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后纤维高强混凝土灌浆界面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徐晨 毛小勇 +1 位作者 朱勇 蔡新江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为研究高温后纤维高强混凝土灌浆界面受剪性能,对Z形双面剪切试件进行受剪推出试验,考虑温度(20、100、300、500、600℃)、界面粗糙度、灌浆料强度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界面抗剪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增加界面粗糙度能... 为研究高温后纤维高强混凝土灌浆界面受剪性能,对Z形双面剪切试件进行受剪推出试验,考虑温度(20、100、300、500、600℃)、界面粗糙度、灌浆料强度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界面抗剪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增加界面粗糙度能有效提高界面的抗剪承载力,随着温度升高,界面粗糙度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无明显变化;增加灌浆料的强度等级,能够提升界面的抗剪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后 混凝土灌浆界面 抗剪承载力 界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震损后型钢混凝土空间节点耐火性能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吕晶维 黄慎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5-1275,共11页
震后火灾下引起的建筑结构响应与普通火灾并不相同,其力学性能变得更加复杂,破坏的时间、模态也会有所改变,为研究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空间节点在震损后的耐火性能变化,文章基于ABAQUS有限软件,对节点进行往复加... 震后火灾下引起的建筑结构响应与普通火灾并不相同,其力学性能变得更加复杂,破坏的时间、模态也会有所改变,为研究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空间节点在震损后的耐火性能变化,文章基于ABAQUS有限软件,对节点进行往复加载模拟地震作用,选取合理损伤指数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SRC空间节点在2种火灾工况下的耐火极限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伤程度大小对节点破坏模态影响较小,不同损伤程度下2种火灾工况的SRC空间梁柱节点均有柱破坏达到耐火极限破坏,节点耐火极限整体变化趋势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损伤程度越大,耐火极限下降越多,当加载幅值接近极限位移时,工况1、工况2耐火极限下降到34.90%、57.00%,此时工况2损伤节点的耐火极限衰减为未损伤节点的1/2;在接近节点破坏时,工况2节点的耐火极限下降幅值接近工况1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RC) 空间梁柱节点 地震次生火灾 地震损伤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抗爆性能及损伤评估研究
3
作者 霍文龙 王枭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7,共10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借助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物理试验结果验证了任意Lagrange-Euler(ALE)算法的有效性,分析比较了共节点方式、CONSTRAIN_BEAM_IN_SOLID模型和CONTACT_1D模型模拟黏结滑...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借助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物理试验结果验证了任意Lagrange-Euler(ALE)算法的有效性,分析比较了共节点方式、CONSTRAIN_BEAM_IN_SOLID模型和CONTACT_1D模型模拟黏结滑移行为的差异,揭示了不同黏结滑移模式模拟的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的破坏机理,探讨了GFRP配筋率、板厚和TNT当量对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破坏模式的影响及混凝土板失效体积率和能耗分摊率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的损伤分级预测曲线。结果表明:ALE算法可以较好地模拟GFRP筋后锚固混凝土板的爆炸过程;不同黏结滑移模式模拟的GFRP后锚固混凝土板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相似,但最终破坏模式不同;提高GFRP配筋率和混凝土板的厚度可以有效地降低GFRP筋的轴向力、混凝土板的失效体积率,提高混凝土板的能量分摊率及其整体抗爆承载能力;损伤分级预测曲线可用于评估TNT当量和板厚的变化对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板 GFRP筋 后锚固 抗爆性能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拉剪复合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杜红凯 周洋 +1 位作者 王海萌 许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化学锚栓安装便捷、抗震性能好,在普通混凝土中应用广泛,但在轻骨料混凝土中应用较少,且缺少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20个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试件开展拉剪复合受力试验,研究混凝土类型、锚栓直径、锚... 化学锚栓安装便捷、抗震性能好,在普通混凝土中应用广泛,但在轻骨料混凝土中应用较少,且缺少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20个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试件开展拉剪复合受力试验,研究混凝土类型、锚栓直径、锚固深度和拉剪比等影响因素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埋置深度下,试件发生混凝土锥体和拔出的组合破坏,试件承载力随锚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剪比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在拉剪复合受力作用下的验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混凝土 化学锚栓 后锚固 拉剪复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系数算法优化与智能摩阻测试系统研究
5
作者 高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对于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准确、高效地测试计算管道摩阻损失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梁体抗裂性能与徐变上拱的控制,而目前常用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算法面临摩阻系数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且摩阻测试手段与方法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 对于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准确、高效地测试计算管道摩阻损失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梁体抗裂性能与徐变上拱的控制,而目前常用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算法面临摩阻系数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且摩阻测试手段与方法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不足。