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鹏程 屈萌艰 +5 位作者 龙黎萍 王亚琳 阳明珠 刘培勇 周君 刘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接受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1 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接受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单丝测试(SW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MAS和MBI评分,试验组SWMT评分均显著提高(|t|>5.464,P<0.001),且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的运动和触压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气电手训练系统 多感觉刺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神经影像学特征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
2
作者 袁泽琪 张正楠 +5 位作者 王惠晓 杨海庆 冯平勇 周立霞 杨冀萍 高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MRI观察组间低频振幅(ALFF)、局部一致性(ReHo)存在差异脑区,并对其与预设脑区进行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治疗前ID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贝克忧郁量表(BDI)评分及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D组右侧正中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Mid_R)ALFF值及ReHo均低于对照组(FWE校正P均<0.05),Cingulum_Mid_R与左侧前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Ant_L)、左侧海马(Hippocampus_L)与右侧额中回(Frontal_Mid_R)间FC降低(FWE校正P均<0.05)。rTMS治疗后ID患者PSQI、ISI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均<0.05),但上述神经影像学指标均无显著改变(FWE校正P均>0.05)。结论ID导致Cingulum_Mid_R ALFF值和ReHo同步减低,额叶-扣带回、额叶和边缘系统之间FC减弱。rTMS可改善ID患者睡眠及精神状态,但其对神经影像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性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经颅磁刺激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探讨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神经影像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熊丹 朱盼 +4 位作者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4-2320,共7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影响,同时运用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头针联合rTM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潜在的静息态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将PSCI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头针联合rTMS组(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选取患侧大脑顶颞前斜线干预,联合组在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两组均连续干预两周,每天1次,每周6次,每次20 min,总共12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及分测验的差值,同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结局指标进行趋势分析。采用fALFF检测患者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变化,将有统计学差异的fALFF差值与结局指标差值做偏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7例受试者,其中头针组25例、联合组22例。相对于头针组,联合组干预前后MoCA总分差值组间两两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914>0.05),但联合组在MoCA延迟记忆分维度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同时趋势分析结果亦显示联合组对于延迟记忆的改善趋势明显优于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D=0.80,t=2.20,P=0.033<0.05)。干预2周后,联合组患者左侧楔前叶、右侧小脑、左侧梭状回、左侧顶上回相对于基线期fALFF值的增加幅度明显弱于头针组(GRF校正,voxel P<0.01,cluster 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干预前后左侧梭状回fALFF差值与MoCA延迟记忆分测验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719,P<0.05),其余相关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rTMS干预对PSCI患者延迟记忆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可能与左侧梭状回等参与认知加工的局部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比率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涛 项尚 +3 位作者 王业群 余先凤 全玲玲 方无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CID患者,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CI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超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超低频rTMS治疗+解郁清心颗粒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主症和次症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多导睡眠图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rTMS治疗CID患者临床疗效更佳,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提高认知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清心颗粒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慢性失眠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次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特征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徐建兰 徐晓雪 +2 位作者 蔡青 鲁强 张进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经颅磁刺激仪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两种特征的重复超低频磁场的连续多次经颅刺激对正常大鼠的脑内GABA、DA以及其他递质功率的影响,找出大鼠所能耐受的最长治疗时间,为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性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动态观察经颅磁刺激仪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两种特征的重复超低频磁场的连续多次经颅刺激对正常大鼠的脑内GABA、DA以及其他递质功率的影响,找出大鼠所能耐受的最长治疗时间,为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GABA特征磁刺激组和DA特征磁刺激组,分别给予连续6次的GABA特征磁刺激和DA特征磁刺激。