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抑制剂治疗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郎旭 刘博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8-656,共9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治疗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纳入在临床实践中一线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的伴PVTT的HCC患者。采用mRECIST标准对患...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治疗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纳入在临床实践中一线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的伴PVTT的HCC患者。采用mRECIST标准对患者的靶病灶进行评估。对入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预后生存数据。收集并记录联合用药期间观察到的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与基线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纳入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变量校正。结果:67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的伴PVTT的HCC患者纳入分析,4例患者取得完全缓解,30例患者取得部分缓解,25例患者病情稳定,5例患者病情进展,3例患者无法评价,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7%,疾病控制率(DCR)为88.1%。预后数据提示67例伴PVTT的HC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3个月(95%CI:5.85~12.75),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4个月(95%CI:19.11~29.69)。65例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级别的不良反应(97.0%),其中34例患者(50.7%)出现≥3级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和腹泻。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一线治疗伴PVTT的HCC患者具有潜在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仑伐替尼 PD-1抑制剂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林霖 罗剑钧 +5 位作者 颜志平 方主亭 张雯 张学彬 王建华 王小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门脉内植入支架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Ⅰ)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门脉内植入支架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Ⅰ)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接受肝癌TACE治疗的60例HCC合并MPVTT患者(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进行随机分组。A组在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Ⅰ粒子条,B组仅在门脉内植入支架,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期、支架通畅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Ⅰ粒子条介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5天及142天(P=0.002,HR=2.683)。A组和B组患者支架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340天及190天(P=0.038,HR=2.252)。结论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血管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明显延长HCC伴MPVTT患者的支架通畅期、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HCC合并MPVTT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HCC) 门脉主干癌栓(mpvtt)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碘-125粒子条 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段正新 王俊超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1-346,共6页
肝细胞癌(HCC)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尽管近年来HC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合并PVTT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预后差。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抗肿瘤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合并PVTT... 肝细胞癌(HCC)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尽管近年来HC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合并PVTT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预后差。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抗肿瘤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合并PVTT的患者有生存获益,被认为是晚期HCC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特别是在Vp3-4型患者中疗效更为明显。全身治疗是晚期H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多样性的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有望成为HCC合并重度PVTT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转化治疗有可能实现无瘤状态,让晚期HCC患者长期生存。该文旨在总结HAIC治疗晚期HCC合并PVTT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科学演进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未 鲁迪 徐骁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肝癌是世界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病人精细化分类推动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演进,是实现精准肝移植的关键。肿瘤大小和数量一直以来是限制移植病人准入的重要临床参数,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 肝癌是世界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病人精细化分类推动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演进,是实现精准肝移植的关键。肿瘤大小和数量一直以来是限制移植病人准入的重要临床参数,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肝癌的时空异质性。分子标志物纳入肝癌肝移植标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基于双分子标志物的分类体系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肝移植适宜人群。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肝癌综合诊疗模式有了长足发展,移植术前降期治疗体系日益成熟,更多原本不适宜移植的病人转变为适宜。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为病人筛选分类、预后评判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肝癌肝移植的精准化进程。因此,本文就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科学演进以及人工智能革新肝癌肝移植疗效方面进行评述,以使更多的肝癌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适应证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Ⅱ 门静脉癌栓 复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转化治疗现况与进展
