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子君 章海鑫 +5 位作者 张桂芳 王昌来 余建芳 阙祥尧 冯广朋 张燕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020—2022年)湖区6个采样区域的鳜资源调查数据,评估鄱阳湖鳜资源状态和生长特征。【结果】鳜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禁捕后鳜平均体长[(316.20±95.55)mm]和体质量[(1104.80±927.90)g]均显著高于(P<0.05)禁捕前的鳜平均体长[(213.22±63.90)mm]和体质量[(294.07±272.47)g],禁捕后鳜体长大于200 mm或体质量大于250 g的个体数量占比增加,体长变动系数的平均值(SVL=29.14±3.64)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SVL=35.01±3.46);禁捕后鳜生长参数平均值(K=0.49±0.15、b=3.1651±0.0892)大于禁捕前(K=0.41±0.10;b=3.0715±0.2276),鳜渐进体长[L_(∞)=(581.0±84.9)mm]、渐进体质量[W∞=(6270.77±3088.52)g]和生长性能指数(φ’=5.198±0.233)的平均值均大于禁捕前[L_(∞)=(420.0±61.8)mm;W∞=(2188.44±941.19)g;φ’=(4.846±0.221)];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在禁捕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禁捕后鳜平均拐点年龄(2.25龄)相比于禁捕前(2.48龄)降低,但对应平均拐点体长[L_(i)=(278.61±101.30)mm]和拐点体质量[W_(i)=(1269.01±482.86)g]相比于禁捕前[L_(i)=(242.20±70.69)mm;W_(i)=(460.28±403.67)g]有所增加;禁捕后平均捕捞死亡率(u=0.29±0.01)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u=0.35±0.03),各采样点鳜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也大于禁捕前。【结论】禁捕可以改善鄱阳湖鳜资源小型化的趋势,提高鳜的种群数量,对恢复鳜资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捕 鄱阳湖 生长特性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2种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之航 董浚键 +2 位作者 孙成飞 田园园 叶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1,共11页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是骨骼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其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生长差异显著的2组(快长组和慢长组)翘嘴鳜幼鱼...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是骨骼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其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生长差异显著的2组(快长组和慢长组)翘嘴鳜幼鱼转录组差异表达Unigene中筛选出2个MYH基因,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克隆到其全长c DNA(MYH-7a,MYH-7b)。MYH-7a全长为6071 bp,开放阅读框为5820 bp;MYH-7b全长为5896 bp,开放阅读框为5745 bp。序列分析显示,2个MYH均有Loop1、Loop2环、ATP结合位点等关键结构域;进化树聚类分析显示,MYH-7a与MYH-7b均属于慢肌球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其在快长组样本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长组,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检测其在翘嘴鳜心肌、红白肌和皮肤等14种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YH-7a主要在心肌中表达,而MYH-7b主要在红肌中表达;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二者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表达量不断增加;在幼鱼早期生长过程(孵化出膜后15 dph、30 dph和60 dph)的翘嘴鳜白肌中,在15 dph和30 dph快长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慢长组,而到60 dph时快长组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慢长组。翘嘴鳜MYH-7a、MYH-7b在快长组与慢长组鱼中的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在翘嘴鳜胚胎及其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转录组测序 肌球蛋白重链 CDNA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Siniperca chuatsi)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观贵 梁旭方 +2 位作者 郁颖 黎家成 李锦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鳜鱼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FA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882bp,编码44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鳜鱼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FA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882bp,编码44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FAD全部的特征结构区,包括3个组氨酸簇、2个跨膜区和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与其它鱼类FAD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66.5%-90.1%,系统树分析显示其与欧洲鲈鱼和金头鲷等海水鱼类的亲缘关系最近。获得的ELO基因全长cDNA序列1401bp,编码29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单一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内质网停留信号和多个跨膜区等ELO特征结构,与其它几种鱼类ELO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1.8%-86.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南方蓝鳍金枪鱼和金头鲷的亲缘关系较近。鳜鱼FAD和ELO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可为进一步研究其HUFA合成能力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去饱和酶 脂肪酸延长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鳜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卢全 徐停停 +1 位作者 邓世日 郭松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1期40-46,F0003,共8页
