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ptide fraction from sturgeon muscle by pepsin hydrolysis exer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LPS-stimulated RAW264.7 macrophages via MAPK and NF-κB pathways 被引量:12
1
作者 Ruichang Gao Wanghui Shu +5 位作者 Yang Shen Quancai Sun Wengang Jin Dajing Li Ying Li Li Yua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1年第1期103-111,共9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polypeptides extracted from milk, soybean, fish, eggs, and meat possess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To date,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 of st...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polypeptides extracted from milk, soybean, fish, eggs, and meat possess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To date,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 of sturgeon peptides and their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unknown. The current study was therefore to determine the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sturgeon peptides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RAW264.7 inflammatory model. Pepsin hydrolysate (PeH) was purified by ultrafiltration and Sephadex G-15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Pe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flammatory mediator (NO)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TNF-α and IL-1β) express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the purified sturgeon peptide (F2) possessed stro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and effectively inhibited DPPH and ABTS free radicals. F2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MAPK, IκBα, and NF-κB p65, indicating that F2 exerted anti-inflammatory influence by the inhibition of MAPK and NF-κB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ON Enzymatic hydrolysis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ion mechanism raw264.7 macropha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munoregulatory polysaccharides from Apocynum venetum L.flowers stimulate phagocytosis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via activating the NF-κB/MAPK signaling pathways in RAW264.7 cells 被引量:7
2
作者 Honglin Wang Changyang Ma +3 位作者 Dongxiao Sun-Waterhouse Jinmei Wang Geoffrey Ivan Neil Waterhouse Wenyi K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806-814,共9页
Two immunomodulatory polysaccharides(Vp2a-Ⅱ and Vp3)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pocynum venetum L. flowers, and their innate immune-stimulating function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were evaluated in RAW264.7 cell... Two immunomodulatory polysaccharides(Vp2a-Ⅱ and Vp3)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pocynum venetum L. flowers, and their innate immune-stimulating function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were evaluated in RAW264.7 cells. Both the level of released nitric oxide(NO) and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m RNA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the RAW264.7 macrophages cells treated by Vp2a-Ⅱ and Vp3. Vp2a-Ⅱ(100–800 μg/m L) and Vp3(400 μg/mL)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hagocytic activity of RAW264.7 cells and the secretion and m RNA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IL-6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rough affectin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activity and nuclear factor κB(NF-κB) nuclear translocation. Vp2a-Ⅱ might activate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nduce 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κB p65, whilst Vp3 likely activated the NF-κB 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without influencing the p38 MAPK ro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ynum venetum L.flowers Immunomodulatory polysaccharide raw264.7 cells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MAPK signaling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叶黄酮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因子及TLR2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嫣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3,154,共4页
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文冠果叶黄酮(XLF)对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通过XLF处理Toll样受体2(TLR2)抗体作用的巨噬细胞,研究TLR2受体对该细胞因子... 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文冠果叶黄酮(XLF)对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通过XLF处理Toll样受体2(TLR2)抗体作用的巨噬细胞,研究TLR2受体对该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结果表明:当XLF质量浓度为320μg/mL时,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的NO、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细胞因子最多,且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但都小于脂多糖(LPS);且与未加入TLR2抗体相比,加入了TLR2抗体的巨噬细胞减少了各细胞因子的分泌,且差异均极显著。XLF可促进巨噬细胞RAW 264.7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且可能通过TLR2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叶黄酮 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因子 TLR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感染RAW264.7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杜润慈 刘建华 +2 位作者 史茜 付强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0-1276,共7页
