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1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金属Mn修饰提高石墨烯吸附有毒气体敏感性的理论计算研究
1
作者 岳远霞 罗磊 +1 位作者 朱洪强 杨英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59-6166,共8页
为了研究NO,NO_(2),CO,H_(2)S,SO_(2)气体在Mn修饰的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模拟了其吸附过程,计算了吸附能、Mulliken分布、差分电荷密度、总电子电荷密度和恢复时间并与未经修... 为了研究NO,NO_(2),CO,H_(2)S,SO_(2)气体在Mn修饰的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模拟了其吸附过程,计算了吸附能、Mulliken分布、差分电荷密度、总电子电荷密度和恢复时间并与未经修饰石墨烯吸附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未经修饰的石墨烯表面相比,Mn修饰的石墨烯表面对吸附的5种气体表现出了更高的敏感性。Mn原子修饰的含有一个C原子空位与两个C原子空位的石墨烯吸附NO,NO_(2),CO,H_(2)S,SO_(2)后,气体与基底之间形成了化学键,为化学吸附。同一吸附基底吸附能大小排序为:NO>NO_(2)>CO>SO_(2)>H_(2)S,吸附后电荷转移量大小排序为:NO_(2)>NO>CO>SO_(2)>H_(2)S。并且C空位的增加降低了Mn原子修饰的石墨烯表面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过渡态理论预测了室温下Mn原子修饰的石墨烯基底作为5种有毒气体的传感器的恢复时间,为基于石墨烯基底的有毒气体检测传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石墨烯 吸附 有毒气体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u复合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木质素类污染物的研究
2
作者 安俊健 卢锦程 +1 位作者 汪珊珊 王鹏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本研究以二氧化锰、硝酸铜和二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_(2)-Cu(mIM)2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以降解木质素模型物香草酸。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研究催化剂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以二氧化锰、硝酸铜和二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_(2)-Cu(mIM)2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以降解木质素模型物香草酸。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研究催化剂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387 g/L、氧化剂初始浓度1.3 mmol/L、pH值为6.1的条件下,可以降解94.23%的香草酸;三维荧光检测表明,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催化氧化降解对造纸废水中污染物;电子顺磁共振表征表明,该降解体系中的主要反应活性物质是^(1)O_(2)、·OH和SO_(4)^(-)·,其中非自由基^(1)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mn-Cu双金属复合催化剂 木质素 造纸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元素质量分数对65Mn钢木工圆锯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俊博 张雅繁 +3 位作者 何林韩 张学瑾 陈瑶 高建民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高质量、高效率的木材切削工艺对于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提升木质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工圆锯片常用钢材65Mn存在硬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为此通过添加镍(Ni)元素对65Mn钢进行改性。采用原料熔炼、浇筑试棒... 高质量、高效率的木材切削工艺对于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提升木质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工圆锯片常用钢材65Mn存在硬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为此通过添加镍(Ni)元素对65Mn钢进行改性。采用原料熔炼、浇筑试棒、锻造加工以及热处理等步骤制备Ni改性65Mn钢,并对改性前后的65Mn钢进行显微硬度、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测试。同时运用金相显微镜(metallographic)及扫描电镜(SEM)剖析65Mn钢改性前后的组织构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Ni元素后,65Mn钢回火后的组织由回火屈氏体改变为淬火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混合体,且当Ni元素质量分数达到0.9%时,出现残余奥氏体;2)在相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Ni元素对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冲击韧性较未改性的65Mn钢有所降低。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7%Ni元素的65Mn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最优,较未改性的65Mn钢分别增加了10.18%、35.40%(室温)。研究结果为后续木工圆锯片钢材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推动木质加工工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mn Ni含量 木工圆锯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溶液中Mn(Ⅱ)/Mn(Ⅲ)电对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赵艳茹 陈志萍 +3 位作者 杨晓峰 王高 朱鹏强 张玉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1,共6页