5
作者 田淏 刘俊杰 +2 位作者 沈皓 夏勇 沈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8,共7页
肝细胞癌(HCC)的生物学特性导致门静脉癌栓高发,其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致使患者预后极差。通过对不可切除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合理的降期治疗,达到可切除的范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HCC合... 肝细胞癌(HCC)的生物学特性导致门静脉癌栓高发,其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致使患者预后极差。通过对不可切除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合理的降期治疗,达到可切除的范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HCC合并门静脉癌栓转化治疗的潜在目标人群,并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放射治疗、区域性及系统药物治疗在HCC转化治疗中的应用,指出联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段是提升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晚期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的研究
6
作者 刘琦 张颖 +3 位作者 张精文 陈路皓 杨奕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744,共7页
目的 评估以mFOLFOX为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Vp3,Vp4)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 目的 评估以mFOLFOX为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Vp3,Vp4)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以mFOLFOX为基础的HAIC联合TKI和ICI治疗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PVTT反应的客观缓解率,次要终点是6个月、1年生存率和总生存期(OS),评估了相应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并发症。使用ITK-SNAP软件评估PVTT反应,寿命表计算6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总OS,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了与PVTT反应及OS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7例(18.92%)PVTT体积完全消失(CR),21例(56.76%)患者PVTT体积减少超过50%(PR)。PVTT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5.68%。6个月生存率为89%,1年生存率为66%,中位OS为15.8个月。在单变量分析中,治疗中出现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P=0.010)与PVTT反应相关,Child-Pugh评分(P=0.010)、治疗中出现PVTT反应(P=0.004)作为预测OS的重要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癌栓治疗前体积(P=0.033)、门静脉海绵样变(P=0.007)是预测PVTT反应的重要因素,Child-Pugh评分(P=0.035)、治疗中出现PVTT反应(P=0.015)作为预测OS的重要因素。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与HAIC相关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与奥沙利铂相关的疼痛(30.80%)和血小板减少症(22.59%),其中10例(27%)发生了3级的疼痛,4例(11%)出现了3级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在出现疼痛后通过减慢泵入速度及相应的止痛治疗后都可得到缓解;与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反应(16.45%),其中6例(16%)发生了3级手足反应。结论 以FOLFOX为基础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诱导了75.68%的PVTT客观缓解率,为肝内肿瘤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对比传统化疗栓塞治疗分支门脉癌栓肝癌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周腾超 龙林 +1 位作者 孙林 龙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22,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方式应用于分支门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8月符合纳排标准的122例有分支PVTT的HCC患者,根据不同的TACE方式分为载药微球组(DEB-TACE... 目的对比不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方式应用于分支门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8月符合纳排标准的122例有分支PVTT的HCC患者,根据不同的TACE方式分为载药微球组(DEB-TACE)和传统TACE组(cTACE)。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疼痛来评估两者的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肿瘤反应率、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探究哪一种TACE方式对有分支PVTT的HCC患者疗效更优。结果两组的术后疼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基本无差异。TACE后1个月,DEB-TACE组的ORR(P=0.033)及DCR(P=0.096)优于cTACE组。DEB-TACE组和c TACE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5个月及6.4个月(P=0.003),中位OS为19.3个月及16.8个月(P=0.019)。结论TACE应用于分支PVTT的HCC患者是有效、安全的,DEB-TACE的术后疗效优于c TACE。为提高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我们更应该推荐DEBTACE作为初次介入治疗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碘油 分支门脉癌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黄乾鑫 神斌 +5 位作者 肖晋昌 高志康 吕墩涛 李艳 徐浩 张庆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7-246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15例(观察组)。按1∶1进行倾向性匹配后入选单纯D-TACE治疗的患者15例(对照组)。术后1、2、3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MRI评估肝脏肿瘤及PVTT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术前、术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3~26个月,平均(10.5±6.7)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肿瘤的ORR(73.3%vs 53.3%)和DCR(93.3%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VTT的ORR(46.7%vs 13.3%)和DCR(100%vs7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968、4.615,P值分别为0.046、0.03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累积3、6、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3%、86.2%、68.9%和80.0%、62.2%、24.9%(P=0.028);累积3、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8.9%、88.9%和93.3%、85.6%、70.0%(P=0.340。结论与单纯D-TACE相比,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肝细胞癌合并PVTT方面显示了更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CT的影像临床联合模型鉴别门静脉良恶性栓子的价值
