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5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of hematite using biomass waste as reductant:A perspective of gas evolution
1
作者 CAO Yue SUN Yong-sheng +2 位作者 HAN Yue-xin GAO Peng LI Yan-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70-1887,共18页
The magnetization reduction of hematite using biomass waste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waste and reduce CO_(2) emission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 on suspensi... The magnetization reduction of hematite using biomass waste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waste and reduce CO_(2) emission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 on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of hematite using biomass waste for evolved ga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G-FTIR,Py-GC/MS and gas composition analyzer.The mixture reduc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00-450℃ for mixture,the release of CO_(2),acids,and ketones is dominated in gases products.The yield and concentr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reducing gases increase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450 to 900℃.At 700℃,the volume concentrations of CO,H_(2) and CH_(4) peak at 8.91%,8.90% and 4.91%,respectively.During the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process,an optimal iron concentrate with an iron grade of 70.86%,a recovery of 98.66% and a magnetic conversion of 45.70% is obtained at 700℃.Therefore,the magnetization reduction could react greatl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00 to 700℃ owing to the suitable reducing gases.This study shows a detail gaseous evolution of roasting temperature and provides a new insight for studying the reduction process of hematite using biomass w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biomass pyrolysis gases evolution reduction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fluidized reduction roasting of nickel laterite ore under CO/CO_(2)atmosphere
2
作者 ZHENG Si-qi ZHANG Hai-xia +2 位作者 WANG Xiao-fang HU Hui ZHU Zhi-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068-3078,共11页
Fluidized reduction roasting is an efficient metallurgical technique.However,its application to nickel laterite ore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reduction temperature,reduction time,CO concent... Fluidized reduction roasting is an efficient metallurgical technique.However,its application to nickel laterite ore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reduction temperature,reduction time,CO concentration,and material particle size on the roa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erronickel fluidization re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Combined with 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SEM-EDS)characterization,the mineral phases and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nickel laterite ore and its roasted ores were analyzed in depth.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CO/CO_(2)ratio of 1:1,a reduction temperature of 800℃,and a reduction roasting time of 60 min,a nickel-iron concentrate with a nickel grade of 2.10%and an iron content of 45.96%was produced from a raw material with a nickel grade of 1.45%,achieving a remarkable nickel recovery rate of 46.26%.XRD and SEM-ED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nickel in the concentrate mainly exists in the form of[Fe,Ni],while the unrecovered nickel in the tailings is primarily present in the form of[Fe,Ni]and Ni_(2)SiO_(4)in forsterite.