Mn(Ⅱ)/Mn(Ⅲ)反应在化学发光检测、有机合成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动力学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采用计时电量法测定硫酸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阶跃电位下Mn(Ⅱ)氧化为Mn(Ⅲ)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0(4.67... Mn(Ⅱ)/Mn(Ⅲ)反应在化学发光检测、有机合成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动力学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采用计时电量法测定硫酸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阶跃电位下Mn(Ⅱ)氧化为Mn(Ⅲ)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0(4.67×10^(-5)m·s^(-1)-7.712×10^(-5)m·s^(-1)),并进一步求得表观活化能(20.84 kJ·mol^(-1))。此研究不仅为Mn(Ⅱ)/Mn(Ⅲ)电对及类似反应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为Mn(Ⅲ)的可控制备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mn(Ⅲ) 计时电量法 扩散系数 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掺杂对Mn铁氧体结构和高频磁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苏豫 雷国莉 +2 位作者 颜冲 李冬云 葛洪良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成功合成出了尖晶石型Mn(GaFe)_(2)O_(4)铁氧体。结果表明,当主要组成在Fe_(2)O_(3)=57.3-x mol%,MnO=42.7 mol%,Ga_(2)O_(3)=x mol%(0.0≤x≤3.0)范围时,Ga^(3+)的引入会减小晶格常数,促进晶粒生长的均匀化和材料致密化... 采用传统固相法成功合成出了尖晶石型Mn(GaFe)_(2)O_(4)铁氧体。结果表明,当主要组成在Fe_(2)O_(3)=57.3-x mol%,MnO=42.7 mol%,Ga_(2)O_(3)=x mol%(0.0≤x≤3.0)范围时,Ga^(3+)的引入会减小晶格常数,促进晶粒生长的均匀化和材料致密化。高频磁性能测试发现,Ga的加入和变化对材料初始磁导率影响很小,但饱和磁通密度会随着G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Ga含量为2 mol%时,材料高频损耗最低,约为170 kW/m^(3)(1 MHz、50 mT、100℃)。说明适量Ga掺杂可以有效降低Mn铁氧体高频损耗,为实现软磁铁氧体高频低损耗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掺杂 mn铁氧体 高频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分布
6
作者 王文文 陈萍 +6 位作者 宋奥微 王文华 牛佳萌 邢莉莉 杨江存 孙杨 张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系统检索MN血型分布相关文献981篇,筛选出数据完整且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文献120篇,涵盖49个少数民族。采用SPSS2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9个少数民族的MN血型表型分布为MN&...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系统检索MN血型分布相关文献981篇,筛选出数据完整且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文献120篇,涵盖49个少数民族。采用SPSS2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9个少数民族的MN血型表型分布为MN>MM>NN,其占比分别42.54%、41.86%、15.06%。MN血型基因频率表现为m>n,m=0.6313,n=0.3687。通过聚类分析,中国49个少数民族的m基因频率分为3簇,呈现Ⅰ簇>Ⅱ簇>Ⅲ簇的特征。结论中国少数民族MN血型特征表现为m基因频率高于n基因频率;南方少数民族m基因频率高于北方民族;西南少数民族m基因频率与汉族存在显著差异,与汉族长期杂/聚居的少数民族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血型 少数民族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Mn(Ⅱ)对吸附于δ-MnO_(2)表面的Cd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杜晓菲 樊广萍 +6 位作者 黄琴 张雨婷 童非 张明超 邱一格 陈金林 高岩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为探究外源Mn(Ⅱ)对吸附于水钠锰矿(δ-MnO_(2))表面的Cd(Ⅱ)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矿物培养试验,研究了厌氧-好氧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2.5 mmol·L^(-1)和10 mmol·L^(-1))Mn(Ⅱ)以及不同的添加频率(一次性添加、... 为探究外源Mn(Ⅱ)对吸附于水钠锰矿(δ-MnO_(2))表面的Cd(Ⅱ)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矿物培养试验,研究了厌氧-好氧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2.5 mmol·L^(-1)和10 mmol·L^(-1))Mn(Ⅱ)以及不同的添加频率(一次性添加、分次添加)对δ-MnO_(2)吸附固定Cd(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n(Ⅱ)导致δ-MnO_(2)表面的Cd(Ⅱ)发生显著解吸,解吸率为20.5%~40.8%,高浓度Mn(Ⅱ)处理中Cd(Ⅱ)解吸率比低浓度处理高5.3~10.6个百分点,分次添加Mn(Ⅱ)处理中Cd(Ⅱ)解吸率比一次性添加处理高0.3~4.1个百分点。