为探究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作用,收集S.equi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1、2、6(TLR1、TLR2... 为探究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作用,收集S.equi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1、2、6(TLR1、TLR2、TLR6)、接头蛋白骨髓分化蛋白88(MyD88)及细胞因子IL-1、IL-6、IL-10、IL-12、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equi感染RAW264.7细胞后6h时,TLR1、TLR2、TLR6与MyD88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后12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量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MyD88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24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水平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MyD88 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IL-10和IL-12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IL-1、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S.equi感染RAW264.7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链球菌马亚种 raw264.7细胞 TOLL样受体 骨髓分化蛋白88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多糖对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勇 曾建伟 +3 位作者 林秀琴 郑燕芳 林培玲 梁一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年第10期62-65,共4页
为研究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测定,观察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并评价细胞毒性。同时,对草珊瑚多糖抑制模型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表达及吞噬活性进行研究... 为研究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测定,观察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并评价细胞毒性。同时,对草珊瑚多糖抑制模型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表达及吞噬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珊瑚多糖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增殖水平,其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或以下。同时,草珊瑚多糖可显著抑制模型细胞NO表达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此研究将为深入研究草珊瑚抗炎活性作用机制及草珊瑚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多糖 raw264.7细胞模型 免疫调节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 王建光 +4 位作者 李金莲 赵孝民 陈正涛 周川 石有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4-1680,共7页
为了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抗凋亡作用,试验采用二苯胺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针对RAW264.7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凋亡抑制蛋白CIAP-1、CIAP-2和XIAP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剂量为0.05、0.1... 为了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抗凋亡作用,试验采用二苯胺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针对RAW264.7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凋亡抑制蛋白CIAP-1、CIAP-2和XIAP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剂量为0.05、0.10和10μg/mL TCDCA可以极显著地对抗地塞米松(DEX)诱导的RAW264.7细胞系凋亡(P<0.01)。1μg/mL TCDCA对正常RAW264.7细胞系CIAP-1和XIAP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10μg/mL TCDCA对正常RAW264.7细胞系CIAP-1、CIAP-2和XIAP表达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TCDCA给药后对DEX诱导的RAW264.7细胞系CIAP-1、CIAP-2和XIAP表达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但不同给药剂量的TCDCA作用有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CDCA具有对抗DEX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凋亡作用,且与上调凋亡抑制蛋白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鹅去氧胆酸 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细胞凋亡 凋亡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多糖的纯化、组成及对LPS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谢美林 徐海清 +4 位作者 李景明 查道喜 王学瑛 陈洋 朱启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92-400,共9页
太子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明确其多糖的组成与对Raw 264.7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并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得太子参多糖(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olysaccharide,PHP);利用凝胶渗透... 太子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明确其多糖的组成与对Raw 264.7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并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得太子参多糖(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olysaccharide,PHP);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紫外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解析其结构特征。进一步通过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模型探究了PHP对LPS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太子参粗多糖的得率为8.23%,纯度为51.47%,而经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的PHP纯度达到了80.52%;PHP的分子量在500~92×10^(3) Da之间,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葡萄糖醛酸。细胞实验确定80~640μg/mL为PHP的安全剂量,此浓度下可以提高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损伤下的细胞存活率,640μg/mL的PHP剂量下存活率最大提升了7.21%,并且PHP可改善Raw 264.7巨噬细胞形态。综上,本研究提纯了太子参中多糖,对PHP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初步证实了PHP对LPS诱导损伤的Raw 264.7巨噬细胞有保护作用,这为太子参多糖的功能活性探索及构效、量效等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多糖 单糖组成 Raw 264.7巨噬细胞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粗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裴晋红 栗学清 +2 位作者 张建斌 卫星星 汪军梅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0,共8页
为了研究葡萄籽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grape seeds,GSCPs)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氧化作用,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GSCPs,检测GSCPs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 为了研究葡萄籽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grape seeds,GSCPs)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氧化作用,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GSCPs,检测GSCPs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建立RAW 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探讨GSCPs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GSCPs的体内抗氧化功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GSCPs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DNA的氧化损伤,质量浓度为0.4 mg/mL的GSCPs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9%;GSCPs可以下调H_(2)O_(2)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正向调节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 H-Px)活性,质量浓度为0.2 mg/mL的GSCPs处理组可使细胞内SOD活性从H_(2)O_(2)处理组的81.1%升至96.3%,GS H-Px活性从H_(2)O_(2)处理组的92.1%升至99.6%。