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C1A5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肝癌进展
1
作者 邹金华 王惠 张冬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目的探讨SLC1A5高表达在泛癌种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会(ICGC)等数据库探讨SLC1A5在泛癌种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EPIC、CIBERSORT、T... 目的探讨SLC1A5高表达在泛癌种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会(ICGC)等数据库探讨SLC1A5在泛癌种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EPIC、CIBERSORT、TIMER算法分析SLC1A5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分析SLC1A5联合M2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过表达系统构建过表达SLC1A5肝癌细胞株;利用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SLC1A5(NC组、si-SLC1A5-1组、si-SLC1A5-2组)的肝癌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检测SLC1A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过表达SLCA5稳转株(NC组,SLC1A5过表达组)构建肝癌皮下瘤模型,体内水平探讨SLC1A5对肝癌增殖的影响;利用共培养体系验证干扰和过表达SLC1A5肝癌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SLC1A5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SLC1A5在大多数肿瘤中均显著高表达(P<0.05),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LC1A5高表达与多癌种不良预后相关(P<0.05)。在13个癌种中显示SLC1A5与免疫评分呈正相关,二者相关性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肝癌(LIHC)及甲状腺癌(THCA)中最显著(P<0.05)。多癌种显示SLC1A5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该相关性在LGG及LIHC中最显著;而在包括肺鳞癌、胰腺癌、胃癌在内的5种肿瘤中,二者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SLC1A5高表达且M2型巨噬细胞高浸润水平的患者生存预后最差(P<0.05);SLC1A5与免疫抑制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表达呈正相关,该相关性在LGG、LIHC中最显著(P<0.05)。不同肝癌细胞株均高表达SLC1A5,过表达SLC1A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干扰SLC1A5则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验证过表达SLC1A5促进肝癌增殖。SLC1A5与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子标志物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SLC1A5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T细胞分泌IFN-γ。结论SLC1A5与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及免疫浸润水平相关;SLC1A5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T细胞功能来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癌 SLC1A5 m2型巨噬细胞 肝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M1/M2 macrophages in pain modu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ZHU Xiaoye CHEN Saige +3 位作者 XIE Yongqiu CHENG Zhigang ZHU Xiaoyan GUO Qulia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5-1163,共9页
Pain is a signal of inflammation that can have both protective and pathogenic effects.Macrophages,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ain,particularly i... Pain is a signal of inflammation that can have both protective and pathogenic effects.Macrophages,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ain,particularly in neuroimmune communication.Macrophages exhibit plasticity and heterogeneity,adopting either pro-inflammatory M1 or anti-inflammatory M2 phenotypes depending on their functional orientation.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contribution of macrophages to pain dynamics by undergoing changes in their functional polarity,leading to macrophage activation,tissue infiltration,and cytokine secretion.M1 macrophages release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that are not only essential in defending against infections,but also contributing to tissue damage and the elicitation of pain.However,this process can be counteracted by M2 macrophages,facilitating pain relief through producing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opioid peptides or enhancing efferocytosis.M1 and M2 macrophag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oth the initiation and mitigation of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m2 macrophages PAIN sensory neuron INFLAm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免疫功能并促进食管癌进展
3
作者 陈素芳 任祎琳 +7 位作者 杨凯歌 井玉莹 陈凯 段余钡 罗成华 王良海 杨兰 胡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染色检测M2-TAMs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GEPIA数据库分析PDCD1表达在食管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以及编码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早期(I期)食管癌患者相比,中晚期(II~IV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Tregs及M2-TAMs浸润数量存在动态变化且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M2-TAMs与Tregs的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CD8^(+)T细胞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负相关(P<0.05);而CD4^(+)T细胞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CD8^(+)T细胞与M2-TAMs共培养后CD107a、颗粒酶B、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且M2-TAMs处理后CD8^(+)T细胞与食管癌细胞共培养后,食管癌细胞凋亡减少。PDCD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D8A与PDCD1、TGF-β1与CD274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TGF-β1与CD163+细胞的免疫浸润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M2-TAMs与CD8^(+)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表达显著下调,IFN-γ和TNF-α分泌显著增多(P<0.01)。