹏 王之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735-10748,共14页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受到生产、营销、服务等的多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效益,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引入多价值链协同概念,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模型。通过分析生产价值链、营销价值链和服...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受到生产、营销、服务等的多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效益,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引入多价值链协同概念,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模型。通过分析生产价值链、营销价值链和服务价值链的协同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系统中各要素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构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成本控制模型。以A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数据为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的成本变动情况,并提出管理建议,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多价值链协同的成本控制及优化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发支出投入和销售投入对成本控制影响较大,将两者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时,可以在保持整个系统处于相对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企业多价值链协同下的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多价值链协同 系统动力学 成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治理驱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绿色创新与供应链关系的双重效应
20
作者 李晓明 张秦帛 张锴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共8页
环境治理是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取2010—2023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政府环境治理对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环境治理显著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并且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 环境治理是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取2010—2023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政府环境治理对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环境治理显著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并且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政府环境治理通过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和供应链关系稳定性,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补助在环境治理提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环境治理对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最终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为政府制定精准化环境政策、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及制造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可持续发展绩效 绿色创新 供应链关系稳定性 政府补助 制造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