在厌氧阶段,Mn(Ⅱ)通过与Cd(Ⅱ)竞争吸附位点,使吸附于δ-MnO_(2)表面的Cd(Ⅱ)的稳定性降低并释放到溶液中。XRD、FTIR和XPS结果表明,Mn(Ⅱ)与δ-MnO_(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在活性氧(ROS)的催化作用下生成β-MnOOH,同时降低了体系pH值。进入有氧阶段后,固相中Mn(Ⅲ)比例增加,β-MnOOH特征峰增强,氧气催化氧化Mn(Ⅱ)生成了更多的β-MnOOH,β-MnOOH对Cd(Ⅱ)的吸附能力较弱,有氧阶段Cd(Ⅱ)解吸率较厌氧阶段略有升高。电子顺磁的结果表明,分次添加Mn(Ⅱ)处理通过促进厌氧阶段超氧自由基(O_(2)·^(-))的产生和延缓好氧阶段O_(2)·^(-)的衰减增加了Mn(Ⅲ)的产生,降低了Cd(Ⅱ)在固相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导致Cd(Ⅱ)的解吸。本研究发现外源Mn(Ⅱ)导致δ-MnO_(2)表面Cd(Ⅱ)的解吸,阐明了Mn(Ⅱ)与δ-MnO_(2)共存时Cd(Ⅱ)的固定与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物 δ-mnO_(2) mn(Ⅱ)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基于qPCR技术的红细胞Diego、MNS、Kell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及初步应用
8
作者 张兵 徐罡 +2 位作者 胡文健 洪小珍 许先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的Diego、MNS、Kell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献血者稀有血型筛查。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基于测序分型的PCR-SBT法,制备包含各等位基因杂合子和纯合子的血型基因标准品。设计血型基因...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的Diego、MNS、Kell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献血者稀有血型筛查。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基于测序分型的PCR-SBT法,制备包含各等位基因杂合子和纯合子的血型基因标准品。设计血型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杂交探针,摸索建立qPCR检测Diego、MNS、Kell血型基因型的方法。利用建立的qPCR法对186例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结果:建立了基于qPCR技术鉴定Dia/Dib、S/s、K/k血型抗原的方法,基因标准品检测分型结果与血清型及PCR-SBT检测的基因型完全一致。采用qPCR法检测186份献血者样本,发现11例DI A/B杂合型,19例GYPB S/s杂合型,其余均为DI B/B、GYPB s/s、KEL 02/02纯合型,未发现DI A/A、GYPB S/S、KEL 01.01/01.01稀有血型。结论: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Diego、MNS、Kell血型基因分型,可用于献血者批量筛查和稀有血型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Diego血型 mnS血型 Kell血型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Mn基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湘南 马宏方 +2 位作者 钱炜鑫 张海涛 应卫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6,34,共8页
二氧化碳(CO_(2))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是目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有效方法之一。催化剂对活化该反应中的CO_(2)和环氧化物具有重要意义。以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为配体,Mn(CO)_(5)Br为金属源,乙醚为溶剂制备了一系列双功能Mn基催化剂L_(... 二氧化碳(CO_(2))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是目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有效方法之一。催化剂对活化该反应中的CO_(2)和环氧化物具有重要意义。以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为配体,Mn(CO)_(5)Br为金属源,乙醚为溶剂制备了一系列双功能Mn基催化剂L_(n)Mn(CO)_(3)Br(n=1~6)。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FT-IR等对L_(n)Mn(CO)_(3)Br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基团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L_(n)Mn(CO)_(3)Br在CO_(2)和环氧氯丙烷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L_(1)Mn(CO)_(3)Br对一系列环氧化物底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L_(n)Mn(CO)_(3)Br中给电子基团(甲氧基、叔丁基和甲基)的给电子性能和吡啶环上甲基的位置均对其催化性能有影响;对于CO_(2)和环氧氯丙烷环加成反应,在L_(1)Mn(CO)_(3)Br投加量(物质的量分数)为0.05%、反应温度为125℃和反应压力为3.0 MPa的条件下反应1 h,L_(1)Mn(CO)_(3)Br的环氧氯丙烷转化率和催化剂转换频率分别为42%和840 h^(-1);L_(1)Mn(CO)_(3)Br对多种环氧化物作底物的环加成反应具有适应性,且底物的空间位阻效应对其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碳酸酯 双功能mn基催化剂 二氧化碳 环氧化物 环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dust合金吸波剂的Mn掺杂制备及磁介电性能调控