结论: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8^(+)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4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肽酶21增加FOXM1稳定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巨噬细胞M2极化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董敏 徐敏 +2 位作者 方德容 陈一源 张明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究泛素特异性肽酶21(USP21)增加叉头框蛋白M1(FOXM1)稳定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EM)巨噬细胞M2极化的机制研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ESC)和常规健康评估者正常子宫内膜基质细胞(NESC)进行体外培养... 目的探究泛素特异性肽酶21(USP21)增加叉头框蛋白M1(FOXM1)稳定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EM)巨噬细胞M2极化的机制研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ESC)和常规健康评估者正常子宫内膜基质细胞(NESC)进行体外培养,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USP21和FOXM1表达水平。将EESC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实时定量PCR检测M1极化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M2极化标志物CD206、纤连蛋白1(FN1),流式细胞术检测M2标志物CD206,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USP21与FOXM1相互作用及FOXM1泛素化水平,放线菌酮(CHX)实验检测FOXM1蛋白稳定性。结果与NESC组相比,EESC组细胞中USP21和FOX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NESC联合M0组相比,EESC联合M0组细胞中M1极化标志物(IL-6、CXCL10)表达无显著差异,M2极化标志物(CD206、FN1)表达升高,M2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细胞上清液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IL-10和TGF-β水平升高,以上表明去泛素化酶USP21在EM中高表达,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敲低USP21或FOXM1均能抑制EM巨噬细胞M2极化。EESC中USP21与FOXM1存在相互作用,FOXM1泛素化水平下降,FOXM1蛋白稳定性增强。过表达FOXM1逆转敲低USP21对EM巨噬细胞M2极化的抑制作用。结论去泛素化酶USP21与FOXM1相互作用,增加FOXM1稳定性,促进EM巨噬细胞M2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m2极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泛素特异性肽酶21(USP21) 叉头框蛋白m1(FOXm1) 去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苷通过调节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肝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6
作者 杨静 付裕刚 +2 位作者 朱逸文 刁海彦 李勇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肝细胞癌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L佛波酯及IL-13、IL-4(20 ng/mL)将THP-1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及人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1、5、10 mg/L)。收集首次培养基用于细胞因子检测,...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肝细胞癌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L佛波酯及IL-13、IL-4(20 ng/mL)将THP-1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及人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1、5、10 mg/L)。收集首次培养基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收集第二次培养基用于处理HepG2细胞。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M2对照组、M2人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检测M2/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其分泌物水平,CCK-8法测定HepG2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结果人参总皂苷处理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ARG1、CD163、CD206)表达及分泌物(IL-10、TGF-β)水平降低(P<0.05);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表达及分泌物(IL-6、TNF-α)水平升高(P<0.05);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促进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极化后,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HepG2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巨噬细胞 m1/m2型极化 肝细胞癌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汤基于PI3K/AKT通路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二稳 崔正浩 +6 位作者 高改 付中学 张效威 王辉 张振强 徐江雁 谢治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4-1691,I0001,共9页
目的:探讨泽泻汤(ZXT)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使用西式饮食(WD)诱导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体外通过LPS/IL-4诱导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ZXT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 目的:探讨泽泻汤(ZXT)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使用西式饮食(WD)诱导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体外通过LPS/IL-4诱导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ZXT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和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COX-2蛋白水平;qPCR分析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mRNA水平;ELISA测定IL-1β、IL-10分泌量;Griess法检测NO含量;Docking分析泽泻、白术活性成分与PI3K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与WD组相比,ZXT组CD11c表达显著减少,CD206表达量显著上调;ZXT逆转了LPS诱导的CD80表达升高,下调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NOS等mRNA水平,降低COX-2蛋白表达,抑制IL-1β分泌;ZXT促进IL-4诱导的CD206表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等mRNA水平及IL-10的分泌;ZXT逆转了LPS引起的NO释放增加;ZXT给药后体内外p-AKT/AKT蛋白水平均上升;Docking结果显示泽泻、白术中多个活性成分可与PI3K蛋白形成氢键稳定结合。结论:泽泻汤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 巨噬细胞 m1/m2极化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si-NEAT1通过miR-133b/PD-L1轴调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及巨噬细胞极化
