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与一体化水网工程布局研究
1
作者 何国华 赵勇 +2 位作者 王浩 朱翰林 何凡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几字弯区面临的水安全挑战,梳理了区域水网工程建设现状与一体化水网建设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几字弯区一体化水网建设的总体格局、线路布局及需调水规模。研究发现:(1)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供需水矛盾突出、水生态受损、防洪存在短板3个方面;(2)尽管黄河几字弯区规划建设了大量引调水工程,但受制于工程建设方式,现有引调水工程的效益和效率均相对偏低;(3)借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入洮河方案,可构建全程自流的一体化水网格局,能够解决黄河几字弯区现有引调水工程体系取用水成本高、监管运维困难、协同互补能力弱等问题。为提升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建议,坚持总量管控、深度节水、优化分水,持续强化水资源供需管理;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核心,完善几字弯区水网格局;依托水网建设,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区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网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漕源之变:引沁济运的兴废与明代治河困局
2
作者 吴琦 李想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明初,黄河南北摆动不定,人为分引河流众多,为解决大运河缺水问题,全线引河济运,引沁济运亦深受关注。景泰至成化朝,河臣主持引沁工程,实现了运河对沁河水多个方向的引用。弘治至嘉靖朝,治沁以筑堤疏浚为主,引沁工程的实施艰难,成为漕源... 明初,黄河南北摆动不定,人为分引河流众多,为解决大运河缺水问题,全线引河济运,引沁济运亦深受关注。景泰至成化朝,河臣主持引沁工程,实现了运河对沁河水多个方向的引用。弘治至嘉靖朝,治沁以筑堤疏浚为主,引沁工程的实施艰难,成为漕源的备用方案。隆庆至万历朝,围绕引沁入卫产生了一系列争论与矛盾,诸如朝中合流派与分流派治河理念之争、百姓生计与国家治漕之争、沁河上下游利益之争等。在漕运至上和黄河水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沁河在嘉靖朝中期以后经历了功能和地位的变化,民生与漕源的矛盾最终在保漕目的下得以调和。引沁济运的兴废反映出明代治河中的内在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引沁济运 黄河 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背高填式省水船闸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戈国庆 张毅濠 +2 位作者 王曙光 何良德 孟彦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7,161,共9页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头、墙背高填土等复杂条件,结合宽缝施工,提出了多种填土区与闸底刚性桩布置及桩顶连接方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闸室与桩体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填土区宜采用等桩长变间距带桩帽布置,闸底宜采用边密中疏布置,宽缝宜在第③~⑤级省水池挡墙及回填土施工时封合;闸墙与桩顶刚接使得底板与闸墙差异沉降最小,可作为最优的桩顶连接方式,但此时桩身弯矩、剪力均超过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需将其替换为灌注桩作为优化的刚性桩组合地基处理方案;优化方案下,闸墙外侧桩体顶部轴力、剪力及弯矩均最大,但仍在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水船闸 复合地基 地基处理 刚性连接 宽缝施工 京杭运河 穿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机制耦合深度学习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
4
作者 罗赟 张翔宇 +4 位作者 董增川 李强坤 左其亭 韩金旭 周康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9,共13页
河道流量演进模拟是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关键环节,亟需提出一种高精度、低延时、考虑人工侧支取退水过程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模型,以满足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精细调度需求。在解析黄河不平衡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 河道流量演进模拟是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关键环节,亟需提出一种高精度、低延时、考虑人工侧支取退水过程的黄河干流流量演进模拟模型,以满足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精细调度需求。在解析黄河不平衡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黄河干流各河段流量演进模型,并采用重组复合形演化算法(SCE-UA)进行全局优化调参,同时将龙羊峡水库“蓄丰补枯”的物理机制嵌入至CNNLSTM模型中进行串联耦合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干流不平衡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中游河段>下游河段>上游河段的整体趋势性规律,但相邻子区间的单位河段长度不平衡水量并不存在显著关联性;水文学方法、CNN-LSTM模型(分段率定)、 CNN-LSTM模型(全局率定)、串联耦合模拟的综合评价指标(ER-R-M)均值分别为0.627、 0.613、0.774、0.811,黄河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模拟精度要优于中游河段;基于物理机制引导深度神经网络搭建的方式能够有效约束解集空间,CNN-LSTM模型(全局率定)相较于水文学方法精度提升29.3%。研究结果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演进 不平衡水量 物理机制 深度学习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引水廊道新结构在底栏栅式渠首上的应用
5