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fluidized reduction roast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 laterite ore fluidized reduction roasting nickel grade RECO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藕合分段焙炒工艺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强 游静 +3 位作者 黄纪念 宋国辉 芦鑫 李可心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控水耦合分段焙炒芝麻工艺。结果表明:以芝麻质量为基准,加水量12%,静置润籽15 min,在200℃炒锅中焙炒至芝麻达166℃后,在焙炒温度166℃下后熟焙炒8 min,得到的焙炒芝麻膨胀度高...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控水耦合分段焙炒芝麻工艺。结果表明:以芝麻质量为基准,加水量12%,静置润籽15 min,在200℃炒锅中焙炒至芝麻达166℃后,在焙炒温度166℃下后熟焙炒8 min,得到的焙炒芝麻膨胀度高、酥脆性好,风味物质种类丰富,感官评分92.88±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控水 分段焙炒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优先提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忠堂 张功喜 +3 位作者 李田玉 卢人航 刘兰进 严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6-1738,共13页
以退役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黄铁矿(FeS2)作为硫化剂进行混合焙烧,通过水浸焙烧产物优先浸出Li_(2)SO_(4),从而达到选择性提锂的目的。本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硫化焙烧-水浸”过程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 以退役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黄铁矿(FeS2)作为硫化剂进行混合焙烧,通过水浸焙烧产物优先浸出Li_(2)SO_(4),从而达到选择性提锂的目的。本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硫化焙烧-水浸”过程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物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明确了Li、Mn、Fe物相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硫化焙烧可实现Li向Li_(2)SO_(4)物相转化,证实了该工艺具有理论可行性。确定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550℃、FeS_(2)与正极材料Li的摩尔比1∶2、焙烧保温时间1 h、焙烧气氛纯N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Li浸出率可达92.78%,其他有价金属几乎不浸出,可实现高效选择性提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锰酸锂电池 正极材料 黄铁矿(FeS_(2)) 选择性提锂 硫化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代谢轮廓的动态变化规律
5
作者 陈林 宋振硕 +2 位作者 项丽慧 张应根 陈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90-199,共10页
为揭示茶叶生化成分在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比较了‘肉桂’‘水仙’‘大红袍’3个主栽乌龙茶品种和名丛‘白鸡冠’武夷岩茶的风味品质特征。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 为揭示茶叶生化成分在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比较了‘肉桂’‘水仙’‘大红袍’3个主栽乌龙茶品种和名丛‘白鸡冠’武夷岩茶的风味品质特征。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对各品种在不同制作工序中的供试茶样进行非靶向代谢物检测和可视化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为武夷岩茶风味品质形成提供了重要先决条件。加工过程中的做青和烘焙工序对差异代谢物数量和丰度的变化发挥着主导驱动作用。L-赖氨酸、L-色氨酸、吲哚和茉莉酸甲酯等多种植物抗逆响应成分参与了做青过程代谢物的介导调控。做青工序显著促进了诸如木蝴蝶素、芹菜素及L-色氨酸等苦味成分的积累,同时大幅度提升了L-苏氨酸、N-乙酰-D-氨基葡萄糖与L-岩藻糖等甜味组分的含量。在此过程生成的一系列挥发性化合物,包括(Z)-3-己烯-1-醇、(E)-橙花叔醇、苯乙醛、茉莉内酯、茉莉酸甲酯和吲哚等,共同赋予了做青叶花香、果香并兼具青香等香气特质。高温烘焙显著改变了茶叶内部多种滋味成分的含量,并促使环己醇、苯乙醛、苯乙酸和吲哚等多种香气成分大量散失。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武夷岩茶风味品质形成和工艺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代谢物 做青 烘焙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铬海滨砂矿选矿试验研究
6
作者 廖乾 张胜广 +2 位作者 张建文 马崇振 梁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TiO_(2)品位3.33%、Cr_(2)O_(3)品位0.36%的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重选-弱磁选-中强磁选预处理和焙烧-干式磁选再处理成套选矿技术,可获得TiO_(2)品位47.72%、Cr_(2)O_(3)品位0.071%、TiO_(2)回收率64.76%的钛精矿产品,... 对TiO_(2)品位3.33%、Cr_(2)O_(3)品位0.36%的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重选-弱磁选-中强磁选预处理和焙烧-干式磁选再处理成套选矿技术,可获得TiO_(2)品位47.72%、Cr_(2)O_(3)品位0.071%、TiO_(2)回收率64.76%的钛精矿产品,实现了提钛降铬、生产合格钛精矿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砂矿 钛铁矿 铬铁矿 选矿 重选 磁选 焙烧 钛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铝土矿焙烧脱硫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张浩 刘风琴 +1 位作者 赵洪亮 谢明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8,共10页