各组大鼠于磁刺激前、每次刺激后进行脑涨落图(EFG)测试,分别比较两组动物磁刺激前及每次磁刺激后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结果:GABA特征磁刺激组,从刺激前到第3次磁刺激,兴奋递质3、5-HT、Ach、兴奋递质6、NE、DA、抑制递质13的功率逐渐降低,GABA与Glu的功率则逐渐升高;第4次刺激以后,出现无规律的变化。DA特征磁刺激组,从刺激前到第2次磁刺激,全部9种递质的功率逐渐升高,第3次刺激以后,出现无规律的变化。结论:清醒大鼠对50mT的GABA特征磁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耐受时长为60min,对50MT的DA特征磁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耐受时长为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 神经递质 功率 脑涨落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陶希 刘佳 +3 位作者 邓景贵 卢伟 何娟 宋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r-TMS治疗,疗程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心理评定,以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AMA、HAMD及CSS评分分别下降13.33%、13.13%及20.62%,其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评分分别下降11.71%和15.30%,MBI评分提高40.8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A、HAMD及CSS评分分别下降33.60%、35.66%及26.23%,其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评分分别下降34.64%和20.26%,MBI评分提高40.1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A、精神性焦虑、HAMD及C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躯体性焦虑评分下降及MBI评分提高差异并不明显,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焦虑状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12.00%,抑郁状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9.52%,两组间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尤其是精神性焦虑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焦虑 抑郁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杨柳 刘玉山 +1 位作者 吴宁渤 刘宏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观察组,各34例,持续治疗4个疗程。入院即刻、治疗4个疗程后,获取两组外周静脉血血清并检测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入院即刻,两组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低于对照组,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刺激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优化神经功能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转动调制腐蚀电流产生的极低频电场的测定 被引量:26
8
作者 卢新城 龚沈光 +1 位作者 孙明 刘胜道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4-546,共3页
钢制船壳和青铜制螺旋桨之间在海水中会因电化学作用而产生腐蚀电流 ,该电流会从螺旋桨、经转轴、轴承、密封圈及其他一些机械线路回到船壳。随着螺旋桨转轴的转动 ,这个回路的电阻抗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使得海水中的电流受到调制 ,从... 钢制船壳和青铜制螺旋桨之间在海水中会因电化学作用而产生腐蚀电流 ,该电流会从螺旋桨、经转轴、轴承、密封圈及其他一些机械线路回到船壳。随着螺旋桨转轴的转动 ,这个回路的电阻抗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使得海水中的电流受到调制 ,从而产生极低频的电磁场由船体向外传播。文中利用船模和Ag/AgCl电极在实验室具体测量了螺旋桨转动时调制船模在海水中的腐蚀电流而产生的极低频电场。测量结果表明 ,由不同金属制成的船壳和螺旋桨之间的腐蚀电流经螺旋桨转动的调制后 ,会产生与螺旋桨转速具有相同频率的极低频电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转动 电磁学 舰船 极低频电场 腐蚀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王丽娜 潘飞 李玉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4周rTM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4周rTMS伪刺激治疗,分...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4周rTM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4周rTMS伪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第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疗效,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①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WCST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完成分类数及正确反应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PT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安全性高,而且能够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难治性抑郁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非流利型失语症视图命名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程亦男 汪洁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恢复期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卒中发病3~6个月的失语患者10例.选用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治疗分为A期和B期,A期为常规语言治疗2周,在A期...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恢复期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卒中发病3~6个月的失语患者10例.选用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治疗分为A期和B期,A期为常规语言治疗2周,在A期治疗的基础上,B期使用常规语言治疗联合低频rTMS,低频rTMS刺激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2周.在A期治疗前后和B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常规语言治疗后,患者视图命名成绩未见明显提高.继续2周低频rTMS加常规语言治疗,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平均提高中位数7个,与rTMS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图命名的反应时间,平均缩短中位数3.95 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患者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可以提高恢复期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正确率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提示低频rTMS治疗对右侧大脑半球失语症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症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静杰 刘丽旭 +6 位作者 公维军 杨宇琦 毕晓辉 崔丽华 杨凌雨 山磊 胡雪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半侧空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空间忽略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磁场对兔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玥 刘兴发 +3 位作者 张丞 魏树峰 张建功 宋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8-192,共5页