为了解当前我国鳜(Siniperca chuatsi)研究的现状,近一步分析鳜的研究热点,把握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以及知识图谱分析,对当前我国鳜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未来... 为了解当前我国鳜(Siniperca chuatsi)研究的现状,近一步分析鳜的研究热点,把握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以及知识图谱分析,对当前我国鳜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鳜研究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2015年达到最低点,近十年来有上升趋势,相关学者区块间的交流合作程度不高,缺乏跨单位、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从研究热点变动来看,鳜研究经历了从基础基因研究到养殖技术研究的转变,更加侧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鳜养殖及种质资源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文献计量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鳢、鳜微量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金笑延 陈秀梅 王桂芹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鲈、鳢和鳜对微量营养素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鲈、鳢和鳜的健康状况、生产效率、繁殖能力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鲈、鳢和鳜饲料中微量营养需求、影响鱼体吸收的因... [目的]探讨鲈、鳢和鳜对微量营养素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鲈、鳢和鳜的健康状况、生产效率、繁殖能力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鲈、鳢和鳜饲料中微量营养需求、影响鱼体吸收的因素以及各营养素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微量营养素对鲈、鳢和鳜的生长、发育、免疫及抗应激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摄入量过多或过少都对机体有着不利的影响。[结论]鲈、鳢和鳜微量营养需求的研究还不完善,对鳜的微量营养研究几乎是空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研发鲈、鳢与鳜营养全面、绿色且健康的配合饲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鳢鳜 维生素 矿物质 营养需求 肉食性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的人工繁殖与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希良 宾石玉 +4 位作者 王开卓 陈敦学 成嘉 张建社 褚武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采用不同配伍外源激素对性成熟翘嘴鳜催情,发现:20~24°C下,催产素PG+LRH-A+HCG的效应时间更短;25~29°C下,则催产素PG+HCG效应时间更短。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水温18~22°C观察翘嘴鳜胚胎发育的时序和特点,... 采用不同配伍外源激素对性成熟翘嘴鳜催情,发现:20~24°C下,催产素PG+LRH-A+HCG的效应时间更短;25~29°C下,则催产素PG+HCG效应时间更短。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水温18~22°C观察翘嘴鳜胚胎发育的时序和特点,从受精卵发育到破膜仔鱼经过了68h17min;翘嘴鳜胚胎发育可分为7个阶段26个时期。文章还详细记录了翘嘴鳜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胚胎发育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免疫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雨果 潘厚军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81-85,共5页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28 d方达峰值),但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225)。不同方式免疫鳜后均产生远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P<0.05)。注射组产生的抗体水平高(225),免疫保护率最理想(70.6%);口服组相对另两个实验组,其抗体峰值(215)和免疫保护率(41.2%)均较低;浸泡组在皮肤黏液产生水平和溶菌酶含量方面,产生较好的免疫效应,分别为213和178μg/mL,但相对保护率仅为47.1%,低于注射组的70.6%。浸泡和口服组可诱发局部黏膜免疫,在抗体动态变化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且峰值时间早于注射组。初步推断浸泡和口服可以直接刺激鱼体黏膜组织产生局部的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浸泡免疫 黏液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亚单位分子量的测定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永安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血清 免疫球蛋白 纯化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水平对翘嘴鳜幼鱼体组成、生长、排粪、排泄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乾 梁旭方 +4 位作者 刘奕鸿 蒋浩 刘沫洋 易提林 张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4,共6页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 利用生物能量学的方法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幼鱼(初始体质量2.52~3.79 g,平均体质量3.11 g)在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3%、4%、饱食)下的体组成、生长、排泄、排粪及氮收支,建立生长、氮排泄、排粪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试验水温为26.5~28.0℃,平均水温27.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食物转化效率呈增大趋势,吸收效率略微增加,特定生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排泄氮(UN)、粪便氮(FN)随着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排泄氮、粪便氮与摄食水平(LR)的关系可分别用回归方程描述为:UN=0.449 6LR+0.097 9,FN=0.078 1LR+0.019 2。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用于生长的氮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排泄氮和粪便氮比例呈减少趋势,饱食时的氮收支方程为:100CN=45.20GN+7.46FN+47.34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幼鱼 摄食水平 体组成 生长 排粪 排泄 氮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鳜病毒的共感染现象及引起感染细胞的超微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奇亚 陶建军 +2 位作者 黄晓红 李正秋 袁秀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3-478,共6页
借助细胞培养和电镜技术,揭示了鳜球形病毒(Siniperca chuatsi spherical virus,SCSV)与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在草鱼鳍细胞(Grass carp fins,GCF)中共感染的现象。在筛选到敏感鱼类细胞系和建立了 鳜病毒体... 借助细胞培养和电镜技术,揭示了鳜球形病毒(Siniperca chuatsi spherical virus,SCSV)与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在草鱼鳍细胞(Grass carp fins,GCF)中共感染的现象。在筛选到敏感鱼类细胞系和建立了 鳜病毒体外增殖系统的基础上,取息典型病毒感染出血症的鳜组织,制备组织悬液,接种到GCF细胞中传代培养, 在攻毒后间隔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对攻毒细胞的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揭示两种形态的鳜病毒可在同一个GCF 细胞中增殖,并描述和分析了病毒复制引起感染细胞的超微病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鱼类重要病毒病害的发 生过程及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病毒 共感染 超微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被引量:5