10
作者 罗运蒿 王驰 +4 位作者 赵军锋 吕鹏 孙易泽 胡雨晨 陈志宏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77-287,共11页
目的采用低电导的Mn元素对FeSiAl合金进行取代掺杂,达到提升合金磁导率并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发展吸波性能优异的低频磁性吸波剂。方法采用真空熔炼-气雾化法制备出Mn掺杂的Fe_(85)Si_(9.6)Al_(3.8)Mn_(1.6)球形合金微粉;采用搅磨工艺... 目的采用低电导的Mn元素对FeSiAl合金进行取代掺杂,达到提升合金磁导率并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发展吸波性能优异的低频磁性吸波剂。方法采用真空熔炼-气雾化法制备出Mn掺杂的Fe_(85)Si_(9.6)Al_(3.8)Mn_(1.6)球形合金微粉;采用搅磨工艺增大球形微粉的宽厚比以获得片状合金微粉;通过对片状合金微粉进行高温热处理获得有序相结构。采用SEM、XRD、XPS与综合热分析仪表征其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变化,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与矢量网络分析仪表征样品电磁性能。结果对FeSiAl合金粒子而言,掺杂Mn元素后介电常数降低,同时复磁导率升高。在高温热处理下,Mn的掺杂对有序相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使得磁导率进一步提升。当涂层厚度为2.5 mm时,掺杂Mn元素后的FeSiAlMn/石蜡基复合材料在整个0.1~8 GHz频段内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1.2 GHz附近反射损耗的峰值为-12.8 dB。结论采用低电导的Mn元素对FeSiAl合金进行取代掺杂,可有效地提升磁导率并降低介电常数。为进一步提升吸波性能,可通过调控热处理温度及氧分压,借助界面反应及氧扩散机制对合金粒子做选择性Fe氧化的表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系吸波剂 mn掺杂 阻抗匹配 低频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表层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和运移特征
11
作者 李鹏飞 杨婵 +4 位作者 宋凤敏 赵航航 李巧云 齐文博 刘智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1622,共12页
为研究汉江上游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特性和运移规律,自汉江上游某干流段采集供试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静态-动态吸附方法,结合Hydrus-1D软件进行实验。批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主要受溶液pH的影响,... 为研究汉江上游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特性和运移规律,自汉江上游某干流段采集供试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静态-动态吸附方法,结合Hydrus-1D软件进行实验。批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主要受溶液pH的影响,随着溶液pH升高,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增大,当pH=7时,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量与吸附率较为理想。在吸附过程中,沉积物对Mn(Ⅱ)/Cd(Ⅱ)的吸附行为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在Mn(Ⅱ)/Cd(Ⅱ)的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化学吸附,该模型下Mn(Ⅱ)的相关系数为0.9999,Cd(Ⅱ)的相关系数为0.9995,且通过吸附量和t1/2计算Mn(Ⅱ)/Cd(Ⅱ)在沉积物上的颗粒内扩散系数发现颗粒内扩散在吸附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柱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迁移主要受重金属浓度的影响,淋溶液中重金属浓度越大,穿透土柱和迁移完成的时间越短,出流液浓度峰值到达越早,Mn(Ⅱ)在40~300 mg·L^(-1)不同浓度下穿透土柱和迁移完成的时间逐渐降低,最短为132 h和540 h,Cd(Ⅱ)在50~200 mg·L^(-1)不同浓度下穿透土柱和迁移完成的时间逐渐降低,最短为94 h和556 h,表明重金属离子在水体沉积物中易迁移,造成水体中更深度的污染。沉积物吸附Mn(Ⅱ)/Cd(Ⅱ)前后的FT-IR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络合反应和沉淀反应是沉积物吸附Mn(Ⅱ)/Cd(Ⅱ)的主要机制。批平衡吸附实验与柱实验的分析结果证实重金属离子在表层沉积物中易迁移,造成水体更深程度的污染,FT-IR与XPS表征分析发现Mn(Ⅱ)/Cd(Ⅱ)可与Fe氧化物和碳酸盐发生沉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mn(Ⅱ)/Cd(Ⅱ) 吸附实验 HYDRUS-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助剂对KFeCuZn催化剂结构及其CO_(2)加氢制C_(2+)醇催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盛海兵 孙燕 孙启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9,共8页