为研究极低频磁场长期暴露对日本长耳大白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验证现行电磁场限值合理性,选用8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雌雄各半)在不同强度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0、100、200μT,频率为50Hz)中暴露4个月,磁场暴露前和磁场暴露期间,... 为研究极低频磁场长期暴露对日本长耳大白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验证现行电磁场限值合理性,选用8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雌雄各半)在不同强度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0、100、200μT,频率为50Hz)中暴露4个月,磁场暴露前和磁场暴露期间,每月记录兔体质量,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实验结果显示:暴露期间,兔体质量逐渐增加,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概率P>0.05)。与对照组(磁感应强度为0)相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选定的实验条件下ELE-MF对日本长耳大白兔体质量无影响,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磁场 大白兔 体质量 血常规 肝肾功能 血液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谭祥芹 吴卫红 +2 位作者 曾凡勇 李雪梅 席冰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5),另19名正常儿童为正常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患儿进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应...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5),另19名正常儿童为正常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患儿进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对所有患儿以及正常儿童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数条动脉的流速低于正常组,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数条动脉流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脑瘫痉挛型双瘫儿童的脑内血流呈低流速高阻力的状况,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其血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脑血流 经颅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频脉冲磁场诱导入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明时 冯远明 郭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7,共5页
经皮磁刺激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本研究试图通过自行设计的磁场发生装置将模拟脑电节律的外界低频脉冲磁场耦合入实验动物猫的脑内,由感生的电信号影响其脑电活动,并诱导其入眠。实验结果表明:该磁场能够耦合入动物脑内并... 经皮磁刺激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本研究试图通过自行设计的磁场发生装置将模拟脑电节律的外界低频脉冲磁场耦合入实验动物猫的脑内,由感生的电信号影响其脑电活动,并诱导其入眠。实验结果表明:该磁场能够耦合入动物脑内并有效地影响了脑电活动。这种诱导磁刺激有显著的促进入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磁场 刺激 入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暴露健康效应的原初作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琴 苏海峰 +2 位作者 包家立 李宇波 朱朝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200,共8页
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暴露健康效应的原初作用机制是阐述电磁健康的环节,是制修订我国环境电磁标准的重要基础。为此,对220kV的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进行了现场监测,将SD大鼠海马神经元暴露在瑞士IT’IS系统中,观察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 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暴露健康效应的原初作用机制是阐述电磁健康的环节,是制修订我国环境电磁标准的重要基础。为此,对220kV的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进行了现场监测,将SD大鼠海马神经元暴露在瑞士IT’IS系统中,观察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钙离子(Ca2+)和线粒体膜电位(MMP)对磁感应强度为0.1mT、0.5mT和1.0mT的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电场强度≤1kV/m,磁场磁感应强度≤1.5μT;神经元胞内活性氧自由基、钙离子、线粒体膜电位对磁感应强度≥0.1mT的磁场有生物反应。因此,电场能量密度和磁场能量密度可作为电磁健康效应的评价参数;ROS是电磁因果链原初作用中连接物理和生物解释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足够强度的电磁场才能对健康产生影响,笼统说"电磁场对健康有影响"会误导公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 电磁环境标准 极低频电磁场 原初作用 环境电场系数 环境磁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磁场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莹 刘兴发 +3 位作者 缪巍 周诚 张宜伟 邬红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5-1401,共7页
为探讨极低频磁场暴露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选取模式鱼种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磁场间歇暴露的胚胎发育效应。分别将斑马鱼受精卵置于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100和200μT的磁场中,每个磁感应强度按照不同时间暴露模式分为"1 h暴... 为探讨极低频磁场暴露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选取模式鱼种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磁场间歇暴露的胚胎发育效应。分别将斑马鱼受精卵置于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100和200μT的磁场中,每个磁感应强度按照不同时间暴露模式分为"1 h暴露/5 h间歇"、"2 h暴露/4 h间歇"、"3 h暴露/3 h间歇"和全天暴露组,统计分析了各组别间斑马鱼胚胎发育相关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96 h时,50 Hz、100μT的磁场暴露组胚胎存活率、畸形率、孵化率和心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48-60 h时,50 Hz、200μT的磁场暴露组胚胎孵化率降低(P〈0.05),在发育至36-60 h时,心率降低(P〈0.05),但在发育至72 h时,各指标恢复(P〉0.05)。可得结论:50 Hz、100μT磁场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50 Hz、200μT磁场暴露会延迟斑马鱼胚胎发育,降低斑马鱼心率,但具有可恢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磁场 暴露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死亡率 畸形率 孵化率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云凤 刘菊华 +1 位作者 刘利 董文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14-218,225,共6页
