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抗粗缩病病毒(MRDV)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辅助选择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常保 宋建成 +3 位作者 姜丽君 杨春英 王启柏 王守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4-568,T004,共6页
本研究以 3个高抗粗缩病的玉米自交系 (P138、齐 319、H2 1)和 3个感病玉米自交系 (478、 10 7、Mo17)以及杂交组合 P138× 4 78为材料 ,寻找与玉米粗缩病 (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对其辅助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 本研究以 3个高抗粗缩病的玉米自交系 (P138、齐 319、H2 1)和 3个感病玉米自交系 (478、 10 7、Mo17)以及杂交组合 P138× 4 78为材料 ,寻找与玉米粗缩病 (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对其辅助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引物 S37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 S37+ 2 0 0 0 和 S86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 S86 - 1 30 0 与 MRDV抗性基因相连锁 ,S37+ 2 0 0 0 和 S86 - 1 30 0 分别是该基因的正负 RAPD标记带。利用正标记带 S37+ 2 0 0 0 和负标记带 S86 - 1 30 0 对 F2 群体和 F3株系连续进行两个世代的选择 ,选择效果明显。正标记随世代增加抗病率上升 ,F2 、 F3、 F4 群体的抗病株率分别为 87.75 %、91.2 0 %和 94 .79% ;负标记随世代增加抗病率下降 ,F2 、 F3、 F4 群体的抗病株率分别为 87.75 %、 85 .32 %和 75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粗缩病病毒 mrdv RAPD标记 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艳萍 孟庆长 袁建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SSR标记在F2的抗池和感池之间表现出多态性。这6个标记为:5号染色体上的Blng1237(Bin5.05-5.06)、umc1941(Bin5.06)、phi087(Bin5.06)、umc1155(Bin5.05)和9号染色体的phi065(Bin9.03)、umc1505(Bin9.07)。进一步利用这6个SSR标记检测了465个经抗病性鉴定的F2单株的基因型,其中Blng1237和phi087明显表现为偏分离。其余4个标记用于分析表型鉴定表现为抗的181个F2单株的基因型,并对每一标记的分离数值与其相应的孟德尔理论比例(共显性1∶2∶1)相比较,进行χ2适合度检验。结果表明,umc1155、umc1505这2个标记可能与抗性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粗缩病 分子标记 SSR 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9
3
作者 苗洪芹 陈巽祯 +3 位作者 曹克强 杨彦杰 李双月 邸垫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0.93V1+0.314V2+0.059V18,②Y=0.263+1.10V1+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流行因素 预测模型 降雨量 降雨次数 病株率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23
4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1 位作者 路银贵 田兰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8,103,共4页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接种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猖獗流行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简报 被引量:10
5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3 位作者 李双悦 路银贵 杨彦杰 陈巽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控制技术 玉米 粗缩病 流行因素 防治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永坤 李新海 +4 位作者 肖木辑 李明顺 苑森行 王向东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48-1854,共7页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7,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可将供试系划为6个杂种优势亚群BSSS、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和PB。根据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发现PB和四平头亚群的病株率较低(1.6%和4.9%),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病株率 遗传变异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薛林 陆虎华 +3 位作者 彭长俊 孙传星 陈小晖 李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6-810,共5页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自然接虫法初步鉴定了41份玉米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0份材料进行了3个播期的试验。筛选出3份高抗、4份抗、3份中抗材料,大部分材料(占75.6%)表现为感和高感,抗...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自然接虫法初步鉴定了41份玉米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0份材料进行了3个播期的试验。筛选出3份高抗、4份抗、3份中抗材料,大部分材料(占75.6%)表现为感和高感,抗性较好的材料属于PB亚群。高抗粗缩病自交系T877在不同年份、不同播期间抗性稳定,以此为亲本育成苏玉19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自交系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被引量:10
8
作者 燕飞 孙丽英 +1 位作者 尚佑芬 陈剑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小麦黄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梁九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9-222,共4页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与不拌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吡虫啉 拌种 灰飞虱 玉米粗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邸垫平 路银贵 +3 位作者 张爱红 杨菲 田兰芝 苗洪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5-1623,共9页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种植区主要的病毒病害,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粗缩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在粗缩病重病区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对201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同时采用...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种植区主要的病毒病害,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粗缩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在粗缩病重病区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对201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同时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其中25份种质开展了进一步的鉴定。结果表明,仅沈137高抗粗缩病;P138、丹3130、辽68、齐318、黄野四、CA339、H191、齐319、X178、SH15、金黄59、R18等12份自交系表现抗病,835、中自01、9046、多黄29、CA335、金黄96B、海9-21、金黄55、沈136等9份自交系表现中抗;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抗性不同年份间的鉴定结果差异极显著(F=69.999,P<0.01)。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138、R18表现中抗,黄野四和金黄55病情指数为46.15、82.14,表现高感粗缩病,进一步验证齐319、丹3130、X178具有稳定抗病性。筛选出的抗病种质除金黄96B外,其余均选自美国的杂交种P78599,抗粗缩病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为抗病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琼 侯明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玉米三叶期、五叶期及抽穗期,感病品种的POD酶活性大于抗病品种,显示玉米叶片内的POD含量与品种的感病性有相关性。发病后,各品种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幅度最大,说明防御酶POD的应激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相关;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抽穗期,抗病品种健叶具有一条Rf0 261差异酶带,而感病品种则没有,这一特异蛋白带的组成型表达显示出与品种抗病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发病后,抗病品种及中感品种又新增一条酶带,Rf为0 471;三叶期及五叶期,抗病品种同样都比感病品种多出现一酶带区,进一步证明了在玉米植株体内存在与抗玉米粗缩病毒相关的POD同工酶,这一结果将为抗病育种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粗缩病毒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建兵 王安乐 +1 位作者 王娇娟 陈朝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综合防治 播种危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棚控制灰飞虱传毒感病鉴定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安乐 王娇娟 +2 位作者 陈朝辉 邵新胜 卫国英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68-69,共2页