作者 张力文 李晓庆 王豪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底栏栅式渠首是新疆粗颗粒山溪性河流引水防沙枢纽的首选类型,但实践运用表明,当引水量超过30 m 3/s时,渠首冲沙有利、工程布置紧凑的优势逐渐丧失,后期运行管理效益大打折扣。为此在保留原有布置优势的情况下,以扩大底栏栅引水流量为目... 底栏栅式渠首是新疆粗颗粒山溪性河流引水防沙枢纽的首选类型,但实践运用表明,当引水量超过30 m 3/s时,渠首冲沙有利、工程布置紧凑的优势逐渐丧失,后期运行管理效益大打折扣。为此在保留原有布置优势的情况下,以扩大底栏栅引水流量为目标,提出了“⊥”型廊道新结构及优化布置方案,新结构在原垂直水流方向“—”型廊道结构基础上增设了顺水流方向“|”型廊道(根据流量的大小可布置双排甚至多排“|”型廊道),并结合底栏栅水流动力方程及取水流量计算方法得到了“⊥”型廊道取水流量的计算方法。随后以新疆头屯河渠首为例,在保持原平面布置不变的情况下引入“⊥”型廊道新结构,其引水量可达48.96 m 3/s,提升了39.89%,工程造价降低了63.46%。“⊥”型廊道新结构及布置方案突破了传统底栏栅式渠首设计引水流量相对较小的限制,拓宽了底栏栅式渠首的适用范围,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为此类工程提供新的工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栏栅式渠首 “⊥”型引水廊道 引水防沙 水力计算 结构优化 头屯河渠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输水明渠水工建筑物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习刚正 肖新宗 +2 位作者 张屹哲 贾海燕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作为明渠输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改变渠道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可能对渠道水质造成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虹吸/渡槽、退水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的调查采样,分析水工建筑物对渠道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时间尺度上,调查区水温、溶解氧(DO)、pH、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态高锰酸盐指数(DCOD_(Mn))、颗粒态高锰酸盐指数(PCOD_(Mn))、总氮(TN)、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和颗粒态总磷(PTP)等指标季节差异显著(p<0.05),颗粒态总氮(PTN)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尺度上,调查渠段水温、pH、DO、COD_(Mn)和DCOD_(Mn)等指标沿程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②夏季倒虹吸/渡槽等水工建筑物出口端PCOD_(Mn)显著高于入口端(p<0.05),春、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退水闸处pH显著高于输水渠道(p<0.05),夏季和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认识大型输水明渠水质变化规律、优化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工建筑物 输水明渠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信勇 王超 +3 位作者 肖新宗 张鋆 郭芳 张屹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0,共7页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 高锰酸盐指数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关注的重要指标。基于总干渠沿线30个监测断面2017~2023年的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陶岔来水和藻类沿程增殖对渠道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在1.4~3.5 mg/L范围内变化,年度变化较大。陶岔来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1.4~2.4 mg/L之间波动,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902,P<0.001)。陶岔输水流量约在70~400 m^(3)/s之间波动,部分高流量伴随来水高锰酸盐指数升高,但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渠道平均藻密度季节变化显著,每年7~9月份达到峰值,与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为0.168,P<0.01)。陶岔来水本底浓度是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渠道藻类增殖导致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产生一定的沿程增量。当陶岔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8 mg/L时,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超过2 mg/L断面数量很可能达到半数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的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藻类增殖 输水流量 本底浓度 总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后评价与防治效果
8
作者 冯小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水土保持 后评价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摩擦摆支座工作性能研究
9
作者 徐路 王开 +4 位作者 成举 崔朋 简方梁 高静青 杨喜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5,137,共6页