针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品质劣化与高硫矿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难题,以广西高硫铝土矿为对象,系统开展焙烧脱硫机制与工艺优化研究。采用自制高温反应系统,研究焙烧温度、时间及磨矿粒径对硫组分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焙... 针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品质劣化与高硫矿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难题,以广西高硫铝土矿为对象,系统开展焙烧脱硫机制与工艺优化研究。采用自制高温反应系统,研究焙烧温度、时间及磨矿粒径对硫组分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20 min,磨矿粒径+0.212-0.500 mm,其硫化物中硫脱除率可达98.15%,可将总硫含量降至0.176%,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动力学分析表明,高硫铝土矿焙烧脱硫表观活化能计算值为Ea=27.20 kJ/mol,表明该反应受扩散控制,可以通过增大进气流、加快空气循环等方式加快反应速率。物相分析表明,高温焙烧会形成氧化铝(α-Al_(2)O_(3)),一水硬铝石(β-AlOOH)脱水向氧化铝(α-Al_(2)O_(3))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矿石微观形貌的变化,矿石表面的细小裂缝、孔洞和碎片增多,晶体结构遭到破坏,愈发疏松多孔。研究结果为构建高硫铝土矿高效脱硫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焙烧 脱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黏结剂高品位球团的固结机制研究
8
作者 周仙霖 郑子康 +3 位作者 万军营 陈铁军 罗艳红 王兆才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共8页
应用纯有机黏结剂可以显著提高成品球的TFe质量分数,研究纯有机黏结剂球团对炼铁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细粒级高品位磁铁精矿和有机黏结剂JDOB-4及印度膨润土为原料,研究有机黏结剂和膨润土对高品位球团矿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光学显微... 应用纯有机黏结剂可以显著提高成品球的TFe质量分数,研究纯有机黏结剂球团对炼铁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细粒级高品位磁铁精矿和有机黏结剂JDOB-4及印度膨润土为原料,研究有机黏结剂和膨润土对高品位球团矿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仪器,分析球团矿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JDOB-4添加量为0.15%时,生球的落下强度为6.1次/(0.5 m),在预热温度为1050℃、预热时间为18 min、焙烧温度为1300℃、焙烧时间为21 min的预热焙烧条件下,焙烧球的抗压强度为2290 N/P;随着JDOB-4添加量的增加,焙烧球的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当有机黏结剂用量过多时,球团内部孔洞增加,形成了高孔隙度、疏松的微观结构,导致球团的抗压强度下降。相比膨润土球团,添加有机黏结剂较多的球团焙烧过程需要提高焙烧温度、延长焙烧时间来促进赤铁矿连晶,进而提高焙烧球的抗压强度。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采用国内高品位铁精矿,配加纯有机黏结剂生产高品位氧化球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位铁精矿 有机黏结剂 预热焙烧 固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镍矿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9
作者 余建文 郭壹泽 +3 位作者 王家奇 韩跃新 李艳军 高鹏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162,共10页
概述了镍资源概况,梳理了红土镍矿的资源特征,总结了传统湿法工艺(高压酸浸、常压酸浸、还原焙烧-氨浸、硫酸化焙烧-水浸等)和火法工艺(回转窑预还原-电炉熔炼、高炉熔炼镍铁、回转窑直接还原-磁选等)的技术特征与应用情况,特别介绍了... 概述了镍资源概况,梳理了红土镍矿的资源特征,总结了传统湿法工艺(高压酸浸、常压酸浸、还原焙烧-氨浸、硫酸化焙烧-水浸等)和火法工艺(回转窑预还原-电炉熔炼、高炉熔炼镍铁、回转窑直接还原-磁选等)的技术特征与应用情况,特别介绍了悬浮焙烧预还原-电炉熔炼新工艺,并对红土镍矿的高效开发与清洁提取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湿法提取 火法冶炼 酸浸 还原焙烧 悬浮焙烧 电炉熔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煨脓长肉理论探讨吕培文生肌三法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田田 王雨 徐旭英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3,共3页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致残、致死等后果,给个人、家庭以及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心理、陪护以及经济负担。煨脓长肉理论在中医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创面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吕培文基于煨脓长肉理论,扩大其...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致残、致死等后果,给个人、家庭以及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心理、陪护以及经济负担。煨脓长肉理论在中医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创面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吕培文基于煨脓长肉理论,扩大其应用范围,结合生肌三法,通过内服及外用中药,改善患者全身状态,增加糖尿病足局部抗菌能力,改善局部组织细胞功能,调动机体主动修复创面的能力,促进肉芽生长,避免有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生肌三法 煨脓长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尾矿微波还原提铁过程行为与分离特性研究
11
作者 罗立群 田国庆 张倩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5-2646,共12页