用60~70目的尼龙网布制成网蓬,再用钢管支架撑起成棚,在棚内种植玉米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放入灰飞虱传毒感染粗缩病。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网棚 抗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特性的遗传基础及轮回选择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安乐 陈朝辉 +2 位作者 王娇娟 邵新胜 魏国英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64-67,共4页
通过定向轮回选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粗缩病特性改良,不仅能提高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也随之提高了其组成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玉米抗粗缩病的性状为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所控制。一般自交系的抗病基因都不太纯合,这是抗病改良的基础... 通过定向轮回选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粗缩病特性改良,不仅能提高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也随之提高了其组成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玉米抗粗缩病的性状为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所控制。一般自交系的抗病基因都不太纯合,这是抗病改良的基础。对自交系进行定向轮选的过程,是微效抗病基因向个体集中和量值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回选择 粗缩病 玉米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和抗病反应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朝玉 李振清 +2 位作者 宫明波 王圣健 高峻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71-74,共4页
回顾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和抗病反应类型划分标准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划分标准,结合实践,以内容简洁、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贴近实际为原则,推导出了5级抗病反应类型标准,并推荐使用5级严重度标准。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严重度 抗病反应类型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路银贵 邸垫平 +1 位作者 苗洪芹 田兰芝 《河北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22-25,共4页
对从美国引进的78份抗玉米粗缩病重组近交系材料及国内选育的6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引进的材料中,E13、E115表现高抗,6份材料表现抗,5份材料表现中抗,显示出了较好的抗粗缩病性。在国内的69份自交系中无高抗材料。178... 对从美国引进的78份抗玉米粗缩病重组近交系材料及国内选育的6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引进的材料中,E13、E115表现高抗,6份材料表现抗,5份材料表现中抗,显示出了较好的抗粗缩病性。在国内的69份自交系中无高抗材料。178、P138、901141、9138、沈137表现抗,齐319、87-1、综3、冀35、获唐2379表现中抗。试验结果还说明选自美国78599系的自交系抗性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抗性鉴定 自交系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 被引量:4
17
作者 成惠珍 韩峰 成丽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摸清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并探索出了“一六八”综合防控体系。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抗性相关miRNA的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斌 马立平 +4 位作者 张眉 姜珊珊 郭霞 张思聪 王升吉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51-156,共6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一类重要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作为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中的一类调控因子,在抵御病毒入...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一类重要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作为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中的一类调控因子,在抵御病毒入侵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人工接种RBSDV,构建茎秆及叶片miRNA文库共8个。利用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50个已知miRNA前体序列和474个新miRNA序列。miRNA差异表达分析表明,两品种间叶片组织中表达趋势相反的miRNA有17个,茎秆组织中表达趋势相反的miRNA有10个。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共得到1 870个靶标基因,通过KEGG和GO富集分析,得出差异表达miRNA的表达模式。本试验为玉米抗粗缩病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MI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义红 阮龙 +2 位作者 王俊 张玮 陈洪俭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42-44,47,共4页
综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病原、病症、侵染循环特点、抗性鉴定方法以及抗病性育种现状等。指出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抗性选育抗病品种是彻底解决玉米粗缩病为害的根本途径,并对今后的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抗病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引玉米种质抗粗缩病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柳艳 李明顺 +3 位作者 鲁晓民 杨硕 孔晓民 石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1-87,共7页
我国抗粗缩病的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为拓宽我国玉米种质,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抗粗缩病的材料对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从阿根廷引进的12份玉米自交系及群体于2013,2014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并且采用NCⅡ试验设计与4个国内骨干... 我国抗粗缩病的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为拓宽我国玉米种质,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抗粗缩病的材料对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从阿根廷引进的12份玉米自交系及群体于2013,2014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并且采用NCⅡ试验设计与4个国内骨干自交系组配48个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以及抗性配合力分析,试验分2期播种。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影响较大;自交系CA1106、CA1108、CA1107,群体CA1104、CA1103对粗缩病抗性较好,48个组合中昌7-2×CA1107抗性较好;12份新引材料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CA1107、CA1104具有较高的抗粗缩性一般配合力,可作为抗性亲本,利用潜力大;组合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郑58×CA1106、PH6WC×CA1101、昌7-2×CA1102、PH6WC×CA1107、郑58×CA1303、PH4CV×CA1102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玉米粗缩病在遗传过程中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12份外引材料中自交系CA1107以及群体CA1104对玉米粗缩病抗性最好,且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抗性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