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E AND MINOR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XIANGDONG TUNGSTEN DEPOSITS
1
作者 Chen Zilong Yang Chuxiong(Department of Ge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6年第1期75-77,共3页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and minor elements in some strata of geosynclinal tectonic layer, platform tectonic layer, in granite of Diwa stage, altered rocks and wolframite in the Xiangdong Tungsten Mine ar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and minor elements in some strata of geosynclinal tectonic layer, platform tectonic layer, in granite of Diwa stage, altered rocks and wolframite in the Xiangdong Tungsten Mine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Enrichment of W, Sn and Cu in geosynclinal tectonic layer could be one part of mineraliz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alteration might result in variance of distribution of the same trace or minor element. mNb/mTa and mMn/mFe ratios, contents of Nb and Ta in wolframite vary with vein groups′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 minor ELEMENT GRANITE tungsten DEPOSITS HU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or Component Analysis-based Landing Forecast System for Ship-borne Helicopter
2
作者 周波 石爱国 +1 位作者 万林 杨宝璋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ship-borne helicopter landing forecast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a novel ship motion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minor component analysis (MCA) is built up to improve the forecast effectiveness. ...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ship-borne helicopter landing forecast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a novel ship motion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minor component analysis (MCA) is built up to improve the forecast effectiveness.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landing forecast system, time series for the roll, pitch and heave are generated by simulation and then forecasted based on MCA.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hip-borne helicopters can land safely in higher sea condition while carrying on rescue or replenishment tasks at sea in terms of the landing forecas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borne HELICOPTER minor component analysis SHIP MOTION FORECAST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不平衡条件下煤矿突水水源识别——以谢桥煤矿为例
3
作者 王彦彬 闫晓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53-2561,共9页
为了有效识别煤矿突水水源,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使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补充少数类样本,继而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对突水水源进行识别。试验选取96条... 为了有效识别煤矿突水水源,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使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补充少数类样本,继而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对突水水源进行识别。试验选取96条谢桥煤矿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中少数类样本采用SMOTE法生成新的样本,然后采用改进混沌哈里斯鹰优化(Chaos Harris Hawks Optimization, CHHO)算法结合十折交叉验证优化支持向量机惩罚因子C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核的参数γ,根据优化结果建立突水水源识别模型,对测试集中突水水源进行识别。将该方法与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对测试集识别结果准确性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表明该方法在突水水源识别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突水水源识别 主成分分析 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 混沌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在不同氧化环境下的变化探究
4
作者 沈伟康 兰周哲 +3 位作者 王豪波 许光治 王艳 张有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8,共4页
系统探究栀子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在4种加速氧化(6 h)和2种自动氧化(8周)环境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尼平苷、藏红花酸和角鲨烯等8种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在6种不同氧化条件下均呈现下降趋势;同一成分在不同氧化环境下的下降速率不同,自... 系统探究栀子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在4种加速氧化(6 h)和2种自动氧化(8周)环境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尼平苷、藏红花酸和角鲨烯等8种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在6种不同氧化条件下均呈现下降趋势;同一成分在不同氧化环境下的下降速率不同,自由基和金属离子对氧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热和紫外光。油脂氧化会造成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应选择在低温、避光的环境下进行贮藏,同时避免接触金属容器和可能产生自由基的外源因素,从而降低微量活性成分的下降速度,提高栀子油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油 微量活性成分 氧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开发及应用
5
