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trapolation Method of Vector Magnetic Field via Surface Integral Technique
1
作者 闫辉 肖昌汉 周国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192-197,共6页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ctor magnetic flux density on a spatial point and that over a closed surface around magnetic sources,a technique for the extrapolation of vector magnetic field of a...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ctor magnetic flux density on a spatial point and that over a closed surface around magnetic sources,a technique for the extrapolation of vector magnetic field of a ferromagnetic object is given without computing scalar potential and its gradient. The vector magnetic flux density on a remote spatial point can be extrapolated by surface integral from the vector values over a closed measureed surface around the ferromagnetic object.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echnique testified by a special example and simulation. The experimented result shows that its accuracy is satisfying and the execution time is less than 1 sec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磁场 外推技术 曲面积分 外推法 载体表面 磁通密度 执行时间 空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明 马钲洲 +2 位作者 花为 汪波 王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0-1236,I0001,共18页
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于2017年由作者团队提出以来,便因在电机原理分析、性能计算和拓扑创新方面的优势,成为行业内的热点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在电机气隙磁场调制机理、气隙磁场调制数学表征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 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于2017年由作者团队提出以来,便因在电机原理分析、性能计算和拓扑创新方面的优势,成为行业内的热点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在电机气隙磁场调制机理、气隙磁场调制数学表征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该文从理论、技术和应用3个层面综述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提出磁感、磁容调制器,将磁场调制模态拓展为频率调制、幅值调制和相位调制,提出“基波+谐波”的多工作波电机设计思想等,厘清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理论与传统电机理论的关系等。最后,对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理论 磁场调制理论 谐波利用 多工作波电机 矢量磁路理论 磁感 电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磁源目标识别的大量程低噪声矢量磁强计
3
作者 于向前 和冬华 +7 位作者 施伟红 肖池阶 刘斯 宗秋刚 陈鸿飞 王玲华 邹鸿 王永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5,共5页
针对磁源目标识别任务中对大量程、低噪声矢量磁场探测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磁阻传感器HMC1021Z的矢量磁强计.经过实验测试,该矢量磁强计的磁场探测量程可以高达±6×10^(5) nT,同时具有较高的线性度,非线性误差≤5.6‱;方均... 针对磁源目标识别任务中对大量程、低噪声矢量磁场探测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磁阻传感器HMC1021Z的矢量磁强计.经过实验测试,该矢量磁强计的磁场探测量程可以高达±6×10^(5) nT,同时具有较高的线性度,非线性误差≤5.6‱;方均根(RMS)噪声为 1.2611 nT;功率谱密度(PSD)噪声为 0.8 nT/√Hz@1 Hz;-3 dB带宽为 DC~8 Hz.因此,所提出的矢量磁强计能够满足磁源目标识别任务中大量程、低噪声的磁场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传感器 矢量磁强计 大量程 低噪声 磁源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计算量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奇伟 龙学汉 +3 位作者 苗轶如 王益明 涂郁潇颖 汤梦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0,共12页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第一最优矢量备选范围缩小至上一控制周期所采用的第一有效矢量及其相邻的两个矢量,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第一有效矢量,从而将比较次数从六次减小至三次。然后将剩余两个矢量与零矢量作为第二备选矢量,分别以q轴电流无差拍为条件计算占空比,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使代价函数最小的矢量组合与占空比。最后,分别搭建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控制在平均计算时间仅为15.3μs的前提下,可取得6.57%的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及±0.4 N·m的转矩脉动,与其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最优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低计算量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选择 占空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磁矢量测量装置集成检校方法新思路
5
作者 张青杉 董根旺 +3 位作者 安娜 魏子鑫 肖坤林 田达志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3-246,共4页
随着磁法勘探理论发展和磁测设备性能提升,航空磁测由传统单一磁总场测量提升至磁总场梯度测量,目前正向磁矢量测量迈进,其总体发展趋势由单一标量磁测转向磁矢量场多参量测量。相比于磁总场及磁总场梯度测量模式,航磁矢量测量模式能够... 随着磁法勘探理论发展和磁测设备性能提升,航空磁测由传统单一磁总场测量提升至磁总场梯度测量,目前正向磁矢量测量迈进,其总体发展趋势由单一标量磁测转向磁矢量场多参量测量。相比于磁总场及磁总场梯度测量模式,航磁矢量测量模式能够表征磁异常全部要素,可检测出标量测量不能检出的磁异常,可有效减少反演多解性,在磁异常信息表述及地质解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磁通门磁力仪 集成 检校 磁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矢量测量日变改正方法新思路
6
作者 张青杉 田达志 +3 位作者 安娜 魏子鑫 肖坤林 董根旺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7-250,共4页