9
作者 田红斌 杨孟于 +1 位作者 李晓光 张伟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54-2560,共7页
目的评估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实验室指标在鉴别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和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在陆... 目的评估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实验室指标在鉴别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和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放射科接受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并诊断有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6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门静脉血栓患者39例,门静脉癌栓患者26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线性融合图(linear blending,LB)、非线性融合图(non-linear blending,NLB)、40 keV及100 keV虚拟单能图(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碘图(iodine concentration,IC)、电子云密度/有效原子系数图(electron density/effective atomic number,Rho/Zeff),在LB图像上评估栓子影像特征,包括附栓处血管壁是否光滑、附栓处血管有无增宽、栓子有无新生血管。比较血栓和癌栓在双能CT定量参数及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实验室指标有甲胎蛋白(alpha-feto 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将双能CT定量参数、栓子影像特征及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用ROC曲线评估双能CT定量参数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双能CT各定量参数中,除Rho在血栓和癌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在癌栓中均高于血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LB、NLB、CEA、AS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LB的诊断效能较好(AUC:0.830,敏感性:53.85%,特异性:100.00%,准确率:81.54%)。基于双能CT定量参数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结合构建的联合模型(LB+NLB+CEA+AST)诊断效能最佳(AUC:0.983,敏感性:96.15%,特异性:92.31%,准确率:93.85%)。结论基于双能CT的影像临床联合模型对门静脉良恶性栓子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近程放疗联合支架植入及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子寒 罗剑钧 +4 位作者 颜志平 刘清欣 张雯 刘凌晓 王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近程放疗(endovascular brachytherapy,EVBT)联合支架植入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 目的评价血管内近程放疗(endovascular brachytherapy,EVBT)联合支架植入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支架植入及TACE治疗的289例HCC合并MPVTT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4例(研究组)同期在门脉主干内植入碘-125粒子条,余95例未接受EVB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支架通畅期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碘-125粒子条及支架均准确植入门脉主干梗阻段,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平均随访(10.1±5.2)个月,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3±1.1)及(4.9±0.5)个月(P<0.001),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0±0.3)及(3.0±0.1)个月(P<0.001),中位支架通畅期分别为(11.0±1.1)及(4.8±0.3)个月(P<0.001)。结论血管内EVBT联合支架植入及TACE治疗HCC合并MPVT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门脉主干癌栓 碘-125粒子条 支架植入 近程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支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磊 陆骊工 +6 位作者 李勇 邵培坚 胡宝山 魏照光 何旭 禹娴怡 罗小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非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接受TACE治疗;治疗组32例先接受PTPVS再行TACE治疗,其中2例病例放置门静脉支架未成功。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并记录PTPVS术后并发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两组间生存时间比较用Log-rank法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5个月(治疗组风险比为0.570,95%CI为0.328~0.992,P=0.0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3、6、12和18个月积累生存率分别为70%、56.7%、10%、3.3%。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远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2例,6.6%)、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3例,10%)、肝肾综合征(1例,3.3%)。结论在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分支或(和)门静脉主干不完全闭塞癌栓患者中,PTPVS联合TACE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比单独TACE治疗组延长约2个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经皮经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翁志成 杨维竹 +6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兢姚 黄宁 申权 吴正忠 谢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碘放射性核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9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岩 刘瑞宝 +2 位作者 王平 李世杰 沈海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透视下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粒子间距8 mm,每例患者粒子植... 目的评估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透视下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粒子间距8 mm,每例患者粒子植入数量8~30粒。