此外,GSCPs可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提高其对抗急性氧化应激的能力,有效清除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ROS。质量浓度为0.8 mg/mL GSCPs处理组秀丽隐杆线虫的平均寿命较对照组延长27.67%,将急性氧化应激的秀丽隐杆线虫平均存活时间延长33.58%,秀丽隐杆线虫体内ROS生成量较对照组可降低56.33%。因此,葡萄籽粗多糖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可用于抗氧化功能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粗多糖 抗氧化 RAW 264.7巨噬细胞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肿节风溶液抗炎和平喘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正敏 张明昕 +4 位作者 彭健波 杨善忠 唐廷崇 赖胜基 何家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为考察复方肿节风溶液的抗炎平喘作用,进行了该药的体外抗炎和体内平喘作用研究。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MTT法检测复方肿节风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和IL-6浓度,Gries... 为考察复方肿节风溶液的抗炎平喘作用,进行了该药的体外抗炎和体内平喘作用研究。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MTT法检测复方肿节风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和IL-6浓度,Griess法检测NO水平。体内试验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Wistar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并灌服不同剂量(12、6、3g/kg)的复方肿节风溶液。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4、IL-17、IFN-γ及IgE水平;瑞特-吉姆萨染色血涂片,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血液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体外抗炎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肿节风溶液在10μg/mL^4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RAW 264.7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10、20、40μg/mL的复方肿节风溶液能不同程度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产生TNF-α、IL-6、IL-1和NO的水平(P<0.05),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体内平喘试验结果表明,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复方肿节风溶液能明显下调血清中IL-4、IL-17和IgE的高分泌,上调血清中IFN-γ水平(P<0.05)。表明复方肿节风溶液抗炎平喘作可能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肿节风溶液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抗炎 平喘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通过MAPK信号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齐世美 +2 位作者 姜琦 戚之琳 章尧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白杨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杨素处理RAW 264.7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western blot检测白杨素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MAPK信号蛋白p-ERK、p-JNK和p-P38水平; ELISA... 目的:探讨白杨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杨素处理RAW 264.7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western blot检测白杨素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MAPK信号蛋白p-ERK、p-JNK和p-P38水平; ELISA法检测TNF-α、IL-6和NO浓度;活性氧探针检测细胞内ROS释放情况。结果:白杨素浓度低于60 mg/L对RAW 264.7细胞增殖无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白杨素抑制了MAPK信号分子p-ERK、p-JNK和p-P38的水平; ELISA结果显示,白杨素抑制TNF-α、IL-6和NO的释放;此外,白杨素也降低了细胞内ROS的产生。结论:白杨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是通过MAPK信号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脂多糖 活性氧簇 RAW 264.7细胞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叶党参粗多糖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及RAW 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妍 林昌岫 +2 位作者 邵玉健 黄睿 康东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1-315,共5页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RAW 264.7)作用以探究其免疫增强的功效。方法:浓度为1000,500,250,125μg/m L多糖体外分别与脾脏细胞、RAW 264.7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6和TNF...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RAW 264.7)作用以探究其免疫增强的功效。方法:浓度为1000,500,250,125μg/m L多糖体外分别与脾脏细胞、RAW 264.7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6和TNF-α浓度的变化。采用MTT法,研究轮叶党参粗多糖对RAW 264.7增殖的影响。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变化。通过RT-PCR法检测i NOS m RNA的生成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轮叶党参粗多糖组IL-2、IFN-γ、IL-6、TNF-α和NO的分泌量极显著增加(p<0.01),显著促进RAW 264.7增殖(p<0.05)。与正常组比较,i NOS m RNA明显增加。结论:轮叶党参粗多糖可与Con A协同增强T细胞活性,也可参与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活性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党参 多糖 脾淋巴细胞(RAW 264.7) 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多糖单糖组成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彪希 张海德 +4 位作者 张媚健 李文佳 甄达明 钱正明 陈海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31,共5页
以鲜冬虫夏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制备鲜冬虫夏草粗多糖(FCSP),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GPC-ELSD)、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及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联用法(HPAEC-P... 以鲜冬虫夏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制备鲜冬虫夏草粗多糖(FCSP),通过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GPC-ELSD)、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及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联用法(HPAEC-PAD)对FCSP的纯度、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并考察FCSP刺激巨噬细胞增殖和释放NO、TNF-α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粗多糖FCSP由葡萄糖(59.13%)、甘露糖(21.73%)和半乳糖(19.14%)三种单糖组成,且含有1.186×10^4 kDa(3.510%)、1.070×10^3 kDa(24.232%)和2.115×10 kDa(72.258%)三个多糖组分;体外细胞实验表明,FCSP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增殖活性,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和TNF-α(P<0.05)。FCSP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为后期药品的开发以及冬虫夏草新资源食品的申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多糖 分子量 单糖组成 raw264.7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抗炎肽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玉 林海生 +5 位作者 秦小明 高加龙 曹文红 陈忠琴 郑惠娜 伍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4-151,共8页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来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菲律宾蛤仔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2-DE)技术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离和鉴...