8
作者 张兆君 吴琼 +6 位作者 谢苗苗 叶洳吟 耿晨晨 石纪雯 杨清玲 王文锐 石玉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8-1731,共14页
目的研究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负载si-NEAT1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和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SKBR3-PR)中LncRNA NEAT1、miR-133b和PD-L1的表... 目的研究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负载si-NEAT1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和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SKBR3-PR)中LncRNA NEAT1、miR-133b和PD-L1的表达;设置实验分组Control、si-NEAT1、miR-133b mimics,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SKBR3-PR中MRP、BCRP和PD-L1的表达,划痕、Transwell检测增殖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si-NEAT1和miR-133b inhibitor进行Rescue实验;肿瘤细胞上清(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设置实验分组PBS、IL-4、PBS+SKBR3 CM、PBS+SKBR3-PR CM、IL-4+PR si-N CM,qRT-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D163、IL-10与miR-133b、PD-L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D163与CD206;构建LDH@si-NEAT1纳米载体转染肿瘤细胞,设置分组Control、LDH、游离si-NEAT1、LDH@si-NEAT1,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检测MRP、BCRP和PD-L1的表达,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LDH@si-NEAT1 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设置实验分组PBS、IL-4、IL-4+PR@CM,qRT-PCR、免疫荧光检测Arg-1、CD163、IL-10及miR-133b和PD-L1的表达。结果相较于亲本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中NEAT1表达上调、miR-133b下调和PD-L1上调(P<0.05);si-NEAT1和miR-133b mimics处理分别抑制了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的活性,促进了细胞凋亡(P<0.01),MRP、BCRP表达下调(P<0.05);敲低NEAT1,miR-133b表达上调,PD-L1表达下调(P<0.01),MRP、BCRP表达下调(P<0.001);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物Arg-1、CD163、IL-10在SKBR3-PR 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表达上调(P<0.05),而si-NEAT1 CM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下调(P<0.05);LDH@si-NEAT1作用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调,凋亡增加(P<0.01),MRP和BCRP以及PD-L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LDH@si-NEAT1CM作用巨噬细胞Arg-1、CD163、IL-10表达下调,miR-133b上调,PD-L1下调(P<0.01)。结论LDH@si-NEAT1通过靶向miR-133b/PD-L1轴,调控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与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紫杉醇耐药 乳腺癌 LncRNA NEAT1 miR-133b PD-L1 层状双氢氧化物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郝磊 卢柳西 +3 位作者 李琼莉 孙洋 秦翠玲 展群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s-Exo),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别对其进行检测鉴定。30只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Exo移植组(Exo组)、空病毒(Empty lentivirus,Elv)转染Exo移植组(Exo-Elv组)及Exo/124-1移植组(Exo/124-1组),每组6只。Sham组仅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模型复制1 d与14 d后,各移植组动物于右侧脑室植入相应移植物,Sham组、模型组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 h及1、3、7、14、21、28 d,分别对各组动物行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其梗死体积。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各组28 d脑组织MG的M1型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2型分子(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取并鉴定了BMMSCs及其Exo。Exo/124-1显著表达miR-124-1。所有动物(假手术组除外)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28 d,Exo/124-1组的mNSS明显低于MCAO/R组(P<0.05)与Exo组、Exo-Elv组(P<0.01);术后28 d,Exo/124-1组的脑梗死体积、TNF-α的表达明显小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CD206的表达显著高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结论BMMSCs-Exo携带miR-124-1基因可能调控MG的M2型极化,抑制M1型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24-1基因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浛芮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沈燕 彭拥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6-2725,共10页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仪治疗30 min。3次电针干预后取大鼠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METTL3过表达组与电针联合lncRNA H19过表达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氧糖剥夺2 h后再复氧、复糖24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电针血清、METTL3过表达慢病毒及lncRNA H19过表达慢病毒处理。本实验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和Na-F通透性检测血脑屏障模型的功能;比色法检测总RNA m6A修饰定量;Western blot检测METTL3、ZO-1、S1PR2、TLR4和NLRP3蛋白水平的表达;qPCR检测METTL3、ZO-1、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增高(P<0.01);Na-F值降低(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降低(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下调(P<0.01),ZO-1蛋白与mRNA表达上调(P<0.01)。