针对这一现状,以一孔跨径32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管道数据组合计算得到的摩阻系数结果的离散性,基于公式推导提出一种改进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优化算法,并通过Python语言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开发一套智能摩阻测试系统,并基于该算法与系统进行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管道摩阻系数拟合优化算法与相应的计算程序能够有效提高管道摩阻系数的拟合准确性与计算效率;智能张拉与摩阻测试的一体化实施,实现了自动分级加载、多孔道摩阻参数的同步自动化测试与计算,有效提高了摩阻测试效率;该系统实现了现场管道摩阻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以及试验数据的上传下载与信息交互,有效提高了摩阻测试的准确性、真实性、效率及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研究成果在广湛铁路、连乐铁路等项目中的实践应用有效促进了摩阻测试质量、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预应力混凝土梁 后张法 摩阻系数 离散性 算法优化 摩阻测试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锚固墩-桩过渡接头抗震及临时加固性能研究
6
作者 龚振华 郑旭峰 +2 位作者 康玲 牟廷敏 邹圻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48-257,287,共11页
针对“钢管混凝土桁梁+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新型预制装配化结构体系,提出“多重锚固的墩-桩过渡接头”构造设计及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的震后临时加固方案。依托四川某高速公路桥梁,对墩-桩过渡接头开展拟静力模式试验... 针对“钢管混凝土桁梁+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新型预制装配化结构体系,提出“多重锚固的墩-桩过渡接头”构造设计及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的震后临时加固方案。依托四川某高速公路桥梁,对墩-桩过渡接头开展拟静力模式试验,通过与10项同类型研究的43组试件横向对比,研究墩-桩过渡接头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设置对照组,对桥墩钢管底部与桩顶预埋法兰盘是否焊接这一关键连接对墩-桩过渡接头的抗震性能影响规律。开展加固试验,评价基于高性能灌浆料的震后临时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墩-桩过渡接头属于高延性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及相对滑移进行能量耗散,破坏模式为套筒-基础连接区域失效破坏;桥墩钢管底部与桩顶预埋法兰盘是否焊接对墩-桩过渡接头的承载力、结构延性、整体刚度无明显影响,但焊接可提高试件16.4%的耗能能力;加固试件破坏模式与原试件相同,其最大承载力可达原试件的56%,初始刚度达原试件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桩过渡接头 钢管混凝土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震后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nut post structure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ship lift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端伟 蔡栋材 吴志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14-620,共7页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nut pos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 of the safety mechanism i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ship lift was built by ANSYS software. Some irregular structures such a...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nut pos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 of the safety mechanism i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ship lift was built by ANSYS software. Some irregular structures such as the nut post and the rotary rod were divided by curved surface into a series of regular parts,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all meshed to hexahedron. Constraint equations were defined between two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element sizes and mesh patterns. PRETS179 element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preload in the tendons and the pre-stressed screws, and the loss of prestressing force was calculated. Five extreme load cases were analyzed. The stress of each part in the structure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of concrete C35 is 24.13 MPa, so the concrete may be partially crushe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of the grouting motar is 6.73 MPa, so the grouting motar may partially fracture; the maximum yon Mises stress of the rotary rod is 648.70 MPa, therefore the rotary rod may partially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 lift safety mechanism nut post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玉梅 王广勇 戴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5,共7页
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火灾中最容易破坏的结构构件,需要对其火灾后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并加固。考虑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及火灾后阶段材料本构关系的不同,考虑高温下混凝土保护层的爆裂对温度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楼板... 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火灾中最容易破坏的结构构件,需要对其火灾后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并加固。考虑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及火灾后阶段材料本构关系的不同,考虑高温下混凝土保护层的爆裂对温度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楼板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同时,针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板加固方法,在前述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火灾后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板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的火灾后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模型中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实现了混凝土高温下的爆裂及火灾后加固的数值模拟,模型可用于火灾后及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评估。分析表明,经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降低幅度较大,板存在明显残余挠度。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后 钢筋混凝土楼板 承载能力 升温阶段 降温阶段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研究