淠河总干渠钢桁梁渡槽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关键性结构,具有保障供水、发展航运等重要功能。为保障渡槽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及震后易于修复的性能要求,采用摩擦摆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在渡槽充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计算,对摩擦摆... 淠河总干渠钢桁梁渡槽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关键性结构,具有保障供水、发展航运等重要功能。为保障渡槽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及震后易于修复的性能要求,采用摩擦摆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在渡槽充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计算,对摩擦摆支座的静、动力工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使用状态下,支座纵向位移随温度呈线性变化,且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各级充水荷载作用下,支座纵向位移、梁端转角随充水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支座可满足桥梁正常使用过程中的位移需求,并满足规范规定的竖向承载力与水平限位要求;隔震状态下,采用摩擦摆支座大幅降低了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减少了桥墩、基础工程量;支座水平位移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为明显,通过采用合理的摩擦系数,有效降低了上部结构位移,提高了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效果;充分证明了在大跨度渡槽结构中应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渡槽 摩擦摆支座 力学性能 充水试验 参数分析 淠河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与总体格局研究
10
作者 张金良 崔萌 +4 位作者 唐梅英 张权 张钰 王建利 雷凯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黄河几字弯区的引调水工程现状,辨识了重要引调水工程的关联关系与竞争互补效应,分析了分散供水与集中自流供水方案,进而提出了“集中+分散”供水的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建议依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优化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总体格局,形成以九甸峡-无定河集中供水工程和黄河干流为“纲”,古贤供水、黑山峡供水和其他引黄供水工程为“目”,防溃决能蓄水多拦沙高标准淤地坝工程和中小型水库为“结”的黄河几字弯区三级水网。该格局可充分利用黄河几字弯区各省份现状已/在建供水工程并有效实现自流,具有调蓄能力强、水源保障程度高、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可为高质量推进黄河几字弯区后续水网工程建设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 引调水工程 竞争-互补效应 水网格局 水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的引黄灌区作物结构提取和供需水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斌 毕春宁 +4 位作者 薛建春 毕华军 孙力 许建辉 李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7,共7页
在黄河流域用水指标严格控制的背景下,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引黄灌区为例,利用2022年时序Sentinel-2遥感影像构建作物生育期的NDVI时间序列,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基于垦利站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197... 在黄河流域用水指标严格控制的背景下,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引黄灌区为例,利用2022年时序Sentinel-2遥感影像构建作物生育期的NDVI时间序列,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基于垦利站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1973—2022年各作物的需水特性,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各作物种植面积,计算了2022年灌区作物在不同降水保证率(5%、25%、50%、75%、95%)条件下的灌溉总需水量,结合2023年分配给灌区作物的灌溉水指标探究了灌溉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平衡。结果表明:基于NDVI时间序列构建决策树分类方法可有效提取作物的种植结构,总体分类精度为85.07%,Kappa系数为0.819,能够满足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研究。作物净灌溉需水量年际波动较大,水稻和冬小麦补充灌溉水量在所有作物中位列前两位,均值分别为913 mm和410 mm;处于雨季生长的夏玉米、夏大豆补充灌溉水量较小且灌溉需求均值较小。研究区2023年分配的灌溉水指标在降水保证率为50%时研究区灌溉水亏缺量为235.5万m^(3),在降水保证率为75%和95%时灌溉水亏缺量分别为1 754.5万m^(3)和2 261.5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影像 种植结构 需水特性 灌溉水供需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涵闸引水能力变化原因分析
13
作者 李自明 卞艳丽 白昀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河道断面实测数据,分析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变化、河槽冲刷、引黄渠道淤积变化等因素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6年黄河来水300~900 m^(3)/s时,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实际引水能力仅为设计引水能力的13.63%~39.43%,引黄涵闸引水能力明显下降;2)相较2000年,2016年的引黄涵闸设计值对应黄河流量的水位,高村以上河段下降了2.95~3.35 m,高村以下河段下降了1.55~2.95 m;3)从河段河床平均冲刷厚度看,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高村—孙口、孙口—艾山、艾山—泺口、泺口—利津河段的冲刷厚度分别为3.88、3.06、1.84、1.88、1.88、2.02 m,河槽连续冲刷导致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河南和山东段引黄涵闸正常引水;4)涵闸前后引、输水渠道淤积会导致引黄涵闸引水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涵闸 引水能力 引水水位 河槽冲刷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黄河口分汊河道的分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春海 范勇勇 +5 位作者 巴旗 孙超 吴振 吴晓 王厚杰 毕乃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5,共15页