与电针组相比,电针联合METTL3和lncRNA H19过表达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P<0.05);Na-F值增高(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增高(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上调(P<0.05),ZO-1蛋白与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电针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电针通过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下调S1PR2/TLR4/NLRP3通路,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 血脑屏障 m6A甲基化 S1PR2/TLR4/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媛媛 汪龙德 +3 位作者 胥文娟 李正菊 张瑞婷 吴毓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7,共9页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无翼样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同时,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可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泌体、代谢物、非编码RNA、电刺激、益生菌等的功能调节,其失衡与不同类型肝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该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中起助推作用,巨噬细胞M2型极化则相反;其中,肝癌作为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以巨噬细胞M2型极化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受损为特征。因此,该文关注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类型肝病中的作用,以期能更好地确立巨噬细胞亚群靶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M1 AChR调控GluA1和GluA2改善高原低氧引起的大鼠记忆损伤
12
作者 冯江鹏 黄灵泉 +3 位作者 杨全余 嘎琴 李生花 靳国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目的:探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1 AChR)能否调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GluA1)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GluA2)的表达,从而参与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高原低氧组(Hypox... 目的:探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1 AChR)能否调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GluA1)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GluA2)的表达,从而参与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高原低氧组(Hypoxia)和高原低氧+TAK-071组[Hypoxia+TAK-071,TAK-071为M1AChR激动剂]。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检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M1 AChR、GluA1和GluA2的分布和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测定,大鼠海马中M1 AChR、GluA1、p-GluA1(Ser845)、GluA2和p-GluA2(Ser880)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进行测定,大鼠海马中M1 AChR、GluA1、GluA2、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型亚基2A(NR2A)、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进行测定。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高原低氧会使大鼠在定位导航试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增加,大鼠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TAK-071的干预能明显改善大鼠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因高原低氧而损伤的记忆状况;在海马CA1和CA3区,GluA1、GluA2与M1 AChR的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在海马组织中,GluA1、GluA2与其对应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相同步,TAK-071的干预能逆转因高原低氧而改变的GluA1、GluA2与M1 AChR表达的相关关系。TAK-071的干预能显著降低(P<0.05)因高原低氧而升高的M1 AChR、GluA1、GluA2、NR2A、tau和A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激活M1 AChR能通过调控GluA1和GluA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改善高原低氧引起的大鼠记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学习和记忆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IA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裕昌 阮笃激 +3 位作者 戴霖 王彪 曲颜 杨雪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及其空载质粒(Vector)转染至M2-TAMs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转染后的M2-TAMs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并联用PI3K激动剂740Y-P进行干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原代TAMs比较,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IA1基因过表达可显著降低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P<0.05)。②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PI3K/PI3K、p-AKT/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P<0.05)。③740Y-P可显著逆转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对BGC-823细胞迁移、侵袭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2-TAMs中TIA1基因表达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胃癌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颜 戴霖 +3 位作者 王彪 阮笃激 钟裕昌 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 inhibitor-NC组、 miR-487a inhibitor组、 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inhibitor组、AGS+miR-487ainhibitor+si-NC组和AGS+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487a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基因模式差异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增殖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畅 丛郁霖 +3 位作者 朱艳婷 李思琦 孙艺学 丛彦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4,共7页
为探究基质蛋白1(M1)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性的影响,研究基于M1的5种主要模式,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了5株具有不同M1基因模式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测定病毒的一步与多步生长曲线以及生长竞争优势试验探讨M1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 为探究基质蛋白1(M1)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性的影响,研究基于M1的5种主要模式,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了5株具有不同M1基因模式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测定病毒的一步与多步生长曲线以及生长竞争优势试验探讨M1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增殖能力的影响,将MOI均为0.001的5株病毒共感染MDCK细胞,感染后48h提取细胞上清的病毒RNA,将反转录的cDNA样品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序。结果显示:M1为P5模式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其余4株病毒(P<0.05),P5模式病毒的M1基因所涉及的9个可检测的氨基酸位点占比超过74%。研究表明,M1为P5模式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最强的增殖能力和明显的生长竞争优势,结果从M1对病毒增殖能力影响角度解释了该分支病毒在我国禽群中广泛流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9N2亚型 m1 模式差异 增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16