作者 谷秋微 雍巧宁 +6 位作者 王贵德 程葆昶 吕龙强 吕成华 邓煜 张建国 王兆山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具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在油橄榄育种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每条染色体进行尖叶木樨榄遗传成分追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也为辅助林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利...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具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在油橄榄育种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每条染色体进行尖叶木樨榄遗传成分追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也为辅助林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利用46个含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le-copy nuclear markers)对3个居群(YGL、JYM、BC1)共117个个体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计算YGL、JYM两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最后对BC1居群的异交参数及遗传成分进行估算。[结果]比对后46个遗传标记长度在604~992 bp之间。YG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JYM居群,BC1居群的遗传多样性(π=0.0074,θ_(w)=0.0050)约为YGL居群的2倍。YGL、JYM两个居群间的F_(st)为0.7916,N_(m)为0.0745。Structure结构分析表明YGL与JYM两个居群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BC1居群的异交率(t_(m))为100%,JYM、YGL的遗传成分占比分别为25.97%、74.03%。[结论]开发的46个含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遗传标记稳定可靠,能够明确追踪每条染色体的JYM遗传成分,并且可以粗略估计每个BC1个体中JYM的遗传成分占比。青藏高原隆起使得特提斯海消失,北半球气候发生重大变化。之后YGL和JYM两个居群经历了长期的地理隔离,造成两亚种之间遗传分化越来越高。经过人工杂交、回交,成功将JYM遗传成分引入育种群体,为以后油橄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尖叶木樨榄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 遗传成分追踪 异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元的二氧化碳驱模拟及窜流通道预测方法
6
作者 徐云峰 刘伟 +1 位作者 赵辉 陈奇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径追踪算法表征节点间连通性,同时运用同步随机扰动逼近算法进行历史拟合,实现模型参数的自动反演。结果表明:在概念算例中,模型历史拟合精度达95.17%,单次模拟耗时仅为23.33 s,计算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网格方法的140.28 s;在实际油藏应用中,累产油和累产气的拟合精度分别达到96.1%和94.2%,单井日产油和日产气的平均拟合精度为91.21%;模型能够有效识别RA0050井组中的气窜通道,与示踪剂监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全组分模型 连接元法 流动路径追踪 气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鲜茧∕干茧生丝微量成分的组成特征
7
作者 徐航 叶飞 +2 位作者 杨娟亚 马明波 周文龙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不同来源的鲜茧/干茧生丝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了蚕种和产区等因素对鲜茧干茧生丝微量组分的影响。并以生丝微量组分的色谱峰面积作为变量因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生丝微量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于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不同来源的鲜茧/干茧生丝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了蚕种和产区等因素对鲜茧干茧生丝微量组分的影响。并以生丝微量组分的色谱峰面积作为变量因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生丝微量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于不同蚕种的鲜茧生丝的微量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而源于不同品种、产地和茧期蚕茧的干茧生丝微量组分的差异较小。相似度评价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蚕种对生丝的微量组分产生明显影响,而茧期和产地因素对生丝的微量组分影响较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蚕种是对生丝微量组分影响最大的因素,鲜茧干茧生丝差异较大的组分主要为保留时间8.80~17.43 min的部分。该分析方法可用于易区分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包括鲜茧生丝的产地、品种及茧期等身份信息,为鲜茧/干茧生丝的商业鉴别、身份溯源等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茧生丝 干茧生丝 微量组分 液相色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浓香型白酒中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胥佳 廖丽 +4 位作者 邹永芳 甘巧 荆雄 彭厚博 钱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6-284,共9页
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检测浓香型白酒中多种微量成分的方法,该研究通过优化色谱柱种类、分流比、程序升温条件建立检测浓香型白酒中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气相色谱(GC)法。结果表明,最佳气相色谱条件为采用CP-WAX 57 CB毛细管色谱柱(50 m... 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检测浓香型白酒中多种微量成分的方法,该研究通过优化色谱柱种类、分流比、程序升温条件建立检测浓香型白酒中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气相色谱(GC)法。结果表明,最佳气相色谱条件为采用CP-WAX 57 CB毛细管色谱柱(50 m×0.25 mm×0.2μm)、分流比40: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5℃,保持5 min,以4℃/min升温至45℃,保持3 min,以8℃/min升温至140℃,保持2 min;再以20℃/min升温至205℃,保持16 min)。此方法能在44 min内完成对浓香型白酒中5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53种微量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6),检出限为0.26~5.09 mg/L,定量限为0.87~18.97 mg/L,加标回收率为80.10%~113.21%,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5%~2.75%,说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较短,分离效果好,能满足浓香型白酒主要风味成分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量成分 检测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古气候演化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
9
作者 李文灏 许德如 +5 位作者 杨嘉宝 樊秋爽 颜照坤 张成勇 张代柱 颜晨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6,共16页