自2013年黄河尾闾河道出汊形成双槽入海的河口汊道,控制了河口流量的分配,但其分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基于Delft3D构建了黄河口汊道的水动力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河口汊道的分流特征,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自2013年黄河尾闾河道出汊形成双槽入海的河口汊道,控制了河口流量的分配,但其分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基于Delft3D构建了黄河口汊道的水动力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河口汊道的分流特征,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河口汊道的分流不对称性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流量增加加大了东汊与北汊河道的水位梯度差,使得从东汊河道的流量增量较北汊河道大,河流流量的分配更加均匀。潮汐作用增强了河口汊道的流量不对称性,而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潮汐的增强作用逐渐减弱。这主要由于在半日潮的作用下,东汊和北汊河道水位梯度的差异,形成河口潮汐的“东阻北促”效应,增强了河口汊道的分流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分流不对称性 潮汐 径流量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北干流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建雄 冶运涛 +3 位作者 曹引 顾晶晶 关昊哲 蒋云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为了解黄河北干流河段径流和输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趋势,基于2002—2021年黄河北干流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突变点检验、小波分析、水沙关系协调性分析等方法,对黄河北干流河段的头道拐、龙门、潼关3个水文站2002—2021年的水... 为了解黄河北干流河段径流和输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趋势,基于2002—2021年黄河北干流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突变点检验、小波分析、水沙关系协调性分析等方法,对黄河北干流河段的头道拐、龙门、潼关3个水文站2002—2021年的水沙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北干流河段的输沙年内不均匀程度和集中度均大于径流,并且年内特征变化更加显著;各站径流集中期主要出现在9月,而输沙集中期主要在8月和9月;流域内水沙变化的显著突变年份多发生在2005年和2017年,可能与近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控影响相关;3个水文站水沙序列主要时间尺度对应的周期分别为13、10、9 a;黄河北干流的水沙不协调性在2008年之前主要表现为水少沙多,而在2008年之后则表现为水多沙少,其中头道拐的来沙系数始终小于0.009,一直处于水多沙少的状态。总体上,研究期内黄河北干流河段径流量在不断上升,而输沙量明显减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多沙少的趋势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北干流 水沙变化 小波分析法 Mann-Kendall检验法 不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冲刷期内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璐 徐向舟 张红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床冲刷 主槽断面形态 平面形态 水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效果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海龙 刘晓旭 +3 位作者 刘晓民 余淼 赵海洋 朱钦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84,共5页
为定量评价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权转让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全部受让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年度收益情况、民生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 为定量评价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权转让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全部受让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年度收益情况、民生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拉动工业项目总投资5995.80亿元,实现新增就业122145人,地区生产总值447.09亿元,工业增加值2388.21亿元,税收194.70亿元,新增铺设道路面积1316.17万m^(2),新增绿化面积3099.5万m^(2),明显提升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地方民生问题,促进了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缓解了沿黄工业企业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了农民增产、经济增效、生态修复的多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转让 水资源 内蒙古黄河干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影响下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格局及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旭日 李秀启 +3 位作者 董贯仓 孙鲁峰 客涵 任一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7,I0001-I0003,共12页