CO_(2)加氢制C_(2+)醇(碳原子数大于等于2的醇)是CO_(2)高值化利用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催化剂的构建是实现CO_(2)加氢制C_(2+)醇反应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为研究Mn助剂对KFeCuZn催化剂结构和CO_(2)加氢制C_... CO_(2)加氢制C_(2+)醇(碳原子数大于等于2的醇)是CO_(2)高值化利用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催化剂的构建是实现CO_(2)加氢制C_(2+)醇反应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为研究Mn助剂对KFeCuZn催化剂结构和CO_(2)加氢制C_(2+)醇催化性能(以下简称“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Mn添加量的KFeCuZnMn_(x)催化剂,通过XRD、XPS、SEM、N_(2)物理吸/脱附、H_(2)-TPR和CO_(2)-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300℃、3 MPa、V(CO_(2)):V(H_(2)):V(Ar)=20:60:10以及反应空速1800 h^(-1)下对KFeCuZnMn_(x)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n作为结构助剂,适量添加的Mn会与其他金属发生不同程度的金属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催化剂比表面积和颗粒尺寸。Mn同时作为电子助剂,与Fe发生电子转移并形成Fe-Mn-O活性相,影响了催化剂还原性能,有效提高了其催化性能。KFeCuZnMn1.8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金属分散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暴露更多的有效活性位,其CO_(2)转化率达到40.1%,总醇选择性达到20.3%,C_(2+)醇在总醇中的占比(质量分数)高达95.6%。因此,通过精确控制Mn添加量,可以有效调控催化剂结构,进而增大C_(2+)醇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C_(2+)醇 mn助剂 结构助剂 电子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dAlO 4∶Yb^(3+)/Er^(3+)/Mn^(4+)荧光粉上转换发光及其双探针温度传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强 杨健 +2 位作者 王帅 周恒为 刘玉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过渡金属离子上转换发光是拓展稀土离子光谱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使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b^(3+)/Er^(3+)/Mn^(4+)掺杂的CaGdAlO_(4)纯相荧光粉,在980nm激光激发下,CaGdAlO_(4)∶Yb_(0.1),Er_(0.01),Mn_(0.00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 过渡金属离子上转换发光是拓展稀土离子光谱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使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b^(3+)/Er^(3+)/Mn^(4+)掺杂的CaGdAlO_(4)纯相荧光粉,在980nm激光激发下,CaGdAlO_(4)∶Yb_(0.1),Er_(0.01),Mn_(0.00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优。室温发射谱图中,位于528、550、663和710nm处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4)F_(9/2)→^(4)I_(15/2)和Mn^(4+)的^(2)E→^(4)A_(2)能级跃迁,均是双光子过程。300~573K变温实验表明,基于单一发光中心Er^(3+)荧光强度比FIR_(528/550)参数,相对灵敏度S_(R-528/550)从0.95×10^(-2)K^(-1)(300K)单调减小到0.27×10^(-2)K^(-1)(573K);基于Mn^(4+)-Er^(3+)双发光中心荧光强度比FIR_(710/663)参数,相对灵敏度S_(R-710/663)从0.37×10^(-2)K^(-1)(300K)先增大到2.08×10^(-2)K^(-1)(418K),随后减小为1.35×10^(-2)K^(-1)(573K)。当温度为420K时,S_(R-710/663)相比于S_(R-528/550)增大了近4倍。结果表明,CaGdAlO_(4)∶Yb 0.1,Er 0.01,Mn 0.003荧光粉在双探针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上转换 mn^(4+) 荧光强度比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对水中Sb^(3+)的去除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陈桃莉 魏本龙 +1 位作者 王梦晓 刘转年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对比了不同热解温度的核桃壳生物炭对Sb^(3+)的吸附性能,并对核桃壳生物炭使用Fe/Mn共沉淀法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 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对比了不同热解温度的核桃壳生物炭对Sb^(3+)的吸附性能,并对核桃壳生物炭使用Fe/Mn共沉淀法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两种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其对Sb^(3+)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纯热解碳化相比,Fe/Mn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原始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从13.801m^(2)/g提高到305.732m^(2)/g。核桃壳及Fe/Mn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Sb^(3+)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改性生物炭对Sb^(3+)的最大吸附量为68.062mg/g,吸附机制主要有铁氧化物络合、Sb^(3+)—π键相互作用及锰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热解 吸附 Fe/mn S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氢甲烷化CoCu/Al_(2)O_(3)催化剂中的Mn助剂效应研究
15