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来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菲律宾蛤仔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2-DE)技术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离和鉴定其蛋白质,借助BIOPEP-UWM在线工具对主要蛋白进行虚拟酶解,使用PeptideRanker和ToxinPred等程序对肽段进行评分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9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潜在抗炎肽片段,探讨人工合成抗炎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和组蛋白为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选用原肌球蛋白作为底物,通过虚拟酶解和分子对接筛选出8种潜在的新颖活性肽。其中DQTF与TLR2和TLR4分别存在7个氨基酸残基和8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而GYTR与TLR2分子中的10个氨基酸残基和TLR4分子中的7个氨基酸残基紧密结合(结合能均低于-5 kcal/mol),表明其是潜在的抗炎肽。活性验证结果表明,2条合成寡肽均能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活力(P<0.001),并显著降低细胞产NO能力(P<0.05),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综上,基于虚拟酶解和分子对接方法可用于筛选菲律宾蛤仔来源的抗炎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原肌球蛋白 虚拟酶解 分子对接 raw264.7细胞 抗炎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U基因沉默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嘉铭 贺双江 +2 位作者 赵鸿雁 宋瑞龙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06-1713,共8页
为了研究RhoU(Wrch1)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试验以RAW 264.7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为基础材料,分别转染阴性慢病毒和siRhoU慢病毒并建立稳定的细胞系;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 为了研究RhoU(Wrch1)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试验以RAW 264.7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为基础材料,分别转染阴性慢病毒和siRhoU慢病毒并建立稳定的细胞系;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存在的条件下,阴性对照组和RhoU沉默组细胞系分别诱导3或4 d。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RhoU和破骨细胞标志性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hoU和破骨细胞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C及其前体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hoU沉默组RhoU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OC形成的数量和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OC前体细胞丝状伪足形成受阻,破骨细胞缺乏完整的封闭带;OC特异性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TRAP基因mRNA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沉默RhoU基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前体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进而影响其融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U RAW 264.7细胞 破骨细胞 RHO GTPASES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树脂提取物抗炎活性筛选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雪 李柱 +5 位作者 张娜 王杰 韩奇亨 任凯 张春红 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探讨胡杨树脂提取物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白血病细胞RAW 264. 7细胞炎症保护作用及利用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杨树脂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鉴定。方法:用不同浓度(12. 5、25、50、100、... 目的:探讨胡杨树脂提取物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白血病细胞RAW 264. 7细胞炎症保护作用及利用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杨树脂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鉴定。方法:用不同浓度(12. 5、25、50、100、200μg·m L-1)的胡杨树脂提取物处理RAW 264. 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LPS(1μg·m L-1)诱导RAW 264. 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不同浓度胡杨树脂提取物处理炎症模型,MTT法检测胡杨树脂提取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技术,借助数据挖掘方法识别和鉴定胡杨树脂中的化学成分,对其高分辨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并与数据库比对,对胡杨树脂化学成分的结构推测和确认。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胡杨树脂提取物对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与LPS模型组比较,浓度为12. 5、25、50、100、200μg·m L-1胡杨树脂提取物均能显著改善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 7的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浓度依赖性;通过高分辨数据推测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油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酰胺、芥酸酰胺。结论:该结果为胡杨树脂的提取分离及抗炎活性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对胡杨树脂的综合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树脂 raw264.7细胞 抗炎 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桂口服液体外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淑棉 刘梦倩 +1 位作者 樊丹阳 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4,共5页
探讨柴桂口服液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中的抗炎能力,为研发具有抗炎功效的柴桂制剂提供依据和参考。利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安全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的柴桂口服液作用细胞后的体外抗... 探讨柴桂口服液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中的抗炎能力,为研发具有抗炎功效的柴桂制剂提供依据和参考。利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安全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的柴桂口服液作用细胞后的体外抗炎效果。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对RAW 264.7细胞安全浓度为不超过100μg/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柴桂口服液能抑制由LPS引起的细胞促炎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NO生成,降低IL-6、IL-8、IL-1β、TNF-α及iNOS表达,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能有效减缓由脂多糖诱导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桂口服液 炎症因子 RAW 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精、卵多肽体外抗氧化及对H_(2)O_(2)诱导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共明 张健 +5 位作者 李来好 王茂剑 刘芳 矫春娜 刘昕 赵云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933-4941,共9页