文章于2019—2021年调水调沙前后利用多种网具对黄河山东段4个站位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山东段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于10目20科,调水前优势... 文章于2019—2021年调水调沙前后利用多种网具对黄河山东段4个站位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山东段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于10目20科,调水前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鲤(Cyprinus carpi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鲻(Mugil cephalus)、鮻(Liza haematocheilus),调水后优势种为鲫、鳊、鲤、赤眼鳟。多样性指数方面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较显著(0.01<P<0.05),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表明,调水调沙前后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结构在相似水平为45%时可以划分为2组,调水调沙后东阿断面(AH2)与其他断面相比具有较强的差异性;相似水平为60%时可以划分为4组,分别为A组群(AH3、BH3和BH2)、B组群(AH1和BH1)、C组群(AH4和BH4)、D组群(AH2)。SIMPER分析显示,A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0.66%,特征种包括鳊、翘嘴鲌、赤眼鳟、鮻、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B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6.38%,特征种包括鳊、鲫、鲇(Silurus asotus)、鲤、(Hemiculter leucisculus),C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8.48%,特征种包括鲤、鲫、翘嘴鲌、鳊、鮻。RDA分析表明径流量、总磷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对比黄河各河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调水调沙对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格局及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庞口湾作为鱼类栖息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建议。研究可为黄河山东段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山东段 调水调沙 鱼类群落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O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致军 管玉朋 +2 位作者 马晓超 刁艳芳 曾圆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考虑受水区缺水量、工程输水能力及沿途分水口门设计流量等基础上,以受水区四市综合缺水率最小和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双目标,构建了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求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在50%、75%和95%频率时3种不同目标协调机制(以综合缺水率最小为主导、以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主导及两目标均衡)16个分水口门的调水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调水工程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使四市缺水量大幅减少;(2)当经济效益目标所占比重越大时,计量水价越高的分水口门供水量越大;(3)从三个调水工程利用程度来看,黄水东调工程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本文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东调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 胶东调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污染物降解及自净能力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新宗 郭芳 +2 位作者 贾庆林 刘信勇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自净过程是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污染物降解系数是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参数。定量分析长距离输水过程中渠道本身的自净作用,对于认识总干渠水质变化过程,区分其他外源因素对水质变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以高锰酸盐指... 自净过程是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污染物降解系数是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参数。定量分析长距离输水过程中渠道本身的自净作用,对于认识总干渠水质变化过程,区分其他外源因素对水质变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实验模拟的方法测定了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典型断面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将模拟的自净衰减过程与水质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总干渠污染物降解系数k相对天然河流处于较低水平,陶岔断面k_(COD_(Mn))为0.055 d^(-1),k_(NH_(3)-N)为0.003 d^(-1),郑湾断面k_(COD_(Mn))为0.049 d^(-1),k_(NH_(3)-N)为0.003 d^(-1),大安舍断面k_(COD_(Mn))为0.032 d^(-1),k_(NH_(3)-N)为0.009 d^(-1);考虑到高锰酸盐指数实际组分复杂,渠道降解系数较模拟结果可能更低。②模拟的自净衰减过程受温度、流速的影响较大,不同条件下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将从1.8 mg/L下降至0.228~1.042 mg/L,氨氮浓度将从0.034 mg/L下降至0.026~0.030 mg/L。由于存在藻源性、大气沉降和坡面径流等外源输入增量,总干渠沿程实测高锰酸盐指数介于1.8~2.4 mg/L之间(2019年),基本维持稳定;氨氮浓度介于0.029~0.096 mg/L之间(2019年),有升高趋势。理想条件下,自净作用最大能够消减高锰酸盐指数增量的81.81%,消减氨氮增量的30.37%。研究成果可为深入认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输水过程中水质沿程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降解 自净过程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降解系数 模拟实验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