9
作者 黄丽芬 傅小珠 +1 位作者 孙志颖 胡淑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6,共11页
提出一种端板连接型和一种U形-三面连接型既有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可在既有混凝土梁与耗能段之间形成可靠连接。设计2个端板连接型和U形-三面连接型既有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试验模型,并开展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研究。随后采... 提出一种端板连接型和一种U形-三面连接型既有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可在既有混凝土梁与耗能段之间形成可靠连接。设计2个端板连接型和U形-三面连接型既有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试验模型,并开展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研究。随后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法对2种组合节点开展参数化研究,每种组合节点均包括12个考虑混凝土强度、后锚固锚栓长度和后锚固直径影响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试件ECBSL-1的承载力不足,节点破坏为非预期的锚栓拔起;试件ECB-SL-2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均与纯短剪切型耗能段相同,即节点具有足够承载能力。提高混凝土强度、后锚固锚栓长度和直径可有效增大端板连接型组合节点的承载力和位移,但改变锚固锚栓长度和直径对混凝土损伤影响较小。增大混凝土强度、后锚固锚栓长度和直径对U形-三面连接型组合节点的承载力、位移和混凝土损伤影响较小,设计时仅需采用本文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混凝土梁 耗能段 组合节点 抗震性能 后锚固锚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激励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传播机理可视化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杰 李胜利 +1 位作者 姜楠 徐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41,68,共7页
当激振器作为主动激励信号时,不同的激励频率和激励幅值的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内的传播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实际工程提供主动激励信号波形参数选取及声发射传感器布置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COMSOL数值模拟方法可视化了激振器激励... 当激振器作为主动激励信号时,不同的激励频率和激励幅值的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内的传播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实际工程提供主动激励信号波形参数选取及声发射传感器布置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COMSOL数值模拟方法可视化了激振器激励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梁内的传播机理,提出了激振器主动激励信号波形参数确定的方法。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视化了激振器激励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内的传播路径;构建了不同激励频率和激励幅值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内衰减模型,可作为稳定的主动激励信号波形参数选取和声发射传感器布置方式的理论基础,当激励幅值相同,激励频率为10 kHz时,激励声波在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内衰减系数最小,实际工程中为保证信噪比,较大的激励幅值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振器 后张法混凝土结构 传播机理 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凿毛植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逢林 唐亚东 +3 位作者 王苏 张晓华 王强斌 卢文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7,共6页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是结构整体受力,尤其是剪切受力的关键。以植筋率(0.17%、0.34%、0.51%)和植入钢筋深度(10、15 cm)为变量,制作5组10个Z形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分析植筋率和植入钢筋深度对新老混凝土试件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植...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是结构整体受力,尤其是剪切受力的关键。以植筋率(0.17%、0.34%、0.51%)和植入钢筋深度(10、15 cm)为变量,制作5组10个Z形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分析植筋率和植入钢筋深度对新老混凝土试件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植筋及整体浇筑试件的破坏面上均伴有骨料剪断和砂浆-骨料脱黏现象,呈典型的脆性破坏特征;植筋试件开裂后,抗剪承载力主要由结合面植入钢筋承担;增加植筋率及植筋深度,试件抗裂性能及抗剪强度均有所提高;整体浇筑试件的开裂、极限剪应力分别为2.98、7.22 MPa,是所有试件的最大值,表明整体浇筑试件的抗裂性能最优,抗剪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新老混凝土 剪切试验 植入钢筋 结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入式后压浆管桩竖向抗拔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志炎 卢继忠 +1 位作者 张逸博 傅旭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2,共11页