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已成为可持续战略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湖北某铜渣尾矿(其全铁品位(TFe)为36.89%、Pb质量分数为0.15%、Zn质量分数为4.12%),通过造球—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实现铜渣尾矿中铁的有效提取和铅锌分离,采用化学... 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已成为可持续战略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湖北某铜渣尾矿(其全铁品位(TFe)为36.89%、Pb质量分数为0.15%、Zn质量分数为4.12%),通过造球—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实现铜渣尾矿中铁的有效提取和铅锌分离,采用化学分析、XRD、热重分析、SEM和EPMA-EDS等技术手段,探明铜渣尾矿微波还原提铁过程的化学组成、矿相变化和铁相的还原与聚集特性以及有价成分铅锌的挥发逸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将C与O物质的量比为1.3的铜渣尾矿生料球团置于1200℃微波炉中,并保温15 min,主要矿相铁橄榄石和磁铁矿可还原分解为金属铁,通过弱磁选可获得铁精矿品位(TFe)为83.77%~85.00%,精矿TFe回收率为85.69%~91.30%,杂质Pb、Zn质量分数分别从0.15%、4.12%降至0.00074%、0.060%;在微波还原环境中,铜渣尾矿球团生料中含铁化合物能快速还原为金属铁,有价铅锌组分同步逸出还原体系,成为烟气而被回收,Pb、Zn逸出率分别高达99.83%、99.46%;铜渣球团生料中的铁橄榄石能够被分解,铁橄榄石还原为金属铁和SiO_(2),并主要以不同大小的圆粒状金属铁颗粒、SiO_(2)独立连生体及少量包裹体的形式产出。微波还原焙烧可实现对磁铁矿、铁橄榄石等铁氧化物的选择性率先加热,在颗粒不同圈层,同步形成内外多点局部高温的还原微区,实现快速还原,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高效提取铜渣固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尾矿 球团 微波还原焙烧 金属铁 还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三元锂电池自还原焙烧选择性提锂试验研究
12
作者 严康 王盟凯 +2 位作者 严如国 朱扬格 张忠堂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66-3482,共17页
以失效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负极废石墨为还原剂,通过混合焙烧和碳化水浸的方式实现选择性优先回收锂。考察不同因素对“还原焙烧—碳化水浸”过程有价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 以失效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负极废石墨为还原剂,通过混合焙烧和碳化水浸的方式实现选择性优先回收锂。考察不同因素对“还原焙烧—碳化水浸”过程有价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过程物料进行表征分析,明确Li、Ni、Co、Mn物相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失效NCM电池正极材料还原焙烧优先提Li具有理论可行性。在N_(2)惰性气氛下,在还原焙烧温度为550℃、混料碳含量为20%、焙烧保温时间为2 h、碳化水浸温度为15℃、CO_(2)通气速率为300 mL/min、水浸时间为2 h和水浸液固比为15:1(mL/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Li浸出率为74.52%,Ni、Co和Mn的浸出率分别为0.45%、0.38%和0.38%,实现了选择性优先提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三元锂电池 选择性提锂 还原焙烧 碳化水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特征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郭奇慧 雷守成 王凤梅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87,共8页
为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特征风味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蒸汽、烘烤3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复热。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8种,包括醛类17种、醇类9种、酮类3种、杂环类3种... 为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特征风味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蒸汽、烘烤3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复热。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8种,包括醛类17种、醇类9种、酮类3种、杂环类3种、酸类4种、酯类4种、烯烃类8种,其中烘烤复热组的己醛、正庚醛含量高达1489.22μg/kg和235.89μg/kg,十三醛、十六醛在蒸汽复热组中含量较高,分别为23.89μg/kg和200.09μg/kg,这些物质均使这两组预制烤羊腿产生了不良气味;1-辛烯-3-醇和2-正戊基呋喃含量在微波复热组中远高于其他组,使产品具有蘑菇风味、发酵香味、肉香和清新气味。滋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3种复热方式均会对预制烤羊腿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含量产生一定影响,微波复热组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最少,其中谷氨酸和丙氨酸滋味活性值远高于其他复热方式;微波复热组的次黄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高于其他复热组,结合滋味活性值进行分析可知,微波复热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的风味物质。综上所述,微波复热是内蒙古预制烤羊腿较为适宜的复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烤羊腿 复热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矿过程磷、钼、砷杂质转变迁移行为研究
14
作者 梁勇 陈赞鸿 +3 位作者 蒲婷 徐略渭 刘寅亮 张明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75-3185,共11页