作者 王粲 张民秀 +6 位作者 谢芝勋 李孟 罗思思 李丹 阮志华 谢丽基 谢志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为通过昆虫细胞表达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蛋白,并鉴定其免疫活性,利用PCR技术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以pFastBacDual为转移载体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Dual-M1和pFastBacDual-NA;将阳性重组转移载体分别转化至DH10Ba... 为通过昆虫细胞表达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蛋白,并鉴定其免疫活性,利用PCR技术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以pFastBacDual为转移载体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Dual-M1和pFastBacDual-NA;将阳性重组转移载体分别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杆粒rBacmid-M1和rBacmid-NA;将重组杆粒分别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含M1和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V-M1和rBV-NA;运用IFA和Western-blot鉴定M1和NA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NA蛋白为包被抗原,运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NA蛋白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IFA鉴定均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blot检测M1和NA蛋白大小分别约为28和52 ku,ELISA检测NA蛋白对抗H9N2阳性血清有很高的反应值。结果表明,M1和NA蛋白可在昆虫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且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发H9N2亚型禽流感诊断技术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m1蛋白 NA蛋白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莲凤 陆红 +3 位作者 洪炜龙 张行 刘乐平 白永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5-2251,共7页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阻3、7和14 d组;每个时相5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损伤及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1(CD68+、F4/80+和CD16/32+)和M2(CD68+、F4/80+和CD206+)型巨噬细胞的分布;ELIS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RI早期,肾组织损伤程度随再灌时间延长而加剧,并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至24 h,组织损伤与巨噬细胞浸润最为严重;但之后随时间延长,损伤和巨噬细胞浸润反而减轻。UUO组中,肾损伤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剧,14d时纤维化明显;而巨噬细胞浸润第7天最为严重,之后又有减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IRI和UUO损伤早期浸润的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i NOS表达较高;IRI和UUO损伤后期巨噬细胞均向M2型极化,Arg-1水平明显增加;巨噬细胞这种变化趋势与肾组织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损伤与修复表征存在明显相关性。深入分析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通过诱导TNF-α高表达促进早期炎症损伤,M2型巨噬细胞通过提高TGF-β1水平促进后期纤维增生性修复。结论:UUO和IRI过程中均存在巨噬细胞极化:M1型巨噬细胞可诱导早期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则参与损伤后期的纤维性修复。M1和M2型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极化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缺血再灌注损伤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尹学红 庞春燕 +2 位作者 白力 张颖 耿立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 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m1/m2型巨噬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m+1点估计法的考虑风力发电接入时电力系统谐波概率潮流算法 被引量:21
19
作者 余光正 林涛 +3 位作者 徐遐龄 叶婧 周思远 陈汝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60-3265,共6页
谐波概率潮流是评估风电接入对电网运行影响的基础。针对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风力发电装置接入电网时注入的谐波电流幅值和相位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2m+1点估计法的谐波概率潮流分析方法。该方法避免建立已知随机变量和... 谐波概率潮流是评估风电接入对电网运行影响的基础。针对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风力发电装置接入电网时注入的谐波电流幅值和相位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2m+1点估计法的谐波概率潮流分析方法。该方法避免建立已知随机变量和待求随机变量之间的解析关系式,也无需已知输入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仅根据样本数据的高阶矩构造估计点,得到电网支路谐波电流的期望、方差等统计信息,进而求得电网各支路谐波电流的分布范围。基于实际电网算例对文中所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计算精度相仿的情况下该方法比蒙特卡洛法仿真计算量更少,并且比区间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更科学、合理。此外,考虑谐波注入源谐波电流幅值和相位的双重不确定性分析所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接入 谐波概率潮流 2m+1点估计法 双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0
作者 周宪宾 姚成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巨噬细胞按照其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分为两种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选择性活化(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在肿瘤、脂肪等多数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对某些肿瘤的... 巨噬细胞按照其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分为两种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选择性活化(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在肿瘤、脂肪等多数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对某些肿瘤的预后有指导意义[1]。多种因素能调节巨噬细胞失衡的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状态 分型 细胞因子 细胞失衡 m1 活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