埋入式后压浆管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础,集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优点于一体,可以解决灌注桩桩身质量不可靠和预应力管桩沉桩困难等问题。对埋入式后压浆管桩的竖向抗拔试验进行CT扫描,得到不同位移状态下模型桩的CT扫描图像,直观地揭... 埋入式后压浆管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础,集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优点于一体,可以解决灌注桩桩身质量不可靠和预应力管桩沉桩困难等问题。对埋入式后压浆管桩的竖向抗拔试验进行CT扫描,得到不同位移状态下模型桩的CT扫描图像,直观地揭示破坏面的发展规律,并建立破坏面方程。对其他学者提出的抗拔桩破坏面方程进行优化,通过静力平衡方程,获得优化后破坏面方程对应的埋入式后压浆管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函数,并采用遗传算法确定优化后破坏面方程的参数。将多种理论假定破坏面与试验获得的破坏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得破坏面方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埋入式后压浆管桩在上拔位移到达0.45倍桩径时发生破坏,此时灌浆层与土体紧密结合,两者之间未出现明显位移,破坏仅发生在灌浆层之外的桩周土体中;破坏面从桩底向桩顶延伸,越靠近桩顶,破坏面距离桩身越远,破坏面在桩底与混凝土侧壁相切,在地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42°,呈喇叭形破坏;本文的理论假定破坏面与试验获得的破坏面的相关指数R^(2)=0.97,前人的理论假定破坏面与试验获得的破坏面的相关指数R^(2)=0.91,本文的破坏面方程更加贴近试验获得的破坏面。研究成果对埋入式后压浆管桩的设计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电力工程 埋入式后压浆管桩 CT扫描 破坏面 抗拔极限承载力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残余应力的影响
13
作者 傅一晟 刘永健 +3 位作者 姜磊 霰建平 李昊天 肖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9,共19页
为研究焊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建立的热力顺序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拱肋相贯节点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湘渝高速双堡... 为研究焊接工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建立的热力顺序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拱肋相贯节点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湘渝高速双堡桥拱脚处拱肋相贯节点进行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对比了不同焊接热输入和焊接速度以及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不同焊接工艺对拱肋相贯节点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焊接热输入和焊接速度下拱肋相贯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变化规律表现为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热输入呈正相关关系,与焊接速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减小和焊接速度的提高,拉压残余应力整体减小,拱肋相贯节点经过焊前预热150~200℃以后,残余应力的峰值应力总体降低4%以上,但焊前预热对残余应力分布基本没有影响,更高的焊前预热温度能更有效地降低残余应力的峰值应力;拱肋相贯节点经过550~650℃保温温度下保温4 h的焊后热处理以后,焊接残余应力总体降低幅度在40%以上,更高的保温温度能更有效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相贯节点可通过减小焊接热输入和提高焊接速度的焊接工艺、焊前预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拱桥 焊接残余应力 预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预应力叠合板开裂风险评估
14
作者 刘毅 莫振泽 +3 位作者 胡正波 彭宇一 卫佳莺 张祖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3-88,93,共7页
[目的]目前,对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防水关键技术研究较少,探究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预应力叠合板开裂风险,有助于提升浇筑质量,有助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技术推广应用。[方法]主要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耦合机制抗... [目的]目前,对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防水关键技术研究较少,探究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预应力叠合板开裂风险,有助于提升浇筑质量,有助于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技术推广应用。[方法]主要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耦合机制抗裂评估方法,对车站预应力叠合板的预制构件及后浇混凝土开裂风险进行评估。介绍了混凝土构件开裂风险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结果及结论](1)预制顶板构件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表面早期保湿养护,蒸气养护时应控制降温速率不大于2.2℃/h。(2)后浇筑顶板采用基准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长度由18 m增大到24 m时,靠近侧墙附近中心最大开裂风险从0.98增大到1.21。顶板变截面较厚的地方温升较大,应力较大;而较薄的地方温升较小,应力较小,分布呈齿状。(3)后浇筑顶板采用抗裂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18~24 m时,最大开裂风险均降至0.7以下。建议整体装配式车站现浇顶板采用抗裂混凝土施工,可降低开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装配叠合整体式 预制板 后浇混凝土 开裂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拱形耗能装置的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城泉 宗延威 +3 位作者 孙苗苗 周子健 黄毅方 吴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0-705,共16页
为了进一步推广可恢复功能的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在中、高烈度地区的应用,减少桥墩的震后损伤及修复成本,提出一种外置拱形耗能装置的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桥墩。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无耗能装... 为了进一步推广可恢复功能的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在中、高烈度地区的应用,减少桥墩的震后损伤及修复成本,提出一种外置拱形耗能装置的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桥墩。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无耗能装置、外置拱形钢板、外置竖直钢板、外置拱形耗能装置的四节段预制拼装CFST桥墩模型,并在往复位移加载作用下对各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置拱形耗能装置的预制节段拼装CFST桥墩具有较好的水平承载力、较高的初始刚度以及较强的耗能能力,与外置竖直钢板的节段拼装CFST桥墩相比,其抗侧承载力提升了约11.9%,初始刚度提升了约2.5%;与外置拱形钢板的节段拼装CFST桥墩相比,其抗侧承载力、初始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分别提升了约28.8%、4.6%和13倍;与无耗能装置的预制拼装CFST桥墩相比,其抗侧承载力、初始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分别提升了约39.4%、10.4%和18.1倍;外置拱形耗能装置的预制节段拼装CFST桥墩在整个位移加载阶段残余位移均保持在1 mm之内,偏移率不超过1%,且损伤集中在拱形耗能装置上,能够实现震后的快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性能 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 拱形耗能装置 震后修复 拟静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田耀刚 延丽丽 +2 位作者 叶青 千杰 李炜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65-68,79,共5页