近年来地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物探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磁法勘探技术的发展,磁测技术正在由磁总场测量、总场梯度测量等标量模式向磁矢量精确测量模式发展(张文杰等,2021;林君等,2024)。相较于磁总场测量(即标量测量模式),磁场三分量... 近年来地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物探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磁法勘探技术的发展,磁测技术正在由磁总场测量、总场梯度测量等标量模式向磁矢量精确测量模式发展(张文杰等,2021;林君等,2024)。相较于磁总场测量(即标量测量模式),磁场三分量测量(即矢量测量模式)在数据全息性、处理可靠性、使用多样性、降低反演多解性、解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矢量 磁日变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F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
7
作者 尹一帆 闫丽云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199,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位置检测精度低导致电机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电机位置信息实时计算方法,避免了采用常规的位置传感器进行位置信息测量所带来的缺点,额外使用三相绕组的6个线反电势的过零点和6个相反电势过零点...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位置检测精度低导致电机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电机位置信息实时计算方法,避免了采用常规的位置传感器进行位置信息测量所带来的缺点,额外使用三相绕组的6个线反电势的过零点和6个相反电势过零点,对电机位置信息计算值进行标校,在无需电机额外提供中线的条件下,提高了电机位置计算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估算电机位置信息并实现电机矢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 矢量控制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
8
作者 于树友 盛恩聪 +1 位作者 徐明生 孙晓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在线优化计算负担大和抗负载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利...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在线优化计算负担大和抗负载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利用无差拍的思想对备选电压矢量控制集进行优化,降低电压矢量寻优的计算负担。然后,为了提高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设计降阶观测器对负载转矩进行实时观测,并将负载转矩观测值按比例前馈至电流环,补偿由负载转矩变化引起的电流波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电压矢量寻优策略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计算负担,降阶观测器的引入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电流控制 离散空间矢量调制 负载扰动 降阶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9
作者 程勇 颜宇尧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对原基本电压矢量所在扇区进行细分并结合理想电压矢量位置选择第二最优电压矢量,最后由开关切换次数最少原则确定零矢量。其次,为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所选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基于直交轴分量误差最小原则算出。此外,为确保系统控制性能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良好,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优化设计了价值函数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减少了电压矢量的寻优次数和控制器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踪能力,降低了控制延时,减小了电流和转速脉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位置 矢量作用时间 价值函数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矢量选择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模型预测定子磁链控制
10
作者 何静 李宗俞 吴公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620,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传统模型预测磁链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FC)系统稳态误差大、参数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链预测误差矢量分析的永磁同步电机多电压矢量选择方法...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传统模型预测磁链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FC)系统稳态误差大、参数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链预测误差矢量分析的永磁同步电机多电压矢量选择方法。首先,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依据轴线划分扇区,制定了判断磁链误差矢量所在区域的多电压矢量选择标准。然后,采用定子磁链预测值和两相静止坐标系定子磁链价值函数计算各电压矢量作用时间,改进了传统模型预测寻优过程。此外,设计了一种考虑电阻、电感参数失配的离散滑模定子磁链观测器,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参数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预测定子磁链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系统在参数失配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显著减小了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磁链控制 多电压矢量 参数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的PMSM谐波抑制策略
11
作者 张奇志 毛璀璨 +2 位作者 刘海龙 许宇豪 肖海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时不能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存在周期性谐波电流扰动及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控制(proportion vector resonant-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VR-LADRC)策略...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时不能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存在周期性谐波电流扰动及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控制(proportion vector resonant-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VR-LADRC)策略。实现了已知扰动反馈补偿中dq轴电流完全的解耦,并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中引入改进的矢量谐振控制器,构成PVR-LADRC策略,改善了LADRC对特定次谐波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所提PVR-LADRC的谐波抑制能力及抗扰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相电流中6k±1次谐波抑制效果在90%以上,有效降低了6次及12次转矩脉动,且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有更强的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矢量谐振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12