目的研究仿刺参精(Apostichopus japonicus sperm,AJS)和仿刺参卵(Apostichopus japonicus egg,AJE)多肽体外抗氧化及对H_(2)O_(2)诱导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切向流超滤法对多肽进行分级制备,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 目的研究仿刺参精(Apostichopus japonicus sperm,AJS)和仿刺参卵(Apostichopus japonicus egg,AJE)多肽体外抗氧化及对H_(2)O_(2)诱导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切向流超滤法对多肽进行分级制备,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能力来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Mr)、氨基酸(amino acid,AA)组成及氧化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构建氧化损伤细胞模型,考察多肽对H_(2)O_(2)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AJS和AJE多肽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OH和O_(2)-·能力,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Mr<1×10^(3)Da的多肽AJS1和AJE1抗氧化活性表现更强,两者Mr 95.56%和91.89%在1×10^(3)Da以内,疏水性AA和酸性AA比例均较高,并具有极佳的耐盐性和热稳定性,但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仍要注意过酸环境和金属离子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所有多肽组对巨噬细胞不存在毒性影响,并且多肽质量浓度为200、400μg/mL时均对H_(2)O_(2)损伤的RAW 264.7巨噬细胞体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仿刺参精、卵多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对氧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开发为功能性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精 仿刺参卵 多肽 抗氧化 巨噬细胞RAW 264.7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的抗炎免疫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88
18
作者 司丽君 王雪 +1 位作者 王林林 黄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7期26-29,34,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抗炎免疫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RAW 264.7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对细胞活力无影响浓度的槲皮素以进行下一步研究。以无处理的RAW 264.7细胞为空白组,采用1μg/ml脂多糖... 目的探讨槲皮素抗炎免疫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RAW 264.7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对细胞活力无影响浓度的槲皮素以进行下一步研究。以无处理的RAW 264.7细胞为空白组,采用1μg/ml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槲皮素0.98、1.95、3.90、7.80μg/ml剂量组,观察其细胞活力,活性氧(R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环氧合酶(COX)-1、COX-2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检测槲皮素对COX-1、COX-2的抑制作用。另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20只(6~8周龄,体重18~22 g)制备其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以无处理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为对照组,将经LPS(10μg/ml)或伴刀豆球蛋白A(Con A)(8μg/ml)处理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为LPS组、Con A组,以及槲皮素0.98、1.95、3.90、7.80μg/ml剂量组。观察不同浓度槲皮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on A诱导的T细胞和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的水平。结果槲皮素<7.8μg/ml时RAW 264.7细胞活力与未处理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0.98、1.95、3.90、7.80μg/ml剂量组ROS、MCP1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槲皮素对COX-1、COX-2的IC50分别为12.73、0.44μg/mL,COX-2与COX-1的IC50比值为0.034。槲皮素浓度为0.98、1.95、3.90、7.80μg/ml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均高于未处理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槲皮素1.95、3.90、7.80μg/ml剂量组T细胞低于Con A组,槲皮素3.90、7.80μg/ml剂量组B细胞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1.95、3.90、7.80μg/ml剂量组TNF-α水平均低于Con A组,槲皮素各剂量组IL-6和INF-γ水平均低于Con 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槲皮素是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B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RAW 264.7细胞 抗炎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of immunologic activity of Ganoderma lucidum by UPLC-MS/MS and component knock-out method 被引量:7
19
作者 Changqin Li Yiping Cui +5 位作者 Jie Lu Lijun Meng Changyang Ma Zhenhua Liu Yan Zhang Wenyi K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1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e immunoregul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HPLC fingerprint and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of G.lucidum wer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active compounds and BP neural network mod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e immunoregul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HPLC fingerprint and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of G.lucidum wer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active compounds an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efficacy.Then 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both enhanced immunity and immunosuppressive components in G.lucidum.BP neural network was trained with the common peak area and immune effi cacy index of G.lucidum fi ngerprint as samples,and a combined evaluation system of G.lucidum fi ngerprint effi cacy was established.The correlation coeffi cient R of BP network model was 0.98643,and the error of pharmacodynamic prediction results was in the ideal range.Eight compounds were identifi ed by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The compounds related to immune activity in G.lucidum were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oderma lucidum RAW 264.7 cell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s Component knock-out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糖巨肽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对RAW 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唐麒雯 吴泽仪 +3 位作者 余宁翔 叶沁 孟祥河 聂小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5-100,共6页
采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制备酪蛋白糖巨肽(glycomacropeptide,GMP)酶解产物,基于自由基清除能力确定适宜的蛋白酶种类与酶解时间,进而评价其对H_(2)O_(2)诱导RAW_(2)64.7细胞存活率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 采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制备酪蛋白糖巨肽(glycomacropeptide,GMP)酶解产物,基于自由基清除能力确定适宜的蛋白酶种类与酶解时间,进而评价其对H_(2)O_(2)诱导RAW_(2)64.7细胞存活率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制备的GMP酶解产物均可显著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_(2);其中中性蛋白酶酶解4 h的酶解产物(neutral protease-glycomacropeptide hydrolysates,N-GMPH)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N-GMPH可显著提高H_(2)O_(2)诱导的RAW_(2)64.7细胞存活率并降低ROS生成量。研究显示,N-GMPH具有缓解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该研究可为GMP酶解产物进一步开发功能食品配料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糖巨肽 酶解产物 自由基清除能力 抗氧化损伤 RAW_(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