为探讨古气候演化对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意义,对四川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产铀层位进行野外观察及采样测试,并利用碎屑组分的长石指数、岩屑指数、气候指数、黏土矿物指标,以及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探究了苍溪组和白龙组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氧化还... 为探讨古气候演化对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意义,对四川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产铀层位进行野外观察及采样测试,并利用碎屑组分的长石指数、岩屑指数、气候指数、黏土矿物指标,以及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探究了苍溪组和白龙组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氧化还原环境。研究表明,含矿地层沉积时期的古气候整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早期苍溪组底部为潮湿气候;早期过渡至中期苍溪组中-上部整体为干旱气候,并伴随短暂的干湿交替变化;早白垩世中期白龙组底部为潮湿气候。潮湿气候易于形成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岩层,干旱气候能将岩层中的铀氧化带出,在层间渗入作用下迁移沉淀、富集成矿。在下白垩统干旱氧化红层中找寻潮湿还原的灰色砂体是四川盆地北部重要的找铀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碎屑组分 黏土矿物 微量元素 砂岩型铀矿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水体识别及组分快速解析算法研究
10
作者 姜赞成 王瑞杰 +2 位作者 顼晓亮 叶彬强 冯鹏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27-1637,共11页
水环境污染监控和精细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污染物光谱信息,已成为当前水体污染物识别和溯源的研究热点。当前方法多集中于基于深度学习的光谱数据... 水环境污染监控和精细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污染物光谱信息,已成为当前水体污染物识别和溯源的研究热点。当前方法多集中于基于深度学习的光谱数据分析,对光谱数据量需求较大,难以在现场推广。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数据(3D-EEM),提出一种基于二维Gabor小波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的水体多分类识别和组分精确拟合的方法,有效提取三维荧光光谱的纹理特征和谱峰位置,提高了水样组分解析的效率。该方法采用空白扣除法和Delaunay三角形内插值法减少光谱数据中的背景噪声和散射干扰,通过扩展Savitzky-Golay平滑方法抑制光谱波动干扰。而后利用二维Gabor小波和荧光峰位提取法提取了3D-EEM数据的纹理特征信息和三维荧光峰位的全局信息。最后,基于MSVC和CF_MSVR构建了EEM_MSVM模型,以实现对不同水体的高准确度分类识别和组分预测。实际水样的实验结果表明,水体类别的分类准确度达到97.6%,组分预测的均方根误差损失为5.3,相关系数为0.94,有效实现了对典型水体的准确分类和组分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组分图谱 水体识别 溯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硼矿石中8种主次成分
11
作者 夏传波 李先军 +2 位作者 姜云 赵伟 张会堂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6-682,共7页
硼矿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主次成分测定的方法很多,但存在操作手续繁琐、分析周期长、试剂用量大等问题。采用熔融法进行样品制备,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硼矿石中MgO、TFe_(2)O_(3)、CaO、SiO_(2)、Al_(2)O_(3... 硼矿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主次成分测定的方法很多,但存在操作手续繁琐、分析周期长、试剂用量大等问题。采用熔融法进行样品制备,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硼矿石中MgO、TFe_(2)O_(3)、CaO、SiO_(2)、Al_(2)O_(3)、Na_(2)O、K_(2)O、MnO等8种主次成分的方法。使用氧化镁基准物质与岩石标准物质人工配制校准样品,扩大了MgO的测量范围,解决了硼矿石中高含量镁的测定问题。通过对熔剂、稀释比、熔融温度、脱模剂等熔融条件的考察,发现在样品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67∶33)混合熔剂的质量比为1∶14,加入8滴LiBr溶液(20%)作为脱模剂,在1 120℃熔融11 min时能制成均匀透明的玻璃熔片。方法精密度(RSD,n=8)在0.86%~6.0%,使用类似标准物质GBW03132验证了方法准确度。将方法应用于5件硼矿石实际样品的测定,测定结果与重量法、容量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等分析方法的测定值基本一致。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硼矿石样品的快速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硼矿石 主次成分 熔融制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2
作者 华金丹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获得高品质的牡丹籽油。[方法]以牡丹籽为材料,探究牡丹籽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仁壳比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微波预处理—压榨法、超临界CO_(2)... [目的]获得高品质的牡丹籽油。[方法]以牡丹籽为材料,探究牡丹籽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仁壳比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微波预处理—压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和溶剂萃取3种方法制备的牡丹籽油进行品质比较。[结果]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牡丹籽水分含量8.6%、微波功率1000 W,微波时间5 min,仁壳比(m_(牡丹籽仁)∶m_(牡丹籽壳))15∶1,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6.74±0.58)%。3种方法制备的牡丹籽油虽然理化指标上存在差异,但均符合食用植物油标准。提取方法对脂肪酸的提取是非选择性的,未发生脂肪酸的异构化或氧化,但微波预处理—压榨法制备的牡丹籽油含有更高的微量成分,如角鲨烯、生育酚和总酚含量,具备更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是一种获得高品质牡丹籽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微波预处理 压榨法 酸价 过氧化值 脂肪酸 微量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3
作者 王金龙 朱晓春 +3 位作者 尤小龙 田栋伟 陆伦维 胡建锋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5,共9页
该研究应用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酱香型白酒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仁怀和习水产区酱香型白酒样品中的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 该研究应用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酱香型白酒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仁怀和习水产区酱香型白酒样品中的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采用DB-FFAP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以乙醚-正己烷(1∶1)为萃取剂萃取2 min,在此条件下可以有效的定性定量酱香型白酒中59种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各成分在检测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63~0.9999),检出限为0.15~2.43μg/L,定量限为0.28~6.07μg/L,加标回收率为93.00%~103.94%,精密度试验(n=6)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6.30%,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能满足酱香型白酒59种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需求。根据59种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可以有效的对仁怀和习水产区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区分,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得到二甲基二硫、三甲基吡嗪等8种主要差异微量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微量挥发性香气成分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方法学考察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dvanced segmentation using area and boundary tracing technique in extraction of lungs region