作者 赵希梅 王海朋 金鸿雁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8,73,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采用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时存在稳态电流脉动大及电机参数失配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提出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DSVM)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在DSVM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电压矢量的方式来减小稳态电流...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采用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时存在稳态电流脉动大及电机参数失配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提出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DSVM)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在DSVM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电压矢量的方式来减小稳态电流脉动,同时鉴于DSVM可能带来的计算量问题,利用估计最优电压矢量位置来减小计算负担,此外采用一种双周期的电压排列顺序来固定开关频率;其次,针对系统中存在的参数失配问题,采用滑模扰动观测器将系统参数失配造成的扰动补偿到电流预测模块,使得在电机参数失配的条件下也能获取准确的电流预测值,从而选取最优电压矢量;最后,通过DSVM和滑模扰动观测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系统稳态性能的同时增强了系统参数的鲁棒性。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模型预测控制 离散空间矢量调制 参数失配 滑模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13
作者 徐奇伟 易良武 +2 位作者 夏波 苗轶如 蔡华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06-4521,共16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DTP-PMSM改进多矢量MPCC策略。首先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观测集总扰动并更新预测模型,提高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然后采用αβ平面最外层基本电压矢量合成xy平面的虚拟电压矢量,在不引入额外电压矢量的前提下,实现对xy平面电流的闭环控制,并推导得到脉冲信号的开关序列以及各矢量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控制算法的计算时间,提升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还能抑制xy平面谐波电流。同时,该文所提出的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策略不影响αβ平面MP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谐波电流抑制 多虚拟电压矢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下简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14
作者 周华伟 李龙彪 +2 位作者 胡越 陶涛 颜黎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8-1967,I0029,共11页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定困难、迭代计算量大以及共模电压(commonmode voltage,CMV)高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简化FCS-MPTFC策略。首先,建立五相PMSM在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分析CMV产生的机理。其次,以抑制3次谐波电流的原则合成等幅值虚拟电压矢量(virtual voltage vector,V^(3)),并将转矩和磁链价值函数等效转化为电压价值函数,同时采用无差拍控制思想计算出参考电压矢量,进而通过合理划分扇区,直接获得最优V^(3)。最后,选择方向相反的两个基电压矢量代替零矢量,以减小开路故障下的CMV。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抑制单相开路故障导致的转矩脉动、降低计算负荷和CMV、抑制电流谐波,而且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虚拟电压矢量 开路故障 共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齿槽转矩抑制方法
15
作者 张蔚 凡昊洁 +1 位作者 张继爽 邰梓异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4,共8页
为了抑制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AFFSPM)电动机齿槽转矩引起的转矩脉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齿槽转矩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齿槽转矩分析结果,以及AFFSPM电动机数学模型和... 为了抑制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AFFSPM)电动机齿槽转矩引起的转矩脉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齿槽转矩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齿槽转矩分析结果,以及AFFSPM电动机数学模型和损耗模型,将齿槽转矩引起的系统转矩脉动作为扩展状态变量,与电流环的反馈电流一起构造系统扩张状态空间方程.在状态估计过程中引入了遗忘因子,提高观测精度和速度.与基于谐波电流注入法抑制齿槽转矩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控制性能和突变工况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控制方法在低速时转矩脉动降低了43.5%,电损耗降低了14.8%,能更有效抑制齿槽转矩脉动和提高系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电动机 齿槽转矩 转矩脉动 系统效率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扰动补偿 矢量控制 谐波电流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R模体的MRI设备空间分辨力自动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禹 尹红霞 +6 位作者 刘雅文 任鹏玲 胡艳军 程天馨 杨正汉 王振常 徐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5-600,606,共7页