作者 盛海兵 李瑛 孙启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3,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n掺杂的CoCuMnx/Al_(2)O_(3)催化剂,研究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RD、XPS、SEM、BET、H_(2)-TPR和CO_(2)-TPD等表征手段对该系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不仅起到了结构助剂的作...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n掺杂的CoCuMnx/Al_(2)O_(3)催化剂,研究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RD、XPS、SEM、BET、H_(2)-TPR和CO_(2)-TPD等表征手段对该系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不仅起到了结构助剂的作用,分散催化剂中其他金属活性组分,而且催化剂表面的Co和Mn原子之间还存在电子的转移及相互作用。Mn助剂有助于分散金属活性相,增加中强酸和强酸性位点,增加CO_(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能力,有效提高了催化活性。当Mn摩尔分数为1时,CoCuMn1/Al_(2)O_(3)催化剂在300℃、3 MPa、4800 h^(-1)反应条件下,CO_(2)转化率为46.9%,CO选择性为2.2%,CH_(4)选择性为95.2%,因此,通过精确控制Mn的添加量可以有效调控催化剂结构,进而实现CO_(2)加氢甲烷化的优异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mn助剂 甲烷化 吸附和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掺杂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闫共芹 谢相飞 +3 位作者 蓝春波 赵卓凡 王晨 武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1-1959,共9页
以FeSO_(4)·7H_(2)O、MnSO_(4)·H_(2)O、NH_(4)H_(2)PO_(4)、CH_(3)COONa、一水合柠檬酸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2+)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的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M... 以FeSO_(4)·7H_(2)O、MnSO_(4)·H_(2)O、NH_(4)H_(2)PO_(4)、CH_(3)COONa、一水合柠檬酸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2+)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的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Mn_(x)(PO_(4))_(2)(P_(2)O_(7))/rGO(Mn_(x)-NFPP/rGO,x为Mn掺杂量,即Mn取代Fe的物质的量)。采用SEM、XRD、EDS、XPS对Mn_(x)-NFPP/rGO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考察了Mn^(2+)掺杂量对Mn_(x)-NFPP/rG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Mn_(x)-NFPP/rGO的能带和态密度。结果表明,Mn^(2+)掺杂扩大了Na^(+)扩散通道,提高了Na^(+)扩散速率,但对材料的三维结构和形貌没有影响;Mn_(0.30)-NFPP/rGO表现出最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05 C倍率下具有131.2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在2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1.9 mA·h/g;Mn^(2+)掺杂和rGO包覆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94%。Mn^(2+)的掺杂降低了材料价带与导带之间的带隙(3.128 eV),使价带中的电子更容易跃迁到导带,从而有利于提高Na^(+)的扩散动力学和本征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掺杂 Na_(4)Fe_(3)(PO_(4))_(2)P_(2)O_(7)/rGO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储能机理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yMnO_(x)-ZrO_(2)催化愈创木酚加氢制环己醇的性能
17
作者 凤雏 涂椿滟 +2 位作者 刘路含 刘春婷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的表征。以愈创木酚为原料,考察了Ni/yMnO_(x)-ZrO_(2)系列催化剂在愈创木酚加氢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n的掺杂促进了Ni/yMnO_(x)-ZrO_(2)催化剂弱酸及中强酸的形成,有利于愈创木酚通过脱甲氧基形成以苯酚为中间体的反应路径制备环己醇;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环己醇收率,但也会导致环己醇过度加氢转化为环己烷;当Mn/Zr摩尔比为0.20时,Ni_(0.20)MnO_(x)-ZrO_(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60℃、H_(2)初始压力为2.0 MPa、反应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愈创木酚转化率和环己醇选择性分别为100%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NI基催化剂 ZrO_(2) mn掺杂 愈创木酚 环己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n-silicalite-1催化剂的制备及丙烷脱氢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奕萱 胡慧敏 +5 位作者 范晓强 于学华 孔莲 肖霞 解则安 赵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共9页