孔道压浆材料的性能是影响孔道压浆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孔道压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结合目前国内外孔道压浆材料的研究和使用现状,论述分析了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的性能要求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孔道压浆材料在系统性研... 孔道压浆材料的性能是影响孔道压浆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孔道压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结合目前国内外孔道压浆材料的研究和使用现状,论述分析了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的性能要求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孔道压浆材料在系统性研究、商品化和绿色化等方面的发展分析,提出了孔道压浆材料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 孔道压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重建再生砌块砌体结构性能和设计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肖建庄 黄江德 +1 位作者 李宏 许子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208,共7页
利用汶川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废物,生产再生混凝土砌块,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废物的方式。围绕再生混凝土砌块在灾后重建村镇住宅砌体结构中的应用,探讨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结构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再生混凝土砌块承重墙片低周... 利用汶川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废物,生产再生混凝土砌块,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废物的方式。围绕再生混凝土砌块在灾后重建村镇住宅砌体结构中的应用,探讨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结构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再生混凝土砌块承重墙片低周反复试验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并结合灾后重建示范工程中的两栋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进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的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再生混凝土砌块 结构性能 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混凝土SHPB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志武 许金余 +1 位作者 白二雷 高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147,共5页
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试验装置,对常温和经历200℃、400℃、600℃、800℃高温作用后的混凝土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得到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弹速、温度对平均应变率的影响以及温... 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试验装置,对常温和经历200℃、400℃、600℃、800℃高温作用后的混凝土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得到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弹速、温度对平均应变率的影响以及温度、平均应变率对动态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弹速与平均应变率之间、平均应变率与动态抗压强度之间都近似呈线性关系。温度对混凝土动态性能影响显著,在相同弹速下与常温情况相比,200℃时平均应变率有所提高、动态抗压强度有所降低,400℃时与常温接近,400℃以后平均应变率随着温度增加而提高,而动态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至800℃不足常温试件的30%。高温将降低混凝土的应变率敏感性,其中以400℃降低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后 SHPB 平均应变率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芹永 曹海 +1 位作者 张蓉蓉 汪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对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后浇混凝土强度、粘结面粗糙度、温度及冷却方式对粘结后抗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强度随着... 为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对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后浇混凝土强度、粘结面粗糙度、温度及冷却方式对粘结后抗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强度随着粘结面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粗糙度影响作用减小;提高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不能有效增大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强度,抗折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急剧下降,喷水冷却对试件的损伤要比自然冷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后浇混凝土 抗折强度 粘结面粗糙度 温度 冷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混凝土联肢抗震墙的连梁组合体抗侧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巍巍 孟少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联肢抗震墙体系,并研究了其中的连梁组合体在侧向荷载下的性能.建立连梁组合体梁端弯矩同轴线转角的分析模型,并运用DRA IN-2DX及ABAQUS等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连梁组合体在经历... 提出一种新型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联肢抗震墙体系,并研究了其中的连梁组合体在侧向荷载下的性能.建立连梁组合体梁端弯矩同轴线转角的分析模型,并运用DRA IN-2DX及ABAQUS等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连梁组合体在经历较大的反复非线性变形后,除了预制混凝土连梁的保护层会出现脱落外,几乎没有损伤且具有自恢复能力,即最终的残余变形很小.通过针对连梁特性、预应力度等设计参数的分析,给出了实现连梁组合体高延性低超强的设计建议.通过合理的选择参数,新型预应力装配抗震墙的连梁组合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抗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肢抗震墙 无粘结 后张预应力 预应力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