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癌栓抑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25I粒子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2个月,门静脉癌栓均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方法可行,可有效治疗门静脉癌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宁 杨维竹 +2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兢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20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20例中,17例(85%)瘤栓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10%)瘤栓消失,15例(75%)瘤栓缩小或无进展,3例(15%)无效。结论CT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瘤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瘤栓 无水乙醇 介入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文薮 蔡明岳 +4 位作者 曾昭吝 黄敬君 黄明声 单鸿 朱康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植入到癌栓周围1.7 cm内的肝实质或肿瘤内,癌栓周围植入组)。比较不同类型PVTT及不同植入方法的癌栓控制率(DCR)、癌栓进展时间(TTP)及患者总生存率(OS)。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TACE及粒子植入治疗。A、B、C型PVTT患者,中位OS(m OS)分别为8、11.5和1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癌栓DCR分别为61.5%、70.8%和72.7%(P=0.548),肝内肿瘤DCR分别为69.2%、75.0%和81.8%(P=0.483);癌栓中位TTP分别为4.5、8和11个月(P=0.030),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5、9和9.5个月。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组的m OS分别为10和11.5个月(P=0.239);癌栓DCR分别为69.2%、68.2%(P=0.591),肝内肿瘤DCR分别为73.1%和77.3%(P=0.502);癌栓中位TTP分别为7和10个月(P=0.276),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8和9.5个月(P=0.089)。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癌栓内直接植入法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对PVTT的疗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近距离内照射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龙 张勇 +3 位作者 王亚运 彭为 郑鹏飞 程志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9-42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 Fang Data、VIP等数据库中... 目的系统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 Fang Data、VIP等数据库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HCC伴PVTT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7年3月。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91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和6篇回顾性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25)I粒子联合TACE试验组控制疾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58,95%CI=1.46~4.57,P=0.001);术后3个月(OR=7.40,95%CI=3.52~15.57,P<0.000 1)、6个月(OR=4.41,95%CI=3.19~6.11,P<0.000 1)、12个月(OR=4.72,95%CI=3.35~6.64,P<0.000 1)累计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不全(OR=0.33,95%CI=0.13~0.82,P=0.02)和消化道出血(OR=0.39,95%CI=0.19~0.80,P=0.00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转移率(OR=0.82,95%CI=0.46~1.46,P=0.50)和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伴PVTT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TACE治疗安全有效,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同时降低肝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受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塞肝动脉-门静脉瘘在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钱晟 刘嵘 +6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罗剑钧 龚高全 刘清欣 瞿旭东 程洁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 目的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 H2O、(43.5±7.5)cm H2O和(36.9±8.2)cm 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主干癌栓 动-门静脉瘘 支架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吴林霖 颜志平 +5 位作者 张雯 刘清欣 瞿旭东 刘凌晓 王小林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腔内植入 ^125I粒子条 门静脉 广泛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癌栓15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葛乃建 杨业发 +8 位作者 申淑群 于晓河 张一军 伍路 梁军 朱俊军 程树群 沈锋 吴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W消融治疗2-10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射频消融 导管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术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陆正华 沈锋 +3 位作者 杨家和 宗明 施乐华 吴孟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穿刺针准确穿入癌栓的中心轴,直达癌栓的最近端,导入光纤,脉冲激光照射。结果102例(94.4%)LA治疗后1~3d发热(体温3... 目的总结经皮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穿刺针准确穿入癌栓的中心轴,直达癌栓的最近端,导入光纤,脉冲激光照射。结果102例(94.4%)LA治疗后1~3d发热(体温37.5~39.5℃);84例(77.8%)有穿刺点附近疼痛;3例(2.8%)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53例经皮LA治疗后生存满1年的癌栓变化:①LA治疗后癌栓萎缩,直至癌栓消失,20例;②LA治疗后癌栓萎缩,门静脉呈蜂窝状变,18例;③LA治疗后癌栓不缩小甚至继续生长,门静脉增宽,15例。95例术前门静脉癌栓支完全无血流信号,LA治疗后第1天均再次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LA治疗后1个月76例癌栓部位门静脉支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3个月64例(共91例),6个月52例(共71例),1年36例(共42例),2年10例(共14例),3年2例(共2例)。寿命表法统计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56%、35.20%、20.30%。结论经皮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激光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