丙烷作为天然气、页岩气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其高效催化转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已成为目前增产丙烯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Pt基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贵金属Pt的用量是该反应的关键点.本... 丙烷作为天然气、页岩气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其高效催化转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已成为目前增产丙烯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Pt基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贵金属Pt的用量是该反应的关键点.本文设计和制备了不同过渡金属Mn掺杂量的Silicalite-1(S-1)分子筛(xMn-S-1)载体,并负载活性组分Pt制备了一系列Pt/x Mn-S-1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丙烷脱氢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配位后的Mn物种进入S-1分子筛的骨架中形成Mn-O-Si物种,该物种可以有效锚定Pt,从而使Pt物种以高分散的形式存在.通过活性评价结果可知,Pt/0.05Mn-S-1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丙烷催化脱氢性能,其丙烷初始转化率为51.9%,反应6 h后仍保持在36.7%.这可能是由于适量Mn的掺杂使载体Mn-S-1与活性组分Pt之间产生了强相互作用所致,从而提高了Pt/0.05Mn-S-1的丙烷脱氢活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丙烯 mn-silicalite-1载体 浸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合金及其螺旋弹簧的阻尼特性
19
作者 涂田刚 杨蔚涛 +1 位作者 杨旗 徐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2-1202,共11页
为改变传统螺旋弹簧的无阻尼现状,采用Fe-Mn合金研制了一种具有良好阻尼特性的螺旋弹簧.首先,研究了用于制作螺旋弹簧的Fe-Mn合金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制备了Fe-Mn合金螺旋弹簧,并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对其进行处理,以实现高阻尼特性... 为改变传统螺旋弹簧的无阻尼现状,采用Fe-Mn合金研制了一种具有良好阻尼特性的螺旋弹簧.首先,研究了用于制作螺旋弹簧的Fe-Mn合金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制备了Fe-Mn合金螺旋弹簧,并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对其进行处理,以实现高阻尼特性;最后,通过螺旋弹簧的功能原理和解析模型,进一步分析了Fe-Mn合金螺旋弹簧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外部激励条件下,与65Mn螺旋弹簧相比,Fe-Mn合金螺旋弹簧表现出显著的耗能效果.在特定的加载位移下,其损耗因子随位移的增加呈非线性指数增长,而等效刚度随位移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软化特性.特别地,当Fe-Mn合金螺旋弹簧的等效应变幅小于0.3%时,可以利用其扭转应变能预测耗能特性,为弹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为减振与隔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合金 阻尼性能 Fe-mn合金螺旋弹簧 耗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交用Mg-9Al-0.1Mn-xCa挤压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敬学锐 吴雄 +4 位作者 王森巍 肖辉 佘加 汤爱涛 王敬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89-194,共6页
镁合金密度低,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热性优异,阻尼性以及电磁屏蔽性能良好,在结构材料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其中Mg-Al-Mn-Ca系合金由于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成形能力和阻燃性能,在轨道交通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有关Mg-Al-Mn... 镁合金密度低,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热性优异,阻尼性以及电磁屏蔽性能良好,在结构材料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其中Mg-Al-Mn-Ca系合金由于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成形能力和阻燃性能,在轨道交通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有关Mg-Al-Mn-Ca系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合金化或低Al成分合金,有鉴于此,本工作研究了Ca元素对高Al成分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a元素的添加能够有效细化晶粒并弱化基面织构,此外,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也得到了同步提升。当Ca含量为0.5%(质量分数)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拉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压缩屈服强度分别为234 MPa、343 MPa、203 MPa,延伸率为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mn-Ca系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