目的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CR)标准模体,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自动测量MRI设备质控检测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并探究该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测量速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8台MRI设备71例ACR模体的MR... 目的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CR)标准模体,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自动测量MRI设备质控检测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并探究该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测量速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8台MRI设备71例ACR模体的MRI设备质控检测图像。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和感兴趣区提取等预处理,使用支持向量机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类,构建用于分析行、列方向点阵的空间分辨力分类模型。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测试集计算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与传统手动测量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记录自动测量空间分辨力所用时间。结果本研究提出的使用支持向量机自动测量ACR模体测试图像空间分辨力方法的准确率高,所用时间短。行方向的点阵空间分辨力分类准确率达到95%,精确度为100%;列方向的点阵空间分辨力分类准确率达到97%,精确度为100%。在测试集中,14例数据中13例数据自动测量与手动测量结果一致。自动测量测试图像空间分辨力平均每例用时0.158 s。结论本研究成功实现了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基于ACR模体的MRI设备空间分辨力的自动测量。该方法准确率高、测量速度快,对于未来快速进行MRI设备质控稳定性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质量控制 支持向量机 空间分辨力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零场高精度矢量原子磁力仪测试标定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爽 薛洪波 +7 位作者 伏吉庆 宋伟 陶然 闵泽文 张伟 王劲东 李晖 李磊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面向深空磁场探测应用的矢量原子磁力仪,不仅需要在弱场下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还需要具有长期准确测量能力。故需要对矢量原子磁力仪在近零场下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尤其是准确度方面的性能指标进行地面测试标定。由于目前国家标准计量机构... 面向深空磁场探测应用的矢量原子磁力仪,不仅需要在弱场下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还需要具有长期准确测量能力。故需要对矢量原子磁力仪在近零场下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尤其是准确度方面的性能指标进行地面测试标定。由于目前国家标准计量机构暂时没有可对微弱磁场强度下的磁力仪进行直接测试标定的装置,故提出了一种近零场下间接的测试标定装置和方法。在磁屏蔽筒内利用经过计量标定的CPT原子磁力仪对磁场发生线圈进行标定,通过标定过的线圈产生微弱人工磁场,结合零点旋转测试标定方法,实现对磁力仪准确度的测试标定。完成了近零场高精度原子磁力仪传感器的测试标定和不确定度分析,在±5 nT量程范围内线性度为0.03%,零点合成不确定度为12.90 pT,测量值合成不确定度为15.80 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学计量 矢量原子磁力仪 近零场 测试标定 线性度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φ公式的轴向型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数值建模
18
作者 艾立旺 马鹏飞 +2 位作者 苗森 蒋思远 许孝卓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6,共9页
由于双转子运动系统与高温超导体的强非线性电导率,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数值建模复杂,计算收敛性差。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磁矢量H与磁标量φ耦合的轴向型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二维数值建模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H-φ公式的两种数值建模方法:... 由于双转子运动系统与高温超导体的强非线性电导率,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数值建模复杂,计算收敛性差。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磁矢量H与磁标量φ耦合的轴向型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二维数值建模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H-φ公式的两种数值建模方法:移动网格法与广义拉伸算子法。采用Power-Law幂指数E-J关系表征超导体的强非线性电导率,分别利用软件COMSOL的移动网格接口与广义拉伸算子模拟高温超导-永磁系统的相对运动。然后,通过实验测试,两种方法被证实可行,并用于构建轴向型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的二维仿真模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获得超导体电流密度分布、磁通密度分布以及系统的传输转矩特性。分析表明,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广义拉伸算子法的计算效率显著优于移动网格法,其求解速度可达后者的6倍。因此基于H-φ的广义拉伸算子法被优先考虑用于轴向型高温超导磁力耦合器的电磁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体 磁力耦合器 磁矢量 磁标量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源电驱动车辆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奥运 陈光 +1 位作者 贾一帆 景国玺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7,共14页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并推导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架构下的双逆变器功率分配范围边界;然后,分别针对电机效率与功率分配范围提出两种定子电流矢量优化方法,并对比其稳态性能参数;最后,针对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功率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在整车能量管理层面提出一种基于以上构型的双电源功率分配策略。使用仿真软件分别在城市道路以及市郊工况下,对所提功率分配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功率分配策略在节能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源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定子电流优化 功率分配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研制
20
作者 缪培贤 刘志栋 +4 位作者 陈大勇 史彦超 杨世宇 蔡志伟 杨旭红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首先,介绍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其次,分析标量原子磁力仪选用自激振荡型Mx光泵磁力仪或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时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分布情况;最后,在地磁场附近验证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测量40000 nT附近的矢量磁场时,其总场测量灵敏度小于1 nT/Hz1/2(@0.1 Hz),角度测量灵敏度小于0.1°/Hz1/2(@0.1 Hz),空间立体角测量盲区占比低于12%。本文所述矢量原子磁力仪具有动态连续测量、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盲区小的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原子磁力仪 抽运-检测 磁场旋转调制法 测量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