11
作者 劳海华 叶星 +2 位作者 邹为民 白俊杰 谭爱萍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KNV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利用巢式PCR方法对病鱼脾肾组织进行扩增,建立了ISKNV快速特异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含MCP基因的质粒进行倍比稀释后检测扩增的灵敏度可达到5fg;巢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一步法PCR的10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巢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性别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廷华 曾凡坤 +2 位作者 乐亨强 赵静 王彩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0-411,共2页
用硫磷铁法测定了不同性别的26尾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13尾雌性鳜鱼总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754.7mg/100mL,13尾雄性鳜鱼总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988.2mg/100mL。t检验表明,雄性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雌性鳜鱼。
关键词 鳜鱼 血清 胆固醇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UCP3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胚胎发育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蕾 陈小保 +3 位作者 唐春 胡姜丽 宾石玉 张方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研究采用RT-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翘嘴鳜胚胎组织中克隆得到UCP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KP244309)为2 917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翘嘴鳜UCP3基因编码区为930bp,总共编码309个氨基酸;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22个,带正... 本研究采用RT-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翘嘴鳜胚胎组织中克隆得到UCP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KP244309)为2 917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翘嘴鳜UCP3基因编码区为930bp,总共编码309个氨基酸;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22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35个。翘嘴鳜UCP3发育表达分析表明,UCP3在受精期、二细胞期、囊胚期、肌效期、心搏期、仔鱼期有低量表达,从囊胚期到神经胚期显著性增高并达最大值,神经胚期到肌效期显著性降低,肌效期、心搏期、仔鱼期都保持在低水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UCP3基因 克隆 胚胎发育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USP7基因cDNA的克隆及饥饿对其表达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方亮 邓小红 +3 位作者 朱晓彤 徐蕾 胡姜丽 宾石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探讨饥饿对翘嘴鳜肝脏USP7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翘嘴鳜肝脏组织中克隆得到了USP7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MF000683)为4 319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翘嘴鳜USP7基因编码区全长为3 336... 为探讨饥饿对翘嘴鳜肝脏USP7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翘嘴鳜肝脏组织中克隆得到了USP7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MF000683)为4 319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翘嘴鳜USP7基因编码区全长为3 336bp,共编码个1 111氨基酸,其中180个带负电荷,137个带正电荷。翘嘴鳜USP7在饥饿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肝脏USP7基因在不同饥饿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一个峰值变化,在饥饿4d时出现显著的上升且到达最高值;在饥饿7d时又逐渐下降,最终达到初始水平(P<0.05)。本文结果发现饥饿后肝脏中USP7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翘嘴鳜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为鳜鱼的生产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基因(USP7) 肝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指纹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受保 祖国掌 程久发 《水产养殖》 CAS 2003年第4期33-35,共3页
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三个不同水域(秋浦河、长江、万佛湖)的鳜鱼群体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得到了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及遗传距离,为鳜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地方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鳜鱼 遗传多样性 RAPD指纹分析 水域 遗传距离 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血清总脂含量与性别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廷华 曾凡坤 +2 位作者 乐亨强 赵静 王彩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2,共2页