明晰白钨矿中主要杂质矿相如磷灰石、钼钙矿等在硫酸氢钠焙烧过程中的转变迁移行为对调控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TG-DSC、XRD、ICP等表征手段,研究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过程中磷、钼杂质化合物的转变迁移规律,同... 明晰白钨矿中主要杂质矿相如磷灰石、钼钙矿等在硫酸氢钠焙烧过程中的转变迁移行为对调控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TG-DSC、XRD、ICP等表征手段,研究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过程中磷、钼杂质化合物的转变迁移规律,同时考察这些化合物对主体金属钨的影响;并通过热力学分析,探讨温度与氧气压力对含砷化合物转变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钨矿中杂质矿相Ca_(5)(PO_(4))_(3)F在硫酸氢钠焙烧分解白钨过程中可被完全焙烧分解,生成H_(3)PO_(4)、P_(2)O_(5)气体以及易溶于水的Na_(3)PO_(4),分解产生的H_(3)PO_(4)可与钨络合形成水溶性磷钨化合物PW_(8)O_(2)6;杂质矿相CaMoO_(4)与硫酸氢钠焙烧生成MoO_(3),当硫酸氢钠过剩时,34%的MoO_(3)继续与焦硫酸钠反应转变为水溶性含钼配合物[MoO_(2)(SO_(4))_(2)]_(m)^(2m),53%的MoO_(3)升华挥发,剩余的钼与焙烧产物共存;白钨矿中含砷化合物As_(2)S_(3)、As_(2)S_(2)与FeAs被氧化为As_(2)O_(5),而FeAsO_(4)不与NaHSO_(4)·H_(2)O反应,砷主要留于焙烧产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钠 白钨矿 焙烧 杂质 转变迁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过程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15
作者 邓永春 王亮 +6 位作者 辛文彬 沈成 李文博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李龙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300℃、酸矿比2.0、不调铁磷比的条件下,RE和Th浸出率分别达94.34%、95.05%,显著减少了放射性废渣的生成,但浸出液静置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造成浸出液中RE和Th含量下降;通过加入Fe_(2)O_(3)调控焙烧原料中铁磷比至3.0,RE、Th浸出率分别为94.80%、71.20%,有效抑制了浸出液中焦磷酸稀土的析出。结合热力学分析可知,低温(≤300℃)条件下,硫酸与稀土矿物的反应更易进行,且能抑制SO_(2)、SO_(3)酸性气体的排放。相较于高温浓硫酸焙烧法,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兼具环境友好性与资源高效性,为混合型稀土精矿绿色提取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低温浓硫酸焙烧 水浸 铁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焙烧-浸出工艺从LiNi_(0.6)Co_(0.2)Mn_(0.2)O_(2)回收金属的研究
16
作者 王大辉 彭小平 +2 位作者 陈怀敬 李彦强 宋晓龙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3-971,共9页
富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比容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退役后的正极材料中锂、镍、钴、锰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备受关注。本文提出将LiNi_(0.6)Co_(0.2)Mn_(0.2)O_(2)与添加剂NaHSO_(4)·H_(2)O以不同比例... 富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比容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退役后的正极材料中锂、镍、钴、锰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备受关注。本文提出将LiNi_(0.6)Co_(0.2)Mn_(0.2)O_(2)与添加剂NaHSO_(4)·H_(2)O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在600℃焙烧0.5 h,焙烧产物再经过水浸出,提取金属的新工艺,并对LiNi_(0.6)Co_(0.2)Mn_(0.2)O_(2)-NaHSO_(4)·H_(2)O体系焙烧过程的化学行为及影响金属回收率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_(0.6)Co_(0.2)Mn_(0.2)O_(2)中添加NaHSO_(4)·H_(2)O在600℃焙烧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失重与吸热现象,焙烧产物中Li以LiNaSO_(4)的形式存在,Ni、Co、Mn元素以氧化物和金属硫酸盐的形式存在,随NaHSO_(4)·H2O含量的增加,Ni、Co、Mn元素化合态趋向于+2价,焙烧产物的形貌为不规则的块状颗粒。LiNi_(0.6)Co_(0.2)Mn_(0.2)O_(2)与NaHSO_(4)·H_(2)O混合物质量比为1∶4.49时,焙烧后在60℃水浸0.5 h,Li、Ni、Co、Mn元素的浸出率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锂离子动力电池 LiNi_(0.6)Co_(0.2)Mn_(0.2)O_(2) 焙烧 金属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炒烘结合工艺对烘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荣祥 杜亚如 +4 位作者 张德 董智杰 倪德江 郑时兵 余志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以湖北宣恩县伍家台栽培茶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实验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探究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滚炒环节的温度、投叶量及茶叶水分含量对烘青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优化滚炒环节工艺参数,确定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综合32项指标提取... 以湖北宣恩县伍家台栽培茶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实验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探究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滚炒环节的温度、投叶量及茶叶水分含量对烘青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优化滚炒环节工艺参数,确定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综合32项指标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06%,以构建评价函数作为评判指标,结合主效应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滚炒环节温度(150±5)℃、投叶量2 kg、炒制后水分质量分数25%;烘青绿茶经滚炒后,感官评价结果发现其外形、香气、滋味、叶底得分较未经滚炒处理的样品均有所提高,涩味降低;茶叶条索匀整度、紧细度更好。