14
作者 Kiran THAPALIYA Sang-Woong LEE +2 位作者 Jae-Young PYU Heon JEONG Goo-Rak KW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811-3820,共10页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pulmonary parenchyma.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rea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ima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e segment...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pulmonary parenchyma.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rea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ima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e segment of the lungs images from the computer tomography(CT) images. The original image is binarized using the bit-plane slicing technique and among the different images the best binarized image is chosen. After binarization, the labeling is done and the area of each label is calculated from which the next level of binarized image is obtained. Then, the boundary tracing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get another level of binarized imag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extract lung region from the original imag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plane slicing technique connected component labeling area tracing boundary trac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果籽油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康 郭诗琼 +4 位作者 王静 魏丽娜 冯莉 黄峻榕 Fereidoon SHAHIDI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43,共12页
浆果籽油是从浆果加工副产物浆果种子中提取的一类功能性油脂。浆果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生育酚、类胡萝卜素、角鲨烯、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并发挥多种健康功效,是理想的膳食... 浆果籽油是从浆果加工副产物浆果种子中提取的一类功能性油脂。浆果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生育酚、类胡萝卜素、角鲨烯、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并发挥多种健康功效,是理想的膳食补充剂。作者综述了沙棘、树莓、石榴、葡萄、黑莓、蓝莓、猕猴桃籽油的化学组成、生物活性以及在功能食品、医学及化妆品领域中的潜在应用;阐明了目前浆果籽油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局限性,同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为加快浆果籽油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浆果籽油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果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微量组分 生物活性 膳食补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平原南部典型植被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归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德威 程金花 李明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染色示踪试验获取原始土样和染色剖面图像,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解析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下渗的形态规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土壤因子对优先流产生和发育的响应。[结果](1)柳树、荆条和狗尾草土壤优先流分别集中在10—40 cm处、10—40 cm处和10—30 cm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0 cm,44.8 cm,31.5 cm。不同植被类型垂直剖面上显示出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2)优先流发育程度为柳树样地>荆条样地>狗尾草样地。柳树样地和狗尾草样地的染色面积比和长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荆条样地与其他2种植被差异均不显著(p>0.05)。(3)黏粒、砂粒、粉粒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24.824%,根重密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46.312%。[结论]永定河平原南部3种典型植被中柳树样地最早发生土壤优先流现象,形成优先流染色形态分化程度最高,优先流现象最明显,而狗尾草样地最不明显。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运动表现出整体下移,加深了土壤水流形态分化界面深度,即0—20 cm土层染色形态表现为相对稳定。土壤机械组成与径级小于5 mm根系是影响优先流产生发育的重要因素,由于各样地中植被的生长发育状态不同,因此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优先流 亮蓝染色示踪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油加工过程中组成及品质变化的研究
17
作者 祝振杰 陈小军 +3 位作者 高艳昌 陈竞男 张林尚 毕艳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5,共9页