目的: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 目的: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rTMS组另加超低频(10 M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14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评定量表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水平、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量表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及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36 scale,SF-36)评分变化情况。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rTMS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NIHSS评分、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SWAL-QOL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SF-36总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NSE血清水平、NIHSS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ADL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超低频rTMS治疗可降低血清NSE水平、有效改善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以及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老年人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NSE SF-36量表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夜磨牙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红 骆小平 +1 位作者 黄丽娟 杨家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夜磨牙症的效果。方法:选择30名夜磨牙患者,先在正中矢状面旁9 cm、正中冠状面前4 cm左右,通过前后和左右的微移来确定最终能引起连续5个运动诱发电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所在的热点即hot spot,该最小...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夜磨牙症的效果。方法:选择30名夜磨牙患者,先在正中矢状面旁9 cm、正中冠状面前4 cm左右,通过前后和左右的微移来确定最终能引起连续5个运动诱发电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所在的热点即hot spot,该最小磁刺激强度的值,即运动阈值(Active motor threshold,AMT)。然后在hot spot给予1 Hz(90%AMT)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进行治疗,左右每侧各20 min,共40 min,连续进行7 d。在治疗前两天和治疗后,给患者佩戴夜磨牙检测垫观察牙齿磨动的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咬肌浅、深层及颞肌前、中、后份进行触诊,让患者对触诊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夜磨牙检测片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咬肌浅、深层,颞肌前、中、后份的触诊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7 d低频rTMS治疗后,夜磨牙检测垫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咬肌浅、深层,颞肌前份的评分均显著下降( P <0.05);颞肌中、后份的评分无显著改变。结论:低频rTMS可以减少夜磨事件的发生,对夜磨牙症有治疗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症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夜磨牙检测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低频磁刺激的大脑谐振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学民 陈芳 +1 位作者 郁洪强 周鹏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3-828,共6页
为了探索极低频脉冲磁刺激对大脑的影响,设计了极低频磁刺激自发脑电对比实验,对受试者进行相同强度、频率、作用时间的磁刺激,引入磁诱导事件相关去同步/同步(ERD/ERS)的概念,综合分析了功率谱的变化以及ERD/ERS现象的产生情况,并对各... 为了探索极低频脉冲磁刺激对大脑的影响,设计了极低频磁刺激自发脑电对比实验,对受试者进行相同强度、频率、作用时间的磁刺激,引入磁诱导事件相关去同步/同步(ERD/ERS)的概念,综合分析了功率谱的变化以及ERD/ERS现象的产生情况,并对各导联不同频段的ERD/ERS信号进行脑地形图成像,获得了ERD/ERS在大脑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发现各个导联对应的头部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频段的ERS现象以及高频段的ERD现象,表明极低频磁刺激可诱发低频脑电波,使大脑产生谐振效应,取得了发现性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极低频磁刺激 事件相关去同步/同步电位 谐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莹 邹鹏飞 +1 位作者 刘兴发 邬红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7-577,共11页
极低频磁场(ELF-M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物理因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哺乳类、鱼类等生物时刻暴露于ELF-MF环境中,其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备受关注。为此,通过广泛调研极低频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相关文献,着重从... 极低频磁场(ELF-M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物理因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哺乳类、鱼类等生物时刻暴露于ELF-MF环境中,其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备受关注。为此,通过广泛调研极低频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相关文献,着重从动物行为、免疫功能、细胞发育、胚胎发育等角度对近年来极低频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极低频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结论。动物行为研究主要包括极低频磁场对鱼类的迁徙行为以及哺乳动物运动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免疫功能研究主要包括极低频磁场对哺乳动物机体免疫的影响等方面;细胞发育研究主要包括极低频磁场对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胚胎发育研究主要包括极低频磁场对鸟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等方面。现有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结合相应的暴露参考限值,对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评价体系的完善、低强度极低频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以及极低频磁场与其他环境因子联合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磁场 动物行为 免疫功能 细胞发育 胚胎发育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