研究显示,对于烘青绿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增加滚炒工艺环节对提升烘青绿茶品质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青绿茶 滚炒环节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改性钛精矿硫酸浸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云飞 刘秉国 +8 位作者 胡途 宇文超 陈旺 龚斯宇 嵇广雄 侯恪人 杨振兴 金钰皓 丁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针对硫酸法提取钛工艺存在废酸量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氢氧化钠改性基础上,对钛精矿进行常规浸出和微波浸出,研究最佳浸出条件,并分析浸出渣的表面形貌结构与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经焙烧、改性、水洗后,FeTiO_(3)转变... 针对硫酸法提取钛工艺存在废酸量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氢氧化钠改性基础上,对钛精矿进行常规浸出和微波浸出,研究最佳浸出条件,并分析浸出渣的表面形貌结构与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经焙烧、改性、水洗后,FeTiO_(3)转变为活性更强的NaFeTiO_(4)与Na_(2)Fe_(2)Ti_(3)O_(10)。在微波功率为600W、硫酸质量分数为50%、液固比为6꞉1、浸出温度为80℃、浸出时间为120min条件下,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浸出率分别达到95.57%和89.11%。微波加热减少了硅胶对钛的吸附,浸出渣比表面积增大,可在低酸条件下实现钛的高效浸出,为钛精矿的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改性钛精矿 浸出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制备陶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 严晓红 +3 位作者 柯国鹏 梅嘉鑫 陈明月 刘敬勇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陶粒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不仅附加值高,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对比分析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料的化学成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 陶粒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不仅附加值高,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对比分析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料的化学成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的工艺及影响因素,并以铬为例分析了陶粒固化重金属的机理;最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陶粒当前应用方向及未来可能应用的方向,并提出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陶粒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陶粒具有可行性,其烧结过程会受到原料配比和烧结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且烧结后的陶粒重金属固化效果好,其陶粒产品当前被运用于建筑领域,而水处理滤料和陶粒支撑剂等也是其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陶粒 焙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剂有机/无机组分在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可馨 邹文杰 +4 位作者 寇珏 董豪 徐宏达 孙春宝 孙体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5-1289,共15页
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工艺是处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有效方法,还原剂组分差异影响还原及脱磷过程机制。比较某褐煤、低变质程度烟煤、秸秆炭以及焦炭这4种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的还原剂处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还原效果,采用TG-DSC、XRD和SEM-EDS揭... 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工艺是处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有效方法,还原剂组分差异影响还原及脱磷过程机制。比较某褐煤、低变质程度烟煤、秸秆炭以及焦炭这4种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的还原剂处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还原效果,采用TG-DSC、XRD和SEM-EDS揭示还原剂有机组分及无机矿物组成对直接还原及脱磷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烟煤和秸秆炭用量为30%时,直接还原所得铁的铁品位与铁回收率均超过90%,略低于焦炭还原时的指标,烟煤所得产品的磷含量显著降低,褐煤具有含水高、含碳低特性,因而还原效果不佳;褐煤、烟煤、秸秆炭在约300℃释放还原性气体(H_(2)、气态烃、CO),秸秆炭释放气体量较少导致还原性较弱,褐煤与烟煤较秸秆炭更早开始还原反应;秸秆炭与焦炭在700℃以上表现出强反应性,主要通过碳及CO还原铁矿,两者石英含量高,促进磷还原且进入铁相,增加了产品磷含量;烟煤中方解石分解产生CaO可抑制氟磷灰石还原,降低产品磷含量。本研究为寻求廉价易得替代还原剂用于低品质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战略矿产铁矿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高磷鲕状赤铁矿 直接还原焙烧 脱磷 矿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