旨在为米糠油适度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对来自国内3个工厂的不同加工阶段米糠油的理化指标、组成、色泽和微量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B、C 3个工厂的米糠油在精炼后酸值(KOH)分别由24.22、18.95、17.21 mg/g降至0.15 mg/g以下,脂肪... 旨在为米糠油适度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对来自国内3个工厂的不同加工阶段米糠油的理化指标、组成、色泽和微量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B、C 3个工厂的米糠油在精炼后酸值(KOH)分别由24.22、18.95、17.21 mg/g降至0.15 mg/g以下,脂肪酸脱除率高达99%以上,过氧化值分别降至0.99、1.54、0.71 mmol/kg,精炼后米糠油酸值、过氧化值均达到GB/T 19112-2003中一级油标准;3个工厂的米糠油在加工过程中其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与酸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精炼后米糠油甘一酯含量降低了58.9%~84.9%,主要在物理脱酸和脱臭时脱除,甘二酯含量变化不大,甘三酯含量增加了12.8%~23.9%;3个工厂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在加工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精炼后米糠油中叶绿素被有效脱除,色泽均达到国标一级油标准;米糠油的微量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变化极大,其中谷维素出现明显的损失,损失率高达80.8%~94.1%,主要在化学脱酸时损失,甾醇损失率为21.2%~42.6%,主要在化学脱酸时损失,维生素E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A工厂维生素E含量增加30.2%,B、C工厂维生素E损失率分别为31.7%、55.6%;角鲨烯损失率为65.9%~96.3%,主要发生在脱臭工序。综上,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合理调整精炼工序,优化精炼工艺参数,生产出符合企业追求的米糠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精炼加工过程 理化指标 组成成分 微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普洱生茶香气成分产地溯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宇童 唐卿雁 +2 位作者 邵金良 林奇 杜丽娟 《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496-507,共12页
为探究茶叶中挥发性成分普洱生茶小尺度空间下产地溯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别测定云南省3个地级市(自治州)5个不同产茶县(区)30份普洱生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分类方... 为探究茶叶中挥发性成分普洱生茶小尺度空间下产地溯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别测定云南省3个地级市(自治州)5个不同产茶县(区)30份普洱生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分类方法,构建普洱生茶小尺度空间下的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普洱生茶茶样中69个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21个、醛类12个、酮类15个、酯类8个、酸3个、萜3个、烯烃2个、其他5个,OPLS-DA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产地茶样;通过Fisher判别分析构建的产地判别函数模型初始判别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3.3%。通过神经网络-多层次感知器分类模型对不同产地茶样进行判别的初始判别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达100%。普洱生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矿物元素与有机成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产地形成各自的指纹特征,可用于建立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生茶在小尺度空间的产地追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挥发性成分 产地判别 产地溯源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平衡数据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等级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继华 李兆飞 +2 位作者 杨壮 赵娜 张贵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为解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采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等级分类中样本不均衡导致分类模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平衡数据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分类研究。该方法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对浓香型基酒样品中少... 为解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采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等级分类中样本不均衡导致分类模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平衡数据集的浓香型白酒基酒分类研究。该方法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对浓香型基酒样品中少数类样本进行扩充,改善样本的不均衡性;然后结合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对GC-MS图谱数据进行降维;最后使用深度森林(DF)分类器建立浓香型白酒基酒分类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使用SMOTE算法对基酒数据集进行平衡之后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分类准确率,所建立的浓香型基酒分类模型正确率达到96.61%,该分类模型的建立对基酒等级分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浓香型白酒基酒 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 稀疏主成分分析 基酒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肉色脚板薯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分析
20
作者 邵勤 陈娜 +1 位作者 李晓鹏 袁九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2-185,205,共5页
以紫色、白色2种肉色脚板薯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pH示差法对其氨基酸、单糖、尿囊素、薯蓣皂苷、微量元素及总花色苷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测定水分、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含量。结果表明:2种... 以紫色、白色2种肉色脚板薯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pH示差法对其氨基酸、单糖、尿囊素、薯蓣皂苷、微量元素及总花色苷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测定水分、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含量。结果表明:2种不同肉色脚板薯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白色肉脚板薯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紫色肉,而水分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紫色肉;微量元素Bi、Rb和Se含量为白色>紫色,Mo、Ca、Mg元素为白色<紫色,其他元素差异不明显;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白色>紫色;富含精氨酸,含量为白色>紫色,分别为297.96和97.08 mg/kg;富含尿囊素,含量为白色>紫色,分别为30.03和24.53 mg/kg;单糖、薯蓣皂苷、总花色苷含量均为白色<紫色,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木糖>核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岩藻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板薯 肉色 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