用香草醛法测定了30尾不同性别鳜鱼血清总脂含量,结果表明,17尾雄性鳜鱼平均总脂含量为728.2mg·100mL-1,13尾雌性鳜鱼平均总脂含量为1 047.6 mg·100mL-1;t=2.805 4>t0.01(28)=2.763 3,表明雌性鳜鱼血清总脂含量显著高于雄... 用香草醛法测定了30尾不同性别鳜鱼血清总脂含量,结果表明,17尾雄性鳜鱼平均总脂含量为728.2mg·100mL-1,13尾雌性鳜鱼平均总脂含量为1 047.6 mg·100mL-1;t=2.805 4>t0.01(28)=2.763 3,表明雌性鳜鱼血清总脂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鳜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血清 总脂 香草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LP技术检测外源总DNA导入鲫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学春 栾培贤 何立川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研究以鳜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DNA为外源供体基因,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外源鳜基因组DNA直接导入鲫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鲫,以了解外源总DNA直接导入鲫方法的可行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显微介导... 本研究以鳜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DNA为外源供体基因,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外源鳜基因组DNA直接导入鲫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鲫,以了解外源总DNA直接导入鲫方法的可行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显微介导鳜基因鲫,结果在15对AFLP引物中发现两对AFLP引物在显微介导鳜基因鲫中扩增出和外源鳜基因相同而对照鲫没有的带型。为进一步找到精确的遗传学证据,对5尾阳性显微介导鳜基因鲫的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阳性显微介导鳜基因鲫中均含有供体基因目的片段,在基因水平上证明鳜基因组DNA可通过显微注射方式整合到鲫基因组中,为开发鲫新种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介导 基因组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细菌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2 位作者 梁运祥 郭小泽 李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于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中施用硝化细菌(Nitrifyingbacteria),通过检测鳜及饵料鱼池塘的透明度、pH值、氨氮(NH4^+ -N)、亚硝酸盐(N02^- -N)、硝酸盐(N03---N)和总氮(TN)等特定参数,评价该硝化细菌对鳜及... 于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中施用硝化细菌(Nitrifyingbacteria),通过检测鳜及饵料鱼池塘的透明度、pH值、氨氮(NH4^+ -N)、亚硝酸盐(N02^- -N)、硝酸盐(N03---N)和总氮(TN)等特定参数,评价该硝化细菌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施用前期(O~8d)能改善鳜及饵料鱼池塘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NH4^+ -N和N02^- -N的浓度,增加N03^- -N的浓度。投菌后第6d,试验池塘中N03^- -N的浓度较对照池塘高75%,较投菌前高31.6%。可能由于施用的硝化细菌硝化作用减弱.施用后期(8-12d)试验池塘水质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对照池塘基本相同。此外,该硝化细菌对池塘水体的pH值和TN浓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池塘养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和弹状病毒病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及种子批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霞 付小哲 +4 位作者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梁红茹 李宁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弹状病毒(SCRV)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库及种子批。【方法】以ISKNV-QY0910株和SCRV-GM1503株为原始毒种,扩繁10代(F1~F10)后检测各代病毒对鳜鱼脑组织细胞系(CPB)的致病性及其滴度,并检测其对... 【目的】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弹状病毒(SCRV)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库及种子批。【方法】以ISKNV-QY0910株和SCRV-GM1503株为原始毒种,扩繁10代(F1~F10)后检测各代病毒对鳜鱼脑组织细胞系(CPB)的致病性及其滴度,并检测其对鳜鱼的毒力。PCR扩增ISKNV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RT-PCR法扩增SCRV G蛋白基因序列,检测ISKNV和SCRV毒种的特异性。对F1、F5和F10代ISKNV、SCRV毒种进行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RANA)和神经坏死病毒(NNV)检测,检验毒种的纯粹性。分别将F1、F5和F10代ISKNV、SCRV病毒液用甲醛灭活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鳜鱼21 d后攻毒,连续观察14 d,待鱼体稳定后统计死亡率并计算免疫保护率(RPS)。将ISKNV和SCRV毒种湿毒保存于-80℃冰箱,每6个月取3支检测病毒滴度,以确定毒种的保存期。【结果】各代次毒株感染CPB细胞后产生的CPE形态及病变速度基本相同,SCRV滴度为10^(8.58)~10^(8.875) TCID_(50)/mL,ISKNV滴度为10^(7.38)~10^(7.625) TCID_(50)/mL。F1、F5和F10代ISKNV按10^(4) TCID_(50)/mL、SCRV按10^(6.5) TCID_(50)/mL对鳜鱼攻毒(每尾0.1 mL),致死率均超过90%。ISKNV和SCRV各代次毒种可分别扩增出1300 bp的MCP基因和1500 bp的G基因,特异性良好。ISKNV、SCRV毒种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污染。各代次病毒灭活疫苗对鳜鱼安全有效,免疫保护率ISKNV可达92%以上,SCRV可达84%以上;湿毒-80℃保存,保存期为36个月。【结论】10代以内ISKNV和SCRV的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鳜鱼ISKNV和SCRV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病毒病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弹状病毒(SCRV) 毒种库 种子批 二联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鳜与鳜鱼、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宓国强 陈建明 +1 位作者 练青平 王雨辰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通过测定鳜鱼、斑鳜和杂交鳜的肌肉营养成分和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鳜、斑鳜和鳜鱼的肌肉水分、脂肪、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鳜与斑鳜的肌肉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鳜鱼肌肉的蛋白质含量(... 通过测定鳜鱼、斑鳜和杂交鳜的肌肉营养成分和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鳜、斑鳜和鳜鱼的肌肉水分、脂肪、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鳜与斑鳜的肌肉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鳜鱼肌肉的蛋白质含量(P<0.05);鳜鱼、斑鳜和杂交鳜的18种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18种氨基酸总量(TAA)、人体所需8种必须氨基酸总量(HEAA)及4种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总量(FAA)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鳜 鳜鱼 斑鳜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